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室外籃球場施工工藝是怎麼樣的
室外籃球場施工工藝用的都是硅pu或者丙烯酸現在用5mm的硅pu硅PU彈性層開桶後,加入約一紙杯水(150-300g)攪拌均勻,用稀釋劑調整材料的稀稠度,用專用工具均勻刮塗在場地上施工前須保證場地乾燥、無灰塵,將面漆的交聯劑(白色小瓶)倒入大桶中加入適量水攪拌均勻即可使用按規范要求劃出每條功能線,線條清晰,無缺項無毛邊現象因可能導致材料不固化而返工,盡量不能用外購稀釋劑,如使用必須做試樣後使用
2. 國家對小區露天籃球場與住宅距離的規定
國家對小區露天籃球場與住宅距離的規定:
小區露天籃球場與居民樓的最小距離應該在10米到25米之間,這樣才能保證露天籃球場的噪音分貝不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
1、根據《國家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規定,住宅區的聲音,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應低於45分貝。但是一般最舒服的環境的分貝在30-40之間。
若晨練的聲音超過這個標准,就變成了噪音,對小區其他業主的權益造成了侵害。一般情況下,在聲音的45至50分貝的范圍內的距離應該為20-50米之間。
2、根據《城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對於居民小區內的噪音污染有著明確的規定。
在第三十八條中明確指出,18時至次日8時,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不得進行可能產生雜訊的室內裝修活動。在其他時間內進行室內裝修作業的,應當採取雜訊控制措施,避免對周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3、另外,《城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中還包括「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各類揚聲器、音響器材時,應當控制音量,不得產生擾民雜訊」的規定。
(2)籃球場什麼時候交付使用擴展閱讀:
一、如果居民在小區內感覺受到了噪音污染的干擾,首先可以向物業公司反映,讓物業公司出面協調解決。
因為《城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中明確規定,「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對管理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行為予以制止,並及時向有關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
如果物業公司溝通協調無果,業主也可以自行撥打12369向環保部門進行投訴。
二、《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是指1982年4月6日原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發布,1982年8月1曰起實施。
主要規定了城市各類區域晝間和夜間環境雜訊的標准值,並對適用區域的劃定作出了明確規定。包括以下內容:
1、「特殊住宅區」是指特別需要安靜的住宅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45分貝、夜間35分貝。
2、「居民、文教區」是指純居民區和文教、機關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50分貝、夜間40分貝。
3、「一類混合區」是指一般商業與居民混合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
4、「二類混合區」是指工業、商業、交通與居民混合區,「商業中心區」是指商業集中的繁華地區,二者的環境雜訊標准值均為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
5、「工業集中區」是指在一個城市或區域內規劃明確確定的工業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
6、「交通干線兩側」是指車流量每小時100輛以上的道路兩側,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
3. 夜間籃球場時間規定
小區內籃球場使用時間是早上9點到晚上7點。
根據《國家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規定,住宅區的聲音,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應低於45分貝。但是一般最舒服的環境的分貝在30-40之間。
若晨練的聲音超過這個標准,就變成了噪音,對小區其他業主的權益造成了侵害。一般情況下,在聲音的45至50分貝的范圍內的距離應該為20-50米之間。
4. 國家對小區建籃球場有關規定
法律分析:國家對小區露天籃球場與住宅距離的規定:小區露天籃球場與居民樓的最小距離應該在10米到25米之間,這樣才能保證露天籃球場的噪音分貝不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
