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籃球運動的運動規律是什麼
籃球運動的規律是對抗。表現在:
無球隊員之間的攻守對抗;有球隊員與防有球隊員之間的攻守對抗;投籃不中時攻守雙方爭奪籃板球的對抗;雙方隊員、教練員心理智力素質的對抗;即通常所說的:無球對抗、有球對抗、籃板對抗、以及心理智力素質對抗。
籃球運動的特性與規律是籃球運動的固有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也不隨時間的變遷而更改,對於規律性的東西,我們只能遵守而不能違背或人為地踐踏。
從訓練學的角度來看,籃球運動的特性與規律屬於一般性的訓練理論,它對籃球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果我們對這些理論的認識不深刻或存在偏差,那麼,我們的實踐就會失去正確的導向。
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律分為:
1、集體性規律。籃球運動是集體性運動,它充分體現團體精神和協同作風,體現在球場一切個人行動都要基於全隊整體的目的與任務之中,要求每名運動員在比賽中必須做到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只有把個人的技能融會於集體,集體才能為個人作最佳保障,給個人技術發揮創造更多、更好的機會。
2、對抗性規律。籃球運動對抗性規律,體現在無論球隊整體或運動員個體,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採用合乎規則要求施展近身直接攻守對抗的手段(身體與技術、戰術)在地面與空間制約對方。能否始終兇悍、智謀地佔有地面與空間優勢和是否善於將地面與空間對抗優勢轉化為實際效果是其關鍵。
3、轉換性規律。
籃球比賽是由兩個隊在規則規定的時間內進行不斷的轉換攻守回合完成的,每次進攻後的防守和防守後的進攻之間相互轉換構成了籃球比賽的重要內容。籃球比賽中攻守轉換即包括由攻轉守時瞬間的行動意識、戰術組織和配合方法,一旦進攻失掉控制球權後即快速就地展開防守。
4、動態性規律。
籃球運動是一項動態性運動,動的表現之一為比賽中不停地移動,攻守雙方布陣互動,動中攻,動中守,動中及時轉換,不間斷地有謀略、有變化、有針對性地動,有目的、有攻擊性地動,以主動地動調對手被動地動,以動攻守,以動守攻,反復轉換動的方式與方法,調整動的意圖,變化動的節奏、方向,力求主動。
動的表現之二是正確認識並合理處理好籃球科學理論、技術與戰術在動態中發展的關系。籃球理論、技術與戰術的關系屬辯證法中內容和形式的關系,它們都在動中發展,在動中相互制約,又在動中相互依賴、促進、提高。科學的、創新的籃球理論是創新籃球技、戰術的基礎。
5、統一性規律。籃球運動獨特的競賽動態特徵決定了籃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心理、技術、戰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同時也產生了相應的、不斷變化的比賽規則給予保障和促進,因此,籃球比賽規則與身體、體能、心理、技術、戰術的統一,是籃球運動形成與發展的基本規律。
② 籃球入門知識有哪些
一、籃球入門知識:
1、練習好身體的協調性。
2、你要把籃球當做你的夥伴,經常拍拍,摸摸,久了就會有一種感覺。
3、籃球不是5v5,就是3v3,傳球很重要。
二、籃球的規則與裁判法
超時違例
1、3秒鍾規則:某隊控制球時,同隊隊員在對方禁區內停留不得超過3秒鍾。在比賽過程中或控球後在界外擲界外球的情況下,只要同方隊員在對方禁區內停留超過3秒鍾,裁判員會立即鳴哨,判罰3秒違例。
2、5秒鍾規則:當一個持球隊員被嚴密防守,在5秒鍾內沒有傳球、投球、
滾球或運球時,也將宣判違例。過去5秒違例判爭球,現在則由對方隊員就近擲界外球。
3、8秒鍾規則:一個隊從後場控制球開始,必須在8秒鍾內將球推進到前場,否則判8秒鍾違例,由對方擲界外球。
4、24秒鍾規則:一個隊在場上控制球後,必須在24秒鍾內出手投籃,否則判24秒違例。過去如在24秒鍾內球被對方擊出界外後將重新計算24秒,現在則從邊線擲界外球後不再重新計算24秒,而是在24秒鍾中的剩餘時間內必須出手投籃,否則仍被判為24秒違例,判由對方擲界外球。
一般規則
全隊7次犯規規則和一加一罰球規則:比賽每半時,一個隊的隊員侵人犯規和技術犯規次數累計已達7次,此後這個隊的任何一個隊員再發生侵人犯規或技術犯規,均將執行一加一罰球規則,判給被侵犯的對方隊員罰球一次,如罰球成功,由這個隊員再追加罰球一次;如第一次罰球不中,比賽應繼續進行,不再,則判為違例,由對方在邊線擲界外球。給予追加罰球的機會。如罰球者罰出的球未觸及籃圈。
技術規則
