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巴黎藝術傳入我國約在多少世紀

巴黎藝術傳入我國約在多少世紀

發布時間:2022-03-30 22:31:16

1. 巴黎的別稱是什麼

法國巴黎的別稱:藝術之都、時尚之都、文化之都、浪漫之都、花都、Paris。

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城市中心坐標為北緯48°52′、東經2°25′。廣義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

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4平方公里,人口224萬;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上塞納省、瓦勒德馬恩省、塞納-聖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茲省、塞納-馬恩省和埃松省七個省,共同組成巴黎大區,這片地區在古代就已經被稱作「法蘭西島」(ile-de-france),都會區人口約為1100萬,占據全國人口的六分之一。

巴黎的主要景點

盧浮宮:該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初,當時是用作防禦目的,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

2. 17世紀初期巴黎的巴洛克藝術得不到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17世紀初期,巴黎的巴洛克藝術雖然稱雄一時,但巴洛克藝術終究在法國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巴洛克藝術的激烈的運動感,誇張的形體和強烈的色彩與法國人特有的溫和和節制是格格不入的。

3. 19世紀70年代中期,印象派在巴黎確立自己的地位了嗎

19世紀70年代中期,印象派在巴黎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在講到作者和讀者所處那個世紀的藝術時,一定都會因為缺乏一種超然的態度而備受煎熬,特別是當二者身處今天這種破舊立新的過渡期,脫離我們所處的時代去看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困難了。藝術史學家,出於職業本能,必然會積累起一套對過去的忠誠,這種忠誠一旦受到現在的挑戰就會顯現出來。

每當這種挑戰出現時,他們就會對什麼是"現代"的態度變得有點情緒化,稍微帶點敵意。另一方面,藝術批評家的日常生活使他們與現在有更緊密的聯系,當面對這種敵意時,他們往往會表現出同樣的情緒化和不必要的挑釁。

這種情況無可避免。我們無須為此而感到遺憾,因為藝術史研究和藝術批評(只要藝術批評的對象是過去的事物,二者就無甚區別)除非建立在一種熱情的基礎上,否則毫無價值。因此,讀者須以一定懷疑的態度來接受本章。

盡管我可能試圖表現出與前面幾章相同的超然態度,不過我也意識到這種嘗試不可能完全成功。歷史不能在它發生之時就被從容地記錄下來,價值不能在它還在流動之時就做出衡量。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在19世紀的最後幾十年間,一場革命正在醞釀著。

在20世紀第一個十年快結束的時候,它以一種極端形式,或者一些極端的形式體現出來,因為,雖然革命者們對舊體制中他們想要摧毀的東西可以自然而然地達成一致,但是當以新體制代替舊體制時,他們會不可避免地對新體制採用何種形式產生分歧。

不過,它除了嘗試用邏輯的方式將不合邏輯的東西推向極限之外,再也沒有什麼新東西。潛意識層面的象徵主義往往為藝術提供了最有力的效果。可以說,詩歌與音樂如果不能在這些層面上自由地發揮,就根本無法存在。

然而,作為一種獨立的風格,繪畫中的超現實主義是荒謬的。有意識且冷靜地繪制出無意識的范圍——從字面上看就是自相矛盾的。在超現實主義短暫的全盛期,它的成功之處在於讓所有人意識到以前從未被充分利用過的大量經驗和題材。正如抽象藝術增加了我們對純粹形式的敏感度,超現實主義增加了繪畫主題的潛在可能性。

因此,抽象藝術、立體主義以及野獸派可以被視作"現代"藝術的三個主要來源,盡管他們的先驅——修拉、塞尚以及凡·高,如果意識到自己發起的革命是如此徹底,恐怕或多或少都會感到驚訝。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藝術實驗時期,很明顯,由文藝復興開創的繪畫概念已經完全崩潰了,一件藝術作品的合理性再也不能通過簡單問一句,"它揭示了視覺經驗的哪個方面?"來檢驗。現在與之相關的問題是,這三場革命性運動在多大的程度上,以何種目的吸收結合起來,產生了一件公認的"現代"藝術作品?

"現代"這個詞,作為一個用來描述一個時期風格的半技術性詞語有些令人費解和尷尬。一個一直以來表示"最新"的形容詞,現在卻有了自己的一套新內涵,而未來的詞典編纂者不得不考慮這些含義。

我們習慣於認為,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比過去發展得更快,比過去更快地舍棄舊的風格和發展新的風格。然而今天,"現代"一詞似乎有了"刻板"意思。比如說,如果提香的早期風格被威尼斯人在1520年打上"現代"的標簽,那麼同樣一個詞肯定就不適合用在同一個藝術家五十年後的作品上。

在那不同尋常的五十年間經歷的"發展"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肯定沒有出現過。1906年的"現代"在1961年仍然是"現代"。前面章節中曾指出過,在喬托突如其來的革新之後,接著出現了藝術風格上相對停滯的一段時期——這種情形今天似乎正在重演。

也許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演化規律——變革期之後是停滯期,或者更准確地說是消化期。自1906年畢加索創作了《阿維儂少女》(無疑是"現代派"第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以後,藝術的語言,即由藝術家支配的形式詞彙,就被極大地擴展了。

今天的畫家與雕塑家在藝術風格上的可能性似乎是無限的,他們已經擺脫了對"表象"世界嚴苛的義務,同時他們為自己的自由而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不受約束(或者說受到某種美學理論,而非人或宗教原因的約束)就是被剝奪了一個直接的目的。因為不受約束的人類活動是不可預測的,而且顯然是變化無常的,不管這些活動看上去是多麼有誠意、有目的。

4. 巴黎文化

法國首都巴黎(Paris)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市區人口217萬。城市本身在巴黎盆地中央,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歷史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蘭西」這個國家,也未曾有今天我們稱為「法蘭西人」的兩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過,那時的巴黎還只是塞納河中間西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島上的主人是古代高盧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開始在此定居並逐漸將其發展成為一座城市,名為「呂岱茲」(法語「沼澤」的意思)。公元4世紀時,為紀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將該城命名為「巴黎」。

公元508年,法蘭克王國定都巴黎。10世紀末,休•卡佩國王在此建造了皇宮。此後又經過了兩三個世紀,巴黎的主人換成了菲利浦•奧古斯都(1165-1223年)。此時的巴黎已發展到塞納河兩岸,教堂、建築比比皆是,成為當時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16世紀末、17世紀初,當時的國王亨利四世將巴黎大大擴建了一番。到了18、19世紀,巴黎仍在逐步擴大,大量的可耕地被城市佔用。法蘭西第一帝國後期,巴黎擁有70多萬居民,千餘條大街;第二帝國建立後,巴黎又吞並了周圍的一些村莊;到拿破崙三世時,始在巴黎開辟了一些寬闊的道路,修建了許多園林和公園,使巴黎開始形成今日的樣子。

戰後,法國政府對巴黎的建設不遺餘力。雖然在1970年,曾經為了疏散過度集中在首都的法國各政治和經濟機構,暫緩了巴黎的發展,但自1977年的蓬皮杜中心和新的購物地下街建立以來,巴黎的建設又有了新的方向。為使巴黎東、西市區的發展更均衡,1981年開始,以密特朗為總統的法國政府開始的包括巴士底歌劇院、國家圖書館在內的十大工程建設,已於1996年底前全部完工。

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北部諸郊區主要為製造業區。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葯、食品等。奢華品生產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生產傢具、鞋、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等。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

巴黎是法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巴黎擁有50個劇場,200個電影院,15個音樂廳。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歌劇院,位於市中心的奧斯曼大街,佔地11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兼有哥特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也設在這里。

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是世界聞名的露天畫廊,每天都有不少畫家在這里即席作畫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聖•日耳曼德伯廣場等地,青年學生和市民經常自帶樂器舉行音樂會,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法國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細分起來,巴黎市共有20個大區,大小街道、馬路、林蔭大道5000餘條。市內東、西、南、北建築分明,便於路人正確地判斷出自己在城中所處的位置。

巴黎以其圓頂教堂、凱旋門、偉大的宮殿、雄偉的廣場、皇家公園以及每晚數以百萬的閃爍燈火而成為法國的中心。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在100多年前被人斥責為「可惜的與無用的」,後來它才被友好地接受下來,並成為巴黎的象徵。

巴黎擁有每個遊客都不能錯過的十大名勝:埃菲爾鐵塔、La Coupole(酒吧)、聖心教堂、畢加索博物館、蒙馬特小丘、盧浮宮和凱旋門、拉普街、勝利廣場的時尚、凡爾賽宮。

到巴黎,一定要盡情俯瞰美麗的巴黎城。從巴黎聖母院、凱旋門、風景如畫的LaSamaritsine商店的露天平台和蒙馬特高地,巴黎美景真是盡收眼底。當然最愜意的莫過於從埃菲爾鐵塔上看巴黎了,它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

巴黎市有70座博物館,讓藝術氣息侵襲您的心靈,每一座都是精彩又獨特的,世界最大的盧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還有收藏18世紀末至19世經初期藝術品的奧塞美術館,也使人駐足良久,雖然它原是由火車站改建而來的;而橘園美術館(Musee de l'Orangerie)收藏的是19世紀末期印象畫派的作品,當然還有畢加索美術館、克呂尼博物館、羅丹美術館……等等,來到巴黎真讓人有進入藝術國度的感覺!

