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籃球運動 > 籃球之父是哪個國家的人

籃球之父是哪個國家的人

發布時間:2022-06-10 15:23:35

Ⅰ 世界上第一個籃球是誰發明的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的詹姆斯 奈史密斯發明的 據文字記載,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的詹姆斯 奈史密斯發明的.奈史密斯當時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籃球是這所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教授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而委託他設計的一項室內集體游戲.他從當地兒童在室外喜歡用球投桃子筐(當地盛產桃子,各戶備有桃子筐)的游戲中得到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奈史密斯把兩個盛桃子的籃筐釘在室內運動房兩端看台離地面3米多的地方,作為球籃,並用足球為比賽用球,擋板用鐵絲網代替.他還博採了足球,橄欖球,曲棍球等其它球類項目的特點,制訂出最初13條籃球比賽規則.這就是籃球這一名稱的由來和籃球運動開創時期的情況,當時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後來,詹姆斯 奈史密斯被譽為"現代籃球之父". 最初籃球游戲比較簡單,場地大小和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上體育課的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並力爭將球投入對方的籃筐.當初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後就在籃子里,人必須登上專設的梯子將球從籃筐取出,然後由裁判員重新向球場中央拋球,再次開始比賽,最後,以投球進筐多的一方為勝方. 隨著場地設施的不斷改善和改進,籃筐取消了筐底,並用鐵圈代替桃籃,用木板製成擋板代替鐵絲擋網,場地增設了中線,中圈和罰球線,比賽改由中場跳球開始.與此同時,場上比賽隊員也通常改為每隊9人,開始有後衛,守衛,中鋒,前鋒,留守等位置之分.此外,奈史密斯制訂了一個不太完善的競賽規則,共13個條款,其中規定不允許帶球跑,抱人,推人,絆人,打人等.這大大提高了籃球游戲的趣味性. 1892年1月20日,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舉辦了第一次較大范圍的籃球比賽.所以,籃球比賽史比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還要悠久.但直到1932年成立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後,男子籃球才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女子籃球則到1976年才登上奧運會的"大雅之堂".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了美國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外,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美國人鮑-普利在1896年將籃球這一運動傳入中國,首先在天津,北京等地青年會中開展起來.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3年籃球被列為我國國內正式比賽項目.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籃球後,被譽為"現代籃球之父".他生在1861年,1939年逝世,終年78歲. 加拿大,在64歲時才正式成為美國公民.他直到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奧運會上才得到應有的尊重.75歲高齡的奈史密斯隨美國籃球隊抵達柏林,但美國籃球隊只負責奈史密斯從美國到柏林的機票費,不承擔他在柏林的旅館費和入場券費用.而美國奧委會對此置之不理,使得這位籃球之父當時心情十分不好.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首任秘書長威廉-瓊斯則敬重和佩服他,不僅解決了他的旅館費用,並且邀請他為奧運會首場籃球比賽開球.開球前,瓊斯向全體參賽運動員和觀眾介紹了這位籃球運動的發明者,他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全部比賽結束後,瓊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了發獎儀式,並授予他一枚奧林匹克特別勛章,以表彰他發明籃球的功績.當一位德國小姑娘向他敬獻了月季花後,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動地把他的帽子拋向天空. 奈史密斯逝世後,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為了紀念他,在1950年創辦首屆男子籃球錦標賽期間舉行的第一次中央局會議上,決定以他的名字命名世界錦標賽冠軍杯——詹-奈史密斯杯. 在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以前,籃球,排球和手球等用手進行的球類運動,均屬於1912年成立的國際業余田徑聯合會下設的專門委員會,特別在歐洲,這些球類活動和比賽僅僅是在冬季作為田徑訓練的一個組成部門.隨著這些球類運動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得到普及,發展,以及球類比賽越來越多,球類運動已不再僅僅是田徑訓練的一種手段,而是單獨的運動項目了.這樣建立各球類單項聯合會的呼聲越來越高. 英國的威廉-瓊斯當時作為瑞士籃球聯盟的代表,和義大利籃球聯合會主席阿爾多-納爾迪一起,為成立球類單項體育運動組織,做了大量的工作,並且應設在日內瓦的國際基督教青年會體育學校主任埃爾默-貝里的邀請,召集了義大利,瑞士,阿根廷,葡萄牙等8國籃球組織的代表於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的日內瓦召開了第一次國際籃球會議,成立了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在這次會議上,與會代表選出了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的第一任主席——瑞士的萊昂-布法爾;義大利的喬治-阿西納里-德聖馬爾比洪為副主席,威廉-瓊斯任秘書長. 1934年10月19日,第十一屆奧委會組委會在討論舉辦的比賽項目中,決定把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這一結果到1936年2月28日得到國際奧委會奧斯陸會議的承認.這樣,男子籃球作為正式比賽項目,於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上首次登場亮相,而女子籃球直至1976年才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1948年決定,從1950年起開始舉辦4年一屆的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1952年又決定舉辦4年一屆的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目前,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總部設在德國的慕尼黑,擁有157個會員協會,下設中央局,執行委員會,國際委員會,技術委員會,財政委員會,規則委員會,國際組織委員會,女子籃球委員會,青年男子籃球委員會,青年女子籃球委員會,國際小籃球委員會和新聞出版委員會等機構.其中,新聞委員會主要處理籃球界同報紙,電台和電視台記者之間的關系. 1976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第十屆代表大會上,批准了1974年7月10日中央執行局波多黎各聖胡安會議通過的關於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籃協的合法席位的決議,並選舉中國籃球協會秘書長張長軍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中央執行局委員,選舉中國籃協副秘書長申恩錄為中央執行局財經委員會委員,招務雄為國際小籃球協會委員. 1980年7月15日,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十一屆代表大會上,以49票贊成,2票反對,10票棄權通過了開除南非會籍的決議,以抗議南非當局執行的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政策. 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先後已有六任主席,他們是: 第一任主席,萊昂-布法爾(瑞士),在1932年—1946年任職. 第二任主席,威拉德-格雷姆,(美國),在1946年—1960年任職. 第三任主席,安東尼奧-多斯雷伊斯-卡爾內羅,(巴西).在1960年—1968年任職. 第四任主席,阿卜杜勒-穆奈姆-瓦赫迪(埃及),在1968年—1976年任職. 第五任主席,費薩洛-普亞特(菲律賓),在1976年—1984年任職. 第六任主席,羅伯特-巴斯內爾(德國),1984年開始任職. 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現任主席是來自香港的程萬琦。 奈史密斯原是蘇格蘭名門之後,出生在

