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畝地的水塘可以養多少魚
一畝水面,兩米深的水,可養一千五百條魚,草魚九百條、鯽魚鯉魚各三百條!
Ⅱ 如何估計池塘里魚的數目
用抽樣樣本來估計總體的統計辦法。簡單估計池塘里的魚群的數目容易產生較大的誤差。基於這個原因,如果這些魚經得起折騰的話,更好的辦法是放回去再多捕撈幾次,取個平均值。
不過,你要注意,這也是一種誤差極大的估計!要知道魚游來游去,其分布並不均勻。如果由於偶然原因,老王少撈了兩條標記魚,那麼池塘里魚的總數就會被高估,變成1400(50×168÷6=1400)條!這樣很輕易就造成了25%的誤差。
基於這個原因,如果這些魚經得起折騰的話,更好的辦法是放回去再多捕撈幾次,取個平均值。
Ⅲ 一畝池塘能養幾條魚
池塘養魚主要飼養技術包括混養和密養、輪捕輪放、日常管理和綜合經營。
混養和密養 在同一池塘里混養和合理密養習性不同、食性各異或同一種類而規格不同的魚種,是中國池塘養魚技術的核心。鰱、鱅生活在水體上層,草魚、團頭魴生活在水體中、下層,青魚、鯪魚、鯉、鯽、非鯽等生活在水體底層。將這些不同種類的魚混養在同一池塘中時,不但可增加池塘單位面積的放養量,而且由於各種魚類所需的餌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種餌料資源,產生互利關系,又防止了水體的富營養化和改善池塘生產條件。將同一種類不同規格的魚進行混養,可在生產食用魚的同時生產大規格魚種,從而減少培育魚種的池塘,擴大了食用魚的飼養面積。在合理的密度范圍內,只要水溫適宜、水質良好、混養魚類的比例和放養魚種的規格適當、餌料質優充足、飼養管理細致,就會提高產量。
輪捕輪放 即一次放足魚種,飼養一個時期後,分批捕出其中部分達到商品規格的成魚,再適當補充魚種。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池塘單位水體始終保持適宜的密度,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的魚產量。
日常管理 控制池水顏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術措施。豆綠、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它標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隱藻、硅藻及其他藻類為優質種群,如這些藻類形成水華,表明各種營養鹽類充足,代謝中間產物分解快,溶氧狀況良好。為使水色良好需適時適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餌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類,另補充配合餌料、油餅類、谷類和糠麩或田螺、貝類等。投餌要適時、適量、定點,以便檢查魚類攝食情況。施肥的目的在於培養池中的浮游生物,以禽、畜肥和綠肥為主。高產精養池內由於魚類放養密度大,投餌施肥量多,易導致溶氧量下降,威脅魚類生存,必須及時注入新水或氧氣,以避免魚類泛池、浮頭現象發生。
綜合經營 中國常以池塘養魚為主,與家畜、家禽飼養、養蠶、種菜等綜合經營,以充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廢棄物,節約能源,維持生態平衡,提高經濟效益。如廣東的桑基,蔗基、果基,魚塘,就是在魚池堤埂植桑、桑葉喂蠶、蠶沙和蠶蛹等養魚,魚糞肥塘,塘泥肥桑,使魚、桑、蠶都能很好生長,形成水陸相互促進的多種經營的良性循環人工復合生態系統。池塘養魚技術要點 1.淡水魚類養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魚類養殖是將魚種投放到水體並加以一定的飼養管理,或對水體中的魚類資源進行繁殖和保護,從而獲得高產量魚的生產方式。目前中國的淡水魚類養殖品種有30餘種,根據養殖魚類的特點,水體條件,以及養殖措施等,淡水魚類養殖分為如下方式:
根據養殖魚類對水溫的要求分類:溫水性魚類養殖,一般水溫為15_30℃,如鯉魚、草魚、鰱、鱅、鯽和團頭魴等;冷水性淡水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0_20℃,如虹鱒、細鱗魚等;熱水性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8_30℃,如羅非魚、淡水白鯧等。
2. 根據養殖水體條件,養魚種類和規格、水域類型及養殖措施,淡水魚類養殖又分為如下方式:
a. 靜水養魚和流水養魚
b. 單養、混養和套養
c. 池塘養魚、稻田養魚、河道養魚、湖泊養魚、水庫養魚、網箱養魚、圍網與圍欄養魚及工廠化養魚等。
d. 精養、半精養、粗養等。
3.以下就池塘魚類養殖技術的重要環節,做一要述。
池塘養魚
