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籃球俱樂部收入由哪些構成請主要回答一下NBA和CBA籃球俱樂部的收入構
門票,電視和網路轉播,相關產品銷售(球員球衣,帽子,紀念品等),冠名商冠名費(如北京金隅,就是金隅公司冠名的首鋼籃球隊,廣東東莞銀行就是東莞銀行冠名的宏遠籃球隊)
㈡ CBA的球隊一年的具體費用大約是多少錢
這個問答題的答案,其實完整取決於這支CBA球隊的目的是什麼。假如你的定位是爭冠,那麼投入再多也沒有上限;假如你的定位是無欲無求,哪怕後幾名也無所謂,那麼投入再少也能夠,只需球員教練不造反就行。但是CBA中最多的就是覺得本人實力還行,能夠爭一爭季後賽名額的球隊,也就是所謂的中游球隊。我們就以他們的費用來計算。
總體算下來根本上有個7000萬就差不多了。但是實踐上的支出會大於這個規范,普通都會大於1個億,特別是那些志在奪冠的球隊,2-3個億都打不住,畢竟一個易建聯的工資就2000萬了!
㈢ 目前國際籃球聯賽的隊伍中,哪一支球隊的薪資是最高的
從全球籃球聯賽實力水平和球員工資來看,可以說是CBA聯賽打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一方面聯賽水平不高,球員更容易進入門檻。另一方面,CBA聯賽平均工資達到300萬元,位居世界第三。不得不說,CBA聯賽很有「錢」途的聯賽。
球員在低水平的聯賽中打球,收入很高,所以很難讓球員出去,去更高水平的歐洲聯賽。CBA聯賽球員工資不高,球員想要一份高收入,就會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水平,去進入實力更高的聯賽打球,從而去收獲更高的收益。當球員水平提升了,那麼,中國男籃水平也會相應提高,球隊也必然會取得更多好成績。
㈣ CBA籃球各個俱樂部靠什麼掙錢
CBA俱樂部的收入主要由三個部分提供資金:冠家和贊助商投資,CBA聯賽股息,團隊票收入。還有其他商業活動,自營業務活動(如賣球衣)等。
然而,一些小型市場團隊是另一個東西。例如,許多場地只有5,000-8000個座位。季後賽無法進入,票數將大。此外,該團隊還參加了一些商業活動,如收入,這筆會計很小,主要播放團隊推廣和推廣。因此,由於流行病,有較少的贊助商,捕手的標題,沒有收入來源,許多團隊都處於損失。
㈤ NBA球員的收入那麼高,那聯盟球隊從哪掙這么多錢呢
NBA-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作為籃球場上的標桿項目,即使在世界籃球場上,無論是人氣還是人氣,都不遜於「世界第一運動」足球。而且NBA是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之一,球員工資水平是美國四大聯盟中最高的。同時,NBA球員的平均工資在世界體育聯賽中也是最高的。在當今這個明星工資上億的領域,NBA是怎麼賺錢的?
廣告收入:看直播的時候經常能看到球場上出現的各種廣告。不要以為這些廣告是免費放出來的,因為價格高到讓很多人「目瞪口呆」。一年最低的數字也是9位數,有些小企業根本不敢放進去。大部分都是大公司旗下的產品,國內企業也經常能看到。只能說國內企業還是比較有錢的。
㈥ 一支NBA球隊平均價值11億美元 看他們如何撈金
一支NBA球隊平均價值11億美元 看他們如何撈金
籃球不僅是一種受歡迎的消遣方式,也是一個幾十億級美元的運營市場。而且,這個市場還在不斷增長。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比賽進程緩慢,美國全國橄欖球聯盟(NFL)比賽的安全問題堪憂。所以,這兩種項目受歡迎度日漸衰減,NBA反而魅力不減。而NBA取得這樣的成績,其中一個原因是提升了海外收視率,進軍了歐洲和中國市場。
NBA與MLB、NFL一樣,都實行收益分享制度。前文說過,收益分享不計入籃球相關收入中。NBA體系中的收益分享解決了不同球隊收入差異的矛盾。這樣一來,所有球隊年收入放在一起進行再分配。通過這種方式,每支球隊都能獲得相等的薪資上限。為了獲得全部的收益分享收入,低收進球隊的創收水平,至少不能低於聯賽球隊平均收入的70%。
