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打籃球的全部犯規規則有哪些
一般犯規:防守方:打手、阻擋、拉人、推人
進攻方:帶球撞人、移動掩護、拉人、推人(這兩項在進攻跑位中出現)
技術犯規:裁判針對場上形勢給予,情況很多,不一而足;有一年,鄧肯在替補席坐著笑
了下,裁判也給了技術犯規
違體犯規:此類犯規常見於違背體育道德的犯規,諸如,下絆、掩護或者進攻中對對方的傷害、
故意沖撞、對方上籃時鎖喉等不以阻止對方進攻為目的,而以傷害對方身體為目的的
犯規,分一級、二級
違例:這些違反籃球規則,但不屬於犯規。
1、進攻方的:走步、二次運球、回線、進攻三秒、進攻干擾球、8秒不過後場、5秒違例(拿球後5秒不動的)、24秒違例(24秒以內沒有完成一次投籃的)
2、防守方的:防守三秒、干擾球
雙方的攻防必須在球場內部完成,出界也算一種違例,膝蓋及以下部位接觸球、罰籃提前進線、非死球狀態下擅自暫停、換人,都屬於違例,需要交換球權;當然了裁判有權根據現場狀況給予技術犯規。
有不足的,歡迎補充。
PS:戰術犯規,屬於一種戰略,在犯規當中不能算作分類,籃球規則中也沒有戰術犯規這一類別;違體犯規,一般懲罰要嚴於技術犯規,也就是說違體犯規不一定會同時給技術犯規。
Ⅱ 籃球的犯規動作及其手勢語有哪些
阻擋:犯規鳴笛後,雙手叉腰,這樣來回幾次。
打手:犯規鳴笛後,左手成90度,右手拍打左手一下。
推人:犯規鳴笛後,雙手作同樣的前後推動,2至3次。
走步:犯規鳴笛後,雙手握拳,前後滾動3至5次。
雙帶:犯規鳴笛後,雙手手掌張開,上下排動3至5次。
暫停:雙手手掌做同樣90度向上肩碰,1至2次。
24秒, 右手從正面放在頭上拍
三分, 就是舉大拇指,食指,和中指
Ⅲ 籃球的犯規動作及其手勢語要全!
一、打手(非法用手)犯規動作:
1、進攻隊員持球進攻,在出現投藍動作時防守隊員碰到對方的手臂或者手;
2、進攻隊員運球或者持球過程中防守隊員抄球時先碰到對方的手。
裁判手勢:左手成掌,右手握拳,左手手掌豎立放在右手手腕處。
二、阻擋和帶球撞人犯規動作:
進攻隊員運球3步上藍動作中,防守隊員運動過來擋住對方的路線導致動作終止視為阻擋犯規,反之如果防守隊員事先站好位置本身沒有運動,沒有伸手,進攻隊員撞上防守隊員視為帶球撞人。
裁判手勢:鳴哨停表後,左手掌心向右,右手握拳擊向左掌。
Ⅳ 籃球場犯規手勢;怎麼使用有哪些步驟
弄清技術犯規手勢,首先要清楚知道什麼是技術犯規,技術犯規是指:所有不包括與對方隊員接觸的隊員犯規;
阻擋:犯規鳴笛後,雙手叉腰,這樣來回幾次。 打手:犯規鳴笛後,左手成90度,右手拍打左手一下。
籃球裁判手勢: 1.得一分的手勢:右手食指舉起,注意從手腕向下彎曲一次。 2。得二分的手勢:右手食指和中指舉起,注意從手腕向下彎曲一次。 3。三分試投的手勢:右手的同時舉起拇指,食指,中指。
Ⅳ 合理掌握並利用籃球犯規的戰術
在籃球比賽中,犯規似乎是貶義的代名詞,人們認為比賽時不能輕易犯規,犯規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即使球員有犯規,大多也是防守能力欠缺而導致的被動犯規,很少見有主動的犯規之舉。所以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有的球員為一場比賽下來沒有一次犯規而自豪,有的球員因犯規過多而懊惱。那麼,犯規到底是件好事還是件不好的事呢?
