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籃球怎麼才能崛起
中國籃球如何才能崛起?外援:自律性惡習是最大的難題!
眾所周知,姚明在中國可謂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不只是因為他的身高,更因為他曾為中國籃壇作出的貢獻。姚明在CBA期間,曾多次幫助中國隊在比賽中贏得勝利。為中國贏得了無數的榮譽與掌聲,為中國籃球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姚明進入NBA之後,更是持續優秀,憑借其超強的身體素質和球技,不僅在多次比賽中幫助球隊得分,還成為了休斯敦隊的主力之一。
雖然可能有些人可能會認為CBA的朱芳雨不僅抽煙還喝酒,生活簡直毫無自律可言,但他球打的不是也挺好的嗎?對此,有網友表示:「雖然朱芳雨既抽煙又喝酒,但CBA中能做到像他一樣的,又有幾個呢?而且如果朱芳雨的生活一直都像現在這樣隨心所欲的話,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的下降,他以後在比賽中的表現,可能也會有一定的起伏。」關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
Ⅱ 如果中國男籃想要獲得成功,還需要進行什麼改革
中國男籃再次跌出亞洲杯半決賽,這次失利也是中國男籃自參加亞洲杯以來第三次無緣半決賽。不得不說,這是一次慘痛的失敗。與此同時,我看到了韓國和菲律賓的成長,同時,隨著澳大利亞的加入,可以說亞洲男籃的格局已經完全改變,甚至有球迷嘲諷中國男籃已經成為世界三流球隊,不是說它稱霸亞洲,如果不是分組的問題。男籃要崛起,就需要改革,換教練,抓訓練,嚴要求,才能重回八強當然,也許大家會說,現在的中國男籃並不是中國最強的。畢竟亞洲第一小前鋒易建聯、丁彥行、中國版加內特周琦都沒有參加,而現在的中國男籃只是中國隊的第二隊。
這種賽制對廣東特別有利,因為他們實力占優勢,先打兩場主場,所以勝算大。一旦大比分2-0領先,廣東球員去新疆的時候心態會好一些,更有利於發揮。事實證明這是真的。廣東隊在主場贏得了決賽的前兩場比賽。之後他們再接再厲,客場拿下了新疆的兩場比賽,從而以4-0的大比分奪冠。總決賽才四場就早早結束了,對於球迷來說無疑是不夠的。在邊肖看來,只要稍微創新一下賽制(採用2-2-1-2賽制:新疆先打兩場主場,然後廣東兩場主場,再新疆一場主場,最後回到廣東兩場主場),相信兩隊的比賽會更具對抗性,雙方球員都能在激烈的對抗中激發更強的能量,取得更大的進步。因為如果先安排新疆打主場,常規賽主場擊敗廣東的人自然會更有信心,或許前兩場可以爭取一場甚至兩場勝利,這樣至少不會出現0-4這樣的一邊倒大比分。建議姚主席在新賽季考慮這個賽制,可能會是一個很大的驚喜。
Ⅲ 談談你的籃球精神與文化
籃球文化,是指觀賞和參與籃球運動的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制度化凝結,是籃球運動的知識、技能、習俗和制度的總稱。其核心是籃球價值觀的群體共識,其實質是籃球運動的「人化」和「化人」。
關於籃球文化的構成,我們認為,籃球文化既包括籃球參與者的觀念文化,也包括籃球參與者的行為文化;既包括意識形態的軟文化,也包括物質形態的硬文化。就籃球運動自身的特點而言,籃球文化至少包括籃球競賽文化、籃球娛樂文化、籃球觀賞文化、籃球歷史文化、籃球用品文化五個方面。就當前的工作而言,我們急需打造的籃球文化包括以團結、協作、拼搏、奮進為主要內涵的國家隊文化、以培育CBA品牌為核心的聯賽文化、以促進輕松和諧、文明觀賽為主要內容的球迷文化、以傳承籃球歷史的為主要內容的博物文化,以及以提高籃球運動從業者素質的籃球人文化。
關於籃球文化建設的時代背景,除了上面我們說的嚴峻形勢之外,還有四個方面的實際需要。
第一,是中國籃球向高層次發展的需要。一個運動項目有沒有自己獨特的項目文化,是衡量項目成熟度的重要標志。中國籃球要沿著社會化和產業化的路徑向更高層次發展,就必須不斷地使自己思想化、知識化、符號化、規范化、體系化。因為,只有實現了「五化」籃球運動才能獲得更加廣泛的社會認同,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文化品味,才能創造財富,貢獻社會。所以,加強籃球文化建設是當代中國籃球向更高層次發展的現實需要。
第二,是化解當前籃球運動改革與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和矛盾的現實需要。近年來,盡管籃球改革與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得到全社會的廣泛認可,但是制約籃球發展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譬如,觀念陳舊,素質不高,國家隊成績提高不快,聯賽的市場推廣能力不強,吸引青少年球迷的工作做的不好等。這些問題表面上看,是我們具體工作沒做好,但根子上是我們籃球文化的缺失,是我們原來項目組織管理的理念和模式的缺失。毛主席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不能打勝仗的軍隊」。同理,只有以先進籃球文化武裝起來的籃球人才能打贏當前的改革攻堅戰,才能從根本上化解制約籃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第三,是推動籃球運動可持續發展的實際需要。一個項目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說到底,取決於項目的社會基礎和市場基礎。而項目的社會基礎和市場基礎如何才能得到有效地拓展,又取決於項目是否具有親和力、感召力和影響力。在今年的全國籃球工作會議上,我們就提出,「沒有文化的籃球是缺少底蘊,沒有內涵和品味的籃球,沒有文化的籃球是缺乏親和力、感召力和影響力的籃球,沒有文化的籃球也一定是缺乏動力、魅力、競爭力的籃球。」不從文化的高度認識籃球,我們就不能真正認識籃球的內涵和本質特徵,就不是一個清醒的籃球工作者。一句話,籃球文化是籃球運動的魂,培育和發展籃球文化是關繫到籃球工作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
