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徐靜雨是做什麼的他有什麼資格評價奧尼爾和喬丹
徐靜雨,作為一個非專業的籃球解說,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很多觀點都是很實際而且現實的 ,他最喜歡評價哪一個球星歷史地位更高,誰的得分能力更強,喜歡做一些對比,而且他敢說敢言的風格,喜歡將球員們所取得的榮譽進行相加和比對,這是他在解說上,相對而言創新的地方,也是很多球迷喜歡他的一點吧!
同時,徐靜雨作為數萬粉絲的自媒體創作者,隨著網路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他的解說,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所以在籃球解說領域也更具有話語權。他的籃球視角和解說層面和普通人不同,相比較普通的籃球愛好者,可能徐靜雨了解籃球更獨到一點,自然有資格評價奧尼爾和喬丹等籃球球星,至於怎麼解說、評價,喜不喜歡,這些看球迷、觀眾自己的意願了。
㈡ 打籃球的名人有哪些
太多了,以下列舉幾個有代表性的:
1喬丹
喬丹即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1963年2月17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是美國NBA前職業籃球運動員,主打位置為得分後衛或小前鋒,球衣背號為23號,被稱為「空中飛人」。他在籃球職業生涯中創造了刷屏般不勝枚舉的紀錄,被多數人認為是全世界最棒的籃球運動員,也是NBA歷史上第一位擁有「世紀運動員」稱號的巨星。
2科比
科比·布萊恩特, 一個神一樣的球員,NBA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21世紀最偉大的世紀球員,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球迷。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自1996年起效力於NBA洛杉磯湖人隊,司職得分後衛。科比·布萊恩特是前NBA籃球運動員喬·布萊恩特的兒子。科比是NBA歷史上最好的得分手之一,突破、投籃、罰球、三分球他都駕輕就熟,沒有進攻盲區,單場比賽81分的個人紀錄就有力的證明了這一點。除了瘋狂的得分,科比的組織能力也很出眾,經常擔任球隊進攻的第一發起人。科比還是聯盟中最好的防守人之一,貼身防守非常具有壓迫性。
3姚明
姚明(1980年9月12日—),上海人,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前中國籃球運動員。17歲入選國家青年隊。曾效力於中國籃球職業聯賽(CBA)上海大鯊魚籃球俱樂部和美國國家籃球協會(NBA)休斯敦火箭。是美國NBA及世界籃球巨星,中國籃球史上里程碑式人物。姚明7次獲得NBA「全明星」,被美國《時代周刊》列入「世界最具影響力100人」。被中國體育總局授予「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中國籃球傑出貢獻獎」。2009年,姚明收購上海男籃,成為上海大鯊魚籃球俱樂部老闆。2011年,姚明宣布退役。2015年2月擔任中國男籃國家隊和國奧隊顧問。北京時間2015年3月27日,姚明入選美國《財富》雜志評選出的全球50位最傑出領袖人物。2015年獲得勞倫斯世界體育獎體育精神獎。
4庫里
斯蒂芬·庫里,1988年3月14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阿克倫,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控球後衛,效力於NBA金州勇士隊。2010年隨美國隊獲土耳其世錦賽冠軍。2014年隨美國隊獲西班牙籃球世界盃冠軍。2015年3月31日,斯蒂芬·庫里當選西部周最佳球員。2014/2015賽季三分王。2015年5月4日,史蒂芬-庫里當選為本賽季常規賽的MVP。2015年5月18日,庫里被評選全美最受歡迎的籃球運動員。2015年5月21日,入選NBA本賽季最佳第一陣容。2015年5月24日,季後賽MVP排行榜排名第一。2015年5月24號,庫里季後賽59記3分全紀錄,評為當代3分王。2015年5月26日,獲評未來三年世界最暢銷運動員。2015年5月30號,季後賽MVP榜排名第二位。
㈢ 籃球運動的創始人是誰
