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籃球三步上籃有哪些動作
三步上籃:要求球員持球時分別邁開2步,在第3步起跳的同時出手上籃或者投籃。上籃又按出手時手與肩的相對高度,分為高手上籃和低手上籃;上籃包括單手和雙手兩種手部動作,同時又還包括行進間和跳起兩種身體姿態。手部動作有正手、反手、勾手的區別。
上籃按出手時手與肩的相對高度,分為高手上籃和低手上籃。
上籃按手部動作,分為單手和雙手,正手、反手、勾手,挑、推、勾、拋、扣等,同時又還包括行進間和跳起兩種身體姿態。
(1)籃球怎麼三步上籃擴展閱讀:
三步上籃的動作要領可用「一大、二小、三跳」六個字進行概括,既簡明扼要,又便於記憶。以右手單手高手投籃為例,右腳跨出一大步的同時接球(即一大);接著左腳跨出一小步並用力蹬地起跳(即二小);然後右腿屈膝上抬,同時舉球至頭右側上方。
騰空後,當身體接近最高點時,右臂向前上方伸出,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撥球,通過指端將球投出(即三跳)。與此同時,兩腳同時落地,「三步上籃」動作完成。
㈡ 籃球三步上籃動作要領與方法
一大二小三起跳!三步上籃是在跑動中完成的動作!初學這最好先走著上,熟悉後再跑!
所謂1大
就是第一步要跨大些,就是在高速奔跑的時候就這一步減速,減到自己可控的速度內;第二步要小,速度降下來後,調整自己的身體平衡;第三步就是要跳了,舒服的起跳,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根據自己的彈跳來決定,手托球
到最高點抖腕!
㈢ 三步上籃的動作該怎麼做
練好三步上籃,調整好步伐是關鍵。三步,顧名思義,就是在三步之內完成投籃進球。因此,要調整好邁出的步伐大小,不能走著去上籃,而應在跑動中完成。當准備三步上籃時,心中默念一步、二步,到三步時已經起跳了。步幅大小應和平常跑步大小一樣,這樣比較自然。當離著籃筐較遠而開始三步上籃時,要把步幅邁大一些,否則第三步起跳會發現離籃筐很遠,不容易將球投進。反之離籃筐很近了,要調小步伐,否則第三步跳起很可能跑到籃板後面。
看準籃筐。三步上籃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投籃進球了。此時,要眼疾手快,看準籃筐的位置,重點是籃筐上方的小正方形區域。這塊正方形區域是籃球比較理想的著落點,把球投到方框裡面,進球幾率非常大。
㈣ 籃球三步上籃的動作要領
1、調整好步伐。行進間上籃前一定要調整好步伐,步幅不要忽大忽小,要穩住腳步,就像平常小跑一樣,這樣才能做好三步上籃的准備。
2、控制速度。行進間的上籃對速度是有要求的,不可過快或者過慢,過快了容易丟球,過慢了會被判罰走步為例。一般勻速比較好,但有人防守時例外,為了晃過對方可能會加速前進,但盡量在找准機會的前提下。
3、上籃前調整好腳步。三步上籃顧名思義是要三步之內完成上籃,因此要分配好三步的位置,第一步一般在距籃筐3米處,第二步在2米處,第三步是在空中了,距籃筐大約1米左右。
4、上籃時起跳高度比較重要,跳的越高,投籃命中率會越高;還有起跳的位置,一般在籃筐的斜45度角,並且距離1--1.5米比較理想。
5、單手上籃時,要穩穩的托住球,特別是第三步起跳投籃時,整個手掌要攤開,五個手指指肚都要托著球下面,以防籃球滑落。
6、在行進間單手上籃的最後環節,即投籃時,一定要用手腕輕輕的把球撥出去,手腕要柔一些,讓籃球稍微有些迴旋的奔向籃筐。如果是打板入框,要找准籃筐的右上角和左上角(正規籃球架籃筐上都有小長方形標示)
㈤ 請問籃球三步上籃動作要領有哪些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在三步上籃的過程中,步子一定要邁得比較大,在第3步的時候一定要完全起跳,身體的彈性能力要非常好,而且一定要將自己的胳膊盡量抬高,將籃球穩穩的送到籃筐當中。我建議在學習三步上籃動作要領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自己身體的具體情況,還需要掌握良好的運球技術。
㈥ 三步上籃的動作是怎麼做的有什麼要領
隨著物質的滿足,大家都開始追尋精神上的升華,所以越來越多的娛樂節目和運動類項目成為人們休息時候的談資。
這一系列簡潔流利的動作需要運動員長期的訓練才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水平,所以大家應該尊重他們的職業,並且為他們的比賽歡呼。
㈦ 籃球三步上籃口訣
上籃(layup)或稱走籃或挑籃是籃球中的一種動作,指進攻到籃下的位置跳起,把籃球升起接近籃框再以單手將球放進去或擦板投進。在上籃時,允許球員在收球之後,在兩步之內對籃框進行攻擊。上籃在快攻以及一般進攻時都常使用。
上籃為一種高命中率的得分動作,其主要的妨礙為站於籃底的防守者和過於接近邊界。
上籃一般稱三步上籃或三步跨籃,是一項基本的投籃技術,它的最後出手可以是高手上籃,甚至是扣籃,一般彈跳力好的球員或大個子球員喜歡用;而小個子球員或者是在對方身材較自己高一截的防守下,多用低手上籃增加隱蔽性。
三步上籃是大家喜歡的籃球上籃動作。同時,三步上籃球也是籃球運動中的異類。大家都知道,籃球運動不允許持球隊員移動軸心腳,否則被吹走步違例,但這不包括三步上籃。
