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籃球基本訓練方法是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體素質,包括身高,速度,彈跳,力量,身體協調性,柔韌性。 身體素質可以說大部分是天生,勉強不來。速度,彈跳跟小腿有莫大的關系。 一 般來說,彈跳好的,速度不會差;速度好的,彈跳也不低。 彈跳超群恐怕是很多打籃球的人夢寐以求的,想想在空中飛的感覺那有多炫啊。 你的彈跳好不好,先來看看你的先天條件: 1 腳踝:如果你的腳踝象青蛙腳踝那樣:從後面看很小,側面看略寬.那很好,你有了 出色彈跳的第一個特點.因為腳踝小,起跳的時候腳部發出的力就能更集中的由腳踝 經腿傳向身體。 2 腳指頭:如果你的大腳指很長,那對不起,你註定跳不高.因為長腳指頭縮短了腳 弓的距離,分散了許多力度。並且也影響到了落地的彈性. 3. 後跟肌腱:再看你腳跟後上,向上生長的那根肌腱,如果粗細得當,有韌性,並且 是望很高的地方生長,幾乎是貼到膝關節下面才有小腿肚.那你很幸運,你可以高來 高去,象青蛙一樣.跳躍。這點從很多NBA彈跳大王身上一眼可以看出來。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我們都知道的影響彈跳的因素,比方說扁平足,O型,蘿卜腿 ,這些是大家都熟悉的,就不用多說了. 黑人身體素質是最好的已經是公認的了,也是科學的結論了。黑人的肌腱中白肌 纖維豐富,比白人和黃色人種要好多了.而肌腱中的白肌纖維是直接影響到爆發力的 。 當然後天的鍛煉也能增加彈跳,介紹一個簡易的方法: 找一個台階(高於10厘米,15厘米最佳),或者家裡墊幾塊磚,只用腳尖踩在上 面,腳後跟懸空,用力向上點腳尖,注意每次下落是讓腳後跟和地面的距離最小, 或與地面接觸。次數自己感覺控制。 再說說速度,NBA的後衛個個都是一等好手,先天條件好就是沒話說。速度好的, 一般小腿的肌肉纖維比較長,一用力,肌肉群一條條的,美感十足。 NBA中的黑人個個能飛善跳,想想全世界打籃球的有多少,而其中的好手也不在少 數,但能進NBA的又有多少呢,NBA聯盟三十支球隊,上場球員每隻12人,加上傷病 名單上的整個聯盟也就五百人左右。他們那個過人啊,那個速度啊,那個爆扣啊, 那個滑翔啊,就是讓你張大了嘴,就是說不處話來啊。而其中的好手讓我們來看看 : 數據分析:卡特:縱跳 112CM 摸高 381CM 籃板高:395cm 喬丹:縱跳 112CM 摸高 380CM 科比:縱跳 107CM 摸高 375CM 土豆韋伯 縱跳 139CM 摸高 363CM 麥克格雷迪 :縱跳 105CM 摸高 378CM 艾佛森:縱跳 113CM 摸高 366CM 佛朗西斯: 縱跳 116CM 摸高 376CM 巴倫.戴維斯 : 縱跳 107CM 摸高 368CM (看了不少資料,大致相同, 喬丹:現在不少網站評選NBA第一扣將,喬丹依然雄踞榜首。這跟他的人氣是分不 開的,喬丹在我們這個年齡層(20-30)人的心目中的影響力也是其他球星難以取 代的。1988年的扣籃大賽,喬丹以一記罰球線扣籃獲得冠軍,也贏得了「飛人」的 盛譽。喬丹的扣籃力度沒卡特大,相對比較飄逸,但說到飄逸,又應該說說滑翔機 德雷克斯勒了,看慢動作,他的扣籃滑翔真是好的沒話說。當年有個扣籃大賽,他 扣進360CM的籃筐,360CM的籃筐,加上高出的手,看來他的彈跳也應該有375—380 CM左右。 NBA有不少後衛的百米速度在11秒以內,現役球員比較出名的有艾佛森,佛朗西斯 扣籃讓我們激動,過人也讓我們熱血沸騰。說到突破過人,還真是得有速度作為 保證。 天王喬丹職業生涯前期也是突破居多,但相比前面幾位來,他的突破以持球突破多,帶球突破相對比較少,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可曾見過喬丹想前面的幾名後衛一樣 在對手面前兩手換向帶球,可曾見到喬丹用艾佛森的過人絕招,可曾見到用體前雙 手互換變向過人,他的突破融合了比較多的力量因素。喬丹突破一般是先持球,然 後一個投籃假動作或其它假動作做完就馬上加速切入籃下。他的帶球突破也是干凈 利落的,晃一下就切入,或者來一個胯下換向,喬丹突破重心不象前面的後衛那麼 低,但乾脆,動作少,一有機會就加速,不帶球的那隻手就用肩膀擠位。當遇到障 礙的時候就轉身運球或者乾脆就直接轉身後昂跳投,對手一般只能望球興嘆.喬丹不 是不能花,而是要用最有用有效得方式得分,他得帶球技術不錯,帶球時就像彎弓 待射的劍,隨時准備加速。喬丹的速度不算頂尖,但他的突破也是讓人焦頭爛額,其 實喬丹這種球員是最難防的,因為他能投能突,傳球也不錯,所以你不知道他拿球之後 下一步要干什麼,讓防守球員壓力很大,誰防誰郁悶. 速度跟彈跳跟爆發力有很大關系, 所謂爆發力,即是極短時間身體所能釋放出來 的最大能力,用比較白的話來說就是,蘊釀而蹦出來的全身最大力量;例如短跑的 起跑、助跑跳遠的踏板起跳、排球助跑後的跳起扣殺、籃球運球後的跳起灌籃、籃 球接球過人等等都是。而黑人給人爆發力強的感覺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他們的發 應快,無論百米賽跑,還是兩百四百,總之要拼起跑快的短跑,黑人優勢明顯,他 們的神經系統天生就是好,反應比起白人和黃色人種就是快上半拍。而反應對打籃 球的影響也不小,象防守,在被對方假動作騙過的時候,快速醒悟,如何快速補位 ,這當然反應越快越好了;蓋帽也一樣,如何抓住最有利的一刻來封蓋對手,這當然也得藉助反應快了,要是對手已經把球投進去了你才反應過來那就郁悶了。在球 場上,總體來說,我們的突破速度跟彈跳是遜了黑人一籌,但我們的變向還是可以 跟他們有得一拼的,突破變向跟身體得柔韌性和靈活性有關,而前面我已經說過我 們黃色人種的身體在這方面是不錯的。 打籃球,最好是練折返跑,因為籃球場上不要求你全速跑一百米,籃球場才幾十米長 .折返跑能多次鍛煉加速,又能鍛煉全速跑,能提高啟動加速然後全速跑再減速返身再 加速跑的時間(對後場斷球然後下快攻很實用),加速對切入來說是很重要的這大家也 應該知道.多練練吧.高中我有個同學下午放學後經常一個人帶球跑全場,自己一個人 帶球在球場上折返跑,幾個月下來,帶球還真穩,下快攻上籃很輕松(別看快攻上籃,我 大學還不少同學經常快攻兩步半上籃時那個放籃力量把握不好,不少時候是打板直接 彈回來,或者彈到前筐上再彈回來,浪費啊)
㈡ NBA球員為什麼使用大球重球訓練呢
因為這樣可以幫助球員訓練手部力量,同時也可以幫助球員訓練打球的手感。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些所謂的大球和重球本身就有一定的運球難度,如果球員能正常使用這些籃球的話,球員在使用普通籃球的時候就會有更強的控制力,這也是NBA球員鍛煉自己投籃手感和運球手感的重要方法。
一、 NBA的很多球員都會使用大球和重球。
這項訓練方法首先誕生於NBA, NBA的很多球星會使用大球和重球來完成基礎訓練。與此同時,很多人發現在球星使用這些籃球進行訓練之後,球星的球感會進一步提高,這項訓練就慢慢成為了大家進行籃球訓練的基礎動作,很多人也會專門給自己的訓練增重。
㈢ 籃球的基本練習!
籃球的訓練和比賽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投籃方式,但不管哪種投籃方式,有兩點是必須做到的: 第一 從腳底發力,也就是說雖然是用手投籃,但力量是從腳前掌發起,然後通過腳踝、膝蓋、胯部、上體、手臂、手腕,最後力量傳遞至手指尖將籃球投出。力量的整個傳遞應該是一個連貫協調的過程。 第二 手臂姿勢,應該是上臂與前臂呈90度,而手腕後伸也與前臂呈近90度,並與上臂平行。手指持球的後、下部。投籃時,向上、向前伸臂(當然是指向籃框),向上、向前用力屈手腕,最後用手指將球推出,這樣投籃會使籃球產生下旋,碰到籃板或籃框不會產生很大的反彈。還應該讓手與籃球接觸的時間盡量長(即隨球動作時間長),這樣有利於控制球的運動方向,增加投籃的命中率在開始時不要過多考慮球是否投進了籃框。把注意力集中到身體的姿勢、動作以及整個投籃動作的節奏。每次投籃要重復同樣的動作要領,正確的投籃動作變得很順暢的時候,命中率自然會因此而提高。還應該在離籃框不同的位置、角度練習投籃。 2.怎樣才能提高投籃命中率 籃球是一項技術綜合性較強的運動項目,投籃得分的多少,決定著比賽的勝負。那麼,如何創造更多的得分機會,提高投籃的命中率,下面是在教學和訓練中的一些方法: 一、加強規范化投籃動作的練習。投籃的動作有單手和雙手,不論採用哪種方式,都要嚴格地按規范化動作去做。培養和掌握投籃時的肌肉感覺是優先於一切的先決條件,這就應加大規范化投籃動作的練習,最終達到動力定型。 二、提高身體的訓練程度。身體訓練程度是完成各種技術動作的基礎,對投籃命中率有明顯的影響。如身體訓練較差的隊員,運動量增大時,命中率就明顯下降。因此,應把投籃與身體訓練結合起來,在一定強度下限時限數投籃訓練,以便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有足夠的體力保證投籃命中率的穩定和提高。 三、選擇良好的投籃時機、果斷出手。良好的投籃時機,是提高投籃命中率的關鍵,一次好的得分機會是靠個人和全隊配合來創造的,要善於捕捉投籃的時機。投籃者要觀察防守隊員的重心、位置、防距,一旦防守者失掉了正常的防位,不能幹擾投籃時,或投籃者利用假動作誘使防守者失掉重心、位置和防距時,投籃者創造了投籃機會,果斷出手。利用全隊戰術創造出來的機會或利用攻防雙方出現暫時的時間差和空間差立即投籃。 四、要有強烈的投籃慾望和自信心。強烈的投籃慾望和自信心是提高投籃命中率的前提,對投籃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要使投籃者得以全面鍛煉,掌握各種投籃技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平時應對學生多一些關心、幫助,多一些鼓勵和表揚,培養投籃者的自信心。 五、加強全身協調性和出手動作穩定性的訓練。比賽中,常看到有些投籃者,在突然受到外力作用失去身體平衡時,仍能將球投進,這說明投籃者身體協調性好,在球出手的瞬間,身體和手是相對穩定的,投籃者的時空感強、手感好、自信心強,使整個投籃動作力量均勻、柔和,動作自然、連貫、流暢。 六、選擇合適的投籃出手角度和球的飛行路線。據科學和實踐證明,球的出手角度影響著球的飛行路線,球的飛行路線一般有低弧線、中弧線和高弧線三種,一般以中弧線為最佳。但由於投籃距離的遠近,隊員身材的高矮和彈跳素質的不同,因而在投籃時,球的飛行路線也就有所不同,在訓練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同時,穩定的心理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學會自我調節和自我心理暗示,不要受裁判、場地、觀眾、氣氛和比分的影響,採取合理、果斷的行動進行投籃。 3.單手原地投籃 單手原地投籃,特別是對青少年來說,是一種基本投籃方式。我們以右手投籃為例: 雙手持球置於與眼睛同高的位置,稍便向右側,右腳比左腳稍靠前,雙膝微屈,將球上舉,右手手腕後伸,使球體大部分重量落在右手,左手從左側輕輕扶住球體,腳前掌發力,提起腳跟,伸直雙膝,伸右臂將球投出(參考關於投籃) 投籃從手腕向後彎曲開始,進而向上、向前,指尖是最後離開球體的部位。 4.如何跳投 跳投的好處是不象原地投籃那樣容易被對手封蓋。青少年選手可能會因為腿、手臂、肩部及背部肌肉力量不足而做不好跳投,那完全可以暫時放棄,否則因力量不足而造成的錯誤動作會影響自信心,使以後力量達到要求後也難以獲得理想的跳投技術。