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助跑跳和原地跳
又是一個問這類問題的,我詳細解答過這個類型的問題,給你貼過來吧
助跑摸高的動作與跳高基本相同,都是把水平速度轉化為垂直速度,如果犧牲了助跑,甚至不會助跑,沒有了水平速度的轉化,那是非常可惜的。
助跑具體動作要領是:助跑要有彈性,步幅大(助跑用幾步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助跑彈性達到最大,速度達到最快即可),最後幾步稍減步幅,最後一步稍降重心,踏跳時踏跳腳後腳掌先著地,快速支撐,由後腳掌過度到前腳掌,上肢伸展,完成起跳。
一定要注意助跑的節奏感和踏跳的後腳掌過渡,助跑的節奏感能夠幫你在起跳瞬間很容易的獲得向上的動作轉化,踏跳的後腳掌過渡可以很好的將水平速度轉化為垂直速度。
回答者: xubo881328 - 千總 五級 7-21 14:47
2. 每天原地跳一跳有什麼好處
跳是運動強度最大的常規動作,是人體克服自身體重,與地球引力方向相反的運動過程。由於要使整個人體騰空起來,腿部各關節必須通過彎曲來使肌肉與韌帶蓄積勢能,然後通過肌肉與韌帶的快速收縮,產生數倍於體重的力量,將人體彈起。
健康診斷
由於人體結構與鳥類不同,無法藉助空氣提供向上的動力,所以為了騰空,只有「跳」一種動作方式。要想跳起來,腿部各關節必須依次發力,最後在一瞬間對地面形成一股反方向的作用力。所以跳都是快速的動作,沒有哪個人可以做到慢悠悠地騰空起來。所以,無論從發力的速度、需要克服體重的阻力來看,跳都是人體常規運動方式中強度最大的動作。
人的彈跳能力大小主要與肌纖維的特性有關,白色肌纖維越多,人的彈跳力就越好。白肌外形狹長,收縮速度快,決定了人的速度和柔韌性,故被稱為「快肌」。籃球、排球、跳高、跳遠運動員白肌發達,舉重、拳擊等力量型項目運動員則紅肌發達。他們的身體外形即表明了這一點。在一定范圍內,白肌與紅肌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因此,健身者可以通過練習不同的跳來實現自己想要的肌肉類型。想要力量耐力,可以跳操。想練速度力量,即爆發力,可以多練跳高、跳遠、高抬跑。
跳有很多好處,不僅能夠高效率地鍛煉腿部肌肉的爆發力、耐力,還能增強肌肉和韌帶的延展性,允許機體做出一些高難度的動作來。還能增強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周圍組織的強度,減少關節扭傷、脫臼的機會。另外,平時多跳一跳,能有效地刺激青少年骨膜的生長,促進長個兒。下肢骨骼經常承受身體跳起下落的沖壓,也會產生適應性反應,骨密度會增加,骨細胞排列細密有序,這能極大地增強下肢骨骼抗壓、抗打、抗沖撞的能力。
培養好習慣
經常練跳,人的神經容易興奮,神經沖動才強,肌肉收縮的力量才大。另外,高頻率的跳,對人的心理狀態能產生一定的調節作用,使人心情舒暢,思維靈活。即使在辦公室里跳一跳,人也能馬上清醒過來。從這一點上說,能跳的人說明他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狀態。
當然,跳的方法有很多種,每一種鍛煉的部位和作用都不一樣。一般的跳按不同分類標准可以分為:單腿跳、雙腿跳;直腿跳、屈腿跳;向前的跳、向上的跳等等。直腿跳一般在訓練中用來鍛煉踝關節與腳部各關節的力量。而不同方向的跳,發力原理一樣,只是由於身體重心落在發力腳的不同方向,而產生的不同方向的跳。當通過前傾,使身體重心落於發力腳之前時,跳起來的方向是向前的;反之,是向後的;如果重心通過發力腳,則是垂直向上的跳。因此,跳的秘訣,關鍵是先移動重心,再發力。籃球運動幾乎把所有的跳都派上了用場。跳操則是各種跳的組合,比如單腳跳兩次、換腳跳、同時對稱跳、依次對稱跳等。
生活提示
所以如果你更喜歡用跳繩的話,要注意下面的問題。只要開始跳,一分鍾至少跳72次,少於這個數字就跳不起來,因此,如查有心臟病,關節炎或肥胖症,就不適合了。
跳繩時,心臟收縮頻率加快,小腿和腳踝的肌肉活動量加大。為了讓身體適應強度,每次跳繩前活動活動手腳,腳尖腳跟交替站立,下蹲,用腳掌緩緩轉動身體,直腿彎腰,前後左右弓箭步,最後原地跑步,逐漸加快心跳後再正式開始跳繩。
