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籃球比賽中,犯規是指什麼行為
就是
侵犯進攻球員的行為
㈡ 打籃球的全部犯規規則有哪些
一般犯規:防守方:打手、阻擋、拉人、推人
進攻方:帶球撞人、移動掩護、拉人、推人(這兩項在進攻跑位中出現)
技術犯規:裁判針對場上形勢給予,情況很多,不一而足;有一年,鄧肯在替補席坐著笑
了下,裁判也給了技術犯規
違體犯規:此類犯規常見於違背體育道德的犯規,諸如,下絆、掩護或者進攻中對對方的傷害、
故意沖撞、對方上籃時鎖喉等不以阻止對方進攻為目的,而以傷害對方身體為目的的
犯規,分一級、二級
違例:這些違反籃球規則,但不屬於犯規。
1、進攻方的:走步、二次運球、回線、進攻三秒、進攻干擾球、8秒不過後場、5秒違例(拿球後5秒不動的)、24秒違例(24秒以內沒有完成一次投籃的)
2、防守方的:防守三秒、干擾球
雙方的攻防必須在球場內部完成,出界也算一種違例,膝蓋及以下部位接觸球、罰籃提前進線、非死球狀態下擅自暫停、換人,都屬於違例,需要交換球權;當然了裁判有權根據現場狀況給予技術犯規。
有不足的,歡迎補充。
PS:戰術犯規,屬於一種戰略,在犯規當中不能算作分類,籃球規則中也沒有戰術犯規這一類別;違體犯規,一般懲罰要嚴於技術犯規,也就是說違體犯規不一定會同時給技術犯規。
㈢ 籃球比賽中各項犯規是什麼
投籃方式篇
nk 灌籃 bank shot 擦板球 double pump 拉桿式投籃
fade-away shot 後仰式跳投 hook shot 鉤射投 jump shot 跳投
layup 帶球上籃 perimeter shot 中距離投籃 set shot 立定投籃
three-point shot 三分球 assist 助攻
統計術語篇
defensive rebound防守籃板球 field goal 投球命中 free throw 罰球
offensive rebound 進攻籃板球 rebound 籃板球 scoring 得分
steal 抄截 turnover 失誤
場地裝備篇
backboard 籃板 back court 後場 freethrow lane 罰球圈
freethrow line 罰球線 front court 前場 hoop 籃框,籃圈
mid-court 中場 net 籃網 painted area 罰球圈
restricted area near the basket 禁區內籃框下的小圓圈區域 rim 籃框,籃圈
three-point line 三分線
底線區域規則篇
blocking foul 阻擋犯規 charging foul 撞人 delay of game 阻礙比賽
disqualification 犯滿離場 double dribble 兩次運球 ejection 驅逐出場
expiration 時間終了 first half 上半場 first period 比賽的第一節
flagrant foul 惡性犯規 foul 犯規 foul out 犯滿離場
foul trouble 快要犯滿離場 full timeout 全時(100秒的)暫停 hand-checking 推人
held ball 持球 illegal defense 防守違例 illegal offense 進攻違例
jump ball 爭球,跳球 out of bound 球出界線 overtime 加時賽
referee 裁判 second half 下半場 shot clock violation 24秒犯規
substitute 換人 suspension 停止出賽 technical foul 技術犯規
three-second violation 3秒違例 throw a punch 出拳打架 throw in 發球入場
traveling / walking 走步 twenty-second timeout 只有20秒鍾之暫停
NBA 球隊一覽表
Golden State Warriors 金州勇士隊 LA Clippers 洛杉磯快艇隊
LA Lakers 洛杉磯湖人隊 Phoenix Suns 鳳凰城太陽隊
Portland Trailblazers 波特蘭開拓者隊 Sacramento Kings 薩克拉門托國王隊
Seattle Supersonics 西雅圖雷霆隊 Dallas Mavericks 達拉斯小牛隊
Denver Nuggets 丹佛掘金隊 Houston Rockets 休斯敦火箭隊
Minnesota Timberwolves 明尼蘇達森林狼隊
Utah Jazz 猶他爵士隊 Vancouver Grizzlies 溫哥華灰熊隊
Miami Heat 邁阿密熱浪隊 New York Knickerbockers 紐約尼克斯隊
Philadelphia 76ers 費城七六人隊 Orlando Magic 奧蘭多魔術隊
Boston Celtics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New Jersey Nets 新澤西網隊
Washington Wizards 華盛頓奇才隊 Atlanta Hawks 亞特蘭大老鷹隊
Charlotte Hornets 夏洛特黃蜂隊 Chicago Bulls 芝加哥公牛隊
Cleveland Cavaliers 克里夫蘭騎士隊 Detroit Pistons 底特律活塞隊
Indiana Pacers 印地安納步行者隊 Milwaukee Bucks 密爾沃基雄鹿隊
Toronto Raptors 多倫多猛龍隊
㈣ 籃球賽各種犯規的詳細解釋,包括打手,沖撞,阻擋,等等,要國際籃協的,最全的
第32條 犯規
32.1 定義
32.1.1 犯規是對規則的違犯,含有與對方隊員的非法身體接觸和∕或違反體育道德的舉止。
32.1.2一個隊可被宣判任何數量的犯規,不考慮罰則,犯規者的每一犯規應被登記,記入記錄表並相應地被處罰。
第33條 接觸:一般原則
33.1 圓柱體原則
圓柱體原則定義為一名站在地面上的隊員占據一個假想的圓柱體內的空間。它包括該隊員上面的空間,並受下列限定:
•前面由手的雙掌。
•後面由臀部,和
•兩側由雙臂和雙腿的外側。
雙手和雙臂可以在軀干前伸展,其肘部的雙臂彎曲不超過雙腳的位置,因此兩前臂和雙手是舉起的。他的雙腳間的距離因按照他的高度變化。(圖5)
圖五 圓柱體原則
33.2 垂直原則
在比賽中,每一隊員都有權占據未被對方隊員已經占據的任何場上位置(圓柱體)。
這個原則保護隊員所佔據的地面空間和當他在此空間內垂直起跳的上方空間。
隊員一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並與已經建立了他自己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隊員就對此接觸負責。
防守隊員垂直地離開地面(在他的圓柱體內)或在他自己的圓柱體內把雙手和雙臂伸展在他的上方,則不必判罰。
無論是在地面上或在空中的進攻隊員不應用下列方式與處於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發生接觸。