池塘養魚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養魚方式,目前產量約占淡水養魚的60%以上,具有投資小、收益大、見效快、生產穩定等特點。
魚池條件:
面積:一般成魚池面積為5_10畝,這樣易於管理。親魚池、魚苗池、魚種池以3-5畝為宜。
水深:一般成魚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嚴寒最厚冰層以下1.5-2米為宜。魚苗池、孵化池水深為1.0_1.5米為宜。魚種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質:水源充沛、水質良好是養魚的根本條件。
底質的要求:池塘底質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養前的准備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雜草、雜質、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過池底凍結、乾燥和爆曬來清除敵害,改良底質。
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質
池塘消毒後,待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魚種放養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質。
5. 魚種放養
放養大規格魚種是池塘養魚的一項高產措施。大規格魚種具有抗病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的特點。在池塘飼養條件下,草魚一般放養體重0.25公斤的魚種,經過4個月飼養到秋季可達規格0.5_0.75公斤,如放養0.5_0.75公斤的可長到1.0_1.5公斤。鰱鱅魚一般放一齡魚種,12_18厘米規格,到出塘可達0.5_0.75公斤。其他魚如鯉魚、鯽和團頭魴都放養一齡魚種,密度偏稀一些,規格為12_14厘米左右,經過幾個月的飼養,鯉魚可達規格0 .5公斤,團頭魴150_350克,鯽魚100克以上。
6.高產放養模式:
各地根據多年養殖經驗,經過科學總結,制訂了許多放養模式,在此不一一列舉。在此僅介紹80:20放養技術:
1). 用上述標准方法准備池塘。
2). 將規格均勻一致的能攝食顆粒飼料的魚類(如鯽魚)的魚種和規格比較均勻的濾食性魚種(如鰱魚)放入已准備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別占總產量的80%和20%。
3). 以一種營養完全、物理性狀好的顆粒飼料,按規定的計劃和方法飼喂80%的魚類。
4). 在整個養殖周期中,始終將池塘水質維持在一個不會引起魚類應激反應的水平。
5). 在收獲時,主養魚(80%)的個體應大小均勻、達到上市規格。
7.魚種放養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因地制宜。對於首次採用80:20池塘養魚技術的養殖者,每畝水面收獲時主養魚的重量不超過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沖水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沖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267公斤;
c.在增氧和沖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400公斤;
d. 連同配養魚20%的重量,a、b、c三類池塘的總產魚重量分別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規格為500克,則a、b、c三類池塘放養魚總數量分別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養魚佔80%,配養魚養魚佔20%。
8.池塘養魚的飼養管理
好的管理是養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養殖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最大的利潤。最大的利潤是通過維持生產成本與魚種的質量和數量、飼料的質量和投喂量、環境質量之間的平衡來取得的。科學的飼養管理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
