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籃球賽賽制
籃球比賽由兩個隊參加,每隊上場5人,其中1人為隊長,替補球員有7人。將球投入對方球籃得2分;在3分區外投入對方球籃得3分;罰球中1次得1分。
比賽由4節組成,每節10分鍾。在第1節和第2節(第一半時)之間,第3節和第4節(第二半時)之間以及每一決勝期之前有2分鍾的比賽休息時間;兩個半時的比賽休息時間為15分鍾,以全場得分多者為勝。如果在第4節比賽時間終了時比分相等,需要一個或多個5分鍾的決勝期來繼續比賽,直至決出勝負。
整個比賽過程由裁判員(三人制:包括主裁判員,第一副裁判員和第二副裁判員,二人制:包括主裁判員和副裁判員)、記錄台人員(包括記錄員、助理記錄員、計時員和24秒鍾計時員)和技術代表管理。
㈡ 籃球有哪些比賽制度
通常採用的比賽制度:
一、淘汰制
球隊在比賽中失敗一次或兩次,即失去繼續參加比賽的資格,連續獲勝的隊繼續比賽直到最後確定優勝隊。
淘汰制一般在參加比賽的隊數多時間短的情況下採用。
淘汰制的編排方法:根據報名參加的隊數確定比賽輪次表,由各隊進行抽簽,確定在比賽表中的位置,然後將隊名填入輪次表。
1、如比賽的隊數恰好是2的乘方數,第一輪所有隊都參加比賽。
2、如比賽的隊數不是2的乘方數,經第一輪淘汰後,第二輪的比賽隊數必須是2的乘方數。第一輪參加隊數,即(N–2*)×2
N代表隊數,2*代表2的乘方數。編排時要把輪空隊分別排在上、下兩半區。
二、循環制
循環制包括單循環、雙循環、分組循環
單循環
所有參加比賽的隊均能相遇一次,最後按各隊在全部比賽中勝負場數、得分多少排列名次。
一般在參加比賽的隊數不太多,比賽時間較長時採用。
單循環的編排方法:
1、計算比賽輪次:如隊數是偶數,輪次為隊數–1
如隊數是奇數,輪次為隊數
2、編排輪次表:把參加比賽的隊平均分兩半,如是奇數補0,按U形從左上開始排第一輪,以下幾輪的排法是,1號不動,右上角的號移到1號下,其餘號碼按逆時針方向移動。
如圖:
1
—
6
1—
5
1
—
4
1
—
3
1
—
2
2
—
5
6
—
4
5
—
3
4
—
2
3
—
6
3
—
4
2
—
3
6
—
2
5
—
6
4
—
5
三、計分方法和名次排列
計分方法:
勝一場得兩分,負一場得一分,棄權為零分,積分多者名次列前。
如比賽結束時積分相等,按下列方法排名次:
1、如兩隊積分相等,則僅以這兩個有關隊之間比賽的成績排列名次。
2、如兩隊以上的隊積分相等,則以這幾個積分相等隊之間的比賽成績排列名次;如仍相等,則按它們的得失分率(總得分/總失分)排列名次。
㈢ 你好,籃球賽常用賽制有哪些
賽季是啥意思 nba 一般都是打八十二場常規賽,然後東西部前八名打季後賽,然後季後賽7場4勝系列賽。
㈣ 籃球比賽的賽制是什麼
籃球比賽的賽制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接下來就是了解一下選手替換的規則。我們剛剛在前面就有說到有候補隊員,那麼也就意味著在比賽的過程中可以替換選手。當然在這方面也有相關的規定。每次替換選手的過程中是有時間的規定,必須在20秒內完成,替換的次數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在交換選手的時候,有人犯規、爭球、叫暫停的情況下,現場的裁判是有權暫時中止球賽的計時。
以上的這些就是籃球比賽的一些基本賽制,可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㈤ 奧運會籃球比賽屬於聯賽制還是賽會制
賽會制。
1、聯賽是指多人運動的比賽中(如足球、排球、籃球、乒乓球等),三個以上同等級的球隊之間的比賽,由可持續、多輪次、相互關聯的競賽組成的大型賽事。
2、賽會制是指挑選一個有資格,或者公正,或者中立,或者合適的地點進行比賽,而不是在參賽隊的主場或客場進行,比如各種世界盃賽,歐洲杯賽以及奧運會等。
3、因此奧運會籃球比賽屬於賽會制。
㈥ NBA籃球比賽總決賽中採用的制度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NBA總決賽的賽制是七場四勝制,2-2-1-1-1的形式。