國際市場收入
隨著各國球員的加入,NBA也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大放光彩。在2014-2015賽季開場夜,NBA隊伍中有來自37個國家的101名國際球員。隨著這個數字的增長,NBA將在國際市場上促進媒體轉播權和商品銷售。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也許能看到許多設立在歐洲的NBA球隊。當前,NBA海外運營收入為3.5億美元,比去年增長了18%。
結語
在過去的幾年中,NBA吸引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受眾程度和收入來源也快速增長。價值240億美元的電視轉播協議、與耐克簽訂的10億美元級協議、不斷增多的企業贊助商和快速增長的國際市場收入,使得一支NBA球隊的平均價值超過了10億美元。相應地,加在球迷身上的平均票價也會隨之增長。
㈦ CBA籃球各個籃球隊靠什麼掙錢打贏了或者總冠軍都是誰給球隊錢
NBA成立於1946年6月6日,至今曾經有75年的歷史,在不時探究與理論中,NBA逐漸成為一個很賺錢的商業聯盟,如今全聯盟30支球隊都處於盈利狀態,收益一年比一年高,球隊市場估值也漲得很快,持有一支NBA球隊就是持有一支不時上漲的股票,十分賺錢。
跟NBA比起來,CBA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公司,在1995年才正式創建,至今也只要26年的時間,還有許多規則不完善,也沒有特別完好的盈利鏈條,招致一些球隊能賺錢,一些球隊卻在虧錢。那麼問題來了,目前CBA球隊有哪些收入渠道呢?
這些年CBA不斷在效仿NBA的運營形式,固然比擬坎坷,但是商業化曾經比擬明顯了。NBA也是到了2011年簽署新的勞資協議後才完成全部球隊盈利的,希望CBA也能在往後的開展中讓一切球隊盈利,球隊有錢,才有新的投入,才有更美觀的聯賽。
㈧ NBA 中一個球隊的收入從何而來
NBA的工資制度。 工資帽(Salary cap):在NBA,工資帽是最著名工資限制條款。每年的「工資帽」是根據NBA前一年的總收入,然後取這個總收入的48%作為NBA球隊工資總額。再拿這48%的總收入除以NBA球隊總數29支球隊,得出的平均數就是當年的「工資帽」,球隊花在球員身上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這個數字。 不過,考慮到自由競爭的特性,這個「工資帽」並不是什麼硬帽子,在一定狀況下,球隊的工資總額可以超過這個數目。NBA去年的「工資帽」是4384萬美元,今年的工資帽是4387萬美元。 第三方託管(Escrow):還記得1999年NBA球員工會和官方那場曠日持久的罷工談判嗎?「罷賽風波」最後的妥協產物之一就是這個「第三方託管」。它正式實行日期是2001—2002賽季。具體做法是NBA官方將球員薪金的10%先扣下來,放入一個託管的賬戶中。如果球員最後的收入沒有超過聯盟29支球隊總收入的55%,那麼這個託管的錢將原數奉還。但是如果球員最後的收入超過了55%,那麼這筆錢就被官方沒收了。 第三方託管就像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迫使」球隊的薪金總額不得超過55%,以維持球員交易市場的穩定。 奢侈稅(Luxury tax):這就是上述的那個55%的核心所在。工資帽是軟的,如果球隊老闆掏出的銀子超過了聯盟總收入的55%,那就必須交納奢侈稅。 下個賽季的「工資帽」是4387萬美元,那麼奢侈稅就應該是5460萬美元。如果你無視它的存在,就要遭受嚴厲的懲罰。懲罰一是託管的那筆錢不還給運動員了,懲罰二是你在55%之上即5460萬美元以外每花一美元,還要交納一美元的奢侈稅。