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籃球是用什麼做的
1、黃牛麵皮:由世界著名皮革製造工廠提供,精選自黃牛背部首層天然皮,用於製造「斯伯丁」品牌系列籃球產品。此款籃球強調控球手感,表皮遇汗水澀而不粘,彈跳度柔和適中,極易操控。但價格昂貴,且不易保養,僅供室內木質地板使用,通常用於專業比賽。美國NBA職業聯賽使用此款籃球。
2、 ZK超細纖維:一種合成材料。具有手感細膩,吸汗防滑,相對天然皮革,有耐磨, 抗霉變, 易保養等優點。用它製成的籃球通常供專業球隊訓練和比賽使用。
內膽
斯伯丁籃球採用本廠自產的專用丁基橡膠內膽,原材料採用進口生膠,純度高,少雜質,性質穩定,通過專業技術的加工和特種添加劑的使用,使此種內膽具有獨特的彈跳柔和度和氣密性。彈跳柔和穩定,是籃球細膩手感的內在來源,而好的手感勢必會帶來好的自信心。
中胎
內膽和外表皮之間的中胎,其製造技術對籃球的整體表現起著重要的作用。為內層部件提供結構、形狀和保護,斯伯丁專門的中胎製造工藝技術,使中胎起到良好的控制,支撐和過渡銜接作用。
(1)籃球由什麼做成的擴展閱讀
籃球的選購
1.看籃球表面有沒有瑕疵,表面有瑕疵,雖然不影響使用,但自用最好,送人不宜。
2.好的材料有一種香香的皮革味,不好的是橡膠味。
3.好的球,氣打的不足也按不下去,反之壞球氣打飽了,一按一個坑。
4.太輕或者太重的球都不好。
5.將球舉起來,必須要舉起來高過自己的頭頂,大約在180CM這個位置,然後鬆手,讓球自己掉下來。在下落的過程中,觀察籃球是不是在落的時候是呈直線掉落,是不是會斜著掉下去,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必須要在平坦的路面上,在下落結束後,籃球應該還是在原地附近,好的籃球是不會滾走的。
參考資料:網路-斯伯丁
2. 籃球最初是用什麼做的
最初的時候是使用橄欖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
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奈史密斯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現在的籃球材料:
一般籃球是由皮質或革質的材料組成,但現在也有一些採用塑膠的合成,用起來的手感會差些。當然手感好的就要數皮質材料了。有室內籃球,室外籃球,街頭籃球等,外部為一般是橡膠、合成PVC、PU、牛皮、zk纖維等,內膽一般為橡膠或丁基PU軟皮。
1、內膽:即球膽,是籃球的心臟,在籃球的最里層,由黑色橡膠製成;
2、纏絲:中高檔的籃球必須在球的內膽表面均勻地纏繞一條籃球專用尼龍絲,對球膽形成像蠶繭一樣的保護層,但不是每種籃球都採用此工藝的,許多低檔籃球就不纏絲,而用紗布代替;
3、中膽:內膽和表皮之間的支撐結構,由橡膠製成;
4、表皮:分為橡膠、合成皮(超細強力纖維、PU、PVC等)以及真皮三大類;
5、球嘴:籃球充氣的「咽喉」,對氣密性非常關鍵
3. 誰知道最早的籃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籃球是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舊譯春田)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J.奈史密斯博士創造的,起初,他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使球從籃筐里落下來竟花了22個春秋 最早的籃筐,因為是用來裝蜜桃的竹製籃筐,籃筐下部有底,每次將球投進去後都要搬梯子爬上去把球取下來才能重新開球繼續比賽。反反復復搬梯子爬上爬下取球,成了當時進行籃球游戲的一大累贅,於是,不少人有過改進籃筐的想法。不久以後,奈史密斯在與同事們的合議下,經過多次改進,終於創制出世界上第一副以金屬材料做成的、底部沒有封閉但其口徑比球小的球籃。使用這種球籃比賽,每投中一球,比搬梯子取球方便多了,因為它只需用竹竿將球捅出籃筐。