位於塞納河中心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它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築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此外,凱旋門和凡爾賽宮等,都是人們參觀游覽的勝地。

就像河岸與服裝設計師,小咖啡館與咖啡廳,流浪者與看門人一樣,巴黎是集所有於一身的城市,帝國的偉大與神聖、財富與權力、傳統與熱烈、機智與隨便處世之道與世界主義,它自豪而又任性,充滿矛盾與反差。

出生於南法的德岱在《風車小屋來信》一書的開頭曾說:「我對喧囂陰沉的巴黎毫無嚮往之心。」然而德岱最終還是來到巴黎,並在此終其一生。

從古至今,從世界各地匯集到巴黎的年輕人都擁有各種夢想和野心,在這里他們曾實現夢想,也曾有過失望,然而正如利爾克曾說過的,「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

簡介

塞納河是法國河流中流程很短但極負盛名的一條河。

這條流經法國北部的河流,全程僅776千米,她發源於東部海拔471米的朗格勒高原。從西向北流過巴黎市區,在市區內的流程約達13千米。她的水流曲折宛轉,向西伸展,穿過巴黎盆地,經魯昂最後在勒阿弗爾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峽。塞納河流域面積為7.8萬平方公里。該河有540公里可供通航,貨運量居全國之首。沿岸地區為法國經濟中心,有運河與萊茵河、盧瓦爾河等相通。

巴黎的塞納河沿岸,景色秀美,優雅別致的公園遍布其中,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古老的塞納河孕育了不可勝數的名勝古跡,著名的國際性都市巴黎最初只是她的一個小島而已,而今這只「丑小鴨」已經出落得美麗大方,變成了人見人愛的美天鵝。

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巴黎不斷向塞納河兩岸發展,最終成為世界著名城市之一。由於塞納河在巴黎的發展過程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故巴黎又被稱為「塞納河的女兒」,塞納河堪稱為巴黎的生命線。

塞納河在巴黎是自東向西流過,形成一個弧形。其兩岸風光秀麗,樓房鱗次櫛比,有的建築已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有的則是現代技術的傑作,他們完滿的體現了巴黎古往今來歷史時期不同的建築藝術與風格。名勝古跡也密布於河道兩側。因此,乘船游覽塞納河總是外來的參觀者一向不可缺少的節目。一年四季,從早到晚,河上遊人從不間斷。即使條精心裝扮的遊艇穿梭往來。大的可容幾百人,小的可供幾十人或十幾人專用。 只要是晴天,遊艇的甲板,總是人們樂於光顧的地方。

白天游覽塞納河,四周風景如畫,岸上的座座建築色彩分明,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等名勝都可以一一盡收眼底,各具特色的橋梁也一座座迎面撲來,使人目不暇接。夜遊塞納河則別有一番情趣。岸上燈光閃爍、熠熠如畫,河中風清水澄、優雅寧靜。兩岸的名勝被燈光照明,其中許多都集中在塞納河兩岸,特別是遊艇上都裝備有強聚光燈,一束束白光放射出去,將兩旁的景物照得通明,不但建築物的外形清晰可見,連上面的裝飾與雕塑在遊人的目光中都不會漏過。

巴黎的橋是有名的,全市大小橋計有35座,總長度可達5公里,這些橋均有著各自的發展史,橋的規模及建築風格也大相徑庭,許多橋的命名是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有關,也有一些橋的名字取之於著名人物。由於塞納河將巴黎分成兩半,南北之間只有靠橋梁溝通,橋在巴黎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便顯而易見。

巴黎原是塞納河中的一座小島,歷經千百年的發展而躍升為世界著名的城市。塞納河東段狀如小船的島城是巴黎的發源地。小島四周的10座橋,將小島與岸上城區連結起來。

巴黎塞納河沿岸古跡眾多,為遊客旅遊觀光的勝地。

島上的巴黎聖母院,建於1163年,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築。教堂一直是巴黎宗教活動的中心,可以同時容納9000人。聖母院的鍾樓,建於1330年,裡面存放著當時巴黎唯一的一口鍾。它的著名不僅因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也因為它是巴黎最大、最古老同時也是最出色的天主教堂。建築佔地面積5500平方米,包括一個唱詩班席和後堂,一個短的耳堂和中堂。中堂的側面有雙側堂和方形的小禮拜堂。正門向西,共分三層。最底層並排著3個桃花形門洞。還建有南北2 座鍾樓,各高69米,1330年落成。南鍾樓巨鍾重達13噸,堪稱「鍾工」。北鍾樓設有一個387級的樓梯直通高達60米的尖塔,較鍾塔高山21米,更為引人矚目。

塞納河右岸主要有國際廣場、巴士底廣場、盧浮宮、協和廣場、愛麗舍宮、戴高樂廣場等名勝;左岸有埃菲爾鐵塔;河中西岱島上有巴黎聖母院;西南部有凡爾賽宮;西北部蒙馬特高地上有露天畫廊。這些都是世界上聲名赫赫的建築,為世界各國人所嚮往。

埃菲爾鐵塔建於1889年,是為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是巴黎的象徵,舉世聞名。出於工程和美觀上的考慮,塔的底部為四個半圓形拱,因而要求電梯沿曲線上升。玻璃外殼的電梯由美國奧蒂斯電梯公司設計,為該建築特點之—,使之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游覽點之一。在1930 年紐約克萊斯大廈建成以前,該塔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

愛麗舍宮建於1718年。曾為皇家宮殿,現為法國總統府,是—座用大理石塊砌成的兩層樓。主樓的外表雖然樸素無華,但內部的廳堂、廊道卻高大寬闊,陳設講究,處處金碧輝煌。

盧浮宮建於1190年。藏有40多萬件藝術珍品,尤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被稱為「萬寶之宮」。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最著名的「宮中三寶」,一是米洛斯島的維納斯像;二是無頭斷臂、雙翅振飛的薩莫特拉契(斯)的自由(勝利)女神鵰像,該雕像高2.75米,系帕里安大理石質地,她無疑是古希臘時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三是義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畫作《蒙娜麗莎》。

凱旋門地處寬闊的戴高樂廣場。這里是香榭里舍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拱門是在拿破崙時期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根據拿破崙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於1836年。它只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一幅就是位於面向香榭里舍大街一面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曲》。拿破崙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面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里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里還有一座小開支的紀念館,館內記載著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歷史,在那裡,遊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著線,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斗中陣亡的。

在塞納河北岸偏東的巴士底獄廣場和偏西的協和廣場之間,是巴黎市政府的所在地。塞納河南的拉丁區是法國最大的大學區,著名的巴黎大學就坐落於此。乘船沿塞納河往西,可以到達位於河北岸的盧浮宮。

穿過協和廣場,就來到著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亞歷山大三世橋的由來與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有關。亞歷山大三世曾與法國簽訂法俄聯盟協定。1870年,普魯士戰勝法國,法國修建了此橋,命名為亞歷山大三世橋。1896年,尼古拉二世為亞歷山大三世橋奠基。建成的橋長107米,在南北兩端的橋墩上豎立著4座橋塔。塔頂上有一座騰空而起的青銅飛馬。亞歷山大三世橋與南岸的殘廢軍人院和北岸的大小皇宮,都集中體現了19世紀華麗的建築風格。亞歷山大三世橋有35座橋梁橫跨塞納河兩岸,給無限風光的塞納河沿岸,又增了一抹飛虹。

