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樣快速了解籃球 看懂籃球
要想快速了解籃球,首先要知道藍球比賽規則、參賽分組、球員分工。
一般正常比賽,一隊5人,兩前鋒,一中鋒,兩後衛。前鋒,要求上藍准確;中鋒,要求個高,站藍下,能控制;後衛,主要搶球、控球,負責往本方輸送球;各負其責,分工明確。藍球,主要是看場上的配合,不要單打獨斗,發揮每個人的作用,才能打好。
我說了以上這些,你能明白些了嗎?
B. 籃球規則全解
籃球規則 (一)比賽場地 標準的籃球比賽場地, 尺寸應是二十八米長乘以十五米闊平滑的木板地或石地. (二)籃球板 籃球場的底線處各有一塊籃球板尺寸是一點八米乘以一點零五米, 球板上有籃框和籃網。 籃框是用金屬製造,橙色,直徑是四十五米。 籃網是勾在球框上,它可以使人們清楚地看見進球與否。籃框是釘在籃板處防止籃球飛出場外。 (三)比賽服飾 基本的比賽衣著是一件運動背心和一條短運動褲. 各球員的隊衫一定要編有號數,數字通常由四號至十五號,背心前面的號碼要有十米高而背後則要有二十米高. (四)球鞋 球鞋對運動員非常重要的, 所以選購球鞋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球鞋要輕便和合大小 2. 可以高筒或短筒鞋 3. 由帆布或軟皮製造 4. 鞋底可以避震和柔韌的 5. 防滑的 (五)籃球 由皮革, 軟膠或人造纖維包著膠制氣囊的圓球體, 圓周要有74.9cm和78cm之間, 重量要有567g和650g之間 (一)24秒規則 1. 當一球員在場內獲得活球控球權後該球隊必須在24秒內設法投籃。 2. 24秒計時器的信號表示該控球隊未能在24秒內投籃。 違反本條規則即為違例。 3.若球被對手觸及,而原控球隊仍持有控球權時,不得重新計算24秒。 4.24秒計時器必須停止,但不得重新設定,當 (1)球出界由原控球隊的球員發界外球。 (2)職員終止比賽以保護控球隊受傷的球員。 (3)比賽因控球隊的某些動作而停止。 注釋 1.當投籃時球正在空中,此時若24秒計時器誤嗚:球未被任何一隊球員觸及而中籃,則應算得分。 2.若任何一隊球員合法觸球或球顯然無法中籃時,則應成死球,並判跳球。 (二)8秒違例:攻方必定要在8秒之內把球帶到前場, 否則就算違例. 一旦把球控到前方, 就不能帶回後場, 否則也算違例。 (三)5秒違例:攻方要在5秒鍾之內投出界外球, 過之則萛違例. (四)3秒違例:攻方任何一位球員不能在守方禁區內逗留超過3秒, 否則違例. (一)比賽時間應包括: 1. 四節每半時二十分鍾,,每節十分鍾。在第一節與第二節及第三節與第四節之間,其休息時間為二分鍾。 2.中場的休息時間為十分鍾,或十五分鍾。 (二)球員五次犯規 1.在4*1O分鍾賽制,球員犯滿五次犯規,包括侵人與技術犯規的總次數時,應告知該球員已犯滿,並應自動退出比賽。 4X10分鍾賽制為1-5次。 (三)籃球的打法 1籃球是用雙手的比賽。帶球跑、腳踢或用拳擊球均屬違例。 2.踢球意指用膝蓋或膝蓋以下的腿部、或腳踢球或擋球。只有故意的踢球才算違例。 3腳或腿部無意中碰到球不應視作違例。 (四)得分相等與決勝期 1下半時時間終了得分相等時,應繼續舉行一次或多次五分鍾的決勝期,直到分出勝負為止。 2在第一次決勝期前,應重新選籃。 3每一次再增加的決勝期,均應互換球籃。 4每一次決勝期,應給予二分鍾的休息時間。 5每一次決勝期,應在中圈跳球開始比賽。 (五)請求暫停 A.說明 球隊謂求暫停時,依據下列規定每次應給予一分鍾時間: 2. 