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籃球犯規多少次罰下場
6次犯規就會罰下。當場下沒有替補隊員的時候,6次犯規依然會在場上,但是每次犯規對方會多罰球一次。
㈡ 一場籃球賽每個運動員最多允許犯規多少次
一場籃球賽每個運動員最多允許犯規5次或者6次。
國際籃聯的規定是一場比賽中一般犯規滿五次就要離場,技術犯規滿兩次就要離場。NBA規則中,一場比賽中犯規滿六次離場。國際籃聯的規定,每名球員各有5次被允許犯規的機會,第五次即犯滿退場。且不能在同一場比賽中再度上場。罰球是在沒有防守的情況下進行投籃,做為對犯規隊伍的處罰。罰球要站在罰球線後,從裁判手中接過球後5秒內要投籃。投籃後,球觸到籃框前球員不能踩越罰球線。
(2)籃球犯規多少次會被罰下擴展閱讀:
在籃球比賽中,對場上或球隊席上的球隊成員的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或違例的處罰,是技術犯規,這種犯規很惡劣,若累積兩次,則將被直接罰出場。
一個隊員由於受到犯規次數的約束而帶來的麻煩,比如說這個隊員的法規次數已接近6次,再犯一次或兩次規就將被罰下場。
在籃球規則中,犯規是對規則的違犯,包括與對方隊員的非法身體接觸以及違反體育道德的舉止。對犯規的處罰有失去球權、處以罰球、將犯規球員罰下等。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犯規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籃球犯規規則
㈢ 籃球違例中犯規幾次下場
國際籃球違例中犯規五次下場,NBA是六次下場。
在籃球規則中,犯規是對規則的違犯,包括與對方隊員的非法身體接觸以及違反體育道德的舉止。
對犯規的處罰有失去球權、處以罰球、將犯規球員罰下等。
犯規規則
第32條犯規
32.1定義
32.1.1犯規是對規則的違犯,含有與對方隊員的非法身體接觸和/或違反體育道德的舉止。
32.1.2一個隊可被宣判任何數量的犯規,不考慮罰則,犯規者的每一犯規應登記,記入記錄表並相應地被處罰。[1]
第33條接觸:一般原則
33.1圓柱體原則
圓柱體原則定義為一名站在地面上的隊員占據一個假想的圓柱體內的空間。它包括該隊員上面的空間,
圓柱體原則
並受下列限定:
·前面由手的雙掌。
·後面由臀部,和
·兩側由雙臂和雙腿的外側
雙手和雙臂可以在軀干前面伸展,其肘部的雙臂彎曲不超過雙腳的位置,因此兩前臂和雙手是舉起的。他的雙腳間的距離應依據他的身高有所不同。
33.2垂直原則
在比賽中,每一隊員都有權占據未被對方隊員已經占據的任何場上位置(圓柱體)。
這個原則保護隊員所佔據的地面空間和當他在此空間內垂直跳起的上方空間。
隊員一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並與已經建立了他自己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隊員就對此接觸負責。
防守隊員垂直地離開地面(在他的圓柱體內)或在他自己的圓柱體內把雙手和雙臂伸展在他的上方,則不必判罰。
無論是在地面上或在空中的進攻隊員不應用下列方式與處於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發生接觸。
·用他的手臂為自己擴展更多的空間(清除障礙)。
·在投籃中或緊接投籃後伸展他的雙腿或雙臂去造成接觸。
33.3合法防守位置
當一名防守隊員:
·面對對手,並且
·雙腳著地時。
他就占據了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合法防守位置從地面到天花板,垂直地伸展到他(圓柱體)的上方。他可將他的雙臂和雙手舉過頭或垂直跳起,但是他必須在假想的圓柱體內使手和臂保持垂直的姿勢。
33.4防守控制球的隊員
當防守控制(正持著或運著)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不適用。
每當對方隊員在持球隊員面前占據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甚至是一瞬間完成的),持球隊員必須料到被防守並必須准備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防守隊員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必須在占據位置前沒有造成接觸。
一旦防守隊員已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他可移動以便防守他的對手,但他不得伸展他的雙臂、雙肩、雙髖或雙腿,並通過做來造成接觸以阻止從他身邊通過的運球隊員。