•用他的手臂為自己創造額外的空間(清除障礙)。
•在投籃時或剛投籃之後伸展他的雙腳或雙臂去造成接觸。
33.3 合法防守位置
一名防守隊員已建立了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當:
•他正面對他的對手,並且
•他的雙腳著地。
合法防守位置從地面到天花板垂直地在他上方(圓柱體)伸展。他可將他的雙臂和雙手舉過頭或垂直跳起,但是他必須在假想的圓柱體內是手和臂保持垂直的姿勢。
33.4 防守控制球的隊員
當防守控制(正持著或運著)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不適用。
每當對方隊員在持球隊員面前占據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甚至是一瞬間完成的),持球隊員必須料到被防守並必須准備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防守隊員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必須在占據位置前沒有造成接觸。
一旦防守隊員已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他可移動以便防守他的對手,但他不得伸展他的雙臂、雙肩、雙髖或雙腿,以阻止從他身邊通過的運球隊員。
當裁決阻擋∕撞人情況涉及持球隊員時,裁判員應運用下列原則:
•防守隊員必須以面對持球隊員並雙腳著地來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防守隊員為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可保持靜立、垂直起跳、側移或後移。
•在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的移動中,一腳或雙腳可以瞬間離地,只要該移動是側向或向後的,不朝向持球隊員。
•接觸必須發生在軀幹上,在這樣情況下,防守隊員將被以為是已經先在接觸地點了。
•已建立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可以在他的圓柱體之內轉身,以緩和任何沖撞或避免受傷。
如發生任何上述情況,應以為持球隊員已經造成了犯規。
33.5 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
不控制球的隊員有權在球場上自由地移動,並占據任何未被另一隊員已經占據的位置。
當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防守隊員不能如此靠近和∕或如此快地在移動的對方隊員的路徑中占據一個位置,以致後者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距離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此距離與對防守隊員的速度直接成正比,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不得多於正常的2步。
如果一名防守隊員在占據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中不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並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他對該接觸負責。
一旦一名防守隊員已經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為防守對方隊員他可移動。他不得為了阻止對方隊員從他身邊通過而在他的路徑中伸展臂、肩、臀或腿。他可以在他的圓柱體內轉身以避免受傷。
33.6 騰空的隊員
從球場某地點跳起在空中的隊員有權再落回同一地點。
他有權落在場上的另一地點,只要落地點和起跳和落地點之間的直接通道在起跳的時間尚未被對方隊員占據。
如果一名隊員已跳起並落地,可是他的動量使其接觸了在落地地點之外已佔據了一個合法防守位置的對方隊員,則該跳起隊員對此接觸負責。
在隊員已跳起在空中後,對方隊員不得移動到他的路徑上。
移動到騰空隊員的身下並造成接觸,通常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3.7 掩護:合法的和非法的
掩護是試圖延誤或阻止一名沒有球的對方隊員到達希望到達的場上位置。
合法的掩護是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接觸時已經是靜止的(在他的圓柱體內)。
•發生接觸時雙腳著地。
非法的掩護是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了接觸時正在移動。
•發生了接觸時,是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沒有給出足夠的距離。
•發生了接觸時,對移動中的對手沒有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內做掩護(前方的或側方的),做掩護的隊員可按自己的意願靠近對手已建立掩護,只要沒有接觸。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做掩護的隊員必須允許對手向掩護邁出正常的一步而不發生接觸。
如果對手在移動中,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做掩護的隊員必須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被掩護的隊員能通過停步或改變方向來避免掩護。
要求的距離是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不得多於正常的2步。
與已經建立掩護的隊員的任何接觸,由被合法掩護的隊員負責。
33.8 撞人
撞人是有球或無球的隊員推進或移動到對方隊員軀幹上的非法身體接觸。
33.9 阻擋
阻擋是阻礙有球或無球對方隊員行進的非法的身體接觸。
如果試圖做掩護的隊員在移動中與靜止或後退的對方隊員發生接觸,則他發生了一起阻擋犯規。
如果隊員不顧球,面對著對方隊員並隨著對方隊員的移動而移動它的位置,除非包含其它因素,他對所發生的任何接觸負主要責任。
所謂「除非包含其它因素」,是指被掩護的隊員故意推人、撞人或拉人。
隊員在場上占據位置時把他的手臂或肘伸在他的圓柱體之外是合法的。但當對方隊員試圖通過時,它們必須被移動到他的圓柱體之內。如果手臂或肘是在他的圓之體之外並發生接觸,這是阻擋或拉人。
33.10 無帶球撞人半圓
無帶球撞人半圓標記在場地上的目的是指定一個特定區域來判別在籃下發生撞人或阻擋的狀況。
