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球王 李惠堂 中國人
李惠堂於一九O五年九月十八日出生於香港,祖籍為廣東省梅州五華縣的粵籍客家人。從十七歲開始足球生涯,一九二八年被亞洲足協評為「亞洲球王」,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三日,聯邦德國「環球足球雜志」組織世界球王評比活動,李惠堂同來自巴西的貝利、英國的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士一道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一九七九年七月四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李惠堂(Lee Wai Tong):字光梁,號魯衛,1905年出生於香港。其父李浩如,祖籍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上世紀早期他馳騁足壇的20多年中,曾先後領銜中國隊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會、遠東運動會、出訪東南亞、歐洲和大洋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曾被德國媒體評為和貝利、普斯卡什齊名的「世界五大球王」(待考證),他一生共射進近2000個球,獲得了50多個榮譽稱號、100多枚獎章和120多座獎杯,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用自己的雙腳譜寫了一個個傳奇。
李惠堂4歲那年,隨母 親回到家鄉五華縣錫坑鄉老樓村居住。在那裡,這個天性喜愛足 李惠堂
球的孩子,把家門口的狗洞當成了練習射門的目標。由於家境貧寒,買不起足球,他只好用柚子當球光著腳丫子苦練,上學和放學回家的路上都盤球走路,這不僅磨練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帶球技術。經過幾年的鍛煉,他的身體日見壯實,球技過人。10歲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1921年考入足球運動比較普及的皇仁書院,接受了比較系統的足球訓練。李惠堂球風正派,腳下功夫深。一次,他在與英國海軍球隊比賽時,球剛過中線,就拔腳怒射,球竟穿過好幾個英國選手的人叢像精確制導一樣硬是入網。他還曾經一人從後場盤球,接連晃過四五個前來阻截的對手,一直把球帶到對方禁區,從容起腳,把球攻入門里。這種球藝堪與馬休斯、貝利和馬拉多納相媲美。1976年聯邦德國一家權威性的足球雜志曾組織過一次評選活動,將中國的李惠堂與巴西的貝利、英格蘭的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諾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並列評為「世界五大球王」。
2. 球王李惠堂的生平資料
李惠堂(1905-1979)
「亞洲球王」李惠堂祖籍廣東五華,梅州八賢之一,1905年出生於香港,身高1.80米,司職前鋒。他從小酷愛足球運動,天資聰穎,求學與訓練兩不誤。1921年考入開展足球運動甚廣的皇仁書院。1922年入選南華足球隊甲組,開始足球生涯。
1923年入選中國隊,分別於1923年、1925年、1930年、1934年參加了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和第十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4次都為中國隊奪得冠軍。在第七屆遠東運動會後被評為「亞洲球王」而名揚海內外。1936年,作為中國隊隊長參加了第11屆奧運會足球賽。
1925年,加入上海樂群足球隊,1926年在上海組建中華足球隊並任隊長,同年率隊參加上海當時第一流水平的史考托杯足球賽,擊敗由外國人組成的臘克斯隊,首開華人足球隊戰勝外國人球隊的紀錄。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華足球隊並任隊長。
1936年當選為亞洲足球協會副會長。1937年左脛骨被踢成骨折。1938年重返球場參加為抗日救災舉行的義賽。1941年拒絕為日偽表演而從香港返回廣東家鄉。
李惠堂在1928年提出一個響當當的論斷:「足球是我國最出色運動、遠東連捷七屆、和本年度港滬兩華隊的冠軍頭銜便足引證無訛了,我們更進一步而知足球,那也是萬眾公認的。所以在足球的名稱上頭、要冠之以中國國藝稱號。」