是詹姆斯-奈史密斯,(Dr. James Naismith) 1891年詹姆斯·奈史密斯在馬薩諸塞州春田(又譯斯普林菲爾德)的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擔任該的體育教師,同時也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美式橄欖球教練,奈史密斯當時被受任尋找一種有趣易學且可以打發學生無聊的冬季室內體育課的游戲。 奈史密斯從一些加拿大兒童用球投入桃子筐在加拿大被稱之為「Duck-on-a-Rock」的游戲中受到啟發,奈史密斯的籃球游戲在11月15日初步構思完成,最早的規則沒有運球這一規定,只允許球在球場內傳遞,之後他又編寫了13條籃球規則 ,其中有12條仍然延用至今。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分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經過百年的改進形成了現今的籃球規則。 籃球成為了美國和加拿大廣受歡迎的男子運動,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其他國家傳播開來。另外也為建立了一套女子籃球的規則做了一些努力,最初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因此在真正的推廣上的步伐要顯得緩慢一些。
採納哦
㈣ 籃球名人堂有哪些人
「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naismith
memorial
basketball
hall
of
fame),但與多數球迷想像中的不同:名人堂不僅針對nba,而面對全世界所有對籃球事業有卓越貢獻的人。名人堂本質上是一個對外開放的籃球博物館,館中主要陳列物品包括籃球、圖文、錄像帶、光碟等資料。由於其特殊地位,令參觀者絡繹不絕。名人堂擁有室內小籃球場給參觀者體驗氣氛,還有小型影院可供播放籃球影音資料,當然,還陳列著一張張照片以及照片邊上的介紹性文字,照片上的人物就是人們口中的「名人堂成員」。
理論上來說,「名人堂」資格完全開放,但要進入名人堂,遠比想像中困難。
其一,為籃球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無論男女年齡國籍膚色種族都有進入名人堂的資格。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籃球大國卻占據了名人堂成員的很大比例,能夠達到名人堂標準的海外人士並不多。
其二,名人堂的入門標准極其嚴格,球員想進入名人堂都必須等到退役後5年;教練的入選資格更為苛刻,必須執教25年以上的教練才有提名資格。
其三,獲得提名之後,名人堂成員審核過程異常苛刻。7人初審小組中至少5人同意後,被提名者資料才會遞交復審委員會。這份遞交的審核材料涵蓋了該球員一生球場內外的所有表現,此外還附有7人初審小組的書面意見。24名成員構成的復審委員會將定期或者不定期討論初審名單,只有不少於18人通過,被提名者才能列入名人堂名單。
名人堂資格的含金量遠高於球衣號碼退役或者50大巨星之類榮譽。伴隨著歲月流逝,名人堂成員的數量仍然在不斷壯大。這是由於1984到1987屆喬丹領軍的那一批天皇巨星都已經退出歷史舞台,而且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具有提名資格,隨口舉例就有喬丹、奧拉朱旺、尤因、巴克利等等。對於球員來說,名人堂是偉大的豐碑,也是對於球員生涯的肯定,是除了冠軍戒指之外最好的認可。但是由於上面所提到的第二條規定,「球員想進入名人堂都必須等到退役後5年;教練的入選資格更為苛刻,必須執教25年以上的教練才有提名資格」,因此喬丹、奧拉朱旺、尤因、巴克利等等偉大的球員目前並未入選名人堂
總而言之,就是對nba有很大貢獻或在nba中表現和能力很出眾的人。。。
㈤ 我國籃球歷史上,有哪些必須牢記的人物
應該牢記的籃球人物中,男籃有穆鐵柱 ,王立彬、匡魯彬、劉建立、孫鳳武、李亞光、呂錦清、郭永林、張斌、胡章保、王海波、稽照光、黃雲龍,鞏曉彬、孫軍、吳慶龍、胡衛東、單濤、孫鳳武、馬健、張勇軍、宋力剛、阿的江、李春江、王治單 ,姚明、易建聯、王治郅、杜鋒、朱芳雨、王仕鵬、陳江華、李楠、王磊、孫悅、劉煒、張慶鵬等球員。
鄭海霞和史鐵柱,作為中國籃球歷史上的男女籃第一中鋒,為中國男女籃在亞洲乃至世界性的比賽上都是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們牢記於心。
㈥ 有哪些著名的籃球人物啊