但是,即便如此,此時還沒有人想到要投進球後使球自動從籃筐里 落下來。 1893年,開始出現在籃留下面用網袋代替筐身和筐底的球籃,但進球後仍要用專門拴在網上的繩子將球抖落下來。這比用竹竿捅球似乎又進了一大步。用竹竿捅球和用繩子抖落球的籃筐,同時並存了較長一段時間。其間,運動員們還試想過別的一些改進辦法,所以無底籃筐也開始在這段時期中出現過。直至 1913年,金屬籃圈下面掛無底線網的籃筐才開始普遍採用。 誰會想到,從最動的搬梯子取球,到去掉網底使投中的球自動落下來,就這么個今天看來很不起眼的創舉,我們的先輩竟花費了22個春秋的心力。現代比賽用的籃筐更規范。按規定,它應包括籃圈和籃網兩部分。籃圈內徑45厘米,應牢固安裝在規定的籃板上,籃圈離地面3.O5米,板面與籃圈內沿最近點為15厘米。籃網要用白色纜繩結成,長40至45厘米,懸掛在籃留下面。另外,還有一種在圈頸部位裝有彈簧的「抗壓」籃筐。不過,在世界大賽中使用這種籃筐,必須經過國際籃聯技術委局會審查、批准。 籃板原來的名字叫「遮板」。隨著籃球運動發展的需要。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演進和完善,籃板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見下圖)。 起初,在籃球還叫「筐球」的時候,籃筐後邊並沒有籃板、後來因為比賽時投不進的球常常「飛」到圍觀的觀眾中引起鬨鬧,於是就有人設法用一塊不大規則的鐵絲網遮在籃筐後面。這便是籃板前稱「遮板」的由來。年紀稍長的人都知道,直到50年代,雖然籃板的功能早已發生變化,但人們還是習慣地經常把搶籃板球稱為搶「遮板球」。 1894年,球場上開始出現把籃筐固定在木板上,用木板代替鐵絲網,這種籃板雖然形狀各異。五花八門,但因為它有時能將投不進的球反彈入筐,增添了游戲的趣味性,所以一出現便很受隊員們的歡迎。在此基礎上,1895年還是由青年會國際學校率先推出一種統一規格為4英尺X6英尺的成形籃板便被廣泛採用。直至1932年成立國際籃聯以後,籃板才逐步被明確規定為:厚度為3厘米,形狀直呈1.05米高、l.80米寬的長方形,板面必須平整,並漆成白色,同時還規定,籃面下沿離地面 2.90米.被固定在板面上一會底盤圈水平面距地面3.05米,應漆成澄色。從1954年起,規則還規定.沿籃板四周的最邊沿應畫有5厘米寬的黑線(透明籃板面白色),上板面的中央處還要畫一橫寬O.59米、豎高0.45米的長方形、黑(白)框,線寬也是5厘米,框的底線上沿與籃圈水平面齊平。以上這些規格一直用到今天基本未變。不過在此期間,由於球員投籃的准確性不斷提高和「巨人」的涌現,為增加投籃難度,有人曾建議把長方形籃板改為面積較小的橢圓形。並升高籃圈高度。後來,橢圓形籃板與長方形籃板雖然並存過一段時期,但一直未被重要比賽所採用,最終被淘汰。 透明的玻璃籃板是1910年前後出現的,但因造價高,工藝復雜,迄今除大型比賽和少數國家外,有利於促進群眾活動且用得較多的還是木製籃板。當然,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 展,經過改進的合成玻璃籃板的普及率也正在日益增長。近些年,一種用0.15米厚度橡膠或塑料等軟體物包過的合成玻璃籃板已經面世,這可保護球員在空中受到碰撞時少受或不受傷害。
4. 籃球是用什麼東西做成的
一般籃球是由黃牛麵皮 ZK超細纖維 PU合成皮 PVC合成皮 合成橡膠等這些材料製成的
PU 即是polyurethane
中文名:聚氨酯
它是一種常用高分子材料。聚氨酯是一種新興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而被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眾多領域。產品應用領域涉及輕工、化工、電子、紡織、醫療、建築、建材、汽車、國防、航天、航空……
PU是一種人造革,一般背面是布基(或針織布基)。
它更接近皮質面料,不用增塑劑來達到柔軟的性質,所以不會變硬、變脆,同時具有色彩豐富、花紋繁多的優點,價格又比皮質面料便宜。
是目前比較受歡迎的素材。
PVC是什麼材料:
1、可怕的大火
