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綠色首都"莫斯科的資料
國家: 俄羅斯
區: 中央聯邦管區
位置: 北緯55度45分,東經37度36分
海拔: 130-253 米
面積: 1081 平方公里
人口: 10 472 629 (2007年資料)
市長: 尤里·盧日科夫
建城時間: 1147年
時區: UTC +3(夏季:UTC +4)
市徽:神奇勇士格奧爾基手持長矛刺殺毒蛇。
市旗:紅旗,其中間是市徽。
官方網站: www.mos.ru
莫斯科,現俄羅斯聯邦首都,也是俄羅斯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及交通中心。整個莫斯科人口達到了14,612,602(市區人口:10 472 629),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占據了整個俄羅斯人口的1/7。莫斯科面積1,081 平方公里,市區東西長30公里,南北長40公里。莫斯科建城於1147年,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
地理位置
莫斯科州位於奧卡河和伏爾加河之間,南部與圖拉州接壤,西南部與卡盧加州為鄰,西部與斯摩棱斯克州毗鄰,西北和西部與特維爾州為鄰,東北部與雅羅斯拉夫爾州接壤,北部和東北部與弗拉基米爾州為鄰,東南部與梁贊州交界。
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現有人口800多萬,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歐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市區被一條周長109公里的環城高速公路所包圍,市區南北長40公里,東西長30公里,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
莫斯科和伏爾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處相通,直通諾夫歌羅德,向西延伸,向下沿莫斯科河通向奧卡河並沿奧卡流向梁贊,沿著溫贊在木金面匯合,克拉齊母河,而再沿著則流向羅斯托夫,蘇茲達爾,雅羅斯拉夫爾流域。
行政區劃
1991年以後,莫斯科市被劃分為10個行政區域,分別是
中央區(Центральный)
北區(Северный)
東北區(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ый)
東區(Восточный)
東南區(Юго-Восточный)
南區(Южный)
西南區(Юго-Западный)
西區(Западный)
西北區(Северо-Западный)
綠城區(Зеленоградский)
人口概況
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統計,莫斯科常住人口為1000萬,連同外來人口約為1200萬。人口平均密度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達29000人/平方公里。根據1976年的人口統計,居 民中女性佔55%,比男性多77.4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極低,僅為0.25%。
1968年全市分為30個區(包括環城公路外的新興城鎮澤廖諾格勒),其中13個內城區的人口、面積均少於17個外城區。人口中俄羅斯人佔89.2%,其餘為猶太、烏克蘭和韃靼人。
從1897年到1926年,莫斯科的人口從103.9萬人增加到208萬人。從1926年到1939年,莫斯科居民增加了2.2倍,達到460.9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莫斯科的人口繼續增加,但速度有所緩慢。1959年為613.3萬人,1970年為719.4萬人,1979年為814.2萬人,1995年為887.5萬人,1989年為897.2萬人。自1989年以後,莫斯科的人口開始呈下降趨勢,1993年為871.7萬人,1997年為863.9萬人,1998年為850萬人,2000年為838. 9萬人。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統計,常住人口為1000萬,連同外來人口約為1200萬。
人口平均密度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達29000人/平方公里。居民中女性佔55%,比男性多77.4萬人(1976),人口自然增長率極低,僅為2.5‰(1976)。
氣候特點
莫斯科位於俄羅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大莫斯科(包括環城公路以內地區)面積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圍綠化帶共為1725平方公里。地勢平坦,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亞高地(最高點253米)。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積雪期長達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長而天氣陰暗。1月平均氣溫-10.2℃(最低-42℃),7月平均氣溫18.1℃(最高37℃)。全市綠化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3,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從飛機俯瞰莫斯科,映入眼簾的是藍天下蔥綠的樹叢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潔干凈。冬季寒冷,最低氣溫曾達零下43攝氏度。夏季高溫。五月和九月是最好的旅遊季節。每年從9月底開始進入寒冷時期直到第二年的5月中旬。從11月底到 4月中旬為降雪時間,冬季結束時降雪深達35cm。
【發展】
1156年建城堡。十三世紀初為莫斯科公國都城。十五世紀末至1712年為俄國首都和最大工商業中心。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後工業迅速發展。1918年3月起為蘇俄首都。
莫斯科從最開始建立之初就首先考慮到了堅固性、可靠性,起初從莫斯科的南部和東部游牧部落的聯盟經常威脅著它,而在西部的立陶宛和波蘭的軍隊也虎視眈眈。所以弗拉基米爾、特維爾、諾夫哥羅德盟軍同時建立了堅固的保壘。
在庫林爾夫戰役勝利之後(1390年之後及1480年《伊萬三界觀 鳥可拉》記載)當時一位象古不河洲米到了莫斯科,從此莫斯科公國迅速壯大起來。古十五世紀時莫斯科人口的數量、領土面積已經超過了倫敦,布拉格和歐洲一些大的城市。1861年農牧制度被廢除後,資本主義在俄羅斯盛行起來,莫斯科逐漸發展壯大,它已經成為巨大的工業和貿易中心。
十九世紀米古莫斯科各類工業和貿易的企業已達20000多個,其中工業企業有10000多個,工人人數達到12萬人,不少於16人的中小型的企業占絕大多數,但只有2%的企業人數超過50人。
在莫斯科的工業企業中紡織工業佔多數,多數是建築業,木材加工業、食品加工業、造紙業、製革業、汽車製造、工具生產廠家等等。
在莫斯科工業發展百年歷程中初期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社會化生產。
在1910年莫斯科6%大企業中集中了大約49%的工人。在那段時間里,超過500或更多的工人被認為是大型的企業。在工業大發展階段,外國的資本工業大量涉入,莫所有的化學企業和電子技術企業都掌握在外國財團的手裡。(如德國工業巨頭)
1917年的十月革命勝利後,在莫斯科大力發展了汽車製造業(從車床製造到手錶製造),從軸承加工到小汽車生產,紡織加工,它極大地推動了金屬加工業的發展。
莫斯科所謂的"印花的"大企業不得不退出了汽車製造業和電子技術業生產線,無線電技術,代表生產等領域。生產生活必需品為國家保障自給具有深遠意義。莫斯科成為俄羅斯工業強勁的生產和技術基地。
在戰爭年代城市工業的結構轉變到汽車製造業和金屬加工業。
人文特色
莫斯科優美的自然環境給她的人民提供了很好的休息環境。在夏季,空閑時人們常在公園或路邊小憩,或是在郊外燒烤和游泳。當假期來臨,他們就去自己的別墅去種種菜,休息休息,是一個極會享受的民族。
莫斯科極富民族特色的紀念品--木娃娃(瑪特廖什卡)。它幾乎是莫斯科傳統工藝品的象徵。
茶炊是俄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溫馨家庭的獨特象徵和支柱。 莫斯科有獨特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早餐比較簡單,麵包夾火腿,喝茶,咖啡或牛奶。午餐則豐富的多,通常都有三道菜。第一道菜之前是冷盤。第一道菜是湯,俄式湯類比較營養,有土豆丁、各類蔬菜,還有肉或魚片。第二道菜肉類或是魚類加一些配菜。第三道菜是甜點和茶、咖啡之類。按照莫斯科的習慣,菜的順序不能顛倒。
莫斯科人善飲伏特加酒。麵包和鹽則是他們用來招待貴賓的。 在冰天雪地,腳蹬長統靴,腿穿單絲襪,身著超短裙,外套一件銀狐或蘭狐段大衣,是莫斯科冬天一景。不過莫斯科的風硬,必須帶帽子。
莫斯科人很注重儀表,很愛干凈,衣著整潔。出門旅行總要帶熨斗。參加晚會、觀看演出,莫斯科人習慣穿晚禮服,尤其是看芭蕾舞劇,顯得特別高貴。
莫斯科人特別喜歡花。逢年過節或是去朋友那裡作客都要買花,家中還種一些。他們也特別愛小動物,象貓、狗等。
莫斯科人用麵包加鹽的方式迎接貴賓,這是因為在古莫斯科鹽很珍貴,只有款待賓客時才用。麵包在當時代表著富裕和地位。一般將麵包放在鋪有精緻刺綉方巾的托盤上。由主人獻給尊貴的客人。客人先對麵包示以親吻,然後掰一小塊,撒上點鹽,品嘗一下,表示感謝。
莫斯科人喜喝紅茶加糖、蜂蜜或果醬。莫斯科的飲茶文化淵遠流長。早在十八世紀,莫斯科的一些城市就開始生產茶具,其中圖拉被公認為真正的茶炊之都。茶炊是莫斯科傳統飲茶文化的象徵。在今天的莫斯科,茶炊已經成為了溫馨家庭的獨特標志。