這兩罰並行,必然會讓那些「燒錢」的球隊老闆掂量掂量。 拉里·伯德例外條款(Larry·Bird exception):因為前波士頓凱爾特人的巨星拉里·伯德在1997—2000賽季擔任步行者隊的主教練時,頗有成績。因此球隊與他續約時將工資的上升幅度定在了12.5%,並得到聯盟的認可。這之後,這樣的工資調整規則就成為聯盟的一條規定———在同一支球隊效力三年,中途沒有被放棄或者轉投其他球隊,如果具備這樣的條件,當你成為一名自由球員時,薪金可以在原有基礎上漲12.5%,而不具備這一條件的只能上漲10%。即使上漲的部分使球隊薪金總額超過「工資帽」,也是規則所允許的。在目前的NBA,因為條件很簡單,幾乎每支球隊都能享受到拉里·伯德例外條款的待遇。 選秀規則是這樣的/ NBA選秀分為兩輪,各支球隊挑選球員依據一些預定的規則進行。 上個賽季沒有進入季後賽的14支球隊獲得最靠前的14個首輪選秀權。 這些球隊選秀前參加一次抽簽,決定每支球隊的選秀順序。 上個賽季殺入季後賽的16支球隊獲得首輪以後的16個選秀權,這16支球隊的抽簽順序則依據他們在常規賽的戰績定,越績越差的球隊選秀順位越為靠前。 因此上 個賽季常規賽戰績最好的球隊的選秀位置就會排在最後。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的選秀會當中,選秀順位排在最後一位的並非最後獲得總冠軍的底特律活塞隊,而是常規賽戰績排在第一位的印第安那步行者隊。 第二輪選秀的順序和第一輪相同。但是NBA球隊允許在賽季球員交易市場上拿他們第二輪選秀的權利作為交易籌碼從其他球隊換來自己需要的球員。所以第二輪選秀則要看各支球隊的第二輪選修資格的交換情況,才能確定。 NBA的每一支球隊都必須在整個選秀大會的過程當中至少挑選一名新秀球員。 同時,NBA聯盟的規則也禁止任何一支球隊把他們未來連續兩年的首輪選秀權都拿去交易。 這一規則的出台部分原因是因為20世紀80年代初克里弗蘭騎士隊的運作,在1980年至1983年期間,特德-史泰平(TedStepien)是克里弗蘭騎士隊的老闆,他操作的一系列頗有問題的球員交易讓騎士隊付出了好幾年都沒有首輪選秀權的代價,史泰平的這些失敗的球員交易運動幾乎毀了騎士隊,最終NBA不得不向史泰平施加壓力,讓他出售騎士隊,然後由克里弗蘭當地的一位富豪古登-甘德(Gordon Gund)當上了騎士隊的老闆,為了促成這筆交易,NBA給了騎士隊幾個未來的獎勵選秀權。這條規則只對「未來」選秀權有效。 舉個例子:在99-00賽季,球隊可以把00年的第一輪選秀權送走,不論他們是否在99年選秀中擁有第一輪選秀權,因為99年的選秀權已經不是「未來」選秀權。但他們不能把00和01年的第一輪選秀權都交換出去。許多球隊「隔年」賣選秀權,就是這個道理。另外,球隊手上只要擁有一個該年第一輪選秀權,不論是他們自己得也好,還是在轉會中從別的球隊手上的得來的,都可以做數。只要有一個,把其他的都賣掉也沒有關系。 NBA選秀抽簽 NBA主管人員委員會於1984年6月在鹽湖城舉行會議,當時他們投票決定無緣進入季後賽的球隊選擇第一輪新秀的順序。這一制度始於1985年。而在此之前的1966-1984年之間,東西部戰績最差的球隊將通過拋硬幣決定誰獲得首先選秀的權力。 在NBA選秀抽簽當中,常規賽戰績最差的球隊最有可能獲得第一選秀權,而無緣進入季後賽的球隊中戰績最佳的則機會最小。抽簽將決定最先三支球隊的選擇權順序而已,而剩下的無緣進入季後賽的球隊則按照常規賽的戰績倒序進行選擇。 在抽簽儀式中, 主持人會把編號為1-14號的14個乒乓球放在一個鼓型容器中。從14個球中隨意抽出4個球可以產生1001種可能的組合情況,這當中不考慮選擇的先後。在抽簽之前,參加抽簽的球隊按照他們的常規賽排名獲得1000種組合情況。4個乒乓球會被依次抽到容器的頂部以組成一個四位數的組合,獲得這一組合的球隊將獲得頭號選秀權。隨後,這4個乒乓球將被送回容器底部,隨後再重復之前的情況以決定二號和三號選秀權誰屬。如果抽出的組合情況不在分配的范圍之內,那麼抽簽將重新進行。 