許多年來,人們都認為PVC是大自然中不和諧的一個人造音符,認為它破壞環境,不利於生態發展。1996年在杜塞爾多夫機場發生了一場轟動一時、令十七人喪命的火災,一些錯誤的輿論導向使人們把PVC當成這場火災的罪魁禍首,這無疑增加了人們對PVC的誤解。
2、美麗的外表
貨物的表面和形狀會給人留下第一印象。廣告心理學家認為,這種第一印象對於產品的銷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這層意義上說,PVC膜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而事實上,隨著時代的發展,PVC也正以其良好的性能、簡單的工藝以及其他諸多優點漸漸贏得了人們的歡心,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認可,在歐美國家PVC是建築行業的寵兒,PVC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PVC不但可以表現自然界的顏色,還可以表現人們幻想中的顏色。在德國,40%的傢具都是用PVC來作表面材料的,看到那些色澤自然、色彩華麗、豐富多樣、圖案美麗、式樣典雅而高檔的辦公桌、書架、沙發、廚櫃,誰也不會把它們和街頭那些滿目瘡痍的「白色垃圾」聯想到一起,更不會想到正是PVC吸塑膜賦予了它們如此美麗的外衣。
3、完美的結構
那麼PVC到底是什麼呢?PVC,全名為Polyvinylchlorid,主要成份為聚氯乙烯,另外加入其他成分來增強其耐熱性,韌性,延展性等。這種表面膜的最上層是漆,中間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最下層是背塗粘合劑。它是當今世界上深受喜愛、頗為流行並且也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合成材料。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種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據統計,僅僅1995年一年,不PVC在歐洲的生產量就有五百萬噸左右,而其消費量則為五百三十萬噸。在德國,PVC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平均為一百四十萬噸。PVC正以4%的增長速度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生產和應用。近年來PVC 在東南亞的增長數度尤為顯著,這要歸功於東南亞各國都有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迫切需求。在可以生產三維表面膜的材料中,PVC是最適合的材料。
PVC可分為軟PVC和硬PVC。其中硬PVC大約占市場的2/3,軟PVC佔1/3。軟PVC一般用於地板、天花板以及皮革的表層,但由於軟PVC中含有柔軟劑(這也是軟PVC與硬PVC的區別),容易變脆,不易保存,所以其使用范圍受到了局限。硬PVC不含柔軟劑,因此柔韌性好,易成型,不易脆,無毒無污染,保存時間長,因此具有很大的 開發應用價值。下文均簡稱PVC。PVC的本質是一種真空吸塑膜,用於各類面板的表層包裝,所以又被稱為裝飾 膜、附膠膜,應用於建材、包裝、醫葯等諸多行業。其中建材行業占的比重最大,為60%,其次是包裝行業,還有其他若干小范圍應用的行業。
4、嚴格的工藝
PVC之所以能被廣泛地應用於建材行業,有兩點很重要的原因:
一是PVC獨特的性能(防雨,耐火,抗靜電,易成型),二是PVC低投入高產量的特點。那麼,PVC為什麼能具有上述兩大優呢?讓我們從其生產工藝上來找答案吧。