莫斯科人喜歡飲酒,但不太講究菜餚,有酒喝就行。女士們一般喝香擯和果酒,而男士們則偏愛伏特加。伏特加是一種用糧食釀造的燒酒。好的伏特加雖然度數高,但喝後不容易上頭。
莫斯科人喜歡文學,酷愛讀書。在汽車上、地鐵里,隨處可見看報、讀書的人。很多莫斯科人的家裡都有豐富的藏書,有的甚至有自己的家庭圖書館。
在莫斯科,有極其豐富多彩的娛樂形式。可以在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的劇院莫斯科大彼得羅夫大劇院看一場精彩的演出,或在俄羅斯最頂級的劇院bolshoy劇院觀看一流的芭蕾舞(地址:1 Teatralnaya Square, Moscow.)。在馬戲團觀看馬戲和雜技(地址:7 Vernadsky Prospekt),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需查詢上演的劇目,可以參看刊登在《莫斯科時報》和《莫斯科論壇》的娛樂欄目,或在西式飯店、酒吧和外資超市裡定期發放的免費英文報紙插頁中找到相關的信息。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1959年創辦。兩年一次,1999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7月舉行,1979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60周年,改為8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主要活動項目有:①由 3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②舉行會外映出和專場映出;③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④舉辦回顧展;⑤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3種。1969年起取消大獎在,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城市政治
市長
現任莫斯科市長---尤里·盧日科夫 1993年 (Юрий Лужков)
杜馬
莫斯科市杜馬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總共有35個席位
最近一次莫斯科市杜馬選舉舉行的時間是2005年12月4日,通過投票得出的結果是俄羅斯最大黨派--「統一俄羅斯」佔有其中的28席位,另外俄羅斯聯邦共產黨КПРФ佔有其中的4席位,以及以蘋果作為自己旗幟的聯合民主黨Объединённых демократов獲得了剩餘的3個席位
莫斯科有獨立的土地劃分、人口、國家權利機關和城市地方管理部門、市徽、旗幟、市歌。莫斯科市徽是由深紅色的盾牌構成的,寬和高的比例是8:9,騎士面向右側,穿著銀色盔甲,披著淡藍色的披風,手裡握著鋒利的金色長矛刺向一隻黑色的蛇狀怪物。它是於1781年在"喬治十字勛章"里關於蛇魔的傳說的基礎上建立的。
莫斯科市的市旗是深紅色的,長和寬的比例是3:2,莫斯科的市徽位於旗幟的中心。
莫斯科的市歌是由音樂家伊.奧.屠納耶夫斯基在詩歌"我的莫斯科"基礎上譜寫成的。
布局規劃
1971年通過《莫斯科發展總規劃》。城市布局嚴整,呈環形和放射狀,從內向外分別為街道環、園林路環、大莫斯科環城鐵路和莫斯科環城公路。每個環區的作用和建築風格各不相同,反映了莫斯科的不同發展階段。克里姆林宮城堡處在全市中心,早期為第一個俄羅斯國家,後成為蘇聯國家的象徵。
全市共分八個區,高爾基大街是全市的主要幹道,也是最繁華的大街。列寧大街寬50多米,加里寧大街是全市最現代化的大街。市區內花園、街心花園、文化休息公園、綠化園林帶比比皆是。
莫斯科城布局合理,以紅場為中心,十幾條大街向四面八方放射展開,幾條環城大街又一層層地把市中心圍住。莫斯科綠化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40%,包括11個自然森林區、89個公園、400多個小公園和100多個街心花園。
城市以克里姆林宮和紅牆為中心,呈環形、放射形布局,近4000多條街道,城內有很多古代建築。莫斯科又可以稱作是一個巨大的花園城市,城內大大小小的公園及自然保護區有500多個。
莫斯科生態保護良好,在環保問題上執法嚴格。1997年俄羅斯全國對破壞生態的行為提出300多件刑事案,其中150件就是莫斯科立案的。一般大城市預算中生態保護費佔百分之三,莫斯科達百分之五。早已實行汽油無鉛化,但汽車尾氣排放量已佔污染汽體總量的百分之八十八,城市加強了汽車廢氣檢測,禁止污染超標車上路,限制二手車進口和老汽車登記。由於歷史原因,市中心區64萬居民人均綠地僅9平方米,市政府決定市、區政府每年各撥款200萬盧布,把6000個小公園改造為自然保護地,禁止在那裡修建任何建築物。1998年,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簽發了在全市新辟8個自然保護區的決議,其中包括市東工廠區附近1200公頃伊茲邁洛沃森林松園、葉利欽總統等領導人居住區所在地克雷拉茨科耶丘陵和莫斯科大學所在地的麻雀山(前列寧山)。新辟的自然保護區加上原有的四片保護區,全市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200公頃,再加上全市星羅棋布的街心花園和公園,使綠地面積共達達2萬4千公頃,約佔全市面積40%,人均綠地30多平方米,成為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盧日科夫因此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世界最佳生態師」獎。
經濟概況
【資源】
礦藏有褐煤、泥炭、磷灰石等。
【產業】
莫斯科是全俄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工業部門齊全,其中重工業與化學工業很發達,機械和儀表製造工業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該市也是最大的軍事工業中心,航空,航天,電子等工業均集中在這里。食品工業和煙草工業發展迅速。工業總產值居全國首位。機械製造業(機床、汽車、電機、儀器、鍾表等)佔全市工業總產值及工人數的一半以上,輕工(服裝、製鞋)、紡織、化工、食品加工和印刷業亦很發達。
莫斯科是一個人口超過1000萬人的特大型城市,俄羅斯乃至歐亞大陸上重要得交通樞紐。同時,莫斯科還是一個重要的工業製造業中心,工業總產值居全國首位,工業門類齊全,總共擁有20000多家工廠,其中有數量眾多的動力機械製作廠,以及專門製造機床,船舶,和精密儀器的廠家;同時城市還發展各種有色金屬的冶煉工業,這其中鋁業特別發達;除了重工業外,發達的化工業,輕工業,以及造紙業也是莫斯科工業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十月革命前,莫斯科以紡織工業而著名,被譽為「花布城市」。
莫斯科政府首先建設和發展首都自由經濟和活關自由貿易區。首選是澤廖諾格勒什列米捷沃和伏努科機區,以及西部的河港。
發展經濟銀行和交易網在俄羅斯金融市場起了重要作用,現在首都有1000家商業銀行,其中40%是俄羅斯的,莫斯科金融和交易網所進行的投資和商業活動90%在俄境內進行的。莫斯科的進出口業務得到了海關方面的大力扶持;248個海關口岸提供出入境服務。
有1755年創辦的莫斯科大學等75所高等學校,俄羅斯科學院及許多科研、設計機構、博物館(65座)等。重要衛星城有柳別爾策、梅提施,諾金斯克、扎哥爾斯克、多波爾斯克等。
工商業
十月革命前,莫斯科以紡織工業而著名,被譽為「花布城市」。以後先後成為蘇聯、俄羅斯最大的工業中心,工業總產值居全國首位,工業門類齊全,擁有兩萬多家工廠。以機械製造和金屬加工業為最重要,其他工業項目有汽車製造、化工、紡織、電子、航空、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紙、建築、印刷等。機械製造、化工、食品加工、印刷工業很發達,市郊農業也很發達。
當地發電站以經管道從中亞、北高加索和伏爾加-烏拉爾地區輸入的天然氣為燃料。建有大型天然氣庫和環城管道。伏爾加河上的烏格利奇、雷賓斯克、高爾基、薩馬拉、伏爾加格勒水電站經高壓輸電線向莫斯科供電。市東有熱電站。
莫斯科也是獨聯體最大的商業中心,俄羅斯最大的商業和金融業辦事機構都設在這里。設有全國銀行、保險機構總部、66家大百貨公司,百貨公司中以「兒童世界」、中央百貨公司和國家百貨公司為最大。
科學教育
莫斯科是全國科技文化中心,教育設施眾多,包括1433所普通教育學校和84所高等學校。大學以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學生2.6萬余)為最著名。列寧圖書館是世界第二大圖書館,藏書3570萬冊(1995年)。每年出4萬種圖書,發行近3600種刊物。科研機構1000多所,科學工作者人數達20多萬。其中就有俄羅斯科學中心之稱的俄羅斯科學院,此外其他90多個科學機構,包括78個科研院校以及藝術、醫學、教育和農業研究院。另外還有數目眾多的研究所,各種專科院校,博物館,劇院,圖書館以及這些設施的分支機構
現在莫斯科72個劇院109個電影院31個音樂廳,78個博物館、142個展覽館。其中國家大劇院、莫斯科藝術劇院、國家中央木偶劇院、莫斯科國家馬戲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享有世界聲譽。美術館中以國立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以及兵器館(克里姆林宮內)、國立歷史博物館等較為著名。
體育設施有大型體育館(座位在1500個以上)1970個,體育場96個,其中奧林匹克綜合運動場面積達11557平方米,1980年曾在此舉辦第22屆奧運會。還有65個游泳池、2900處足球場、1200個健身房、4個賽車場以及1600個籃球、排球場。
醫療設施包括193所醫院和1000個診所。
體育:
莫斯科由於其在政治於經濟方面在俄羅斯處於特殊的地位,城市中的各個體育項目的運動隊也在俄羅斯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隊即使在歐洲范圍內也是強隊,為莫斯科和俄羅斯獲得一個又一個榮譽。
足球
莫斯科迪那莫足球俱樂部
莫斯科火車頭足球俱樂部
莫斯科斯巴達克足球俱樂部
莫斯科魚雷足球俱樂部
莫斯科足球俱樂部
莫斯科中央陸軍足球俱樂部
室內足球
莫斯科迪納摩足球俱樂部
莫斯科斯巴達克足球俱樂部
莫斯科中央陸軍足球俱樂部
冰球
莫斯科迪那莫冰球俱樂部
莫斯科斯巴達克冰球俱樂部
莫斯科中央陸軍冰球俱樂部
蘇維埃聯隊
籃球
莫斯科迪納摩籃球球俱樂部
莫斯科中央陸軍藍球俱樂部
排球
莫斯科迪那莫排球俱樂部
水球
莫斯科迪納摩水球俱樂部
交通電訊
【交通】
莫斯科交通發達,是全國鐵路、公路、河運和航空的樞紐,電氣化鐵路和公路通向四面八方。
作為俄羅斯鐵路系統的中心,莫斯科營運貨物量約佔全國總量的1/10。該市有9個客運火車站,在離市區約50公里的外圍修築了全長550公里的大環形鐵路。鐵路通往聖彼得堡、基洛夫、基輔、弗拉迪沃斯克、哈爾科夫、頓巴斯、明斯克、華沙、柏林等國內外城市和烏拉爾、伏爾加河下游、高加索、中亞、克里米亞、西伯利亞、波羅的海等地區。
地鐵是莫斯科客運最大的交通工具,全市共有8條地鐵線路,營運里程達212.5公里(1995年)。
莫斯科河流經市區,有3個河港。莫斯科運河的開鑿,將莫斯科河與伏爾加河溝通,水上交通可達海上。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通航後,莫斯科成為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及裏海的「5海之港」,當地3個河港年貨運量2900萬噸。
莫斯科作為獨聯體航空網的中心,擁有4座機場,與大部分歐洲國家首都和紐約、蒙特利爾、東京等外國城市有直達航線,與97個國家、122個城市有國際航運業務。市內交通較發達,地鐵和公共汽車為主要工具,私人汽車在穩步增加。
莫斯科是重要國際航空站。全國最大鐵路樞紐(11條鐵路線的起點),市內有地下鐵道(1935年通車)。有運河溝通伏爾加河、白海、波羅的海、黑海、亞速海和裏海。
莫斯科城布局合理,以紅場為中心,十幾條大街向四面八方放射展開,幾條環城大街又一層層地把市中心圍住。全市有11條電氣化鐵路、13條公路通向四面八方,該市有9個客運火車站、5個飛機場、8條地鐵、地鐵線路網呈輻射狀和環狀遍布全市,總長近200公里,地鐵承擔市內客運量的40%以上。
市內有莫斯科地鐵。由於臨莫斯科河,又有莫斯科運河和伏爾加-頓河運河接駁,故有「五海之港」的美譽。
觀光游覽
莫斯科作為俄羅斯首都和歐洲最大的城市,它是俄羅斯政治、經濟、金融、科學、藝術中心。名勝古跡眾多。市內有11個自然森林區、98個公園、800多處街心花園。紅場、克里姆林宮一帶為市中心。紅場上有列寧陵墓。
莫斯科是俄羅斯一個很著名的旅遊城市,綠化面積高,有「森林中的首都」美譽,市內的人文經典數目也非常眾多。
克里姆林宮是俄國歷代沙皇的宮殿,氣勢雄偉,舉世聞名,原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大會和原蘇聯共產黨代表大會都在克里姆林宮舉行。克里姆林宮城堡內有精美的教堂、宮殿、鍾塔、塔樓,建築氣勢雄偉,舉世聞名。在克里姆林宮的中心教堂廣場,有巍峨壯觀的聖母升天大教堂,有凝重端裝的報喜教堂,有容納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歷代帝王墓地的天使大教堂。克里姆林宮東側是國家儀典中心——紅場,紅場內有列寧墓,南端有波克羅夫斯基教堂(1554-1560)。園林路環以內主要為政府機構和商業區,大部分國家機關和主要飯店、商店、劇場、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以及原經互會總部均建在此。園林路環和環城鐵路之間多工廠、火車站和貨場。
其他名勝有諾沃德維奇女隱修院教堂鍾樓、前蘇聯科學院主席團駐地、列寧中央體育館、烏克蘭飯店和國立莫斯科大學。環城鐵路以外是20世紀60、70年代發展起來的工廠和住宅區。
雕塑是莫斯科市內別具風格的裝飾,市內多處屹立著用青銅或大理石雕塑的塑像和紀念碑。全市有11個自然森林區,近百座公園,佔地約2000公頃,市區內有街心花園800多個。
在莫斯科近郊有新聖母修道院、特羅伊察東正教大修道院、西蒙諾夫修道院等。城郊的新村銀松林、希姆基、奧斯坦基諾等地翠林茂盛,清幽宜人。
主要旅遊景點:
克林姆林宮
紅場
莫斯科地鐵
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
普希金藝術館
新聖母公墓
博羅季諾戰役全景博物館
國民經濟成就展覽中心(全俄展覽中心)
武裝力量博物館
奧斯坦基諾(庄園、劇場、電視塔)
阿爾巴特大街
紅場:位於市中心,佔地9.1萬平方米,"紅場"名稱系沙皇1658年確認,意為"美麗的廣場"。它的西面是克里姆林宮的紅牆及三座高塔,南面是西里教堂,北面是一座紅磚銀頂的歷史博物館。
克里姆林宮:八百多年前,俄國一位名叫尤里?多爾戈魯基的王公,在這里建了一個城堡,("克里姆林"一詞的原意是"城堡"),它就是克里姆林宮的雛形。在這里,保存了俄羅斯最優秀的古典建築和文化遺產,它們分別是:鍾王、炮王、聖母安息(烏斯賓斯基)大教堂,天使長(阿爾漢格爾斯基)大教堂,聖母領報(聖布拉戈維先斯基)大教堂,教堂廣場伊凡大帝鍾樓,大克里姆林宮,兵器館。
列寧墓:1924年列寧逝世後長眠於此,庄嚴肅穆的紅色花崗岩建築,位於紅場西側中央。列寧遺體安葬在水晶棺內,定期對外開放。列寧墓後的紅牆下葬有斯大林等前蘇聯著名領導人的遺體和骨灰。
無名烈士墓和亞歷山大花園:亞歷山大花園位於克里姆林宮紅牆外,是莫斯科人休息遊玩最喜歡去的場所之一。花園內,建於1967年無各烈士墓前有不滅的火炬,外國代表團來訪,一般都要來此敬獻花圈。
莫斯科河:莫斯科全長502公里,流經整個莫斯科約80公里,河寬一般200米,最寬1公里,乘遊艇漫遊莫斯科河,沿途景色秀麗,別有風情。
麻雀山,觀景台,莫斯科大學:麻雀山是著名的風景區,觀景台位於麻雀山上,正對莫斯科大學正門,可由此俯瞰莫斯科河和市區景色;莫斯科大學建於1755年,大學規模十分宏大,主樓高240米,共33層,有3萬多間房間,有人計算,如果一個人一天住一間,一輩子也住不完。
博物館:主要博物館有:莫斯科國家歷博物館,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收藏54.3萬件古代藝術品,3000多幅名畫),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東方各族人民藝術博物館,中央列寧博物館,衛國戰爭博物館(勝利公園內),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凱旋門和全景畫博物館,綜合技術博物館,農奴創作博物館等。
全俄展覽中心(前國民經濟成就展覽館):該館佔地300公頃,圍牆周長35公里,是規模十分宏大的展覽館,它展示最新科技成就,是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好地方,它同時是一處風景優美的游覽勝地。該中心的噴泉十分著名,設計新穎,獨具匠心。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個宇航員穿的宇航服等是世界絕無僅有的珍品。
莫斯科電視塔:建於1967年,塔高573.5米,是歐洲最高和世界第二高的建築,有"七重天"旋轉餐廳,有世界各地商品銷售。
『貳』 莫斯科有哪些知名的體育俱樂部啊
你好!莫斯科不僅是俄羅斯的首都,還是體育運動的首都,有很多俱樂部都設在這里。
莫斯科最大的足球俱樂部之一——斯巴達隊,以紅白兩色表演。這個俱樂部是俄羅斯最有名、最受歡迎的俱樂部。它始建於1922年,但至今仍是俄羅斯足球史上最成功、最具意義的球場之一。莫斯科另一個最大的足球俱樂部是中央陸軍。球隊穿著紅色和藍色的隊服。這個名字的縮寫是「中央陸軍體育俱樂部」的縮寫,1911年,中央陸軍體育俱樂部的前身就是「中央陸軍體育俱樂部」。除了在國內錦標賽中多次獲勝外,中央陸軍成為第一支贏得聯盟杯的俄羅斯隊。球隊的體育場被稱為VEB Arena。火車頭是另一家來自莫斯科的俄羅斯職業足球俱樂部。是俄羅斯超級聯賽的勁旅。它成立於1922年,是俄羅斯最古老的足球俱樂部之一。三次俄羅斯杯冠軍,十次俄羅斯杯冠軍:兩次蘇聯杯冠軍,八次俄羅斯杯冠軍,三次俄羅斯超級杯冠軍。兩次進入歐洲優勝者杯半決賽。
此外,我們不能忘記莫斯科第一師的隊伍:斯巴達-2和切爾塔諾沃。在俄羅斯也有第二個師,其中包括大都會隊「Strogino」和「魚雷莫斯科」。
自戰後以來,莫斯科一直以其曲棍球俱樂部而聞名。其中最著名的是迪納摩。它的歷史開始於偉大的衛國戰爭之後,在第46/1947賽季宣布了全國曲棍球錦標賽,迪納摩贏了。偉大的教練和球員,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傳統——這一切都是迪納摩。當然,還有著名的體育場。同年,另一個莫斯科曲棍球俱樂部斯巴達克正式成立。在第一屆蘇聯曲棍球錦標賽上,斯巴達克只輸給了迪納摩。斯巴達位於索科爾尼基體育宮,這是它的主場。該俱樂部四次成為蘇聯冠軍,兩次成為蘇聯杯的擁有者。談到莫斯科的冰球俱樂部,人們不能不提到中央陸軍。我們再次回到1946年,因為正是從那個冠軍,中央陸軍有它的歷史。中央陸軍32次獲得前蘇聯冠軍,12次獲得前蘇聯杯冠軍,20次獲得歐洲冠軍杯冠軍。三次CSKA運動員在俄羅斯國家隊成為奧運會冠軍。今天,中央陸軍冰球俱樂部位於中央陸軍冰宮。
『叄』 莫斯科中央陸軍籃球俱樂部的戰績統計
維克多·格里戈里耶夫1945-1948
康斯坦丁·特拉夫1948-1952
葉夫根尼·阿列克謝耶夫1952-1959
瓦西里·科爾帕科夫1959-1960
葉夫根尼·阿列克謝耶夫1960-1966
阿爾梅納克·阿萊奇金1968-1970
亞歷山大·戈梅利斯基1970-1979
尤里·謝里科夫1980-1981
謝爾蓋·貝洛夫1981-1982
尤里·謝里科夫1983-1988
謝爾蓋·貝洛夫1988-1990
斯坦尼斯拉夫·埃雷明1991-2000
瓦列里·吉洪年科2001-2002
杜桑·伊夫科維奇2002-2004
埃托雷·梅西納2004-2008
葉夫根尼·帕舒京2009-2010
達斯科·烏尤舍維奇2010