Ⅱ 籃球起源於哪個國家,是由誰發明的

籃球起源於美國,是由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

1891年12月21日,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現譯名為美國春田大學,Springfield College)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發明。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並且2002年姚明以狀元的身份入選NBA,開啟了中國籃球新的狂潮。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36年,籃球在柏林奧運會中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職業選手可以參加奧運會籃球比賽。


(2)籃球之父是哪個國家的人擴展閱讀:

發展兩歷程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從美國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為除美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後,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1895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會舉行了我國第一次籃球游戲表演。之後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

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4年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籃球被列為男子正式競賽項目,1924年在第三屆全運會上被列為女子正式競賽項目。籃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1932年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男子籃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46年,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並發展為目前的NBA。

Ⅲ 籃球是哪國發明的

美國
想要了解NBA的發展脈絡,就不得不提到美國的籃球發明人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A. NAISMITH)。
四個學位
奈史密斯不是籃球行家。在體育方面,奈史密斯也是「說的多做的少」。十幾歲時,奈史密斯曾經當過伐木工人,後來當上了長老會的牧師,讓人生活更好始終是奈史密斯追求的目標。1890年,奈史密斯獲得了蒙特利爾神學院的學位。不過,畢業之後的奈史密斯沒有馬上擔任教職,而是在學校里教體育。此後,奈史密斯又進入了格羅斯醫學院拿到了醫學學位,使得他在大學獲得的學位增加到了四個。
發明籃球
1891年,年輕的奈史密斯在美國東北部馬薩諸塞州的國際基督教青年會培訓學院(現在為斯普林菲爾德學院)出任體育教師。學監哈爾西·古利克要求奈史密斯發明一種「吸引人、容易學、容易玩,冬天可以在擁有人造燈光的體育館進行的體育運動」。美國東北部的冬天漫長,天氣寒冷,可供學生娛樂的體育項目不多。壘球、橄欖球、曲棍球和足球基本上屬於室外運動。缺乏體育鍛煉、無所事事的學生往往招惹是非,給校方增添了不少麻煩。
在學校看門人鮑普·斯蒂賓斯的幫助下,奈史密斯立起了桿子,縫制了籃球。為了讓學生打籃球時有法可依,奈史密斯與學校的秘書萊昂斯小姐制定了有關比賽的13條規定。這就是最初的籃球比賽規則。在得到校方的批准之後,奈史密斯組織了世界上第一場籃球比賽。
後來,奈史密斯回憶這場比賽的情景時說:「這個班級一共有18名學生,所有的學生都得上場比賽。我挑選了兩個隊長,一邊一個。然後我讓球員入場。每支球隊有三個前鋒、三個中鋒、三個後衛。我挑選了兩個中鋒跳球,然後我在他們中間將籃球拋起。世界上第一場籃球比賽開始了。從此之後,這個班級不再亂哄哄了。籃球比賽成為整個班級的重要娛樂活動。」
奈史密斯發明的籃球運動馬上取得了成功。幾周之內,籃球運動迅速傳遍了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大學校園,並且依靠基督教青年會的網路傳遍了全美國。
出席奧運
奈史密斯很早就希望過上輕閑的退休生活。可是55歲時,奈史密斯應邀擔任了堪薩斯國民衛隊的牧師,參加了與墨西哥的戰爭。在此期間,心靈手巧的奈史密斯又發明了橄欖球運動員的頭盔。