在4x10分鍾賽制中,每隊在(二節)內允許請求2次暫停,決勝期可請求2次暫停。 3. 若講求暫停球隊在暫停時間結束之前,已做好比賽的准備,裁判員應立即開始比賽。 4. 在暫停期間允許球員離開比賽場所坐在球員席上。 B.程序: 1.教練或助理教練有權請求暫停,但必須親自到記錄員處以專用手號,明確地提出暫停之講求。 2.記錄員必須在死球並停止比賽計時鍾時,盡速發出信號,通知職員某隊請求暫停。 3.記錄員必須在繼續比賽前發出信號,以通知職員某隊請求暫停,及若職員宣判犯規,則記錄員必須在職 員已經與記錄台完成犯規登記手續的連系後,發出信號。 4.下列情況允許教練或助理教練請求暫停:若對隊投籃得分是在該隊請求暫停之後,且在投籃球員球離手 之前,該隊已登記講求暫停。 C.限制: 一、當第一次罰球或僅只一次的罰球,繼續比賽時,不得允許球隊請求暫停,直到經一段開表時間之後 再成死球時,才允許暫停。 二、不必登記暫停,若 a. 受傷球員未曾接受觀察治療,且能立即(大約十五秒)准備參加比賽。 b. 受傷球員已盡快地被替補。 c. 球員第五次犯規或被判奪權犯規的球員,在三十秒鍾內已完成替補。 d.職員所允許的延誤。 三、未使用的暫停不得移到下半時或決勝期使用。 注釋 下列有關請求暫停的各點,應提示教練及記錄員注意: 1.暫停應登記在較先請求的教練名下,除非該暫停是在未發生犯規的情況下,對隊投球中籃。 2.球隊請求暫停後,只能在記錄員發出暫停信號通知職員之前請求撤銷。
C. 籃球規則講解
全隊6次犯規規則和一加一罰球規則:比賽每半時,一個隊的隊員侵人犯規和技術犯規次數累計已達6次,此後這個隊的任何一個隊員再發生侵人犯規或技術犯規,均將執行一加一罰球規則,判給被侵犯的對方隊員罰球一次,如罰球成功,由這個隊員再追加罰球一次;
如第一次罰球不中,比賽應繼續進行,不再給予追加罰球的機會。如罰球者罰出的球未觸及籃圈,則判為違例,由對方在邊線擲界外球。
(3)籃球怎麼解擴展閱讀;
籃球規則基於適用范圍分為FIBA規則,NBA規則,NCAA規則等。在世界上通用的籃球規則是國際籃球聯合會指定的FIBA官方籃球規則。
籃球運動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深入的發展,為使該項運動永遠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並在持續的發展中得到統一和規范,國際籃球聯合會近年來不斷對《籃球規則》進行完善,以4年為間隔對規則進行較大的修訂。
國際籃球聯合會中央局會議已通過了2018年《籃球規則》,並決定於2018年10月1日起在世界范圍內正式執行。
整個「籃球規則」中提到的都是男性教練員、隊員、裁判員等等。顯然,它也同樣適用於女性。
D. 打籃球怎麼破解貼身,緊逼防守
要麼練好運球,利用有效的運球進行突破;要麼練好投籃,懂得運用肩膀、手肘、臀部擠開對手的貼身防守,為自己爭取投籃空間(參考甜瓜的打法);也可以練習背籃,用臀部和背部頂開對手以後,來個快速的後撤步(參考皮爾斯的打法);也可以練習背身晃肩fade away,(參考早期KG的打法);也可以練習旋轉腳步,停球以後如何利用腳步配合上肢假動作晃起對手,為自己爭取投籃空間(參考喬老爺和小飛俠);也可以考慮胯下運球急停,在突破的過程中急停,並同時進行一次胯下的運球,然後投籃(參考韋德的打法)。
前提都是要先練好投籃!並且要練習的是快速出手投籃,如果沒練好快速出手,永遠都是在等球到手以後才做出投籃准備,那很容易就會被防死!