跳繩的時候要用前腳掌跳起,膝蓋略彎曲,輕輕落地,不要用全腳掌跳繩,也不必全力跳起,整個運動過程不慌不忙,輕松自如。
一邊跳繩,一邊可以聽聽快節奏的音樂,哼哼歌,或者跟人聊聊天。在這種情況下,可進行「語言能力測試」;如果不能連貫說話,開始氣喘,這是信號——運動量過大了,應該放慢速度。
如果想發展耐力,綳緊肌肉,也為了保持體形,跳繩一天不少於3次,每次半小時,剛開始要量力而行,不要給身體造成傷害。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3. 籃球中垂直彈跳是指助跑跳還是原地跳
理論上是原地,但我們經常說艾弗森的1.2米應該是助跑的
4. 籃球中的跳步是什麼意思
跳步,是一種停球方式。跳步是突破擺脫防守的方法,是指進攻球員在最後一次運球之後,順勢起跳,持球落地。結束本次運球的行為。以遠離來球的一腳用力蹬地為主,使兩腳同時或幾乎同時離地向來球方向跳動,蹬地用力大的腳先落地,另一腳跟著落地站穩。
跳步移動范圍較跨步略大,但速度不如跨步。移動中常會有短暫的騰空時間,對於保持身體重心的穩定會有一定影響,通常靠膝關節和踝關節的緩沖來減少重心起伏。多用於來球距離身體較遠且速度不是很快時,利於主動連續進攻。弧圈打法常用以側身移動或在中台左右移動;快攻打法側身時用跳步也較多,但左右移動時常會將其與跨步結合運用,比如往右移動先用跨步,接著往左移動時用跳步。
跳步的作用:
跳步對於突破籃下,保護球不被切掉,或者躲避封蓋頗有益處,起跳之前手可以觸球,但是不能持球。
籃球中的跳步的學習技巧:
1、學習跳步可以從跳步運球和跳步腳步分別學習。
2、利用原地運球上升,身體順勢垂直起跳鍛煉人球結合的能力。
3、跳步腳步有側身和正面兩種跳動。
4、初學者從持球正面跳步練習腳步。
5、側身跳步通常是跳向防守者的兩側,利用背部隔離防守者。
6、跳步運球和跳步腳步分別熟練後,即可嘗試完整跳步。
7、跳步護球很重要,三種護球方式:高舉護球,抱懷護球,背後護球。
5. 干拔跳投,就是原地跳起投籃,和急停後的動作一樣,是嗎
在籃球比賽中,球員面對對方球員的防守,沒有助跑,突然原地直接起身跳投,稱為干拔跳投。其要點是原地起跳的突然性,出其不意,讓防守隊員一時無法反應過來,等反應過來想要進行封蓋時,投籃球員已利用這個反應時間差把球投出去。與普通的跳投所不同的是,普通的跳投是靠雙腳起跳來完成全部動作的.而干拔是靠腰部發力強行起跳,所以很容易傷到腰部。干拔跳投要求球員要具有出眾的彈跳能力、腰腹力量和身體協調能力,還要有良好的投籃手感和球場判斷力;在技術動作上,則要求投籃者有從腳掌蹬地、到膝蓋彎曲、到突然舉臂,動作一氣呵成,同時要求投籃者在跳投的空中擁有高出手點、滯空時間長、後仰幅度大或高飄程度久等特性。
在NBA,干拔能力比較強的球員以鋒衛搖擺人居多,也就是場上位置游弋於得分後衛和小前鋒之間的球員,當然一些大前鋒也有比較精通干拔的球員。在眾多鋒衛搖擺人當中,尤其以紐約尼克斯隊的特雷西-麥克格雷迪、洛杉磯湖人隊的科比-布萊恩特、奧蘭多魔術隊的文斯-卡特等身高較一般得分後衛和小前鋒更高的球員為典型代表,因為有身高、身體素質和投籃技術上的優勢,他們在對位對方球員的防守時,干拔跳投的投籃命中率就會比較高。
現效力於紐約尼克斯隊的特雷西-麥格雷迪(麥迪)的干拔跳投能力可謂全聯盟第一。麥迪的干拔跳投趨近無解,霸道而不合常理。麥迪干拔時根本不需要深蹲預備動作,心隨意起,隨時隨刻。這源於麥迪超強的彈跳能力。當對手意想不到時,麥迪通常已經拔起,出其不意。如果你還記得,沒錯,35秒13分的壯舉就是4個干拔3分外加1個罰球。
6. 籃球投籃的正確姿勢及動作要領是什麼
1、雙手胸前投籃:雙手握球在胸部以上(高度在肩部附近),握球手法與雙手胸前傳球相同,肘關節自然下垂,上體稍前傾,兩腳前後或左右站立,兩膝微屈,重心落在兩腳之間,目視投籃目標。
投得力時,兩腳下前腳下掌蹬地,腰腹伸展,同時兩臂向前上方伸出,兩臂即將伸直時兩手腕同時外翻,拇指向前壓送,指端撥球,以拇指、食指、中指的力量將球投出,最後腿、腰、臂自然伸直。
2、單手肩上投籃:(以右手為例)右手五指自然分開(手心空出),指根以上部位觸球,向後屈腕、屈肘持球於肩上耳部左右,肘內收,前臂與地面接近垂直,左手扶球的左側,右腳稍前,左腳稍後,重心放在兩腳之間,兩膝微屈,目視投籃目標。
