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籃球運動 > 打籃球時如何握拍

打籃球時如何握拍

發布時間:2022-08-21 19:38:12

Ⅰ 打籃球時手掌是怎麼拍球的,投籃動作是什麼樣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打時不要用手心碰,五指自然散開,不要太生硬,打完手心是干凈的,投藍動作,基本看自己的喜好,沒個人的都不一樣,看一些籃球課堂教程,,,,謝謝,,,往采

Ⅱ 羽毛球握拍方法分正手和反手兩種,那麼在打球時,要根據不同的來球隨時變化握拍手法嗎謝謝了,大神幫忙

需要轉換握拍。只要你掌握了正確的握拍方法(拳握和蒼蠅拍是轉換不了正反手的),手指足夠的放鬆,其實正反手轉換是很容易的。具體來說轉換握拍時並不是用手指來旋轉球拍,而是類似於松開再握緊這個動作。

Ⅲ 打網球如何握拍比較好

個人覺得,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越往上握,對力量的控制力越強,越能合的上力。握得太下面,就不容易感受到是手推著拍柄去打球,容易出現對球刷得多,送的少,擊球也會不實。握上面的話,手腕頂的住一點,擊球穩定性會增高,個人接觸的打網球比較厲害的,往上握得多,差不多留一個小手指的距離

Ⅳ 打籃球時的拍球正確手勢

盡量用手指根部以上來拍,不要用手心

Ⅳ 打籃球時,怎樣的投球姿勢才是正確的姿勢。

正確的投籃姿勢
1.雙腿微曲,左腳右鍵前後稍微開立
2.右手持球於肩部前上方,左手扶球
3.投籃時,右腳向前上步,稍微超越左腳
4.兩只手腕成倒V字,手肘成90°彎曲,眼睛從手肘之間瞄準籃筐,注意此時左手不要用力,僅僅起扶球的作用。
5.瞄準籃筐或籃筐上部的方框,撥球,注意球離手時左手沒有接觸籃球,主要靠右手的食指來撥球,最後食指指向籃筐的方向。
6.手肘伸直,全身之前彎曲部位自然伸直,這個力是從腳一直傳到手腕上的。

Ⅵ 打網球要怎樣握拍

以下正解:

1 大陸式握拍 http://www.bbesports.com/details/tennis/images/talu.gif

這種握拍法還被稱為「榔頭」式握拍法,因為採用這種握拍時,食指根部壓在與拍面水平的那個平面上,拍面的角度幾乎與地面垂直,所以你彷彿在用拍框的側面釘釘子一樣。大陸式握拍法適合用來擊打任何類型的球,但在發球、打截擊球、過頂球、削球以及防守球時採用這種握拍效果更好。
優勢:運用大陸式握拍法可以使你在發球或打過頂球時手臂自然下壓,這樣不但攻擊的效果最好,而且給手臂的壓力也最小。由於在打正手和反手球時不需要調整握拍法,因此大陸式握拍法也是打網前截擊球的最佳選擇,因為採用這種握拍法可以使攻防轉換十分迅速。同時,它還適合於在防守時擊打已到達身體側面、擊球點較晚的球。

劣勢:用大陸式握拍法很難打出帶上旋的擊球或削球。這就意味著你的擊球點必須要比球網高,由於球在這一點停留的時間非常短暫,所以給你留下的擊球時間就很短。另外,這種握拍不容易處理高速的落地球。

2 東方式正手握拍 http://www.bbesports.com/details/tennis/images/dongfang.gif

這里介紹一個正確採用東方式握拍的小竅門:將手平放在拍弦上,然後下滑到拍柄根部抓握;或者把球拍平放在桌面上,閉上眼,將球拍拿起。從技術的角度講,東方式正手握拍就是先以大陸式握拍法持拍,然後逆時針方向旋轉球拍(左手握拍的選手需順時針方向轉動),直到食指的根部壓到下一個接觸的斜面為止。
優勢:東方式正手握拍可以被稱為「萬能握拍法」。採用這種握拍,拍面可以通過摩擦球的後部擊出上旋球,還可以打出有很大力量和穿透性的平擊球。同時,東方式握拍很容易轉換到其他握拍方式,因此,對那些喜歡上網的選手,東方式握拍也是不錯的選擇。

劣勢:與大陸式握拍相比,盡管東方式握拍的擊球點在身體前部要更高更遠一些,但它仍不適用於打高球。雖然東方式握拍擊出的球比較有力量和穿透性,但更多的是平擊球,這就導致穩定性會差一些,因此很難適應多回合的打法。因此東方式握拍不適用那些希望打出更多上旋球的選手。