判斷一起涉及持球隊員的撞人/阻擋情況時,裁判員應運用下列原則:
·防守隊員必須以面對持球隊員並雙腳著地來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防守隊員為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可保持靜立、垂直跳起、側移或後移。
·在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的移動中,一腳或雙腳可以瞬間離地,只要該移動進側向或向後的,而不是朝向持球隊員前移的。
·接觸必須發生在軀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防守隊員將被認為是已經先在接觸地點了。
·已經占據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可以在他的圓柱體之內轉身以避免受傷。
在上述任何情況中,應認為該接觸是由持球隊員造成的。
33.5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
不控制球的隊員有權在球場上自由地移動,並占據任何未被另一隊員已經占據的位置。
當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防守隊員不能如此靠近和/或如此快地在移動的對方隊員的路徑中占據一個位置,以致後者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距離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此距離與對方隊員的速度直接成正比,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也不必多於正常的2步。
如果一名防守隊員在占據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中不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並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他對該接觸負責。
一旦一名防守隊員已經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為防守對方隊員他可移動。他不得在對方隊員的路徑中伸展臂、肩、臀或腿去阻止對方隊員從他身邊通過。他可以在他的圓柱體內轉身以避免受傷。
33.6騰空的隊員
從球場某地點跳起在空中的隊員有權再落回同一地點。
他有權落在球場的另一地點,只要在起跳時落地點以及起跳和落地地點之間的直接路徑上,在起跳的時間尚未被對方隊員占據。
如果一名隊員已跳起並落地,可是他的沖力使其接觸了在落地地點之外已佔據了一個合法防守位置的對方隊員,則該跳起隊員對此接觸負責。
在隊員已跳起在空中後,對方隊員不得移動到他的路徑上。
移動到騰空隊員的身下並造成接觸,通常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3.7掩護:合法的和非法的
掩護是試圖延誤或阻止一名不球的對方隊員到達希望到達的場上位置。
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接觸時是靜止的(在他的圓柱體內)。
·發生接觸時雙腳著地。
是合法的掩護。
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了接觸時正在移動。
·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發生接觸時,沒有給出足夠的距離。
·發生了接觸時,對移動中的對手沒有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
是非法的掩護。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內做掩護(前面的或側面的),做掩護的隊員可按自己的意願靠近對手以建立掩護,只要沒有接觸。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做掩護的隊員必須允許對手身掩護邁出正常的一步而不發生接觸。
如果對手在移動中,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做掩護的隊員必須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被掩護的隊員能通過停步或改變方向來避免掩護。