a.經常巡塘,觀察池塘中魚群動態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觀察魚類有無浮頭現象,浮頭的程度如何;日間可結合投餌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魚活動和吃食情況。在高溫季節,天氣突變時,魚類易發生嚴重浮頭,還應在半夜前後巡塘,以及時制止嚴重浮頭,防止泛池。
b.除草去污,保持水質清新和池塘環境衛生,及時防除病害。
c.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適當水量,防澇抗旱,防止逃魚 根據情況,10_15天注水一次,以補充蒸發消耗,使魚類有充裕舒適的活動空間和良好的生活環境。
d.根據天、水溫、季節、水質、魚類生長和吃食情況,確定投餌量,及時做好防病工作。
e.做好全年飼料、肥料需求量預算和分配。
f.合理使用增氧機,投餌機等漁業機械,搞好維修保養和用電。
g.注意市場行情,及時安排出塘,有條件的地方可搞好輪捕輪放。
做好池塘日記記錄和統計分析 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魚種放養和計劃收獲、實際收獲記錄、投餌施肥記錄、水質管理和魚病記錄、經濟效益分析。
以上是池塘養魚技術的主要要點。用八個字可系統地加以概括:
a.水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質,適宜的水溫,寬敞的水面;
b.種要有優質的品種和體格健壯的大規格魚種;
c.餌要有營養全面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
d.密以較高的密度獲得較高的產量;
f.混適當混養肥水性魚類;
g.輪搞好輪捕輪放,也可搞輪作即上茬養成魚,下茬養魚苗;
防認真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貫徹「有病早防,無病先防,防重於治」的原則。
Ⅳ 在一個池塘中有好多魚,想要知道魚的數量,魚是動的怎麼知道魚的數量呢
那就需要時間了。你先撈上來幾條(比如20條)給每條魚做上標記後在放回水裡。等大約2天左右,抓到的 魚和原來池塘中的魚完全混合後在撈幾條(比如50條),看這里有多少條魚是做過標記的(比如撈上來50 條有2條是做標記的,那就大概可以代表50條魚中有2條是做標記的,依此類推,20條做標記的要都像撈上 來就要差不多把魚撈干。那就說明可列出這樣的式子來計算魚有多少:50×(20÷2)=500條)) 不明白還可追問
Ⅳ 池塘里有多少魚
如果是按樓上的平均概率來算,應該是每次捕魚後放回,保證每次捕魚時,其總數不變。而樓主的問題中沒有說每次捕了放回去,也就是說,每次捕魚的總數在變化,所以不可以用平均概率法算,要這樣算
(11+9+12+9+8)/(90+100+120+100+80)=10%
100/10%=1000條
Ⅵ 數學問題池塘里有多少條魚
按題的意思,先撈出的魚在池中,因此要十100
Ⅶ 籃球場大小面積的魚池能養多少魚
籃球場大小面積的魚池能養多少魚不好說,要看養什麼魚了。一般現在養魚,都是幾種混養。因為各種魚生活的水層不一樣,混養可以充分利用空間。不過魚養的多,花費也高,風險大(因為密度大的時候,氧氣容易不足,需要注意多開增氧機,很費電,另外,密度大,病害的危險也會加大,所以不能一味追求產量,特別是對於初養的人。
單個魚池面積多大較合適:
冷水魚飼養池包括稚魚培育池或魚種培育池、成魚池、親魚培育池。
稚魚池的面積在30-90米2之間,池深40-60厘米,水深10-40厘米,池寬1.2-2.5米,池長是池寬的6-10倍,一般是8-20米長,池底比降0.2%。
成魚池的面積在100-200米2之間,池深在80-100厘米,水深60-80厘米,池寬4-6米,池長是池寬的4-6倍,一般20-30米長,池底比降0.8%。
親魚池的面積在150-350米2之間,池深100厘米,水深70-80厘米,池寬4-6米,池長是池寬的5-6倍,池底比降1.0%。
在實際生產中,由於受條件的限制,魚池大小可根據現有條件建設,靈活應用,如成魚池可用於培育魚種,也可替代親魚培育池。
Ⅷ 如何用統計學方法判斷一個池塘有多少魚
撈出N條魚,作上標記,再放回
過一段時間後,再撈出N條魚,看看上次做標記的有幾條
按比例算出總條數
Ⅸ 農村魚塘怎麼養魚
1、混養種類
魚的種類比較多,比如說草魚、鰱魚、鯽魚、鯉魚等等,那麼我們不可能一個池塘只養一種魚,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進行混養,但是混養是有條件的,有些魚是不能混養的,因為它會將剛生產的小魚全部吃掉,成為它的美食,而一年下來基本上就沒有小魚的存在也就是說你放進去多少魚收獲的時候還是只有多少。
這個也就很多人存在的一個誤區,它們會將鰻魚和這些魚放在一起養,結果發現魚塘的魚越來越少,所以我們在魚塘放魚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哪些魚會吃什麼,會不會吃小魚等等之類的,這樣放養的時候就不放在一起養就好了。
2、池塘環境
