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體育運動籃球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籃球是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舊譯春田)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J.奈史密斯博士創造的,19世紀下半葉,美國各地的基督教青年年發展很快,參加活動的青年人很多,但到了1890年的冬天,參加青年活動的人明顯減少了。為此,青年會的領導們非常憂慮。經過分析,他們認為是所缺少新穎的、適合冬季在室內進行的運動項目。同時認為,更使新的競技項目達到預期效果,為人們所接受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新的競技運動必須是「文明」的,嚴禁粗野的行為,以消除當時人們因體育運動粗野行為而產生的恐懼心理。(二)能彌補其它項目因季節、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局限,不受這些因素影響,能在晚上和室內進行。(三)能使不同年齡、性別的人參加,而且特別吸引年輕人。根據以上觀點,波士頓青年會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莫爾德市訓練學校的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受小孩向裝桃子的竹筐里扔桃子游戲的啟發,並借鑒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難點,於1891年12月25日設計並發明了籃球。剛開始它被稱做「籃球游戲」。做游戲時,奈史密 斯博士兩個竹筐分別懸掛在健身旁兩側的欄桿上筐距地面10英尺,用足球做為比賽用球。將球扔進對方筐里得過1分,以投中球數的多少來決定比賽的勝負。這便是籃球運動的起源過程
⑵ 籃球運動源於哪裡
籃球運動起源於美國的馬薩諸塞州。 現在許多人不只喜歡打籃球,還喜歡看籃球。NBA,CBA的出現都增加了籃球的影響力,大家閑著沒事可以去試試打籃球,我相信你會愛上這個運動。
⑶ 籃球的起源是哪裡
籃球的起源是哪裡?
籃球這項體育運動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的熟悉的 ,而對於這一項體育運動,他的起源你又了解多少呢 ?籃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項體育運動,對於我們的身體是非常的好處的,它可以激活我們的活力,更可以鍛煉我們的意志 ,
體型過於肥胖的人,可以用打籃球的方式運動來減肥。這樣就不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過於肥胖。會影響心臟的各種負擔。會使壽命縮短。所以呢,打籃球可以,也利於我們減肥,還可以與我們的各種身體方面的運動健康,
可以幫助我們身體更好的健康成長。增強我們的抵抗力,增強心臟功能。這樣才能幫助我們少生病。
⑷ 籃球的起源於哪裡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塞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Spring- field) 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 ( 後為春田學院 ), 由該校 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發明。
當年的 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 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 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由美軍 傳入歐洲。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 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一~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1891年,奈史密斯在馬塞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 國際訓練學校鎌。 這所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 綱委託他設計一項室內集體游戲。
他從當地兒童喜歡用球投向桃 子筐(當地盛產桃子,各家各戶都備有桃筐)的游戲中得到啟 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⑸ 籃球最早的起源是哪個國家NBA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籃球最早起源於美國,NBA創立時間為1946年6月6日。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
⑹ 籃球最早傳入的國家
籃球從美國最早傳入的國家墨西哥。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從美國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為除美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後,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1895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會舉行了我國第一次籃球游戲表演。之後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
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4年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籃球被列為男子正式競賽項目,1924年在第三屆全運會上被列為女子正式競賽項目。籃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1932年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男子籃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46年,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並發展為目前的NBA。
(6)最早的籃球賽起源在哪裡擴展閱讀: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
當時,他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於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玩將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並博採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最初籃球游戲比較簡單,場地大小和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比賽隊員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並力爭將球投進對方的籃筐。