奈史密斯發明籃球運動沒有得到任何經濟上的好處。1936年,他應邀出席柏林奧運會,觀看第一次列入奧運比賽並且頒發獎牌的男子籃球比賽。不過,第二年,奈史密斯就離開了人世。盡管如此,他的發明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為普及的體育運動。美國的職業籃球比賽也逐漸走向全美國和全世界。

Ⅳ 籃球是誰發明的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

當時,他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於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玩將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並博採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並且2002年姚明以狀元的身份入選NBA,開啟了中國籃球新的狂潮。

主要的國際性籃球組織是成立於1932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籃球聯合會(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當今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聯賽是美國籃球職業聯盟(NBA)比賽。代表中國的水平最高的聯賽是中國職業籃球聯賽(CBA)比賽。

(4)籃球之父是哪個國家的人擴展閱讀:

籃球運動特性:

1、對抗性:籃球運動持續時間可長可短,但需要參與者快速奔跑、突然與連續起跳、敏捷反應與力量抗衡。

2、集體性:籃球運動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技戰術能力,以及在比賽中表現出的智慧、膽略、意志、活力與創造力,運動員也必須具備勇敢頑強的鬥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3、觀賞性:籃球比賽中,可以欣賞到嫻熟的運球、巧妙的傳球、准確的投籃、機智的搶斷、精彩的扣籃和出奇的封蓋,再加上攻守交錯、對抗變換,從而使比賽雙方鬥智斗勇,球場形勢變化富有戲劇性,能使參與者和觀看者得到心理的滿足和愉悅。

4、趣味性:籃球運動簡單易行,趣味性很強,可以因人、因地、因時、因需而異。通過變換各種活動方式,籃球運動更加方便與吸引人們的參與,以達到活躍身心、健身強體的目的,進而提高社會的文明氛圍,充實人們業余文化娛樂生活。

5、健身性:人們通過參與籃球運動,既可以強身健體,也可以使個性、自信心、審美情趣、意志力、進取心、自我約束等能力都有很好的發展,也有利於培養團結合作、尊重對手、公平競爭的道德品質。

Ⅳ 籃球之父是誰

籃球之父簡介:
1、 世界籃球之父是:加拿大人 詹姆斯·奈史密斯;
1891年詹姆斯·奈史密斯在馬薩諸塞州春田(又譯斯普林菲爾德)的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擔任該的體育教師,同時也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美式橄欖球教練,奈史密斯當時被受任尋找一種有趣易學且可以打發學生無聊的冬季室內體育課的游戲。
奈史密斯從一些加拿大兒童用球投入桃子筐在加拿大被稱之為「Duck-on-a-Rock」的游戲中受到啟發,奈史密斯的籃球游戲在11月15日初步構思完成,最早的規則沒有運球這一規定,只允許球在球場內傳遞,之後他又編寫了13條籃球規則 ,其中有12條仍然延用至今。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分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經過百年的改進形成了現今的籃球規則。
籃球成為了美國和加拿大廣受歡迎的男子運動,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其他國家傳播開來。另外也為建立了一套女子籃球的規則做了一些努力,最初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因此在真正的推廣上的步伐要顯得緩慢一些。
男子籃球運動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正式被列為奧運會項目,奈史密斯博士為那屆奧運會籃球項目的前三名頒發了獎牌,獲得前三名的是三個北美球隊:美國隊在室外下雨的場地中戰勝了加拿大隊獲得了金牌,奈史密斯的祖國加拿大獲得了銀牌,而墨西哥隊則獲得銅牌。女子籃球直到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才被正式列為奧運項目。之前在1904年的聖路易斯奧運會上舉行過一次籃球表演賽。