不同的魚對池塘的環境適應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最常見的魚水不能太深,一般最深也就是兩米左右,同時水溫要保持在十五到二十度左右。在放魚之前,我們需要將魚塘裡面的雜物、淤泥等等東西清理出來,盡可能的抬高河床,然後在池塘周圍撒上一層生石灰用來消毒,最後等消完毒之後才能重新注入新的水源。
在放魚前一周可以投放一些基肥,這樣可以促進水腫微生物的生長,讓魚有足夠的食物。而很多人養魚基本上就是在原本的池塘里注入水然後就將魚 放入池塘,結果發現沒過兩天,買回來的魚中都漂浮在水面上了,所以一定要記得清塘和消毒殺菌。
3、投喂飼料
很多人認為魚只要放進去,然後扔點草就會長大,其實如果只是單單養了草魚的話,你可以就只喂草,但如果你想要草魚長大一點長的快一點,那麼也是需要用到一些別的魚餌和飼料的,比如說酒渣或者是專門的喂養飼料。
而且還有很多人覺得魚它會吃一些別的動物的內臟或者說是便便之類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它們只是吃由內臟和便便所產生的微生物而已,所以並不是只要你把這些東西投放到池塘裡面就行了,如果扔進去有一段時間里要記得將這些東西打撈上來,如果池塘水太臭了還需要換水,不然會出現大量死魚現象,最後就是投喂酒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適量,不然魚它比較蠢,會醉死的。
4、飼養密度
很多人以為在池塘中放的魚越多,到時收獲的時候魚肯定也越多,放進去的時候一樣大,那麼等收獲的時候肯定也會長大,其實這都是錯誤的。
一般一畝池塘最大飼養量為一千八百條,也就是說絕對不能超過一千八,不然魚塘密度太小會導致它們在水中嚴重缺氧,造成魚塘中的魚大面積死亡,而且飼養的種魚大小要比較勻稱,這樣等到收獲的時候池塘重的與基本上都差不多大,同時也會與很多的小魚,這樣的小魚有可以用作魚種,再次進行放養。
(9)半個籃球場的池塘有多少魚擴展閱讀:
防病防災
養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病害和災害。魚的常見病害有很多,但我們主要是通過預防的方式進行防治,在平時的飼養中拌入適量的增強抗性或防治病害的葯劑進行投喂。災害主要是污水災害以及水災和旱災,對於污水排入到養殖區域這個損失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要仔細觀察周圍污水的排入情況,並且加強管理,以及進行污水凈化處理。
而自然水災和旱災的危害都是非常嚴重的,它輕則導致魚群逃離,重則魚群大量死亡,我們可以在養殖區域附近做好漲水警報系統,並且時刻關注天氣預報,及時做好搬網、提網和沉網准備,將損失降到最低。
參考資料:池塘養魚-網路
Ⅹ 100平方左右的池塘能養多少只魚呢 急..
100平方左右的池塘能養可以養90-180尾左右。池塘養魚密度一般和魚的品種以及大小有關,大部分魚種,每畝可以養600-1200尾左右。1畝等於666.67平方米,100平方米可以養90-180尾左右。養殖密度大的話,容易導致水體缺氧,也會增加受傷生病的風險。
保持良好的水質。池塘養魚的水質要求做到「肥、活、嫩、爽」。在實際飼養管理過程中要做到適時加註新水;合理投餌、施肥;適當潑灑生石灰。
同時日常管理過程中,每天早中晚堅持巡塘,檢查有無浮頭現象。檢查魚的吃食、活動情況。結合巡塘做好餌料、施肥、食場清潔,撈除殘渣剩草,除去池內、池邊雜草,撈除水面浮膜等雜物,發現病魚要立即撈出。在整個養殖過程中要做好防病,防逃,防洪,防旱,防害等日常管理工作。
池塘養魚注意事項:
1、池塘面積及深度,不同的魚兒對水體要求不同,水深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喜歡淺水,有的喜歡深水。而池塘的面積決定了養魚的數量,為了保險起見,養魚前,還要進行清塘,全塘潑灑生石灰消毒,以防有害細菌侵入魚體,導致其患病死亡,造成經濟損失。
2、魚種選擇,一方面要選擇當地適合飼養的品種,另一方面還要看看它的經濟效益如何。目前池塘養魚多採用套養的方式,一個池塘里可以養幾種魚,這樣可以有效的增加養殖數量,提高經濟效益,不過也要注意混養的選擇,不要將有沖突的魚養在一起。
3、飼料,魚兒的正常生長和繁殖離不開平常的飼養管理,管理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做好設餌、施肥、調控水質和預防病蟲害發生。
投餌。根據經驗,日投餌量應結合「四看」(看季節、看天氣、看水色、看魚的吃食和活動情況),按「四定」(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原則進行投餌。
施肥。施肥分施基肥和施追肥兩種。基把應施早、施足。追肥應少施、勤施。施追肥要「看天、看水、看魚」進行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