因為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後就留在籃子里,人必須登上專設的梯子才能將球從籃筐里取出。
隨著場地設施的不斷改進,籃筐取消了筐底,並改用鐵圈代替桃籃,用木板製成籃板代替鐵絲擋網,場地增設了中線、中圈和罰球線,比賽改由中場跳球開始。
與此同時,場上比賽隊員也通常改為每隊5人,開始有後衛、守衛、中鋒、前鋒、留守等位置之分。
此外,奈史密斯制訂了一個不太完善的競賽規則,共13個條款,其中規定不允許帶球跑、抱人、推人、絆人、打人等。這大大提高了籃球游戲的趣味性,並且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參加這一游戲,從而使籃球運動很快普及到了全美國。
⑺ 籃球最早起源與哪個國家
籃球運動的起源和發展 籃球運動是在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帥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當時,在寒冷的冬季,缺乏室內進行體育活動的球類競賽項目。奈史密斯從工人和兒童用球向「桃子筐」投準的游戲中得到啟發,設計將兩只桃籃分別釘在健身房內兩端看台的欄桿上,桃籃口水平向上,距地面 10英尺,以足球為比賽工具向籃內投擲,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因為這項游戲最初使用是桃籃和球,遂取名為籃球。1883年鐵質球籃取代了桃籃並掛上了線網。1895年籃筐開始固定在4×6英尺的籃板上並逐漸深入場內,到1913年將籃網剪開,形成了近似現代的籃板和球籃。 最初的籃球比賽規則很簡單,對於場地大小、參加人數多少、比賽時間長短均無統一規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條的原始規則,目的是使籃球游戲在公平對等的條件下進行,同時不允許粗野動作的發生。1915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競賽規則,並翻譯成多種文字,向全世界發行。1932年,剛誕生的國際籃聯以美國大學使用的籃球規則為基礎,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統一的競賽規則。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場地設備得到改進和完善,規則也不斷地增刪和變化,現行規則計有61條和57個手勢圖。 籃球運動誕生後,傳播很快。1892年傳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傳入法國,1895年傳入中國,1901年傳入日本和波斯(今伊朗),1905年傳入俄國。1904年美國青年會男子籃球隊在第三屆奧運會上進行了表演,此後,籃球運動逐步在全世界開展起來。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內瓦成立了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簡稱國際籃聯)。1936年第十一屆奧運會上,男子籃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別舉行了第一屆世界男籃和女籃錦標賽。1948年起,在許多國家的少年兒童中開始出現小籃球活動,受到國際籃聯的重視,於1968年成立了「國際小籃球委員會」。1976年第二十一屆奧運會又增加了女子籃球比賽。 30年代以前的籃球運動處於傳播和推廣時期,技術和戰術尚處於初級階段。30年代以後,籃球運動登上了國際體育競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賽推動著籃球技術、戰術的迅速發展,技術動作、戰術組織和訓練方法逐漸走上了合理化、系統化和理論化的道路。從1936年至1948年間,由於規則的不斷修改,促進了籃球攻防戰術的變化運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進入50年代,世界各強隊普遍重觀和發展高度,成為這一時期的顯著特點。在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籃球比賽中,出現了身高2m以上的高大隊員。他們在高空爭奪中佔有明顯的優勢,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但此時的高大隊員靈活性差,技術單調,籃下死打硬攻,因而戰術呆板,使比賽速度受到影響。針對上述情況,國際籃聯對規則進行了修改,擴大限制區,增加了30s和干擾球規則。 60年代是高度、技術和速度同步發展時期,各國在重視發展高度的同時,加強了高大隊員技術和靈活性的訓練。有些強隊,如巴西隊,盡管身高相對矮些,但他們以短跑運動員的速度和嫻熟的技術,充分發揮快速、靈活的特長,在1963年第四屆世界男籃錦標賽上奪取冠軍,震動了世界籃壇。60年代中期,美國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論,使世界各國開始重視進攻和防守的均衡發展,特別是防守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極的,在防守的選位上改變了過去「以人為主」、「以區域為主」的觀念,而是「以球為主」,使防守具有集體性、積極性、攻擊性和破壞性。 70年代是高度、技術、速度相結合、相統一並持續發展的階段,世界強隊的身高增長到驚人的程度。參加第八屆世界男籃錦標賽的隊員,身高2m以上的,多達48人。前蘇聯隊平均身高2.O2m,前南斯拉夫隊平均身高1.99m,美國隊平均身高1.98m。這些高大隊員既有高度,又有速度,能里能外,技術全面,充分體現了「大個隊員小個化」的特點。70年代的籃球運動把高度、技術、速度、身體、意志、戰術諸多因素融為一體,在比賽中展開高速度、高強度的全面對抗。快攻成為各隊進攻中首先採用的銳利武器。高空優勢體現在籃下的爭奪,籃板球的爭搶在籃圈水平面之上,投籃技術中出現了空中換手投籃,各種單、雙手扣籃。高超的技巧表現在傳球、運球動作熟練,運用自如。投籃命中率高達50%以上,比分迅速提高,和八屆世界男籃錦標賽全部59場比賽中,有30場一個隊得分超過100分。 80年代籃球運動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對抗,女子向男子化方向發展。其表現為高度與速度齊備,進攻、防守、籃板球三者並重,身體、智力、鬥志和技術結合統一,技術全面而有特長突出的明星隊員在隊內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⑻ 體育運動籃球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
⑼ 籃球最早起源於哪個朝代
籃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1年12月21日,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現譯名為美國春田大學,Springfield College)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發明。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36年,籃球在柏林奧運會中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職業選手可以參加奧運會籃球比賽 。
主要的國際性籃球組織是成立於1932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籃球聯合會(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