2、美國籃球之父是:邁克爾·喬丹當成籃球之父;
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1963年2月17日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司職得分後衛,歷史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
1984年的NBA選秀大會,喬丹在首輪第3順位被芝加哥公牛隊選中。 1986-87賽季,喬丹場均得到37.1分,首次獲得分王稱號。1990-91賽季,喬丹連奪常規賽MVP和總決賽MVP稱號,率領芝加哥公牛首次奪得NBA總冠軍。 1997-98賽季,喬丹獲得個人職業生涯第10個得分王,並率領公牛隊第六次奪得總冠軍。 2009年9月11日,喬丹正式入選NBA名人堂。

1990-91賽季,喬丹率領公牛一路高歌猛進,整個季後賽僅僅輸了兩場,喬丹率領公牛第一次奪得總冠軍。這其中包括在東部決賽中橫掃活塞報了一箭之仇,在總決賽主場先負一局的情況下直落四局擊敗湖人奪冠。喬丹場均得到31.4分、6.4個籃板、8.4次助攻,並捧起了他六個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杯中的第一個。

1991-92賽季,喬丹場均得到30.1分,連續第2年同時獲得常規賽MVP和總決賽MVP稱號。季後賽首輪迎戰邁阿密熱隊,喬丹場均45分,率領球隊以3比0的總比分橫掃對手。這個賽季喬丹再次率領芝加哥公牛奪得了總冠軍。

1993年,喬丹帶領公牛在五次季後賽中四次戰勝帕特里克·尤因率領的紐約尼克斯。在關鍵的第五場,喬丹打出了「三雙」表現:29分、10個籃板和14次助攻。隨後,公牛在六場內過關。在總決賽,喬丹在面對菲尼克斯太陽的六場比賽中創造了一項紀錄:他場均得到了41.0分,成功奪得三連冠。

然而三連冠的喜悅沒多久,喬丹就接到噩耗,他的父親被謀殺。就在新賽季訓練營開始前,喬丹宣布退役,並准備開始棒球生涯。棒球是父親從小激勵他從事的運動,喬丹也最終加盟了美國職棒聯盟(MLB)。事實上,他在棒球場上並不太成功。

在1994-95賽季末期,喬丹說出了那句著名的「I'm Back」。重回NBA的喬丹在17場常規賽中,場均得到26.9分,公牛的對應戰績為13勝4負。季後賽,喬丹場均31.5分,不過公牛仍輸給了擁有沙奎爾·奧尼爾的奧蘭多魔術。

1995-96賽季,喬丹場均得到30.4分,率領公牛創造了72勝10負的聯盟最佳戰績。喬丹在這一個賽季囊括了常規賽、全明星賽和總決賽三項MVP,之外僅有威利斯-里德能完成這一壯舉。

1996-97賽季,經過6場比賽,喬丹率領芝加哥公牛擊敗猶他爵士,連續第2個賽季、也是第5次奪得總冠軍。喬丹個人連續第2次、職業生涯第9次奪走得分王稱號,連續第2個賽季奪得總決賽MVP。

1997-98賽季,喬丹連續第3個賽季、職業生涯第10次獲得分王稱號,也再次集常規賽MVP、全明明賽MVP、總決賽MVP於一身。1998年6月14日,總決賽6場的最後一刻,又是芝加哥公牛對陣猶他爵士,喬丹從馬龍手中成功斷球,並在晃倒防守他的卡塞爾之後投進制勝球。此球命中後,芝加哥公牛隊第2次奪得三連冠,也是8年內的第6次。

1999年,在勞資談判陷入僵局時,喬丹再度宣布退役,他表示「已經沒有了起初作為籃球運動員時的挑戰目標」

3、中國的籃球之父是董守義;

董守義是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著名體育教育家,體育名人。出生於河北蠡縣一個農民家庭,早年畢業於北京通州協和書院。學生時代就愛好體育,各項運動成績優異,尤其酷愛籃球運動。解放前曾4次參加奧運會,是國際奧委會委員。多次率隊參加國際籃球比賽。

