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寧籃球鞋有哪些緩震科技
從最原始的說起吧
一開始李寧跟香港中文大學合作開發了一個系列兩種緩震材料,包含適用於前掌的bounce,以及適用於後掌的cushion兩種緩震橡膠。腳感實在一般,但運用這個技術的鞋卻有很多著名款包括TOP GUN系列,以及飛甲等,這個技術也一直沿用至今,個人感覺在國內至今最傳奇的「馭帥」系列上結合"SA"同步協調系統達到頂點。
而後又陸續出現了 弓, 弦弓, 弧等緩震技術,也都是物理形變減震方式,目前最新推出的是「雲」緩震技術,目測是bounce的配方改進型,至於款式現在主打「惡魔」這款,當然目測會出現在接下的韋德旗艦款上。
2. NIKE和adidas的籃球鞋緩震技術有什麼區別
提及nike,大家最熟悉的一定是氣墊了。一直以來,nike的氣墊技術一直是各類運動鞋配置的主打,從第一雙氣墊籃球鞋Air
Force
1到大名鼎鼎的Air
Jordan系列,各類各型的氣墊技術讓眾多消費者眼花繚亂趨之若鶩。nike主要的氣墊種類有:
Air-sole:最基本的氣墊,通常為內置,少數後掌開窗。長度有全掌、3/4長、前半掌、後半掌等,AJ系列的前11代無一例外都是此相技術。歷久彌新的氣墊技術,現在仍應用於新開發的低端運動鞋及復刻鞋中。
Air
max:說白了就是氣壓更大、氣量更足的開窗氣墊,結構上與Air-sole基本相似,原理相似,多為全掌或者後掌。一般來說腳感較生硬,較沉,直到air
max
180、360技術在近幾年成熟之後才有所轉變。衍生氣墊包括air
max
180、air
max
360等等,最新的Lebron
X採用了zoom
max開窗氣墊,具體的細節還需試目以待。
Zoom:個人認為絕對是nike氣墊家族中的佼佼者,從重量到腳感都十分優越,常見的有全掌,後掌,後掌加厚、後掌麻將形,前掌扇形,前掌鵝蛋型等等。zoom氣墊的原理與sole和max不大相同,在zoom中加入了一層彈性纖維,纖維並不是支撐作用,而是拉伸狀態,以保持氣墊的形狀均勻,在發力時迅速的給予雙腳減震及反饋,zoom氣墊多見於nike高端運動鞋款式,其輕質的特性甚至被運用在足球鞋緩震上。衍生起點包括cage
zoom、zoom
max。
除了氣墊之外,nike也有物理減震的科技,如紅極一時的Shox氣柱:隨著Vince
Carter在2000年奧運會的死亡之扣,他腳下的Shox
BB4也一炮而紅。shox基本上就是空心的橡膠柱依次排列,多為全掌或者後掌4、6柱。nike為卡特推出了一系列shox簽名鞋,都為當時最貴、比肩AJ正代的高端款式。shox給當時的消費者一種可以「跳得更高」的美好幻想,當時除了卡特,小奧尼爾等等一系列耐克當家球星也紛紛穿上了shox。但隨著卡特的狀態隨著傷病而急劇下降,大家對Shox技術也開始提出質疑,甚至傳言有研究報告證明shox對膝蓋創傷極大,shox也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在大家的視線,雖然近幾年nike也推出了由氣墊改良的shox,但市場反應平平。
Phylon:最最基本的中底泡沫科技,輕質,不耐用,現在一般來說都配合air填充中底。
最近nike大肆鼓吹的技術就是Lunarlon了,現在Lunarlon加飛線技術幾乎統治了nike的高端跑鞋、訓練鞋。
adi的物理緩震技術,盡管如今趨於沒落,但是NIKE的SHOX跟ADI的bounce還是紅極一時的。
SHOX原理就是幾根彈力柱,上面是TPU板來均勻分配力量,不但籃球鞋,跑鞋也有採用,是當年NIKE打造的高端系列。但是他的缺點也很明顯,腳感不是很好,鞋底比較高,尤其是穩定性飽受詬病,也逐漸走入了沒落。
為了對抗耐克在世紀之交推出的Shox技術,阿迪達斯在2002年也同時開始將目光投到市場廣闊的結構減震領域。憑借更加柔軟的材質和立體架構,在原理類似的基礎上。a3展現出了比其他結構減震更出色的舒適性。