跳投的技術要領如下: 雙手持球,非投籃手置於球前方或側方(按你舒服的位置放)。投籃手置於球的後部,雙膝微屈,雙手持球從胸部上移到眼睛上方,然後雙腳向上彈跳。跳起時,屈肘(前臂向後),手腕也向後翻。跳至最高點時,前臂前伸,手腕向前、向下將球投出,隨球動作(參考關於投籃)要充分,眼睛要始終耵住籃框。 5.傳球的幾種方法 採用何種方式傳球取決於實際情況。方式雖然不同,但有幾點是一致的: 所有的傳球都是用手指完成,而不是用手掌。為控制球的速度、方向,手指應該盡可能地張開(但不能太僵硬),手腕要有彈性。 籃球中有以下幾種主要的傳球方式: 胸前傳球 從胸前傳球快速、有效,是最常用的傳球方式。雙手持球的預備站位: 面向要傳球的隊友,抬頭、屈膝,手指張開,將球持在胸前,兩肘微向外,伸臂向外推球時,向前跨出一步,球出手時手指向上、向前推。 擊地傳球(雙手) 擊地傳球通常用來將球從防守隊友張開的手臂下傳出。雙手擊地傳球的技術要領與上面講到的從胸前傳球一樣,只是球傳出時手指向下有力,使球碰地板反彈後,到達接球隊友的腰部位置。 低手傳球 低手傳球是一種近距離的傳球,通常用於將球傳遞給離自己較近的隊友: 用手指托住球的下半部,伸臂出球時,向傳球方向邁一步,做隨球動作時固定手腕,也將球傳向接球隊友的腰部位置。 頭上傳球(雙手) 我們經常看到在籃球比賽中搶到籃板球的隊員用這種方式將球傳給位於遠處前場處於有利位置的隊友。雙手頭上傳球可以越過防守隊員,並且可以傳得很遠。 雙手從球的兩側面持球(手指尖朝上),置於頭頂,肘部微屈,向傳球方向跨一步的同時手腕向後轉,球移至腦後,將球向前拋出,手腕向下轉發力。(同樣要做好隨球動作) 6.如何運球 運球在籃球訓練或比賽中相當重要,它允許球員: 在不能傳球給隊友時可以自己帶球向前進攻;帶球移動至更有利的位置以傳球給隊友;或等待隊友到位接傳球時控制住球;自己向籃框方向運球並完成投籃或上籃。 然而不要過多的運球同樣也很重要。如果你在比賽中過多的運球,會使其他四位隊友只能站在那兒看你,從而失去了籃球運動所提倡的團隊合作精神,而且運球比較慢(傳球可以更快地把球傳向籃框方向)。你應該學會怎樣運球,更應該學會什麼時候運球(什麼時候該傳球)。 應該用手指運球,而不是手掌。運球高度最好不要超過腰部 (這樣比較容易控制球)。運球時手腕要放鬆,用向下擠壓動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動作。要訓練兩只手都能熟練地運球。開始先學習在原地運球,熟練後可以一邊運球一邊走動。不要過多考慮運球時你的移動速度,先掌握好運球技術。走動中的運球技術掌握好以後,再開始逐漸增加移動速度,直至全速。採取怎樣的速度以你能舒服地運球為標准。 運球是應該抬頭,時刻觀察場上情況。如果運球時只顧低頭看球,很容易被對手盜球,而且也看不到處於有利位置的隊友,甚至之間處於容易投籃的位置也不知道。 控制性運球 運球時當你感到既難以傳球,又不可能快速向前時,或者你在觀察場上形勢准備傳球或投籃時,應該採用控制性運球。在膝蓋到腰部的高度運球。雙膝微屈,身體前傾,這樣使你容易控制好球,也容易快速變速。不參與運球的那隻手臂應該彎屈肘部並向外伸,保持平衡,也阻止對手靠近。 快速運球 在你要帶球快速沖向前場時當然要快速運球。此時身體也要前傾,將球稍微拍向前方,運球高度稍高,在胸部與腰部之間。身體正對移動方向,眼睛觀察全場。 變速運球 運球隊員要突破對手防守可以採用變速運球(當然也可以 採用突然變向或其他假動作)。變速運球要求除了改變運球速度,還要改變運球高度。用小的步幅接近對手,然後突然加速(步幅也加大),並把運球高度降至膝部位置,快速突破向前。變速運球需要很多練習才能有效地使用。 7.如何控球 控球面對防守時最怕被拍,背對防守時最怕被掏。 面對防守時,對方有兩種搶斷法: 1. 在你右手控球時上一大步,其身體貼在你身體右側,胳臂長伸,插入你身體與球之間,將球拍掉。 2. 在你右手換左手過人時上一小步,胳膊正好放在你球線上,等你把球送入他手中。 對付第一種斷法,只需在對手沖上來時猛一右側身,用左肩擋在對方前進路線上,對方要麼知趣減速;要麼頭撞在你肩上,有苦說不出,知道你不是好惹的。 對付第二種斷法,記住球控低一點就行了。 背對防守時,對方往往又逼又掏,搞得你心裡很虛,其實對付對方逼你掏你的最好辦法就是主動去擠他,一旦擠住他,他就行動不便,自然斷不了你的球了。這一著在打快攻一對一時特別有效,你不用沖得特別快,只要死死抵住對方,一邊控球一邊上籃。同時你一定還要發揮左手的作用,右手控球,左手一定要伸得長長的,最好擋在對方腰上,這樣對方的動向你就一清二楚了,這一招特別適於轉身過人。 8.如何才能搶斷成功 搶斷球是籃球的基本技術之一,搶斷可以奪走對手的進攻機會,可以帶動一次快速反擊,可以使自己的球隊打出一輪高潮。如果你搶斷成功,對手會極度懊喪。 如何才能提高搶斷的成功綠率,下述方法會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要對他進行緊逼。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習慣的運球手,應緊逼他最習慣的一側,迫使他背對著你,同時也背對著籃筐。 第二,一旦他轉身背對你,你就應緊緊貼住他,並稍稍下蹲,這樣你可以向自己的任何一側迅速移動。同時,還應張開雙臂,手掌攤開並要放鬆,這樣一旦有機會便可以出手斷球。 第三,只要對手伺機傳球,你便可以下手。雖然自始至終他對你都保持高度警惕,防止球被你捅掉,不過,因為要尋找自己的傳球夥伴,他總會有一瞬間無法對你集中注意力,他企圖傳球的一剎那正是搶斷的最佳時機。你可以突然伸手將他的球拍落,然後把球撈回來。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動作非常危險,很容易被裁判吹成犯規。因此,你最好先將球捅掉,即使你無法得到皮球,沒准你的同伴會候個正著。搶斷球也需要下功夫苦練,你可以和同伴進行一對一的練習,一旦苦功下夠,必定水到渠成。 參考資料: http://iask.sina.com.cn/b/9825952.html?from=related
㈣ 籃球的基礎訓練
籃球是一項技術綜合性較強的運動項目,投籃得分的多少,決定著比賽的勝負。那麼,如何創造更多的得分機會,提高投籃的命中率,下面是在教學和訓練中的一些方法:
一、加強規范化投籃動作的練習。投籃的動作有單手和雙手,不論採用哪種方式,都要嚴格地按規范化動作去做。培養和掌握投籃時的肌肉感覺是優先於一切的先決條件,這就應加大規范化投籃動作的練習,最終達到動力定型。
二、提高身體的訓練程度。身體訓練程度是完成各種技術動作的基礎,對投籃命中率有明顯的影響。如身體訓練較差的隊員,運動量增大時,命中率就明顯下降。因此,應把投籃與身體訓練結合起來,在一定強度下限時限數投籃訓練,以便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有足夠的體力保證投籃命中率的穩定和提高。
三、選擇良好的投籃時機、果斷出手。良好的投籃時機,是提高投籃命中率的關鍵,一次好的得分機會是靠個人和全隊配合來創造的,要善於捕捉投籃的時機。投籃者要觀察防守隊員的重心、位置、防距,一旦防守者失掉了正常的防位,不能幹擾投籃時,或投籃者利用假動作誘使防守者失掉重心、位置和防距時,投籃者創造了投籃機會,果斷出手。利用全隊戰術創造出來的機會或利用攻防雙方出現暫時的時間差和空間差立即投籃。
四、要有強烈的投籃慾望和自信心。強烈的投籃慾望和自信心是提高投籃命中率的前提,對投籃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要使投籃者得以全面鍛煉,掌握各種投籃技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平時應對學生多一些關心、幫助,多一些鼓勵和表揚,培養投籃者的自信心。
五、加強全身協調性和出手動作穩定性的訓練。比賽中,常看到有些投籃者,在突然受到外力作用失去身體平衡時,仍能將球投進,這說明投籃者身體協調性好,在球出手的瞬間,身體和手是相對穩定的,投籃者的時空感強、手感好、自信心強,使整個投籃動作力量均勻、柔和,動作自然、連貫、流暢。
六、選擇合適的投籃出手角度和球的飛行路線。據科學和實踐證明,球的出手角度影響著球的飛行路線,球的飛行路線一般有低弧線、中弧線和高弧線三種,一般以中弧線為最佳。但由於投籃距離的遠近,隊員身材的高矮和彈跳素質的不同,因而在投籃時,球的飛行路線也就有所不同,在訓練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同時,穩定的心理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學會自我調節和自我心理暗示,不要受裁判、場地、觀眾、氣氛和比分的影響,採取合理、果斷的行動進行投籃。
投籃注意事項
籃球的訓練和比賽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投籃方式,但不管哪種投籃方式,有兩點是必須做到的:
第一:
從腳底發力,也就是說雖然是用手投籃,但力量是從腳前掌發起,然後通過腳踝、膝蓋、胯部、上體、手臂、手腕,最後力量傳遞至手指尖將籃球投出。力量的整個傳遞應該是一個連貫協調的過程。
第二:
手臂姿勢,應該是上臂與前臂呈90度,而手腕後伸也與前臂呈近90度,並與上臂平行。手指持球的後、下部。投籃時,向上、向前伸臂(當然是指向籃框),向上、向前用力屈手腕,最後用手指將球推出,這樣投籃會使籃球產生下旋,碰到籃板或籃框不會產生很大的反彈。還應該讓手與籃球接觸的時間盡量長(即隨球動作時間長),這樣有利於控制球的運動方向,增加投籃的命中率在開始時不要過多考慮球是否投進了籃框。把注意力集中到身體的姿勢、動作以及整個投籃動作的節奏。每次投籃要重復同樣的動作要領,正確的投籃動作變得很順暢的時候,命中率自然會因此而提高。還應該在離籃框不同的位置、角度練習投籃。
參考資料:籃球學院
參考資料:http://www..com/s?cl=3&wd=%CC%E1%B8%DF%CD%B6%C0%BA%C3%FC%D6%D0%C2%CA
㈤ 女生如何練好籃球
先練基本功:原地運球.跑動中運球.傳接球(原地傳接球以及跑動中傳接球).防守時跑動步伐等等.打籃球其實投籃是其次.你沒有能力創造投籃機會的話.就算你投得再准也沒用.其實男女生練籃球都是一樣.從基本功開始.
打籃球需要一點天賦的.不過後天的努力更重要.
首先練雙手的靈活性.特別是對球的感覺.還有無球時的腳步移動.這對你搶板什麼的很有用.有球感有腳步.加點速度就可以突破了.然後就是上籃.投籃.中投一定要准.這點很重要.當然你是中鋒就不要練上籃投籃了.百分之八十的精力練腳步動作.百分之二十練籃下投籃.
最重要的是運球
最後記住.天賦只要一就可以了.而汗水則要九十九.祝你成功!
㈥ 籃球控球、得分後衛怎樣訓練
對於控衛來說,控球技術是基礎,傳球意識是關鍵。
「一切為了流暢」我認為可以作為一個控衛的座右銘。控衛作為進攻的組織者,首先得讓球運轉起來,保證流暢。這除了需要控衛大量的跑動和整個團隊的配合外,最重要的是動腦子,怎樣讓球到最合適的人手裡。控衛打球要像下棋,多看幾步,看的步數越多,說明你在場上有清醒的頭腦和非凡的閱讀比賽能力。這樣可以讓你離勝利更近。
所以我認為,控衛除了基礎技術要過硬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頭腦;讓頭腦隨時保持冷靜,隨時保持運轉,是一個控衛最難能可貴的。
如果你再有超凡的想像力和一顆大心臟,那麼恭喜你,你就離納什和比盧普斯不遠了!