5.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大批藝術家雲集巴黎的原因

法國上層人士對於藝術品的熱愛和力圖佔有的慾望延續了幾百年。盧浮宮就是證明。為什麼會有盧浮宮,就是從弗朗索瓦一世開始,歷代法國帝王和貴族對收集藝術品樂此不疲。當然這裡面也有炫耀權力的意思。但是到了蓬皮杜,他想的是未來的藝術,未來法國還要積極吸納最好的藝術家來創新。蓬皮杜關心的是,在他去世之後,巴黎還要當仁不讓地成為西方藝術舞台的中心。所以也不奇怪,為什麼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批在家鄉得不到鼓勵的藝術家雲集巴黎,為什麼他們哪怕在巴黎挨餓受凍也不肯離開。在這里,有可能找到欣賞他們的人。盡管當時可能一文不名,但是巴黎是個有強大文化傳統的地方,能夠滋養那些不甘寂寞的人,能夠激發那些個性中潛藏著激情的人,能夠識別出真正有才華的藝術家,能夠包容他們的創新精神,哪怕他們一身惡習、道德品行上漏洞很多,哪怕他們是顛覆傳統道德的。這些人匯集到巴黎,是誰沾了誰的光?沒有巴黎,他們不可能成為真正具有獨創精神的藝術家;沒有他們,巴黎就算不上藝術之都。

6. 立體派繪畫興起於什麼時期那個國家被認為立體主義的第一幅繪畫是什麼作品

立體主義(Cubism)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迭放造成了許多的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散亂的陰影使立體主義的畫面沒有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造成的三維空間錯覺。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維空間的繪畫特色。

歷史起源

建立
立體主義開始於1906年,由當時居住在
埃斯塔克的房子 1908 喬治·布拉克
法國巴黎蒙馬特區的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和畢加索Pablo Picasso所建立。
他們於1907年相識,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兩人一直非常親近地在一起工作。
立體主義這個名稱的出現含有偶然性。
1908年,布拉克在卡恩韋勒畫廊展出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評論家L.活塞列斯在《吉爾.布拉斯》雜志上評論說:「布拉克先生將每件事物都還原了……成為立方體。」這種畫風因此得名。
立體主義的主將是畢加索和布拉克。其中畢加索的油畫《亞威農少女》(1907年),被認為是第一幅包含了立體主義因素的作品。

流派背景
西方現代派美術,是西方國家從二十世紀初發展起來的現代美術中某些流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的統稱。「現代派」一詞是和某種新的,非傳統的,區別於過去的藝術思想聯系在一起的;現代派美術既不同於以往的傳統美術,也不包括現代的各種現實主義流派,它與現代的西方美術更不是同一概念,它在其中只佔一席之地。 西方現代派美術的出現有其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哲學的歷史淵源,是與現代西方社會的進程緊密相連的。新技術革命,社會結構以及人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等的改變,攝影技術的日益成熟,以日本版畫為代表的東方藝術和非洲藝術的傳入,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等人的哲學思想和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影響以及西方現實社會的種種矛盾和弊端,都促進了現代派美術的形成。
對現代主義美術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現代主義的美術家們對待現代科學和機械文明的心理和態度是復雜的。在有些藝術家的實踐(如立體主義、未來主義和構成主義)中,試圖反映社會的這一深刻變革,而在大多數美術家的作品中,對工業文明採取迴避和超然的態度。他們對工業社會人性的貶值、機械的升值表示不滿。但這絲毫並不意味著現代主義美術的主流與工業社會的進程相反。事實上,工業、科技文明劇烈地改變著現代社會的面貌,從精神上有力地推動了現代藝術的迅速變化。
現代主義藝術最早從康德的先驗唯心主義武庫中汲取了養料,同時又受到現代哲學思潮,特別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榮格、薩特等人的哲學、心理學的強烈作用。尼採的學說,不僅對德國的表現主義運動起過推動作用,也對整個現代主義的文藝運動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他否定權威,主張發揮以人的意志、本能為基礎的創造力,蔑視中產階級的文明和虛偽道德,對無意識和本能的推崇,對世界前途的悲觀主義,在現代主義的各個流派的理論和實踐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他的「無意識才是精神的真正實際」,是超現實主義運動的理論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論的引導下,超現實主義以及其他流派的美術家們用多種手法挖掘人們精神世界的深層,其後果是一方面開拓新的藝術表現領域,另一方面使藝術語言趨向荒誕和怪異。自然不少作品創造了荒誕、怪異的新境界。
從整個歐洲美術歷程來看,現代派美術思潮是從印象派前後這個時期開始的。確切的說,起源與法國後印象主義畫家塞尚,高更和荷蘭畫家梵谷。1905年,以馬蒂斯為首,弗拉曼克等人為骨幹力量的野獸派在巴黎誕生。他們從塞尚的作品中得到啟發,在藝術形式深受高更和梵谷的影響,用強烈的色彩,奔放粗野的線條,扭曲誇張的形體,來表現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感受。與此同時,德國表現主義應運而生,他們否定現實世界的客觀性同樣一味追求藝術家本人的主觀感受,但是他們並不注重於純形式的探索,而是把繪畫語言視為反抗社會的方式,宣洩不滿的手段。
兩年之後,以畢加索,布拉克為首的立體派在巴黎出現。它先把一切物象加以破壞和肢解,把自然形體分解為各種幾何切面,然後加以主觀的組合,甚至發展到把同一物體的幾個不同方面組合在同一畫面上,藉以表達四維空間。自立體派之後,歐洲本土上各種新理論新觀念紛紛湧入,於是,未來派在1909年以前衛的姿態與義大利出現。他們排斥過去作為繪畫手段的情調和預期的趣味,稱頌有獨創性的形式,在主題上也否定老一套的東西,認為重要的應是描繪現代的都市生活,諸如鋼鐵,速度,劇烈的運動等等。至此之後,現代主義繪畫成了畫壇的主流趨勢,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動作畫派、波普藝術等,都競相登上舞台,各領風騷數十年。
現代主義美術比起以寫實和模仿為基礎的傳統美術來,具有象徵性、表現性和抽象性的特點。現代主義多流派標榜自己是反傳統的,實際上它可能完全拋棄傳統。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紀中期以來的含有學院派特徵的寫實主義傳統。在對待歷史遺產方面,它們更重視對原始社會藝術、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美術、希臘古風時期美術、歐洲中世紀美術的研究。自印象主義之後,西方美術家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繪畫、工藝品的表現語言上,探索寫意的表現手法。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的美術家們直接受益於非洲雕塑。同時,中東的伊斯蘭教美術和大洋洲的藝術遺產,也是現代主義藝術家們研究的對象。上述人類歷史上的美術遺產均為現代主義美術家們提供了有益的養料。
總的說來,20世紀以來西方的現代主義美術,適應了現代社會人們的需要,創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類經典文化的作品,但遠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論都是無可非議的,更不用說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傾向頗值得研究。現代派藝術部分流派表現了唯心主義藝術趣味和頹廢思想;但更多現代派藝術家通過創作體現他們的叛逆性格,強調自身的價值,表現藝術家的主觀心靈,也創造了不少藝術表現方法和新材料。
立體主義在二十世紀時期有兩個派別。
一個是洗衣船派,也就是正統派。這個派別的代表是畢加索和布拉克。
另一個派別是蜂窩派,是以一群後起的立體主義畫家為代表的。立體主義的出名也是由這些蜂窩畫家所催化的。