1、技術犯規:技術犯規是指所有不包括與對方隊員接觸的隊員犯規。隊員不得漠視裁判員的勸告或運用不正當的行為。
2、兩次運球:又稱「非法運球」,球員第一次運球結束後不得再次運球,失去了對球的控制以後只可以投籃、傳球、除非球被另一球員接觸。
3、帶球撞人:持球隊員推動或移動到防守隊員軀幹上的身體接觸,當接觸的瞬間防守隊員已經提前站位,則進攻隊員構成帶球撞人。
4、阻擋犯規:持球隊員與防守持球隊員在進攻和防守時,採取了不合理的位置、不正確的身體姿勢、不正當的起動方法和非法的動作而造成錯誤的身體接觸而產生的侵人犯規。
5、打手犯規:又稱「非法用手」,在運球或上籃、投籃時防守人員打手,這樣就會被裁判吹其打手犯規。
6、走步:又稱「帶球走違例」,是指當隊員在場上持著一個活球,其一腳或雙腳超出規則所述的限制向任一方向 [5] 非法移動。
7、24秒違例:1.當一名隊員在場上控制量個活球時,該隊必須在24秒鍾內完成投籃。計時器是籃球比賽不可缺少的部分允許24秒時間到時籃球尚在投籃動作完畢後的飛行軌跡中,如果籃球最後觸碰籃筐,則24秒計時器重置計時,如果投籃未能觸碰籃筐,則判24秒超時違例;2.控制球隊在24秒鍾內未投籃,要發出24秒信號的聲響,違反本條規則為違例。
8、八秒違例:負責進攻的球隊必須要在八秒鍾內把球運到對方的半場,如果在八秒之前運不過對方前場的話,那麼裁判就會判給對方發球,比賽也因此會重新開始。
9、5秒違例:1.進攻球員必須在5秒鍾之內擲出界外球;2.在被嚴密防守時,必須在5秒鍾之內傳、投或運球;3.在罰球時,罰球隊員必須在5秒之內將球投出。
10、雙方犯規:雙方犯規是2名互為對方的隊員大約同時相互發生侵人犯規的情況。如發生雙方犯規,應給每一犯規隊員登記一次侵人犯規,不判給罰球,並且只給隊員登記犯規,不登記全隊犯規。
③ 籃球運動的定義是什麼
籃球運動是以投籃、上籃和扣籃為中心的對抗性體育運動,是全世界無數人熱愛的運動,籃球運動充滿活力,不僅能提高參與者的身體素質、鍛煉意志,還能培養團隊精神、增強使命感和榮譽意識。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當時,他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於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玩將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並博採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最初籃球游戲比較簡單,場地大小和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比賽隊員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並力爭將球投進對方的籃筐。
因為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後就留在籃子里,人必須登上專設的梯子才能將球從籃筐里取出。隨著場地設施的不斷改進,籃筐取消了筐底,並改用鐵圈代替桃籃,用木板製成籃板代替鐵絲擋網,場地增設了中線、中圈和罰球線,比賽改由中場跳球開始。
與此同時,場上比賽隊員也通常改為每隊5人,開始有後衛、守衛、中鋒、前鋒、留守等位置之分,而使籃球運動很快普及到了全美國。
(3)籃球的理論是什麼擴展閱讀:
籃球運動的特點
1、對抗性:籃球運動持續時間可長可短,但需要參與者快速奔跑、突然與連續起跳、敏捷反應與力量抗衡。
2、集體性:籃球運動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技戰術能力,以及在比賽中表現出的智慧、膽略、意志、活力與創造力,運動員也必須具備勇敢頑強的鬥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3、觀賞性:籃球比賽中,可以欣賞到嫻熟的運球、巧妙的傳球、准確的投籃、機智的搶斷、精彩的扣籃和出奇的封蓋,再加上攻守交錯、對抗變換,從而使比賽雙方鬥智斗勇,球場形勢變化富有戲劇性,能使參與者和觀看者得到心理的滿足和愉悅。
4、趣味性:籃球運動簡單易行,趣味性很強,可以因人、因地、因時、因需而異。通過變換各種活動方式,籃球運動更加方便與吸引人們的參與,以達到活躍身心、健身強體的目的,進而提高社會的文明氛圍,充實人們業余文化娛樂生活。
5、健身性:人們通過參與籃球運動,既可以強身健體,也可以使個性、自信心、審美情趣、意志力、進取心、自我約束等能力都有很好的發展,也有利於培養團結合作、尊重對手、公平競爭的道德品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籃球
④ 誰能幫我寫一篇籃球理論