Ⅵ 籃球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美國
據文字記載,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的詹姆斯 奈史密斯發明的.奈史密斯當時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籃球是這所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教授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而委託他設計的一項室內集體游戲.他從當地兒童在室外喜歡用球投桃子筐(當地盛產桃子,各戶備有桃子筐)的游戲中得到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奈史密斯把兩個盛桃子的籃筐釘在室內運動房兩端看台離地面3米多的地方,作為球籃,並用足球為比賽用球,擋板用鐵絲網代替.他還博採了足球,橄欖球,曲棍球等其它球類項目的特點,制訂出最初13條籃球比賽規則.這就是籃球這一名稱的由來和籃球運動開創時期的情況,當時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後來,詹姆斯 奈史密斯被譽為"現代籃球之父".

Ⅶ 被稱為籃球之父的是誰

是:詹姆斯奈史密斯
1892年1月,當時詹姆斯奈史密斯在美國麻省的一個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就讀,奈史密斯被委任為一班年輕人的體育教師。體育教授久利克要求創造一種新的體育運動項目,條件是這種運動要「有趣、易學和冬天也可在室內進行」。這班年青人被迫定期上體育課,只因上課內容簡單沉悶,常常打不起精神,效果並不好。奈史密斯「臨危受命,」被指派去提高他們的士氣。奈史密斯參考當時各種運動後,認為新運動必要配件是一個球。為避免比賽中的野蠻行為,他規定新運動中球員不可持球跑,也不可太多的身體碰撞。得分方面,他決定「龍門」平放,且要高高在上。奈史密斯用二個摘桃子的舊籃子放在球場的兩端,那班死氣沉沉的年輕人成為全球首批打籃球的人,很快這項新體育項目深入人心,為青年人所喜愛,籃球的名聲則不脛而走,在短短一星期內,連隔鄰的一所女子中學也過來「偷師學藝」,甚至組成世界上第一支女子籃球隊。籃球運動自此誕生,籃球也就成為美國的國球。
於是,世界上多了一種運動,籃球從室內滾到室外再到國外,直到現在的NBA,直到現在的全民運動。

Ⅷ 籃球最初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據文字記載,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的詹姆斯 奈史密斯發明的.奈史密斯當時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籃球是這所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教授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而委託他設計的一項室內集體游戲.他從當地兒童在室外喜歡用球投桃子筐(當地盛產桃子,各戶備有桃子筐)的游戲中得到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奈史密斯把兩個盛桃子的籃筐釘在室內運動房兩端看台離地面3米多的地方,作為球籃,並用足球為比賽用球,擋板用鐵絲網代替.他還博採了足球,橄欖球,曲棍球等其它球類項目的特點,制訂出最初13條籃球比賽規則.這就是籃球這一名稱的由來和籃球運動開創時期的情況,當時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後來,詹姆斯 奈史密斯被譽為"現代籃球之父". 最初籃球游戲比較簡單,場地大小和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上體育課的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並力爭將球投入對方的籃筐.當初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後就在籃子里,人必須登上專設的梯子將球從籃筐取出,然後由裁判員重新向球場中央拋球,再次開始比賽,最後,以投球進筐多的一方為勝方. 隨著場地設施的不斷改善和改進,籃筐取消了筐底,並用鐵圈代替桃籃,用木板製成擋板代替鐵絲擋網,場地增設了中線,中圈和罰球線,比賽改由中場跳球開始.與此同時,場上比賽隊員也通常改為每隊9人,開始有後衛,守衛,中鋒,前鋒,留守等位置之分.此外,奈史密斯制訂了一個不太完善的競賽規則,共13個條款,其中規定不允許帶球跑,抱人,推人,絆人,打人等.這大大提高了籃球游戲的趣味性.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了美國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外,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奈史密斯原是蘇格蘭名門之後,出生在加拿大,在64歲時才正式成為美國公民.他直到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奧運會上才得到應有的尊重.75歲高齡的奈史密斯隨美國籃球隊抵達柏林,但美國籃球隊只負責奈史密斯從美國到柏林的機票費,不承擔他在柏林的旅館費和入場券費用.而美國奧委會對此置之不理,使得這位籃球之父當時心情十分不好.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首任秘書長威廉-瓊斯則敬重和佩服他,不僅解決了他的旅館費用,並且邀請他為奧運會首場籃球比賽開球.開球前,瓊斯向全體參賽運動員和觀眾介紹了這位籃球運動的發明者,他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全部比賽結束後,瓊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了發獎儀式,並授予他一枚奧林匹克特別勛章,以表彰他發明籃球的功績.當一位德國小姑娘向他敬獻了月季花後,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動地把他的帽子拋向天空. 奈史密斯逝世後,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為了紀念他,在1950年創辦首屆男子籃球錦標賽期間舉行的第一次中央局會議上,決定以他的名字命名世界錦標賽冠軍杯——詹-奈史密斯杯. 在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以前,籃球,排球和手球等用手進行的球類運動,均屬於1912年成立的國際業余田徑聯合會下設的專門委員會,特別在歐洲,這些球類活動和比賽僅僅是在冬季作為田徑訓練的一個組成部門.隨著這些球類運動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得到普及,發展,以及球類比賽越來越多,球類運動已不再僅僅是田徑訓練的一種手段,而是單獨的運動項目了.這樣建立各球類單項聯合會的呼聲越來越高. 1934年10月19日,第十一屆奧委會組委會在討論舉辦的比賽項目中,決定把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這一結果到1936年2月28日得到國際奧委會奧斯陸會議的承認.這樣,男子籃球作為正式比賽項目,於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上首次登場亮相,而女子籃球直至1976年才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1948年決定,從1950年起開始舉辦4年一屆的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1952年又決定舉辦4年一屆的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目前,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總部設在德國的慕尼黑,擁有157個會員協會,下設中央局,執行委員會,國際委員會,技術委員會,財政委員會,規則委員會,國際組織委員會,女子籃球委員會,青年男子籃球委員會,青年女子籃球委員會,國際小籃球委員會和新聞出版委員會等機構.其中,新聞委員會主要處理籃球界同報紙,電台和電視台記者之間的關系.
麻煩採納,謝謝!