其中第一雙採用全掌a3科技的籃球鞋
adidas
a3
Superstar
Ultra更是成為2003年最為成功的籃球鞋之一。
據傳這雙鞋是為詹姆斯設計的,但是小皇帝最後簽約了耐克,而
加內特用健健康康的82場也證明了這是一雙優秀的球鞋。
3. 安踏,匹克,李寧的籃球鞋分別採用什麼減震技術哪個更好呢
匹克籃球鞋採用的是三級緩震技術安踏的籃球鞋採用的是安踏芯技術A-CORE減震技術李寧採用的是弦弓和弛弓技術總的來說李寧的籃球鞋在技術上會比匹克和安踏好
4. 李寧籃球鞋有哪些技術
目前李寧在籃球方面一共有七大技術
一、Li-Ning
Bow
李寧弓(李寧的核心技術,此技術最早用於李寧的跑步鞋中,後逐漸用於籃球領域,此技術一般用於籃球鞋的後掌)
二、Cushion
減震EVA(這是李寧在籃球領域的支撐技術,此技術一般用於籃球鞋的後掌)
三、Bounse
反彈EVA(同樣也是李寧在籃球領域的支撐技術,此技術一般用於籃球鞋的前掌)
四、PORON
Urethanes
PORON聚氨酯(是一種美國進口的高科技泡沫,同時這種材料也是電腦、手機常用的高級吸震材料,開孔可透氣,受專利保護)
五、Tuff
EVA
耐壓縮中底(一種耐壓縮的EVA中底材料,比普通EVA耐壓縮提高20-30%)
六、Breathe-gill
魚鰓(一種由透氣尼龍網布及TPU構成的魚鰓式可呼吸結,通風尼龍網布孔洞增加了鞋內與鞋外的空氣流通)
七、Breathe-zone
可拆卸環(置於鞋上可提供足夠支撐及鞋面抱緊功能,當然還可以DIY,除掉此裝置後鞋面可提高透氣功能,可根據個人舒適性的需要,調節環抱裝置的松緊或拆掉可使雙腳更透氣)
目前李寧在籃球領域已經設計和生產出了一系列的專業中鋒,前鋒,後衛的鞋系,中鋒主要以奧尼爾的SHAQ系列和哈希姆-塔比特的Classic
BB
Reborn系列,後衛主要以巴朗·戴維斯的專屬球鞋BD系列和何塞·卡爾德隆的馭帥系列,至於前鋒可以選擇FIVE系列,畢竟FIVE系列定位是全能,五個位置都有專業的球鞋與之供選
5. 9.90年代最流行的幾大球鞋緩震技術都有哪些
緩震科技已經是我們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作為球鞋一個黃金年代,在那時的主打科技必定要被世人所銘記,現在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吧:耐克在九十年代已經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靠的就是他們的獨門絕技——氣墊,而在九十年代中期推出的ZOOM AIR更是讓耐克氣墊形象深入人心,可以說在九十年代耐克最著名的緩震科技就是MAX AIR和ZOOM AIR。而阿迪達斯在十幾年前可沒這么風光,依靠的緩震科技還是主要以adiPRENE為主,直到今日它仍是阿迪達斯使用最頻繁的科技之一。銳步則在九十年代勢頭迅猛,其HEXALITE(蜂巢減震)和DMX(流動氣囊)可以說是名噪一時。而彪馬的CELL氣墊和菲樂的2A氣墊同樣在競爭激烈的九十年代佔有一席之地。
6. 籃球鞋減震什麼材料最好
籃球鞋減震材料中PU材質減震效果最佳,而壓縮後的EVA耐久性最佳。
中底的材料一般是由EVA、壓縮EVA、PU或由這幾種材料混合製成的。
許多不同品牌的籃球運動鞋都有自己專用的減震技術。
EVA或壓縮EVA比較輕但穩定性和持久性不是太好,另外,壓縮後的EVA會更加耐久一些。
PU是一種更加緊密耐久的減震材料,他可以增加鞋的穩定性,但同時也更加沉。
專用的減震技術
是指在籃球鞋的鞋後跟和前腳掌處加上一定程度的減震材料的同時卻不增加其重量。
7. kt3team團隊款籃球鞋前掌用的是什麼緩震科技
摘要 KT3的中底採用了前後兩塊填充片充當緩震介質。前掌為反彈填充片,為啟動和突破變向提供力量回饋。後掌為緩震填充片,在下落過程中有效的緩解沖擊力度。
8. 籃球鞋的哪種減震科技好些是ZOOM還是減震膠 我是新手,請說詳細些。謝!