尤納斯·卡茲勞斯卡斯2010-2012
埃托雷·梅西納2012-2014
迪米特里斯·伊圖迪斯2014- 亞歷山大·雅科夫列維奇·戈梅利斯基(Aleksandr Gomelsky)
(1928.1.18-2005.8.16) 職業歷程:
1949年-1952年任列寧格勒斯巴達克(即後來的聖彼得堡斯巴達克)主教練
1953年-1966年任里加SKA主教練並帶隊獲得3次蘇聯聯賽冠軍與3次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
1966年-1988年任莫斯科中央陸軍主教練帶隊獲得16次蘇聯聯賽冠軍與1971年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
1963年-1988年任蘇聯男籃主教練,率隊獲得1988年漢城奧運會男籃冠軍,1967年與1982年男籃世錦賽冠軍以及7屆歐洲男籃錦標賽金牌。
1991年-1992年任俄羅斯籃協主席。1997年12月正式當選莫斯科中央陸軍籃球俱樂部主席。 職業生涯取得成就 19次蘇聯聯賽冠軍1959年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1961年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1963年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1965年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1967年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1969年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1979年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1981年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1967年男籃世錦賽冠軍1982年男籃世錦賽冠軍1988年漢城奧運會金牌職業生涯所獲榮譽 紅旗勛章紅星勛章人民友誼勛章蘇聯榮譽勛章(兩次)蘇聯最佳教練員俄羅斯聯邦優秀體育工作者奧林匹克勛章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成員 斯坦尼斯拉夫·格奧爾基耶維奇·埃雷明(Stanislav Yeryomin)
作為球員生涯曾效力於烏拉爾馬什與莫斯科中央陸軍,1979-1984年入選蘇聯男籃並在1981-1984年期間擔任隊長,期間隨隊獲得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冠軍、1978年男籃世錦賽亞軍、1982年男籃世錦賽冠軍等。在1991年接任莫斯科中央陸軍主教練後帶領球隊重新奪回全國冠軍並取得了全國聯賽9連冠。 執教球隊 時間 大馬士革 1986-1988 莫斯科中央陸軍 1988-1991(助理教練) 莫斯科中央陸軍 1991-2000 喀山尤尼克斯 2000-2006 柳別爾齊凱旋 2007-2010 薩馬拉紅翼 2010-2011 作為教練員所獲成就 1990年歐洲男籃錦標賽銀牌1997年歐洲男籃錦標賽銅牌1998年男籃世錦賽銀牌1996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第三名2004賽季FIBA歐洲籃球聯賽冠軍9次蘇聯/俄羅斯全國冠軍3次俄羅斯全國第二名埃托雷·梅西納(Ettore Messina)
莫斯科中央陸軍的現任主教練,義大利人。被譽為歐洲最好的籃球教練員,率隊4次奪得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曾兩次當選歐洲籃球冠軍聯賽最佳教練員。2008年入選歐洲籃球冠軍聯賽50大歷史傑出貢獻者。 執教球隊 時間 博洛尼亞維爾圖斯 1989-1993 義大利國家隊 1993-1997 博洛尼亞維爾圖斯 1997-2002 特雷維索貝納通 2002-2005 莫斯科中央陸軍 2005-2009 皇家馬德里 2009-2011 洛杉磯湖人 2011-2012(助理教練) 莫斯科中央陸軍 2012- 取得成就 1998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2001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2006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2008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1990賽季FIBA歐洲籃球優勝者杯冠軍4次義大利聯賽冠軍7次義大利杯冠軍5次俄羅斯聯賽冠軍2次俄羅斯杯冠軍1997年歐洲男籃錦標賽銀牌 謝爾蓋·阿列克謝洛維奇·貝洛夫(Sergei Belov)
(1944.1.23-2013.10.3)莫斯科中央陸軍與蘇聯國家隊著名後衛,蘇聯/俄羅斯著名的體育教練,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金牌得主,20世紀歐洲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之一。 謝爾蓋·貝洛夫身高:190cm/6尺27體重:82kg/180磅位置:得分後衛國籍:蘇聯/俄羅斯作為運動員效力團隊: 烏拉爾馬什(1964-1967)莫斯科中央陸軍(1967-1980)蘇聯男籃(1968-1980)作為運動員所獲榮譽: 1969年歐洲籃球冠軍杯冠軍1971年歐洲籃球冠軍杯冠軍11次蘇聯全國聯賽冠軍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金牌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銅牌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銅牌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銅牌1978年男籃世錦賽銀牌1970年男籃世錦賽銅牌四次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兩次歐洲男籃錦標賽第二名一次歐洲男籃錦標賽第三名1970年都靈大學生運動會金牌1969年歐洲男籃錦標賽MVP四次FIBA歐洲籃球冠軍杯得分王1970年男籃世錦賽MVPFIBA歷史50大偉大運動員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成員 FIBA籃球名人堂成員 歐洲籃球冠軍聯賽歷史50大貢獻者蘇聯榮譽勛章俄羅斯聯邦榮譽勛章勞動獎章蘇聯體育勛章蘇聯優秀體育教練員勛章俄羅斯聯邦優秀體育工作者謝爾蓋·尼科拉耶維奇·塔拉卡諾夫(Sergei Tarakanov)
謝爾蓋·塔拉卡諾夫身高:201cm體重:94kg位置:小前鋒國籍:蘇聯/俄羅斯作為運動員效力球隊: 列寧格勒斯巴達克(1975-1979)莫斯科中央陸軍(1979-1990)斯圖加特(德國)(1990-1991)聖路易斯(比利時)(1991-1992)作為運動員所獲榮譽: 8次蘇聯全國冠軍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銅牌1988年漢城奧運會金牌1982年男籃世錦賽冠軍1986年男籃世錦賽第二名三次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1987年歐洲男籃錦標賽第二名1983年歐洲男籃錦標賽第三名阿爾贊·米希爾別科維奇·扎爾穆罕默多夫(Alzhan Zharmukhamedov)
阿爾贊·扎爾穆罕默多夫身高:207cm/6尺9體重:95kg/209磅 位置:中鋒國籍:蘇聯/俄羅斯作為運動員效力球隊: 塔什干SKA莫斯科中央陸軍(1970-1980)塔什干大學生(1981)作為運動員所獲榮譽: 9次蘇聯全國聯賽冠軍三次蘇聯杯冠軍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金牌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銅牌1971年FIBA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1978年男籃世錦賽第二名三次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1975年歐洲男籃錦標賽銀牌蘇聯體育勛章
塞奧佐羅斯·帕帕盧卡斯(Theodoros Papaloukas)
塞奧佐羅斯·帕帕盧卡斯身高:200cm/6尺6體重:102kg/225磅位置:控球後衛國籍:希臘效力球隊: 阿木比克勞比(希臘)(1995-1997)達芙妮(希臘)(1997-1999)帕尼奧尼奧斯(希臘)(1999-2001)奧林匹亞科斯(希臘)(2001-2002)莫斯科中央陸軍(2002-2008)奧林匹亞科斯(希臘)(2008-2011)特拉維夫馬卡比(以色列)(2011-2012)莫斯科中央陸軍(2012-2013)所獲榮譽: 希臘二級聯賽MVP(1999)希臘二級聯賽冠軍(1999)兩次希臘聯賽助攻王(1999,2000)5次希臘聯賽全明星7次希臘聯賽冠軍三次希臘杯冠軍7次俄羅斯聯賽冠軍3次俄羅斯杯冠軍2006年俄羅斯杯MVP2013賽季VTB聯賽冠軍2006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2008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4次歐洲籃球冠軍聯賽最佳陣容兩次歐洲籃球冠軍聯賽第一陣容兩次歐洲籃球冠軍聯賽第二陣容2006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最終四強賽MVP FIBA2006年歐洲最佳運動員2006年歐洲最佳陣容2007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賽季MVP歐洲籃球冠軍聯賽歷史50大傑出貢獻者歐洲籃球冠軍聯賽搶斷紀錄保持者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助攻紀錄保持者2005年歐洲男籃錦標賽金牌2006年男籃世錦賽銀牌2006年男籃世錦賽最佳陣容2006年斯坦科維奇洲際籃球冠軍杯冠軍