E. 籃球中怎麼解決突破後和對手對抗中投籃不受影響是不是需要力量
先來談控球 這是基本功的問題
是籃球的基礎 練好控球
先從三件事開始
首先就是要學會用手腕拍球 然後用手指黏球
其次要學會繞球 培養良好的球感 例如繞頸 饒腰等
最後就要學會跑動中的運球 不求快求穩
先做到這三點 其次就是標準的姿勢 也就是保持正確的手型
正確的姿勢是 右手五指張開托球 掌心不觸球
手腕與手肘分別成90度 形成一個不關口的正方形
出手時手臂自然前推
注意手腕的抖動和手指出手的感覺
出手不求高 但求快 最後就是上籃
這種有效的得分方式對於初中生來說應該是最容易掌握的
上籃最重要的是注重節奏的把握
讓對方摸不透自己的瞬間加速沉肩突破
不求快 但求鑽對方的弱側(即空間大的一面)
起跳不求高 注意身體對球體的掩護
出手時注意手指的挑籃 別僵硬 然後是培養籃球意識
籃球運動中「籃球意識」訓練,一直是籃球訓練工作的重要課題之一,也是提高籃球運動水平的一個重要,豬豬我這個文章就這一課題進行了探討。
籃球意識;訓練
籃球比賽是一項集體對抗性質的競技項目。它不僅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技術水平,而且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籃球意識。運動員具備了良好的籃球意識,就能在比賽場上根據攻守態勢,主動地尋找和掌握戰機,採取恰當的對策和行動,最大限度地發揮本人和本隊的優勢,克敵制勝。美國籃球專家認為:籃球比賽的取勝,60%靠思維,40%靠體力。現代籃球比賽的實踐也證明,運動員水平越高,這種趨勢越明顯。我們發現,有好多隊員個人技術比較好,然而到場上就不能正確發揮其技術,簡單地說就是不會動腦子打籃球其結果勢必會隊員個人的技、戰術水平的提高,從而降低了全隊的攻防質量。可見,籃球意識的培養應成為籃球訓練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一、籃球意識的含義及分類
意識作為一個范疇,是指人的大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它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印象。籃球意識從廣義上說,是運動員對籃球的比賽的理解和認識。NBA原尼克斯隊主教練納帕特·賴利說:「一個運動員只是為自己獲得球才會移動,他絕不是一名真正的運動員。如果他同時又會為同伴創造機會,使全隊受益,才算懂得籃球運動的正真奧秘。」因此,可以把籃球意識定義為:運動員通過專項和反復實踐,根據場上情況,通過感覺、觀察、思維、判斷支配自己,採取合理行動的心理過程的總和。籃球意識可按隊員的臨場表現。
1.傳、接球意識。比賽中隨時准備接同伴傳來的球,接球後傳給有機會的同伴。在傳、接球的過程中尋找有利戰機。
2.投籃意識。接同伴傳球後,要根據防守者的情況,及時把握好投籃時機。
3.突破意識。當接到球後若對方防守站位較近,沒有投籃機會,則突破上藍或分球,給同伴創造機會。
4.跑動掩護意識。當你無球時,主動給同伴做掩護,創造進攻的機會。
5.防快攻意識。主要體現在運動員由攻轉守的節奏上積極合理地運用封、堵、搶、夾、斷等技術,密切地相互協作配合,並針對場上情況隨機應變。
6.協同配合防守意識。指運動員既有積極能動地運用迫、逼、堵、截、封、蓋、搶、打、斷等個人防守技術,又有與同伴協同組成關門、交、換、搶過、保護、夾擊、圍守、補防等戰術配合意識。
7.搶籃板球意識。是一種而巧妙的頑強的拼搏意識。運動員一旦建立起牢固的搶籃板球意識,就能在比賽中以極大的決心和頑強的毅力去機智地爭奪籃板球。
二、籃球意識的構成要素
人的意識是旁人不能直接看到的,卻必然從自身的運動過程中體現出來。運動員的籃球意識也必須從比賽的戰術行動中表現出來。運動員籃球意識的構成要素:
1.技術的目的性。任何技術的掌握和運用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為了正確地動用技術、戰術,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就必須頭腦清楚,目的明確,有的放矢。力求使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帶有一定的戰術目的性。