發展階段
立體主義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
(1)1907-1909年的塞尚時期,也就是早期發展階段是立體主義的孕育和起步階段。這一時期的畫家主要求取單純的幾何學形態,放棄光色分析,追求對象形態;
(2)1909-1912年的分析立體主義時期。但是他們仍只注重追求形式的分解,而不注重整體的重組,而且顏色比較單一。
(3)1912-1914年的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從1912年到1914年他們進入了「綜合立體主義」時期,這一時期,畫家開始注重畫面的整體效果,不再只是強調局部的分解。色彩漸漸豐富起來,事物的形態又重新被重視。
立體主義畫家的探索起源於塞尚的理論和創作實踐,他們把塞尚的「要用圓柱體、圓球體、圓椎體來表現自然」這句話當著自己藝術追求的理想。實質上這是20世紀初工業文明、機器時代的社會現實在畫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
畢加索曾說過:「當我們搞立體主義時,並沒有搞立體主義的打算,而是要表達我們身上的東西。」布拉克則承認:「立體主義,或者不如說我的立體主義,乃是我所創造的,為我所用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於使繪畫符合我的天賦。」他們兩種氣質的結合,又通過格里斯和萊熱各自的努力將它們重新結合在一起,這就形成了有活力的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繪畫方法的產生,經歷了一個醞釀過程。繼後印象主義、象徵主義之後,年輕的藝術家們普遍關注的是如何革新形式,來表現在迅猛變革的工業社會里人們的內在情緒和心理。新的流派在法國、德國、義大利和俄國相繼出現。在法國,繼野獸主義崛起後,另一群文藝家常在蒙馬爾特的「流動洗衣房」聚會。參加的有畢加索、布拉克、M.洛朗森、G·阿波利奈爾、A·薩爾蒙、M·雷納爾、J·格里斯、F·萊熱等。支持他們的有畫商D.-H.卡恩韋勒,他在1907年在巴黎開辦了畫廊,這便是被人們稱作的立體主義社團。參與立體主義活動的還有R.德洛內、A.格萊茲。1910年,以J.維榮為中心,建立起新的立體派社團,因經常在法國皮托活動,被稱作皮托集團。荷蘭畫家P·蒙德里安、墨西哥的J de里維拉也與皮托集團有聯系。他們賦予分析的立體主義以秩序和規則,從而促進了立體主義朝著更為抽象和主觀的方向發展。從1912年開始,畢加索等又進行綜合的立體主義的試驗。在分析的立體主義破碎而又剔透的結構中,還保留著強烈的光線和某種空間感。畫家們將不同狀態及不同視點所觀察到的對象,集中地表現於單一的平面上,造成一個總體經驗的效果。綜合的立體主義不再從解剖、分析一定的對象著手,而是利用多種不同素材的組合去創造一個新的母題,並且採用實物拼貼的手法,試圖使藝術家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實。
雖然作為立體主義分支的黃金分割社於1920、1925年繼續舉行展覽,但作為藝術運動的立體主義早在1914年便失去活力。
立體主義是富有理念的藝術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它否定了從一個視點觀察事物和表現事物的傳統方法,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的、兩度空間的畫面。明暗、光線、空氣、氛圍表現的趣味讓位於由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和情調。不從一個視點看事物,把從不同的視點所觀察和理解的,形諸於畫面,從而表現出時間的持續性。這樣做,顯然不主要依靠視覺經驗和感性認識,而主要依靠理性、觀念和思維。
立體主義在反傳統的口號下有濃厚的形式主義傾向。但它在藝術形式上的探索,又給現代工藝美術、裝飾美術、建築美術等注重形式美的實用藝術領域以不小的推動作用。
立體主義的產生也是美術自身發展的必然。在傳統繪畫中只依看到的客觀自然作畫,所表現的只是自然的一個局部和一個片面,隨著現代人的現代生活變化:客觀與微觀,速度和多變,機器對人的制約,這就要求繪畫要表現這多樣復雜性;古希臘柏拉圖關於幾何美的觀點及塞尚著意描繪事物的結構、永恆性的觀點加之非洲黑人雕塑的啟迪,這就導致立體主義藝術的產生。

主要特點
不斷尋求創新的藝術家,布拉克與畢加索,尋找新的畫中主題及空間的表達模式。他們受到了保羅·塞尚、喬治·秀拉、伊伯利亞雕塑、非洲部落藝術(即便布拉克駁斥這種說法),以及野獸派的影響。立體主義畫家接受了P.塞尚關於創造視覺立體形象的觀念,進而轉向一種對心理的立體形象的追求。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疊放造成了許多的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散亂的陰影使立體主義的畫面沒有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造成的三度空間錯覺。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度空間的繪畫特色。
立體主義不同於未來主義等其它藝術運動,它沒有任何用於表達自己創作綱領的「宣言」,只留下一些零散的言論。立體主義畫家並沒有系統的理論指導,只是每個人按著自己的思想去探索。畢加索說:「我要按照我的想像來作畫,而不是根據我所看到的。」布拉克也說:「畫家並不想構成一件奇聞軼事,而是要造成一種繪畫的事實。」立體派早期的作品裡,只用灰色調畫。由於使用中性色,整個的空間沒有看來特別前進或後退的。立體主義觀念也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它在發展歷程中共經歷了三個時期:1907-1909年的塞尚時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體主義時期。他們首先打破了傳統繪畫中只能按照一個固定視點去表現,然後安排在同一個繪畫平面上的方法。隨著探索的發展,他們發現這樣的「分析」往往使畫面越來越失去本來的形態,而陷入一種抽象的形。因此從1912年到1914年他們進入了「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其觀點是:不要去描繪客觀物體的外表形態,而是把客觀物體引入繪畫,從而將表現具象的物體本身和表現抽象的結構形態綜合起來。
盡管立體派的畫看來並不「立體」,而且難於弄清楚物象的關系,但他們卻認為:用傳統的寫實技法畫出來的三度空間的「真實感」是虛假的。為他們辯護的理論家豪蓋特說:「杯子是圓的透視畫成橢圓就是騙局,近大遠小也是騙局。」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其實是「強詞奪理」。因為視覺上產生的透視變化,是由眼球的特殊構造而決定的,人類正是依據這一特定的器官正確地認識世界。雖然看起來遠處的洋樓比手上的書本還要小,但人人都知道遠處的洋樓要大得多,甚至可以估量出大多少倍。但是立體派重新創造了一個認識物象的方法,大體說來是把對象的上、下、左、右、前、後等各方面的印象拼合在一個平面上。前期「分析的立體派」的作品,好象粘貼的剪紙,後期「綜合的立體派」的作品,好象疊置起來的碎玻璃。早期的立體派理論家格列西斯說:「眼睛能看到多少,物體就有多少現象,腦子里產生多少理解,物質就有多少實質。」這完全是以畫家個人的主觀為中心,以個人「腦子里的理解」來代替客觀世界本身的規律。他又說:「繪畫要用自身的語言去控制、指導觀眾,而不是為了讓他們理解。」那麼立體派在藝術表現上究竟有沒有較清楚的原則呢?他們要用以「控制」和「指導」觀眾的「語言」,依據的是什麼樣的「語法」呢?人們去問這個畫派的創始者法國畫家布拉克。這位立體派的畫家回答說:「與其把事情說得更清楚寫些,我寧可把它弄得含糊些。」「它遠非要人們感到快樂,而是要使他們感到迷惑。」1911年立體派盛行之際,有一群崇拜新花樣的藝術青年們去拜訪畢加索。一個青年小心地問這位立體大師,按照立體派的原則去畫人的腳應該畫成圓的還是方的,畢加索以權威的口氣回答:「自然界里根本就沒有腳!」於是時髦的青年們方如大夢初醒,帶著這句名言高興地飛跑而去。[1]