里曼塔斯·西斯考斯卡斯(Ramūnas Šiškauskas)
里曼塔斯·西斯考斯卡斯身高:198cm/6尺6體重:100kg/220磅位置:小前鋒國籍:立陶宛效力球隊: 薩卡萊(1996-1998)維爾紐斯星(1998-2004)特雷維索貝納通(2004-2006)帕納辛奈科斯(2006-2007)莫斯科中央陸軍(2007-2012)所獲榮譽: 2001年立陶宛聯賽MVP兩次立陶宛聯賽冠軍2005年義大利杯冠軍2006賽季義大利聯賽冠軍2006賽季義大利聯賽決賽MVP2007年希臘杯冠軍4次歐洲籃球冠軍聯賽最佳陣容3次歐洲籃球冠軍聯賽第二陣容2007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第一陣容2007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2008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2007賽季希臘聯賽冠軍2007年立陶宛全國優秀運動員2008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賽季MVP兩次俄羅斯PBL聯賽冠軍2008賽季俄羅斯全國聯賽賽季MVP2008賽季VTB聯賽四強賽MVP2008年歐洲籃球第一陣容2012賽季VTB聯賽冠軍2000年悉尼奧運會銅牌2003年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2007年歐洲男籃錦標賽第三名喬·羅伯特·霍爾登(Jon Robert Holden/J.R. Holden)
喬·羅伯特·霍爾登身高:185cm/6尺1體重:84kg/185磅位置:後衛國籍:美國/俄羅斯效力球隊 里加ASK(1998-1999)奧斯坦德泰林達斯(1999-2001)雅典AEK(2001-2002)莫斯科中央陸軍(2002-2011)所獲榮譽: 2007年男籃世錦賽冠軍1999賽季拉脫維亞聯賽冠軍2001賽季比利時聯賽冠軍2001年比利時杯冠軍9次俄羅斯全國聯賽冠軍兩次VTB聯賽冠軍4次俄羅斯杯冠軍2006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2008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冠軍2010賽季VTB聯賽四強賽MVP俄羅斯聯邦體育勛章安德烈·基納德耶維奇·基里連科(Andrei Kirilenko)
安德烈·基里連科身高:206cm/6尺9體重:107kg/235磅位置:前鋒國籍:俄羅斯/美國效力球隊: 聖彼得堡斯巴達克(1996-1998)莫斯科中央陸軍(1998-2001)猶他爵士(2001-2011)莫斯科中央陸軍(2011-2012)明尼蘇達森林狼(2012-2013)布魯克林籃網(2013-)獲得榮譽: 2004年NBA全明星2006賽季NBA最佳防守陣容兩次NBA最佳防守第二陣容(2004,2005)2005賽季NBA蓋帽王2002賽季NBA最佳新秀第一陣容2007年歐洲男籃錦標賽MVP2次FIBA歐洲最佳運動員(2007,2012)2012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賽季MVP2012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第一陣容2012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最佳防守球員2000年俄羅斯聯賽賽季MVP2012賽季VTB聯賽MVP2012賽季VTB聯賽四強賽MVP2012年倫敦奧運會銅牌2007年歐洲男籃錦標賽冠軍2011年歐洲男籃錦標賽第三名俄羅斯聯邦體育勛章俄羅斯聯邦II級服務祖國勛章內納德·科斯蒂奇
內納德·科斯蒂奇(Nenad Krstić),1983年7月25日生於塞爾維亞。身高213cm,司職中鋒。
科斯蒂奇早年曾在塞爾維亞國內著名俱樂部貝爾格萊德游擊隊俱樂部效力並隨隊參加了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在歐洲賽場科斯蒂奇場均能夠貢獻13.4分是游擊隊的主要的分手,此外他還幫助球隊奪得了三座塞爾維亞聯賽冠軍與一座塞爾維亞杯冠軍。
新澤西籃網在2002年NBA選秀大會上以第一輪24順位選中了科斯蒂奇 ,但他仍然在老東家游擊隊打了兩年球後才登陸NBA。在NBA的首個賽季科斯蒂奇就取得了場均10.0分5.3籃板0.84次蓋帽的不錯成績,科斯蒂奇在2006年達到了他NBA生涯的頂峰,在2006年NBA季後賽第一輪籃網對陣印第安納步行者的系列賽中他場均得到18分7.1籃板。2008年由於傷病原因科斯蒂奇暫別NBA前往俄羅斯聯賽的柳別爾齊凱旋效力,但在第二年他重返NBA直至2011年。2011年6月科斯蒂奇與莫斯科中央陸軍正式達成一份為期兩年的協議成為CSKA的一員並幫助球隊奪得了2012賽季歐洲籃球冠軍聯賽的第二名 。
除此之外科斯蒂奇是塞爾維亞國家隊的主力中鋒和隊長,代表塞黑男籃參加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與2005年歐洲男籃錦標賽,代表塞爾維亞男籃奪得了2009年歐洲男籃錦標賽銀牌並幫助球隊在2010年男籃世錦賽中以99-88擊敗立陶宛重返世界前八。
亞歷山大·考恩
亞歷山大·奧列格維奇·考恩(Alexander Kaun),俄羅斯籃球運動員,1985年5月8日生於托木斯克。身高211cm,司職中鋒。高中時就讀於佛羅里達空軍學院高中部,在代表該校參加全美高中聯賽是場均得到13.0分,7.0個籃板以及2.0次封蓋,在高二時數據上升到場均15.3分12.6個籃板幫助球隊以23勝0負取得佛羅里達賽區冠軍。大學期間考恩就讀於堪薩斯大學攻讀計算機學,他共代表堪薩斯大學出戰了三個賽季的NCAA聯賽(2006、2007、2008)並幫助球隊奪得了2008年NCAA聯賽冠軍。
西雅圖超音速隊在2008年NBA選秀大會上以第二輪56順位選擇了考恩隨後將他交易到了克里夫蘭騎士隊。2008年莫斯科中央陸軍以三年2,700,000的價格簽下了考恩 ,隨後又在2012年完成了三年的續約 。
考恩於2008年進入俄羅斯國家隊,雖然參加了俄羅斯隊同美國男籃在奧運會前的熱身賽但並未隨隊出戰同年8月進行的北京奧運會。2010年8月26日時任俄羅斯國家隊主教練的大衛·布拉特再次將考恩召入國家隊。考恩隨隊參加了2010年男籃世錦賽並在2010年9月1日世錦賽對陣中國男籃的比賽中得到16分14籃板的兩雙數據從此確定了其隊中主力中鋒的地位 。2012年考恩作為俄羅斯國家隊主力中鋒參加了當年舉辦的倫敦奧運會並幫助俄羅斯獲得了一枚銅牌。 阿爾梅納克·阿萊奇金
斯坦尼斯拉夫·埃雷明
謝爾蓋·巴扎耶維奇
謝爾蓋·貝洛夫
佐蘭·普蘭尼尼奇
安德烈·基里連科
謝爾蓋·蒙尼亞
馬庫斯·布朗
大衛·安德森
特拉詹·蘭登
塞奧佐羅斯·帕帕盧卡斯
J.R.霍爾登
阿列克謝·薩維拉申科
維克多·卡亞帕
米洛斯·特奧多西奇
謝爾蓋·帕諾夫
謝爾蓋·塔拉卡諾夫
里曼塔斯·西斯考斯卡斯內納德·科斯蒂奇
馬特加斯·斯莫蒂斯
瓦列里·吉洪年科
『肆』 俄羅斯舉辦過幾次奧運會
俄羅斯舉辦過1次奧運會。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是第2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80年7月19日-8月3日在前蘇聯的首都莫斯科舉行,其主會場為莫斯科的列寧中央體育場,這是奧運會第一次來到社會主義國家。
注意事項:
第2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要項目設置為:田徑、籃球、拳擊、皮劃艇、自行車、跳水、馬術、擊劍、足球、體操、曲棍球、現代五項、藝術體操、賽艇、帆船、射擊、壘球、游泳、水球、舉重、摔跤、排球、柔道、手球、箭術。
『伍』 籃球比賽基本常識
起源
籃球是以投籃為中心的對抗性體育運動之一,1892年1月(另一種說法是1891年12月),為美國馬薩諸塞州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教師詹姆士·奈斯密斯博士所創。他並不是在改革一項運動,而是在發明一項運動。他當時只是為了給國際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院的學生們發明一種適合室內進行的運動,他的發明引起了積極的響應。最初,他將兩個裝桃子的籃,釘在學校健身房樓上看台的兩端,以橄欖球作為比賽用具,向籃內投擲,後來改為鐵制的圓圈,掛上線網。再後來剪開網子下口,成為今天籃框的樣子。為了完善籃球游戲,他在1892年制定了13條規則,後逐步修改和增加條款,出場人數也逐漸減少,直至規定每隊5人,這才成為現代的籃球運動。
發展