PVC的生產工藝並不復雜,普通的生產線一般由滾壓機、印刷機、背塗機和切割機組成,主要是通過滾壓機的直動攪拌,滾軸旋轉以及高溫滾壓生產出厚度僅為0.3 mm至0.7mm的薄膜,生產的同時並且通過印刷機在膜的正面印上花色,通過背塗機在膜的背面附上一層背塗。可不要小看這層背塗,它是PVC膜優質性能的一個重要保證。背塗由特殊材料組成,是一種高能親和劑,正是由於這層背塗,PVC薄膜才能緊緊地和中密板或其它板材融合在一起,十年甚至十五年不開膠。而普通貼面膜在最大問題就是無法解決膜的脫落問題。由於整套生 產過程都是在高溫下(滾壓機內溫度達到220度)進行的,這就使PVC膜具有高抗光性和耐火性,保證PVC膜的高質量。當然,這對生產機器的要求很高,通常一套生產線的生產設備造價約為3千9百萬馬克,摺合人民幣約1.6億元。但另一方面,PVC膜的生產工藝卻相當簡單,機器產量也很大,所以全面地看,PVC實際是一種低投入、高產量的產品。
5、超常的性能
PVC膜與普通粘貼膜還有什麼不同呢?普通的粘貼膜是在常溫下直接用膠水貼在板材的表面上,因此經過一兩年後,貼膜就容易脫落。而PVC膜則是應用專用的真空壓膜機在110度的高溫下壓附在板材的表面,因此不 易脫落。
雖然PVC膜有優良的質量保證,但有人可能會說,PVC畢竟是化學產品,它就是比不上天然材料,排除不了 毒性和異味,也免不了對環境造成傷害。事實卻並非如此,這是因為德國生產PVC膜的原料是經過特殊的提煉,有毒物質被完全提煉出來,所以PVC是完全無毒無味的,對人體皮膚或是呼吸系統沒有任何刺激,對於那些對木料和油漆過敏的人來說,使用PVC膜包裝的傢具或廚具是非常合適的。通過使用PVC膜作裝飾膜,人們就可 以大量地使用中密板、刨花板、膠合板和纖維板,減少使用木材量,從而減少對森林乃至環境的破壞。從這個 角度而言,PVC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PVC的使用曾一度在西方國家引起了很大的爭議,許多人試圖用種種其它材料代替PVC。但事實證明,PVC的質量比其它替代品相比毫不遜色,而在造價上則比這些材料便宜。有關專家通過研究發現,在許多行業中,放棄使用PVC將會產生為數可觀的額外費用。具體數據表明,放棄使用PVC將會增加幾十億馬克的額外費用 。對於具體的消費者而言,這將意味著一筆巨大的額外開支。以用PVC為表層材料的窗戶為例,如果這些窗戶不使用PVC,而是使用普通木材作為表層,那麼僅僅清洗和維修一項就要增加為數驚人的費用。在英國的一個小鎮上,人們在過去的二十年裡都使用木製窗戶,有人對這些窗戶的清潔維護費用進行了調查,並把其與PVC窗戶的清潔費用進行比較,結果表明,木製普通窗戶的清洗費用比PVC窗戶的清洗費用高出一 倍 。
6、美好的前景
目前PVC產業在全世界發展迅速,前景廣闊,各國都看好PVC的潛力以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好處,PVC正以其 優越、獨特的性能向世人證明其作用和地位是目前任何其它產品都無法取代的,社會發展需要它,環境保護需 要它,它是我們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趨勢。
5. 籃球是怎麼做成的
★★★內膽:即球膽,籃球的心臟,在籃球的最裡面,有黑色橡膠和丁基製成。
★★★纏紗:目前中高檔籃球會在內膽的表面均勻的纏繞一條紗線,對膽形成像蠶繭一樣的保護層,但很多低檔籃球不纏,或用紗布代替。
★★★中胎:內膽和表皮之間的支撐結構,由橡膠材料製成。
★★★表皮:分為橡膠、合成皮(超細纖維,PU,PVC等)、真皮三大類。
★★★球嘴:充氣的通道,氣密性非常關鍵。
★★★★★籃球的正確使用★★★★★
★★★球的氣壓應在7-9磅,否則易變形。測試:平坦的硬質地面上,182cm自由落下,反彈124-145cm即正常。
★★★選擇質量好的充氣針,充氣時用水濕潤針嘴,以免因針的質量問題扎破內膽。
★★★用完清潔表面,存放在陰涼乾燥處(真皮的勿用濕布擦拭)
回答者:五嶽獨尊zzzz - 榜眼 十三級 5-4 17:09
內膽:即球膽,籃球的心臟,在籃球的最裡面,有黑色橡膠和丁基製成。
纏紗:目前中高檔籃球會在內膽的表面均勻的纏繞一條紗線,對膽形成像蠶繭一樣的保護層,但很多低檔籃球不纏,或用紗布代替。
中胎:內膽和表皮之間的支撐結構,由橡膠材料製成。
表皮:分為橡膠、合成皮(超細纖維,PU,PVC等)、真皮三大類。
球嘴:充氣的通道,氣密性非常關鍵
6. 籃球是幾種材料做成的