季前賽:NBA各支隊伍的熱身賽,因為在每個賽季結束後,每支球隊在陣容上都有相當大的變化,為了讓各隊磨合陣容,熟悉各自球隊的打法,確定各隊新賽季的比賽陣容、同時也能增進隊員、教練員之間的溝通。
在七場四勝制的賽制中,一共有三種常見的主客場安排方法,分別是“2-3-2”,“2-2-1-1-1”和“1-1-1-1-1-1-1-1”,即“有主場優勢的球隊先打兩個主場,再打三個客場,然後打兩個主場”,“有主場優勢的球隊先打兩個主場,再打兩個客場,最後三場比賽分別是主場,客場,主場”以及“有主場優勢的球隊先打一個主場,之後打一個客場,主場和客場交替進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不管採用哪一種方法,都能確保如果有球隊能夠4比0橫掃對手,晉級時打的主場和客場場次是相同的,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不公平的現象。
㈦ 籃球比賽賽制如何
1.12支隊伍分三個小組,每個小組4支隊伍。,先小組循環,其中三個小組的前兩名直接晉級八強,表現最好的兩個小組第三也晉級八強。後淘汰賽,8進4,4進2直至決出冠軍。
2. (註:這是奧運會的賽制)12支隊伍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六支隊伍,如果賽程夠長,可以兩個小組各取4支隊伍出線,組成八強。如果賽程短,可以定為去每個小組前兩名出線,組成4強。小組循環後,再淘汰賽,直至決出冠軍。
3. (註:雙敗賽制)12支隊伍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三支隊伍。小組循環後,四個小組的第一晉級勝者組,四個小組第二進入敗者組。(註:勝者組球隊輸球則跌入敗者組,敗者組球隊輸掉比賽則被淘汰)淘汰賽階段:
第一輪:勝者組4進2,勝者進入勝者組決賽,負者跌入敗者組進入敗者組四強;敗者組4進2,勝者進入敗者組4強,敗者被淘汰。
第二輪:敗者組4進2,敗者被淘汰,勝者進入敗者組半決賽。
第三輪:勝者組決賽,勝者晉級總決賽,敗者跌入敗者組,晉級敗者組決賽;敗者組半決賽,負者被淘汰,勝者晉級敗者組決賽。
第四輪:敗者組決賽,勝者晉級總決賽。
第五輪:總決賽中,勝者組冠軍在選邊等賽前准備中佔小優勢。
㈧ NBA賽制是怎樣的
在NBA,籃球比賽包括季前賽、常規賽、季後賽和總決賽。
每個賽季NBA正常的比賽人們通常稱之為「常規賽」,每支球隊共有82場常規賽。NBA共有東西兩個半區,每個半區又分為3個賽區。同一賽區的5支球隊打四循環,也就是說每兩支球隊要打4場比賽,分別是兩個主場和兩個客場。例如,同在西區西南賽區的火箭隊和馬刺隊在同一賽季常規賽就有4次碰面的機會。同一半區的兩支球隊要打3~4場比賽,這由NBA總部視比賽的看點來決定。例如馬刺隊和湖人隊雖在西部同一半區,卻分屬兩個不同的賽區,這兩支球隊就可能碰到3次或4次。不同半區的兩支球隊打兩場比賽,分別是一個主場和一個客場。例如西部的馬刺隊和東部的活塞隊,在常規賽季就只能打兩場比賽。
在整個常規賽開賽之前,由於一些球隊要進行人員的調整,為便於磨合球隊,NBA通常都會安排一些季前賽,相當於我們所說的熱身賽,季前賽成績不計進球隊常規賽季的成績。在常規賽之後,每個半區的前8名再進行季後賽,季後賽採用7戰4勝制。本賽季,分別由3個賽區的第1名和常規賽成績較好的其他5支球隊分別進行季後賽,直到決出東西部冠軍,最後再由東西部冠軍進行總決賽。
㈨ 籃球賽制和規則
一、賽制安排
第一天:「正道天下」之「攻城初戰」
3場挑戰賽 + 1個基本功測試,兩大關卡決出城市決賽64強。
攻城第一關——3+1挑戰賽,三場對戰勝利兩場,晉級第二關。
攻城第二關——基本功測試賽,挑戰運、傳、投3個籃球基本功,前64名球隊成功晉級攻城決戰。(具體晉級球隊數量會以實際報名球隊數量做相應調整)
第二天:「正道天下」之「攻城決戰」
攻城決戰採用抽簽分組,單敗淘汰制,城市冠軍隊晉級全國總決賽。
籃球基本功挑戰賽:所有參賽球員和球迷均可現場報名,爭奪籃球基本功挑戰賽冠軍與技巧挑戰賽冠軍,贏取奧尼爾親筆簽名球衣及更多驚喜大獎!