Ⅸ 籃球的發明者是誰啊!

籃球運動原於1891年12月21日,由國際基督教青年會(YMCA)訓練學校的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所創。 奈史密斯是加拿大安大略人,先在麥克吉爾大學攻讀牧師學准備作牧師,但讀了三年卻發現根本不適合,他的興趣是體育,但是麥克吉爾大學並沒有這一科系,因此忍耐到畢業,然後到了美國麻省的春田學院,謀得一個體育指導員的職位。由於春田學院是神職人員訓練所,所以學員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奈史密斯和他們處的不錯。 麻省的冬天在十一月就開始下雪,室外運動不得不停止,但當時的室內運動只有體操與器械操,學員們覺的無聊而無精打采。有一天,春田大學體育系主任高力克博士找奈史密斯問說:學員們是因為沒有適當的運動才如此無精打采,所以你去動點腦筋,想一種能引起同學活動興趣的室內團體運動,讓大家快活起來。 該校所在地是一個盛產蜜桃的地方,各家各戶都備有裝蜜桃的籃子,奈史密斯一日在市場看見工人在搬運水蜜桃,卡車上的工人和卡車下的工人合作無間,用投擲水密桃的功夫代替搬運工,而且工人們投擲技術高明,每投必中,這是引起奈史密斯創編籃球的啟發意識。奈史密斯以裝水密桃的籃子釘在室內運動場兩端,二樓凸出懸空的走廊外緣,由於懸廊有十尺高,因此決定梨桶就訂在十尺高的地方。再以美式足球、歐式足球與冰上曲棍球的規則,擬定了游戲規則共十三條。此時就在聖誕節假期前夕,也就是籃球運動是在一八九一年聖誕節假期前夕發明的。 就在聖誕節假期收假後的體育課上,奈史密斯將十八位學生分成兩隊,每隊九人。在奈史密斯原來的構想是每隊人數不拘,主要是能夠讓全部的學生參與活動即可,所以每隊上場球員最多允許四十名,最少三名。主要規則是把球丟進桶里算得二分,防守者第二次犯規要下場禁足,直到對方進球後方可解禁再上場。如果一隊犯規到第三次,則算對方得一分。值得注意是在最原始的規則中不允許球員運球或拍球,只允許傳球或擲球到某一點,然後擲球員跑過去接球。同時也沒有罰球的規定,罰球在一八九四年才納入規則。 奈史密斯在當初的比賽中為球員的職責與位置做一個劃分,但名稱都是沿用歐式足球與冰上曲棍球,如中鋒、左右鋒、左右衛、中場衛和守門員等。在比賽中奈史密斯不停吹著哨子糾正不合規則的動作,同時不停的叫到「傳球!傳球」,也還商請兩名校工,搬了兩張梯子在桶子邊侍候。可惜兩隊直到最後才投進一球,比賽結果一比零,雖如此學生們玩的興高采烈,渾身大汗,一個個精神煥發,恢復了應有的活力。 過沒幾天,有位名叫弗蘭克.馬洪的學生來問奈史密斯說:那是什麼運動? 奈史密斯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這位學生建議說:叫奈史密斯球如何? 奈史密斯說:不可,不可!弗蘭克.馬洪再建議說:那就叫籃球(BasketBall)怎麼樣? 奈史密斯即刻贊成。在初期打字的十三條規則中,只有標題,而手寫的「籃球」兩個字,是後來加上去的。「籃球」這兩個字一直使用到一九二一年才轉化成一個字「Basketball」。 開創初期進行這種游戲,碰上最大的一件麻煩事,就是籃框有底,每投中一次,球便留在籃子里,必須有人拿梯子爬上去把球拿下來,才能繼續比賽。據傳說,後來會取消籃底的原因是,因為一名慌慌張張的學生從梯子上摔下來後,所提出的建議。這樣一「摔」,使籃球有突破性的進展。雖然此事已不可考,但卻蠻有趣的。 在美國,籃球發明後立即被人們所接受。當時所採用的水果籃、足球和9人制賽規已經不存在了,但原來3.05米(10英尺)的藍筐高度和其他一些規則卻保留了下來。1895年美國各大學開始把它作為一項競技運動,1898年成立了第一個職業聯盟。 