在任何突破進入無帶球撞人半圓的情況下,因一名躍起在空中的進攻隊員和一名位於無進攻犯規內的防守隊員發生的接觸,將不會被判罰進攻犯規,除非進攻隊員非法的使用手、手臂、腿或身體,當:
•進攻隊員控制著球,當他躍起在空中,並且
•他嘗試投籃或試圖通過,並且
•防守隊員的雙腳都位於無帶球撞人半圓內
33.11 用手和∕或手臂接觸對方隊員
用手觸及對方隊員,本身未必是犯規。
裁判員應判定引起接觸的隊員是否已經獲得了不公正的利益。如果隊員引起的接觸在任何方面限制對方隊員的移動自由,這樣的接觸是犯規。
當防守隊員處於防守位置,並且他的手或手臂放置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身上並保持接觸以阻礙他行進,就發生了非法的用手或非法伸展手臂。
反復地觸及或「戳」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是犯規,因為這可導致粗暴的比賽。
這是持球的進攻隊員犯規:
•為了獲得不公正的利益,用手臂或肘「勾住」或纏繞防守隊員。
•為了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或為了他自己創造更大的空間,「推開」防守隊員。
•運球時,用伸展的前臂或手去阻止對方隊員獲得控制球。
不持球的進攻隊員為了下列原因「推開」防守隊員是犯規:
•擺脫去接球。
•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
•為他自己創造更大的空間。
33.12 居中策應
垂直原則(圓柱體原則)適用於居中策應。
位於居中策應位置的進攻隊員和看守他的防守隊員必須尊重彼此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權利。
位於居中策應位置的進攻隊員或防守隊員用肩或髖將他的對方隊員擠出位置,或用伸展的肘、臂、膝、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去干擾對方隊員的活動自由,是犯規。
33.13 背後非法防守
背後非法防守是防守隊員從對方隊員的背後與其發生身體接觸。防守隊員正試圖去搶球的事實,不證明從背後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是正當的。
33.14 拉人
拉人是干擾對方隊員移動自由的非法身體接觸。這種接觸(拉人)能用身體的任何部分來發生。
33.15 推人
推人是隊員用身體的任何部位強行移動或試圖移動控制或未控制球的對方隊員時發生的非法身體接觸。
第34條 侵人犯規
34.1 定義
侵人犯規是隊員與對方隊員的接觸犯規,無論球是活球或是死球。
隊員不應通過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髖、腿、膝或腳來拉、阻擋、推、撞、絆、阻止對方隊員行進;以及不應將其身體彎曲成「反常的」姿勢(超出他的圓柱體);也不應放縱任何粗野或猛烈的動作。
34.2 罰則
應給犯規隊員登記一次侵人犯規。
34.2.1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
•由非犯規的隊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犯規的隊處於全隊犯規處罰狀態,則應運用第41條(全隊犯規:處罰)。
34.2.2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應按下列所述判給投籃隊員若干罰球:
•如果投籃成功,應計得分並判給1次追加的罰球。
•如果從2分投籃區域的投籃不成功,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從3分投籃區域的投籃不成功,應判給3次罰球。
•在結束一節的比賽計時鍾信號響時或恰好響之前,或當24秒鍾裝置信號響時或恰好響之前,隊員被犯規了,此時球仍在該隊員手中,並且投籃成功,不應計得分,應判給2次或3次罰球。
第35條 雙方犯規
35.1 定義
雙方犯規是兩名互為對方的隊員大約同時相互發生侵人犯規的情況。
35.2 罰則:
應給每一犯規隊員登記一次侵人犯規。不判給罰球,並且比賽應按下列所述重新開始:
在雙方犯規的大約同一時間出現,
•投籃有效或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得分,應將球判給非得分隊從端線的任何地點擲球入界。
•某隊已控制了球或擁有球權,應將球判給該隊在最靠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
•任一隊都沒有控制球也沒有球權,一次跳球情況發生。
第36條 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1 定義
36.1.1 根據一名裁判員的判斷,一名隊員不是在規則的精神和意圖的范圍內合法地試圖去直接搶球,發生的接觸犯規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1.2 裁判員違反解釋體育道德的犯規必須貫穿一致在整場的比賽中,且必須只判斷動作。
36.1.3 判斷犯規是否是違反體育道德的,裁判員應運用如下原則:
•如果一名隊員不努力去搶球並發生接觸,這是一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如果一名隊員在努力搶球中造成過分的接觸(嚴重犯規),這是一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如果一名防守隊員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是從後面或側面試圖阻止一次快攻,並且進攻隊員與對方球籃之間沒有對方隊員,這是一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如果一名隊員在做合法的努力去搶球(正常的爭搶)發生了犯規,這不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2 罰則
36.2.1 應給犯規隊員登記一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2.2 罰球應判給被犯規的隊員,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場延長部分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1節。
罰球的次數應按如下規定: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如果中籃應計得分並加判給1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並沒有得分:應判給2或3次罰球。