2.行動的預見性。比賽雙方對抗激烈,球場情況瞬息萬變。運動員在比賽中為了取得最佳行動效果,就必須洞察情況變化,預見未來,准備好多種應付辦法。
3.判斷的准確性。比賽場上正確的行動來源於准確的判斷,判斷准確是正確發揮技、戰術的前提。必須把一切行動建立在仔細觀察和准確判斷的基礎上。
4.行動的應變性。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往往要改變自己的行動,使進攻或防守有較大的突破性,出其不意,防其不備,打對手措手不及。同時,對場上主客觀情況的變化,也需要迅速採取應變手段,隨時改變進攻和防守戰術。例如:裁判員的判罰尺度嚴時,應注意防守動作不易太大,以免犯規;如裁判的判罰尺度松時,則可大膽貼上防守,動作也可以大一些,限制對方的行動。
5.動作的隱蔽性。運動員為了有效地攻擊對方,爭取主動和優勢,必須善於運用各種嫻熟的動作技巧(假動作或隱蔽動作)去擾亂與迷惑對手的判斷,以造成其錯覺,而不過早暴露自己的戰術意圖,以贏得比賽的主動權。 籃球初學者千萬不能做的八件事!!!
1.盲目模仿球星動作。
球星的動作並不都標准,而且他們的動作都是建立在他們的身體條件下的,他們能做,業余愛好者是做不來的。學習標准姿勢並保持是最重要的。(非要模仿請模仿雷·阿倫) 2.不重視基本功練習。
基本功是不斷提高籃球水平的基礎,一定要重視,而且最好在初學時有專業人士教,以標準的姿勢和動作來開始你的籃球生涯。不注重基本功,老專門練什麼所謂「絕招」,到一定程度你就沒法再提高了。 3.投籃後仰
球星們的後仰投籃看起來很帥,但如果能正常投籃的話,誰會去後仰投籃呢,後仰投籃肯定沒有正常投籃准,初學者不要追求高難而一開始就頻繁後仰,投不了就選擇傳球,在空當處投籃,仰多了就不會投籃啦! 4.模仿街頭籃球風格。
街頭籃球動作中有很多是違例的(兩次運球),很多動作都是不正規動作,初學者千萬不要模仿。街頭籃球注重的是花式運球、傳球、扣籃,投籃則次之,所以時間長了,投籃水平會變得很差。街頭籃球首先是一種文化,然後才是一個體育項目,所以不要盲目模仿。 5. 注重花式動作
籃球運動中,得分方式應簡單有效,以最直接的形式得分。在有些非必要的情況下,過於復雜的動作實屬節外生枝,造成不必要的失誤,用來躲避防守的高難動作是建立在扎實的基本功之上的臨場發揮,單純的動作練習是很固定的,在實戰中是沒有應變能力的。 6. 忽視身體練習
很多初學者認為技術好或者彈跳好或者投籃准就是一切,但遇到有身體對抗的情況,這些特長便不能很好的發揮,沒有很好的力量和速度基礎,就不能突破對手或擺脫防守;如果力量不好,當激烈的身體對抗過後,投籃一定不準,因此要重視身體練習。 7. 不重視防守
一句名言說到:好的進攻可以贏得勝利,好的防守可以贏得冠軍。防守是獲得進攻機會的開始,很多時候得分是在攻守轉換的過程中實現的,有進攻沒防守等於浪費了一次進攻,耗費了時間而沒有獲得優勢,因此,防守是比賽的關鍵。 8. 過分崇尚扣籃
扣籃的確是得分的最穩妥手段,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即便你彈跳再好,也很難在有對抗的情況下扣籃,而盲目練習扣籃會導致忽略其他技術的提高,扣籃作為業余消遣即可,也或許只在快攻單刀球時才用的著,所以,應正視扣籃,全面發展籃球技術。 --------------------------------------------------------------------------------
變向 變速 要有效結合變向與變速 突破時注意手型 注意保護球--------------------------------------------------------------------------------
交叉步突破
[動作方法]以右腳做中樞腳為例。兩腳左右開例,兩膝微屈,身體重心降低,持球與胸腹
之間。突破時,左腳前腳掌內側迅速蹬地,身體稍右轉,左肩向前下壓,重心向右前方移
動,左腳向右側前方跨出,將球引於右側,接著運球,中樞腳蹬地向前跨出迅速超越防守
。
[動作要點]蹬跨積極,轉探肩保護球。
2 順步突破
[動作方法]准備姿勢和突破前的動作要求與交叉步相同。突破時,右腳向右前方跨出一步
,向右轉體探肩,重心前移,右手運球,左腳前腳掌迅速蹬地,向右前方跨出,突破防守
。