籃球比賽從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開始成為表演項目,直到194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才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年由於缺乏比賽場地,奈史密斯博士為室內比賽而發明的籃球賽被改在室外進行。在那次決賽中,美國隊擊敗加拿大隊而奪冠。 到1992為止,美國已統治奧運會籃球比賽項目達半個世紀之久,期間只在1972年有爭議地輸給了蘇聯隊,1980年抵制了莫斯科奧運會,1980年在漢城未得到金牌。最後一次失去金牌導致了這項比賽放開了對職業運動員限制。NBA球星首次參賽並贏得了「夢之隊」的美譽。到那次比賽結束時,麥克爾-喬丹、魔術師約翰遜、拉里-伯德和他們的隊友的得分平均超過對手40分以上。從那以後情況有了很大變化,歐洲國家的球隊進步速度非常快,特別是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和立陶宛,澳大利亞也即將獲得獎牌,他們的男隊在1988和1996年兩次取得第四名,女隊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獲得了銅牌。 奧運會上得分最多的運動員是巴西的奧斯卡-施密特,他一共參加過38場奧運會比賽,總共得了1093分,平均每場得到28.8分。巴西隊在1988年和1992年都取得了第五名,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取得了第六名。巴西女隊近年來實力大增,她們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獲得了銀牌。 女子籃球比賽始於1976年,最響亮的名字是前蘇聯2米18的中鋒朱麗婭娜-塞莫諾娃,她率領蘇聯隊奪得了1976年和1980年兩屆奧運會金牌。美國女隊也在該項目上處於領先地位。

Ⅹ 被稱為籃球之父的是誰

中國籃球之父——董守義
籃球大概是目前中國最為普及的一項運動, CBA的日益火爆和姚明在NBA的成功,更是把國人對籃球的熱情推向了極至,科比、麥迪乃至易建聯已經成為眾多球迷心中的偶像,但是當鐵桿的球迷們特別是青少年球迷們在一起爭論卡特穿多大碼的鞋或者姚明拿下了幾個「三雙」的時候,大概其中的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問題:是誰把這項外國人發明的運動在中國推廣和普及的?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當我們盡情地享受籃球帶給我們的快樂的時候,不應該忘記一個叫董守義的保定人——公認的中國籃球之父。

從「筐球」開始,他很早就痴迷上了籃球。董守義1895年出生於蠡縣。從青少年時代起就喜愛體育運動。1907年初,董守義進入保定公理會辦的同仁學堂。在一次課外活動中,新來的體育教師把兩只沒有底的竹筐釘在操場兩端樹幹上,然後對著一群身著長衫的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教大家玩一種新游戲——筐球。」他雙手持球,從腰前向前上方投出,球不偏不倚地落進竹筐,操場上響起孩子們驚喜的笑聲和歡呼聲。他要孩子們把長襟掖在腰間,辮子盤在頭上,然後教他們拍球、運球、傳球……董守義很快迷上了這新奇的玩意兒,球技不斷提高。1910年初,董守義來到通縣協和書院上學,董守義的球藝和他的個子一樣長得很快。他的身材、球技和為人,使他一升人大學部就成了校籃球隊的隊長和中鋒。