36.2.3 如果一名隊員被登記2次違反體育道德犯規,該隊員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36.2.4 如果一名隊員根據第36.2.3條被取消比賽資格,應只處罰違反體育道德犯規,對取消比賽資格不執行追加罰則。
第37條 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1 定義
37.1.1 隊員、替補隊員、被逐出的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或隨隊人員的任何惡劣的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1.2已得到一次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的教練員應由在記錄表上登記的助理教練員替代。如果在記錄表上沒有登記助理教練員,那麼應由隊長替代。
37.2 罰則
37.2.1 應給犯規者登記一次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2.2隻要是依照本規則各條款被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者,在比賽期間他應去並留在球隊休息室,他也可以選擇離開體育館。
37.2.3 罰球應判給:
•任一對方隊員,就一次非接觸犯規來說。
•被犯規的隊員,就一次接觸犯規來說。
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部分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1節。
37.2.4 罰球的次數應按如下規定: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或如果是一次技術犯規: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如果中籃應計得分並加判給1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並沒有得分:應判給2或3次罰球。
第38條 技術犯規
38.1 行為規定
38.1.1 比賽的正當行為要求雙方球隊的成員(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被逐出的隊員和隨隊人員)與裁判員、記錄台人員以及技術代表有完美和真誠的合作。
38.1.2 每個球隊應盡最大的努力去獲得勝利,但勝利的取得必須符合體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競賽的要求。
38.1.3 任何故意的或一再的不合作,或不遵守本規則的精神,應被以為是一次技術犯規。
38.1.4 裁判員可以通過給予警告或甚至寬容那些明顯是無意的並不直接影響比賽的、小的技術違紀來阻止技術犯規,除非在警告後重復出現同樣的違犯。
38.1.5 如果在球成活球後發現了一起違犯,比賽應停止並登記一起技術犯規。如同技術犯規已發生在被登記時一樣地執行罰則。在犯規與比賽停止之間的間隔無論發生了什麼應有效。
38.2暴力行為
38.2.1 比賽中可能發生的與體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競賽相違背的暴力行為。裁判員應立即制止,如有必要,通過負責維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員來制止。
38.2.2 無論何時在隊員、替補隊員、被逐出的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或隨隊人員之間在比賽場地上或其附近發生暴力行為,裁判員應採取必要的行動去制止他們。
38.2.3 任一上述的人員以十分惡劣的行為侵犯對方隊員或裁判員時,應被取消比賽資格。裁判員必須將此事件報告給競賽的組織部門。
38.2.4 保安人員可以進入比賽場地,只要裁判員要求這樣做。然而,如果帶有明顯採用暴力行為的意圖的觀眾進進球場,保安人員必須立即干預以保護球隊和裁判員。
38.2.5 所有其他區域,包括入口、出口、過道、休息室等,由競賽組織部門和負責維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員管轄。
35.2.6 裁判員絕不允許隊員、替補隊員、被逐出的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和隨隊人員的能導致比賽器材損壞的行為。
當裁判員觀察到這類行為時,應給違犯隊的教練員一次警告。
如果重復該行為,應立即宣判有關的違犯者一次技術犯規。
38.3 定義
38.3.1 技術犯規是包含(但不限於)行為性質的隊員非接觸犯規。
•不顧裁判員的警告。
•沒有禮貌地觸犯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球隊席人員。
•與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對方隊員交流中沒有禮貌。
•使用很可能冒犯或煽動觀眾的語言和舉止。
•戲弄對方隊員或在他的眼睛附近搖手妨礙其視覺。
•在球穿過球籃之後,故意地觸及球或通過阻止迅速地擲球入界以延誤比賽。
•阻礙迅速地執行擲球入界以延誤比賽。
•倒下以偽造一次犯規。
•過分地揮肘(沒有身體接觸)。
•懸吊在籃圈上,致使隊員的重量由籃圈支撐,除非扣籃後,隊員瞬間地抓住籃圈,或者,根據裁判員的判斷,如果他正試圖防止自己或另一名隊員受傷。
•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中由一名防守隊員干涉得分,應判給進攻的隊1分,隨後給防守隊員登記一次技術犯規罰則。
38.3.2 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或隨隊人員的技術犯規是與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對方隊員交流中沒有禮貌或觸犯他們的犯規,或是一次程序上的或管理性質的違犯。
38.3.3 一名教練員 應被取消比賽資格,當:
•由於他自身違反體育道德行為的結果而被登記了2次技術犯規(『C』)時。
•由於球隊席人員(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被逐出的隊員或隨隊人員)的違反體育道德行為的結果而被累計登記了3次技術犯規(『B』)或3次技術犯規的組合中,其中有一次是登記教練員自身(『C』)時。
38.3.4 如果教練員根據第38.3.3條被取消比賽資格,應只處罰技術犯規。對取消比賽資格不執行追加罰則。
38.4 罰則
38.4.1 如果一次技術犯規發生:
•由一名隊員,應給他登記一次技術犯規,作為隊員犯規並作為全隊犯規之一計數。
•由一名教練員(『C』)、助理教練員(『B』)、替補隊員(『B』)、被逐出的隊員(『B』)或隨隊人員(『B』),給教練員登記一次技術犯規,並不計入全隊犯規一次。