[動作要點]蹬跨積極,轉探肩保護球,第二隻腳迅速蹬地積極。
3 後轉身突破
[動作方法]以左腳做中樞腳為例。背向球籃站立,兩腳平行開立,兩腿彎曲,重心降低,
兩手持球於腹前。突破時以左腳為軸轉身,右腳向右側後方跨步,上體右轉,腳尖指向側
後方,右手向右腳前方放球,左腳前腳掌內側迅速蹬地,向球籃方向跨出,運球突破防守
。
[動作要點]要控制重心平穩。右腳向右側後方跨出時的腳尖方向要正確,左腳前腳掌內側
蹬地積極有力。
4 前轉身突破
[動作方法]以左腳做中樞腳為例。突破前的准備動作於後轉身准備動作相同。突破時重心
移至左腳上,右腳前腳掌內側蹬地,左腳為軸,右腳隨著前轉身而向球籃方向跨出,左肩
向球籃方向壓,右手運球後左腳蹬地,向前跨出,突破對手。
[動作要點]移重心,蹬地運球動作連貫。 最後,要注意突破前的假動作,以創造更好的突破時機。 運球在籃球訓練或比賽中相當重要,它允許球員: 在不能傳球給隊友時可以自己帶球向前進攻;帶球移動至更有利的位置以傳球給隊友;或
等待隊友到位接傳球時控制住球;自己向籃框方向運球並完成投籃或上籃。 然而不要過多
的運球同樣也很重要。如果你在比賽中過多的運球,會使其他四位隊友只能站在那兒看你
,從而失去了籃球運動所提倡的團隊合作精神,而且運球比較慢(傳球可以更快地把球傳向
籃框方向)。你應該學會怎樣運球,更應該學會什麼時候運球(什麼時候該傳球)。 應該用手指運球,而不是手掌。運球高度最好不要超過腰部 (這樣比較容易控制球)。運球
時手腕要放鬆,用向下擠壓動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動作。要訓練兩只手都能熟練地運球。
開始先學習在原地運球,熟練後可以一邊運球一邊走動。不要過多考慮運球時你的移動速
度,先掌握好運球技術。走動中的運球技術掌握好以後,再開始逐漸增加移動速度,直至
全速。採取怎樣的速度以你能舒服地運球為標准。 運球是應該抬頭,時刻觀察場上情況。如果運球時只顧低頭看球,很容易被對手盜球,而
且也看不到處於有利位置的隊友,甚至之間處於容易投籃的位置也不知道。 控制性運球
運球時當你感到既難以傳球,又不可能快速向前時,或者你在觀察場上形勢准備傳球或投
籃時,應該採用控制性運球。在膝蓋到腰部的高度運球。雙膝微屈,身體前傾,這樣使你
容易控制好球,也容易快速變速。不參與運球的那隻手臂應該彎屈肘部並向外伸,保持平
衡,也阻止對手靠近。 快速運球
在你要帶球快速沖向前場時當然要快速運球。此時身體也要前傾,將球稍微拍向前方,運
球高度稍高,在胸部與腰部之間。身體正對移動方向,眼睛觀察全場。 變速運球
運球隊員要突破對手防守可以採用變速運球(當然也可以採用突然變向或其他假動作)。變
速運球要求除了改變運球速度,還要改變運球高度。用小的步幅接近對手,然後突然加速
(步幅也加大),並把運球高度降至膝部位置,快速突破向前。變速運球需要很多練習才能
有效地使用。 撤滑步防守是一項攻擊性較強的防守移動技術,當對方企圖從防守者餓前方或某一方向
突破時,防守者利用撤滑步控制對方,強佔有利位置,破壞其突破路線。
撤滑步的關鍵是:撤步的步幅和步速,撤步的方向和後續滑步的步頻,以及身體重心的
控制。撤步的步幅要大,步速要快,以達到領先強佔位置(撤步要強在對方跨出的前腳
的稍前方),控制並破壞對方突破路線的目的。
為了加大撤步的步幅,撤步動作應以髖關節為轉動點,使骨盆繞一側髖關節的垂直軸作
側向轉動,增大第一步的步幅,同時撤步腿的大腿在充分外展的基礎上伴以適度旋外,
以增大撤步的步幅。撤步的方向要根據對手的情況而定,一般控制在與突破路線成45度
角的方向,角度過大,容易造成阻擋犯規,角度過小,控制不住對手,使撤滑步變成了
後撤步。後續滑步的步頻要快,後續步要快速蹬地,並伴有一定程度的碾轉,在撤步腳
著地瞬間,要快速跟隨,向移動方向滑動,並保持防守的基本姿勢,以保證後續防守移
動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撤滑步時要保持屈膝,上體稍前傾的身體姿勢,不能因為撤步而
上體後傾,以致失去對身體平衡的控制。
在後續滑步時,不能並腿,以免身體重心在滑動中有較大的上下起伏,影響滑動速度。
採用撤滑步防守時,絕對不允許對方直線突向籃圈方向,至少應該迫使其沿籃圈在地面
投影點的40—50度角的斜側方向突擊。