選秀行話 所謂的樂透區:在NBA首輪14位選秀過後,參加季後賽的球隊將按照他們在常規賽的戰績倒序依次獲得選秀權。在第二輪,所有球隊都將按照常規賽的戰績倒序進行選擇。所以前14位就是樂透區 擁有樂透區保護條款 球場神鷹(Ball Hawk):防守意識很強的球員,總渴望從對方手中斷球。 未來之星(Can『t Miss Prospect):籃球技術和身體條件方面都很有潛力的他日之星。 大個子球員(Can『t Teach Size):這一片語用以解釋為什麼球隊會選擇高大隊員,他們總是聯盟中的搶手貨。NBA球隊通常都認為被選中的高大隊員能隨著時間推移改善其技術。另一句俗話說得好:如果你要犯錯的話,那麼就犯個『大『錯吧! NBA體格(NBA Body):身體條件非常強健,足以承受NBA比賽強力對抗的球員。比如:新澤西網隊的肯揚-馬丁是最近幾年中一位剛剛踏出大學校園後便可以和許多NBA強力前鋒進行身體對抗的選秀狀元。 籃球嗅覺靈敏者(Nose for the Ball):籃板球好手。 工程(Project):一位有極大潛力的未經良好培訓的球員。球隊一般按照選秀排名和球隊的狀況來選擇需要的工程。以贏得更多比賽為短期目標的球隊很可能選擇已經成名或高年級的大學球員,而不會選擇那些尚未證明實力的球員。 球場閱讀者(Sees the Floor):能在進攻發生之前做好預測並傳出好球的球員。 躲閃能力(Separation):這是一個球探術語,用以形容那些進攻球員在跳起投籃時看起來和防守者分離後能視野無阻地瞄準籃框的球員。球探們通常把這看成評估球員得分能力的指示劑。 沉睡者(Sleeper):被低估實力的球員。 搶風頭者(Steal):一位比原定排位較後被選中的球員,但卻在日後的NBA比賽中比在他之前選中的球員更出色。 中間人(Tweener):這是從在...之間一詞中派生而來的。比如說,當一個球員的身高在後衛和前鋒之間的話 ,我們就可以把他稱作中間人。一般而言,一個中間人擁有高大球員的技術,但卻只有一般後衛的身高。 不可觸摸者(Untouchable):這是指一名球員或選秀位置。通常是指頭號位置,一般情況下不會被球隊交換。 進步空間(Upside):一名長時間內都有發展潛力的球員。擁有進步空間的球員通常都具備相當不錯的硬體,包括身高、彈跳能力、手臂長和腳步移動快。這些球員需要經歷一些磨練和經驗後才能成為出色的NBA球員。 高中畢業球員申請須知 (a) 一位定居在美國並已完成高中學業的球員,可在選秀開始的45天前向NBA發出書面通知, 在表達他放棄進入大學繼續學業的意願後,便可以獲得參加NBA選秀的資格。一旦這名球員被任何一支NBA球隊選中,那麼以下的規則將適用: (i)根據下面(b)的規定,如果該名球員不參加大學籃球隊,那麼他將獲得參加NBA選秀的資格。 在他宣布放棄大學入學機會之日到他獲得參加選秀資格之日期間,如果一支NBA球隊每年按要求向該球員發出邀請,那麼該球隊將是唯一能與他簽訂球員合同的球隊。 在這部分內容當中, 一旦該名球員在獲得NBA選秀資格後未宣布放棄參加大學籃球隊資格的,那麼這次選秀對他而言將選秀則被看作是二選。 以二選的資格被選中的球員將遵守適用的規則。 如果該名球員在選秀中因為放棄大學籃球資格而被挑選後、未和挑選他的球隊簽訂球員合同,也未能在二選中被挑選的球員(在之前的語句中作出過解釋),我們稱之為新人自由球員。 (ii) 如果該名球員參加大學籃球隊,那麼一旦他之後宣布放棄繼續在大學籃球隊效力的機會的,他仍可以獲得NBA選秀資格。 屆時,曾經在選秀中選擇他、並每年按要求向該球員發出邀請的NBA球隊將保留在選秀之日一年後和他進行商討並簽訂球員合同的優先權。 在這部分內容當中,一旦該名球員在獲得NBA選秀資格後未宣布放棄參加大學籃球隊資格的,那麼這次選秀對他而言將被視作初選,下一次的選秀則被看作是二選。以二選的資格被選中的球員將遵守適用的規則。 (b) 一位定居在美國並已完成高中學業的球員,如果不具備參加NBA選秀的資格並和一支美國以外的職業籃球隊簽約的,他將有資格參加下一次的NBA選秀。 如果被選中,他將被看作是以上第四節中定義的球員。