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籃球犯規有哪些規則
除了雙帶
走步,還有回線違例,就是進攻端球員持球到前場後就不能再回線了,除非球是被對方球員碰到後場的(前場就是過了中線)!還有24秒違例,即一次進攻的時間只有24秒,24秒以內要投籃,並且球要碰到籃板後被己方球員搶到前場籃板才能繼續進攻!進攻防守3秒
就是進攻端跟防守端都不能在油漆區呆上三秒!(油漆區即籃筐下面畫有一個弧線的地板)
干擾球
即對方球員投籃時,籃球處於下落的情況下本方球員不能碰球,否則視為干擾球(干擾球即不管求有沒有進都算進)
進攻干擾球
本方球員上籃或投籃後球沒有即使進入籃筐,而是在籃筐上面活動,此時如果球還在籃圈范圍內本方球員不能進行補籃!!否則視為進球無效!!
❷ 籃球里各種犯規手勢如何表示
1,雙臂伸直向前,掌心向前,這是推人;2,身體站直,雙手掐腰,這是阻擋;3,左手臂平行於胸,左手握拳,拳眼沖向自己的胸部,同時右手握拳去擊打左手手腕,右手拳眼沖向自己,這是打手;4,左手臂平行於胸,左手握拳,拳眼沖向自己的胸部,用右手握住左手手腕,輕輕向後拉,這是拉人;5,左手立掌,掌心向自己,右手握拳擊打左手掌心,這是進攻犯規;6,雙手握拳,拳眼向上,同時大拇指伸出,兩臂向前,這是爭球。違例包括3秒,5秒,8秒,24秒違例;走步違例;回線違例;罰球違例;踢球或拳擊球違例;二次運球違例。具體的你再通過一些比賽視頻,看看國際籃球裁判的手勢。
❸ 求教關於籃球回線的規則!
在籃球運動中,回場是籃球比賽中的一種犯規動作。當進攻一方把球帶過中場線之後就不可以把球帶回後場,若再帶回後場就視為違例(犯規),這種犯規就叫做「回場」。
籃球回到後場而且最後觸及球的人是進攻方球員,若這時再由進攻球員碰球,進攻方就會發生回場違例。
注意:發生了違例之後對方發球位置和剛剛發生違例的位置有關,也就是說越早把球撿起來發生違例,對方發球的位置距離籃框就越遠。另外,回場球不能因為註定失去球權就放任球滾動出界,除了跟對方發球位置有關之外,更應該堤防的是對方是否在球出界前把球搶走發動快攻,這樣就不只是把球權給對方而已,連防守的機會都沒有。
,總結你那屬於回場!
❹ 籃球違例中「回線」怎麼解釋
又叫回場 球回後場第一要素:某隊在前場控制球. 某隊在前場控制球:隊員在前場控制一個活球(隊員控制球),或球在同隊隊員之間傳遞(隊控制求). 回場了,A2在前場接到A1的傳球(某隊在前場控制球),A2將球拍到後場(同隊隊員將球使回後場),A1接到球繼續運球(同隊隊員在後場首先觸球). 滿足三要素,所以構成球回後場違例.