李惠堂的這番話是有根據的。「遠東連捷七屆」是指中國足球隊在已經舉行的8屆遠東運動會中,從第2屆至第8屆,蟬聯7次冠軍,在亞洲已經沒有對手,國人對於足球的喜愛已經到了瘋狂地步。李惠堂在他主編的《足球》一書中敘述道:「自從海禁一開,沿海各商埠便受著足球的熏染。新式運動輸入我國,也要算足球為最先,所以因為足球有產生最早、灌輸最久的關系,無怪是我國現在最通行和所最崇拜的運動了,何況足球的比賽不拘時、不擇地、不論人數多寡、不管球場大小,都可以舉行比賽。」
足球無論貧賤富貴、人人都有機會,雖然是設備場地有時不是十分完美,但是因陋就簡,同樣可以為後來正式球賽做些准備。李惠堂本人也是平時所說從踢「野球」開始,小時的李惠堂,與村裡的夥伴從踢柚子開始,到塞滿布條的「襪子足球」,練就了一身球藝。「校中歸來便約會鄰近同志,以衣履作球門,以路溝作邊線,馳跑顛撲、樂而忘食,有今日的成績,泰半是在那個時候。就是今日國內的上乘好手,無一不是從小球出身。因此以為小球之戲,正是足球的第一步。雖然也有初學便從正式足球起步而成為健將的,但總可算得是鳳毛麟了。」李惠堂對於自己幼時的起步,一直念念不忘。
作為中國足球的代表人物,李惠堂對於足球的另一個貢獻是足球的教育理論。1928年,23歲的李惠堂自費出版了《足球》一書,這也是第一個足球運動員出書。在書中,李惠堂對於如何培養人才,如何踢好足球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李惠堂認為,因為足球是最易入門、最饒興味、最容易舉行、最經濟的運動,所以學習的人便多。
誠如李惠堂所言,上個世紀20年代確實為中國開展足球運動的黃金時期。國內學校,無******私大小,無一處不有足球賽。各個體育機關,寧使其他運動不開展,足球是不能放棄的。中國足球在遠東首屈一指,連年奪來各種榮耀的冠軍,便越發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人們的心理都要做足球運動員(球星),奪取錦標而受萬眾的贊揚敬仰。這種崇拜球星的形態,已經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
人們對於足球明星的崇拜,也感染了一些球星。在賽場上,一些盲目求花樣而影響比賽的球星也開始出現。李惠堂剛剛抵達上海時,發現當地的球星只顧賣弄技巧,追求個人盤帶,有些甚至為了獲得觀眾的叫好,將球踢向半天空,恨不得10分鍾都不落下來。如果是現在,這些只會帶球不會傳球、不給隊員傳球的隊員,肯定會被教練轟下場去。但在當時的情況下,盤帶過人就能被球迷認可,因此,一些球星自己帶球過了一個對方隊員還要過下一個,不管橫向還是縱向,這種沒有配合,沒有大局觀念的踢法讓李惠堂深感足球觀念改變的重要。在李惠堂的帶領下,上海球隊的球風得到了很大改觀,使國內球員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足球場上,能夠被對手重視固然重要,而同時被對手敬重則更顯出個人的魅力。李惠堂,就是一位既被對手重視又被對手敬重的球員。李惠堂認為,足球這項運動,兒童練習起來較易入門,而兒童練習足球,必然要從踢小足球開始,待到控球技術熟練後,再開始練習正式足球。同時,不要踢高球,要學會用兩只腳踢球的訓誡,今天來看,同樣是先進的技術慨念。
李惠堂可以說是球場上遵守體育道德的典範,即使對方隊員有意識的犯規,李惠堂都能夠容忍,甚至有時是非常嚴重的傷害性犯規。在國外的一次訪問比賽中,對方一名球員故意嚴重侵犯李惠堂,導致李惠堂小腿脛骨骨折。按照當地的法律,只要李惠堂控告這名球員故意侵害自己,對方就會面臨牢獄之災。然而,在警察主動到醫院找李惠堂核實情況時,李惠堂竟替對方隊員打掩護,沒有向警察投訴對方。得知這一舉動,感動的那名外國球員手捧鮮花前來負荊請罪,而李惠堂因此更受人尊重。
李惠堂技術全面,球藝十分精湛,奔跑快速,身材高大,在球場上猶如鶴立雞群。傳球意識一流,頭槌擺渡、短傳與長傳都非常到位。控球出色,盤球過人輕而易舉,善於強行突破。射門的功夫深厚,起腳快,腳法好,腳頭硬,更有依人卧射的絕招。在其25年的足球生涯中,共入1260個球。
1947年後從事教練、裁判員工作。1948年作為教練率中國足球隊參加第14屆奧運會足球賽,同年獲國際足聯國際裁判證書,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國際裁判資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國台北隊奪得第2屆、第3屆亞運會足球賽冠軍。
1954年當選為亞洲足球聯合會秘書長。1965年,他當選為國際足聯副主席,成為中國在世界足壇獲得最高職務者的人。
