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理論要分多少

藝術理論要分多少

發布時間:2022-03-31 11:26:39

❶ 高考藝術總分是多少(聲樂)

藝考各科的總分根據學校的考試內容的不同其分數也會有所不同,美術類的通常總分為300分,其中素描100分,色彩100分,速寫或設計100分。

美術類的有的考試有4個內容,有的只有2個內容,但是大多數總分為300分,其中素描100分,色彩100分,速寫、設計100分。

音樂類的通常總分為300分,其中音樂基礎筆試100分(聽音記譜80分,音樂基礎理論20分),聲樂演唱100分,鍵盤及其它樂器演奏100分。

藝術考生的綜合成績形式

藝考屬於各大藝術院校單獨的招生安排考試,藝術成績佔一部分,高考成績佔一部分,根據學校的不同核算的方法也不同,它和普通高考加分沒有關系,高考加分目前只有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有相關的加分政策。

各高等院校在核算藝術考生的綜合成績時一般分為兩種形式:必須要求文化課上線,然後在文化課上線的基礎上篩選專業課成績,從高到低排列錄取。用專業課成績乘以大百分比,然後加上文化課成績乘以小百分比的總和,來擇優錄取。

❷ 報考藝術管理專業考前需要學習什麼 考試要考哪些內容 文化分大概多少 有哪些院校

答:藝術管理綜合知識(音樂基礎理論及藝術管理常識、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中國傳統音樂、美術常識、戲劇影視常識)、音樂作品風格聽辨、論文寫作、藝術才藝展示
筆試:藝術(影視)作品分析,文藝理論基礎(文藝常識),管理學基礎等,面試:禮儀和才藝,並回答老師的一些問題。具體的根據不同學校而定 。
文化課分數不一,根據學校不同成績差別很大!

藝術文化類招生院校正以每年一倍的速度增加,招生名額也在不斷的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開設有此類專業的院校已有二百多所,如: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雲南藝術學院等獨立設置的藝術類院校;北京大學、上海大學、河北大學、遼寧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沈陽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濟南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山東經濟學院、暨南大學、西南大學等綜合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重慶師范大學等師范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等名校分校及二級學院

❸ 南京藝術學院考藝術理論高考要考40分附加分嗎

不需要 ,錄取時按照藝術生一樣考 不需要選修等級。只要過關就可以

❹ 藝考成績怎麼算一般要多少分才可以文化分一般要多少

通常錄取是按照藝術成績排名,文化分數只要求過本省的藝術類文考分數線,各個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對於文化分的要求不同,具體了解可以電話教委或者學校招生辦公室

❺ 考研政治藝術類 大概能考多少分

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論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大學本科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證被錄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論素質,並有利於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專業上擇優選拔。
政治考試分為2塊,一個是選擇題,有50分,一個是解答題,有50分。根據復習情況的好壞,選擇題的分為一般在25分到40分左右,大題的分數在25分到35分左右。復習的好的考生一般能達到70分,一般的考生分數都在55分左右。故對於藝術的考生來說,基本在50到55之間。

❻ 中央美院美術學理論高考分數線大約為多少

中央美院美術學理論高考分數線大約為500分左右。
你說的是文化課分,
非理論分數。
另外這個文化課分也不固定,
要看你校考分數,
校考與文化課按比例折算後計總成績。

❼ 藝術類總分怎麼算

藝考總分是由文化課成績和專業成績按一定的比例合成而來。

藝術聯考,就是指國內比較權威,及教育部備案的各大藝術類院校,或者各大院校的藝術系對於高中三年級藝術類考生在高三第一學期末舉行的一次綜合的專業考試。考試合格者獲得報考院校的專業合格證,持此合格證書參加高考,高考成績公布以後,各藝術類院校進行擇優錄取。

藝考時間:

1、國家統一在每年的12月直到第二年的元月,在這個期間,凡是參加藝術類聯考的藝術類考生,可根據各藝術類院校在本省設立的考點進行專業考試,考試結束後,進行全面的文化課復習沖刺,參加高考。

2、對於個別省市的藝術聯考考時間,將由各省市教育部門公布的附近考點進行藝術類專業考試,考試成績將可在全國的部分院校使用。專業考試結束後,也是進行全面的文化課復習,並參加高考。

❽ 藝術理論

對於藝術與現實關系的解釋,西方古代文論中有摹仿說,中國古代文論中有物感說,二者產生的時間差不多(公元前3、4世紀),若將它們加以比較鑒別,對探索中國古典美學之特徵是會有稗益的。

「摹仿」是亞里士多德在他的美學著作《詩學》中提出來的。「摹仿說」這一概念,是後人概括的。摹仿,也就是我國古代文論中所提到的摹擬現實事物形相,具體地形象地再現客觀事物的形相。亞里士多德認為:「史詩和悲劇,喜劇和酒神頌以及大部分雙管簫樂和豎琴樂——這一切實際是摹仿」,「象前面所說的幾種藝術,就都用節奏、語言、音調來摹仿。」摹仿說是古希臘神話、雕刻、史詩和悲劇鼎盛之後,藝術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一個民族在一定時代的美學思想的產物。

「摹仿說」包含了哪些內容?