希望採納
❺ 籃球比賽怎麼樣才算犯規
『打(拉)手犯規』
一、最常見、也是最明顯的出手投籃、上籃的打手犯規;還有一種通常是用來對付射手級的球員,就是俗稱的「點手」;也就是在對手跳起投籃最後一刻,防守球員輕輕的在投籃球員的手腕、小臂等器官上點一下,破壞他的投籃節奏與感覺,干擾投籃者的動作等,這也算打手犯規。
二、在進攻方「准備收球」攻擊籃框,亦即已經明顯有攻籃企圖的時候,被防守方拉手或打手,都稱之「投籃犯規」,要執行罰球;此時,依出手動作位置執行球進加罰一次、罰球二次、罰球三次等。所謂「攻籃企圖」是指,准備收球、裁判響哨,持球者還繼續要「完成攻籃動作」;甚至裁判響哨後,持球者還連續跨出一步或再跨出二步再出手,此皆稱為攻籃動作的後續,持球者想要完成。假如進攻方收球後,卻將球傳導而出;此則明顯「非攻籃動作」,此時的拉手、打手犯規依一般犯規執行。
三、在抄球時,裁判需要看清楚的是,防守者下手抄球的那一瞬間,不是一碰手就吹犯規。因為依規則上來說,持球時,手指跟手掌都算「球一部分」;只要不是故意去打手、抄球進而打到手、並且很嚴重話,就不需要吹判,藉以保有比賽應有節奏、順暢性。
四、很多球員都會用背後抄球,就是等運球者過人後再從背後去撈、撥球;此處,只要一「觸碰」到手肘、手臂等,甚至身體和運球者接觸的「侵犯」等,通常都算犯規。
五、另外,通常都是防守者被進攻者過人後,來不及反應、跟隨,而作出拉人動作、扯衣服等也算犯規;包括籃底下爭搶籃板,某一方會作些「拉住」對手手肘、腰部、壓肩膀小動作等都是犯規。
六、另一種拉手犯規是,防守者伸長手臂抵住持球者身體;然後,當持球者持球由底下往上擺,進而變成防守者原地不動的手臂「阻撓」,持球者持球之手投籃或揮舞動作,這也是拉手犯規(圓柱體、侵犯)。此時,依該動作是傳導球或投籃,而進行相關罰則。
『推人犯規』
一、較常見的就是出手去「推、擠、拱」對方的推人犯規;例如籃底下爭搶籃板,多數會先「推人」再去搶球,這是犯規。
二、爭搶籃板球時,被卡在後面的球員試圖跳起去搶球,而越過已卡好位子球員的圓柱體原則,如此去「侵犯到對方身體」也算推人。
三、防守球員手舉高,但試圖「用身體下肢腿部」去推、頂對手。
四、進攻球員為了卡到好位置,藉以得球攻擊而去「推擠」防守球員。
五、防守球員為了不讓進攻者卡到好位子,或者,阻撓空手進攻球員占據有利的位子、占據有利的路徑等等,進而伸出手去推擠進攻者,這些都是「阻擋、推人」犯規。
六、沒有站定位或第一步已被進攻球員先佔據,但是防守者還堅持想去阻擋進攻者的行進方向;盡管防守者雙腳雖已站定位,但身體「上半部、側身」又試圖去阻止進攻球員皆是阻擋犯規。
七、非法阻擋:進攻球隊的隊員沒站定位,然後試圖去幫隊友擋人而「造成沖撞、身體接觸」等,也算進攻犯規。
八、當進攻球員躍起接球時,防守者不得在進攻球員跳起後的進占其起落路線、位置;否則造成「侵犯」即是推人犯規。
九、進攻攻擊籃框者,不論上籃、跳投或灌籃等等動作,在該球員跳起瞬間對該球員的侵犯,即是侵人犯規。此處強調是,該球員假如是垂直跳躍,或者跳躍瞬間,防守者並沒有占據「即將落地位置」,然後在進攻方跳起後,防守者才占據該位置,並造成進攻方和防守者的接觸、甚至造成進攻者傷害等,都是屬於「投籃犯規」;此時,依球進算加罰一次、罰球二次、罰球三次等執行。
十、有些球員會以,假倒來騙取裁判吹撞人犯規;第一次要先給予警告,如有再犯,可判技術犯規。
『進攻侵人犯規』