38.4.2 應判給對方隊員2次罰球,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部分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1節。
㈤ 有關一些籃球犯規規則的基本解釋
一般的籃球犯規規則:
1、阻擋犯規:阻止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行進非法身體接觸,就是阻擋犯規。
(5)籃球追尾犯規是什麼擴展閱讀
籃球犯規罰則:
1、要登記違犯者一次技術犯規。
2、判給對方隊員一次罰球。
3、隊長指定罰球隊員。
技術術語
(1)扣籃:運動員用單手或雙手持球,跳起在空中自上而下直接將球扣進籃圈。
(2)補籃:投籃不中時,運動員跳起在空中將球補進籃內。
(3)卡位:進攻人運用腳步動作把防守者擋在自己身後,這種步法叫卡位。
(4)領接球:順傳球飛行方向移動,順勢接球。
(5)錯位防守:防守人站位在自己所防守的進攻人身側,阻撓他接球叫錯位防守。
(6)要位:進攻人用身體把防守人擋在身後,占據有利的接球位置。
(7)突破:運球超越防守人。
(8)空切:進攻人空手向籃跑動。
(9)一傳:獲球者由守轉攻的第1次傳球。
(10)蓋帽:進攻人投籃出手時,防守人設法在空中將球打掉的動作。
(11)補位:當1個防守人失掉正確防守位置時,另一防守人及時補占其正確防守位置。
(12)協防:協助同伴防守。
(13)緊逼防守:貼近進攻人,不斷運用攻擊性防守動作,威脅對方持球的安全或不讓對方接球。
(14)斜插:從邊線向球籃或者向球場中間斜線快跑。
(15)時間差:在投籃時,為躲避對方防守的封蓋,利用空中停留改變投籃出手時間。
(16)籃板球:投籃不中後,雙方運動員爭搶打在籃筐或籃板上籃球的球權。
(17)罰球:進攻隊員被犯規後,在罰球線後的半圓內,無爭搶的情況下進行投籃,每進一球得一分。
(18)擋拆:進攻球員進攻時隊友通過擋拆對方防守球員的形式為持球人擺脫防守。
(19)空接:持球球員把球拋向籃筐,無球球員向籃球的位置跳起,投籃(扣籃)得分。
㈥ 籃球常見犯規動作及詳解
1、打手——對抗或者比賽的時候防守方最容易出現的犯規動作就是打手,進攻隊員持球進攻,在出現投藍動作時防守隊員碰到對方的手臂或者手,2進攻隊員運球或者持球過程中防守隊員抄球時先碰到對方的手,這2點視為打手犯規!
(6)籃球追尾犯規是什麼擴展閱讀:
犯規
第32條犯規
32.1定義
32.1.1犯規是對規則的違犯,含有與對方隊員的非法身體接觸和/或違反體育道德的舉止。
32.1.2一個隊可被宣判任何數量的犯規,不考慮罰則,犯規者的每一犯規應登記,記入記錄表並相應地被處罰。
第33條接觸:一般原則
33.1圓柱體原則
圓柱體原則定義為一名站在地面上的隊員占據一個假想的圓柱體內的空間。它包括該隊員上面的空間,
並受下列限定:
前面由手的雙掌。
後面由臀部和兩側由雙臂和雙腿的外側
雙手和雙臂可以在軀干前面伸展,其肘部的雙臂彎曲不超過雙腳的位置,因此兩前臂和雙手是舉起的。他的雙腳間的距離應依據他的身高有所不同。
33.2垂直原則
在比賽中,每一隊員都有權占據未被對方隊員已經占據的任何場上位置(圓柱體)。
這個原則保護隊員所佔據的地面空間和當他在此空間內垂直跳起的上方空間。
隊員一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並與已經建立了他自己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隊員就對此接觸負責。
防守隊員垂直地離開地面(在他的圓柱體內)或在他自己的圓柱體內把雙手和雙臂伸展在他的上方,則不必判罰。
無論是在地面上或在空中的進攻隊員不應用下列方式與處於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發生接觸。
用他的手臂為自己擴展更多的空間(清除障礙)。
在投籃中或緊接投籃後伸展他的雙腿或雙臂去造成接觸。
33.3合法防守位置
當一名防守隊員:
面對對手,並且
雙腳著地時。
他就占據了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合法防守位置從地面到天花板,垂直地伸展到他(圓柱體)的上方。他可將他的雙臂和雙手舉過頭或垂直跳起,但是他必須在假想的圓柱體內使手和臂保持垂直的姿勢。
33.4防守控制球的隊員
當防守控制(正持著或運著)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不適用。
每當對方隊員在持球隊員面前占據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甚至是一瞬間完成的),持球隊員必須料到被防守並必須准備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防守隊員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必須在占據位置前沒有造成接觸。
一旦防守隊員已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他可移動以便防守他的對手,但他不得伸展他的雙臂、雙肩、雙髖或雙腿,並通過做來造成接觸以阻止從他身邊通過的運球隊員。
判斷一起涉及持球隊員的撞人/阻擋情況時,裁判員應運用下列原則:
防守隊員必須以面對持球隊員並雙腳著地來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防守隊員為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可保持靜立、垂直跳起、側移或後移。
在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的移動中,一腳或雙腳可以瞬間離地,只要該移動進側向或向後的,而不是朝向持球隊員前移的。
接觸必須發生在軀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防守隊員將被認為是已經先在接觸地點了。
已經占據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可以在他的圓柱體之內轉身以避免受傷。
在上述任何情況中,應認為該接觸是由持球隊員造成的。
33.5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
不控制球的隊員有權在球場上自由地移動,並占據任何未被另一隊員已經占據的位置。
當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防守隊員不能如此靠近和/或如此快地在移動的對方隊員的路徑中占據一個位置,以致後者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距離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此距離與對方隊員的速度直接成正比,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也不必多於正常的2步。