小AI 艾弗森 [綽號] 答案(The Answer),AI,Bubbachuck,Bubba,Jewel [當年模板] 伊塞亞-托馬斯 [垂直彈跳] 110厘米/45英寸 [出生地] Hampton,VA (弗吉尼亞州漢普敦城) [親友團] 母親:Ann Iverson父親:Allen Broughton繼父:Michael Freemen 妻子:Tawanna Turner妹妹:Brandy & Iiesha弟弟:Mister Allen Iverson女兒:Tiaura Iverson兒子:Allen Deuce Iverson & Isaiah Rahsaan Iverson [代言品牌] Reebok(終身合同),SEGA [進攻] AI的四個得分王絕對貨真價實,絕不是某些人所說的靠盲目出手和增加出手次數得來的。下面從兩個方面來討論AI的進攻 -- 投籃:AI的投籃動作算不上最標准,但絕對適合他自己。快速,簡潔,出手點高。AI的遠投一般,屬於手感型,中投能力較三分要強不止一倍,尤其是快速突破中的急停跳投有相當的准頭。對於投籃前的腳步調整和晃動,以及出手時機把握,相當成熟。上籃絕對是AI投籃技術中最強的一環,在突破後面對沖上來補防的球員時,AI擁有超強的判斷力,極佳的心理素質和令人敬佩的勇氣。挑籃節奏和時機把握得非常好,常能利用時間差躲避封蓋,且不畏沖撞,經常上演打三分的好戲。最後是罰籃,AI歷年的罰球命中率穩定保持在八成左右,相當穩定,考慮到AI平均每場要獲得10次左右的罰球,這使得AI即使在命中率不高的情況下也能依罰球得到高分。 突破:突破不全靠速度,能將控球和速度完美結合的人,NBA至今也就兩人,一個是已經退役的蒂姆哈達威,一個就是AI。且AI控球和不控球的速度差不多,球幾乎是他身體的一部分。看AI突破前的腳步和插花,給人一種藝術般的享受。近年來AI突破已經和剛入道時大不一樣,變得更簡潔和有效了,而且對突破的時機的捕捉和把握做得更好,那些留在記憶中乾坤大挪移式的招牌動作已經很少見。也許AI的突破只有一個不算缺點的缺點 --- 太中意於右路突破! [防守] AI1對1防守能力不強,原因是身材太過矮小,雖然有很漂亮的搶斷數據,但更多的情況是直接被對方的高大後衛或小前MISMATCH,需要同伴的補防。偶爾會因為搶斷未遂而失位。AI防守主要靠速度如影隨形的帖著對手,利用自己的敏捷度來干擾對方投籃節奏。 [位置] 剛入聯盟時AI是PG,後來在布朗手下改行打SG,現在又回歸了PG,預計下賽季還會是PG。AI已經證明了1.83米的球員也可以是一個不可阻擋的得分後衛,現在他只需證明自己也能像斯托克頓一樣傳球。作為組織後衛,上個賽季AI場均有近8個助攻,這對於剛剛從分衛轉行打控衛的AI來說算是不錯的成績,但AI的助攻數過多依賴突破分球,和簡單的擋拆,利用自己超強的個人牽制力為隊友助攻,略顯單調,且失誤率高。雖然助攻數據漂亮,但作為組織後衛AI出手次數稍多,在提升隊友戰鬥力方面做得不夠好。在弧頂的傳球水平一般(AI很少會在弧頂直接為隊友傳球,更多選擇自己突破)。 [心理] AI打球很有激情,也很拚命,但這很容易導致他打球抽瘋不顧戰術安排胡亂單干。很多情況下不夠冷靜,喜歡盲目出手。前幾年AI幾乎沒有最後關投命中關鍵球的記錄,這和他的身高過矮有關系,也和他在最後關頭不夠冷靜有關。但上賽季AI投中了不下5次關鍵球,也許年齡對艾弗森的影響真的很大,成熟多了。 [身體素質] 超強的彈跳,跳得高,彈速也快,敏捷和柔韌性俱佳(有些人說AI總是受傷是因為柔韌性不夠,我看不對,如果柔韌性不好,不可能有那樣的突破身手)。永遠都跑不死,無數次打滿全場,也留下無數次傷痛,我不知道身高算不算身體素質一項。如果算,那這是他身體唯一的缺點。 [性格] AI是一個殺手,他骨子裡有一種傲氣 --老子天下第一,他豪無畏懼,與科比的對抗傳為佳話。在未來的幾年裡兩個的對抗相信也會很精彩。AI的性格讓他始終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強烈的競爭意識一直激發著他的潛能,所以在而立之年他不僅沒有像評論家所說的那樣衰退,反而打出了最精彩的一個賽季。他的堅韌和不屈是費城的象徵,只要有AI在,費城不會輕言放棄,AI這種精神特別能感染隊友。 [榮譽] AI榮譽滿身,就缺冠軍了~~ 1993-弗吉尼亞州橄欖球年度最佳球員 1993-弗吉尼亞州籃球年度最佳球員 1993-弗吉尼亞州橄欖球冠軍 1993-弗吉尼亞州籃球冠軍 1994-1995: 大東區(Big East)最佳新秀 1994-1995: 大東區(Big East)最佳防守隊員 1995-1996: 大東區(Big East)最佳防守隊員 1995-1996: 大東區(Big East)第一隊 1995-1996: 全美(All America)聯盟第一隊 1996-NBA選秀狀元 1996-1997:新秀全明星MVP,年度最佳新秀,新秀第一隊 1998-1999:常規賽得分王,最佳陣容第一隊 1999-2000:最佳陣容第二隊 2000-2001:最佳陣容第一隊,全明星MVP,常規賽MVP 2000-2001:常規賽得分 王,搶斷王 2001-2002:最佳陣容第二隊 常規賽得分 王,搶斷王 2002-2003:最佳陣容第二隊 常規賽搶斷王 2004奧運會男籃季軍 2004-2005:全明星MVP,得分王,最佳陣容第一隊 我的回答完畢 謝謝
㈦ 籃球起源於哪個國家,是由誰發明的