上籃又按出手時手與肩的相對高度,分為高手上籃和低手上籃;上籃包括單手和雙手兩種手部動作,同時又還包括行進間和跳起兩種身體姿態。手部動作有正手、反手、勾手的區別。高手上籃是指在球出手的瞬間,手腕高於肩部;而低手上籃則是指球出手的瞬間,手腕低於肩部以下。
三步上籃要求球員持球時分別邁開2步,在第3步起跳的同時出手上籃或者投籃。
尤其是在NBA賽場上,吹罰標准不是看「走了幾步」,而是看持球上籃動作是否連貫。比如跳步,在跳步後按國際籃聯的規則是不可以再移動腳步的,但現在NBA里很多球員在跳步後都再邁開一步,甚至一個轉身後再在空中出手。NBA聯盟是商業籃球賽,有這樣與國際籃球規則不同的原因是它需要增加比賽的精彩。
三步上籃雖然被叫做三步上籃,但它其實只有兩步半,持球人必須要在第二步躍起之後出手開始運球,在球出手前中樞腳不得抬起。傳球或投籃,隊員可跳起中樞腳,但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腳不得落回地面。
三步上籃的具體步驟及注意事項:
第一步:
1、左腳在地(注意:右腳騰空中,三步上籃不能從雙腳都落地的狀態開始,基本都是走步。)
2、合球
3、左腳騰空(1、2兩點可以互換,並不一定是左腳在地,也可右腳,按照個人習慣)
第二步:
1、右腳落地(此為中樞腳)
2、左腳再落地(注意:如果在1和2中間有騰空動作,就不符合規則了。如果1和2是同步,即雙腳同時落地,就是平常說的「跳步」。這時雙腳皆不可平移,只可抬起。抬起的情況和引理相同。當然也可以站在那裡隨便多久。當然,如果到2部分就結束的話,那麼就沒有後面的第三步,這就是正常的兩步急停。右腳為中樞腳,左腳可以任意平移。和平時的停步沒有區別。)
第三步:
1、右腳抬起
2、左腳騰空
3、出球
如何三步上籃(以下是以右手為主的三步上籃為例)呢?
一般來說,持球人從離籃框約3、4米的前方稍偏右處開始,用右手單手朝籃框方向運球向前,最後一步用左腳踏出 (並准備起跳),跨最後一步時,用雙手抱球(左手在球前方,右手在球後方並靠近球底部),左腳發力起跳,眼睛保持在籃框附近你要將球送至的方向,左手離開球,右臂單手持球向上完全伸展,並在彈跳至最高點時,靠手腕發力(稱「挑籃」)將球送出。
左手上籃只要用左手運球、右腳起跳、左手「挑籃」即可。剛開始練習時用你習慣用的手(有力的手)上籃,等動作熟練後再練慣用另一隻手上籃。如果你感到運球當中很難掌握起跳點或調整最後一步,可以先練習原地的上步、起跳、投籃,熟練以後再從運球開始。
在三步上籃中,如何跳的更高,這是三步上籃成功要點。
如果是受過正規的訓練,那麼都應該都知道這么一個口訣「一大,二小,三高跳」。
『一大』是說三步上籃的第一步要跨的大,第一步跨的大主要是為了拉開和防守球員之間的距離,當大家同時起跳的時候,第一步如果跨的大,防守者想要從後面蓋到你,必須跳的比你更高、更遠。
『二小』是說第二步要跨的小。為什麼要跨的小呢?這主要是為「三高跳」做准備的。練過三級跳的人都知道,第二步跨的小,第三步才能飛的遠。其實這是一個力量蓄積的過程,想要自己出拳有力,當然必須先收回拳頭來。
『三高跳』並不是說第三步要跳的高。第三步跳的高只是一個方面,還要跳的遠。跳的高還關繫到你的出手點,出手點高,對手才不容易封蓋(關繫到手部動作,下面再做解釋)。跳的遠就是進一步拉開和放手球員之間的身體距離。
三步上籃的時候,手部動作無非就分雙手和單手,挑、推、勾、拋和扣,出手點的高和低。
單手和雙手很容易理解,推、扣的動作簡單,這里不多說。提一點扣的動作,要注意跳的高,手要伸的高,簡單的說就是扣籃的時候不能老以筐為目標,眼睛看高點,人才能跳的更高。
勾和挑的動作靈活多變。籃球是個圓形球體,要學會用勾和挑從不同的角度旋轉籃球,並且掌握好擦板、筐的角度和力度,能提高進球的成功率。主要就是平時要多注意球性的練習,想像各種不同的挑和勾的動作,用心去感覺力度,當球在手上的時候,盡量的練習到「想到哪就打到哪的境界」。
出手點的高低,從動作的角度講,當然是越高越好了。比賽中當防守球員比你身材矮小,彈跳也不如你的時候,跳的高和高出手點能體現一個球員的霸氣。但是當防守球員的情況正好相反或者動作變形,那就要學會低出手,早出手。出手點低,一般是發生在動作變形的時候,很容易被封蓋,進不進球一切就看運氣了。
一般人都是在三步上籃起跳到最高點以後才出手的,運用逆向思維在三步上籃的過程中(比如前兩步,或者起跳未達到最高點)就把球拋出去,往往會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這就是出手早。出手早雖然動作沒有霸氣,但是因為其虛幻、詭異,所以令防守者防不勝防。
如果動作連貫,也不乏輕松、飄逸之感。
㈧ 三步上籃的動作該怎麼做你知道嗎
喜歡籃球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三步上籃是在籃球場上一種非常常見的得分方式。不上來雖然簡單,但是如果不弄清除具體的步驟的話很容易出現走步的情況,那麼標準的三步上籃該如何做呢?下面小編給大傢具體介紹一下。
可以說三步上籃是籃球比賽中非常實用的得分手段,對籃球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多看一些視頻並多加練習,相信一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