籃球是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舊譯春田)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J.奈史密斯博士創造的,起初,他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使球從籃筐里落下來竟花了22個春秋 最早的籃筐,因為是用來裝蜜桃的竹製籃筐,籃筐下部有底,每次將球投進去後都要搬梯子爬上去把球取下來才能重新開球繼續比賽。反反復復搬梯子爬上爬下取球,成了當時進行籃球游戲的一大累贅,於是,不少人有過改進籃筐的想法。不久以後,奈史密斯在與同事們的合議下,經過多次改進,終於創制出世界上第一副以金屬材料做成的、底部沒有封閉但其口徑比球小的球籃。使用這種球籃比賽,每投中一球,比搬梯子取球方便多了,因為它只需用竹竿將球捅出籃筐。但是,即便如此,此時還沒有人想到要投進球後使球自動從籃筐里 落下來。 1893年,開始出現在籃留下面用網袋代替筐身和筐底的球籃,但進球後仍要用專門拴在網上的繩子將球抖落下來。這比用竹竿捅球似乎又進了一大步。用竹竿捅球和用繩子抖落球的籃筐,同時並存了較長一段時間。其間,運動員們還試想過別的一些改進辦法,所以無底籃筐也開始在這段時期中出現過。直至 1913年,金屬籃圈下面掛無底線網的籃筐才開始普遍採用。 誰會想到,從最動的搬梯子取球,到去掉網底使投中的球自動落下來,就這么個今天看來很不起眼的創舉,我們的先輩竟花費了22個春秋的心力。現代比賽用的籃筐更規范。按規定,它應包括籃圈和籃網兩部分。籃圈內徑45厘米,應牢固安裝在規定的籃板上,籃圈離地面3.O5米,板面與籃圈內沿最近點為15厘米。籃網要用白色纜繩結成,長40至45厘米,懸掛在籃留下面。另外,還有一種在圈頸部位裝有彈簧的「抗壓」籃筐。不過,在世界大賽中使用這種籃筐,必須經過國際籃聯技術委局會審查、批准。 籃板原來的名字叫「遮板」。隨著籃球運動發展的需要。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演進和完善,籃板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見下圖)。 起初,在籃球還叫「筐球」的時候,籃筐後邊並沒有籃板、後來因為比賽時投不進的球常常「飛」到圍觀的觀眾中引起鬨鬧,於是就有人設法用一塊不大規則的鐵絲網遮在籃筐後面。這便是籃板前稱「遮板」的由來。年紀稍長的人都知道,直到50年代,雖然籃板的功能早已發生變化,但人們還是習慣地經常把搶籃板球稱為搶「遮板球」。 1894年,球場上開始出現把籃筐固定在木板上,用木板代替鐵絲網,這種籃板雖然形狀各異。五花八門,但因為它有時能將投不進的球反彈入筐,增添了游戲的趣味性,所以一出現便很受隊員們的歡迎。在此基礎上,1895年還是由青年會國際學校率先推出一種統一規格為4英尺X6英尺的成形籃板便被廣泛採用。直至1932年成立國際籃聯以後,籃板才逐步被明確規定為:厚度為3厘米,形狀直呈1.05米高、l.80米寬的長方形,板面必須平整,並漆成白色,同時還規定,籃面下沿離地面 2.90米.被固定在板面上一會底盤圈水平面距地面3.05米,應漆成澄色。從1954年起,規則還規定.沿籃板四周的最邊沿應畫有5厘米寬的黑線(透明籃板面白色),上板面的中央處還要畫一橫寬O.59米、豎高0.45米的長方形、黑(白)框,線寬也是5厘米,框的底線上沿與籃圈水平面齊平。以上這些規格一直用到今天基本未變。不過在此期間,由於球員投籃的准確性不斷提高和「巨人」的涌現,為增加投籃難度,有人曾建議把長方形籃板改為面積較小的橢圓形。並升高籃圈高度。後來,橢圓形籃板與長方形籃板雖然並存過一段時期,但一直未被重要比賽所採用,最終被淘汰。 透明的玻璃籃板是1910年前後出現的,但因造價高,工藝復雜,迄今除大型比賽和少數國家外,有利於促進群眾活動且用得較多的還是木製籃板。當然,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 展,經過改進的合成玻璃籃板的普及率也正在日益增長。近些年,一種用0.15米厚度橡膠或塑料等軟體物包過的合成玻璃籃板已經面世,這可保護球員在空中受到碰撞時少受或不受傷害。