如果一名防守隊員在占據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中不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並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他對該接觸負責。
一旦一名防守隊員已經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為防守對方隊員他可移動。他不得在對方隊員的路徑中伸展臂、肩、臀或腿去阻止對方隊員從他身邊通過。他可以在他的圓柱體內轉身以避免受傷。
33.6騰空的隊員
從球場某地點跳起在空中的隊員有權再落回同一地點。
他有權落在球場的另一地點,只要在起跳時落地點以及起跳和落地地點之間的直接路徑上,在起跳的時間尚未被對方隊員占據。
如果一名隊員已跳起並落地,可是他的沖力使其接觸了在落地地點之外已佔據了一個合法防守位置的對方隊員,則該跳起隊員對此接觸負責。
在隊員已跳起在空中後,對方隊員不得移動到他的路徑上。
移動到騰空隊員的身下並造成接觸,通常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3.7掩護:合法的和非法的
掩護是試圖延誤或阻止一名不球的對方隊員到達希望到達的場上位置。
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接觸時是靜止的(在他的圓柱體內)。
發生接觸時雙腳著地。
是合法的掩護。
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了接觸時正在移動。
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發生接觸時,沒有給出足夠的距離。
發生了接觸時,對移動中的對手沒有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
是非法的掩護。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內做掩護(前面的或側面的),做掩護的隊員可按自己的意願靠近對手以建立掩護,只要沒有接觸。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做掩護的隊員必須允許對手身掩護邁出正常的一步而不發生接觸。
如果對手在移動中,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做掩護的隊員必須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被掩護的隊員能通過停步或改變方向來避免掩護。
要求的距離是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也不必要多於正常的2步。
與已經建立掩護的隊員的任何接觸,由被合法掩護的隊員負責。
33.8撞人
撞人是有球或無球隊員推開或移動對方隊員軀乾的非法身體接觸。
33.9阻擋
阻擋是阻礙持球或不持球對方隊員進行的非法身體接觸。
如果試圖做掩護的隊員在移動中與靜止或後退的對方隊員發生接觸,則判罰掩護隊員一次阻擋犯規。
如果隊員不顧球,面對著對方隊員並隨著對方隊員的移動而移動他的位置,除非包含其它因素,他對所發生的任何接觸負主要責任。
所謂「除非包含其它因素」是指被掩護的隊員故意推人、撞人或拉人。
隊員在場上占據位置時把他的手臂或肘伸在他的圓柱體之外是合法的,但當對方隊員試圖通過時,它們必須被移到他的圓柱體之內。如果手臂或肘是在他的圓柱體之外並發生接觸,這是阻擋或拉人。
33.10無撞人半圓區
球場上畫出無撞人半圓區的目的是,指定一個特定的區域用於解釋籃下的撞人/阻擋情況。
向無撞人半圓區的任何突破情況中,當:
進攻隊員騰空並控制球,並且
當試圖投籃或者傳球,並且
防守隊員的雙腳在無撞人半圓區內。
進攻隊員與防守隊員在無撞人半圓區內的身體接觸不應被宣判為進攻犯規,除非進攻隊員非法地使用他的手、手臂或者身體。
33.11用手和/或手臂接觸對方隊員
用手觸及對方隊員,本身未必是犯規。
裁判員應判定引起接觸的隊員是否已經獲得了不公正的利益。如果隊員引起的接觸在任何方面限制對方隊員的移動自由,這樣的接觸是犯規。
當防守隊員處於防守位置,並且他的手或手臂放置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身上並保持接觸以阻礙他行進,就發生了非法用手或非法伸展手臂。
反復地觸及或「戳」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是犯規,因為這可導致粗暴的比賽。
當持球的進攻隊員:
為了獲得不公平的利益,用手臂或肘「勾住」或纏繞防守隊員。
為了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或為了在他和防守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推開」防守隊員。
運球時,用伸展的前臂或手去阻止對方隊員獲得控制球。
這是持球進攻隊員的犯規。
當不持球的進攻隊員為了:
擺脫去接球。
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
擴展更大的個人空間。
而「推開」防守隊員,這是不持球進攻隊員的犯規。
33.12居中策應
垂直原則(圓柱體原則)適用於居中策應。
位於中鋒位置的進攻隊員和防守他的防守隊員必須尊重彼此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權利。
位於中鋒位置的進攻隊員或防守隊員用肩或髖將他的對方隊員擠出位置,或用伸展的肘、臂、膝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去干擾對方隊員的活動自由,是犯規。
33.13背後非法防守
背後非法防守是防守隊員從對方隊員的背後與其發生的身體接觸。防守隊員正式圖去搶球的事實,不證明從背後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是正當的。
33.14拉人
拉人是干擾對方隊員移動自由的非法身體接觸。這種接觸(拉人)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33.15推人
推人是隊員用身體的任何部分強行移動或試圖移動控制或未控制球的對方隊員時發生的非法身體接觸。
第34條侵人犯規
34.1定義
侵人犯規是:無論在活球或死球的情況下,攻守雙方隊員發生的身體接觸的犯規。
隊員不應通過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髖、腿、膝、腳或將其身體彎曲成「不正確的姿勢」(超出他的圓柱體)去拉、阻擋、推、撞、絆對方隊員,或阻止對方隊員行進;也不得放縱任何粗野或猛烈的動作去這樣做。