二、詳細比賽規則
除本規則明確規定外,其他一律按中國籃球協會審定的最新《籃球規則》執行。
第1條 比賽計分及計時
比賽採用「3+1」形式,即全場比賽10分鍾,前8分鍾3對3,以常規方法計分;後2分鍾由比賽雙方各推選1名球員進行1對1單挑,得分翻倍,兩部分得分相加,總分高的球隊獲勝。
1對1比賽所得的分值為應得「3對3」比賽分值的2倍。
最終比賽結果以累積得分高的球隊為勝。
3對3計時:
城市初賽的比賽中均不停表。
城市決賽的比賽在最後2分鍾前,除因球員受傷等特殊原因,犯規、違例、暫停、球員替換均不停表。
城市決賽的比賽最後2分鍾為凈時,中籃、犯規、罰球、違例、暫停、球員受傷(需替換)等均停表。
全國總決賽的各場比賽8分鍾,均為凈時,中籃、犯規、罰球、違例、暫停、球員受傷(需替換)等情況均停表。
1對1計時
城市初賽中,除因球員受傷等特殊原因,導致比賽無法進行外,2分鍾「1對1」比賽計時均不停表。
城市決賽中,一方完成一次進攻後轉換球權的過程中停表,但獲得進攻權的一方必須在10秒內完成攻防轉換。
第2條 比賽開始
雙方以擲硬幣的形式確定擲界外球,猜中一方可選擇先開球或轉讓球權,「1對1」比賽由「3對3」比賽開球時的防守方發球。
某隊以擲硬幣的方式獲得擲界外球權後,在隨後的所有跳球情況都將採用球權交替擁有的規則。
比賽開始,在擲界外球區域(中圈弧線內)擲球入場,球被場上隊員觸及時比賽開始並開動計時表。
「3對3」比賽開球時,防守隊員不得進入中圈弧圈進行防守。
第4條 比賽人數
如果某一球隊在場上准備比賽的隊員不足3名,比賽不能開始。在預定比賽時間開始後5分鍾,球隊不能到場或不能使3名隊員入場開始比賽,則該球隊被判因棄權而告負。
「3對3」比賽進行中,若一方因受傷或罰下且無替補人員更換,導致場上隊員不足3人時,2人仍可繼續比賽且比分有效;而不足2人時,則比賽即時結束,無論當時比分情況如何,人數不足的一方判負。
若參賽一方是由於宣判對方故意犯規所致使的人數不足,而無法繼續比賽的,無論當時比分情況如何,被宣判故意犯規隊判負,4.2.條規定在此條條件成立時不適用。
第4條 攻守轉換、擲球入界
每次投籃命中後,都由對方擲界外球。
所有交換發球權的情況(如違例、界外球及投籃命中後)均在擲界外球區域發球,發球隊員必須將球擲給隊友(不能遞交),不能直接投籃或運球,否則為違例。所有擲界外球的情況都必須在擲界外球的區域(中圈弧線內)由裁判員遞交球。
守方隊員斷球或搶到籃板球後,必須將球運(傳)出3分線外,(持球隊員的雙腳必須踏在3分線外)方可組織反攻,否則判進攻違例。
凡在本條攻守轉換中出現的違例,裁判員的手勢為:兩手前臂交叉於臉前,以示違例,交換擲界外球權。
第5條 違犯
24秒違例的規則改為20秒。
比賽中,隊員個人技術犯規和侵人犯規累計達4次將被罰出場。被罰出場的隊員任何情況下不得再重新替換上場。
每個球隊每場比賽犯規累計達4次,如再發生犯規,則每犯一次規由對方執行一次罰球。
比賽過程中若出現惡意犯規,則可視現場情況將肇事球員直接罰下。
在2分投籃區投籃投中得1分,在3分投籃區投籃投中得2分。如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犯規如投中不加罰,不中由被侵犯的隊員依據規則1次或2次罰球。在最末一次或僅有的一次罰球後,無論罰中與否都由對方擲界外球開始比賽。
隊員技術犯規罰則是1次罰球和1次擲界外球;隊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罰則是1次罰球和1次擲界外球,如果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是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犯規,如果球未中,依據規則執行1次或2次罰球和1次擲界外球,如果球中籃則得分有效,不判給罰球,判給得分隊1次擲界外球;隊員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罰則是1次罰球和1次擲界外球;教練員技術犯規的罰則是1次罰球和1次擲界外球。
第6條 替換
當球處於死球狀態時雙方隊員方可進行替換。
如有隊員受傷流血,必須立即替換下場,妥善進行包紮後經臨場裁判檢查認為對比賽無妨礙時方可重新替換上場。
被罰出場的隊員任何情況下不得再重新替換上場。
第7條 暫停
「3對3」比賽過程中,每隊可請求暫停1次,暫停時間為45秒。決勝期不允許暫停。暫停時可以更換隊員。
「3對3」比賽初賽階段最後2分鍾暫停請求將不被允許。
「1對1」比賽時沒有暫停。
第8條 「1對1」比賽規則
「1對1」比賽不允許替換,除非參賽隊員在比賽過程中受傷且不能繼續參加比賽,經裁判確認後方可由其它隊員替換上場,當一方替換請求被允許時,另一方有權替換相同數量的隊員進行比賽。
「1對1」比賽,沒有籃板球,一次進攻結束後由防守方在中場弧圈內開球,開球前須交遞給對方驗球,驗球時間不得超過三秒,除犯規、出界外一方進攻無論得分與否都要交換球權,由對方在中圈內發起進攻。
「1對1」比賽開球時,發球隊員完成驗球後不得在弧圈內停留超過5秒,不得在弧圈內投籃,應迅速運球離開弧圈位置。
「1對1」比賽開球時,防守隊員不得進入中圈弧圈進行防守。
「1對1」比賽時,如一方投籃時被犯規,若投中則追加罰球一次,不中則追加罰球兩次,罰球後無論得分與否均交換球權。
「1對1」比賽時,每次交換球權均需由裁判員遞交球,同時適用「5秒」違例規則。
「3對3」個人犯規次數不計入「1對1」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