籃球起源於美國,是由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
1891年12月21日,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現譯名為美國春田大學,Springfield College)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發明。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並且2002年姚明以狀元的身份入選NBA,開啟了中國籃球新的狂潮。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36年,籃球在柏林奧運會中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職業選手可以參加奧運會籃球比賽。
(7)籃球創作者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發展兩歷程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從美國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為除美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後,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1895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會舉行了我國第一次籃球游戲表演。之後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
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4年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籃球被列為男子正式競賽項目,1924年在第三屆全運會上被列為女子正式競賽項目。籃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1932年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男子籃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46年,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並發展為目前的NBA。
㈧ NBA的創始人簡介
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縮寫(國家籃球協會)。成立於1946年6月6日。成立時叫BAA,即全美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是由十一家冰球 館和體育館的老闆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間,不至於閑置而共同發起成立的。BAA 成立時共11支球隊: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華盛頓國會隊、芝加哥牡鹿隊、克利夫蘭叛逆者隊、底特律獵鷹隊、費城武士隊、匹茲保鐵人隊、普羅維登斯蒸氣隊、聖路易斯轟炸機隊和多倫多愛斯基摩人隊。1949年BAA吞並了當時的另外一個聯盟(NBL),並改名為NBA 。1949-50賽季,NBA共17支球隊。1976年NBA吞並了美國籃球協會(ABA),球隊增加到22支。 1980年達拉斯小牛隊加入NBA。1988年,夏洛特黃蜂隊和邁阿密熱火隊加入NBA。1990年奧蘭多魔術隊和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加入NBA。1995年兩支加拿大球隊加入NBA,多倫多猛龍隊和溫哥華灰熊隊,使NBA的球隊達到29支。籃 球 歷 史 籃球是用球向懸在高處的目標進行投准比賽的球類活動。由於最初是用裝水要的籃筐作投擲目標,故名"籃球"。現代籃球運動已經發展成為一項具有靈活巧妙的技術和變化多端的戰術相結合的競賽活動。從事籃球運動能促使人體的力量、速度、耐久力、靈活性等素質全面發展,並能提高內臟器官、感覺器官和神經中樞的功能;它對培養勇敢、機智、集體主義和組織紀律性等品質都有很大益處。發展概況 籃球是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舊譯春田)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J.