第四,是擴大籃球運動對外交往的實際需要。中國要成為世界籃球大國,就必須全力構建自己的籃球文化。因為,只有基於籃球文化層面上的交流,才是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的交流,才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相互融通的交流,而這樣的交流,正是提升中國籃球整體實力所需要的交流。
總之,中國籃協在這個時候提出要全面加強籃球文化建設,確實是中國籃球發展到現階段的實際需要。在我看來,中國籃球已經到了不抓籃球文化建設就會錯失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的關鍵時刻。
Ⅳ 中國籃球如何發展
一、籃球運動傳入中國後按照社會變遷及籃球技、戰術發展和競賽
活動分為三個階段、七個時期:
1、 1895—1949年為第一階段(其中1895--1918年為第一個時期,1919年--1936年為第二個時期,1937---1948年為第三個時期)
這是籃球傳入中國後的第一個時期,籃球運動主要在天津、上海及北京等有限的城市青年會組織和某些中等以上校少數學生中開展,男子籃球列為1910年舊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的表演項目,1914年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籃球於1930年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這一期間,籃球在廣大城鄉人民群眾中未能得到普及,推廣面極窄,競賽活動較少,從國內外比賽成績反映整體水平較低。
2、1949---1995年為第二個階段( 其中1949---1965年為第四個時期,1966---1978年為第五個時期,1979---1995年為第六個時期)
1949年後,籃球運動在中國傳播、普及、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人民政府積極倡導「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健身方針,籃球運動因其簡便易行,富有對抗性、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功能,在各級政府的計劃和組織下迅速成為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20世紀50年代初期政府主管部門建立了籃球管理機構,倡導「狠、快、准、靈」的技術風格和「以我為主,以攻為主,以快為主」的戰術指導思想。隨後,通過總結討論,中國籃球運動確立了「勇猛頑強,積極主動,快速靈活,全面准確」的訓練指導思想。20世紀50年代中期邀請外國專家在上海體育學院招收首批籃球專項研究生班。到了60年代中期中國籃球事業、籃球競技水平、社會普及、科學研究及籃球觀念與理論體系的確立等,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歷史證明,1949年後的17年是中國籃球事業全面發展提高的17年,是中國籃球事業第一個輝煌發展的歷史階段。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中國恢復了在國際籃球組織的合法席位,從此走上國際競技舞台,特別是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國籃球事業進一步得到了全面的大普及、大發展、大提高:籃球人口居世界之最;籃球後備人才的培養形成新的配套網路;籃球運動理論與應用研究日益深入,成果顯著;籃球競技水平有了歷史性突破,國家男女隊曾接連居亞洲榜首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各類籃球俱樂部相繼成立,籃球競賽的文化氛圍和職業化、商業化氣息漸濃。
3、1996年至今為第三個階段開始後的新時期
中國籃協於1996年首先改革傳統的競賽體制,先後舉辦了甲A、甲B和乙級隊主客場制聯賽,逐步向職業化過渡,進而有序的推動籃球運動產業化進程。1997年成立了事業型的籃球運動管理中心。1998年中國大學生體協推出了CUBA聯賽。這些無疑給中國籃球事業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中國籃球運動即將進入一個發展新階段。
二、中國籃球競技運動面臨的任務與形勢
1、國際籃球運動的職業化進程飛速發展,競技水平不斷提高,我國最高水平的優秀隊伍與美、歐隊相比處於明顯的劣勢,即使是亞洲的韓、日等國也進步明顯,給我國優秀隊伍造成種種威脅。
2、原有培養籃球後備隊伍的網路一度受到某些干擾,籃球競技人才後備隊伍出現匱乏現象,高水平運動隊新老交替十分困難,青黃不接的斷層現象嚴重。
3、教練員的選拔與培養未能形成科學體系。