一、防守球員已先站好位置,並保有垂直圓柱體,而進攻者仍試圖沖撞;這一種的身體接觸,稱「進攻犯規」。
二、進攻者在投籃或上籃時,故意用非持球的手「架開防守者」封阻的手;此時,稱進攻犯規。
三、在禁區籃底下,進攻球員用屁股或肩膀去頂開已佔好位置的防守者,甚至,用非持球手「拐開防守者」,以上皆稱進攻犯規。
四、進攻球員持球切入時,先用手肘、手臂「推開防守球員」,這也算進攻犯規的一種。
五、雖是進攻方,但是在爭搶球時,為了保護球或爭搶到控球,進而「揮肘頂開」對手,也稱進攻犯規。
『技術犯規』
一、當裁判的人,假如遇到有球員不服判決,你要好好跟他溝通,讓他知道你為什麼會這么判,是依照哪一條規則來判;你要了解,球場上不是裁判最大,裁判只是維持比賽的節奏跟公平性,替參與比賽的雙方球員服務,裁判是「行政服務」人員。假如有球員不理會裁判的警告,馬上執行「技術犯規」宣判。
二、假如有某一方球員,用語言或動作挑逗對手、包括恐嚇、威脅對手皆是「技術犯規」。
三、甲方攻擊中籃後,故意去觸球藉以迫使乙方沒辦法馬上發球進行攻擊,此延誤比賽「第一次給予警告」,第二次可以判技術犯規。
四、假如有球員對裁判的吹判響哨不服氣,並且馬上做出「誇張挑釁動作」,此則應該馬上吹判「技術犯規」;包括,對裁判的宣判做出不服氣同時,明顯的對場外物如籃架、椅子等做宣洩性的敲打等等動作,都應該立即吹判技術犯規。
『不合運動道德犯規』
一、比賽中的犯規,是針對人而不是針對球,甚至進而造成球員受傷等,皆可判罰「不合運動道德犯規」;執行罰球二次,完後再繼續執行中線發球進攻。
二、甲方即將快攻瞬間,乙方球員眼見「來不及」,只好伸手向甲方球員拉扯衣物、或輕推甲方球員一下,以上皆稱「故意犯規」。
三、甲方球員進攻時,疑似被打手犯規,在裁判沒有響哨宣判情況,甲方球員在退防瞬間,氣極敗壞、不服氣的馬上對剛才對他打手的球員「推了一把」;此則屬「不合運動道德犯規」;執行罰球二次,完後再繼續執行中線發球進攻。
四、甲方球員攻籃,乙方球員在防守時,不針對球而刻意以身體「製造」甲方球員可能摔傷動作;例如,在甲球員跳起上籃時,從其跳起的底下穿過;再例如甲方球員上籃時,刻意「加大拉手」的動作,或者,在甲方球員上籃瞬間的推人,刻意「加大推人」的動作,以上犯規雖是侵人,但是,都可能變成傷害性的情況,裁判需實時吹判「不合運動道德犯規」;執行罰球二次,完後再繼續執行中線發球進攻。
五、甲方球員持球,刻意以「揮肘」動作要嚇唬、嚇退乙方防守球員;此揮肘盡管沒有侵犯乙方球員,亦即「揮空肘」,但是,裁判還是要宣判「不合運動道德犯規」;執行罰球二次,完後再繼續執行中線發球進攻。
六、假如甲方球員持球,刻意以「揮肘」動作要嚇唬、嚇退乙方防守球員;此揮肘結果侵犯乙方球員,此時要宣判「奪權犯規」。假如乙方球員流血,裁判需要主動「申請暫停」;要求乙方球員下場止血,並告知乙方教練,需換人上場。假如乙方球員只是「輕微流血」,可以馬上處理並止血情況;裁判不必強迫乙方教練換人,只要給予乙方防護員一些時間處理傷口即可。然後,將甲方球員驅逐出場,乙方球員所受傷害,甲方要付醫療經費;甲方球員還要負「刑事責任」。
❻ 籃球常見犯規動作及詳解
1、打手——對抗或者比賽的時候防守方最容易出現的犯規動作就是打手,進攻隊員持球進攻,在出現投藍動作時防守隊員碰到對方的手臂或者手,2進攻隊員運球或者持球過程中防守隊員抄球時先碰到對方的手,這2點視為打手犯規!