1、籃球急停技術包括跨步急停和跳步急停兩種。
2、現代籃球運動於1891年發明於美國;1895年傳入中國。
3、傳球時,球的飛行路線有直線、弧線和折線三種。
4、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於1932年成立,成員國從最初的8個國家發展到現在的190多個國家。
5、現代籃球運動仍然是向高超技巧、高速度、高空優勢、激烈對抗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6、按一般分類方法,籃球技術可分為進攻技術和防守技術兩大部分。
7、傳切配合是進攻隊員之間利用傳球和切入技術組成的簡單配合。
8、投籃的用力是以准備姿勢開始,用下肢蹬地發力,腰腹用力向上伸展,手臂向前上方伸直,手腕前屈或翻轉,手指撥球全身綜合協調用力將球投出。
9、從一個傳球過程來分析,是由傳球動作方法、球的飛行路線和球傳到的位置三者所組成的。
10、參加籃球運動可以提高運動員快速、靈活、全面、准確、等全面身體素質的發展,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
11、籃球防守技術包括防守移動、搶、打斷球、防守有球隊員、防守無球隊員。
12、籃球進攻戰術基礎配合包括傳切配合、掩護配合、策應配合、突分配和。
13、籃球比賽中,時間類的違例有3秒、5秒、8秒和24秒違例。
14、籃球戰術分為進攻與防守和攻守轉換三大部分。
15、進攻技術有傳接球、投籃、運球、持球突破等;防守技術有防守對手、搶球、打球、斷球等。進攻技術和防守技術都有移動和搶籃板球。
16、腳步移動都是通過腳前腳掌蹬地、碾地的用力來實現的,即腳的作用力和地面反作用力。
17、起動是隊員在球場上由靜止狀態變為運動狀態的一種動作,是獲得位移初速的方法。
18、籃球場上的跑有:變速跑、變向跑、側身跑、後退跑四種。
19、對於一個傳球過程來說,它是由傳球的動作方法、球的飛行路線、和球傳到的位置三者所組成的。
20、傳球手法有雙手和單手兩大類,又有原地、行進間和跳起之分。
21、投籃是籃球運動的主要進攻技術,是唯一的一種得分手段。
22、投籃手法可分為單手和雙手兩種,他們可以在原地、行進間和跳起空中完成.
23、完整、系統地分析投籃動作,它應包括握球方法、出手力量、出手速度、球的旋轉、出手角度、瞄準點、拋物線與入籃角。
24、由於投籃的動作方法與用力方向不同,球的旋轉也不同。
25、持球突破可分為:交叉步突破、順步突破、前轉身突破、和後轉身突破。
26、防守對手既是一項個人防守技術,又是一項集體防守技術。
27、防守無球隊員,一般要站在對手與球籃之間偏向有球一側的位置上。
28、防守持球隊員時,要站在對手與球籃之間的有利位置上。
29、防守無球隊員的距離要根據該隊員與持球隊員的距離而定,一般離球近則近,離球遠則遠些,要做到人球兼顧。
30、搶籃板球擋人的方法有:前轉身擋人和後轉身擋人。
31、移動技術對掌握和運用任何進攻和防守技術,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32、籃球場上的跑有:變速跑、變向跑、側身跑、後退跑四種。
33、轉身可分為:前轉身和後轉身兩種。
34、滑步是一種並步移動的方法,可分為:前滑步、側滑步、後滑步三種。
35、接球有:雙手接球和單手接球兩種。
36、投籃的瞄準點有直接命中和碰板命中兩種。
37、持球突破可分為:交叉步突破、順步突破、前轉身突破和後轉身突破。
38、比賽中雙方隊員在空中爭搶投籃未中從籃板或籃圈反彈出的球,稱為:搶籃板球。
39、進攻隊爭搶本隊投籃未中的球,稱為:搶進攻籃板球,防守隊爭搶對方未投中的球,稱為:搶防守籃板球。
40、防守無球隊員是防守隊員合理的運用腳步移動搶佔有利位置,以達到控制無球隊員的移動和限制其接球的目的。
41、防守持球隊員是防守隊員合理的運用腳步移動和手臂動作積極的搶佔有利位置,以達到限制、破壞持球隊員進攻行動的目的。
42、持球突破是進攻隊員運用腳步動作和運球技術快速超越對手的一項攻擊力很強的技術。
43、籃球戰術中隊員的位置一般分為:前鋒、中鋒、後衛。
44、籃球戰術是隊員個人技術的合理運用和隊員之間的相互協同配合的組織形式。
45、快攻的組織形式一般分為:長傳快攻、短傳快攻、結合運球突破快攻。
46、快攻的發動時機有:跳球、搶斷球、對方中籃後擲端線界外球、搶獲後場籃板球。
47、人盯人防守戰術包括:半場縮小盯人、半場擴大盯人、全場緊逼盯人。
48、根據掩護位置的方向不同,掩護可分為:前掩護、側掩護、後掩護三種。
49、防守轉進攻有:搶獲後場籃板球、對方投中籃、搶斷球、對方違例、對方犯規等幾種情況。
50、進攻轉防守有:搶前場籃板球失敗、頭槌中籃、失誤、違例、犯規等
1、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球出手後,球飛行中的旋轉是( )。