4、運動成績時而起伏,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了滑落狀態。
5、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競技體育及其所屬領域的管理體制改革仍顯滯後。
6、針對籃球運動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籃球理論研究滯後未能形成完整體系,觀念和觀點未能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科學研究未能重視與實踐結合,配套展開。
7、全國多數地區群眾性籃球競賽活動仍有待普及發展。
總之,認識與克服實際困難,振奮精神,之下而上,從改革中求出路,在改革中攀高峰,是中國籃球界的根本任務。
三、發展中國籃球運動的戰略性對策
1、必須進一步統一認識,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全面推動籃球運動領域內的綜合改革,在改革中建立新秩序展現新風貌,再攀新高峰 。
2、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明確我國籃球競技運動的定位目標,確立正確的籃球訓練工作方針及指導思想 。
3、全方位落實深化籃球管理體制,健全法規,依法治球,形成新的管理網路,理順縱橫管理職能關系,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籃球運動管理新模式 。
4、全面規劃,採取非常措施,培養造就一批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的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隊伍,這是振興中國籃球事業的希望所在 。
5、切實掌握優秀籃球運動人才培養和成長的規律,落實從學校抓起和從青少年著眼的方針,多途徑地培養與儲存籃球後備人才 。
6、積極倡導籃球運動的科學研究,建立起中國新穎的籃球理論體系和訓練實踐科學程式,促進科學化訓練、競賽、管理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中國籃球競技運動水平的提高應重視上述問題並採取有力措施妥善解決。
Ⅳ 在國內,籃球的發展怎麼才能更快速
中國籃球在國際賽事上的表現可謂是差強人意,表現遠不能滿球迷,除了在NBA發展過的易建聯,再也沒有第二個人能站出來帶領中國隊,沒有一個領袖氣質的人去帶領比賽走向勝利。但這也說明中國籃球水平不夠,確實有待提高。那該怎樣發展中國籃球呢?
5、切實掌握優秀籃球運動人才培養和成長的規律,落實從學校抓起和從青少年著眼的方針,多途徑地培養與儲存籃球後備人才 。
6、積極倡導籃球運動的科學研究,建立起中國新穎的籃球理論體系和訓練實踐科學方程式,促進科學化訓練、競賽、管理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中國籃球競技運動水平的提高應重視上述問題並採取有力措施妥善解決。
Ⅵ 中國男籃最需改進的是什麼
我覺得是他們的基礎功吧。
中國男籃輸了。作為本屆籃球世界盃的東道主,中國贏了象牙海岸、韓國,敗給波蘭、委內瑞拉、奈及利亞。從80年代重返奧運開始,中國男籃可能要第一次面臨無緣奧運的局面。大家在關心成績之餘、激盪自豪感或憤怒情緒之外,也會思考失敗的而原因出在哪。
現在看來,中國隊應該改進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但罰球確實是其中應該改也最容易改的一項了。實在難以想像,在中國隊的五場比賽中,總計獲得的105次罰球機會被球員們白白浪費了37次,總體罰球命中率僅有65%,真不知道李楠平時是怎麼訓練罰球的。
毫不客氣的說,在本屆世界盃上中國男籃的罰籃遠低於及格線,倘若罰球再准點,中國男籃說不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可惜沒有如果,所以說中國男籃隊員們,包括CBA各支球隊的球員們,請你們好好練練基本功吧。觀點粗鄙,歡迎吐槽。
Ⅶ 中國籃球未來的發展
這個我說說自己的意見吧。
首先,籃球也必須普及和推廣,雖然現在中國籃球在亞洲算是頂級,但是如果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進一步推廣和普及。
其二,無論任何運動都必須從小抓起,但是又不能從小交給體校抓起,必須提供各種公共設施和條件,讓有興趣的青少年和甚至小朋友參與到其中。
第三,從初中起要有各地甚至全國性的籃球校際聯賽,同時大力發展我們本土的籃球產業,讓產業繁榮同時也要有立法保障,少一點球場保安攔記者、拆膠卷的事情,而且對待外援的政策應該與本土球員標准相同。
第四,增加宣傳,籃球聯賽多樣化,讓家長們看到讓孩子打籃球也是有未來、有出路的。
第五,技術意識形態要開放,多學習歐洲籃球的先進理念,再去吸收美國籃球的各種優點。做這些的時候心態要好,別老想著一步登天,沒趕上歐洲籃球的水平就想學NBA?這典型的是沒學走就學飛嘛。要淡定!
第六,中國特色的運動員體校培養制度很是值得商榷,為嘛打球就不能在普通讀書?體校裡面的文化課到底是啥水平大家都心知肚明,而且球最多就打到三十多歲,一個人最最最起碼得工作到五十五歲吧?國家要可持續發展,但是沒有個體公民的可持續發展,哪兒來國家的?去體校然後懂幾個中國字,退役之後有點水平或者關系的做教練、進籃協,沒水平的就做流氓,這就是籃球的可持續發展?
第七,保障以上種種措施實施的資金流轉,必須立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