法律依據:《國家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規定,住宅區的聲音,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應低於45分貝。但是一般最舒服的環境的分貝在30-40之間。若晨練的聲音超過這個標准,就變成了噪音,對小區其他業主的權益造成了侵害。一般情況下,在聲音的45至50分貝的范圍內的距離應該為20-50米之間。2、根據《城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對於居民小區內的噪音污染有著明確的規定。在第三十八條 18時至次日8時,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不得進行可能產生雜訊的室內裝修活動。在其他時間內進行室內裝修作業的,應當採取雜訊控制措施,避免對周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3、《城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中還包括「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各類揚聲器、音響器材時,應當控制音量,不得產生擾民雜訊」的規定。
5. 國家對小區籃球場的規定
法律分析:與居民樓的最小距離應該在10米到25米之間,這樣才能保證球場的噪音分貝不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住宅區的聲音,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應低於45分貝。但是一般最舒服的環境的分貝在30-40之間。若晨練的聲音超過這個標准,就變成了噪音,對小區其他業主的權益造成了侵害。一般情況下,在聲音的45至50分貝的范圍內的距離應該為20-50米之間。
法律依據:《國家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第一條 住宅區的聲音,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應低於45分貝。
《城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 第三十八條 18時至次日8時,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不得進行可能產生雜訊的室內裝修活動。在其他時間內進行室內裝修作業的,應當採取雜訊控制措施,避免對周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6. 長沙鐵路第一中學的歷史
1959年下半年由解放二村遷至二里牌賀家塘新校舍(現址),更名為「長沙鐵路職工子弟學校」,設有小學、初中、高中。
1961年秋,鐵道部為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撤銷長沙鐵路局。學校由武漢鐵路局下設的教育處領導。學校原有高中部學生轉入衡陽鐵路中學就讀,少部分轉入長沙市五中就讀。
1963年武漢鐵路局撤銷,成立長沙鐵路分局(隸屬廣州鐵路局),同時成立長沙鐵路普通教育辦公室,管理管內中小學校。同時該校的初中部、小學部分開辦學。中學部為「長沙鐵路子弟中學」(簡稱長沙鐵中),小學部為「長沙鐵路第一小學」 (原長沙北站鐵小改為「長沙鐵二小」,該校於1987年5月撤銷),兩校共一個校址,人事與財務統由中學管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1966—1968年學校停止招生。1968年4月,中、小學又合並,更名為「長沙鐵路五·七子弟學校」,仍為中學部、小學部,歸廣州鐵路局基建處第三大隊(設在長沙)管轄。1969年7月成立學校革委會。
1969年為貫徹毛主席的「學生以學為主「的「五·七」指示,該校春季恢復初中招生。開設課程有語文、政治、數學、工業基礎知識、農業基礎知識、還專門開設了學工、學農、學軍的課。學校年級按營、連、排編制管理。取消學科教研組等。
1971年2月恢復高中招生,學制為「二·二」制。1971年6月恢復「長沙鐵路子弟中學」和「長沙鐵路第一小學」的校名,並逐步成為一所具有初步規模的完全中學。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
為加強學生勞動技能教育,學校於70年代初創辦了勤工儉學集體企業——長沙鐵中校辦工廠。主要是機械加工,也生產過變壓器和課桌椅、教具、校服等。
1973年「長沙鐵路第二中學」成立,該校更名為「長沙鐵路第一中學」。
1975年,學校實行開門辦學,在長沙縣青山鋪(現為青山鎮)購地150畝,建立了學農分校,分期分批組織學生邊學習邊勞動,進行勞動與教育相結合。1995年底建新校舍修操場將工廠拆除。
1983年3月長鐵分局撤銷長鐵普通教育辦公室,成立教育科,實行中學管小學的管理辦法。長鐵一中管理長鐵一小、長鐵三小(於1986年6月20日撤銷)和長鐵四小。
1983年12月底,長沙鐵路分局恢復「長沙鐵路分局普通教育辦公室」。1984年2月長鐵一中也就將長鐵三小和長鐵四小分離出去。長鐵一小視為長鐵一中的小學部。校長辦公室與總支辦又合並為政工辦。