34.2罰則
應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人犯規。
34.2.1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
由非犯規的隊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犯規的隊處於全隊犯規處罰狀態,則應運用第41條(全隊犯規:處罰)的規定。
34.2.2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應按下列所述判給投籃隊員若干罰球:
如果投籃成功,應計得分並判給1次追加的罰球。
如果從2分投籃區域的投籃不成功:2次罰球。
如果從3分投籃區域的投籃不成功:3次罰球。
·在結束一節的比賽計時鍾信號時或恰好響之前,或當24秒鍾裝置信號響時或恰好響之前,隊員被犯規了,此時球仍在該隊員的手中,並且投籃成功,不應計得分,應判給2或3次罰球。
第35條雙方犯規
35.1定義
雙方犯規是兩名互為對方的隊員大約同時相互發生侵人犯規的情況。
35.2罰則
應給每一犯規隊員登記一次侵人犯規。不判給罰球。比賽應按下列所述重新開始:
在發生雙方犯規的大約同一時間,如果:
投籃得分,或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得分,應將球判給非得分隊從端線的任何地點擲球入界。
某隊已控制球或擁有球權,應將球判給該隊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
任一隊都沒有控制球也沒有球權,一次跳球情況發生。
第36條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1定義
36.1.1根據裁判員的判斷,一名隊員不是在規則的精神和意圖的范圍內合法地試圖去直接搶球,發生的接觸犯規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1.2在整場的比賽中裁判員必須對違反體育道德犯規解釋一致並只判定其所作所為。
36.1.3判斷犯規是否是違反體育道德的,裁判員應運用如下原則:
如果一名隊員不努力去搶球並發生接觸,這是一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如果一名隊員在努力搶球中造成過分的接觸(嚴重犯規),這是一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如果防守隊員試圖阻止一次快攻,從對方隊員後或側面與其發生身體接觸,並且在進攻隊員和對方球籃之間沒有防守隊員,這是一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如果一名隊員正做合法的努力去搶球(正常的爭搶)發生了犯規,這不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2罰則
36.2.1應給犯規隊員登記一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2.2應判給被犯規隊員執行罰球,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一節。
應按下述原則判給若干罰球: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2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如果中籃應計得分並加1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並且球未中籃,:2次或3次罰球。
36.2.3當隊員被登記2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時,他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36.2.4如果隊員在36.2.3情況下被取消比賽資格,應只處罰違反體育道德的罰則,不追加取消比賽資格的罰則。
第37條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1定義
37.1.1隊員、替補隊員、出局的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或隨隊人員的任何惡劣的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1.2已被取消比賽資格的教練員應由登記在記錄表上的助理教練員接替。如果記錄表上沒有登記助理教練員,應由隊長(CAP)接替。
37.2罰則
37.2.1應給犯規者登記一次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2.2每當犯規者依據這些規則各個條款被取消比賽資格,他應去該隊的休息室,並在比賽期間留在那裡,或者,他也可以選擇離開體育館。
37.2.3罰球應判給:
(如果是一起非身體接觸犯規):由對方教練員指定任一本隊隊員;
(如果是一起身體接觸犯規):被犯規的隊員。
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1節。
37.2.4罰球的次數應按如下規定: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2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如果中籃應計得分並加1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並且球未中籃:2或3次罰球。
第38條技術犯規
38.1行為規定
38.1.1比賽的正當行為要求雙方球隊的成員(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出局的隊員和隨隊人員)與裁判員、記錄台人員以及技術代表(如到場)有完美和真誠的合作。
38.1.2每支球隊應盡最大的努力去獲得勝利,但勝利的取得必須符合體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競賽的要求。
38.1.3任何故意的或再三的不合作,或不遵守本規則的精神,應被認為是一次技術犯規。
38.1.4裁判員可以通過警告或甚至寬容那明顯是無意的,並不直接影響比賽的、輕微的違犯來預防技術犯規的發生,除非在警告後重復出現同樣的違犯。
38.1.5如果在球成活球後發現了一次違犯,比賽應停止並登記一起技術犯規。應將技術犯規同發生在被登記的時候一樣來執行罰則。在違犯與比賽停止之間的間隔內無論發生了什麼應有效。
38.2暴力行為