奈史密斯博士創造的,起初,他將兩只桃籃分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有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 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 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 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 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 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 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 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 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 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 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 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 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 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 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 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 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 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 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 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 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 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 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 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 較大提高. 籃球的發展演變出了一種最具藝術和魅麗的玩法,那就是「街頭籃球」。這種玩法真正完美地體現出了人類的智慧。 「街頭籃球」最初起源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首都華盛頓和紐約市貧民區街邊的籃球場,並因此而得名。由於早期參與「街頭籃球」的都是黑人,所以「街頭籃球」又被稱作「黑人籃球」。在兩地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街頭籃球也很快的發展,並且組建屬於自己的像「華盛頓學生體育協會」和「黑人籃球聯盟」之類的組織。 除了誇張和有創意的籃球風格之外,街頭籃球最初與當時主流籃球運動的不同在於:每場街頭籃球比賽後,觀眾都會沖到籃球場上,在樂隊演奏的黑人流行音樂伴奏下,和球員一起舞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伴隨著美國主要城市的人口劇增,形式隨意的街頭籃球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接受和歡迎。商人們預測到了「街頭籃球」的潛在商業價值,將這個業余聯盟包裝成了較高水平的職業聯盟。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紐約人Holcomb Rucker在紐約市曼哈頓的哈林區舉辦了第一屆街頭籃球的正式比賽。NBA名人堂球員J博士和張伯倫都曾經在哈林的街頭籃球賽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而哈林區也因為其在街頭籃球歷史上的特殊意義,被許多當今著名街頭籃球隊伍用在球隊名稱上。 