我覺得現在控衛和分衛差別已經不大了,無非是傳球慾望和進攻慾望更強烈一點罷了,所以一些基本訓練方法大致相同。
左右手控球練習:
首先當然是熟悉球感的練習,可以多做單手拍球,雙手體前運球,背後運球,胯下運球,單手體前體側運球低空拍球..還有很多熟悉球性方法都可以在網上文章或者優酷視頻找得到.所以這些就不多說了.
以下是我個人之前練習的經驗
在做低空運球的練習可以一個一個手指的去拍,拍得越快越好,可以先從比較有力量的食指和中指練習,再接著從無名指,小指拇指練習.雖然這個有點不好練但是能練好的好會提高手指的靈活度和力量.因為運球主要靠手指的力量和靈活度.
還有就是對這牆拍球.一定要用手指去拍,可以距離拉遠一點或者近一點反正靈活練習就可以了.這個可以提高上臂和手指的力量.
還可以練慣用左手投籃,練到可以向右手一樣流暢的投籃,准不準無所謂,因為一般是不會再打球的時候用左手投籃的,但是主要是要有左手投籃的感覺.這樣可以練習身體左邊和腳步的協調性,因為以前常年都是用右手和身體右邊打球,左邊和左腳已經不會那麼靈活了所以要練習對突破有很大的幫助
練慣用左手搶籃球,這樣對實戰或者球感的練習都很有用. 不僅可以多搶一些籃板還可以增加手臂和手指的力量身體左邊協調性.
用左手上籃多帶球跑剛開始速度肯定不快那沒有關系,但是姿勢一定要做正確跑動帶球的運球和腳步要協調.然後再慢慢的提高速度.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左手上籃起跳的那一步一定要用右腳起跳,或者右腳墊步再雙腳跳,因為習慣了左腳起跳右手上籃,輪到左手的時候也要做到右腳起跳左手上籃.如果一直用左腳起跳的話對突破也沒有什麼幫助.因為即使過了人但是腳步不協調會讓你沒有辦法順利上籃和進一步過人.而且自己容易走步.
還有多做跳繩,可以提高速度和耐力
多看視頻,優酷里很多街球和NBA的精彩過人視頻.一個動作多看幾遍,在練習的時候穿插模仿然後和朋友多打實戰
以上是我自己現在一個人有時間的時候做的練習,主要是個人的練習,其實每天花個1 到 2個小時每個禮拜4或者5天,周末多練些時間.我都是利用下班的時間練的
有機會的話可以和朋友多打球,(可以獨一點)通過實戰會發現有很多的問題,球老是掉或者被拍掉但這是必經之路.不要沮喪關鍵要總結經驗來發現自己的弱項再加強練習.時間久了肯定會有自己突破方法的獨門絕技出來
其實總的來說練習左手就是加強手指和手臂的力量和靈活度,身體的左邊協調性,左右腳協調性.平常生活中也多用左手,比如刷牙,拿東西,掃地,吃飯.能用左手的盡量左手會有用的但是寫字就用要用左手了,寫出來的字不能看的.
其實說的都是廢話,主要是要能堅持練.有時間有條件盡量多練.不要為自己找借口比如天氣冷不想練,或者覺得太累了沒精神.如果不想練可以找視頻來看看,看了之後就會想打球了,或者找個人來陪你練,你就會找到感覺
球運好了自然別人不容易搶到你的球了,過人的時候要注意看對方的反應看他吃不吃你的假動作再做下一步動作,假動作的幅度做大一點更容易把人黃開
投籃練習方法如下:
首先要練力量,力量是投籃的基礎,是動作的基礎。投籃主要需要腕力和臂力,練俯卧撐就行,練啞鈴也可以;還要輔以腰,背力量,練仰卧起坐。記住,力量是基礎!!
好,現在進入正題~~
一、 原地空手動作。上網找喬丹,KOBE,阿蘭休斯頓或哈密爾頓投籃的視頻與之對比,練習動作。動作要領如下:五指自然張開,食指用力最多,手腕快速下壓,動作完成後手掌是平坦的。
二、 籃下一步的距離練習擦板。在保證命中率的情況下(籃下擦板比較好進嘛),練習者就可以專心觀察自己的動作,有條件的最好用攝像機拍下來(拍攝正面,左右,背面三個角度)。把投空心的動作與視頻上的標准動作做比較。重點是糾正和穩定動作。
三、 中距離投籃並攝影。方法於之上的一樣,不過此時每天最少投進30個(半截欄,罰球線左右的位置);還要保證命中率,練一到二十天,直到連續五天都有六成命中率就差不多了。建議,還要堅持看自己的投籃錄像,進一步穩定動作。
四、 穩定動作後,加力量練習,同時一點點把投藍點外移,直到三分線。
練習要堅持,每天一小時投籃,半小時力量,兩個月左右就有成效。
最最重要的是堅持!!!加油吧!!!
過人技巧:
運球過人腳步動作詳解 1:降重心。
請千萬注意,所謂降重心絕不是指你把腰彎下來就可以了,要屈膝而不是彎腰!!!
當然還有其他輔助的動作,專業隊一般是要求抬頭,側肩以及抬肘(肘子開路而非肘子打人,業余player不學也罷)。
2:順步和交*步。
這是兩種最基本的突破步法。
順步是指突破的時候,先邁*前的腳(以你突破的方向為准),交*步則是先邁*後的腳。順步的優勢在於快,啟動之前把重心放在*前的腳上,*後的腳象彈簧樣的被壓縮,這是快速啟動的關鍵所在!!!! 然後前腳朝前跨,相當於放開了被壓縮的的彈簧,想不沖出去也不行了。 缺點是保護不夠,有時候對手移動快,判斷好的,往你前進路線上卡,可以對進攻隊員形成很大幹擾。
交*步跟順步不一樣,它是先邁*後的腳,啟動方法是一樣的,壓縮+放開。 既然是先邁*後的腳,那顯然啟動速度要慢些,不過它的好處在於一旦這只腳邁出去,你整條腿(加上你的身體)可以完全擋住企圖占據你進攻路線的對手。
順步一般是體前變向時用,交*步則是跨下時用,當然體前也可以用交*步,畢竟體前變向是最常用的。
3:身體+腳步+身體+球
請大家注意順序,身體前傾,腳蹬地,身體*(往防守隊員身上*,擋他回防路線),球只須帶過來,不被對手碰到就行~
當然如果你玩街球的,另當別論,但玩街球的到了要過人那下,還得遵循過人的一些 基本准則才過去。
4:正面的虛晃
這也是很常用的,但講起來話就多了,這里我只提一下要點。
假突破的方向一定要用虛晃的腳尖著地,才能保證迅速把身體彈回來,當然如果你的對手菜,身體不動也能騙死他,那你就不必看這些了,呵呵。
最後總結下,過人的方式當然遠不只這些,我只是簡單講了下些對常用的動作的體會,大家要在實戰中慢慢去體會
換手運球必殺技 換手運球必殺技
有一點攜帶球違例的嫌疑,更有一點虛擬的假象與假動作的融合,艾弗森的運球成了他的標志,快捷,詭異,令人目不暇接,被稱為影子殺手的艾弗森依靠著運球絕技讓防守他的對手如置身霧中,難分東西。
也許有人認為,埃弗森的胯下換手運球並不神奇,既沒有托馬斯的柔順節奏,也不像哈德威那麼快捷如風,更缺少基德的富有節奏,但艾弗森就是能在兩三個回合中擺脫對手,直突籃下。
或許防守艾弗森的對手不是給艾弗森的動作給騙了,而是在埃弗森出神入化的身手中迷失了自己,從而產生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最終只能是呆若木雞地站在原處成為艾弗森眼中的提線木偶。
你不信么?那就讓我們走進艾弗森的化境
1首先與對手面對面對峙。
2左手運球用力往下拍球,連續兩個快節奏運球是求改變運球路線飛離左邊。
3以左手控球,利用球的旋轉力使球暫時停留在手上。
4以身體和頭向左虛晃,是對手迷惑進攻的方向,而導致中心向左偏離。
5當對手向左移動時,讓腳裸彎曲,快速轉換身體重心。
6將球反彈從左手跳到右手,瞬間換手運球。
7起動,加速過人
㈦ 籃球訓練方法
一 步 步 教 你 打 籃 球 (初學者請進)
[color=blue]轉者注:
籃球入門時有正確的姿勢和方法很重要,為了避免受傷等等事故..已經是老手的跳著看吧.[/color]
籃球場上位置介紹
控球後衛(PG)
控球後衛(Point Guard)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如果說小前鋒是一出戲的主角,那麼控球後衛便是這出戲的導演。
怎樣才算是一個合格的控球後衛。首先,他的運球能力是絕對少不了的,他必須要能夠在只有一個人防守他的情況下,毫無問題地將球帶過半場。然後,他還要有很好的傳球能力,能夠在大多數的時間里,將球傳到球應該要到的地方:有時候是一個可以投籃的空檔,有時候是一個更好的導球位置。簡單地說,他要讓球流動得順暢,他要能將球傳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進一步地說,他還要組織本隊的進攻,讓隊友的進攻更為流暢。
對於一個控球後衛還有一些其它要求。在得分方面,控球隊員往往是隊上最後一個得分者,也就是說除非其他隊友都沒有好機會出手,否則他是不輕易投籃的。或者以另一個角度說,他本身有頗強的得分能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壞對方的防守,來替隊友製造機會。總而言之,控球員有一個不變的原則:當場上有任何隊友的機會比他好時,他一定將球交給機會更好的隊友。所以,控球員的出手經常都是很好的投籃時機,自然我們對他的命中率要求也就比較高,一般而言應該要在五成以上,要比小前鋒和得分後衛高。而在得分能力方面,外線和切入是他必備的兩項利器。
得分後衛(SG)
得分後衛(Shooting Guard),由其字義不難得知,他以得分為主要任務。他在場上是僅次於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練就像小前鋒一般的單打身手,因為他經常是由隊友幫他找出空檔後投籃的。不過也就因為如此,他的外線准頭與穩定性要非常好。
得分後衛經常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是有很好的空檔來投外線,因此他的外線准頭和穩定性一定要好,要不然隊友千辛萬苦擋出個好機會,卻又投不進去的話,對全隊的士氣和信心打擊頗大。第二則是要在小小的縫隙中找出空檔來投外線,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一個好的得分後衛總不能企望每次都有這么好的空檔,應該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機會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一定的水準,如此的話,才能讓敵方的防守有所顧忌,必須拉開防守圈,而更利於隊友在禁區內的攻勢。
如此說,得分後衛的命中率一定要很高羅?其實不然。因為我們雖然希望他有較好的准頭,但是也別忘了他出手的距離經常都是相當遠的,我們總不能希望一個射手投外線要准到比人家籃下打板命中率還高吧!更何況,得分後衛有時也得要自己找機會單打出手、或是在人縫中找空檔,所以他的命中率不會太高,這是可以理解的。一般而言,能到四成七、四成八就算是不錯了,五成以上已是上上之選。
小前鋒(SF)
小前鋒(Small Forward)乃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對小前鋒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較遠距離的得分。小前鋒一接到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把球往籃框里塞。他可能會抓籃板,但並不必要;他可能很會傳球,但也不必要;他可能彈跳很好,但仍不必要;他可能防守極佳,但還是不必要。小前鋒的基本工作,就是得分、得分、再得分。
小前鋒乃是對命中率要求最低的一個位置,一般而言只要四成五就算得上合格,而四成以上都可以接受。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他要能得分。如果一個小前鋒每場球得個七、八分,命中率還只有四成的話,那還不如叫他去坐板凳算了。話說回來,為什麼小前鋒的命中率可以比較低呢?因為他是隊上主要得分者,他經常要積極找機會投籃,要在某些時刻穩定軍心,甚或以較困難的方式單打對手來提升士氣,乃至於給對手下馬威,給予敵方迎頭痛擊等。因此小前鋒會有較多的機會出手,而且可能是不太好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容許他的命中率稍低,只要他能得分的話。
大前鋒(PF)
大前鋒(Power Forward)在隊上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要搶籃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但是要投籃、得分,他卻經常是最後一個。所以說,大前鋒可以算是籃球場上最不起眼的角色了。
大前鋒的首要工作便是抓籃板球。大前鋒通常都是隊上籃板搶得最多的人,他在禁區卡位,與中鋒配合,往往要挑起全隊的籃板重任。而在進攻時,他又常常幫隊友擋人,然後在隊友出手後設法擠進去抓籃板,做第二波的進攻。通常僅有少數的時間,會要求大前鋒沉底單打,這時候他便在禁區附近來個翻身、小勾射之類的,做些近距離的進攻。
既然大前鋒一般較少出手,而其投籃的位置又經常很靠近籃框,那麼對其投籃的命中率自然要求也較高了。以場上五個位置來說,大前鋒應該是命中率最高的一位了,不錯的大前鋒應該達到五成五以上。不過由於得分不是他的強項,所以他的得分可以不多,但是籃板就一定要抓得多。此外,防守時的火鍋能力自然也是大前鋒所必備的,因為他要鞏固禁區,防守當然重要。其實說穿了,大前鋒就是要做好兩件事:籃板和防守。