38.2.1比賽中可能發生與體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競賽相違背的暴力行為。裁判員應立即制止,如有必要,通過負責維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員來制止。
38.2.2無論何時在隊員、替補隊員、出局的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或隨隊人員之間,在比賽場上或其附近發生暴力行為,裁判員應採取必要的措施去制止他們。
38.2.3任一上述的人員公然地挑釁對方隊員或裁判員,應被取消比賽資格。裁判員必須將此事件報告給競賽的組織部門。
38.2.4保安人員可以進入比賽場地,只要裁判員要求這樣做。然而,如果帶有明顯採用暴力行為意圖的觀眾進進球場,保安人員必須立即干預以保護球隊和裁判員。
38.2.5所有其它區域,包括入口、出口、過道、休息室等,由競賽組織部門和負責維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員管轄。
38.2.6裁判員絕不允許隊員、替補隊員、出局的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和隨隊人員的能導致比賽器材損壞的行為出現。
當裁判員觀察到這類行為時,應立即給違犯隊的教練員一次警告。
如果重復該行為,應立即宣判有關的違犯者一次技術犯規。
38.3定義
38.3.1技術犯規是沒有身體接觸的犯規,行為種類包括但不限於:
無視裁判員的警告。
無禮地碰觸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球隊席人員。
與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對方隊員交流中沒有禮貌。
使用很可能冒犯或煽動觀眾的語言和舉動。
戲弄對方隊員或在他的眼睛附近搖動妨礙其視覺。
過分揮肘
在球穿過球籃之後故意地觸及球或阻礙迅速地執行擲球入界以延誤比賽。
跌倒以偽造一次犯規。
懸吊在籃圈上,致使隊員的重量由籃圈支撐,除非扣籃後,隊員瞬間地抓住籃圈,或者,根據裁判員的判斷,如果他正試圖防止自己或另一名隊員受傷。
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中防守隊員干涉得分,應判給進攻隊得1分,隨後執行登記在該防守隊員名下的技術犯規罰則。
38.3.2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出局的隊員或隨隊人員的技術犯規是與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交流中沒有禮貌或觸碰他們的犯規;或是一次程序上的或管理性質的違犯。
38.3.3當出現下述情況時教練員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由於自身違反體育道德行為的結果而被登記了2次技術犯規(「C」)時。
由於球隊席人員(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出局的隊員或隨隊人員)的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而被登記了3次技術犯規(三次全部登記為「B」或者其中一次是「C」)。
38.3.4如果教練員在38.3.3情況下被取消比賽資格,應只處罰技術犯規的罰則,不取消比賽資格的罰則。
㈦ 籃球的常見犯規名稱
1.走步違例,走步這種就是很常見的違例行為也有很多爭議,例如最近流行的soma步(走步);嘮嗑的上下步(非走步)。
2.兩次運球違例,這種比較容易判斷,(漏接球後是可以下繼續運球的)就是判斷漏接球這一行為會有爭議,再也球場上爭議會多。
3.翻球違例,在運球時,球「停」在手上(或整個「手掌向上」)又持續運球。 在進攻要過人,變化自己的進攻方向,「球卻停在手上」過人。
4.腳踢球,踢球就是用膝以下腿的部位或者腳去踢球或攔阻球,只有故意地做這種動作才是違例。
5.干擾球,投籃的球向籃下落時,雙方隊員都不得觸球。當球在球框里的時候,防守隊員不得觸球。(FIBA和NBA這里有區別)球碰板後對方不得碰球,直到球下落。
6.回場,球回後場:球隊如已將球從後場移至前場,該球隊球員便不能再將球移過中線,運回後場。
7.24秒鍾規則:進攻球隊在場上控球時必須在24秒鍾內投籃出手(NBA、CBA、CUBA、WNBA等比賽均為24秒,全美大學體育聯合會比賽中為35秒)。
8.8秒鍾規則:球隊從後場控制球開始,必須在8秒鍾內使球進入前場(對方的半場)。
9.5秒鍾規則:持球後,球員必須在5秒鍾之內擲界外球出手,FIBA規則規定罰球也必須在5秒鍾內出手。
10.3秒鍾規則:分為進攻3秒和防守3秒。進攻3秒:進攻方球員不得滯留於3秒區3秒以上;防守3秒:當某防守方球員對應的進攻方球員不在3秒區或者3秒區邊緣、且徹底擺脫防守球員時,防守方球員不得滯留禁區3秒以上
㈧ 籃球所有犯規動作圖解
籃球所有犯規動作:
1、打手
進攻隊員持球進攻,在出現投籃動作時防守隊員碰到對方的手臂或者手;進攻隊員運球或者持球過程中防守隊員抄球時先碰到對方的手,這2點視為打手犯規。
2、技術犯規
隊員在場上辱罵對方和裁判,比如大動作拉扯場上隊員,大吼大叫語言威脅恐嚇,甚至打人這種視為技術犯規要取消比賽資格的。
3、阻擋和帶球撞人
進攻隊員運球3步上籃動作中,防守隊員運動過來擋住對方的路線導致動作終止視為阻擋犯規,反之如果防守隊員事先站好位置本身沒有運動,沒有伸手,進攻隊員撞上防守隊員視為帶球撞人。
4、拉人犯規
拉人犯規比較好理解,不管是攻防,只要你有出現明顯的拉扯對方的動作,都是拉人犯規,這個動作一般出現在防守方沒有防住進攻隊員不得已或者潛意識的後面拉扯動作。
(8)籃球追尾犯規是什麼擴展閱讀:
有球犯規:
1、防守者在持球進攻者的進攻路線上,並在進攻者與自己產生明顯身體接觸前,已經占據合法防守位置,且以軀干接觸,防守者可以橫移,後撤,一腳或者雙腳跳起,但不能向進攻球員前移。面對持球進攻球員不考慮時間和距離因素,如果面對無球球員,需要考慮時間和距離因素。
2、在進攻中,進攻者使用肘部、肩部、膝部等身體堅硬的部位對防守者進行有意的明顯侵犯,即便防守者沒有上述1的情況,進攻者也被判進攻犯規。
無球犯規:
1、進攻方在進行掩護擋拆戰術時,掩護者對防守者做出明顯的推揉,或在掩護時腳步進行了明顯移動,則被判做無球掩護犯規,是一種無球進攻犯規。
2、進攻方無球球員在落位時對對方球員進行非法的身體接觸,也會被判做進攻犯規,如擠位時的推揉。
㈨ 籃球比賽中的犯規是什麼
小編自己平時就喜歡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看籃球比賽,因為在看籃球比賽的過程之中,就經常能夠讓人感覺到特別的興奮,但是打籃球的這個過程之中需要注意的規則是比較多的,一不小心可能就會犯規。籃球比賽中的犯規是什麼呢?
所以在籃球比賽中,大家需要注意的問題還是非常多的,小編也建議大家提前了解一下打籃球的規則,這樣的話大家在看籃球比賽的時候才能夠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