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籃球運動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了美國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外,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❷ 籃球的由來 簡短一點
籃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1年12月21日,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現名為美國春田大學,Springfield College)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發明,並制定出18條簡易規則,籃球運動進入對抗比賽的階段,產生了裁判員。
發展歷程如下:
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球、籃圈和籃網,定為每隊上場5人。
1896年,籃球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
1904年,美國青年會男子籃球隊在第3屆聖路易斯奧運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
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多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一項世界性運動項目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
1936年,籃球在柏林奧運會中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2)籃球運動怎麼興起擴展閱讀
籃球基礎姿勢
1、投籃姿勢:兩腳自然分開,正對球籃,身體與籃板平行。要把籃球放在手上,掌心留出空,掌的邊緣要貼緊。手指自然分開,貼緊籃球。大臂與地面平行,小臂與地面垂直,手掌基本與地面平行。投球時,手腕用力,用食指和中指波動籃球,腰部,大腿配合用力。
2、運球姿勢:運球時,要以肘為軸小臂隨著籃球,球最高為到肘關節,即小臂與地面平行
3、傳球姿勢:自然下蹲,雙手分開,手指向上,兩手對峙,不超過直徑,傳球時,拇指,食指,中指撥動籃球,旋轉出手。接球時,要掌握落點,接到球後,快速收到胸前,可練習快速傳出。
❸ 籃球的起源是哪裡為什麼發明了籃球
籃球起源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由詹姆斯·奈史密斯設計發明的。1891年,奈史密斯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於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玩將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並博採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❹ 籃球運動的發源是什麼
籃球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運動,它是1891年由一個叫奈史密斯的美國人所發明的。當時奈史密斯是美國麻州春田國際青年會訓練學校的體育老師,這個學校的體育系主任要求他發明一種冬天能在室內比賽而且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團隊運動。於是奈史密斯融合了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所玩的長曲棍球以及英國人所玩的足球,發明了一種新的室內運動。這種運動不準用棍子,也不能用腳踢,而是由球員把球傳來傳去,或者在地上拍(運)球,然後投進目標。這個所謂的目標就是兩個固定於空中的「籃子」,所以這種運動就被稱為「籃球」。
最初比賽的時候,每次有人投中籃,球就停在籃子內,必須要有專用撿球員爬上梯子,把球拿下來,很不方便。後來,一種籃底開洞的鐵制籃子就取而代之,如此,投進籃內的球就能夠自己掉下來。到了 1893年,籃圈上開始附上一個網狀的袋子,球員投中之後,裁判員就會拉動一條附在網袋上的繩子,使球掉下來。接著籃板也開始採用,這是用來防止看台上的觀眾在比賽時妨礙球員投球而設的 當時像足球般大的籃球也被較大的球代替。大約到了 1913年,無底的籃網才被開始使用。籃球在1936年正式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一個運動項目。我國第一次正式比賽籃球是1896年在天津。
❺ 籃球運動是怎樣產生的
籃球,是人們常見的運動,也是非常受到年輕人的喜愛。NBA、CBA、CUBA的比賽都是目前的主流籃球比賽。說到很多籃球的明星,不少人都能數出一二,但是,說到籃球到底是怎麼樣來的,你們又知道么?
16世紀的墨西哥,有一個叫阿茲特克族的原始部族居住於此,在阿茲特克族流行一種古老的競技運動—「奧拉馬里茲里」,這就是最古老的籃球比賽。不過當時用的球是一種實心的橡皮球,不是空心的。
後來,人們為了不讓觀賞籃球比賽的觀眾影響選手投球,專門在籃筐後設置了籃板。1913年左右,無底的籃網才開始使用。1936年,籃球被正式列為奧林匹克運動項目。
❻ 籃球運動起源於什麼時候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
當時,他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於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玩將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並博採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最初籃球游戲比較簡單,場地大小和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比賽隊員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並力爭將球投進對方的籃筐。因為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後就留在籃子里,人必須登上專設的梯子才能將球從籃筐里取出。
籃球的發展:
1895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會舉行了中國第一次籃球游戲表演。之後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4年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籃球被列為男子正式競賽項目。
1932年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男子籃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46年,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並發展為NBA。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籃球
❼ 籃球運動的起源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
當時,他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於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做用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並博採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隨著場地設施的不斷改進,籃筐取消了筐底,並改用鐵圈代替桃籃,用木板製成籃板代替鐵絲擋網,場地增設了中線、中圈和罰球線,比賽改由中場跳球開始。與此同時,場上比賽隊員也通常改為每隊5人,開始有後衛、守衛、中鋒、前鋒、留守等位置之分。
此外,奈史密斯制訂了一個不太完善的競賽規則,共13個條款,其中規定不允許帶球跑、抱人、推人、絆人、打人等。這大大提高了籃球游戲的趣味性,並且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參加這一游戲,從而使籃球運動很快普及到了全美國。
這就是籃球的起源。
籃球運動的特點:
1、對抗性:籃球運動持續時間可長可短,但需要參與者快速奔跑、突然與連續起跳、敏捷反應與力量抗衡。
2、集體性:籃球運動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技戰術能力,以及在比賽中表現出的智慧、膽略、意志、活力與創造力,運動員也必須具備勇敢頑強的鬥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3、觀賞性:籃球比賽中,可以欣賞到嫻熟的運球、巧妙的傳球、准確的投籃、機智的搶斷、精彩的扣籃和出奇的封蓋,再加上攻守交錯、對抗變換,從而使比賽雙方鬥智斗勇,球場形勢變化富有戲劇性,能使參與者和觀看者得到心理的滿足和愉悅。
4、趣味性:籃球運動簡單易行,趣味性很強,可以因人、因地、因時、因需而異。通過變換各種活動方式,籃球運動更加方便與吸引人們的參與,以達到活躍身心、健身強體的目的,進而提高社會的文明氛圍,充實人們業余文化娛樂生活。
5、健身性:人們通過參與籃球運動,既可以強身健體,也可以使個性、自信心、審美情趣、意志力、進取心、自我約束等能力都有很好的發展,也有利於培養團結合作、尊重對手、公平競爭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