3 半西方式正手握拍 http://www.bbesports.com/details/tennis/images/bansifang.gif

以東方式握拍,然後逆時針方向(左手握拍則順時針方向旋轉)旋轉球拍,使食指根部壓在下一條拍棱上。在職業網球巡迴賽中,底線力量型選手多採用這種握拍。
優勢:相對於東方式握拍,這種握拍可以讓選手給球打出更多上旋,使球更容易過網,也更好控制線路,因此,它很適合打上旋高球和小角度的擊球。而且這種握拍還可以打出更深遠的平擊球。它還適合大幅度地引拍,而且強烈的上旋有助於把更多的球打在場內。這種握拍在身體前部的擊球點比東方式握拍更高、更遠,因此更有利於控制高球。

劣勢:半西方式握拍不適合回擊低球。因為採用這種握拍時,拍面自然地呈關閉狀態,這樣迫使選手必須打球的下部然後向上挑,於是容易給對手留下進攻機會。另外,如果從這種握拍轉換到大陸式握拍法需要做很大的調整,因此多數底線力量型打法的選手在上網時就很不舒服。

4 西方式正手握拍 http://www.bbesports.com/details/tennis/images/sifang.gif

在半西方式握拍的基礎上,逆時針轉動拍面(左手握拍順時針轉動),使食指根部接觸到下一個平面,這種握拍就是完全的西方式握拍法。喜歡打強烈上旋的土場選手多採用這種握拍法。
優勢:這是一種很「極端」的握拍,手腕的位置迫使拍面強烈地擊打球的後部,從而產生更多的上旋。你可以讓擊出的球恰好過網,但過網後它就會立刻下墜,而球在落地後還會高高地彈起,這就會迫使你的對手退至底線後回球。這種握拍比其他任何一種正手握拍法的擊球點都要更高更遠。正是因為西方式握拍法對高球的良好控制,因此許多土場選手和青少年都很青睞這種握拍法。

劣勢:回擊低球是此種握拍法的致命點。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採用這種握拍的職業選手在球速較快、球的反彈較低的硬地或草地場上比賽時表現得不盡人意的原因。同時,你需要以更快的揮拍動作來給球加上必要的旋轉,否則,擊出的球就會既沒有速度也沒有深度。對於一部分選手來說,採用這種握拍也很難打出線路較平的球。

5 東方式反手握拍 http://www.bbesports.com/details/tennis/images/dongfangshifanshou.gif

以大陸式握拍開始,順時針旋轉球拍(左手持拍為逆時針),使食指根部壓在上一個斜面,便形成東方式反手握拍。
優勢:同東方式正手握拍一樣,它可以給手腕提供良好的穩定性。你打出的球可以略帶旋轉,或直接打出很有穿透力的球。而且,採用這種握拍只要做非常小的調整就回到大陸式握拍,這樣選手在削球或在網前截擊時都會比較輕松。

劣勢:盡管這種握拍法能很好地處理低球,但它不適合打高於肩部的上旋迴球,因為這種握拍法很難控制這樣的回球,所以在多數情況下,選手只能採用防守式的削球將球打回對手場內。

6 超東方式反手握拍 http://www.bbesports.com/details/tennis/images/chaodongfanshou.gif

這是西方式正手握拍選手多採用的反手握拍,因此也有人將其稱為半西方反手握拍。可以採用大陸式握拍,並逆時針將球拍轉至下一個平面。你的食指根部仍處於拍柄的上端,但其他三個手指根部幾乎與食指處於一條與拍柄平行的直線上。這樣的握拍就像在拍柄上握拳一樣。
優勢:同西方式正手握拍一樣,這種握拍也是很多土場選手採用的握拍法。採用這種握拍法時,拍面比普通東方式反手握拍關閉得更多一些,而且擊球點也在身體前更高更遠的位置,這樣有利於處理高球,而且也容易打出帶上旋的回球。許多能打出極具殺傷力的反手球的選手都是採用這種握拍法。

劣勢:它與西方式正手握拍有著相似的局限性,即不適合處理低球。因為它也是一種極端的握拍法,因此也不能很快地轉換握拍法來打網前球。採用這種握拍的選手通常喜歡打底線或進行單打比賽。

7 雙手反手握拍 http://www.bbesports.com/details/tennis/images/shangshoufanshou.gif

使拍面處於大陸式和東方式反手握拍的中間位置,然後用另一隻手以東方式正手握拍法放在持拍手的前方。
優勢:適用於單手力量不足、或雙手具有良好協調性的選手。比起單手反手擊球,雙手反手藉助肩部的轉動和小幅度的揮拍來發力。因此採用雙手反拍來接發球的成功率比較高。這個握拍法還適合處理低球,而且在回球時力量很足。

劣勢:因為是雙手握拍,這就限制了跑動。因此在進行大幅度移動擊球時都很困難,而且不容易轉身揮拍。同時,雙手反拍選手過分依賴於上旋球。而要想有效地擊出削球,雙臂揮出的同時,還要保持前肩的穩定性。對於習慣扭臀轉肩的雙手反手選手來說,這可並非易事。另外,網截擊對許多雙手反手選手來說也是一件很頭疼的事,因此他們在上網時會感到很不舒服。

閱讀全文

與打籃球時如何握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