最早把街頭籃球的籃球風格帶入NBA,要歸功於現役NBA球員阿倫·艾弗森。當艾弗森1996年剛進入NBA時,他獨特的籃球風格並沒有立刻得到大家的認同。NBA傳奇巨星——查爾斯巴克利甚至曾經刻薄的稱艾弗森為「年度最佳雜耍新秀」,而不是「NBA年度最佳新秀」。但是,當2001年,街球風格的艾弗森帶領著費城76人隊進入NBA總決賽,街頭籃球運動的發展也終於到達了一個新的高潮。 NBA之最 冠軍戒指之最 在1957年-1969年的13個賽季里,比爾?拉賽爾帶領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獲得11次NBA總冠軍,他也因此獲得11枚NBA冠軍戒指,是NBA歷史上獲得NBA冠軍戒指最多的人。 加時賽之最 1951年11月2日,羅切斯特皇家隊,經過6個加時賽,最終以75比73戰勝了印第安納隊。 三分球紀錄 NBA歷史上,單場比賽個人3分球紀錄由魔術隊的斯科特於1996年東部決賽中創造。全場比賽,他共投中11個3分球。 單場比賽全隊3分球紀錄由超音速隊在1995-1996年季後賽同火箭隊的第二場比賽中創造,共投進20個3分球(出手27次)。 單個賽季中個人3分球命中率最高的是公牛隊的後衛史蒂夫.科爾,為52.4%。他獲得1996年和1997年NBA遠投賽的冠、亞軍。 身材最高和最矮者 NBA歷史上身材最高的球員是前華盛頓子彈隊的曼紐特.博爾(扎伊爾籍)和現役奇才隊中鋒吉萊赫.繆里森(羅馬尼亞籍),均為2.31米,身材最矮的則為現役球員蒂尼.博格斯,僅有1.60米。 .NBA歷史上單場比賽得分之最 1983年12月13日,底特律活塞隊186: 184戰勝了丹佛金塊隊,創NBA單場比賽得分最。 NBA歷史上奪冠次數最多球隊 NBA50年歷史上,奪冠次數最多的球隊是波 士頓凱爾特人隊,共獲16次冠軍。其次為湖人隊,獲11次冠軍。 NBA球員合同金額最高紀錄 凱文·加內特成為NBA歷史上簽約合同金額最高的球員。1996年,他與森林狼隊下了7年價值1.21億美元的合同。 NBA歷史上個人得分之最 NBA歷史上,一場比賽個人得分最高紀錄是 100分,單個賽季個人總得分最高紀錄為4029 分,這兩項紀錄是在1963年和1962年,均由 「天皇巨星」威爾特·張伯倫創造。 NBA能扣籃的最矮球員 NBA中,能扣籃的身高最矮球員是「士兵」斯珀特·韋伯,曾獲1996年NBA扣籃大賽的冠軍,其身高只有1.70米。據NBA資料介紹,韋伯在16歲,身高僅1.60米的高中階段,便有過扣籃的記錄,他的原始縱跳高度為1.33米, 助跑摸高為3.60米。 NBA收入最高的球員 NBA收入最高的球員是邁克爾·喬丹。1996 年度,他的年薪雖只有400萬美元,但他的廣告等收入卻有4000多萬美元。據美國《福布斯》雜志公布的全世界運動員的收入排行榜,喬丹以 5260萬美元排在NBA榜首。
㈨ 籃球是誰創作的
1891年,年輕的奈史密斯在美國東北部馬薩諸塞州的國際基督教青年會培訓學院(現在為斯普林菲爾德學院)出任體育教師。學監哈爾西·古利克要求奈史密斯發明一種「吸引人、容易學、容易玩,冬天可以在擁有人造燈光的體育館進行的體育運動」。美國東北部的冬天漫長,天氣寒冷,可供學生娛樂的體育項目不多。壘球、橄欖球、曲棍球和足球基本上屬於室外運動。缺乏體育鍛煉、無所事事的學生往往招惹是非,給校方增添了不少麻煩。 在學校看門人鮑普·斯蒂賓斯的幫助下,奈史密斯立起了桿子,縫制了籃球。為了讓學生打籃球時有法可依,奈史密斯與學校的秘書萊昂斯小姐制定了有關比賽的13條規定。這就是最初的籃球比賽規則。在得到校方的批准之後,奈史密斯組織了世界上第一場籃球比賽。 後來,奈史密斯回憶這場比賽的情景時說:「這個班級一共有18名學生,所有的學生都得上場比賽。我挑選了兩個隊長,一邊一個。然後我讓球員入場。每支球隊有三個前鋒、三個中鋒、三個後衛。我挑選了兩個中鋒跳球,然後我在他們中間將籃球拋起。世界上第一場籃球比賽開始了。從此之後,這個班級不再亂哄哄了。籃球比賽成為整個班級的重要娛樂活動。」 奈史密斯發明的籃球運動馬上取得了成功。幾周之內,籃球運動迅速傳遍了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大學校園,並且依靠基督教青年會的網路傳遍了全美國。 出席奧運 奈史密斯很早就希望過上輕閑的退休生活。可是55歲時,奈史密斯應邀擔任了堪薩斯國民衛隊的牧師,參加了與墨西哥的戰爭。在此期間,心靈手巧的奈史密斯又發明了橄欖球運動員的頭盔。 奈史密斯發明籃球運動沒有得到任何經濟上的好處。1936年,他應邀出席柏林奧運會,觀看第一次列入奧運比賽並且頒發獎牌的男子籃球比賽。不過,第二年,奈史密斯就離開了人世。盡管如此,他的發明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為普及的體育運動。美國的職業籃球比賽也逐漸走向全美國和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