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籃球打氣的那黑色橡皮圈壞了
不可能的 橡皮圈是跟內膽連在一起的 如果想要修的天衣無縫只能返廠重新製作 還得把外面的皮撕開來...
自己做是很難不漏氣的 那種漏氣的程度是你能聽得到氣漏出來的聲音
你可以打好氣以後拿玻璃膠把那個洞堵上 看不出來也不會漏氣 只是時間長了以後(四五年...)會不會漏點氣就不知道了
❷ 籃球那個圈叫什麼
籃筐。籃筐是籃球術語之一,標准籃球直徑(dB)為 24.6厘米,而籃圈直徑(dR)為45厘米。國際籃聯規定籃筐的高度的統一標準是3.05米,一般來說,投進自己籃筐判對方得分,對手籃筐判自己得分。
籃筐是屬於籃球架的一部分,籃球架的支柱距端線外沿至少1m。籃板應橫寬1.80m,豎高1.05m,下沿距離地面2.90m(原1.80m×1.20m尺寸的籃板仍可使用)。
籃球比賽的一些賽制
1、比賽應由4節組成,每節10min,在第一節和第二節之間、第三節和第四節之間以及每一決勝期之前應有2min的休息時間。半場時間的休息應為15min。如果在第四節比賽時間終了時比分相等,為打破平局,需要一個5min的決勝期,或多個這樣的5min來繼續比賽。
2、交替擁有:交替擁有是以擲球人界而不是以跳球來使球成活球的一種方法。在所有的跳球情況中,雙方球隊將交替擁有在最靠近發生跳球情況的地點擲球入界權。在第1節開始的跳球後未在場上獲得控制球的隊應開始交替擁有。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籃筐
❸ 籃球板上的白圈是什麼
做瞄準點的
籃板原來的名字叫「遮板」。隨著籃球運動發展的需要。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演進和完善,籃板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籃球起源起初,在籃球還叫「筐球」的時候,籃筐後邊並沒有籃板、後來因為比賽時投不進的球 常常「飛」到圍觀的觀眾中引起鬨鬧,於是就有人設法用一塊不大規則的鐵絲網遮在籃筐後 面。這便是籃板前稱「遮板」的由來。年紀稍長的人都清楚,直到50年代,雖然籃板的功能 早已發生變化,但人們還是習慣地經常把搶籃板球稱為搶「遮板球」
1894年,球場上開始出現把籃筐固定在木板上,用木板代替鐵絲網,這種籃板雖然形狀各異。五花八門,但因為它有時能將投不進的球反彈入筐,增添了游戲的趣味性,所以一出現便很受隊員們的歡迎。在此基礎上,1895年還是由青年會國際學校率先推出一種統一規格為4英尺X6英尺的成形籃板便被廣泛採用。直至1932年成立國際籃聯以後,籃板才逐步被明確規定為:厚度為3厘米,形狀直呈1.05米高、l.80米寬的長方形,板面必須平整,並漆成白色,同時還規定,籃面下沿離地面 2.90米.被固定在板面上一會底盤圈水平面距地面3.05米,應漆成澄色。從1954年起,規則還規定.沿籃板四周的最邊沿應畫有5厘米寬的黑線(透明籃板面白色),上板面的中央處還要畫一橫寬O.59米、豎高0.45米的長方形、黑(白)框,線寬也是5厘米,框的底線上沿與籃圈水平面齊平。以上這些規格一直用到今天基本未變。不過在此期間,由於球員投籃的准確性不斷提高和「巨人」的涌現,為增加投籃難度,有人曾建議把長方形籃板改為面積較小的橢圓形。並升高籃圈高度。後來,橢圓形籃板與長方形籃板雖然並存過一段時期,但一直未被重要比賽所採用,最終被淘汰。
透明的玻璃籃板是1910年前後出現的,但因造價高,工藝復雜,迄今除大型比賽和少數國家外,有利於促進群眾活動且用得較多的還是木製籃板。當然,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 展,經過改進的合成玻璃籃板的普及率也正在日益增長。近些年,一種用0.15米厚度橡膠或 塑料等軟體物包過的合成玻璃籃板已經面世,這可保護球員在空中受到碰撞時少受或不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