1932年在瑞士成立了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1936年在第11屆奧運會上,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除奧運會舉行籃球賽外,第1屆世界男、女籃球錦標賽分別在1950年、1953年舉行,以後每4年舉行一次,每2年舉行一次各大洲籃球錦標賽。在美國,籃球立即被人們所接受。當時所採用的水果籃、足球和9人制賽規已經不存在了,但原來3.05米(10英尺)的藍筐高度和其他一些規則卻保留了下來。1895年美國各大學開始把它作為一項競技運動,1898年成立了第一個職業聯盟。籃球比賽從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開始成為表演項目,直到194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才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年由於缺乏比賽場地,納伊史密斯博士為室內比賽而發明的籃球賽被改在室外進行。在那次決賽中,美國隊擊敗加拿大隊而奪冠。到1992為止,美國已統治奧運會籃球比賽項目達半個世紀之久,期間只在1972年有爭議地輸給了蘇聯隊,1980年抵制了莫斯科奧運會,1988年,美國隊在漢城奧運會上半決賽負於前蘇聯,未得到金牌。但從1992年這項比賽放開了對職業運動員限制後,誰將奪得男子金牌已經沒有懸念,人們考慮的是誰能獲得亞軍。美國的「夢之隊」的確無人能敵,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NBA球星首次參賽並贏得了「夢之隊」的美譽。到那次比賽結束時,麥克爾-喬丹、魔術師約翰遜、拉里-伯德和他們的隊友的得分平均超過對手40分以上。近代籃球運動於1896年傳入中國。1913年華北體育聯合會將其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51年5月,在北京舉行了第1屆全國籃球比賽。我國是世界上籃球運動開展得最廣泛的國家之一。
規則與知識
籃球球場長為28米,寬15米。籃板長1.20米,寬1.80米,底端距地面2.75米。球重600-650克。全場比賽40分鍾。分男、女兩項。奧運會的籃球比賽採用上下半場,各20分鍾的賽制。如果打平,進行5分鍾的加時賽。奧運會籃球比賽的三分線距離籃圈垂直距離為6.25米。
四、籃球比賽基本知識
籃球場主要位置介紹
控球後衛(PG)
控球後衛(Point Guard)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一個合格的控球後衛必須要能夠在只有一個人防守他的情況下,毫無問題地將球帶過半場。然後,他還要有很好的傳球能力,能夠在大多數的時間里,將球傳到球應該要到的地方:有時候是一個可以投籃的空檔,有時候是一個更好的導球位置。簡單地說,他要讓球流動得順暢,他要能將球傳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進一步地說,他還要組織本隊的進攻,讓隊友的進攻更為流暢。
對於一個控球後衛還有一些其它要求。在得分方面,控球隊員往往是隊上最後一個得分者,也就是說除非其他隊友都沒有好機會出手,否則他是不輕易投籃的。或者以另一個角度說,他本身有頗強的得分能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壞對方的防守,來替隊友製造機會。總而言之,控球員有一個不變的原則:當場上有任何隊友的機會比他好時,他一定將球交給機會更好的隊友。
得分後衛(SG)
得分後衛(Shooting Guard)以得分為主要任務。他在場上是僅次於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練就像小前鋒一般的單打身手,因為他經常是由隊友幫他找出空檔後投籃的。不過也就因為如此,他的外線准頭與穩定性要非常好。
得分後衛經常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是有很好的空檔來投外線,因此他的外線准頭和穩定性一定要好,要不然隊友千辛萬苦擋出個好機會,卻又投不進去的話,對全隊的士氣和信心打擊頗大。第二則是要在小小的縫隙中找出空檔來投外線,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一個好的得分後衛總不能企望每次都有這么好的空檔,應該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機會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一定的水準,如此的話,才能讓敵方的防守有所顧忌,必須拉開防守圈,而更利於隊友在禁區內的攻勢。
小前鋒(SF)
小前鋒(Small Forward)乃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對小前鋒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較遠距離的得分。小前鋒一接到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把球往籃框里塞。他可能會抓籃板,但並不必要;他可能很會傳球,但也不必要;他可能彈跳很好,但仍不必要;他可能防守極佳,但還是不必要。小前鋒的基本工作,就是得分、得分、再得分。
小前鋒乃是對命中率要求最低的一個位置,一般而言只要四成五就算得上合格,而四成以上都可以接受。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他要能得分。如果一個小前鋒每場球得個七、八分,命中率還只有四成的話,那還不如叫他去坐板凳算了。話說回來,為什麼小前鋒的命中率可以比較低呢?因為他是隊上主要得分者,他經常要積極找機會投籃,要在某些時刻穩定軍心,甚或以較困難的方式單打對手來提升士氣,乃至於給對手下馬威,給予敵方迎頭痛擊等。因此小前鋒會有較多的機會出手,而且可能是不太好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容許他的命中率稍低,只要他能得分的話。
大前鋒(PF)
大前鋒(Power Forward)在隊上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要搶籃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但是要投籃、得分,他卻經常是最後一個。所以說,大前鋒可以算是籃球場上最不起眼的角色了。
大前鋒的首要工作便是抓籃板球。大前鋒通常都是隊上籃板搶得最多的人,他在禁區卡位,與中鋒配合,往往要挑起全隊的籃板重任。而在進攻時,他又常常幫隊友擋人,然後在隊友出手後設法擠進去抓籃板,做第二波的進攻。
大前鋒一般較少出手,而其投籃的位置又經常很靠近籃框,對其投籃的命中率要求也較高。以場上五個位置來說,大前鋒應該是命中率最高的一位,不錯的大前鋒應該達到五成五以上。不過由於得分不是他的強項,所以他的得分可以不多,但是籃板就一定要抓得多。此外,防守時的火鍋能力自然也是大前鋒所必備的,因為他要鞏固禁區,防守當然重要。其實說穿了,大前鋒就是要做好兩件事:籃板和防守。
中鋒(C)
中鋒(Center)顧名思義乃是一個球隊的中心人物。他多數的時間是要待在禁區里賣勞力、賣身材的,他在攻在守,都是球隊的樞紐,故名之為中鋒。
中鋒要做哪些工作呢?首先,他既然是在禁區裡面混飯吃,那麼籃板球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再來,禁區又是各隊的兵家必爭之地,當然不能讓對手輕易攻到這裡面來,所以阻攻、蓋火鍋的能力也少不得。而在進攻時,中鋒經常有機會站在靠近罰球線的禁區內(此乃整個進攻場的中心位置)接球,此時他也應具備不錯的導球能力,將球往較適當的角落送出。以上三項,是中鋒應具備的基礎技能。而在球隊中,中鋒也經常身負得分之責,他是主要的內線得分者,與小前鋒里外對應。因為他要能單打,所以在命中率上的要求可以低些,但他出手的位置又往往較接近籃框,所以命中率又應該高些,大致來說,五成二可以作為一個標准。對中鋒命中率的要求,是僅次於大前鋒的。
一名好的中鋒還得多才多藝。在進攻方面,中鋒在接近籃框的位置要有單打的能力,他要能背對著籃框做單打動作,轉身投籃是最常見的一項,而跳勾、勾射則是更難防守的得分方式。防守上,要稱為一個好的中鋒,那除了守好自己該看的球員之外,適時幫忙隊友的防守是必須的。簡單地說,若敵方的球員晃過了隊友的防守而往籃下進來,中鋒便要有一夫當關之勇,守住己方的禁區。當然,不是說每回都能滴水不漏,但總是要有"能幫忙"的能力,若一個中鋒只能守住自己的人,那是不夠的(除非對方是超強的進攻中鋒)。
中鋒有一種變形,也就是所謂的外線中鋒。他與正常中鋒的差別在於,他的進攻主要是跑到外面去投外線,而少做禁區單打的工作。由於中鋒的個頭高,其他矮個子根本守不住,所以到外線投籃可以把對方的中鋒引出來,故其在前鋒較強時也相當管用,而在防守時,他就與一般中鋒無異,照樣防守對方中鋒,照樣地抓籃板。
五、國際標准籃球場地簡介
籃球比賽場是一個長方形的堅實平面,無障礙物。標準的比賽場地長度為28m,寬度為15m。天花板或最低障礙物的高度至少應為7m。
籃球場的長邊界限稱邊線,短邊的界限稱端線。球場上各線都必須十分清晰,線寬均為0.05m。以中線的中點為圓心,以1.8m為半徑,畫一個圓圈稱中圈。三分投籃區是由場上兩條拱形限制出的地面區域。
六、國際標准籃球場地區域設置
限制區:從罰球兩端畫兩條線至距離端線中各3m的地方所構成的地面區域。
罰球區:是限制區加上以罰球線中點為圓心、以1.80m為半徑向限制區外所畫的半圓區域,它是執行罰球的區域。
三分投籃區:是由場上兩條拱形限制出的地面區域。
七、NBA簡介
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縮寫(國家籃球協會)。成立於1946年6月6日。成立時叫BAA,即全美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是由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闆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間,不至於閑置而共同發起成立的。BAA成立時共11支球隊: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華盛頓國會隊、芝加哥牡鹿隊、克利夫蘭叛逆者隊、底特律獵鷹隊、費城武士隊、匹茲保鐵人隊、普羅維登斯蒸氣隊、聖路易斯轟炸機隊和多倫多愛斯基摩人隊。1949年BAA吞並了當時的另外一個聯盟(NBL),並改名為NBA。
1949-50賽季,NBA共17支球隊。1976年NBA吞並了美國籃球協會(ABA),球隊增加到22支。1980年達拉斯小牛隊加入NBA。1988年,夏洛特黃蜂隊和邁阿密熱火隊加入NBA。1990年奧蘭多魔術隊和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加入NBA。1995年兩支加拿大球隊加入NBA,多倫多猛龍隊和溫哥華灰熊隊,使NBA的球隊達到29支.