主要影響
立體主義創作的主要特徵,即在畫面上將一切物體形象破壞和肢解,然後再加以主觀的拼湊、組合,以求所謂立體地表現出物體的不同側面。就是在平面上表現出二度和三度空間,甚至表現出肉眼看不見的結構和時間(四度空間)。與狂野的野獸派完全相反,它代表唯理的傾向它。認為印象派、野獸派的繪畫都是在模擬自然,基本上是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它的意義在於空間處理的新觀念,它實際上是主宰20世紀藝術中抽象的和非具象的繪畫流派的直接源泉。與表現主義風格的浪漫特性相比較,立體主義風格可以說是古典的和形式主義的。
在西方現代藝術中外,立體主義是一個具有重大影響的運動和畫派。其藝術追求與塞尚的藝術觀有著直接的關聯。立體派畫家自己便曾聲稱:「誰理解塞尚誰就理解立體主義」。他們努力地消減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現性的成分,力求組織起一種幾何化傾向的畫面結構。雖然其作品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具象性,但是從根本上看,他們的目標卻與客觀再現大相徑庭。他們從塞尚那裡發展出一種所謂「同時性視象」的繪畫語言,將物體多個角度的不同視象,結合在畫中同一形象之上。畫家們新創出一種以實物來拼貼畫面圖形的藝術手法和語言,進一步加強了畫面的肌理變化,並向人們提出了自然與繪畫何者是現實,何者是幻覺的問題。立體主義雖然是繪畫上的風格,但對20世紀的雕塑和建築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盡管立體主義受到世人的極端仇視,它畢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成為未來幾十年許多畫家的靈感來源和與傳統分手的標志。這場運動的生機勃勃、碩果累累,與畢加索和布拉克密切合作是分不開的。立體主義在反傳統的口號下有濃厚的形式主義傾向。立體主義美術運動的鼎盛期雖僅有7年,但卻造成極其廣泛的影響,立體主義在藝術形式上的探索,在二十世紀的最初十年影響了全歐洲的藝術家,並激發了一連串的藝術改革運動,如未來主義、結構主義及表現主義等等,尤其鮮明地反應在對現代工藝美術、裝飾美術、建築美術等注重形式美的實用藝術領域不小的推動作用上。

代表人物

巴勃羅·畢加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西班牙,《亞維農的少女》;《格爾尼卡》;
畢加索
畢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南部港口城市馬拉加,父親是位美術教師,曾做過美術館長。14歲的畢加索考入父親任教的巴塞羅那美術學校高級班,16歲畢業時畫的《探望病人》一畫參加全國美展,具有相當寫實的造型水平。以後又考取了馬德里費爾南多皇家美術學院。但他更喜歡的是在美術館和街頭自由吸取藝術營養。
19歲的畢加索來到巴黎,由於貧窮總生活在社會底層,這時他畫了一些窮愁潦倒的友人題材的油畫,畫面充滿著一層陰冷的藍色調,這便是他的「藍色時期」。1904年4月定居巴黎貧民區,過著自由浪漫的生活,這時畫了許多流浪藝人生活題材的畫,色調出現溫暖的粉紅色,這就是他的「粉紅色時期」。爾後由於受到塞尚藝術的影響,在塞尚的基礎上對繪畫結構進行探討研究,作品顯示出幾何化傾向,開始將形象分解成各個平面,並重新予以組合,於1907年創造出劃時代的作品《阿維尼翁少女》,從此他進入分析立體主義研究和創作時期。不久他又採用拼貼技巧創作,標志著他的分析立體主義的結束,逐漸走向「綜合立體主義」。32歲之後的畢加索繪畫的主要趨勢是豐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間、色彩與線的運用,它們又使人想起塞尚。
從此以後畢加索進入一個又一個不安分的探索時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樣沒有絲毫的統一,連續和穩定。他沒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樣繁多,激昂或狂躁,可親可憎,誠摯或裝假,讓人喜歡又招人討厭,變化無常不可捉摸,但他永遠忠於的是--自由。世界上從來沒有一位畫家像畢加索那樣以驚人的坦誠之心和天真無邪的創造力,以完全徹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隨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規定,不要偏見,什麼都不要,又什麼都想要去創造,他在藝術歷程上沒有規律可循,他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然後又回到現實主義。從具象到抽象,來來去去,他反對一切束縛和宇宙間所有神聖的看法,只有絕對自由才適合他。

費爾南·萊熱
Fernand Leger,1881-1955年,法國
出生於法國的阿爾讓登。19歲時來到巴黎凡爾賽服兵役,5年後定居蜂房,開始受到塞尚的藝術影響,1910年結識了畢加索和布拉克。1914年第一次大戰爆發又應征入伍,他在前線畫了一些表現士兵和戰爭機器的畫,戰爭機器的機械方面尤其強烈地影響了他的感覺。他因在凡爾登戰役中了毒氣而退役。
萊熱對機器的強烈感受轉化為將對象畫成椎體、圓柱體、多面體。他在外部現實的接觸中,革新了自己的靈感和表現方法。萊熱的創作題材多來自工業文明所製造的物件,他把人的形象也引入機械世界,畫面具有機械的、無人性的感覺,有人把他的立體派稱為「機械立體派」。
在萊熱的作品中沒有任何擬古的痕跡,沒有對歷史和文學的參照,更沒有神話、抒情和浪漫,只有力量和意志、秩序和慷慨、誠實和健康安詳。評論家稱他是「現代的原始人」或「現代的古典人」。萊熱在作畫時,始終想著喧嘩、速度、緊張的生活,想著我們被迫活動於其中的大建築物、環境和新的空間。他不僅用顏色,而且也用他在強烈對比之中抓住的形來暗示這一新的空間。

喬治·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法國,《埃斯塔克的房子》;
立體主義畫家中,喬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1882-1963)的影響,實際上並不比畢加索小。他與畢加索同為立體主義運動的創始者,並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另外,立體主義運動中有多項創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將字母及數字引入繪畫、採用拼貼的手段,等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數為靜物畫和風景畫,畫風簡潔單純,嚴謹而統一。「他比所有其他的立體派畫家更多地帶來不可縮減的具體和一針見血的分析,帶來少有的和諧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無能為力的典雅流暢的線條」。
布拉克出生於塞納河畔阿爾讓特伊的一個漆工家庭,其父親和祖父都是業余畫家,這使他自幼便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1893年,布拉克全家移居勒阿弗爾,不久他便在當地一所美術學校學習。1902年,他進入巴黎美術學校,受到博納的指導,後又轉入安貝爾學院。他於1904年創辦了自己的畫室。1905年在參觀了秋季沙龍之後,他對野獸派繪畫產生濃厚興趣,遂在以後兩年中參加了野獸派繪畫運動。不過,他的作品卻以其「安詳如歌一樣」的基調,與那種色彩強烈、筆法奔放而令人興奮的地道的野獸派作品風格迥異。「他的性情極為平穩,因而不濫用野獸派畫家陶醉其中的自由。」1907年,他與畢加索相識,深為其作品《亞維農的少女》所傾倒,兩人遂成為至交,共同籌劃起立體主義運動。
1908年,布拉克來到埃斯塔克。那兒是塞尚晚期曾畫出許多風景畫的地方。在那裡,布拉克開始通過風景畫來探索自然外貌背後的幾何形式。其《埃斯塔克的房子》,便是當時的一件典型作品。在這幅畫中,房子和樹木皆被簡化為幾何形。這種表現手法顯然來源於塞尚。塞尚把大自然的各種形體歸納為圓柱體、錐體和球體,布拉克則更加進一步地追求這種對自然物象的幾何化表現。他以獨特的方法壓縮畫面的空間深度,使畫中的房子看起來好似壓偏了的紙盒,而介於平面與立體的效果之間。景物在畫中的排列並非前後疊加,而是自上而下地推展,這樣,使一些物象一直達到畫面的頂端。畫中的所有景物,無論是最深遠的還是最前景的,都以同樣的清晰度展現於畫面。由於布拉克作此畫的那個階段,畫風明顯流露出塞尚的影響,因而,這一階段又被稱作「塞尚式立體主義時期」。

7. 求二十世紀中期,1950年至1970年巴黎的境況

法國首都巴黎(Paris)是歐洲大陸上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市區人口217萬。城市本身在巴黎盆地中央,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公元508年,法蘭克王國定都巴黎。10世紀末,休•卡佩國王在此建造了皇宮。此後又經過了兩三個世紀,巴黎的主人換成了菲利浦•奧古斯都(1165-1223年)。此時的巴黎已發展到塞納河兩岸,教堂、建築比比皆是,成為當時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16世紀末、17世紀初,當時的國王亨利四世將巴黎大大擴建了一番。到了18、19世紀,巴黎仍在逐步擴大,大量的可耕地被城市佔用。法蘭西第一帝國後期,巴黎擁有70多萬居民,千餘條大街;第二帝國建立後,巴黎又吞並了周圍的一些村莊;到拿破崙三世時,始在巴黎開辟了一些寬闊的道路,修建了許多園林和公園,使巴黎開始形成今日的樣子。