(一)亞里士多德認為,摹仿是人類的天性,「人從孩提的時候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禽獸的分別之一,就在於人最善於摹仿,他們最初的知識就是從摹傷中得來的),人對於摹仿的作品總是感到快感。」他認為人類通過摹仿可以獲得一種認識(對於摹仿的東西有認識)和形式和諧的快感。他還認為摹仿是一切藝術的功能,音樂也是一種摹仿,「節奏和音調運動的形式,也是對人們情緒動作的摹仿。」

(二)摹仿說的精萃在什麼地方?所謂摹仿,不是一種照像,不是一種機械式的記錄,照葫蘆畫瓢。亞里士多德在《詩學》第九章中作過比較,他拿歷史學家與詩人對比(後者指所有文學藝術家,搞文藝創作的),意思是說歷史學家只記述已發生的事情(屬於真實的、實實在在的),而詩人所要作的,是可能發生的事情。二者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對個別的曾經存在過的事情的記述,一個是使創造的形象帶有普遍性、必然性。所以摹仿說的精華在於不是要求藝術去摹仿生活中的偶然現象,而是要求通過藝術的摹仿能揭示生活現象後面的本質東西。這一見解,即使今天看來也是十分深刻的。朱光潛先生在《西方美學史》中說:「亞里士多德見到普遍與特殊的辯證統一」,「這正是『典型人物』的最精微的意義,也正是現實主義的最精微的意義。」

(三)摹仿說跟戲劇有關。摹仿說對戲劇的基本特徵進行了概括。亞里士多德在《詩學》里指出:戲劇也是一種摹仿,而戲劇摹仿的特徵在哪裡?「悲劇是對於一個完整而具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戲劇是在摹仿行動中的人,關鍵在「行動」二字,而且是對完整的、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他強調「行動」的整體性,「行動」在戲劇中構成了完整整體。他很強調事物整體的因果聯系,很強調戲劇創作中戲劇情節的重要性。對「行動」摹仿這一命題,指出了戲劇的最本質特徵,戲劇就是要通過舞台行動來反映生活。應該說「摹仿說」是最早指出戲劇基本特徵的。(四)摹仿說跟摹象戲劇有關。摹仿說在講到創作主體跟客體關系時,強調的是生活客觀,客體物象對藝術形象的制約,與主體情志對藝術形象的影響相比較,不是說沒有,而是隱蔽起來。所以摹仿說在藝術形象上的總體要求是.對形象的客觀美要作精確把握。創作者的一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如藝術家的生活態度、觀點、審美判斷等,最後必須消溶在藝術形象里。簡單說,在塑造形象時,主體情志與客體物象這兩方面的結合,要突出物,隱蔽我,說理渲染的是真實性,而隱蔽其傾向性。這種方法的結果讓觀眾感到舞台上似乎出現的是客觀生活的真實。

至於「物感說」,它是春秋戰國時期《樂記》中提出來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產生的美學思想。「物感說」作為一種審美意識,早就在先秦的詩、樂、舞的實踐中存在著,理論家將實踐經驗進行總結並上升為理論。它是和詩、樂、舞長期結合、積淀而成的中華民族的獨立的審美意識,是一種群體的潛在審美意識。這種積淀有深刻的社會原因、文化原因、經濟原因。

「物感說」的主要內容在於:

(一)藝術創作是一種由外物(包括自然和社會兩方面)觸發情感的心理規律,即情感反映。藝術家的情感是受外物的感召而興起的,「情以物興」、「物以情現」。

(二)藝術創作中的心物關系,即主、客體的關系。它認為藝術的本質是人心感物的結果。音樂的實質是人心感物而動,表現於聲音的產物。藝術創作的過程,也就是心物交融、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構成了意和象的結合,也就產生了藝術形象。感物,是指藝術家對客體現實的感受,以心感物。感物,是藝術創造的門戶,它直接影響到藝術家創造性靈感(感興)的勃發、想像(神思)的展開、構思(凝慮)的深化,情感(情理)的滲透、形象(意象)的孕育等。感物又是藝術創造的基礎和材料,藝術家由感物而獲得審美體驗,才可能進行意象創造,使審美體驗轉化為藝術形象。