要求的距離是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也不必要多於正常的2步。
與已經建立掩護的隊員的任何接觸,由被合法掩護的隊員負責。
33.8撞人
撞人是有球或無球隊員推開或移動對方隊員軀乾的非法身體接觸。
39.9阻擋
阻擋是阻礙持球或不持球對方隊員進行的非法身體接觸。
如果試圖做掩護的隊員在移動中與靜止或後退的對方隊員發生接觸,則判罰掩護隊員一次阻擋犯規。
如果隊員不顧球,面對著對方隊員並隨著對方隊員的移動而移動他的位置,除非包含其它因素,他對所發生的任何接觸負主要責任。
所謂「除非包含其它因素」是指被掩護的隊員故意推人、撞人或拉人。
隊員在場上占據位置時把他的手臂或肘伸在他的圓柱體之外是合法的,但當對方隊員試圖通過時,它們必須被移到他的圓柱體之內。如果手臂或肘是在他的圓柱體之外並發生接觸,這是阻擋或拉人。
33.10無撞人半圓區
球場上畫出無撞人半圓區的目的是,指定一個特定的區域用於解釋籃下的撞人/阻擋情況。
向無撞人半圓區的任何突破情況中,當:
·進攻隊員騰空並控制球,並且
·當試圖投籃或者傳球,並且
·防守隊員的雙腳在無撞人半圓區內。
進攻隊員與防守隊員在無撞人半圓區內的身體接觸不應被宣判為進攻犯規,除非進攻隊員非法地使用他的手、手臂或者身體。
33.11用手和/或手臂接觸對方隊員
用手觸及對方隊員,本身未必是犯規。
裁判員應判定引起接觸的隊員是否已經獲得了不公正的利益。如果隊員引起的接觸在任何方面限制對方隊員的移動自由,這樣的接觸是犯規。
當防守隊員處於防守位置,並且他的手或手臂放置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身上並保持接觸以阻礙他行進,就發生了非法用手或非法伸展手臂。
反復地觸及或「戳」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是犯規,因為這可導致粗暴的比賽。
當持球的進攻隊員:
·為了獲得不公平的利益,用手臂或肘「勾住」或纏繞防守隊員。
·為了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或為了在他和防守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推開」防守隊員。
·運球時,用伸展的前臂或手去阻止對方隊員獲得控制球。
這是持球進攻隊員的犯規。
當不持球的進攻隊員為了:
·擺脫去接球。
·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
·擴展更大的個人空間。
而「推開」防守隊員,這是不持球進攻隊員的犯規。
33.12居中策應
垂直原則(圓柱體原則)適用於居中策應。
位於中鋒位置的進攻隊員和防守他的防守隊員必須尊重彼此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權利。
位於中鋒位置的進攻隊員或防守隊員用肩或髖將他的對方隊員擠出位置,或用伸展的肘、臂、膝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去干擾對方隊員的活動自由,是犯規。
33.13背後非防守
背後非法防守是防守隊員從對方隊員的背後與其發生的身體接觸。防守隊員正式圖去搶球的事實,不證明從背後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是正當的。
33.14拉人
拉人是干擾對方隊員移動自由的非法身體接觸。這種接觸(拉人)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33.15推人
推人是隊員用身體的任何部分強行移動或試圖移動控制或未控制球的對方隊員時發生的非法身體接觸。
第34條侵人犯規
34.1定義
侵人犯規是:無論在活球或死球的情況下,攻守雙方隊員發性的身體接觸的犯規。
隊員不應通過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髖、腿、膝、腳或將其身體彎曲成「不正確的姿勢」(超出他的圓柱體)去拉、阻擋、推、撞、絆對方隊員,或阻止對方隊員行進;也不得放縱任何粗野或猛烈的動作去這樣做。
㈣ 籃球賽上幾次犯規開始罰球
1、技術犯規時,罰球一次;
2、進攻犯規時候,球進,加罰球一次,三分犯規球未進,罰球三次;
3、單節球隊累計犯規達到四次,以後的所有犯規對方都會罰球兩次;
4、未達到全隊四次犯規時候,只有在對進行投籃或者上籃動作做出的隊員犯規才進行罰球。