戰後,法國政府對巴黎的建設不遺餘力。雖然在1970年,曾經為了疏散過度集中在首都的法國各政治和經濟機構,暫緩了巴黎的發展,但自1977年的蓬皮杜中心和新的購物地下街建立以來,巴黎的建設又有了新的方向。為使巴黎東、西市區的發展更均衡,1981年開始,以密特朗為總統的法國政府開始的包括巴士底歌劇院、國家圖書館在內的十大工程建設,已於1996年底前全部完工。

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北部諸郊區主要為製造業區。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葯、食品等。奢華品生產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生產傢具、鞋、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等。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

巴黎是法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巴黎擁有50個劇場,200個電影院,15個音樂廳。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歌劇院,位於市中心的奧斯曼大街,佔地11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兼有哥特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也設在這里。

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是世界聞名的露天畫廊,每天都有不少畫家在這里即席作畫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聖•日耳曼德伯廣場等地,青年學生和市民經常自帶樂器舉行音樂會,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法國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細分起來,巴黎市共有20個大區,大小街道、馬路、林蔭大道5000餘條。市內東、西、南、北建築分明,便於路人正確地判斷出自己在城中所處的位置。

巴黎以其圓頂教堂、凱旋門、偉大的宮殿、雄偉的廣場、皇家公園以及每晚數以百萬的閃爍燈火而成為法國的中心。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在100多年前被人斥責為「可惜的與無用的」,後來它才被友好地接受下來,並成為巴黎的象徵。

巴黎擁有每個遊客都不能錯過的十大名勝:埃菲爾鐵塔、La Coupole(酒吧)、聖心教堂、畢加索博物館、蒙馬特小丘、孚日廣場和瑪萊區、拉普街、勝利廣場的時尚、凡爾賽宮。

到巴黎,一定要盡情俯瞰美麗的巴黎城。從聖母院、凱旋門、風景如畫的LaSamaritsine商店的露天平台和蒙馬特高地,巴黎美景真是盡收眼底。當然最愜意的莫過於從埃菲爾鐵塔上看巴黎了,它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

巴黎市有70座博物館,讓藝術氣息侵襲您的心靈,每一座都是精彩又獨特的,世界最大的盧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還有收藏18世紀末至19世經初期藝術品的奧塞美術館,也使人駐足良久,雖然它原是由火車站改建而來的;而橘園美術館(Musee de l'Orangerie)收藏的是19世紀末期印象畫派的作品,當然還有畢加索美術館、克呂尼博物館、羅丹美術館……等等,來到巴黎真讓人有進入藝術國度的感覺!

位於塞納河中心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它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築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此外,凱旋門和凡爾賽宮等,都是人們參觀游覽的勝地。

就像河岸與服裝設計師,小咖啡館與咖啡廳,流浪者與看門人一樣,巴黎是集所有於一身的城市,帝國的偉大與神聖、財富與權力、傳統與熱烈、機智與隨便處世之道與世界主義,它自豪而又任性,充滿矛盾與反差。

出生於南法的德岱在《風車小屋來信》一書的開頭曾說:「我對喧囂陰沉的巴黎毫無嚮往之心。」然而德岱最終還是來到巴黎,並在此終其一生。

從古至今,從世界各地匯集到巴黎的年輕人都擁有各種夢想和野心,在這里他們曾實現夢想,也曾有過失望,然而正如利爾克曾說過的,「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

=======================================================

簡介:

塞納河是法國河流中流程很短但極負盛名的一條河。

這條流經法國北部的河流,全程僅776千米,她發源於東部海拔471米的朗格勒高原。從西向北流過巴黎市區,在市區內的流程約達13千米。她的水流曲折宛轉,向西伸展,穿過巴黎盆地,經魯昂最後在勒阿弗爾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峽。塞納河流域面積為7.8萬平方公里。該河有540公里可供通航,貨運量居全國之首。沿岸地區為法國經濟中心,有運河與萊茵河、盧瓦爾河等相通。

巴黎的塞納河沿岸,景色秀美,優雅別致的公園遍布其中,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古老的塞納河孕育了不可勝數的名勝古跡,著名的國際性都市巴黎最初只是她的一個小島而已,而今這只「丑小鴨」已經出落得美麗大方,變成了人見人愛的美天鵝。

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巴黎不斷向塞納河兩岸發展,最終成為世界著名城市之一。由於塞納河在巴黎的發展過程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故巴黎又被稱為「塞納河的女兒」,塞納河堪稱為巴黎的生命線。

塞納河在巴黎是自東向西流過,形成一個弧形。其兩岸風光秀麗,樓房鱗次櫛比,有的建築已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有的則是現代技術的傑作,他們完滿的體現了巴黎古往今來歷史時期不同的建築藝術與風格。名勝古跡也密布於河道兩側。因此,乘船游覽塞納河總是外來的參觀者一向不可缺少的節目。一年四季,從早到晚,河上遊人從不間斷。即使條精心裝扮的遊艇穿梭往來。大的可容幾百人,小的可供幾十人或十幾人專用。 只要是晴天,遊艇的甲板,總是人們樂於光顧的地方。

白天游覽塞納河,四周風景如畫,岸上的座座建築色彩分明,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等名勝都可以一一盡收眼底,各具特色的橋梁也一座座迎面撲來,使人目不暇接。夜遊塞納河則別有一番情趣。岸上燈光閃爍、熠熠如畫,河中風清水澄、優雅寧靜。兩岸的名勝被燈光照明,其中許多都集中在塞納河兩岸,特別是遊艇上都裝備有強聚光燈,一束束白光放射出去,將兩旁的景物照得通明,不但建築物的外形清晰可見,連上面的裝飾與雕塑在遊人的目光中都不會漏過。

巴黎的橋是有名的,全市大小橋計有35座,總長度可達5公里,這些橋均有著各自的發展史,橋的規模及建築風格也大相徑庭,許多橋的命名是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有關,也有一些橋的名字取之於著名人物。由於塞納河將巴黎分成兩半,南北之間只有靠橋梁溝通,橋在巴黎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便顯而易見。

巴黎原是塞納河中的一座小島,歷經千百年的發展而躍升為世界著名的城市。塞納河東段狀如小船的島城是巴黎的發源地。小島四周的10座橋,將小島與岸上城區連結起來。

巴黎塞納河沿岸古跡眾多,為遊客旅遊觀光的勝地。

島上的巴黎聖母院,建於1163年,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築。教堂一直是巴黎宗教活動的中心,可以同時容納9000人。聖母院的鍾樓,建於1330年,裡面存放著當時巴黎唯一的一口鍾。它的著名不僅因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也因為它是巴黎最大、最古老同時也是最出色的天主教堂。建築佔地面積5500平方米,包括一個唱詩班席和後堂,一個短的耳堂和中堂。中堂的側面有雙側堂和方形的小禮拜堂。正門向西,共分三層。最底層並排著3個桃花形門洞。還建有南北2 座鍾樓,各高69米,1330年落成。南鍾樓巨鍾重達13噸,堪稱「鍾工」。北鍾樓設有一個387級的樓梯直通高達60米的尖塔,較鍾塔高山21米,更為引人矚目。

塞納河右岸主要有國際廣場、巴士底廣場、盧浮宮、協和廣場、愛麗舍宮、戴高樂廣場等名勝;左岸有埃菲爾鐵塔;河中西岱島上有巴黎聖母院;西南部有凡爾賽宮;西北部蒙馬特高地上有露天畫廊。這些都是世界上聲名赫赫的建築,為世界各國人所嚮往。

埃菲爾鐵塔建於1889年,是為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是巴黎的象徵,舉世聞名。出於工程和美觀上的考慮,塔的底部為四個半圓形拱,因而要求電梯沿曲線上升。玻璃外殼的電梯由美國奧蒂斯電梯公司設計,為該建築特點之—,使之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游覽點之一。在1930 年紐約克萊斯大廈建成以前,該塔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

愛麗舍宮建於1718年。曾為皇家宮殿,現為法國總統府,是—座用大理石塊砌成的兩層樓。主樓的外表雖然樸素無華,但內部的廳堂、廊道卻高大寬闊,陳設講究,處處金碧輝煌。