而今年的常規賽還有了新軍夏洛特山貓的加入,促使NBA做出了57年歷史上最大的賽制變動:30支球隊被劃分為兩大賽區、六個分區,這一改革在加強區域對抗的同時,也讓新賽季的常規賽更有看頭。
八、NBA規則簡介
NBA的比賽規則與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制定的FIBA規則不盡相同。NBA規則除包含FIBA規則中各種必不可少的行之有效的法則之外,還有自己鮮明的地域性、商業性以及保證和促進精彩表演的特點。
NBA和FIBA規則的主要區別是:(1)NBA每場比賽為48分鍾,分4節進行,每節12分鍾; FIBA為40分鍾,分上下半時,每半時為20分鍾。
(2)NBA的3分線為6.70米;FIBA為6.25米;
(3)NBA球場面積為90英尺×50英尺(27.43米×15.24米);FIBA為28米×15米。
(4)NBA限制區面積為16英尺×19英尺(4.88米×5.8米)的長方形;FIBA為3.6米×6 米×5.8米的梯形。
(5)NBA每場比賽暫停次數為7次;FIBA為4次。決勝期暫停數NBA為3次; FIBA為1次。
(6)NBA為場上隊員請求暫停, FIBA則為教練。
(7)NBA暫停時間每次為1分40秒;FIBA為1分鍾。
(8)NBA在上半場(前兩節)和下半場(後兩節)各有一次20秒的電視暫停(廣告);FIBA無。
(9)NBA每次進攻時間為24秒;FIBA為30秒。
(10)NBA個人限犯規次數為6次;FIBA為5次。
(11)NBA罰球時間為5秒;FIBA為5秒。
(12)NBA臨場裁判人數為3人;FIBA為2人。
(13)NBA無緊逼防守下的5秒違例,FIBA有。
(14)每場比賽超過犯規次數的罰球,NBA為球隊第5次犯規或每半場最後兩分鍾犯規;FIBA為每半場球隊第8次犯規。
九、NBA場地區域設置
NBA的球場尺寸是長94英尺(28.65米),寬50英尺(15.24米)。球場兩端標有長方形的罰球區,長19英尺(5.79米),寬16英尺(4.88米)。
球場兩端標有3分投籃線,三分線距離籃筐的距離為23英尺9英寸,但在角部區域這一距離仍為22英尺。在籃筐為圓心,4英尺為半徑的半圓區域內,進攻球員撞擊已確定防守位置的輔助防守球員將不被判進攻撞人犯規,這一區域過去是一個2x6英尺的矩形。
罰球區圓圈的半徑是6英尺(1.83米)。中圈內圓圈的半徑是2英尺(0.61米),一條中線橫貫其中。
另有4條垂直於邊線寬2英寸(5.08厘米)的標志線,各距底線28英尺(8.53米)向場內延伸3英尺(0.91米)。
十、NBA賽制介紹
今年的常規賽由於有了新軍夏洛特山貓的加入,使得30支球隊被劃分為兩大賽區、六個分區,這一改革在加強區域對抗的同時,也讓新賽季的常規賽更有看頭。誕生58年來,NBA聯盟曾數次調整賽區劃分,有的是因為球隊增減而被動為之,有的則緣於經濟上的企圖或賽事上的便捷主動求變,但縱觀歷史,任何一次都無法像現在這樣引起聯盟結構的巨大震盪。由於新軍夏洛特山貓隊的加盟,NBA的球隊總數達到了偶數。經過NBA董事會投票,決定重新劃分新賽區,實行新賽制。2003年11月18日,NBA總裁大衛·斯特恩正式宣布,從2004-2005賽季始,NBA從原先的四賽區調整為六賽區,東西部各為三個,每個賽區都為5支球隊。其中為了保持平衡,將原屬東部的新奧爾良黃蜂隊就近劃歸西部。
如此一來,新賽季的聯盟格局分為兩個大聯盟,東部聯盟的成員為大西洋賽區的凱爾特人隊、網隊、尼克斯隊、76人隊和猛龍隊,中東賽區的公牛隊、騎士隊、活塞隊、步行者隊和雄鹿隊,以及東南賽區的老鷹隊、山貓隊、熱火隊、魔術隊和奇才隊。
西部聯盟則包括西南賽區的小牛隊、馬刺隊、灰熊隊、黃蜂隊和火箭隊。西北賽區的掘金隊、森林狼隊、開拓者隊、超音速隊、和爵士隊。太平洋賽區的湖人隊、快船隊、勇士隊、太陽隊以及國王隊。
隨著賽區的調整,NBA新賽季的賽制也相應改變。
常規賽賽制變更如下
1、每個小賽區的球隊在常規賽中要與在同一個小賽區的球隊比賽四場。
2、小賽區的每支球隊要與小賽區以外,但是在同在一個大賽區的每個球隊相遇三到四次。
3、小賽區的每支球隊要與不同大賽區的每支球隊比賽兩場。
季後賽的賽制則變化為
1、每個小賽區常規賽積分最高的球隊直接進入季後賽,在大賽區常規賽中成績最好的另外一支球隊與前面的三支球隊合成季後賽的前四支球隊,並且成為季後賽的種子隊。
2、大賽區另外四個季後賽名額將根據11支球隊在常規賽中的整個排名成績分配,而不考慮球隊在小賽區的排名。
3、主客場將按照常規賽的勝率來決定。
盡管具體的賽制模式沒有大的變化,常規賽依然是82場,跨大區的對手之間依然只交手兩次,但細化下來,還是有實質的不同。以往的NBA每個分區多達7支或者8支球隊,區域間的對抗意識並不強烈,更為強調的是東部(西部)之間的勝負與排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像大西洋區的熱火關注的是它在整個東部的排名,而不是聚焦於它在分區內的得失長短
十一、NBA季前賽介紹
除了常規賽和季後賽,NBA獨特的比賽系統,那就是季前賽。NBA季前賽是各支球隊在NBA常規賽季開始前進行的熱身賽。
NBA季前賽一般有3大功能:
第一,磨合陣容、豐富打法及檢驗新老球員的競技狀態。
第二,預熱NBA常規賽。最初,季前賽是免費對球迷開放的,近幾年來,也開始對外售票。
第三,宣傳NBA,擴大海外影響。本賽季NBA把火箭隊與國王隊的兩場季前賽放到了中國,並且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十二、NBA選秀制度介紹
為了保證聯盟各支球隊的實力水平不致太懸殊,從而增加比賽的精彩激烈性和可看性,在每年的總決賽之後,NBA還都會在6月下旬舉行一年一次的「新人選秀」大會。
參加「選秀」的新人一般是全美各大學的學生,他們通常是NCAA全美大學生籃球聯賽上的佼佼者。最近幾年來,受功利思想的影響,很多大學沒有畢業,甚至還在上高中的球員也紛紛參加「選秀」。譬如1995年首輪第五位被森林狼隊選種的凱文-加內特,1996年首輪第13位被選中的科比-布萊恩特,都是以高中生的身份直接進入NBA的。
對於參加選秀的年輕球員,NBA根據他們在大學期間(或高中階段)的比賽表現打分排名。然後,NBA各球隊按照本年度常規賽中的勝率排名,從成績最差的球隊開始,依次挑選球員,每隊每一輪只能選一個新人,通常選秀進行2-3輪。
十三、NBA全明星賽介紹
NBA全明星賽始於1951年3月2日,每年舉行一次。該項比賽是每年由觀眾投票選舉出全美最優秀的24名職業籃球運動員(東部聯盟、西部聯盟各12名),組成東部隊和西部隊進行對抗。NBA全明星賽比賽時雙方球員輪流上場,以充分表現當選的每個球員的球技,對勝負要求不大。因此,該項賽事開辦以來,吸引了世界廣大的球迷觀賞。
十四、CBA賽制介紹
CBA(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即中國籃球協會。
由中國籃球協會主辦,北京等十四個賽區承辦的2004-2005中國男子籃球甲A聯賽於2004年11月14日在14個城市拉開戰幕。
本賽季是CBA聯賽的第十個賽季,中國籃協首次按俱樂部所在主場行政區域分成南北兩個賽區,每賽區7支隊伍。南區有廣東宏遠、八一雙鹿、江蘇同曦、上海西洋、浙江萬馬、福建潯興和雲南紅河,北區有吉林東北虎、山東金斯頓、新疆廣匯、陝西東盛、北京首鋼、遼寧盼盼和河南仁和。
聯賽開幕式將在福建主場晉江市舉行。CBA明星賽在2005年3月6日進行,具體地點待定。聯賽分三個階段,共317場。
第一階段為常規賽季,從11月24日到3月2日,採取一周三賽的賽制。在常規賽中,每支球隊都需要和本賽區的球隊打兩個主客場循環賽,共24場比賽,與另外一個賽區的球隊打一個主客場循環賽,共14場比賽。這樣,每支球隊在常規賽季共有38場比賽,所有比賽場次將達到史無前例的266場,比以往的常規賽季多出84場。
第二階段為分區決賽,從2005年3月9日到3月20日。南北賽區的小組前四名採用同組第一與第四、第二與第三的對陣方式進行三戰兩勝的交叉賽,分別決出南北區冠亞軍及第三、第四名。
第三階段為總決賽,從2005年3月23日到4月23日。南北賽區的前4名將捉對廝殺。四分之一決賽將採取3戰2勝的方法,而半決賽和決賽則都採取5戰3勝的方法。
美國籃球聯賽球隊隊名
聖安東尼奧(馬剌) 孟菲斯(灰熊)
達拉斯(小牛) 休斯頓(火箭)
新奧爾良(黃蜂隊) 邁阿密(熱火)
奧蘭多(魔術) 亞特蘭大(老鷹)
華盛頓(奇才隊) 夏洛特(山貓隊)
薩克拉門托(國王) 菲尼克斯(太陽)
洛杉磯湖(湖人) 金州(勇士)
洛杉磯快(快船) 底特律(活塞)
印第安納(步行者) 克里夫蘭(騎士)
芝加哥(公牛) 密爾沃基(雄鹿)
明尼蘇達(森林狼) 丹佛(掘金)
猶他(爵士) 波特蘭(開拓者)
西雅圖(超音速) 紐約(尼克斯)
費城(76人) 新澤西(網)
波士頓(凱爾特人) 多倫多(猛龍)
注意:美國籃球聯賽球隊隊名在使用時只能用城市名稱部分表示球隊,例如:聖安東尼奧、華盛頓、洛杉磯湖、洛杉磯快。
籃球知識
籃球場地規格
籃球場地的規格是根據籃球比賽規則規定的。標准籃球場地為一塊長28米,寬15米的長方形平地。球場必須有明顯的界線。界線外至少2米以內沒有任何障礙物,界線與觀眾之間也至少應有2米的距離。
球場長邊的界線叫邊線,短邊的界線叫端線。連接兩條邊線中點的平行於端線的橫線叫中線,中線應向兩側邊線外各延長15厘米。以中線的中點為圓心,以1.8米為半徑所畫成的圓叫中圈。罰球線是一條與端線平行的直線,其中點必須與端線與中線的中點在一條直線上。罰球線以及罰球線兩端連接端線的兩條斜線所構成的區域叫限制區(三秒區)。
限制區加上以罰球線中點為圓心,以罰球線為直徑向限制區外所畫的半圓為罰球區。限制區兩側的斜線上有分位線,供隊員在罰球時使用。場地兩端拱形線外的區域為3分投籃區。
球場上的各條線必須十分清楚,線的寬度均為5厘米。場地的丈量,除邊線和端線從線的內沿算起外,場內各線均從其外沿算起。
籃球球場設施
1.籃板: 兩面籃板應以透明的材質製成,最好是強化安全玻璃,其硬度相當於厚度三公分的木質。籃板的規格為寬1.80公尺,垂直高度1.05公尺,其下緣距離地板最少2.90公尺。籃板的表面應平整,四周畫上自界外線算起,寬為59公分,高為45公分的長方形,此長方形底線的上緣必須與籃圈上端相接。
2.球籃: 球籃包括欄圈和籃網。 籃圈-由堅實的鐵料製造,內緣直徑最少為45公分,最多為45.7公分,並漆成橘色。金屬籃圈直徑最小為1.6公分,最大為2.0公分。 籃網-應為白色,懸掛於籃圈上,其目的在使球入籃後能稍受阻力,籃網應有十二目以便懸掛在籃圈上,其長度最短為40公分,最長不得超過45公分。
3.球: 籃球必須是正圓體,顏色為橘色,外皮必須用皮、橡膠或合成物質等材質製成,球內氣壓的程度,以從球底部量起約1.8公尺的高度落到比賽場地上,其反彈高度,從球的頂部量起不得低於1.2公尺,或高於1.4公尺。
4.定時器: 定時器為顯示比賽時間、雙方比數和球隊犯規次數,應該裝置在場內每一個人均能清晰看見的地方。
5.三十秒定時器: 三十秒定時器應為自動計時,採用數字式倒數計時,顯示單位為秒。
6.記錄表:所有國際籃球協會舉辦的正式比賽,其記錄表均應由國際籃球總會審定。
7.犯規次數牌: 應為白色底,數字最小尺寸為長20公分,寬10公分。 2×20分鍾賽制,數字為1~5(1~4為黑色,5為紅色)。 4×12分鍾賽制,數字為1~6(1~5為黑色,6為紅色)。
8.球隊犯規標志: 球隊犯規標志應為紅色,至少寬20公分,高35公分,置於記錄台上,讓場上每個人都能清晰看見。
『陸』 誰知道俄羅斯地區一些有民族民間特色的體育運動
斗狗——源遠流長的俄羅斯民間運動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南部的林區,有群人聚集在被大雪覆蓋的籃球場上,興致勃勃地等待著運動員入常伴隨著有力的踏雪聲,敵對雙方的選手出現在大家面前----兩條體重超過50公斤的大狼狗。現場觀眾介紹,這兩位「選手」此前都曾在巡迴賽中保持42場不敗的紀錄,它們之間的勝者將晉級全國「斗狗錦標賽」。
當裁判作出了開始的手勢後,主人松開了狗脖子上的套索,兩條大狗立刻開始上竄下跳,狂叫著咬成一團,竭盡全力想把對方按倒在雪地上。有時候,這倆傢伙還會後腿站立,然後在撕咬對手的同時,不斷用兩條前腿不斷撲打著對方。最終,在經過了三個回合較量後,體重較大的一方獲得勝利,昂首挺胸進入下一輪賽事。