(6)籃球回線怎麼看犯規擴展閱讀:
犯規
第32條犯規
32.1定義
32.1.1犯規是對規則的違犯,含有與對方隊員的非法身體接觸和/或違反體育道德的舉止。
32.1.2一個隊可被宣判任何數量的犯規,不考慮罰則,犯規者的每一犯規應登記,記入記錄表並相應地被處罰。
第33條接觸:一般原則
33.1圓柱體原則
圓柱體原則定義為一名站在地面上的隊員占據一個假想的圓柱體內的空間。它包括該隊員上面的空間,
並受下列限定:
前面由手的雙掌。
後面由臀部和兩側由雙臂和雙腿的外側
雙手和雙臂可以在軀干前面伸展,其肘部的雙臂彎曲不超過雙腳的位置,因此兩前臂和雙手是舉起的。他的雙腳間的距離應依據他的身高有所不同。
33.2垂直原則
在比賽中,每一隊員都有權占據未被對方隊員已經占據的任何場上位置(圓柱體)。
這個原則保護隊員所佔據的地面空間和當他在此空間內垂直跳起的上方空間。
隊員一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並與已經建立了他自己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隊員就對此接觸負責。
防守隊員垂直地離開地面(在他的圓柱體內)或在他自己的圓柱體內把雙手和雙臂伸展在他的上方,則不必判罰。
無論是在地面上或在空中的進攻隊員不應用下列方式與處於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發生接觸。
用他的手臂為自己擴展更多的空間(清除障礙)。
在投籃中或緊接投籃後伸展他的雙腿或雙臂去造成接觸。
33.3合法防守位置
當一名防守隊員:
面對對手,並且
雙腳著地時。
他就占據了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合法防守位置從地面到天花板,垂直地伸展到他(圓柱體)的上方。他可將他的雙臂和雙手舉過頭或垂直跳起,但是他必須在假想的圓柱體內使手和臂保持垂直的姿勢。
33.4防守控制球的隊員
當防守控制(正持著或運著)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不適用。
每當對方隊員在持球隊員面前占據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甚至是一瞬間完成的),持球隊員必須料到被防守並必須准備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防守隊員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必須在占據位置前沒有造成接觸。
一旦防守隊員已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他可移動以便防守他的對手,但他不得伸展他的雙臂、雙肩、雙髖或雙腿,並通過做來造成接觸以阻止從他身邊通過的運球隊員。
判斷一起涉及持球隊員的撞人/阻擋情況時,裁判員應運用下列原則:
防守隊員必須以面對持球隊員並雙腳著地來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防守隊員為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可保持靜立、垂直跳起、側移或後移。
在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的移動中,一腳或雙腳可以瞬間離地,只要該移動進側向或向後的,而不是朝向持球隊員前移的。
接觸必須發生在軀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防守隊員將被認為是已經先在接觸地點了。
已經占據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可以在他的圓柱體之內轉身以避免受傷。
在上述任何情況中,應認為該接觸是由持球隊員造成的。
33.5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
不控制球的隊員有權在球場上自由地移動,並占據任何未被另一隊員已經占據的位置。
當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防守隊員不能如此靠近和/或如此快地在移動的對方隊員的路徑中占據一個位置,以致後者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距離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此距離與對方隊員的速度直接成正比,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也不必多於正常的2步。
如果一名防守隊員在占據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中不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並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他對該接觸負責。
一旦一名防守隊員已經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為防守對方隊員他可移動。他不得在對方隊員的路徑中伸展臂、肩、臀或腿去阻止對方隊員從他身邊通過。他可以在他的圓柱體內轉身以避免受傷。
33.6騰空的隊員
從球場某地點跳起在空中的隊員有權再落回同一地點。