盧浮宮建於1190年。藏有40多萬件藝術珍品,尤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被稱為「萬寶之宮」。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最著名的「宮中三寶」,一是米洛斯島的維納斯像;二是無頭斷臂、雙翅振飛的薩莫特拉契(斯)的自由(勝利)女神鵰像,該雕像高2.75米,系帕里安大理石質地,她無疑是古希臘時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三是義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畫作《蒙娜麗莎》。

凱旋門地處寬闊的戴高樂廣場。這里是香榭里舍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拱門是在拿破崙時期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根據拿破崙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於1836年。它只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一幅就是位於面向香榭里舍大街一面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曲》。拿破崙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面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里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里還有一座小開支的紀念館,館內記載著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歷史,在那裡,遊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著線,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斗中陣亡的。

在塞納河北岸偏東的巴士底獄廣場和偏西的協和廣場之間,是巴黎市政府的所在地。塞納河南的拉丁區是法國最大的大學區,著名的巴黎大學就坐落於此。乘船沿塞納河往西,可以到達位於河北岸的盧浮宮。

穿過協和廣場,就來到著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亞歷山大三世橋的由來與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有關。亞歷山大三世曾與法國簽訂法俄聯盟協定。1870年,普魯士戰勝法國,法國修建了此橋,命名為亞歷山大三世橋。1896年,尼古拉二世為亞歷山大三世橋奠基。建成的橋長107米,在南北兩端的橋墩上豎立著4座橋塔。塔頂上有一座騰空而起的青銅飛馬。亞歷山大三世橋與南岸的殘廢軍人院和北岸的大小皇宮,都集中體現了19世紀華麗的建築風格。亞歷山大三世橋有35座橋梁橫跨塞納河兩岸,給無限風光的塞納河沿岸,又增了一抹飛虹。

交通指引

巴黎的市內交通

巴黎市內的地鐵與巴士網路遍布全區,提供了遊客極為便利的交通設施。如果再搭配郊外的高速鐵路系統,幾乎可以通達各地,從清晨到深夜,地鐵與巴士的班次都非常密集,周日或假日的班次也很多,絲毫不影響觀光行程。而且,只要事先將路線寫好,即使不會說法文也「行得通」,巴黎市內共有6個連結鄰近國家與外地都市的國鐵火車站,依目的地不同而在不同的火車站發車,宜多注意。

地鐵

關於車票(RER、公共汽車通用票)

(1)車票billet和回數券carnet

地鐵票價全線一樣。與買單票相比,買10張連在一起的回數券要便宜一些。

(2)桔黃色月票卡Carte Orange

這種月票卡,呈桔黃色。自每月1日起到月底有效。在一定區域內的鐵鐵,RER公共汽車等,可以隨便乘坐。可以在整個巴黎市內乘用的是2Zone。

購買這種卡可以到地鐵售票口,要交1張照片。在地鐵車站內,一般設有快速即時出像機。買月票卡要記錄名字並簽字。車票有附票,請在你所持有的附票上填上月票卡的號碼。在地鐵里,這種附票與一般本票同樣可以使用。在公共汽車上,只要出示月票卡即可。

(3)周票Coupon Hebolmadaire

購買方法和使用方法與桔黃月票卡相同。從星期一到星期日有效。售票時間為前周的星期五到本周的星期三。如果你在巴黎逗留2~3天的話,購買這種周票,充分利用地鐵和公共汽車游覽巴黎,絕對要比買地鐵回數券要值。

(4)日票Formule l

可以隨意乘坐地鐵、公共汽車和RER的一日票。可以在整個巴黎市內乘坐的為2Zone。

(5)巴黎觀光票Paris Visite

可以隨意乘坐地鐵、RER1等車和蒙馬特丘陵過纜車的一種票券。可以去第凡斯等巴黎周圍近郊的是3Zone,可以去凡爾賽或奧爾良機場、戴高樂機場等的是4Zone。分為有效期2天、3天和5天三種。

此外,還有其他特殊待遇,如購蒙帕斯塔56~59層入場券、租用自行車皆可憑此票享受一定的優惠等。在地鐵、RER各主要車站和機場的國鐵窗口出售。

高速地下鐵RER的乘坐與購票方法

RER是連接巴黎市內與近郊的主要紐帶。也有巴黎市交通公司RATP與國鐵公司SNCF共同經營的線路。巴黎市內有很多車站,特別是去郊外,如去戴高樂(Roissy)機場,聖日耳曼•安雷、巴黎迪斯尼樂園、凡爾賽等地方,乘坐十分方便。只不過在市內主要是在地下運行:而到了郊外,則轉為地上行駛。現在A~D線4線通行,但即使是同一條線,由於所去的目的地不同,中途也可能岔分出若干別的線路。可以,巴黎的鐵路總是處於一種增線施工狀態。每個遊客到了巴黎,別忘了買一張最新路線圖。

如果在巴黎市內,地鐵車票是有效的,但如果出了市區,票價就不同,所以需要重新買票。RER與地鐵不同,在下車站也設有剪票口,所以,不能投機取巧,違章乘車。車票可以在售票口買,也可以利用自動售票機買。

從地鐵換乘RER去郊外,如果僅持原地鐵票到達目的地,是不能出站的,這一點請注意。因為其剪票是無人的、自動化的,所以沒有補票窗口。在出站口如果被檢票員發現,就要處以很高的罰金。不管你怎麼解釋坐過站的原因也沒有用。所以,乘客不要嫌麻煩,要在地鐵有效區域內下車,重新購買車票。

巴黎的公共汽車

巴黎的公共汽車通行順利,路線網比地鐵細密而便利。但對於旅遊者來說,也還是有些不如意的地方。首先,正因為路線網細密,所以,幾號公共汽車在什麼地方通過或停車,遊客不易記住。地鐵站里也掛有公共汽車路線圖,很細密,但比地鐵路線圖要難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道路擁擠堵塞。如果是要趕乘火車或飛機離開巴黎等急要之時,利用地鐵是最踏實的。

乘坐公共汽車

首先,乘車前先看路線圖,找到自己要去的目的地及公共汽車路線號(每條公共汽車線路都有號)。再注意看看公共汽車情況。公共汽車站(arret)有二類,一類是在柱子上附有標識物,再一類是有頂蓋候車室。但不管哪種,都有紅色、黃色標識,標有路線號碼和停靠站名。如果路線號碼是白色的,表示它是7:00~20:30之間的正常運行;如果號碼是蔚藍色的,則表示運行到深夜0:00~0:30;如果是黑色的,則表示星期天和節假日停止運行。

一般來說,一個停車站要停若干不同號線路的公共汽車。當沒有其他乘客上車時,則要舉手錶示搭乘。公共汽車是一個人管理的方式,乘客將車票或回數券插入司機後面或入口處的自動確認機里,聽到咔喳一聲後抽出即可(其他票不確認,如P.12~13所述2~5類車票)。如果沒有票,可將票費直接交給司機,別忘准備零錢。要下車時,一按柱子上的按鈕,就會發出前方停車的信號。

下車時,一般由司機操作開門。有的車上在車門邊的柱子上裝有按鈕,乘客動手一按即可開門下車。

公共汽車票價

票價實行距離制。與地鐵車票通用,如果在市內,需要1~2張。公共汽車路線圖上標有票價,如果要去的地方在紅色區間內,那麼1張車票即可,如果在藍色區內,則需要2張票;在環形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公共汽車(PC),根據不同區間,最多需要3張票。在車內剪票要2張票重疊在一起剪。如果持有巴黎觀光票或桔黃月票卡,只要讓司機看一眼即可。

夜間公共汽車

考慮到遊客夜活動時間較長,趕乘末班車或末班地鐵不方便,特設夜間運行公共汽車。路線以Chatelet為起點,共分10條路線,大致從夜裡1:30到清晨5:30。雖說如此,由於這種車每1小時發1班,所以,如果要回市內賓館也許走回去更快一些。

計程車費

車費分A、B、C三種,上午7:00到下午7:00收費為A類;下午7:00到第二天早上7:00收費為B類,星期天、節假日、白天郊區收費也為B類;巴黎郊區夜間收費為C類。基本票價為12F,然後再根據A、B、C不同種類的價目表進行實際運營核算。票價顯示在司機前下方的儀表上。