以往,大前鋒往往就是要做苦工的,在場上他們少有接球單打的機會。但是現在籃球觀念日新月異,大前鋒也就慢慢在進攻方面有所加強了,這也正是大前鋒今昔最大的差別。不過,一個好的大前鋒,還是要以在禁區的苦工為主的。一個能抓籃板能防守,但是進攻能力不佳的球員,我們會稱他是好的大前鋒,但是一個很能得分卻在籃板、防守上失職的球員,根本不能算是一個大前鋒。
中鋒(C)
中鋒(Center)顧名思義乃是一個球隊的中心人物。他多數的時間是要待在禁區里賣勞力、賣身材的,他在攻在守,都是球隊的樞鈕,故名之為中鋒。
中鋒要做哪些工作呢?首先,他既然是在禁區裡面混飯吃,那麼籃板球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再來,禁區又是各隊的兵家必爭之地,當然不能讓對手輕易攻到這裡面來,所以阻攻、蓋火鍋的能力也少不得。而在進攻時,中鋒經常有機會站在靠近罰球線的禁區內(此乃整個進攻場的中心位置)接球,此時他也應具備不錯的導球能力,將球往較適當的角落送出。以上三項,是中鋒應具備的基礎技能。而在球隊中,中鋒也經常身負得分之責,他是主要的內線得分者,與小前鋒里外對應。因為他要能單打,所以在命中率上的要求可以低些,但他出手的位置又往往較接近籃框,所以命中率又應該高些,大致來說,五成二可以作為一個標准。對中鋒命中率的要求,是僅次於大前鋒的。
一名好的中鋒還得多才多藝。在進攻方面,中鋒在接近籃框的位置要有單打的能力,他要能背對著籃框做單打動作,轉身投籃是最常見的一項,而跳勾、勾射則是更難防守的得分方式。防守上,要稱為一個好的中鋒,那除了守好自己該看的球員之外,適時幫忙隊友的防守是必須的。簡單地說,若敵方的球員晃過了隊友的防守而往籃下進來,中鋒便要有一夫當關之勇,守住己方的禁區。當然,不是說每回都能滴水不漏,但總是要有"能幫忙"的能力,若一個中鋒只能守住自己的人,那是不夠的(除非對方是超強的進攻中鋒)。
中鋒有一種變形,也就是所謂的外線中鋒。他與正常中鋒的差別在於,他的進攻主要是跑到外面去投外線,而少做禁區單打的工作。由於中鋒的個頭高,其他矮個子根本守不住,所以到外線投籃可以把對方的中鋒引出來,故其在前鋒較強時也相當管用,而在防守時,他就與一般中鋒無異,照樣防守對方中鋒,照樣地抓籃板。
籃球主要名詞術語簡釋
(1)扣籃:運動員用單手或雙手持球,跳起在空中自上而下直接將球扣進籃圈。
(2)補籃:投籃不中時,運動員跳起在空中將球補進籃內。
(3)卡位:進攻人運用腳步動作把防守者擋在自己身後,這種步法叫卡位。
(4)領接球:順傳球飛行方向移動,順勢接球。
(5)錯位防守:防守人站位在自己所防守的進攻人身側,阻撓他接球叫錯位防守。
(6)要位:進攻人用身體把防守人擋在身後,占據有利的接球位置。
(7)突破:運球超越防守人。
(空切:進攻人空手向籃跑動。
(9)一傳:獲球者由守轉攻的第1次傳球。
(10)蓋帽:進攻人投籃出手時,防守人設法在空中將球打掉的動作。
(11)補位:當1個防守人失掉正確防守位置時,另1防守人及時補占其正確防守位置。
(12)協防:協助同伴防守。
(13)緊逼防守:貼近進攻人,不斷運用攻擊性防守動作,威脅對方持球的安全或不讓對方接球。
(14)斜插:從邊線向球籃或者向球場中間斜線快跑。
(15)時間差:在投籃時,為躲避對方防守的封蓋,利用空中停留改變投籃出手時間。
(16)接應:無球進攻隊員,主動搶位接球。
(17)落位:在攻防轉換時,攻守雙方的布陣。
(1策應:進攻隊在前場或全場通過中間隊員組織的接應和轉移球的戰術配合,造成空切、繞切以及掩護等進攻機會。
(19)掩護:進攻隊員以合理的技術動作,用身體擋住同伴的對手的去路,給同伴創造擺脫防守的機會的一種進攻配合。
(20)突分:持球進攻隊員突破後傳球配合。
(21)傳切:持球進攻隊員利用傳球後立即空切,准務接球進攻,
(22)補防:當1個防守隊員失去位置,進攻隊員持球突破有直接得分的可能時,鄰近的另1防守隊員立即放棄自己的對手,去防持球突破的進攻者。
(23)換防:防守隊員交換防守。
(24)關門:鄰近的兩名防守持球者的隊員,向進攻者突破的方向迅速合攏,形成「屏障」,堵住持球進攻者的突破路線。
(25)夾擊:兩名防守隊員共同卡住1名進攻隊員,封堵其傳球路線。
(26)擠過:兩名進攻隊員進行掩護配合時,防地被掩護者的隊員向其對後靠近,在進攻者即將完成掩護配合的一剎那,搶佔位置,從兩名進攻隊員之間側身擠過,破壞他們的掩護,並繼續防住自己的對手。
怎樣才能提高投籃命中率
籃球是一項技術綜合性較強的運動項目,投籃得分的多少,決定著比賽的勝負。那麼,如何創造更多的得分機會,提高投籃的命中率,下面是在教學和訓練中的一些方法:
一、加強規范化投籃動作的練習。投籃的動作有單手和雙手,不論採用哪種方式,都要嚴格地按規范化動作去做。培養和掌握投籃時的肌肉感覺是優先於一切的先決條件,這就應加大規范化投籃動作的練習,最終達到動力定型。
二、提高身體的訓練程度。身體訓練程度是完成各種技術動作的基礎,對投籃命中率有明顯的影響。如身體訓練較差的隊員,運動量增大時,命中率就明顯下降。因此,應把投籃與身體訓練結合起來,在一定強度下限時限數投籃訓練,以便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有足夠的體力保證投籃命中率的穩定和提高。
三、選擇良好的投籃時機、果斷出手。良好的投籃時機,是提高投籃命中率的關鍵,一次好的得分機會是靠個人和全隊配合來創造的,要善於捕捉投籃的時機。投籃者要觀察防守隊員的重心、位置、防距,一旦防守者失掉了正常的防位,不能幹擾投籃時,或投籃者利用假動作誘使防守者失掉重心、位置和防距時,投籃者創造了投籃機會,果斷出手。利用全隊戰術創造出來的機會或利用攻防雙方出現暫時的時間差和空間差立即投籃。
四、要有強烈的投籃慾望和自信心。強烈的投籃慾望和自信心是提高投籃命中率的前提,對投籃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要使投籃者得以全面鍛煉,掌握各種投籃技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平時應對學生多一些關心、幫助,多一些鼓勵和表揚,培養投籃者的自信心。
五、加強全身協調性和出手動作穩定性的訓練。比賽中,常看到有些投籃者,在突然受到外力作用失去身體平衡時,仍能將球投進,這說明投籃者身體協調性好,在球出手的瞬間,身體和手是相對穩定的,投籃者的時空感強、手感好、自信心強,使整個投籃動作力量均勻、柔和,動作自然、連貫、流暢。
六、選擇合適的投籃出手角度和球的飛行路線。據科學和實踐證明,球的出手角度影響著球的飛行路線,球的飛行路線一般有低弧線、中弧線和高弧線三種,一般以中弧線為最佳。但由於投籃距離的遠近,隊員身材的高矮和彈跳素質的不同,因而在投籃時,球的飛行路線也就有所不同,在訓練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同時,穩定的心理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學會自我調節和自我心理暗示,不要受裁判、場地、觀眾、氣氛和比分的影響,採取合理、果斷的行動進行投籃。
傳球的幾種方法
採用何種方式傳球取決於實際情況。方式雖然不同,但有幾點是一致的:
所有的傳球都是用手指完成,而不是用手掌。為控制球的速度、方向,手指應該盡可能地張開(但不能太僵硬),手腕要有彈性。
籃球中有以下幾種主要的傳球方式:
胸前傳球 從胸前傳球快速、有效,是最常用的傳球方式。雙手持球的預備站位: 面向要傳球的隊友,抬頭、屈膝,手指張開,將球持在胸前,兩肘微向外,伸臂向外推球時,向前跨出一步,球出手時手指向上、向前推。
(雙手)擊地傳球 擊地傳球通常用來將球從防守隊友張開的手臂下傳出。雙手擊地傳球的技術要領與上面講到的從胸前傳球一樣,只是球傳出時手指向下有力,使球碰地板反彈後,到達接球隊友的腰部位置。
低手傳球 低手傳球是一種近距離的傳球,通常用於將球傳遞給離自己較近的隊友: 用手指托住球的下半部,伸臂出球時,向傳球方向邁一步,做隨球動作時固定手腕,也將球傳向接球隊友的腰部位置。
(雙手)頭上傳球 我們經常看到在籃球比賽中搶到籃板球的隊員用這種方式將球傳給位於遠處前場處於有利位置的隊友。雙手頭上傳球可以越過防守隊員,並且可以傳得很遠。 雙手從球的兩側面持球(手指尖朝上),置於頭頂,肘部微屈,向傳球方向跨一步的同時手腕向後轉,球移至腦後,將球向前拋出,手腕向下轉發力。(同樣要做好隨球動作)
如何才能搶斷成功
搶斷球是籃球的基本技術之一,搶斷可以奪走對手的進攻機會,可以帶動一次快速反擊,可以使自己的球隊打出一輪高潮。如果你搶斷成功,對手會極度懊喪。 如何才能提高搶斷的成功綠率,下述方法會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要對他進行緊逼。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習慣的運球手,應緊逼他最習慣的一側,迫使他背對著你,同時也背對著籃筐。
第二,一旦他轉身背對你,你就應緊緊貼住他,並稍稍下蹲,這樣你可以向自己的任何一側迅速移動。同時,還應張開雙臂,手掌攤開並要放鬆,這樣一旦有機會便可以出手斷球。
第三,只要對手伺機傳球,你便可以下手。雖然自始至終他對你都保持高度警惕,防止球被你捅掉,不過,因為要尋找自己的傳球夥伴,他總會有一瞬間無法對你集中注意力,他企圖傳球的一剎那正是搶斷的最佳時機。你可以突然伸手將他的球拍落,然後把球撈回來。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動作非常危險,很容易被裁判吹成犯規。因此,你最好先將球捅掉,即使你無法得到皮球,沒准你的同伴會候個正著。搶斷球也需要下功夫苦練,你可以和同伴進行一對一的練習,一旦苦功下夠,必定水到渠成。
如何控球
控球面對防守時最怕被拍,背對防守時最怕被掏。 面對防守時,對方有兩種搶斷法:
1. 在你右手控球時上一大步,其身體貼在你身體右側,胳臂長伸,插入你身體與球之間,將球拍掉。
2. 在你右手換左手過人時上一小步,胳膊正好放在你球線上,等你把球送入他手中。
對付第一種斷法,只需在對手沖上來時猛一右側身,用左肩擋在對方前進路線上,對方要麼知趣減速;要麼頭撞在你肩上,有苦說不出,知道你不是好惹的。
對付第二種斷法,記住球控低一點就行了。 背對防守時,對方往往又逼又掏,搞得你心裡很虛,其實對付對方逼你掏你的最好辦法就是主動去擠他,一旦擠住他, 他就行動不便,自然斷不了你的球了。這一著在打快攻一對一時特別有效,你不用沖得特別快,只要死死抵住對方,一邊控球一邊上籃。同時你一定還要發揮左手的作用,右手控球,左手一定要伸得長長的,最好擋在對方腰上,這樣對方的動向你就一清二楚了,這一招特別適於轉身過人。
如何運球
運球在籃球訓練或比賽中相當重要,它允許球員:
在不能傳球給隊友時可以自己帶球向前進攻;帶球移動至更有利的位置以傳球給隊友;或等待隊友到位接傳球時控制住球;自己向籃框方向運球並完成投籃或上籃。 然而不要過多的運球同樣也很重要。如果你在比賽中過多的運球,會使其他四位隊友只能站在那兒看你,從而失去了籃球運動所提倡的團隊合作精神,而且運球比較慢(傳球可以更快地把球傳向籃框方向)。你應該學會怎樣運球,更應該學會什麼時候運球(什麼時候該傳球)。
應該用手指運球,而不是手掌。運球高度最好不要超過腰部 (這樣比較容易控制球)。運球時手腕要放鬆,用向下擠壓動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動作。要訓練兩只手都能熟練地運球。開始先學習在原地運球,熟練後可以一邊運球一邊走動。不要過多考慮運球時你的移動速度,先掌握好運球技術。走動中的運球技術掌握好以後,再開始逐漸增加移動速度,直至全速。採取怎樣的速度以你能舒服地運球為標准。
運球是應該抬頭,時刻觀察場上情況。如果運球時只顧低頭看球,很容易被對手盜球,而且也看不到處於有利位置的隊友,甚至之間處於容易投籃的位置也不知道。
控制性運球
運球時當你感到既難以傳球,又不可能快速向前時,或者你在觀察場上形勢准備傳球或投籃時,應該採用控制性運球。在膝蓋到腰部的高度運球。雙膝微屈,身體前傾,這樣使你容易控制好球,也容易快速變速。不參與運球的那隻手臂應該彎屈肘部並向外伸,保持平衡,也阻止對手靠近。
快速運球
在你要帶球快速沖向前場時當然要快速運球。此時身體也要前傾,將球稍微拍向前方,運球高度稍高,在胸部與腰部之間。身體正對移動方向,眼睛觀察全場。
變速運球 運球隊員要突破對手防守可以採用變速運球(當然也可以採用突然變向或其他假動作)。變速運球要求除了改變運球速度,還要改變運球高度。用小的步幅接近對手,然後突然加速(步幅也加大),並把運球高度降至膝部位置,快速突破向前。變速運球需要很多練習才能有效地使用。
第2樓 博客論壇網友: yutong1031 發表於 05年1月18日 21:17
單手原地投籃
單手原地投籃,特別是對青少年來說,是一種基本投籃方式。我們以右手投籃為例:
雙手持球置於與眼睛同高的位置,稍便向右側,右腳比左腳稍靠前,雙膝微屈,將球上舉,右手手腕後伸,使球體大部分重量落在右手,左手從左側輕輕扶住球體,腳前掌發力,提起腳跟,伸直雙膝,伸右臂將球投出, 投籃從手腕向後彎曲開始,進而向上、向前,指尖是最後離開球體的部位
三步上籃的練習
三步上籃是最基本、最簡單的投籃技術。下面以右手的三步上籃為例說明如何練習:
從離籃框約3、4米的前方稍偏右處開始,用右手單手朝籃框方向運球向前,最後一步用左腳踏出 (並准備起跳),跨最後一步時,用雙手抱球(左手在球前方,右手在球後方並靠近球底部),左腳發力起跳,眼睛保持在籃框附近你要將球送至的方向,左手離開球,右臂單手持球向上完全伸展,並在彈跳至最高點時,靠手腕發力(稱「挑籃」)將球送出。
左手上籃只要用左手運球、右腳起跳、左手「挑籃」即可。剛開始練習時用你習慣用的手(有力的手)上籃,等動作熟練後再練慣用另一隻手上籃。如果你感到運球當中很難掌握起跳點或調整最後一步,可以先練習原地的上步、起跳、投籃,熟練以後再從運球開始。
如何跳投
跳投的好處是不象原地投籃那樣容易被對手封蓋。青少年選手可能會因為腿、手臂、肩部及背部肌肉力量不足而做不好跳投,那完全可以暫時放棄,否則因力量不足而造成的錯誤動作會影響自信心,使以後力量達到要求後也難以獲得理想的跳投技術。跳投的技術要領如下:
雙手持球,非投籃手置於球前方或側方(按你舒服的位置放)。投籃手置於球的後部,雙膝微屈,雙手持球從胸部上移到眼睛上方,然後雙腳向上彈跳。跳起時,屈肘(前臂向後),手腕也向後翻。跳至最高點時,前臂前伸,手腕向前、向下將球投出,隨球動作(參考關於投籃)要充分,眼睛要始終耵住籃框。
投籃注意事項
籃球的訓練和比賽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投籃方式,但不管哪種投籃方式,有兩點是必須做到的:
第一
從腳底發力,也就是說雖然是用手投籃,但力量是從腳前掌發起,然後通過腳踝、膝蓋、胯部、上體、手臂、手腕,最後力量傳遞至手指尖將籃球投出。力量的整個傳遞應該是一個連貫協調的過程。
第二
手臂姿勢,應該是上臂與前臂呈90度,而手腕後伸也與前臂呈近90度,並與上臂平行。手指持球的後、下部。投籃時,向上、向前伸臂(當然是指向籃框),向上、向前用力屈手腕,最後用手指將球推出,這樣投籃會使籃球產生下旋,碰到籃板或籃框不會產生很大的反彈。還應該讓手與籃球接觸的時間盡量長(即隨球動作時間長),這樣有利於控制球的運動方向,增加投籃的命中率在開始時不要過多考慮球是否投進了籃框。把注意力集中到身體的姿勢、動作以及整個投籃動作的節奏。每次投籃要重復同樣的動作要領,正確的投籃動作變得很順暢的時候,命中率自然會因此而提高。還應該在離籃框不同的位置、角度練習投籃。
籃球運動傷害及防治
打籃球容易發生「骨骼以及關節」的傷害。也就是骨骼尚未硬化的年輕人當膝蓋受到強烈的刺激時,最容易產生膝關節水腫。
預防的方法;做一些對膝蓋強烈刺激的運動,例如全屈膝運動、兔跳、等等,別做得太過份,同時要訓練強化膝關節周圍的運動。
1. 腳踝扭傷 練習前以膠布(絆創膏、綳帶)纏繞腳踝,即可稍據預防扭傷之效。然最有效之方法仍是:做腳踝的准備操一腳側踢球運動,同時亦能強化該不為之肌肉。若不幸扭傷,先將患部位冷敷,在施加適當的壓力。冷敷時只可用冰水,加壓時則先墊以海綿,在從海綿上方用具有彈性之綳帶包紮。
2. 手指的戳傷因手指受到強烈的沖擊而產生。 預防方法: 要充分地做好手指的准備運動。手指的戮傷,依程度可分五種 1. 扭傷,2.脫臼,3.骨折,4. 腱斷裂,5.挫創傷(皮膚裂開)。 若發生扭傷,其冶療方法同其他部位的扭傷,先行冷敷,俟2~3天之後,則在該部位保溫同時按摩。脫臼時要能忍受疼痛,讓醫療人員將手指拉直,恢復原狀,然後和前法相同地處置。至於手指嚴重的戮傷、骨折、 腱所裂則不許亂動,速送醫治療才是上策。
3.肌肉離位 對肌肉施加急激的力量(屈.伸),致肌肉中之肌纖維或是肌肉之肌膜的一部份發
參考資料:http://www..com/s?cl=3&wd=%D4%F5%D1%F9%B4%F2%C0%BA%C7%F2
㈧ 請教籃球訓練!
籃球場主要位置介紹
控球後衛(PG)
控球後衛(Point Guard)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一個合格的控球後衛必須要能夠在只有一個人防守他的情況下,毫無問題地將球帶過半場。然後,他還要有很好的傳球能力,能夠在大多數的時間里,將球傳到球應該要到的地方:有時候是一個可以投籃的空檔,有時候是一個更好的導球位置。簡單地說,他要讓球流動得順暢,他要能將球傳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進一步地說,他還要組織本隊的進攻,讓隊友的進攻更為流暢。
對於一個控球後衛還有一些其它要求。在得分方面,控球隊員往往是隊上最後一個得分者,也就是說除非其他隊友都沒有好機會出手,否則他是不輕易投籃的。或者以另一個角度說,他本身有頗強的得分能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壞對方的防守,來替隊友製造機會。總而言之,控球員有一個不變的原則:當場上有任何隊友的機會比他好時,他一定將球交給機會更好的隊友。
得分後衛(SG)
得分後衛(Shooting Guard)以得分為主要任務。他在場上是僅次於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練就像小前鋒一般的單打身手,因為他經常是由隊友幫他找出空檔後投籃的。不過也就因為如此,他的外線准頭與穩定性要非常好。
得分後衛經常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是有很好的空檔來投外線,因此他的外線准頭和穩定性一定要好,要不然隊友千辛萬苦擋出個好機會,卻又投不進去的話,對全隊的士氣和信心打擊頗大。第二則是要在小小的縫隙中找出空檔來投外線,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一個好的得分後衛總不能企望每次都有這么好的空檔,應該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機會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一定的水準,如此的話,才能讓敵方的防守有所顧忌,必須拉開防守圈,而更利於隊友在禁區內的攻勢。
小前鋒(SF)
小前鋒(Small Forward)乃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對小前鋒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較遠距離的得分。小前鋒一接到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把球往籃框里塞。他可能會抓籃板,但並不必要;他可能很會傳球,但也不必要;他可能彈跳很好,但仍不必要;他可能防守極佳,但還是不必要。小前鋒的基本工作,就是得分、得分、再得分。
小前鋒乃是對命中率要求最低的一個位置,一般而言只要四成五就算得上合格,而四成以上都可以接受。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他要能得分。如果一個小前鋒每場球得個七、八分,命中率還只有四成的話,那還不如叫他去坐板凳算了。話說回來,為什麼小前鋒的命中率可以比較低呢?因為他是隊上主要得分者,他經常要積極找機會投籃,要在某些時刻穩定軍心,甚或以較困難的方式單打對手來提升士氣,乃至於給對手下馬威,給予敵方迎頭痛擊等。因此小前鋒會有較多的機會出手,而且可能是不太好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容許他的命中率稍低,只要他能得分的話。
大前鋒(PF)
大前鋒(Power Forward)在隊上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要搶籃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但是要投籃、得分,他卻經常是最後一個。所以說,大前鋒可以算是籃球場上最不起眼的角色了。
大前鋒的首要工作便是抓籃板球。大前鋒通常都是隊上籃板搶得最多的人,他在禁區卡位,與中鋒配合,往往要挑起全隊的籃板重任。而在進攻時,他又常常幫隊友擋人,然後在隊友出手後設法擠進去抓籃板,做第二波的進攻。
大前鋒一般較少出手,而其投籃的位置又經常很靠近籃框,對其投籃的命中率要求也較高。以場上五個位置來說,大前鋒應該是命中率最高的一位,不錯的大前鋒應該達到五成五以上。不過由於得分不是他的強項,所以他的得分可以不多,但是籃板就一定要抓得多。此外,防守時的火鍋能力自然也是大前鋒所必備的,因為他要鞏固禁區,防守當然重要。其實說穿了,大前鋒就是要做好兩件事:籃板和防守。
中鋒(C)
中鋒(Center)顧名思義乃是一個球隊的中心人物。他多數的時間是要待在禁區里賣勞力、賣身材的,他在攻在守,都是球隊的樞紐,故名之為中鋒。
中鋒要做哪些工作呢?首先,他既然是在禁區裡面混飯吃,那麼籃板球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再來,禁區又是各隊的兵家必爭之地,當然不能讓對手輕易攻到這裡面來,所以阻攻、蓋火鍋的能力也少不得。而在進攻時,中鋒經常有機會站在靠近罰球線的禁區內(此乃整個進攻場的中心位置)接球,此時他也應具備不錯的導球能力,將球往較適當的角落送出。以上三項,是中鋒應具備的基礎技能。而在球隊中,中鋒也經常身負得分之責,他是主要的內線得分者,與小前鋒里外對應。因為他要能單打,所以在命中率上的要求可以低些,但他出手的位置又往往較接近籃框,所以命中率又應該高些,大致來說,五成二可以作為一個標准。對中鋒命中率的要求,是僅次於大前鋒的。
一名好的中鋒還得多才多藝。在進攻方面,中鋒在接近籃框的位置要有單打的能力,他要能背對著籃框做單打動作,轉身投籃是最常見的一項,而跳勾、勾射則是更難防守的得分方式。防守上,要稱為一個好的中鋒,那除了守好自己該看的球員之外,適時幫忙隊友的防守是必須的。簡單地說,若敵方的球員晃過了隊友的防守而往籃下進來,中鋒便要有一夫當關之勇,守住己方的禁區。當然,不是說每回都能滴水不漏,但總是要有"能幫忙"的能力,若一個中鋒只能守住自己的人,那是不夠的(除非對方是超強的進攻中鋒)。
中鋒有一種變形,也就是所謂的外線中鋒。他與正常中鋒的差別在於,他的進攻主要是跑到外面去投外線,而少做禁區單打的工作。由於中鋒的個頭高,其他矮個子根本守不住,所以到外線投籃可以把對方的中鋒引出來,故其在前鋒較強時也相當管用,而在防守時,他就與一般中鋒無異,照樣防守對方中鋒,照樣地抓籃板。
五、國際標准籃球場地簡介
籃球比賽場是一個長方形的堅實平面,無障礙物。標準的比賽場地長度為28m,寬度為15m。天花板或最低障礙物的高度至少應為7m。
籃球場的長邊界限稱邊線,短邊的界限稱端線。球場上各線都必須十分清晰,線寬均為0.05m。以中線的中點為圓心,以1.8m為半徑,畫一個圓圈稱中圈。三分投籃區是由場上兩條拱形限制出的地面區域。
六、國際標准籃球場地區域設置
限制區:從罰球兩端畫兩條線至距離端線中各3m的地方所構成的地面區域。
罰球區:是限制區加上以罰球線中點為圓心、以1.80m為半徑向限制區外所畫的半圓區域,它是執行罰球的區域。
三分投籃區:是由場上兩條拱形限制出的地面區域。
七、NBA簡介
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縮寫(國家籃球協會)。成立於1946年6月6日。成立時叫BAA,即全美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是由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闆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間,不至於閑置而共同發起成立的。BAA成立時共11支球隊: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華盛頓國會隊、芝加哥牡鹿隊、克利夫蘭叛逆者隊、底特律獵鷹隊、費城武士隊、匹茲保鐵人隊、普羅維登斯蒸氣隊、聖路易斯轟炸機隊和多倫多愛斯基摩人隊。1949年BAA吞並了當時的另外一個聯盟(NBL),並改名為NBA。
1949-50賽季,NBA共17支球隊。1976年NBA吞並了美國籃球協會(ABA),球隊增加到22支。1980年達拉斯小牛隊加入NBA。1988年,夏洛特黃蜂隊和邁阿密熱火隊加入NBA。1990年奧蘭多魔術隊和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加入NBA。1995年兩支加拿大球隊加入NBA,多倫多猛龍隊和溫哥華灰熊隊,使NBA的球隊達到29支.