李惠堂學識不淺,著有《球圃菜根錄》、《足球經》、《足球規律詮釋》、《足球登龍術》、《我與足球》等。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傳的一句話。在舊中國,一位體壇人物能夠和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名字相提並論,確實不凡。他以頑強的拼搏,高超的球藝,贏得了「亞洲球王」稱號。李惠堂,字光梁,號魯衛,1905年出生於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廣東省五華縣人。李惠堂四歲那年,隨母親回到家鄉五華縣錫坑鄉老樓村居住。由於刻苦鍛煉,使他的身體日見壯實,腳力過人。十歲左右,他返回香港,和後來一起成為足壇名將結下了「足球緣」,十七歲便成為香港南華隊的一名隊員。到二十歲那年,他到了上海。由於李惠堂球藝出眾,二十二歲即被上海復旦大學足球隊聘為教練。隨後,又在上海組織樂華足球隊,戰績顯赫。「萬國足球賽」在上海舉行時,24歲的李惠堂被評為最佳明星,「球王」因此而得名。李惠堂是二、三十年代首屈一指的著名中鋒。尤以過人射門和跌射譽冠足壇。他射門力量大、角度刁,往往使守門員反應不及而目送球兒直飛網底。1939年,李惠堂隨香港南華隊遠征南洋,在和馬來西亞檳城聯軍隊 的首戰中,南華隊以11比0大勝。在此役中,35歲的李惠堂雄姿依舊,頻頻運球過人開弓勁射,獨入7球。一次,在和一支外國隊的比賽中,李惠堂一記強有力的勁射,正中「洋將」守門員懷中。守門員收腹不及,頓時倒跪在地下。香港淪陷後,李惠堂不原作亡國奴,遂於1941年以借名到澳門比賽之機,輾轉回到內地。與家鄉同人組建五華足球隊。1942年,到梅縣與強民隊對壘,結果以1比3「禮讓」強民。第二年,李惠堂邀集香港甲組高手,以「航建隊」名義,與強民隊比賽。通過這兩次比賽,對「足球之鄉」梅縣的足球運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爾後,李惠堂到桂林組織廣東足球隊,參加所謂四省「元首杯」足球賽。他先後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作表演賽和義賽,籌集款項,救濟戰孤、難民,支持抗日救國。李惠堂41歲「掛靴」退伍,足壇生涯長達25年。獲得過包括「亞洲球王」在內的50多個榮譽稱號和120多枚獎章。曾4次代表國家隊參加遠東運動會獲足球冠軍。1966年他擔任亞洲足球協會和世界足球協會的副會長,在世界足壇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足球雜志組織的評選活動中,他被評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據統計他在足球比賽中,共射進近2000個球,他和巴西名將 里登雷克、德國球星賓德 球王貝利以及獨狼羅馬里奧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五大巨星。
李惠堂感懷詩:
憂樂常關天下情,愧無建樹以球鳴。
一腔肝膽存人熱,半世風塵為國爭。
拔幟豈曾功在漢,潔身遑計利與名。
逢辰笑酌延齡酒,許共賢流致太平。
3. 遼籃奪冠,頒發的至尊鼎刻著廣東宏遠的名字,這是什麼意思
這是因為當年在獎杯設計時考慮不長遠導致的。
起初CBA總冠軍的獎杯並不是至尊鼎,而是一個金杯。從2005年開始,中國籃協就推出了更具中國特色的至尊鼎。作為CBA聯賽的冠軍獎杯,至尊鼎在CBA的官方名字叫做「中國籃球至尊鼎」。而它的本名叫做「牟作雲杯」,這是為了紀念中國籃球運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牟作雲先生。為了表彰牟作雲對於中國籃球的貢獻,籃協在2005年將CBA聯賽冠軍獎杯至尊鼎以牟作雲命名。
起初,至尊鼎製作完成後,奪冠的球隊不僅可以擁有至尊鼎一年的時間,還會雕刻冠軍球隊的名字,但持續了兩個賽季後,CBA就取消了關於在至尊鼎上刻名字的做法,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那就是至尊鼎的空間有限。如果CBA每個賽季冠軍球隊的名字都刻在至尊鼎上,以後就會出現刻滿的現象,之後將會出現沒有地方可刻的尷尬。
第二個原因,那就是至尊鼎的材質是極品翡翠。如果每年都會雕刻冠軍球隊的名字,就有可能損壞至尊鼎。
出於這樣的考慮,CBA後來就取消了在至尊鼎上刻名字的規定。而廣東宏遠分別在2004-2005和2005-2006賽季兩次奪得CBA總冠軍,時間上恰好是至尊鼎誕生的那兩個賽季,所以廣東宏遠的名字就被雕刻了上去。從那之後,CBA規定不能在至尊鼎上雕刻奪冠球隊的名字,這也是至尊鼎上如今只有廣東宏遠隊的名字,而沒有其他奪冠的球隊的名字,包括本賽季奪冠的遼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