A票價 每公里3.29F

B票價 每公里5.19F

C票價 每公里7.00F

另外,如果是從車站內乘車或帶有大件行李,需要再加6F。

塞納河遊船

從塞納河上看巴黎,所得到的印象與任何時候都不同。任憑河水自由流淌,凡是經過之處,夜裡景色隱隱約約,朦朦朧朧,遠遠望去,也是一件相當愜意的事情。

Bateaux-Mouches

游覽船的代名詞。每日10:00~23:00出航,每30分鍾一班(冬天次數減少),需要1小時15分,費用40F。如果是提供午餐(星期一除外)的航班,每日13:00出航,需要1小時45分鍾,費用300F(星期日和節假日350F)。如果是提供晚餐(每天都行)的航班,20:30出航,需要2小時15分鍾,費用500F。提供午餐或晚餐的航班,需要提前預約,需著裝整齊。

Bateaux Parisiens

每日10:00~22:30出航,每30分鍾一班。冬季是10:00~18:00(只有星期六是10:00~22:30),每1小時一班。需要1個小時時間,費用45F。提供午餐的航班12:45出航,費用300F。提供晚餐的航班20:00出航,費用560F。

Bateaux Vedettes Pont Neuf

每日10:00~12:00、13:30~18:30、21:00~22:30。

每30分鍾一班。冬季(11~2月)10:30、11:15、12:00 14:00~18:30(周末也有21:00~22:30)每45分鍾(周末30分鍾)一班。需要1小時時間,費用45F(21:00以後為50F)。

Batobus

這種工具與其說是遊船,倒不如說是在塞納河上飛馳的巴士。每5個停靠點,4月19日~9月29日,每日10:00~19:48之間,約30分鍾一班。到奧爾塞(萬聖)美術館也很方便。

休閑娛樂

在巴黎,如果只是參觀名勝古跡的話,只不過看到了這個城市的一半。歌劇與戲劇藝術已深深地植根於法國人民的生活中。想全面體驗巴黎人的生活,要去看看巴黎的夜生活。

世界超一流歌手及芭蕾舞明星們的演出在巴黎的許多劇院都能看到,可以電話預約或到售票口買票。看演出的男賓適宜穿套裝,女士喜歡穿連衣裙。巴黎的著名劇院有:加尼埃歌劇院(原巴黎歌劇院)、巴士底歌劇院、喜劇劇院、持續上演莎士比亞古典作品新戲的Chaillot等。巴黎還有主要上演年輕作家的創作劇的小劇場。

巴黎的電影院里不僅放映法國、美國的影片,還放映南美、非洲、亞洲的電影。女性單身去觀看很安全。每周一、三很多影院門票打折。巴黎的電影院各有特色,有的以擁有歐洲最大銀幕著稱,有的著力挖掘新導演和藝術電影,有的能夠欣賞到世界上最流行的電影。

在巴黎,除了專門的劇場外,在其他地方也可以觀看許多小節目表演。任何一出節目,其舞檯布景、服飾、演出等都各具個性。演出時間一般為晚10點、12點兩場,一定要提前預約。紅風車、里德、野馬等劇場各具特色。演出民歌、諷刺性歌曲的場所有法國民歌酒店,民歌藝人酒店表演幽默與魔術,在爵士、搖滾樂俱樂部里,即使不太懂爵士樂的人,來到這里也會覺得很有趣,可以隨著節奏邊聽邊舞。

迪斯科舞廳不僅是社交、約會的主要場所,而且還經常作為音樂演奏會場使用,機動靈活。欣賞擁擠人群的時髦打扮,也是一大樂事。

「Paris By night」(夜巴黎)是每個巴黎人都懂的英文詞語。「夜巴黎」可以是去參觀燈火通明的紀念建築,可以去吃一頓豪華精緻的晚餐,可以去看一場電影或在咖啡廳里品嘗咖啡;不過,通常是指在俱樂部跳舞或觀賞一場表演。下列是一些有名的場所,也是觀光的好去處。

夜總會

瘋狂牧羊女

地址:32,Rue Richer,75009

電話:4-246-77-11

麗都(Lido)

地址:116bis,av,des Champs-Elysess,75008

電話:4-563-11-61

紅磨坊(Moulin Rouge)舞廳

地址:Place Blanche,75108

電話:4-606-00-19

瘋馬沙龍(Crazy Horse Saloon)

地址:12,av.George v,75008

電話:4-723-32-32

音樂廳

Olympia

地址:28 bd des Capucines,75009

電話:4-742-52-86

爵士樂

新早晨(Le New Morning)

地址:7-9 rue des Petites Ecuries,75010

電話:4-523-51-41

小號角酒吧(Gaveau de la Huchette)

地址:5,rue de la Huchette,75005

電話:4-326-65-05

跳舞

宮殿超級迪斯科(Le Palace)

8,rue Fauborg Montmartre

4-246-10-87

吉布(Gibus)搖滾風格

18,rue Fauborg Temple,75010

美食名吃

飲食習慣

法國人在7、8點鍾吃早餐,一般喝咖啡或紅茶,吃塗黃油的麵包片或月芽形小麵包。中午12點半或下午1點午餐,晚餐則在晚上8點前後。

用餐時,先吃冷盤,然後是一道主菜,最後吃乳酪,水果或糕點甜食。

佐餐的飲料是葡萄酒,不喝烈性酒,吃肉時喝紅葡萄酒,吃魚或吃海鮮時喝白葡萄酒,此外,還有一種玫瑰紅葡萄酒,這種淡酒在吃魚或吃肉時都可飲用。以上這些佐餐用的葡萄酒都是帶甜味的,稱為干葡萄酒,甜葡萄酒則是在飯前或飯後吃點心時喝的,稱為開胃酒。

法國人習慣於在午餐後喝咖啡。有時在喝咖啡後喝一小盅烈性酒。

小飯館的菜單一般都張貼在店家的外面,因此事先能知道價格。飯菜的價格隨餐館而變,而且懸殊較大。

名菜系列

包括洋蔥湯、釀蝸牛、生蚝、鵝肝醬、黑菌等,當然這些菜的價格會讓人吃驚。不過,紅酒煮雞、牛排豬排、各種沙拉,都是比較經濟的菜餚。
巴黎餐廳的特色
在巴黎,要想找一家餐廳,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在這美食之國的首都,漫步街頭,餐廳隨處可見。
桌子搬到街上的露天餐廳、透過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內中情景的餐廳,店門口出售牡蠣的餐廳等等,形形色色,抬首可見。
在巴黎,旅客不僅可以吃正宗地道的法國菜,而且無論進到哪一家餐廳都不會令你失望。不像別的國家那樣,有的名不符實。
在倫敦沒有什麼特別著名的餐廳,人們多以漢堡包,比薩餅打發晚餐,不知您是否有過這種經驗,在巴黎則不必有這種凄慘的回憶。

8. 西方藝術發展歷程

西方的藝術是由希臘人帶來並開拓的,中西方由於文化的差異,在藝術的表現上也是各具特色。從繪畫為例,東方是潑墨寫意,強調的是一種意境,而西方具有鮮明的現實感和視覺與知覺的朴實性,強調的是寫實。

西方人最早的美術作品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距今3萬到1萬多年之間。最傑出的原始繪畫作品,發現於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區的幾十處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國的拉斯科洞窟壁畫和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

古希臘的自由民主創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築、雕刻和繪畫作品,其中留存於世的不少健美而優雅的雕刻形象,如《擲鐵餅者》、《米洛斯的維納斯》等,尤其具有無窮的魅力。

(8)巴黎藝術傳入我國約在多少世紀擴展閱讀:

西方藝術對世界的影響:

縱觀20世紀的中國美術發展史,就是一部批判、繼承本民族的傳統藝術文化和吸收、借鑒現代西方藝術思潮的歷史。

在100多年的發展、變革中,中國的一些美術家在自身的美術創作活動中自覺不自覺地將西方美術作為自己藝術創造的一種對比和參照對象。

尤其對一些堅持從傳統藝術本身來求新、求變的中國畫家,在保留中國畫獨特個性的同時,也自覺不自覺地採納、吸收和鑒賞現代西方藝術的有益成分,來豐富自己的藝術語言,具體地講,大致有三方面的內容。

閱讀全文

與巴黎藝術傳入我國約在多少世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