--------------------------------------------------------------------------------
要突破,首先自己要有好的初速度,也就是第一步要快,我的經驗是首先向左假裝突破,然後變向向右用最快的的速度向右靠著防守人突破,在籃球上這叫做突破第一步,一般會甩開防守你的人,要是甩不了還要根據當時情況適當加點假動作,呵呵。
--------------------------------------------------------------------------------
1.左晃右過 2右晃左過 3運球後轉身過人 4跨下運球過人 5跳步接球左右晃動過人 6 假動作過人(投籃時,傳球時)7急停急起運球過人。
--------------------------------------------------------------------------------
沒有什麼特定的招數```其實過人還是你的速度``變向能力```還有你的反省速度``` 如果你非要什麼招數的話```你就帶把菜刀- - ~
--------------------------------------------------------------------------------
F. 如何破解籃球場上的各種戰術
1 交*步突破
[動作方法]以右腳做中樞腳為例。兩腳左右開例,兩膝微屈,身體重心降低,持球與胸腹之間。突破時,左腳前腳掌內側迅速蹬地,身體稍右轉,左肩向前下壓,重心向右前方移動,左腳向右側前方跨出,將球引於右側,接著運球,中樞腳蹬地向前跨出迅速超越防守。
[動作要點]蹬跨積極,轉探肩保護球。2 順步突破
[動作方法]准備姿勢和突破前的動作要求與交*步相同。突破時,右腳向右前方跨出一步,向右轉體探肩,重心前移,右手運球,左腳前腳掌迅速蹬地,向右前方跨出,突破防守。
[動作要點]蹬跨積極,轉探肩保護球,第二隻腳迅速蹬地積極。3 後轉身突破
[動作方法]以左腳做中樞腳為例。背向球籃站立,兩腳平行開立,兩腿彎曲,重心降低,兩手持球於腹前。突破時以左腳為軸轉身,右腳向右側後方跨步,上體右轉,腳尖指向側後方,右手向右腳前方放球,左腳前腳掌內側迅速蹬地,向球籃方向跨出,運球突破防守。
[動作要點]要控制重心平穩。右腳向右側後方跨出時的腳尖方向要正確,左腳前腳掌內側蹬地積極有力。4 前轉身突破
[動作方法]以左腳做中樞腳為例。突破前的准備動作於後轉身准備動作相同。突破時重心移至左腳上,右腳前腳掌內側蹬地,左腳為軸,右腳隨著前轉身而向球籃方向跨出,左肩向球籃方向壓,右手運球後左腳蹬地,向前跨出,突破對手。
[動作要點]移重心,蹬地運球動作連貫。最後,要注意突破前的假動作,以創造更好的突破時機
G. 籃球的名詞解釋
籃球是一個由兩隊參與的球類運動,每隊出場5名隊員。目的是將球進入對方球籃得分,並阻止對方獲得球或得分。可將球向任何方向傳、投、拍、滾或運,但要受規則的限制。籃球比賽的形式多種多樣,也有最流行的街頭三人籃球賽,是三對三的比賽,更講究個人技術。當今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聯賽是美國的國家籃球協會(NBA)。籃球在1904年列入奧運會的表演項目,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為正式項目。女子籃球到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才成為項目。現在的NBA很受觀眾歡迎! ``````````````````` 起源發展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