而今年的常規賽還有了新軍夏洛特山貓的加入,促使NBA做出了57年歷史上最大的賽制變動:30支球隊被劃分為兩大賽區、六個分區,這一改革在加強區域對抗的同時,也讓新賽季的常規賽更有看頭。
八、NBA規則簡介
NBA的比賽規則與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制定的FIBA規則不盡相同。NBA規則除包含FIBA規則中各種必不可少的行之有效的法則之外,還有自己鮮明的地域性、商業性以及保證和促進精彩表演的特點。
NBA和FIBA規則的主要區別是:(1)NBA每場比賽為48分鍾,分4節進行,每節12分鍾; FIBA為40分鍾,分上下半時,每半時為20分鍾。
(2)NBA的3分線為6.70米;FIBA為6.25米;
(3)NBA球場面積為90英尺×50英尺(27.43米×15.24米);FIBA為28米×15米。
(4)NBA限制區面積為16英尺×19英尺(4.88米×5.8米)的長方形;FIBA為3.6米×6 米×5.8米的梯形。
(5)NBA每場比賽暫停次數為7次;FIBA為4次。決勝期暫停數NBA為3次; FIBA為1次。
(6)NBA為場上隊員請求暫停, FIBA則為教練。
(7)NBA暫停時間每次為1分40秒;FIBA為1分鍾。
(8)NBA在上半場(前兩節)和下半場(後兩節)各有一次20秒的電視暫停(廣告);FIBA無。
(9)NBA每次進攻時間為24秒;FIBA為30秒。
(10)NBA個人限犯規次數為6次;FIBA為5次。
(11)NBA罰球時間為5秒;FIBA為5秒。
(12)NBA臨場裁判人數為3人;FIBA為2人。
(13)NBA無緊逼防守下的5秒違例,FIBA有。
(14)每場比賽超過犯規次數的罰球,NBA為球隊第5次犯規或每半場最後兩分鍾犯規;FIBA為每半場球隊第8次犯規。
九、NBA場地區域設置
NBA的球場尺寸是長94英尺(28.65米),寬50英尺(15.24米)。球場兩端標有長方形的罰球區,長19英尺(5.79米),寬16英尺(4.88米)。
球場兩端標有3分投籃線,三分線距離籃筐的距離為23英尺9英寸,但在角部區域這一距離仍為22英尺。在籃筐為圓心,4英尺為半徑的半圓區域內,進攻球員撞擊已確定防守位置的輔助防守球員將不被判進攻撞人犯規,這一區域過去是一個2x6英尺的矩形。
罰球區圓圈的半徑是6英尺(1.83米)。中圈內圓圈的半徑是2英尺(0.61米),一條中線橫貫其中。
另有4條垂直於邊線寬2英寸(5.08厘米)的標志線,各距底線28英尺(8.53米)向場內延伸3英尺(0.91米)。
十、NBA賽制介紹
今年的常規賽由於有了新軍夏洛特山貓的加入,使得30支球隊被劃分為兩大賽區、六個分區,這一改革在加強區域對抗的同時,也讓新賽季的常規賽更有看頭。誕生58年來,NBA聯盟曾數次調整賽區劃分,有的是因為球隊增減而被動為之,有的則緣於經濟上的企圖或賽事上的便捷主動求變,但縱觀歷史,任何一次都無法像現在這樣引起聯盟結構的巨大震盪。由於新軍夏洛特山貓隊的加盟,NBA的球隊總數達到了偶數。經過NBA董事會投票,決定重新劃分新賽區,實行新賽制。2003年11月18日,NBA總裁大衛·斯特恩正式宣布,從2004-2005賽季始,NBA從原先的四賽區調整為六賽區,東西部各為三個,每個賽區都為5支球隊。其中為了保持平衡,將原屬東部的新奧爾良黃蜂隊就近劃歸西部。
如此一來,新賽季的聯盟格局分為兩個大聯盟,東部聯盟的成員為大西洋賽區的凱爾特人隊、網隊、尼克斯隊、76人隊和猛龍隊,中東賽區的公牛隊、騎士隊、活塞隊、步行者隊和雄鹿隊,以及東南賽區的老鷹隊、山貓隊、熱火隊、魔術隊和奇才隊。
西部聯盟則包括西南賽區的小牛隊、馬刺隊、灰熊隊、黃蜂隊和火箭隊。西北賽區的掘金隊、森林狼隊、開拓者隊、超音速隊、和爵士隊。太平洋賽區的湖人隊、快船隊、勇士隊、太陽隊以及國王隊。
隨著賽區的調整,NBA新賽季的賽制也相應改變。
常規賽賽制變更如下
1、每個小賽區的球隊在常規賽中要與在同一個小賽區的球隊比賽四場。
2、小賽區的每支球隊要與小賽區以外,但是在同在一個大賽區的每個球隊相遇三到四次。
3、小賽區的每支球隊要與不同大賽區的每支球隊比賽兩場。
季後賽的賽制則變化為
1、每個小賽區常規賽積分最高的球隊直接進入季後賽,在大賽區常規賽中成績最好的另外一支球隊與前面的三支球隊合成季後賽的前四支球隊,並且成為季後賽的種子隊。
2、大賽區另外四個季後賽名額將根據11支球隊在常規賽中的整個排名成績分配,而不考慮球隊在小賽區的排名。
3、主客場將按照常規賽的勝率來決定。
盡管具體的賽制模式沒有大的變化,常規賽依然是82場,跨大區的對手之間依然只交手兩次,但細化下來,還是有實質的不同。以往的NBA每個分區多達7支或者8支球隊,區域間的對抗意識並不強烈,更為強調的是東部(西部)之間的勝負與排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像大西洋區的熱火關注的是它在整個東部的排名,而不是聚焦於它在分區內的得失長短
十一、NBA季前賽介紹
除了常規賽和季後賽,NBA獨特的比賽系統,那就是季前賽。NBA季前賽是各支球隊在NBA常規賽季開始前進行的熱身賽。
NBA季前賽一般有3大功能:
第一,磨合陣容、豐富打法及檢驗新老球員的競技狀態。
第二,預熱NBA常規賽。最初,季前賽是免費對球迷開放的,近幾年來,也開始對外售票。
第三,宣傳NBA,擴大海外影響。本賽季NBA把火箭隊與國王隊的兩場季前賽放到了中國,並且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十二、NBA選秀制度介紹
為了保證聯盟各支球隊的實力水平不致太懸殊,從而增加比賽的精彩激烈性和可看性,在每年的總決賽之後,NBA還都會在6月下旬舉行一年一次的「新人選秀」大會。
參加「選秀」的新人一般是全美各大學的學生,他們通常是NCAA全美大學生籃球聯賽上的佼佼者。最近幾年來,受功利思想的影響,很多大學沒有畢業,甚至還在上高中的球員也紛紛參加「選秀」。譬如1995年首輪第五位被森林狼隊選種的凱文-加內特,1996年首輪第13位被選中的科比-布萊恩特,都是以高中生的身份直接進入NBA的。
對於參加選秀的年輕球員,NBA根據他們在大學期間(或高中階段)的比賽表現打分排名。然後,NBA各球隊按照本年度常規賽中的勝率排名,從成績最差的球隊開始,依次挑選球員,每隊每一輪只能選一個新人,通常選秀進行2-3輪。
十三、NBA全明星賽介紹
NBA全明星賽始於1951年3月2日,每年舉行一次。該項比賽是每年由觀眾投票選舉出全美最優秀的24名職業籃球運動員(東部聯盟、西部聯盟各12名),組成東部隊和西部隊進行對抗。NBA全明星賽比賽時雙方球員輪流上場,以充分表現當選的每個球員的球技,對勝負要求不大。因此,該項賽事開辦以來,吸引了世界廣大的球迷觀賞。
十四、CBA賽制介紹
CBA(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即中國籃球協會。
由中國籃球協會主辦,北京等十四個賽區承辦的2004-2005中國男子籃球甲A聯賽於2004年11月14日在14個城市拉開戰幕。
本賽季是CBA聯賽的第十個賽季,中國籃協首次按俱樂部所在主場行政區域分成南北兩個賽區,每賽區7支隊伍。南區有廣東宏遠、八一雙鹿、江蘇同曦、上海西洋、浙江萬馬、福建潯興和雲南紅河,北區有吉林東北虎、山東金斯頓、新疆廣匯、陝西東盛、北京首鋼、遼寧盼盼和河南仁和。
聯賽開幕式將在福建主場晉江市舉行。CBA明星賽在2005年3月6日進行,具體地點待定。聯賽分三個階段,共317場。
第一階段為常規賽季,從11月24日到3月2日,採取一周三賽的賽制。在常規賽中,每支球隊都需要和本賽區的球隊打兩個主客場循環賽,共24場比賽,與另外一個賽區的球隊打一個主客場循環賽,共14場比賽。這樣,每支球隊在常規賽季共有38場比賽,所有比賽場次將達到史無前例的266場,比以往的常規賽季多出84場。
第二階段為分區決賽,從2005年3月9日到3月20日。南北賽區的小組前四名採用同組第一與第四、第二與第三的對陣方式進行三戰兩勝的交叉賽,分別決出南北區冠亞軍及第三、第四名。
第三階段為總決賽,從2005年3月23日到4月23日。南北賽區的前4名將捉對廝殺。四分之一決賽將採取3戰2勝的方法,而半決賽和決賽則都採取5戰3勝的方法。
美國籃球聯賽球隊隊名
聖安東尼奧(馬剌) 孟菲斯(灰熊)
達拉斯(小牛) 休斯頓(火箭)
新奧爾良(黃蜂隊) 邁阿密(熱火)
奧蘭多(魔術) 亞特蘭大(老鷹)
華盛頓(奇才隊) 夏洛特(山貓隊)
薩克拉門托(國王) 菲尼克斯(太陽)
洛杉磯湖(湖人) 金州(勇士)
洛杉磯快(快船) 底特律(活塞)
印第安納(步行者) 克里夫蘭(騎士)
芝加哥(公牛) 密爾沃基(雄鹿)
明尼蘇達(森林狼) 丹佛(掘金)
猶他(爵士) 波特蘭(開拓者)
西雅圖(超音速) 紐約(尼克斯)
費城(76人) 新澤西(網)
波士頓(凱爾特人) 多倫多(猛龍)
注意:美國籃球聯賽球隊隊名在使用時只能用城市名稱部分表示球隊,例如:聖安東尼奧、華盛頓、洛杉磯湖、洛杉磯快。
籃球知識
籃球場地規格
籃球場地的規格是根據籃球比賽規則規定的。標准籃球場地為一塊長28米,寬15米的長方形平地。球場必須有明顯的界線。界線外至少2米以內沒有任何障礙物,界線與觀眾之間也至少應有2米的距離。
球場長邊的界線叫邊線,短邊的界線叫端線。連接兩條邊線中點的平行於端線的橫線叫中線,中線應向兩側邊線外各延長15厘米。以中線的中點為圓心,以1.8米為半徑所畫成的圓叫中圈。罰球線是一條與端線平行的直線,其中點必須與端線與中線的中點在一條直線上。罰球線以及罰球線兩端連接端線的兩條斜線所構成的區域叫限制區(三秒區)。
限制區加上以罰球線中點為圓心,以罰球線為直徑向限制區外所畫的半圓為罰球區。限制區兩側的斜線上有分位線,供隊員在罰球時使用。場地兩端拱形線外的區域為3分投籃區。
球場上的各條線必須十分清楚,線的寬度均為5厘米。場地的丈量,除邊線和端線從線的內沿算起外,場內各線均從其外沿算起。
籃球球場設施
1.籃板: 兩面籃板應以透明的材質製成,最好是強化安全玻璃,其硬度相當於厚度三公分的木質。籃板的規格為寬1.80公尺,垂直高度1.05公尺,其下緣距離地板最少2.90公尺。籃板的表面應平整,四周畫上自界外線算起,寬為59公分,高為45公分的長方形,此長方形底線的上緣必須與籃圈上端相接。
2.球籃: 球籃包括欄圈和籃網。 籃圈-由堅實的鐵料製造,內緣直徑最少為45公分,最多為45.7公分,並漆成橘色。金屬籃圈直徑最小為1.6公分,最大為2.0公分。 籃網-應為白色,懸掛於籃圈上,其目的在使球入籃後能稍受阻力,籃網應有十二目以便懸掛在籃圈上,其長度最短為40公分,最長不得超過45公分。