他有權落在球場的另一地點,只要在起跳時落地點以及起跳和落地地點之間的直接路徑上,在起跳的時間尚未被對方隊員占據。
如果一名隊員已跳起並落地,可是他的沖力使其接觸了在落地地點之外已佔據了一個合法防守位置的對方隊員,則該跳起隊員對此接觸負責。
在隊員已跳起在空中後,對方隊員不得移動到他的路徑上。
移動到騰空隊員的身下並造成接觸,通常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3.7掩護:合法的和非法的
掩護是試圖延誤或阻止一名不球的對方隊員到達希望到達的場上位置。
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接觸時是靜止的(在他的圓柱體內)。
發生接觸時雙腳著地。
是合法的掩護。
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了接觸時正在移動。
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發生接觸時,沒有給出足夠的距離。
發生了接觸時,對移動中的對手沒有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
是非法的掩護。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內做掩護(前面的或側面的),做掩護的隊員可按自己的意願靠近對手以建立掩護,只要沒有接觸。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做掩護的隊員必須允許對手身掩護邁出正常的一步而不發生接觸。
如果對手在移動中,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做掩護的隊員必須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被掩護的隊員能通過停步或改變方向來避免掩護。
要求的距離是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也不必要多於正常的2步。
與已經建立掩護的隊員的任何接觸,由被合法掩護的隊員負責。
33.8撞人
撞人是有球或無球隊員推開或移動對方隊員軀乾的非法身體接觸。
33.9阻擋
阻擋是阻礙持球或不持球對方隊員進行的非法身體接觸。
如果試圖做掩護的隊員在移動中與靜止或後退的對方隊員發生接觸,則判罰掩護隊員一次阻擋犯規。
如果隊員不顧球,面對著對方隊員並隨著對方隊員的移動而移動他的位置,除非包含其它因素,他對所發生的任何接觸負主要責任。
所謂「除非包含其它因素」是指被掩護的隊員故意推人、撞人或拉人。
隊員在場上占據位置時把他的手臂或肘伸在他的圓柱體之外是合法的,但當對方隊員試圖通過時,它們必須被移到他的圓柱體之內。如果手臂或肘是在他的圓柱體之外並發生接觸,這是阻擋或拉人。
33.10無撞人半圓區
球場上畫出無撞人半圓區的目的是,指定一個特定的區域用於解釋籃下的撞人/阻擋情況。
向無撞人半圓區的任何突破情況中,當:
進攻隊員騰空並控制球,並且
當試圖投籃或者傳球,並且
防守隊員的雙腳在無撞人半圓區內。
進攻隊員與防守隊員在無撞人半圓區內的身體接觸不應被宣判為進攻犯規,除非進攻隊員非法地使用他的手、手臂或者身體。
33.11用手和/或手臂接觸對方隊員
用手觸及對方隊員,本身未必是犯規。
裁判員應判定引起接觸的隊員是否已經獲得了不公正的利益。如果隊員引起的接觸在任何方面限制對方隊員的移動自由,這樣的接觸是犯規。
當防守隊員處於防守位置,並且他的手或手臂放置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身上並保持接觸以阻礙他行進,就發生了非法用手或非法伸展手臂。
反復地觸及或「戳」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是犯規,因為這可導致粗暴的比賽。
當持球的進攻隊員:
為了獲得不公平的利益,用手臂或肘「勾住」或纏繞防守隊員。
為了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或為了在他和防守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推開」防守隊員。
運球時,用伸展的前臂或手去阻止對方隊員獲得控制球。
這是持球進攻隊員的犯規。
當不持球的進攻隊員為了:
擺脫去接球。
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
擴展更大的個人空間。
而「推開」防守隊員,這是不持球進攻隊員的犯規。
33.12居中策應
垂直原則(圓柱體原則)適用於居中策應。
位於中鋒位置的進攻隊員和防守他的防守隊員必須尊重彼此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權利。
位於中鋒位置的進攻隊員或防守隊員用肩或髖將他的對方隊員擠出位置,或用伸展的肘、臂、膝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去干擾對方隊員的活動自由,是犯規。
33.13背後非法防守
背後非法防守是防守隊員從對方隊員的背後與其發生的身體接觸。防守隊員正式圖去搶球的事實,不證明從背後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是正當的。
33.14拉人
拉人是干擾對方隊員移動自由的非法身體接觸。這種接觸(拉人)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33.15推人