1984年根據中央三部一委《關於改革中學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意見》和鐵道部、廣鐵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該校從1984年除新招普通高中4個班外,還開辦2個職業高中班共76人,設外語、運輸兩個專業。由於普高與職高在辦學過程中的的矛盾,職高班只辦了一年就停止了。
1985年2月長鐵一小與長鐵一中正式分開辦學,實行一個校址兩塊校牌的辦學模式,分別接受普教辦領導。
1990年初被湖南省教委、體委命名為「湖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1992年由廣州鐵路局、長沙鐵路分局共投資2000多萬,在原中、小學基礎上,將所有舊房拆除並擴大建築面積,另建新校舍。
1994年長鐵一小新校舍建成。1995年長鐵一中教學實驗大樓工程竣工,學校正式搬遷。從此,中學與小學共用一個校址近30年的歷史劃上了句號。中學1996年完成操場工程、1997年上半年完成學生宿舍、食堂工程。2001年3月,投資600多萬元,面積達2526㎡,新建綜合體育館竣工驗收投入使用;同年建成電子監控系統,可對全校50個教室進行監控。2002年塑膠籃球場交付使用;2003年塑膠運動場交付使用,兩項共投資300多萬元。成為一所佔地面積44.18畝,建築面積20070餘㎡,並擁有現代教學設備的一所規模較大的完全中學。
1995年12月,長沙市教育局授予學校「長沙市優秀級子弟學校」稱號;自1996年起連年榮獲廣鐵集團公司「中學教育質量優秀學校」。1996年被全國關工委、國家教委等六單位命名為「讀書育人特色學校」。
1997年迎「香港回歸」,開展了一系列慶祝活動和讀書活動;參觀「簡牘館」後,掀起了「知簡牘愛長沙」教育活動,全校師生為保護「簡牘」捐款11251.5元,長沙晚報等作了報道,在社會上影響很大。12月學校被認定為「長沙市重點中學」;1998年7月,評為「廣鐵集團公司示範學校」。
1999年12月授予「湖南省重點中學」,這是上級領導和部門對學校工作給予的最好肯定。2000年12月,全國快速作文研究中心教學實驗基地在該校掛牌;同年經長沙市教育局評估認定為「長沙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2001年9月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和省德育工作會議精神,制定學校五年發展規劃。12月,成功地承辦「全國快速作文」首屆現場大獎賽暨第五屆年會和研討會,有來自全國14個省(市、區)的參賽學生1012名和會議代表220名。召開了長鐵總公司普教系統中小學校教導主任現場會並通過了標准化教導處的驗收。
2002年11月,湖南省教委認定為「湖南省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2年11月,批准為「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戰略規劃與政策研究室實驗基地」;2003年2月,湖南省教育廳同意「長鐵一中舉辦特長班」;2003年2月創辦民辦學校「長沙雙翼實驗學校」。
2002年,鐵路進行大改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然要分離出企業辦學校的社會職能。我們要做好思想准備,創造條件,將學校從企業移交到地方政府管理。這一年我們正式嘗試對外開放辦學,通過中南大學出國留學咨詢服務部下新加坡注冊的有關公司聯系,成功地在該校舉行了兩次出國留學考試,通過考試有三名應屆高三學生考上新加坡政府辦的淡瑪錫理工學院。報請省有關部門、經國家教育部、人事部公安部批准,正式獲得具有聘請外教單位資格證。分別申報了國家級與省級教研課題各一個;市級教研課題20個。經省教育廳批准,正式主辦了初一、高一實驗班各2個。經中央教科所批准,成為「全國教育改革實驗學校」。
2003年為了優化組合、資源共享,長鐵一中與長鐵一小實現了整合。
2004年學校承擔的課題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在2001年4月至2004年3月為期三年裡,完成教育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探討》,在華東、華南片交流會上作了經驗介紹,並推選為成果推廣課題。在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十五「規劃階段性研究成果評選中,該校英語、物理、化學、數學等課題研究均獲一等獎。
2014年湖南省學業水平考試(下面簡稱學考)。長鐵一中某高二學生多次向省教育廳反應有關學考有考生使用通訊設備舞弊等問題,省教育廳 6 月 11 日下發一則關於學考禁止使用通訊設備等工具舞弊等行為的聲明,決定從 6 月 11 日下午起至 6 月 12 日下午,考試下考時間延長 30 分鍾,開考時間不變,增加的 30 分鍾為常規安全檢查,徹底杜絕考生使用通訊設備舞弊等行為。省教育廳此項決定受到湖南省高二學生的一致好評!保證了考試的公平、公正,為考生創造了一個極佳的考試環境。(該信息來自知情人士,真實性尚未證實。) 由於鐵路辦學體制受限,師范院校畢業分配來的教師相當少。教師來自於鐵路各部門,文化程度也參差不齊,造成鐵路中小學校師資力量相當薄弱。七十年代初期,該校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一是學歷層次較低,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專或高中學歷;二是有相當一部分不是師范院校畢業的。另外有相當一部分老教師在「文革」中受過沖擊。