3.球: 籃球必須是正圓體,顏色為橘色,外皮必須用皮、橡膠或合成物質等材質製成,球內氣壓的程度,以從球底部量起約1.8公尺的高度落到比賽場地上,其反彈高度,從球的頂部量起不得低於1.2公尺,或高於1.4公尺。
4.定時器: 定時器為顯示比賽時間、雙方比數和球隊犯規次數,應該裝置在場內每一個人均能清晰看見的地方。
5.三十秒定時器: 三十秒定時器應為自動計時,採用數字式倒數計時,顯示單位為秒。
6.記錄表:所有國際籃球協會舉辦的正式比賽,其記錄表均應由國際籃球總會審定。
7.犯規次數牌: 應為白色底,數字最小尺寸為長20公分,寬10公分。 2×20分鍾賽制,數字為1~5(1~4為黑色,5為紅色)。 4×12分鍾賽制,數字為1~6(1~5為黑色,6為紅色)。
8.球隊犯規標志: 球隊犯規標志應為紅色,至少寬20公分,高35公分,置於記錄台上,讓場上每個人都能清晰看見。
㈨ 關於籃球訓練的兩個問題(看完了我的問題補充說明再回答吧)
籃球基本技巧
1.持球
使用五根手指持球,並將手指向內緊縮。在球落下的一刻使用手掌接住。
2.軀干盤球
將球放在腰際盤旋,這個動作的關鍵在於臉面朝前,同時眼睛不要看著球,然後做順時鍾、逆時鍾的盤球練習。
3.頸部盤球
將球沿著頸部環繞練習,這個練習同樣臉面朝前,頸部切忌不可移動,並且做正、反時針方向的交替練習。
4.單腳盤球
兩腳分開並且重心放低,持球在單腳一側做盤球練習。眼睛不要看球,並利用左、右腳做正、反時針方向的交替練習。
5.跨下前後拋球
兩腳分開同時重心放低。將球從前方輕拋到後方,兩手迅速由後方接住球,並將球輕拋回前方,如此反覆記時練習,試試看叄十秒內能完成幾次。
6.膝部盤球
兩腳稍微靠攏同時身體重心放低 ,將球沿著兩膝做盤球練習。眼睛不要看球,並按正、反時針方向交替練習。
7.跨下自行盤球
這是單腳盤球的應用,將球沿著雙腳在跨下做8字形的盤球,同時眼睛不要看著球,並按正、反時針方向交替練習。
籃球術語
(1)扣籃(西el mate):運動員用單手或雙手持球,跳起在空中自上而下直接將球扣進籃圈。
(2)補籃:投籃不中時,運動員跳起在空中將球補進籃內。
(3)卡位:進攻人運用腳步動作把防守者擋住自己身後,這種步法叫卡位。
(4)領接球:順傳球飛行方向移動,順勢接球。
(5)錯位防守:防守人站位在自己所防守的進攻人身側,阻撓他接球叫錯位防守。
(6)要位:進攻人用身體把防守人擋在身後,占據有利的接球位置。
(7)突破:運球超越防守人。
(8)空切:進攻人空手向籃跑動。
(9)一傳:獲球者由守轉攻的第1次傳球。
(10)蓋帽(西el tapón):進攻人投籃出手時,防守人設法在空中將球打掉的動作。
(11)補位:當1個防守人失掉正確防守位置時,另1防守人及時補占其正確防守位 置。
(12)協防:協助同伴防守。
(13)緊逼防守:貼近進攻人,不斷運用攻擊性防守動作,威脅對方持球的安全或不讓對方接球。
(14)斜插:從邊線向球籃或者向球場中間斜線快跑。
(15)時間差:在投籃時,為躲避對方防守的封蓋,利用空中停留改變投籃出手時間。
(16)接應:無球進攻隊員,主動搶位接球。
(17)落位:在攻防轉換時,攻地雙方的布陣。
(18)策應:進攻隊在前場或全場通過中間隊員組織的接應和轉移球的戰術配合,造成空切、繞切以及掩護等進攻機會。
(19)掩護:進攻隊員以合理的技術動作,用身體擋住同伴的對手的去路,給同伴創造擺脫防守的機會的一種進攻配合。
(20)突分:持球進攻隊員突破後傳球配合。
(21)傳切:持球進攻隊員利用傳球後立即空切,准務接球進攻。
(22)補防:當1個防守隊員失去位置,進攻隊員持球突破有直接得分的可能時,鄰 近的另1防守隊員立即放棄自己的對手,去防持球突破的進攻者。
(23)換防:防止隊員交換防守。
(24)關門:鄰近的兩名防持球者的隊員,向進攻者突破的方向迅速選拔,形成「屏障」,堵住持球進攻者的突破路線。
(25)夾擊:兩名防守隊員共同卡住1名進攻隊員,封堵其傳球路線。
(26)擠過:兩名進攻隊員進行掩護配合時,防地被掩護者的隊員向其對後靠近,在進攻者即將完成掩護配合的一剎那,搶佔位置,從兩名進攻隊員之間側身擠過,破壞他們的掩護,並繼續防住自己的對手。
(27)穿過:當一名進攻隊員進行掩護時,防守掩護者的隊員稍離對手,讓同伴從自己的掩護隊員之間穿過去,繼續防住對手。
(28)擋拆:擋住球或分球。
賽事介紹
國際上的重大籃球競賽活動除奧林匹克運動會籃球賽和世界籃球錦標賽以外,還有傳統性的歐洲、亞洲、非洲、南美洲、中美洲、歐美運動會等地區性的籃球賽,以及世界大學生、中學生運動會籃球賽,世界軍隊和世界俱樂部籃球錦標賽等。奧運會籃球比賽 歷屆參加的辦法不斷變更,到1980年的第22屆奧運會時,規定為12個國家參加,產生這12個國家的辦法是:上屆奧運會前3名;歐洲預選賽和美洲預選賽的前3名;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各1名。分兩組進行兩個階段的比賽決定名次。每四年舉辦一次,設男子比賽和女子比賽。世界籃球錦標賽男子從1950年開始,女子從1953年開始,男、女比賽分別舉行。每屆比賽間隔時間不定,一般是4年一屆,歷屆世界男籃錦標賽的參加辦法不完全相同,到1978年第8屆時,參加辦法是:上屆奧運會前3名,上屆錦標賽前3名,歐、美、亞、非、大洋洲錦標賽冠軍隊和主辦國,被邀請國(按規程規定,主辦國可邀請1-2個國家的球隊參加比賽),共14個隊分3組進行預賽,各取前兩名,加上上屆冠軍和本屆主辦國隊,共8個隊採用單循環制決賽。
世界籃球錦標賽共有六個世界錦標賽,都是每兩年舉辦一次:
男子比賽:有16支球隊參加。
女子比賽:有16支球隊參加。
青少年比賽:有16支球隊參加,年齡為18歲以下。
22歲及以下年齡組比賽:這是一個新設的競賽,舉辦目的是為青少年球員在參加成年組比賽之前提供轉變期比賽。
男子輪椅籃球比賽:於1973首次舉辦。
女子輪椅籃球比賽:於1990年首次舉辦。
籃球場主要位置介紹
控球後衛(PG)(西base)
控球後衛(Point Guard)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一個合格的控球後衛必須要能夠在只有一個人防守他的情況下,毫無問題地將球帶過半場。然後,他還要有很好的傳球能力,能夠在大多數的時間里,將球傳到球應該要到的地方:有時候是一個可以投籃的空檔,有時候是一個更好的導球位置。簡單地說,他要讓球流動得順暢,他要能將球傳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進一步地說,他還要組織本隊的進攻,讓隊友的進攻更為流暢。
對於一個控球後衛還有一些其它要求。在得分方面,控球隊員往往是隊上最後一個得分者,也就是說除非其他隊友都沒有好機會出手,否則他是不輕易投籃的。或者以另一個角度說,他本身有頗強的得分能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壞對方的防守,來替隊友製造機會。總而言之,控球員有一個不變的原則:當場上有任何隊友的機會比他好時,他一定將球交給機會更好的隊友。
得分後衛(SG)(西escolta)
得分後衛(Shooting Guard)以得分為主要任務。他在場上是僅次於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練就像小前鋒一般的單打身手,因為他經常是由隊友幫他找出空檔後投籃的。不過也就因為如此,他的外線准頭與穩定性要非常好。
得分後衛經常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是有很好的空檔來投外線,因此他的外線准頭和穩定性一定要好,要不然隊友千辛萬苦擋出個好機會,卻又投不進去的話,對全隊的士氣和信心打擊頗大。第二則是要在小小的縫隙中找出空檔來投外線,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一個好的得分後衛總不能企望每次都有這么好的空檔,應該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機會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一定的水準,如此的話,才能讓敵方的防守有所顧忌,必須拉開防守圈,而更利於隊友在禁區內的攻勢。
小前鋒(SF)(西alero)
小前鋒(Small Forward)乃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對小前鋒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較遠距離的得分。小前鋒一接到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把球往籃框里塞。他可能會抓籃板,但並不必要;他可能很會傳球,但也不必要;他可能彈跳很好,但仍不必要;他可能防守極佳,但還是不必要。小前鋒的基本工作,就是得分、得分、再得分。
小前鋒乃是對命中率要求最低的一個位置,一般而言只要四成五就算得上合格,而四成以上都可以接受。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他要能得分。如果一個小前鋒每場球得個七、八分,命中率還只有四成的話,那還不如叫他去坐板凳算了。話說回來,為什麼小前鋒的命中率可以比較低呢?因為他是隊上主要得分者,他經常要積極找機會投籃,要在某些時刻穩定軍心,甚或以較困難的方式單打對手來提升士氣,乃至於給對手下馬威,給予敵方迎頭痛擊等。因此小前鋒會有較多的機會出手,而且可能是不太好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容許他的命中率稍低,只要他能得分的話。
大前鋒(PF)(西ala-pivot)
大前鋒(Power Forward)在隊上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要搶籃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但是要投籃、得分,他卻經常是最後一個。所以說,大前鋒可以算是籃球場上最不起眼的角色了。
大前鋒的首要工作便是抓籃板球。大前鋒通常都是隊上籃板搶得最多的人,他在禁區卡位,與中鋒配合,往往要挑起全隊的籃板重任。而在進攻時,他又常常幫隊友擋人,然後在隊友出手後設法擠進去抓籃板,做第二波的進攻。