他是中國最早的籃球留學生。1923年,董守義被天津基督教青年會推薦到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學院(春田學院)去深造,專攻籃球理論,成為籃球發明者詹姆斯·奈史密斯的高徒,並成為春田學院籃球隊隊長,他同時入選校足球隊、棒球隊,多次代表學校參加比賽。這位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成了著名球星:美國中部青年會夏令會體訓班網球雙打冠軍,棒球賽的冠軍隊員;春田學院網球隊長,曾奪得美國東部青年會網球比賽的單打、雙打冠軍,同時又是春田學院橄欖球隊中鋒。他以自己的行動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他帶出了最早的中國「夢之隊」。1925年董守義學成回國後,回到天津青年會當體育部主任和副總幹事,並兼任南開學校籃球隊教練員。同時,他以天津當時惟一的室內籃球場(現東馬路天津市少年宮)為基地,成立了不同年齡組別的籃球訓練班並組織多種形式的比賽,大大促進了中國早期籃球運動的發展。他經常深入到學校和社會去宣傳體育,宣傳籃球,傳播籃球技術。他在訓練中創造的「小倒手」「三角配合」以及「拉角中投」等打法深受行家稱贊。董守義帶領的南開籃球隊遠征上海,連勝滬江隊、海賊隊、皮斯堡隊和菲律賓托馬斯大學冠軍隊,聲名遠揚。他的五名隊員——劉建常、唐寶坤、魏蓬雲、王錫良和李國深,被譽為「南開五虎」,飲譽神州,從而開創了中國籃球運動史上的「五虎時代」。董守義連任第8、9、10屆遠東運動會中國籃球隊的教練員。1936年他率領中國男籃參加了男籃項目進入奧運會後的第一次比賽——第11屆奧運會,並出席了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的會議。

他寫出了中國最早的籃球專著。1930年,董守義根據他本人多年對籃球運動的研究和實踐,編寫了《籃球術》一書,後經幾次修改為《最新籃球術》,於1947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籃球專著。之後他相繼寫出了《籃球訓練法》及《田徑賽術》、《足球術》、《國際奧林匹克》等著作和150多篇文章。1955年,董守義當選為中國籃球協會主席。

他畢生為推進籃球和體育事業奮斗。1919年在第4屆遠東運動會上,他一人囊括了五項運動和十項運動兩項冠軍,他堅信外國人能辦到的中國人也一定能辦到。董守義常說:「體育普及與否,關系國家的興亡,民族的盛衰和人民的苦樂。」他積極參與一切關系大眾體育的事情,並立志終生「傳授體育之道」。1936年以籃球隊教練身份參加第11屆奧運會,並作為中國體育考察團成員,赴丹麥、瑞典、德國等進行考察。董守義是體育運動最積極的倡導者,幾十年如一日。1925年以後,他幾乎參加了歷次華北運動會、全國運動會的籌備、組織等工作。1942年日寇入侵晉豫,風陵渡失守,潼關告急,中原危在旦夕。董守義卻以中華體育協進會代總幹事的身份赴西安,籌建體協西安分會。爾後,他又冒著炮火到了鄭州,籌建體協河南分會。由於他在振興中華體育事業的卓越貢獻,1947年被推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他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先後又擔任國家體委運動技術委員會主任,運動司副司長。為新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和在國際奧委會中恢復我國的合法席位做出巨大貢獻。1952年7月他做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總指導帶領中國隊參加了在芬蘭舉行的第十五屆奧動會。五星紅旗終於在奧運會上升起。

董守義卓越的體育技能和組織才幹,古道熱腸為普及群眾體育的奉獻精神,淵博的學識及謙謙君子的儒雅之風,特別是他的公正、大度、忍讓等品德為體育界公認,受教於董守義的運動員、教練員、數以千計。

「到奧運會賽場上去,讓世界看一看中國人還是不是東亞病夫!」是董守義先生晚年時的最大願望。為此,董老八十多歲時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直至1978年6月13日因患癌症與世長辭。

閱讀全文

與籃球之父是哪個國家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