㈤ 籃球比賽中多少次犯規要遭下場
一場比賽累計個人犯規次數達到6次就會被罰下場,另外還有個人累計達到兩次技術犯規也將會被罰下場;如果是惡意犯規的,比如打架斗毆,對球員犯規過於嚴重的,裁判也會直接將其罰出場外。但是個人犯規跟技術犯規是不計在一起的,是單獨分開計的。
㈥ 奧運會的籃球比賽是犯規幾次會被罰下場
奧運會的籃球比賽是犯規5次會被罰下場:
一場籃球賽中,NBA中一名隊員最多允許犯規6次。國際籃聯的規定是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只能犯規5次。當隊員的犯規次數達到最多次數的時候將會被罰下,不能繼續本場的比賽,但是對下一場比賽並沒有影響。如果是技術犯規的話,兩次直接驅逐出場。
兩次技術犯規和達到最多次數犯規離場的區別是:達到最多犯規次數不用離開球場,只是在場下而已;技術犯規立場是離開比賽場,而且還有可能進行禁賽的處罰。
(6)籃球犯規多少次會被罰下擴展閱讀:
每一名裁判應當對於他/她的總體職責有清楚的觀念。他們必須要有意識地知道、理解並執行規則。如果所有的裁判掌握同樣的觀念,就可以保證在所有的比賽中,規則都將確保得到相同的執行方式。
規則施加於球員的限制,其目的是創造平衡的比賽,令防守方和進攻方有對等的機會,為所有球員提供合理范圍內的安全和保護,並且強調機敏和技巧;同時,不過分地限制球員和球隊行動的自由度。
判罰的目的是補償一名球員因對手採取非法動作而遭受的損失,以及阻止球員採取那些若予以忽視將導致暴力後果的行為。
㈦ nba幾次犯規罰下場
6次。nba里規定一場比賽累計犯規次數達到6次就會被罰下場,這是普通個人犯規;另外還有個人累計達到兩次技術犯規也將會被罰下場;還有惡意犯規嚴重的,比如打架斗毆,對球員犯規過於嚴重的,裁判也會直接將其罰出場外。
nba是美國職業籃球聯賽,是由北美30支職業球隊組成的男子職業籃球聯盟,是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之一。
從總體上看,nba比賽分夏季聯賽,季前賽,常規賽和季後賽四個階段進行。
季前賽是各支隊伍的熱身賽,因為在每個賽季結束後,每支球隊在陣容上都有相當大的變化,為了讓各隊磨合陣容,熟悉各自球隊的打法,確定各隊新賽季的比賽陣容、同時也能增進隊員、教練員之間的溝通,所以在每個賽季開始之前,nba就舉辦若干場季前賽。
東部和西部聯盟分別由前八名進入季後賽,對陣依據第一對第八,第二對第七,以此類推。每一輪系列賽均採取七局四勝的賽制,常規賽戰績占優的球隊擁有主場優勢。
nba籃球場標准規格為長94英尺(28.65米),寬50英尺(15.24米)。球場邊線線寬為2英寸(5.08厘米),籃筐距離地面10英尺(3.048米);三秒區(也叫限制區),長19英尺(5.79米),寬16英尺(4.88米)。
㈧ 籃球比賽時,最多隻能犯幾次規
一場籃球賽每個運動員最多允許犯規5次或者6次。
國際籃聯的規定是一場比賽中百一般犯規滿五次就要離場,技術犯規滿兩次就要離場。NBA規則中,一場比賽中犯規滿六次離場。國際籃聯的規定,每名球員各有度5次被允許犯規的機會,第五次即犯滿退場。且不能在同一場比賽中再度上場。
在籃球比賽中,對場上或球隊席上的球隊成員的道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或違例的處罰,是技術犯規,這種犯規很惡劣,若累積兩次,則將被直接罰出場。
一個隊員由於受到犯規次數的約束而帶來的麻煩,比如說這個隊員的法規次數已接近6次,再犯一次或兩次規就將被罰下場。
㈨ 籃球犯規多少次就要罰球
單節全隊累計次數達到4次以後在該節里每犯規一次都得發球。進入下一節後又從0開始計算全隊犯規次數。
個人犯規進攻方隊員投籃時馬上罰球。
在任何時候,一旦一方作出投籃動作,另一方對其犯規,都可以罰球,並且罰兩次,當然防守三秒違例(NBA)和技術犯規也可以進行罰球。其中有一罰一擲,兩罰一擲等,需要注意的是,三分線外投籃犯規需要罰三次。
另外,犯規後仍投進球的,需加罰一次,並且投籃兩分有效。全隊單節累計5次犯規,再有任何除進攻犯規之外的犯規就可以罰球。NBA比賽中,在終場比賽前最後兩分鍾內,對無球隊員的犯規需要兩罰一擲以防止「砍人」戰術的實施。
(9)籃球犯規多少次會被罰下擴展閱讀:
罰球時
可用任何方式罰球,並且以這樣的方式使球從上方進進球籃或球觸及籃圈。可以雙腳離地,但在球進進球籃和觸及籃圈前不得接觸罰球線或限制區。
罰球線後
罰球隊員應站在罰球線後,可用任何方式投籃,並遵守下列規定:
1、每次罰球不得超過5s。
2、使球投中籃或觸及籃圈。
3、球出手至觸及籃圈前,不準踩罰球線或限制區地面。
4、不得假裝罰球。
參考資料:網路-罰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