求採納
7. 籃球是什麼材料
1、內膽:即球膽,是籃球的心臟,在籃球的最里層,由黑色橡膠製成;
2、纏絲:中高檔的籃球必須在球的內膽表面均勻地纏繞一條籃球專用尼龍絲,對球膽形成像蠶繭一樣的保護層,但不是每種籃球都採用此工藝的,許多低檔籃球就不纏絲,而用紗布代替;
3、中膽:內膽和表皮之間的支撐結構,由橡膠製成;
4、表皮:分為橡膠、合成皮(超細強力纖維、PU、PVC等)以及真皮三大類;
5、球嘴:籃球充氣的「咽喉」,對氣密性非常關鍵。
8. 籃球都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NBA專用籃球與普通籃球有什麼不同
首先,NBA比賽中的籃球不同於普通籃球。市場上的籃球很多,材質也不一樣,各種籃球的材質也不一樣。首先是牛的皮,遇汗澀不粘。彈跳柔和適度,易於控制。目前,美國NBA職業聯賽都在使用這種籃球。第二種PU合成革經濟實用,是流行的室內外籃球運動的良好皮料。第三種PU材料表面有細小的孔隙,對水和電加熱有很強的吸附作用。
因為製作成本昂貴,而且游戲球不對外銷售,而是作為紀念品贈送給特殊物品。因此,也造成了「一球難求」的現象。比如勇士取得常規賽第73場勝利時,庫里和格林為比賽爭球,最後組織者很頭疼,只好把籃球分割,切成碎片,然後分給勇士的每一名球員留作紀念。更離譜的是,在此之前張伯倫砍下100分,而這枚籃球在2000年被拍賣,拍出了2.5萬美元的高價。
9. 籃球是什麼做的
1、黃牛麵皮:由世界著名皮革製造工廠提供,精選自黃牛背部首層天然皮,用於製造「斯伯丁」品牌系列籃球產品。此款籃球強調控球手感,表皮遇汗水澀而不粘,彈跳度柔和適中,極易操控。但價格昂貴,且不易保養,僅供室內木質地板使用,通常用於專業比賽。美國NBA職業聯賽使用此款籃球。
2、 ZK超細纖維:一種合成材料。具有手感細膩,吸汗防滑,相對天然皮革,有耐磨, 抗霉變, 易保養等優點。用它製成的籃球通常供專業球隊訓練和比賽使用。
內膽
斯伯丁籃球採用本廠自產的專用丁基橡膠內膽,原材料採用進口生膠,純度高,少雜質,性質穩定,通過專業技術的加工和特種添加劑的使用,使此種內膽具有獨特的彈跳柔和度和氣密性。彈跳柔和穩定,是籃球細膩手感的內在來源,而好的手感勢必會帶來好的自信心。
中胎
內膽和外表皮之間的中胎,其製造技術對籃球的整體表現起著重要的作用。為內層部件提供結構、形狀和保護,斯伯丁專門的中胎製造工藝技術,使中胎起到良好的控制,支撐和過渡銜接作用。
(9)籃球由什麼做成的擴展閱讀
籃球的選購
1.看籃球表面有沒有瑕疵,表面有瑕疵,雖然不影響使用,但自用最好,送人不宜。
2.好的材料有一種香香的皮革味,不好的是橡膠味。
3.好的球,氣打的不足也按不下去,反之壞球氣打飽了,一按一個坑。
4.太輕或者太重的球都不好。
5.將球舉起來,必須要舉起來高過自己的頭頂,大約在180CM這個位置,然後鬆手,讓球自己掉下來。在下落的過程中,觀察籃球是不是在落的時候是呈直線掉落,是不是會斜著掉下去,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必須要在平坦的路面上,在下落結束後,籃球應該還是在原地附近,好的籃球是不會滾走的。
10. NBA專用籃球是什麼材料做的
NBA專用籃球是合成橡膠材料做的。
美國NBA職業籃球比賽指定用球為斯伯丁的籃球。
斯伯丁橡膠籃球採用橡膠表皮材料製作而成,以其仿皮手感和防水,耐磨,抗霉變, 抗鹽鹼能力,主要用於室外籃球,可使用各種顏色和圖案設計籃球表皮。
斯伯丁籃球的特點:
1、不易漏氣變形,不易開膠起皮,籃球製作工藝復雜嚴格,球體堅固耐用,(出廠前,SPALDING籃球15個樣品通過兩萬次撞擊試驗);
2、圓周度一致,籃球整體一致性均優於國際專項檢驗標准(圓周度差異小於±2mm);
3、運球手感優異,彈跳性適中;
SPALDING籃球綜合手感極佳。創始至今130年,蘊涵著許多傳奇。NBA巨星在比賽罰球時對籃球的LOGO的方向和位置都很有講究,絕對不能改變;
4、信譽保障和售後服務,正常使用,在保質期內,如有質量問題無條件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