投籃時,兩腳前腳掌用力蹬地,伸展腰腹,抬肘,手臂上伸,即將伸直時,手腕用力前屈,手指撥球,球最後以中指和食指的指端投出。球出手後,腿、腰、臂自然伸直。
3、原地跳起單手肩上投籃:簡稱跳投。是跳起在空中完成投籃動作,具有突然性強、出手快、出手點高、不易防守的特點。
4、行進間籃下單手高手投籃:
動作要領:(以右手為例)右腳跨出一大步,在沒落地前接球,右腳落地後左腳向前跨一小步(緩沖向前的水平沖力),並用力蹬地向上起跳,同時舉球於肩上(或頭部以上)。當身體至最高點時,前臂向前上方伸展,右臂即將伸直時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撥球,通過指端將球撥出,出手要柔和。
(6)籃球原地跳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打籃球注意事項
一、不管多著急,一定要充分熱身
打球前要充分的熱熱身,比如壓壓腿、轉轉身體等等,至少需要十五分鍾。等身體發熱後才可以激烈活動,以免不必要的運動扭傷或者是運動損傷堆積;充分的熱身能有效的防止腿腳抽筋,還能夠使你在球場上打的更酣暢淋漓。
二、身體再強壯,也要注意保暖,備好換的衣服
由於籃球是激烈運動,特別是在夏天,一場比賽下來,全身都濕透了,所以應該提前准備要換的衣服,以免身上潮濕難受,天冷時還能預防感冒。
7. 籃球中詳細的走步和跳步規則是怎樣。通俗一點
走步分為先走後帶和持球走步。
先走後帶的重點在重心腳,接到球後先落地的是重心腳,原地接球的話哪只腳先動了,那麼另一隻腳就是重心腳。
先走後帶的規則是:在運球之前重心腳動了則算走步違例。而非重心腳則可以跨出去一步後再運球(這一點很多打街頭槌的人都忽略了,認為是走步);而持球走步,多數情況下是兩種情況,一是上籃過程中走到最後一步時突然遇到對手身體阻擋導致失去重心後多踏一步,二是在轉身時,過於激動,重心腳在轉的過程中變了,比如左轉時用左腳做重心腳,做了個假動作後想右轉卻失誤把右腳當重心腳,然後就把左腳給動了——走步違例。
跳步,一般是三步上籃時最後一步跳步(不是原地跳,是向任意方向跳躍一步)後球出手。還有一種就是像韋德那樣的左右跳步,三步上籃變成兩步兩個跳躍,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慢三拍+兩個方向跳越。
跳步還有一種情況,打街頭槌時也有部分人認為是走步(表示無奈,盡量少用,沒用好就真走步了):運球後抱球一瞬間跳一步,准確的說抱球之前或者同時跳一步,已經抱球了再跳就是走步了。有一種後撤跳步也很經典,後撤步是向後快速撤一步,而常看NBA就會發現,以諾維茨基和皮爾斯為代表的一些人其實是向後跳了一步。同樣也可以向其他方向跳(玩玩游戲NBA2K12和13,裡面前進中跳步就是向前跳)
8. 籃球里什麼是跳球
裁判員在雙方各一名隊員之間將球拋起,跳球即開始,球只有被一名或雙方跳球隊員用手拍擊,跳球才合法。爭球,也就是雙方球隊各一名或數名隊員用一手或雙手緊緊地握著球,以至如不採用粗野動作,任一隊員就不能獲得球權時執行跳球。如有兩名以上的隊員緊握著球,則跳球要在裁判員指定的兩名身高大致相同的雙方隊員之間進行。如果雙方隊員同時最後觸球,或者裁判員無法判定是誰最後觸球,或者兩位裁判員宣判意見不同,或者活球停留在籃圈支頸上,或者球意外地從球籃下方進進球籃都要執行跳球。
跳球時,兩名跳球隊員的腳要站在靠近本隊球籃一邊的半圓內,一隻腳靠近兩人之間的線的中心。然後裁判員在兩名跳球隊員之間將球垂直地向上拋起;球拋起的高度要超過跳球隊員跳起時能達到的高度,並且球在他們之間落下。球達到最高點後必須被一名或雙方跳球隊員合法地拍擊。在球被合法地拍擊前,任一跳球隊員都不得離開他的位置。在球觸及非跳球隊員、地面、球籃或籃板前,任一跳球隊員都不能抓住球或觸及球超過兩次(可以有兩次)。在球被拍擊前,其他隊員要站在圓圈外。
9. 籃球比賽什麼叫跳起
是指在你持球不運球的情況下,雙腳離地,腳落地之前球還在你手中,是跳起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