根據籃球比賽規則規定,球隊的每一位球員,包括上場比賽的球員或沒有上場的替補球員每人都賦予了五次的犯規權利和機會,一旦犯規達到第六次的球員,才會被裁判無條件罰下場。而籃球比賽作為典型的集體對抗性項目,在比賽過程中因身體接觸而造成的犯規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個人和全隊犯規次數則是可以減少和控制的。
那麼,我們能否在合法范圍內,充分利用規則,減少盲目和不必要的犯規,最大限度的發揮每次犯規的使用效果,提高場上隊員的作用,強化全隊有效的戰鬥力,制約對手,掌控比賽的主動權,從而爭取比賽的最終勝利,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其實,犯規戰術是籃球比賽中場上隊員在不違反體育道德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使用犯規動作,或者造成對方犯規,有組織、有預謀的破壞、干擾或抑制對手技戰術發揮的個人或全隊的行動。一直以來的教科書從未把犯規作為戰術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
“犯規戰術”分為防守犯規戰術和進攻犯規戰術兩種。防守犯規戰術,是指球員在防守時,為了爭取比賽時間,破壞干擾對手直接得分,但不能嚴重犯規。在籃球比賽中不允許惡意犯規存在,特別是在球員上籃時,那時球員最容易受傷,拚命打球的同時要公平競爭,不管你對另一個球員的犯規是故意的還是非故意的,籃球運動總是帶有很大的受傷風險。而且,為了獲得勝利而使對方球員受傷或者破壞比賽規則,這樣的勝利是沒有任何滿足感的。防守隊員,主要是上場的替補隊員要有意識的主動或提前犯規,主力隊員要注意保護自己減少犯規,但原則上在比賽最後結束前最好能有三次犯規為好,說明你阻止了對手三次進攻得分機會。如果比賽結束以兩分之差敗北,而你卻一次犯規沒有,說明你沒有充分運用好犯規的政策和規則,輸球的責任完全可以推到你身上。假如你真有三次有效犯規的話,勝利的天平就會倒向你這一邊。
實施防守犯規戰術必須謹慎從事,條件不成熟不能盲目犯規,否則引火燒身,陷入犯規的困擾。大多數教練都假設他的球員知道該怎樣去犯規的,但是,現實中,當教練告訴球員去犯規時,他們只是隨便在場上推或者抓住一個對方球員,送上一個故意犯規。這是災難性的,因為對方會得到罰球或者繼續擁有球權。因此,防守犯規戰術只有在以下條件具備時方能進行:
(1)當對方有快攻機會時,你要在他輕松上籃之前就犯規。
(2) 當對手有2打1、3打1或者4打1快攻機會時,必須提前犯規。
(3)當對方沖搶前場籃板球成功進行二次進攻時而你又失去了防守位置,你要盡可能在他投籃前犯規。
(4)當陣地防守進攻中,對手突破到籃下形成空位時,你必須設法犯規以阻止得分。
(5)當剩餘時間不足一分鍾或落後對方時,落後方要會針對場上對方罰球最差的球員故意犯規,從而讓他上罰球線,並且使比賽停表,在罰球後奪回球權爭取主動,快速進攻爭取得分,以便縮小比分差距,然後再犯規,直至追回。
(6)當需要換人時可以犯規而不是浪費一次暫停機會。除此以外的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不能作無謂的沒有任何意義的犯規。