A、前旋轉 B、側旋轉 C、後旋轉
2、持球突破跨步落地的同時將球放在( ),並注意保護球。
A、身體的側後方 B、正前方 C、前腳的側前方
3、最早的籃球規則是由籃球運動的創始人詹姆士 奈史密斯博士於1892年制定了( )
比賽規則。
A、15條; B、14條; C、13條; D、16條。
4、男子籃球於( )奧運會上將男子籃球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A、1948年第十四屆; B、1952年第十五屆;
C、1936年第十一屆; D、1940年第十二屆。
5、在籃球技術教學中,應該依據技術動作形成的一般規律,在組織教學上,教材教法和運動負荷安排上,都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 )。
A、直觀性原則; B、從實際出發原則;
C、循漸進原則; D、鞏固提高性原則。
6、籃球教學中成績考核的目的在於( )學生掌握籃球理論、技術與技能的實際水平,促進學生勤學苦練,全面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任務內容和要求。
A、檢查教師的教學效果; B、合理地准確地評價;
C、提高教學質量; D、加強課堂控制。
7、單手或雙手反彈傳球的擊地點應在距離( )的地方。
A、接球人三分之一; B、接球人一米左右;
C、接球人四分之三; D、接球人三分之二。
8、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於( )成立。
A、1930年; B、1932年; C、1935年; D、1934年。
9、女子籃球於( )奧運會上將女子籃球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A、1972年第二十屆; B、1980年第二十二屆;
C、1976年第二十一屆; D、1984年第二十三屆。
10、在籃球技術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能看清示範動作,要注意示範的位置和方法。
籃球技術教學中經常採用( )。
A、正面示範; B、側面示範; C、背面示範; D、鏡面示範。
11、籃球運動員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爆發性的( )。
A、靜力性力量; B、動力性力量; C、絕對力量; D、快速力量。
12、滑步移動時,異側腳向移動方向蹬地跨出,轉移和控制身體重心,以便銜接奔
跑或滑步動作,這個動作方法應是( )。
A、攻擊步; B、側滑步; C、後撒步; D、交叉步。
13、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時,球離手的一剎那間應是( )。
A、食指用力撥球; B、中指用力撥球;
C、中指、食指用力撥球; D、五指同時撥球。
14. 基本站立姿勢是所有移動技術的准備姿勢,它的動作要領是:( )
(A) 上體前傾,全腳掌著地;
(B) 兩腳自然前後或平行開立,兩膝自然彎曲,重心位於兩腳之間,兩臂自然下垂於體則;
(C) 兩腿直立,重心高,兩臂屈肘下垂,置於體側
15. 變速跑是隊員在跑動中( )來完成攻守任務的一種方法。
(A) 突然改變方向; (B) 突然制動速度;
(C) 利用速度的變換; (D) 為了搶位或接球
16. 後退跑是隊員在球場上( )的一種跑動方式。
(A) 面對前進方向;(B) 側對前進方向;(C) 背對前進方向
17. 轉身時,重心移向中樞腳,移動腳的腳前掌蹬地跨出的同時,( )向前或向後改變身體的方向。
(A) 中樞腳碾地及腰胯帶動上體轉動;
(B) 中樞腳腳前掌為軸用力碾地,上體隨著移動腳轉動;
(C) 中樞腳用全腳掌或腳後跟碾地,上體隨著移動腳轉動;
(D) 身體後仰,低頭,身體重心上下起伏
18. 向左側滑步時,起動的第一步應是( )。
(A) 右腳先移動;
(B) 左腳和右腳無論任何一腳移動都可以;
(C) 左腳先移動; (D) 雙腳同時移動
⑤ 籃球基本理論問題
1、邊裁,底裁;
2、2罰一擲,如果球進算得分,追加2罰一擲
3、好像96年(這個不確定)
4、8
5、1.8m中圈;6.25米3分,高3.05
6、雙手胸前,單手肩上,背後,反彈,點撥===
7、1-2-2聯防、人盯人、1盯4聯結合====
8、莫科、胡克、王中光 張雲松、焦健、陳磊、門維 姚明、劉煒、王勇 杜鋒、朱芳雨、易建聯、王仕鵬、陳大偉唐正東、胡雪峰、易立、孟達 張慶鵬、邊強、楊鳴、谷立業 王博 木拉提、呂曉明 張楠、李一丁 羅智、鄧力
9、少量多次
10、1
11.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