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由美軍傳入歐洲。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1891年,奈史密斯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這所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委託他設計一項室內集體游戲。他從當地兒童喜歡用球投向桃子筐(當地盛產桃子,各戶備有桃筐)的游戲中得到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健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他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奈史密斯30歲時便發明了籃球,但籃球誕生後近半個世紀始終被人們所忽略,直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才受到應有的尊重。75歲高齡的奈史密斯隨美國籃球隊抵達柏林,但美國籃球隊教練只負責他從美國到柏林的機票費,不承擔其在柏林的旅館費和入場券費用。而美國奧委會對此置之不理,使得這位籃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首任秘書長威廉·瓊斯則很尊重和敬佩他,不僅解決了他的旅館費用,並邀請他為奧運會首場籃球比賽開球。開球前,瓊斯向全體參賽運動員介紹了這位籃球發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全部比賽結束後,瓊斯又安排奈史斯主持發獎儀式,並授予他一枚奧林匹克特別勛章,以表彰他發明籃球的功績。當一位德國小姑娘向他敬獻月桂冠時,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動得把帽子拋向天空。
奈史密斯於1939年逝世。為了永遠懷念這位籃球運動先驅,國際籃聯在1950年第1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期間舉行的第一次中央局會議上,決定把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的金杯命名為「奈史密斯杯」。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多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一項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秒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
1892年,籃球運動的發明人史密斯訂出18條簡易規則,籃球運動進入對抗比賽的階段,繼而產生了比賽的組織領導者、執法公斷者——裁判員。
外國稱籃球裁判為「球證」,每場比賽有正、副兩個「球證」。建國前,我國稱籃球裁判為「司令」,每場籃球賽只有一個「司令」。解放後改稱裁判員,每場球賽設正、副兩個裁判員。
我國現行籃球裁判分為五級:國際級、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由於籃球比賽的速度強度都愈來愈大,為了更全面、准確地執行規則,有些國家已開始試行每場比賽設前、中、後三個裁判員。 奈史密斯制定的籃球規則①籃球是圓形的,在籃球運動時不能同時兩手拍球;
②手拿著球走或者拿著球跑都是不允許的;
③運動員可以到場上任何地方,只要不影響和妨礙對方運動員;
④運動員與運動員之間不允許發生身體接觸;
⑤籃圈應該是水平的。
根據這5條基本原則,奈史密斯先生制定出最原始的籃球競賽規則。最原始的籃球競賽規則一共有13條。這13條的基本內容是:
1.球員可以用單手或雙手向任何方向扔球。
2.球員可以用單手或雙手向任何方向搶、打球,但絕對不能用拳頭擊球。
3.球員不能帶球走。
4.必須用手持球,而不允許用頭頂、腳踢球。
5.不允許球員用肩撞、手拉、手推、手打、腳絆等方法來對付另一方的隊員。任何隊員違反此規則,第一次被認為是犯規,第二次再犯規,就要被強行停止比賽,直到命中一個球後才能重新上場參加比賽。如果有意傷害對方球員,就要取消他參加整個比賽的資格,且不允許替補,嚴重的話就禁賽。
6.用拳擊球就是違反第3條和第4條規則。
7.如果任何一方連續犯規3次,就要算對方命中一球。連續犯規的意思是指:在一段時間里,對方隊員未發生犯規,而本方隊員接連發生犯規。
8.如果防守者沒有觸到球或干擾球,當球投入籃內並停留在籃里就算中籃。如果球停在籃筐上,而對方隊員觸動了籃筐,也算命中一球。稱做<干擾球>.