大前鋒一般較少出手,而其投籃的位置又經常很靠近籃框,對其投籃的命中率要求也較高。以場上五個位置來說,大前鋒應該是命中率最高的一位,不錯的大前鋒應該達到五成五以上。不過由於得分不是他的強項,所以他的得分可以不多,但是籃板就一定要抓得多。此外,防守時的火鍋能力自然也是大前鋒所必備的,因為他要鞏固禁區,防守當然重要。其實說穿了,大前鋒就是要做好兩件事:籃板和防守。
中鋒(C)(西pivot)
中鋒(Center)顧名思義乃是一個球隊的中心人物。他多數的時間是要待在禁區里賣勞力、賣身材的,他在攻在守,都是球隊的樞紐,故名之為中鋒。
中鋒要做哪些工作呢?首先,他既然是在禁區裡面混飯吃,那麼籃板球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再來,禁區又是各隊的兵家必爭之地,當然不能讓對手輕易攻到這裡面來,所以阻攻、蓋火鍋的能力也少不得。而在進攻時,中鋒經常有機會站在靠近罰球線的禁區內(此乃整個進攻場的中心位置)接球,此時他也應具備不錯的導球能力,將球往較適當的角落送出。以上三項,是中鋒應具備的基礎技能。而在球隊中,中鋒也經常身負得分之責,他是主要的內線得分者,與小前鋒里外對應。因為他要能單打,所以在命中率上的要求可以低些,但他出手的位置又往往較接近籃框,所以命中率又應該高些,大致來說,五成二可以作為一個標准。對中鋒命中率的要求,是僅次於大前鋒的。
一名好的中鋒還得多才多藝。在進攻方面,中鋒在接近籃框的位置要有單打的能力,他要能背對著籃框做單打動作,轉身投籃是最常見的一項,而跳勾、勾射則是更難防守的得分方式。防守上,要稱為一個好的中鋒,那除了守好自己該看的球員之外,適時幫忙隊友的防守是必須的。簡單地說,若敵方的球員晃過了隊友的防守而往籃下進來,中鋒便要有一夫當關之勇,守住己方的禁區。當然,不是說每回都能滴水不漏,但總是要有"能幫忙"的能力,若一個中鋒只能守住自己的人,那是不夠的(除非對方是超強的進攻中鋒)。
中鋒有一種變形,也就是所謂的外線中鋒。他與正常中鋒的差別在於,他的進攻主要是跑到外面去投外線,而少做禁區單打的工作。由於中鋒的個頭高,其他矮個子根本守不住,所以到外線投籃可以把對方的中鋒引出來,故其在前鋒較強時也相當管用,而在防守時,他就與一般中鋒無異,照樣防守對方中鋒,照樣地抓籃板。
美國籃球聯賽(NBA)簡介
NBA主要球隊:
聖安東尼奧(馬剌) 孟菲斯(灰熊)
達拉斯(小牛) 休斯頓(火箭)
新奧爾良(黃蜂隊) 邁阿密(熱火)
奧蘭多(魔術) 亞特蘭大(老鷹)
華盛頓(奇才隊) 夏洛特(山貓)
薩克拉門托(國王) 菲尼克斯(太陽)
洛杉磯湖(湖人) 金州(勇士)
洛杉磯快(快船) 底特律(活塞)
印第安納(步行者) 克里夫蘭(騎士)
芝加哥(公牛) 密爾沃基(雄鹿)
明尼蘇達(森林狼) 丹佛(掘金)
猶他(爵士) 波特蘭(開拓者)
西雅圖(超音速) 紐約(尼克斯)
費城(76人) 新澤西(網)
波士頓(凱爾特人) 多倫多(猛龍)
注意:美國籃球聯賽球隊隊名在使用時只能用城市名稱部分表示球隊,例如:聖安東尼奧、華盛頓、洛杉磯湖、洛杉磯快。
NBA簡介
NBA成立於1946年6月6日。成立時叫BAA,即全美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是由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闆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間,不至於閑置而共同發起成立的。
BAA成立時共11支球隊: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華盛頓華盛頓國會隊、芝加哥牡鹿隊、克利夫蘭叛逆者隊、底特律獵鷹隊、費城武士隊、匹茲堡鐵人隊、普羅維登斯蒸氣隊、聖路易斯轟炸機隊和多倫多愛斯基摩人隊。1949年BAA吞並了當時的另外一個聯盟(NBL),並改名為NBA 。1949-50賽季,NBA共17支球隊。1976年NBA吞並了美國籃球協會(ABA),球隊增加到22支。 1980年達拉斯小牛隊加入NBA。1988年,夏洛特黃蜂隊和邁阿密熱火隊加入NBA。1990年奧蘭多魔術隊和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加入NBA。1995年兩支加拿大球隊加入NBA,多倫多猛龍隊和溫哥華灰熊隊,使NBA的球隊達到29支。2004年的山貓隊的加入達到30支。
NBA規則簡介
NBA的比賽規則與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制定的FIBA規則不盡相同。NBA規則除包含FIBA規則中各種必不可少的行之有效的法則之外,還有自己鮮明的地域性、商業性以及保證和促進精彩表演的特點。
NBA和FIBA規則的主要區別是:
(1)NBA每場比賽為48分鍾,分4節進行,每節12分鍾; FIBA為40分鍾,分上下半時,每半時為20分鍾。
(2)NBA的3分線為6.70米;FIBA為6.25米;
(3)NBA球場面積為90英尺×50英尺(27.43米×15.24米);FIBA為28米×15米。
(4)NBA限制區面積為16英尺×19英尺(4.88米×5.8米)的長方形;FIBA為3.6米×6 米×5.8米的梯形。
(5)NBA每場比賽暫停次數為7次;FIBA為4次。決勝期暫停數NBA為3次; FIBA為1次。
(6)NBA為場上隊員請求暫停, FIBA則為教練。
(7)NBA暫停時間每次為1分40秒;FIBA為1分鍾。
(8)NBA在上半場(前兩節)和下半場(後兩節)各有一次20秒的電視暫停(廣告);FIBA無。
(9)NBA每次進攻時間為24秒;FIBA為30秒。
(10)NBA個人限犯規次數為6次;FIBA為5次。
(11)NBA罰球時間為5秒;FIBA為5秒。
(12)NBA臨場裁判人數為3人;FIBA為2人。
(13)NBA無緊逼防守下的5秒違例,FIBA有。
(14)每場比賽超過犯規次數的罰球,NBA為球隊第5次犯規或每半場最後兩分鍾犯規;FIBA為每半場球隊第8次犯規。
NBA場地區域設置
NBA的球場尺寸是長94英尺(28.65米),寬50英尺(15.24米)。球場兩端標有長方形的罰球區,長19英尺(5.79米),寬16英尺(4.88米)。
球場兩端標有3分投籃線,三分線距離籃筐的距離為23英尺9英寸,但在角部區域這一距離仍為22英尺。在籃筐為圓心,4英尺為半徑的半圓區域內,進攻球員撞擊已確定防守位置的輔助防守球員將不被判進攻撞人犯規,這一區域過去是一個2x6英尺的矩形。
罰球區圓圈的半徑是6英尺(1.83米)。中圈內圓圈的半徑是2英尺(0.61米),一條中線橫貫其中。
另有4條垂直於邊線寬2英寸(5.08厘米)的標志線,各距底線28英尺(8.53米)向場內延伸3英尺(0.91米)。
NBA季前賽介紹
除了常規賽和季後賽,NBA獨特的比賽系統,那就是季前賽。NBA季前賽是各支球隊在NBA常規賽季開始前進行的熱身賽。
NBA季前賽一般有3大功能:
第一,磨合陣容、豐富打法及檢驗新老球員的競技狀態。
第二,預熱NBA常規賽。最初,季前賽是免費對球迷開放的,近幾年來,也開始對外售票。
第三,宣傳NBA,擴大海外影響。本賽季NBA把火箭隊與國王隊的兩場季前賽放到了中國,並且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NBA全明星賽介紹
NBA全明星賽始於1951年3月2日,每年舉行一次。該項比賽是每年由觀眾投票選舉出全美最優秀的24名職業籃球運動員(東部聯盟、西部聯盟各12 名),組成東部隊和西部隊進行對抗。NBA全明星賽比賽時雙方球員輪流上場,以充分表現當選的每個球員的球技,對勝負要求不大。因此,該項賽事開辦以來,吸引了世界廣大的球迷觀賞。
籃球知識
籃球球場設施
1.籃板(西el tablero):兩面籃板應以透明的材質製成,最好是強化安全玻璃,其硬度相當於厚度三公分的木質。籃板的規格為寬1.80公尺,垂直高度1.05公尺,其下緣距離地板最少2.90公尺。籃板的表面應平整,四周畫上自界外線算起,寬為59公分,高為45公分的長方形,此長方形底線的上緣必須與籃圈上端相接。
2.球籃(西el canasta): 球籃包括籃圈(西el aro)和籃網(西la red)。籃圈-由堅實的鐵料製造,內緣直徑最少為45公分,最多為45.7公分,並漆成橘色。金屬籃圈直徑最小為1.6公分,最大為2.0公分。籃網-應為白色,懸掛於籃圈上,其目的在使球入籃後能稍受阻力,籃網應有十二目以便懸掛在籃圈上,其長度最短為40公分,最長不得超過45公分。
3.球: 籃球必須是正圓體,顏色為橘色,外皮必須用皮、橡膠或合成物質等材質製成,重600至650克,周長75至78厘米。球內氣壓的程度,以從球底部量起約1.8公尺的高度落到比賽場地上,其反彈高度,從球的頂部量起不得低於1.2公尺,或高於1.4公尺。
4.定時器: 定時器為顯示比賽時間、雙方比數和球隊犯規次數,應該裝置在場內每一個人均能清晰看見的地方。
5.24秒定時器: 24秒定時器應為自動計時,採用數字式倒數計時,顯示單位為秒。
6.記錄表:所有國際籃球協會舉辦的正式比賽,其記錄表均應由國際籃球總會審定。
7.犯規次數牌: 應為白色底,數字最小尺寸為長20公分,寬10公分。 2×20分鍾賽制,數字為1~5(1~4為黑色,5為紅色)。 4×12分鍾賽制,數字為1~6(1~5為黑色,6為紅色)。
8.球隊犯規標志: 球隊犯規標志應為紅色,至少寬20公分,高35公分,置於記錄台上,讓場上每個人都能清晰看見。
國際標准籃球場地簡介
籃球比賽場(西la cancha)是一個長方形的堅實平面,無障礙物。標準的比賽場地長度為28m,寬度為15m。天花板或最低障礙物的高度至少應為7m。
籃球場的長邊界限稱邊線(西la línea de lateral),短邊的界限稱端線(西la línea de fondo)。球場上各線都必須十分清晰,線寬均為0.05m。以中線的中點為圓心,以1.8m為半徑,畫一個圓圈稱中圈(西el círculo central)。三分投籃區(西 la zona de tiro de 3 puntos/ tiro triple)是由場上兩條拱形限制出的地面區域。
國際標准籃球場地區域設置
限制區:從罰球兩端畫兩條線至距離端線中各3m的地方所構成的地面區域。
罰球區(西la zona de tiro libre):是限制區加上以罰球線中點為圓心、以1.80m為半徑向限制區外所畫的半圓區域,它是執行罰球的區域。
三分投籃區:是由場上兩條拱形限制出的地面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