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籃球為什麼不按身高級別。就如同拳擊一樣,按總量級別
那不是很沒意思?
要中鋒,大前,小前,控衛,分衛的稱呼來干嗎?
個人一對一之間的比賽可以尋求到的公平,在集體對抗項目中是不一定能享受到的,前者的公平是對於交戰兩人(兩個個人而已),之間尋求盡量的全等,所以,要求更多些.
但球隊和球隊之間的比賽卻不能要求那麼多,因為是集體項目,又要分隊,不可能是由主辦方來選擇參賽者組隊,所以,不能強求絕對的公平.因此,門檻會比個人項目的低.
再有,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水準和觀賞性,甚至是文化.因此,強求把每一種體育運動都採取規則一致化,會影響比賽效果,甚至是對流傳下來的體育文化造成破壞
所以,每一種體育比賽的規則都不同
有那種呼籲的人只是少數的
『貳』 nba球員(像詹姆斯,阿泰他們這樣,身體強壯些的)和拳擊運動員(也都很強壯的)相比,誰的力量會更好
樂邦,魔獸,阿泰,大本身體素質,力量堪比重量級拳手
韋德,科比,伊戈達拉,安東尼這類的球員和中量級拳手差不多
朗多,納什,羅瑞,尼爾森這些堪比輕量級拳手的力量
但是我覺得還是NBA的人平均要比拳擊手更強壯,更有力量,他們天天練的就是上肢力量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幾乎都比拳手要高,當然WWE除外
所謂人高馬大嘛
希望你能採納
『叄』 拳擊手打籃球有什麼影響
拳擊手打籃球的優勢:
一、身體協調性
在身體協調的鍛煉上,拳擊與籃球是互通的。
拳擊訓練中 有大量的協調性練習,而在業余者的籃球運動中,在進行 籃球運動時 主動針對身體協調性的鍛煉相對少,更多的是持球的訓練,強調人球結合的協調性。
影響:極大的提升了無球時的身體協調性,無論是跑跳還是跟防,都覺得提升了一個檔次。
二、步伐靈活性
拳擊 中要求的步子是盡可能的細膩,高頻次的小碎步可以讓自己被擊打的可能盡可能的少,攻擊對手的機會盡可能的多。
影響:最大的感受在防守對方持球人的時候,以前對方一個大跨步可能跟一個大跨步,現在經常用小碎步跟,好處是可以調整身體姿勢,處於更好的防守架勢。
三、肌肉改善。進行了拳擊訓練之後,小臂、手腕、肩膀、背闊肌的力量都有了極大提升。
影響:
1. 運球更有力了,之前在籃球運球時需要針對性訓練的手指力量直接就出來了;
2. 雙臂高舉防守的習慣可以長時間貫穿了,之前在防守時舉一會兒胳膊就酸了,現在好多了 (舉著拳頭做戰架真的很累);
3. 對抗性提升極其明顯,不需要故意發力去頂,本能的就會用身體肌肉往上靠,比如肩,比如背,無論進攻還是防守,「躲著打」 的情況變少了。
四、思維敏捷度/注意力
拳擊台上3分鍾消耗的體力和精力,大概相當於籃球場半場吧,而且強度之大簡直無法言喻。第一次上拳台,1分鍾後我腦子里想的是 「MLGB 怎麼才1分鍾,我要死了。」
影響:
因為高度緊張,對手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全神貫注的盯著,回到籃球場上發現 打籃球輕松多了,畢竟不是 無間歇對抗,經常可以歇一歇。
反過來因為自己的精神更集中了,在籃球場上能做的內容更多了,以前一個回合可能只能做兩件事,現在可以提升到三四件了。
拳擊訓練 對 籃球運動 產生的不良影響:
一、重心控制
拳擊要求 重心必須要 「穩」!是真的穩,重心稍有偏離,要麼是出拳無力,要麼被對手抓到直接被攻擊。重心不穩 等於 戰架 崩了,戰架 對於拳擊運動而言,是最重要的,攻防都靠這個。
影響:
因為重心穩定變化少了,以前打球時的大幅 cross over 什麼的都很少了,打球方法也更直接了,需要身體去熟悉兩種模式去切換。
二、肌肉變化
影響:
因為 小臂、手部肌肉更強壯了,典型的影響是投籃沒譜了。就算是上籃,也經常大,投籃簡直沒法說....... 同樣是瞄籃的投籃方法,全變成打板,而且角度大的離譜。(正面投籃也全變成打板了,命中率反而高些... 哭)
『肆』 拳擊比賽要分重量級而籃球賽不用分身高,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用物理學的知識來說明對拳擊運動,身體對抗的要求更高。就像小球一樣,大球之間的沖突顯然是對大球的勝利。因為大球的質量大,包含的動能會更多,相同速度的拳頭,總質量大的一方含有更多的動能,所以會有更多的殺傷力。舉重項目要根據體重分類,因為體重需要運動員比較高的肌肉量。那是因為肌肉以較大的體重比率,在同一個體重組內,運動員可以表達對舉重的技巧應用。
也就是說,力量基本上與體重成正比。也就是說,我們經常說的身體不會失去很大的力量。特別是對運動員來說,力量是最核心的基本素質之一。可以說,幾乎所有體育運動都是以力量為基礎的,但各自的要求不同。就拳擊和舉重而言,兩項運動對力量的要求可以說比其他運動更高。舉重都很好理解,力量大,完善一定的技術訓練,贏得比賽簡直是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