推人是隊員用身體的任何部分強行移動或試圖移動控制或未控制球的對方隊員時發生的非法身體接觸。
第34條侵人犯規
34.1定義
侵人犯規是:無論在活球或死球的情況下,攻守雙方隊員發生的身體接觸的犯規。
隊員不應通過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髖、腿、膝、腳或將其身體彎曲成「不正確的姿勢」(超出他的圓柱體)去拉、阻擋、推、撞、絆對方隊員,或阻止對方隊員行進;也不得放縱任何粗野或猛烈的動作去這樣做。
34.2罰則
應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人犯規。
34.2.1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
由非犯規的隊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犯規的隊處於全隊犯規處罰狀態,則應運用第41條(全隊犯規:處罰)的規定。
34.2.2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應按下列所述判給投籃隊員若干罰球:
如果投籃成功,應計得分並判給1次追加的罰球。
如果從2分投籃區域的投籃不成功:2次罰球。
如果從3分投籃區域的投籃不成功:3次罰球。
·在結束一節的比賽計時鍾信號時或恰好響之前,或當24秒鍾裝置信號響時或恰好響之前,隊員被犯規了,此時球仍在該隊員的手中,並且投籃成功,不應計得分,應判給2或3次罰球。
第35條雙方犯規
35.1定義
雙方犯規是兩名互為對方的隊員大約同時相互發生侵人犯規的情況。
35.2罰則
應給每一犯規隊員登記一次侵人犯規。不判給罰球。比賽應按下列所述重新開始:
在發生雙方犯規的大約同一時間,如果:
投籃得分,或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得分,應將球判給非得分隊從端線的任何地點擲球入界。
某隊已控制球或擁有球權,應將球判給該隊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
任一隊都沒有控制球也沒有球權,一次跳球情況發生。
第36條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1定義
36.1.1根據裁判員的判斷,一名隊員不是在規則的精神和意圖的范圍內合法地試圖去直接搶球,發生的接觸犯規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1.2在整場的比賽中裁判員必須對違反體育道德犯規解釋一致並只判定其所作所為。
36.1.3判斷犯規是否是違反體育道德的,裁判員應運用如下原則:
如果一名隊員不努力去搶球並發生接觸,這是一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如果一名隊員在努力搶球中造成過分的接觸(嚴重犯規),這是一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如果防守隊員試圖阻止一次快攻,從對方隊員後或側面與其發生身體接觸,並且在進攻隊員和對方球籃之間沒有防守隊員,這是一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如果一名隊員正做合法的努力去搶球(正常的爭搶)發生了犯規,這不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2罰則
36.2.1應給犯規隊員登記一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2.2應判給被犯規隊員執行罰球,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一節。
應按下述原則判給若干罰球: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2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如果中籃應計得分並加1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並且球未中籃,:2次或3次罰球。
36.2.3當隊員被登記2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時,他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36.2.4如果隊員在36.2.3情況下被取消比賽資格,應只處罰違反體育道德的罰則,不追加取消比賽資格的罰則。
第37條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1定義
37.1.1隊員、替補隊員、出局的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或隨隊人員的任何惡劣的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1.2已被取消比賽資格的教練員應由登記在記錄表上的助理教練員接替。如果記錄表上沒有登記助理教練員,應由隊長(CAP)接替。
37.2罰則
37.2.1應給犯規者登記一次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2.2每當犯規者依據這些規則各個條款被取消比賽資格,他應去該隊的休息室,並在比賽期間留在那裡,或者,他也可以選擇離開體育館。
37.2.3罰球應判給:
(如果是一起非身體接觸犯規):由對方教練員指定任一本隊隊員;
(如果是一起身體接觸犯規):被犯規的隊員。
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1節。
37.2.4罰球的次數應按如下規定: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2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如果中籃應計得分並加1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並且球未中籃:2或3次罰球。
第38條技術犯規
38.1行為規定
38.1.1比賽的正當行為要求雙方球隊的成員(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出局的隊員和隨隊人員)與裁判員、記錄台人員以及技術代表(如到場)有完美和真誠的合作。
38.1.2每支球隊應盡最大的努力去獲得勝利,但勝利的取得必須符合體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競賽的要求。
38.1.3任何故意的或再三的不合作,或不遵守本規則的精神,應被認為是一次技術犯規。
38.1.4裁判員可以通過警告或甚至寬容那明顯是無意的,並不直接影響比賽的、輕微的違犯來預防技術犯規的發生,除非在警告後重復出現同樣的違犯。
38.1.5如果在球成活球後發現了一次違犯,比賽應停止並登記一起技術犯規。應將技術犯規同發生在被登記的時候一樣來執行罰則。在違犯與比賽停止之間的間隔內無論發生了什麼應有效。
38.2暴力行為
38.2.1比賽中可能發生與體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競賽相違背的暴力行為。裁判員應立即制止,如有必要,通過負責維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員來制止。
38.2.2無論何時在隊員、替補隊員、出局的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或隨隊人員之間,在比賽場上或其附近發生暴力行為,裁判員應採取必要的措施去制止他們。
38.2.3任一上述的人員公然地挑釁對方隊員或裁判員,應被取消比賽資格。裁判員必須將此事件報告給競賽的組織部門。
38.2.4保安人員可以進入比賽場地,只要裁判員要求這樣做。然而,如果帶有明顯採用暴力行為意圖的觀眾進進球場,保安人員必須立即干預以保護球隊和裁判員。
38.2.5所有其它區域,包括入口、出口、過道、休息室等,由競賽組織部門和負責維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員管轄。
38.2.6裁判員絕不允許隊員、替補隊員、出局的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和隨隊人員的能導致比賽器材損壞的行為出現。
當裁判員觀察到這類行為時,應立即給違犯隊的教練員一次警告。
如果重復該行為,應立即宣判有關的違犯者一次技術犯規。
38.3定義
38.3.1技術犯規是沒有身體接觸的犯規,行為種類包括但不限於:
無視裁判員的警告。
無禮地碰觸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球隊席人員。
與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對方隊員交流中沒有禮貌。
使用很可能冒犯或煽動觀眾的語言和舉動。
戲弄對方隊員或在他的眼睛附近搖動妨礙其視覺。
過分揮肘
在球穿過球籃之後故意地觸及球或阻礙迅速地執行擲球入界以延誤比賽。
跌倒以偽造一次犯規。
懸吊在籃圈上,致使隊員的重量由籃圈支撐,除非扣籃後,隊員瞬間地抓住籃圈,或者,根據裁判員的判斷,如果他正試圖防止自己或另一名隊員受傷。
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中防守隊員干涉得分,應判給進攻隊得1分,隨後執行登記在該防守隊員名下的技術犯規罰則。
38.3.2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出局的隊員或隨隊人員的技術犯規是與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交流中沒有禮貌或觸碰他們的犯規;或是一次程序上的或管理性質的違犯。
38.3.3當出現下述情況時教練員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由於自身違反體育道德行為的結果而被登記了2次技術犯規(「C」)時。
由於球隊席人員(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出局的隊員或隨隊人員)的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而被登記了3次技術犯規(三次全部登記為「B」或者其中一次是「C」)。
38.3.4如果教練員在38.3.3情況下被取消比賽資格,應只處罰技術犯規的罰則,不取消比賽資格的罰則。
❼ 打籃球回線算不算犯規呢
回線算違例,球權判給對方,由對方中線發球。不算犯規。
❽ 籃球的回線犯規怎麼看
回線就是說己方發球或搶下籃板後運球過了中線就不能再運回中線了。如果是對方人搶斷造成的回線是不算犯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