在西方國家居民看來「斗狗」是一項很殘忍的活動。很多動物保護組織呼籲俄羅斯和其它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通過法律手段,停止這種「賭徒和惡棍所喜歡的活動」。現在,只有莫斯科通過市長令禁止斗狗活動,但在從中亞到高加索山脈的廣大地區,甚至是莫斯科近郊,人們依然能觀看到各種各樣的斗狗表演,而且樂此不疲。
套鹿比賽~
http://www.i3721.com/cz/tbjak/qnj/xkb7njdl/200605/29350.html
『柒』 各屆奧運會的舉辦地在哪裡呢
第二十八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2004年8月13日 閉幕時間:2004年8月29日 舉辦地:希臘雅典
第二十七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2000年7月19日 閉幕時間:2000年8月4日 舉辦地:澳大利亞悉尼
第二十六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96年7月19日 閉幕時間:1996年8月4日 舉辦地:美國亞特蘭大
第二十五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92年7月25日 閉幕時間:1992年8月9日 舉辦地:西班牙巴塞羅納
第二十四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88年9月17日 閉幕時間:1988年10月2日 舉辦地:韓國漢城
第二十三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84年7月28日 閉幕時間:1984年8月12日 舉辦地:美國洛杉磯
第二十二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80年7月19日 閉幕時間:1980年8月3日 舉辦地:蘇聯莫斯科
第二十一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76年7月17日 閉幕時間:1976年8月1日 舉辦地:加拿大蒙特利爾
第二十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72年8月26日 閉幕時間:1972年9月11日 舉辦地:德國慕尼黑
第十九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68年10月12日 閉幕時間:1968年10月27日 舉辦地: 墨西哥城
第十八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64年10月10日 閉幕時間:1964年10月24日 舉辦地:日本東京
第十七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60年8月25日 閉幕時間:1960年9月11日 舉辦地:義大利羅馬
第十六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56年11月22日 閉幕時間:1956年12月8日 舉辦地:澳大利亞墨爾本
第十五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52年7月19日 閉幕時間:1952年8月3日 舉辦地:芬蘭赫爾辛基
第十四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48年7月29日 閉幕時間:1948年8月14日 舉辦地:英國倫敦
第十三屆奧運會 倫敦(因二戰停辦)
第十二屆奧運會 先東京,後赫爾辛基(因二戰停辦)
第十一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36年8月1日 閉幕時間:1936年8月16日 舉辦地:德國柏林
第十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32年7月30日 閉幕時間:1932年8月14日 舉辦地:美國洛杉磯
第九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28年5月17日 閉幕時間:1928年8月12日 舉辦地:荷蘭阿姆斯特丹
第八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24年5月4日 閉幕時間:1924年7月27日 舉辦地:法國巴黎
第七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20年4月20日 閉幕時間:1920年9月12日 舉辦地:比利時安特衛普
第六屆奧運會 柏林(因一戰停辦)
第五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12年5月5日 閉幕時間:1912年7月27日 舉辦地:瑞典斯德哥爾摩
第四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08年4月27日 閉幕時間:1908年10月31日 舉辦地:英國倫敦
第三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04年7月1日 閉幕時間:1904年11月23日 舉辦地:美國聖路易斯
第二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900年5月14日 閉幕時間:1900年10月28日 舉辦地:法國巴黎
第一屆奧運會 開幕時間:1896年4月6日 閉幕時間:1896年4月15日 舉辦地:希臘雅典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不論從發展規模,還是從發展水平上來看,都已為舉世所矚目。奧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廣泛傳播。人們看到,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奧林匹克主義以競技的形式,將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對人類的社會活動,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作為一種體育現象,奧運會是人類探索體能極限的最引人入勝的賽場,奧運會紀錄、獎牌成為運動員追求的崇高目標,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參與國家和地區眾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項全球性活動。
1893年,根據「奧運之父」顧拜旦的建議,在巴黎舉行了討論復興奧運會問題的國際性體育會議。1894年1月,顧拜旦草擬了復興奧運會的具體步驟和需要探討的10個問題,致函各國體育組織和團體。6月16日,「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在巴黎索邦神學院開幕,到會代表79人,代表著12個國家的49個體育組織。有2000人參加了開幕式。大會通過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決議。6月23日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舉行時,國際單項體育組織還很少,奧運會項目無嚴格規定,基本上由東道國決定。因此,頭幾屆奧運會不僅一些項目中的單項變化較大,而且大項也不穩定,還曾列一些在世界范圍內開展不很廣泛的項目,如馬球、拉考斯球、汽船、壁球等。隨著各種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先後建立,奧運會項目逐漸趨向穩定。
為了使奧運會在項目的設置上符合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國際奧委會規定,每一屆夏季奧運會至少應包括下列大項目中的15個,才能舉行。1963年,國際奧委會確定了這些夏季奧運會大項目的比賽順序是:田徑、游泳、摔跤、體操、舉重、曲棍球、馬術、擊劍、賽艇、拳擊、射擊、現代五項、帆船、籃球、皮劃艇、自行車、足球、排球、射箭、手球、柔道等21項。
從1972到1984年,奧運會比賽大項一直固定為21項。第24屆奧運會則有歷史性的突破,增加了乒乓球、網球兩大項目,使夏季奧運會的大項目達23個,單項數達237個,其中男子佔151個,女子佔72個,男女混合項目為14個。
目前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有(未含冬奧會項目):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樣游泳)、射擊、舉重、自行車、射箭、籃球、排球、足球、手球、曲棍球、體操(含藝術體操)、擊劍、國際式摔跤(自由式和古典式)、拳擊、柔道、賽艇、皮艇和劃艇、帆船(含帆板)、馬術、現代五項、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棒球等。
被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批准條件是:夏季奧運會男子項目至少要在4大洲75個國家廣泛開展,女子項目至少要在3大洲40個國家廣泛開展。
現代奧運會誕生以來,經過100多年的曲折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國際生活中一項重要活動。當今,奧林匹克運動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奧林匹克運動會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高水平綜合性運動會,"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成了世界體壇響亮的口號。
現代奧運會每四年舉行一次(閏年),2008年為北京,2012年為倫敦。
本世紀初期,冰雪運動就已在歐美一些國家得到廣泛開展。1901年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舉行了北歐運動會,後來這項比賽形成了傳統,直至1926年才停辦。顧拜旦很早就設想單獨舉辦冬季奧運會,國際奧委會曾就此進行過討論。但是顧拜旦的建議,遭到了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強烈反對。瑞典、挪威等國的代表認為,既然已經有了一個傳統的北歐運動會,再搞一個平行的冬季奧運會是沒有必要的;再說,古奧運會也沒有冬季項目。這些國家揚言,如果國際奧委會強行召開冬季奧運會,它們將不參加。不言而喻,如果當時冬季奧運會沒有瑞典、挪威等這類冰雪運動開展較普及、水平較高的國家參加,那就失去了代表性,失去了人們對它的興趣。
單獨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問題擱淺以後,
『捌』 莫斯科中央陸軍籃球俱樂部的球隊軼事
莫斯科中央陸軍籃球俱樂部和同名的足球隊一樣,是一支有前蘇聯軍隊背景的俄羅斯運動隊,綽號也是「紅軍」。
這支球隊史上並不缺乏超級球星,首推效力猶他爵士的小前鋒、NBA防守大師基里連科,而2002年被孟菲斯灰熊選中、至今仍征戰在NBA賽場的吉里切克也是出自這支球隊。此外還有在NBA打拚多年、現奇才隊的大前鋒桑蓋拉,以及從未登陸過NBA、但有歐洲第一控衛之稱的帕帕盧卡斯。 在帕帕盧卡斯隱退之後,沃隆塞維奇挑起了組織的大梁,這位球員被很多NBA球探看好,傳球至上、頭腦冷靜的他頗有斯托克頓的風范。31歲的立陶宛人西斯考斯卡斯依然是這支球隊的靈魂,他們強勢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