進攻犯規戰術則是指球員在進攻時,有目的針對對手造其犯規,增加對方個人和全隊的`犯規次數,從而降低其個人和全隊的防守能力。籃球比賽規定,一場比賽分四節,在每節中,如果比賽雙方的球員分別犯規累計達四次後,再有犯規就要執行兩次罰分。教練和球員要充分理解和把握這一規則,合理地加以利用。一旦對方的犯規累計達四次後,就必須強化突破策略,利用犀利的突破、強攻籃下等肉搏戰造對手犯規從而獲得罰分機會,這樣,既獲得了罰分,又殺傷了對方的有生力量。
當比分領先對方階段時,應以進攻犯規戰術為主,多突破,多亮劍,多對抗,最大限度造對手犯規,特別是對方犯規累計已達四次以後,更要加大力度,從而獲得殺傷對方並獲得罰分的機會。同時要盡量避免或減少防守中的無謂犯規,但已經出現了實施有效犯規的六個條件之一時,就必須犯規,當然,如果你是主力球員還沒有一次犯規次數時,你要果斷犯規。若已經有了幾次犯規了,必須忍口小氣,把青山留住了,才能有柴燒,而替補隊員則是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要有主力隊員那些顧慮。罰下你一個,還有後來人。
當比分落後對方時,應以防守犯規戰術為主,設法阻止對方得分以縮小比分差距。同時,要注意把握犯規對象,球員應該正確的意識到可以對對方哪個球員犯規,不可以對哪個犯規。當 “砍鯊戰術”需要時,不要只考慮球員的罰球命中率,該砍的還必須砍;球員還應該知道哪些球員可以在壓力下很好的發揮同樣重要,一個平庸的罰球手可以在比分接近時變成優秀的罰球手,而一個優秀的罰球手也可能會在關鍵時刻失去準星。
另外,對方明星球員的犯規時機應該把握在每一節比賽開始階段己方犯規尚未達到四次之前,這時如果在他突破或者快攻上籃之前提前犯規,既阻止了得分,他還不能站到罰球線罰分,讓對方全場四節每節開始階段的志在必得的分都化為烏有才好,這種事情最好派替補隊員去做,罰下一個再上一個,給對方來一個“野火燒不盡,犯規吹又生”的“犯規戰術”。同時,在比賽中絕不要對一個整夜找不到籃圈的人犯規,把他送上罰球線等於送上2分,好像你為他們去掉了籃圈上的蓋子。
Ⅵ 籃球所有犯規動作圖解
籃球所有犯規動作:
1、打手
進攻隊員持球進攻,在出現投籃動作時防守隊員碰到對方的手臂或者手;進攻隊員運球或者持球過程中防守隊員抄球時先碰到對方的手,這2點視為打手犯規。
2、技術犯規
隊員在場上辱罵對方和裁判,比如大動作拉扯場上隊員,大吼大叫語言威脅恐嚇,甚至打人這種視為技術犯規要取消比賽資格的。
3、阻擋和帶球撞人
進攻隊員運球3步上籃動作中,防守隊員運動過來擋住對方的路線導致動作終止視為阻擋犯規,反之如果防守隊員事先站好位置本身沒有運動,沒有伸手,進攻隊員撞上防守隊員視為帶球撞人。
4、拉人犯規
拉人犯規比較好理解,不管是攻防,只要你有出現明顯的拉扯對方的動作,都是拉人犯規,這個動作一般出現在防守方沒有防住進攻隊員不得已或者潛意識的後面拉扯動作。
(6)籃球如何使用犯規戰術擴展閱讀:
有球犯規:
1、防守者在持球進攻者的進攻路線上,並在進攻者與自己產生明顯身體接觸前,已經占據合法防守位置,且以軀干接觸,防守者可以橫移,後撤,一腳或者雙腳跳起,但不能向進攻球員前移。面對持球進攻球員不考慮時間和距離因素,如果面對無球球員,需要考慮時間和距離因素。
2、在進攻中,進攻者使用肘部、肩部、膝部等身體堅硬的部位對防守者進行有意的明顯侵犯,即便防守者沒有上述1的情況,進攻者也被判進攻犯規。
無球犯規:
1、進攻方在進行掩護擋拆戰術時,掩護者對防守者做出明顯的推揉,或在掩護時腳步進行了明顯移動,則被判做無球掩護犯規,是一種無球進攻犯規。
2、進攻方無球球員在落位時對對方球員進行非法的身體接觸,也會被判做進攻犯規,如擠位時的推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