(三)藝術要表現情感感受、情感抒發的功能特點。中國人把詩、樂、舞的不同文化形態,都看成是主體情志的抒發。這些不同文化形態的出現,是由情感抒發的程度不同,要求不同而產生的。不同要求則要有不同形態的藝術,「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詩、樂、舞在傳統里各自擁有自己的表現手段、自己的表現特徵。這三者是靠情感來維系串聯起來的。

「摹仿說、「物感說」都提出了「主體」與「客體」的概念。按我國古代文論的說法,一是「主體情志」,一是「客體物象」。什麼叫「客體物象」?我們認為客體與客觀是有區別的,客體物象與客觀世界也有一定區別。客觀世界是存在於客觀現實生活中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事物形象,是獨立於我們意識主體之外的一個形象。藝術創作的客體物象,指在這客觀世界裡跟藝術家發生審美關系的對象,經過藝術家心靈的改造,被藝術地反映到了文藝作品中的物象(亦稱「意象)。「人——是作家心目中唯一的客體」 ,「象謂物象之象,日月山河蟲魚草木之類是也」。客體物象意識著不是客觀世界的任何物象都可以成為藝術家創作的對象,客觀世界裡只有那些對藝術家創作有觸動、有感受,能夠使藝術家產生創作沖動,能夠激發創作家想像的這樣一些客體物象,才能成為藝術家的創作對象,才能發揮成藝術形象。

什麼是「主體情志」呢?按照藝術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的規律,創作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審美判斷。藝術家要運用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必然伴隨著審美活動。藝術家必須根據自己的審美理想,對客體物象作出一種判斷,這一事物到底是美的,還是丑的,是崇高的、還是卑劣的,是喜劇性,還是悲劇性,等等。這些要滲透於形象之中,並使主體完全客體化,把客體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逼真地再現出來,達到形神兼備,使人難辨真假。這審美判斷過程,也是主體與客體辯證統一的過程。

(二)情感反映。客觀事物激起了人的特定的思想感情,而人的思想感情又是藉助於物體而體現出來。美的事物會激起你的一種歡快的、崇敬的感情及—種愛戀感情?丑的、惡的東西就會激起你的反感、厭惡、痛恨等等。

(三)理性思維。跟審美判斷經常聯系的藝術家,對自己創作一定會產生新的概念,作出新的判斷、推理——是與非,是肯定還是否定,是頌揚還是批判,還是也有頌揚,也有批判。理性思維應貫穿創作始終,要求藝術必須達到物化的境界。「在這種使理性內容和現實形象互相滲透融會的過程中,藝術家一方面要求助於常醒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求助於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氣的情感。」

任何藝術形象,都是「人心營構之象」 ,是藝術家按照審美理想創造的,是客觀性、主觀性和諧統一的產物。主客體合而為一的物化境界是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但藝術家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體驗、理解、評價來對生活進行藝術體驗時,他們在處理構成藝術這兩方面,即客體物象與主體情志的關系時,或者處理物我關系時,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由於採取的方法不同,途徑不同,也就產生了不同類型的藝術形象。反過來說.藝術形象之所以不同,並有不同的類型,原因就在於物我兩方面的組合方式不同。

「物感說」與「摹仿說」盡管有許多不同,但他們卻都認為藝術創作是由於藝術家對客體事物在思想情感上有觸動、有感受,行之於一定的文藝形式之後,文藝作品才產生的。在藝術和生活關繫上,都承認藝術是生活的反映,都認為客體物象是藝術創作的一個依據,

「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詩人既然和畫家與其他造形藝術家一樣,是一個摹仿者,那麼他必須摹仿下列三種對象之一『過去有的或現在有的事,傳說中的或人仍相信的事,應當有的事。」朱光潛先生將它解釋為三種不同的創作方法,即「照事物的本來樣子去摹仿,

照事物為人們所說所想的樣子去摹蘑仿,或是照事物應當有的樣子去摹仿。」總之,他們都認為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礎。以上是兩種學說的相同之處。但中西方所強調的側重面是不同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問題上:

一、關於主體性與客體性。「摹仿說」強調的是客體性,是對物象的摹仿,並當作一種嚴格的制約來創作藝術形象。「物感說」恰好在這點上與之相反,強調的是主體性,認為審美對象的美醜是一種客觀存在。它認為對生活的反映,主要不在對物象的摹寫,而在於表現人的內心情志,強調一切物象都要到人心裡來,變成內心情志,然後再傳達。中國古代文論強調以形傳神,重視比興,注重自然含蓄,以及運用意象、神韻、風骨、意境等范疇來進行審美判斷,這都與側重表現主體性有著具體而密切的關系。

由於中西方的認識角度、方式的不一樣,在塑造形象上也有不同的要求。「物感說」在塑造藝術形象時,強調的是主體情志與客體物象的統一,要物中有我,我中有物,融為一體。而「摹仿說」強調的是認識,是外觀和客觀人的世界,即客體物象對藝術形象的制約。

二、關於功利性與快感性。中西方對藝術功能、社會功用的目的要求也有不同。中國古代文論強調文學藝術的社會作用,往往把文學藝術與政治學、倫理學結合在一起,要求文藝為一定的政治、道德規范服務。如孔子的「興觀群怨」、「思無邪」、「溫柔敦厚」的說教,都是強調文學藝術的社會功用。《尚書·虞書》中寫舜命夔「典樂」,達到「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目的是求得「神人以和」。《樂記》認為,音樂可以「善民心」,「移風易俗」,使人親近。這是在闡述藝術對人的情感的感化,是用藝術感染人,從而達到移風易俗、調劑人的關系的目的。在中國古典美學里,禮樂二者是統一的。而「摹仿說」則更著重「快感」。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卷八里公開承認「音樂應該學習,並不只是為著某一個目的,而是同時為著幾個目的,那就是(1)教育、(2)凈化,(3)精神享受,也就是緊張勞動後的安靜和休息。」並且還指出,欣賞音樂之後,就會「感到一種輕松舒暢的快感」,「產生一種無害的快感。」當然,亞里士多德也肯定了文藝的認識作用,肯定文藝可以教導人去了解和認識生活。

三、關於辯證法與邏輯性。《樂記》認為人心感於物而形於聲,再根據美的規律使之「成文」,自然之聲就成了藝術之音。這種對音樂本質的解釋充滿著辯證法。《樂記》中的許多美學范疇是成對出現的,講究對立面的統一,如心與物,聲與音,樂與政,靜與動,天與地,情與理等等,都處於相互矛盾、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統一關系之中。

在西方文論中,由於受形式邏輯和機械原子論的影響,對某一個范疇常常進行精確的

規定。如亞里士多德在論述詩的高度真實性時,在《詩學》第二十四章里講了「把謊說得圓主要是荷馬教給其他詩人的」事例,就用了邏輯推理,並指出「必然性和普遍性是事物發展的邏輯。」在論述詩與其它藝術關系時,強調的是有機整體,而整體組合的原則是依據各部之間的內在邏輯。他在論及音樂時又提出了和諧概念。他認為「節奏與樂調不過是些聲音,為什麼它們能表現道德品質而色香味卻不能呢?」「因為節奏與樂調是些運動,而人的動作也是些運動。」亞里士多德在這里告訴我們,音樂的節奏與和諧不單純是個形式問題,也是內容問題,因為通過音樂的運動可以摹仿人的激昂或低沉,歡快或抑鬱心情等。從哲學基礎看,歐洲人較多強調對立面的斗爭。這在古希臘更明顯,他們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斗爭而產生的,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對立的,人尊敬自然也害伯自然,祟敬和畏懼始終聯系在一起。因而在藝術創作中,對物我方面、對主體情志與客體物象則不要求契合統一。

此外,「摹仿說」重「由心及物」的比擬,「物感說」重『由物及心」的感興,「摹仿說」重再現,「物感說」重表現,這都是二者之間的重要差別,限於篇幅,茲不贅述。

❾ 藝術理論包括哪些專業

如:攝影、錄音藝術、動畫、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 、戲劇學、表演、導演、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舞蹈、舞蹈編導、藝術設計、藝術設計學、繪畫、雕塑、美術學、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等等……

❿ 藝考需要多少分

如果走藝考想要上本科就要過300分這個門檻,如果想要去高校的話,最起碼要文化課在400分以上才有機會考上。可見對於藝考類考生來說想要考一個本科是非常不容易的,比想像中的更加難,考生們想要考生一個好的本科學校是要加倍努力的。

閱讀全文

與藝術理論要分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4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4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2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0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2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8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3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8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8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4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3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8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3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3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7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