在這小節的內容當中,職業籃球隊表示任何一個國家內向一位為他效力的籃球運動員支付任何類型的、超過一般生活支出的金錢或賠償的籃球隊 海外球員參加NBA選秀的規則 (a)在這節的內容當中, 一名海外球員是指任何定居在美國之外的業余或職業籃球運動員。 (b)一名海外球員在達到22歲後便有資格參加NBA選秀。任何超過22歲以及在22歲生日當年未曾在選秀中被挑選的球員,我們稱之為新人自由球員。 (c)盡管有以上(b)小節的規定, 一名未曾在美國參加過大學籃球隊的海外球員仍可以在其未滿22歲生日時獲得參加選秀的資格: (i) 他必須在選秀進行之前至少年滿18歲 ; (ii)他 必須在選秀開始的45天前向NBA發出書面通知, 表達希望獲得參加選秀資格的意願。 (d)一名海外球員如果在選秀之前的賽季效力美國的大學籃球隊,那麼他就必須遵守以上第5節有關繼續完成或放棄在大學的學業的規定。 挑選球員 所有的美國球員都可以在他們大學畢業之後自動進入NBA選秀。 美國球員還可以在他們高中畢業之後至他們完成大學學業之間這段時間宣布參加選秀。 NBA設立兩個球員宣布參加選秀的日期,所有希望參加選秀的球員並不會自動符合選秀條件,他們必須在第一個宣布參加選秀日之前或者當天宣布參加選秀。在此之後,NBA會為那些未來可能參加選秀的球員設立幾個選秀前的訓練營,讓球員們在訓練營里向聯盟球隊展示他們的能力與技巧。 任意一名球員都可以在最後的宣布參加選秀日之前做出決定把自己的名字撤回,決定不參加當年的選秀,最後宣布參加選秀日在選秀大會之前的一個星期。 這一點對大學在讀球員很重要,因為他們在第一個宣布參加選秀日或之前宣布參加選秀的話他們將不會失去他們的大學學習資格,而如果他們到最後的宣布參加選秀日才正式宣布參加選秀的話,不管最終有沒有NBA球隊選中他們,他們都將會丟掉進一步在大學學習的機會。還有一點就是 如果一名球員和經紀人簽約的話,那麼他就將會自動結束大學學業。 當一名球員在首輪選秀被選中時,選中他的球隊必須和他簽定一份期限至少為一年的合同,而在第二輪被選中的球員所在的球員球隊則可以「擁有」這名球員三年時間,但是球隊不一定要和他們簽約。 球員在選秀大會上越早被選中的話,他的身價就越高。選秀大會上第一個被選中的球員通常被稱為「狀元」,他們通常都是所有參加選秀的球員當中最為優秀的。
㈨ 一支NBA球隊,一年時間能夠賺多少錢
每年到休賽期的時候,都是許多NBA球隊老闆非常發愁的事情,除了陣容的兼容之外,他們在運作的時候都會首先考慮的一點,就是錢。在NBA的30支球隊當中,真正可以做到不去考慮錢的問題的老闆不會有太多,即便是超級土豪鮑爾默,也不可能在不考慮周全的情況下,就隨便去幾千萬幾千萬的花錢。那麼,每年給球員那麼多的薪水,一個賽季下來,這些球隊能夠賺到多少錢呢?
當然了,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收入模塊,具體到各個球隊當中,就看球隊的戰績、對球迷的吸引力等等這些隱性因素了,比如湖人隊,今年有詹姆斯有濃眉,那麼他們相關的周邊也會給湖人創造非常不錯的收益。而一些相對比較冷門的小球隊,可能在這方面就比較辛苦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球隊的老闆都會說,如果詹姆斯已經38歲了,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給他送上一份頂薪,因為詹姆斯能夠給一支球隊帶來的收益,絕對會遠遠超過他得到的薪水,這一點老闆比誰都清楚。
㈩ NBA球隊能支付得起球員上億的薪水,他們的球隊收入來源究竟有哪些
網友們提出了NBA球隊能支付得起球員上億的薪水,他們的球隊收入來源究竟有哪些?接下來就讓我來為大家盤點一下吧。
NBA周邊產品抽成,球員球衣銷售抽成,球館內消費收入這些也都是球隊的賺錢方法之一。要知道NBA已經從開始到現在壯大得非常快,每個NBA球隊的老闆都是非常厲害、非常有手段的,當然不會讓自己做賠錢的買賣,不會讓自己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