哥們那得看你打什麼位置了,後衛的話zoom或者sole都可以或者i.p.s也行,要是體重大打內線的話shox會比較好一些,可以看看rbk銳步的蜂巢緩震也很不錯的,蜂巢是什麼位置都行,相對上面這些來說阿迪的adiprene+效果就沒那麼好(自己感覺)沒有zoom舒服,哥們以上都是自己總結的,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打的,呵呵,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9. 籃球鞋緩震排行
其實還是要分各自科技的。分開說一下吧。
問的是緩震,所以關於腳感和回彈反饋就不提了,只說緩震。
在我理解中,緩震只是中底性能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整個中底的穩定性,回彈,重心,耐久等都是一個中底的考量因素。
排行的話只是談一下個人看法。
1.nike
論籃球鞋,沒有品牌比得過nike了,各方面都是佼佼者的表現,可能除了耐磨吧哈哈。在科技方面,air max自然是緩震最強的,畢竟有max,zoom max也不輸。至於air zoom,其實緩震並沒有那麼誇張,但是zoom的反饋是很爽的,緩震只要體重不是過大,其實完全是很牛逼的水平,而且小體重也踩不了max。新出的react緩震表現也很優秀,只是泡棉的耐久性,對你懂的。
2.adidas
有了boost的阿迪對中底較量從來不在怕的。boost腳感很爽毋庸置疑,回彈很強毋庸置疑,耐久度沒問題也毋庸置疑,但是不穩定啊。而且boost的緩震對大體重不是很友好,會有踩穿的感覺。壓力大了會感覺到地面。但是緩震表現依舊是很亮眼的哈哈。畢竟是對中底的科技的劃時代革新,雖然不是他研究出來的,但是他最先做了,這是這個品牌很牛逼的一點,就像當初nike做氣墊一樣,開創先河,也就弄的後面誰在搞類似的就貼上了fake的標簽。至於bounce,偏小體重沒有緩震只有彈的,大體重真的就很爽了,比boost穩很多。
3.國產品牌不排名了。
我心中第一是李寧,第二匹克,安踏排第三,但是閃能的出現還是可以和匹克並列的。
李寧目前最強的是drive foam,也是巴斯夫的東西。用的最多的是雲,緩震還行,但不夠彈。cushion也是緩震的,但我覺得老牌王者bounse+是最牛逼的。價格低,彈性強,體重夠的話超級澎湃。
匹克經典的三級緩震啊,包括用在霍華德三這雙超多好評鞋上的魔彈都是不錯的。緩震表現沒什麼大問題,不頂尖,但絕不弱。
安踏的話閃能真的是可以的,小boost吧。彈性差了點事,軟也不是那麼順滑的一種感覺,應該還是不太成熟,雖然鞋款也做了很多了。但是緩震方面還是不錯的。
個人見解,鞋還是腳知道,都穿穿試試什麼最合適。
看我碼字碼了這么久,望採納😭😭😭
10. 誰可以幫我解釋下NIKE鞋的幾種減震技術
1、Air-Sole(1979年) 氣墊。NIKE AIR最初形態。有上下2個微層聚合物復合材料製成的半膜通過一定工藝結合而成,內部從滿氮氣或空氣。氣壓一般為10psi. nike Air Force 1就是採用這種氣墊。Air-Sole是nike最基本的氣墊。
代表鞋款:nike Air Force 1
2、Large Volume Air(1987年)。大容量氣墊,Max Air的最初形式,這種氣墊的氣室比Air-Sole略大,通過「窗狀開口」,氣墊內部結構一目瞭然,裡面的柱狀結構是氣墊上下相對2個半膜上具有相同尺寸和形狀的漏斗狀凸起相交的結果。
代表鞋款:nike Air Force 25
3、AIR180 (1991年)。180度可視氣墊。一種擁有水平方向管狀結構內壁的大容量氣墊,所以這部分外底和氣墊一樣採用透明材料。是氣墊垂直方向的可視范圍到達180度故稱作 AIR180。
代表鞋款:Air Max 180dvubb
4、Duai Pressure Blow Molded Air (1994年)。雙重氣壓吹塑氣墊。這款氣墊在增大氣容量的同時,首次擁有2個獨立的氣室,這兩個氣室有2個不同的氣壓。外側的U型氣室採用25psi的高氣壓保持穩定性,而內側的方形氣室則採用5psi的低氣壓。提供良好的舒適性。
代表鞋款:Air Penny 2
5、Full Length Max Air (1995年)。全長大容量氣墊。這款堪稱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氣墊為Max Air日後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著款氣墊最初形態分為前、後掌2部分後掌氣室更厚,前掌氣室略薄有2重氣壓並擁有4個氣室,保證壓力分散的前後更均勻。
代表鞋款:AIR FORCE S.T.A.T.
6、SHOX
由特殊高彈性發泡材料(高級PU原料)製成的減震彈力柱、雙層TPU承托盤組成的聯合機械緩震系統。用在籃球鞋和跑鞋上的SHOX系統由於作用不同而有一些區別。SHOX能提供出色的緩震(籃球鞋的SHOX系統對體重70kg以下的人減震效果不明顯)及穩定性能,廣泛用於各類運動鞋。「SHOX」單詞來源於「SHOCK」。
7、I.P.S.
Nike專門為Air Jordan XX開發的全新減震科技,用20塊密度、厚度、大小和位置各不相同的Phylon材料製成相對獨立而又有機配合的柱狀減震裝置。
I.P.S.的每一塊PHYLON減震柱在不受力時都高出外底平面,而在震動、擠壓等情況下會根據受力狀況有適當的壓縮、反彈形變,配合ZoomAir、Carbon Fibre Control Plate的聯合作用,能達到十分出色、舒適的減震、穩定、引導、反彈和加速性能。截止目前,I.P.S.只應用於Air Jordan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