針對上述情況,在上級領導的關懷與支持下,該校按照黨的方針政策,採取了五條措施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①對於文革中受過沖擊的老教師,在70年代中、後期全部落實了黨的知識分子政策;
②對於不合格學歷的教師,全部實行脫產或不脫產進修;
③對不是師范專業的教師送到省教師進修學院進行以《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為主要內容的在崗培訓;
④報告長鐵分局(總公司)、廣州鐵路局(集團公司)一是直接從師范大學挑選畢業生充實教師隊伍;二是從地方學校引進了一批主要學科把關教師。另一方面,注重教師的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典型、樹立榜樣。
同時我們認真貫徹鐵路局和分局科學教育會議精神,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改善教師待遇:在八十年代中期,教師工資制度由過去實行的國家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為國家企業單位工資制度,隨著企業效益的增加,教師工資也不斷增加。八十年代後期,實行教師職稱制度。九十年代開始,教師按職稱拿崗位工資和各種補貼;九十年代中期,實行評聘分開制度。逐步解決教師子女就業和住房問題。這些政策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穩定教師隊伍、提高教育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學校教師隊伍的構成有了很大的變化,師資力量得到加強。中青年教師年齡梯隊結構合理。長鐵一中現包括小學、初中、高中三學段,71個教學班,教職員工281名。其中教師229名,本科學歷以上的189人,占教師總人數的82.5%。專業技術人員264人;特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31名;中級教師124名,占專業技術人員 47%;初級職稱99人,占專業技術人員37%。35歲以下的教師122人,占專業技術人員46%,35歲以上50歲以下教師109人,占專業技術人員41%,50歲以上教師占專業技術人員13%。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95%以上的老師都考取了普通話和計算機等級證。
從1985年至今,有特級教師彭衡平,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有獲全國優秀「園丁獎」並出席北京世界婦女代表大會的孫春花、全國英語優秀教師吳元其。湖南省優秀教師或班主任李定一、陳海濤、孫春花、徐綵球、張富健等;鐵道部優秀教師趙中敏、康建南、趙中九、楊去非、彭衡平;有200多人次被評為長沙鐵路總公司(分局)、廣州鐵路集團公司(鐵路局)的優秀教師或優秀班主任,有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十佳青年教師標兵」黃嵐和「十佳青年」蔡雄暉。
7. 翔安體育中心什麼時候可以建好
快了!已經有公司中標了!是福建省華航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中標的!馬上要進場施工了!工期210日!
8. 室外籃球場塑膠完工後多長時間可以使用
必要調養7-10天後才氣利用。制止恆久荷重。制止害物質的凈化,每每連結干凈,制止猛
烈的機器打擊與磨擦,塑膠跑道上禁絕車輛行駛,堆壓重物和尖銳之物等(尺度跑鞋除外)。
9. 廣東體育館的簡介
位於珠江河畔二沙島(二沙頭體育訓練基地)。1955年動工興建,初名「廣州國際體育俱樂部」,為市屬場地。1956年9月交付使用時,改名「廣州體育俱樂部」。初時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建有400米跑道田徑場2個(含大型足球場),500米跑道田徑場(含大型足球場)1個,室外籃球場8個,室外排球場5個,風雨訓練場3個。1957年建游泳池(50×25米)1個,跳水池1個;1966年建成武術房1間;1971年6月起,省體委軍管會令市體委軍管會將俱樂部移交廣東省體委管理,改名為「廣州二沙頭體育訓練基地」。此時,佔地面積達20萬平方米。1973年建成排球房、體操訓練房;1980年建乒乓球房;1982年建游泳館;1985年建有10米跳台的跳水館,田徑場鋪設了塑膠跑道,並建有6個標准網球場(其中3個為塑膠地面,3個有燈光設備),有500個固定觀眾席位。還建有200米跑道的室內田徑場。1986年12月7日基地內的中華育英館落成,該館為大跨度的3層混凝土建築,總面積近4500平方米,包括技巧訓練館、擊劍訓練館和運動員康復中心3部分。
1987年10月基地內建成「廣東體育館」 ,全館佔地面積1.22萬平方米,比賽場地面積1700平方米,優質木板地面,2010年廣州亞運會改建更新,場內設有多功能電動計時記分裝置,裝有空調、音響和燈光設備,觀眾席可容納3200人,承辦亞運會空手道、跆拳道比賽。
1989年12月在體育館西側建成網球館,兩層建築,底層為主場,是面積1680平方米的多功能比賽大廳,南北兩邊各有1個標准網球練習場;上層建有兩個正規比賽場地,南北兩側有400座位的觀眾看台,東西兩側為觀察席及電視拍攝走廊。該館4個網球場鋪設塑膠地面,並備有燈光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