9.當球出界,球將由第一個接觸球者扔進場內。若有爭論,裁判員將球扔進場內。擲界外球允許5秒鍾,如果超過5秒鍾,球判給對方。
10.主裁判員是球員的裁判,他有權吹犯規。當某隊連續3次犯規,他將通知副裁判員。他有權宣布取消某隊員的比賽資格。
11.副裁判員是球的裁判,他可決定什麼時候球在比賽中,並要計時、決定球的命中、記錄命中的球數以及承擔通常裁判員應該承擔的責任。
12.比賽在兩個 15分鍾內進行,中間休息5分鍾。
13.球命中最多的一方獲勝,如果平局,經雙方隊長的同意,比賽可延至再命中一球為止。
這原始的13條籃球競賽規則,雖然不系統,不完整,有些條文還不夠明確,但對初期籃球運動的發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籃球運動發展到今天成為現代籃球運動,技、戰術水平越來越高,規則就顯得更加重要,它要求嚴格、科學、系統地管理籃球競賽。 競賽規則演變 規則的修改,促進了籃球運動的發展,而籃球技、戰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又促進了對規則不完善地方的適當修改或補充,從而使籃球運動向健康與高級的方向發展。
規則與籃球技、戰術就像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一樣,是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規則通過肯定、否定、允許或不允許,來保證籃球比賽的正常進行,促進籃球運動的健康發展。球場上符合規則的動作,就是正確的動作,反之是錯誤動作。
規則從最初的13條發展到現在的58條,籃球技、戰術從原來的簡單、低級發展到現在的高級水平,都是它們許多年來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結果。如:運球技術從最初的以肘關節為軸發展到現在的以肩關節為軸,正是因為規則對發展中的技術不斷肯定的結果。現在,規則明確指出:運球結束的標志是雙手觸球的一瞬間或運球的手掌心向上,大拇指超過垂直面時即運球結束。如掌心始終向下,大拇指未超過垂直面,球是不可能在手上有停留的。所以,以肩關節為軸的大臂運球與單手後拉、後轉身運球的現代技術就以法定的形式肯定下來了。再譬如:投籃技術的發展,從最初的原地雙手胸前投籃,發展到現在的高手自上而下的扣籃與單手或雙手的補籃等高超的技術,規則明確規定都算隊員在做投籃動作。因此,扣籃、補籃等現代技術就得到了迅速發展。而近年來,比賽中出現後仰跳投、後撤步跳投、勾手跳投等多種形式的技術,也是因為規則對攻守技術強調了垂直面的原則、騰空隊員原則等幾個處理身體接觸與犯規的基本原則所決定的。在犯規處理上,特別強調了攻守平衡的指導思想,迫使和促進了投籃隊員為擺脫防守、避免撞人犯規而採取的各種形式的跳投技術,以達到得分的目的,推動了防守戰術的不斷發展等。
國際籃聯在一般情況下,每隔4年對規則要進行一次修改與補充,其目的是為了促進籃球技、戰術進一步的發展,並限制粗暴動作,使比賽向文明、於凈及緊張激烈和富有勉力的方向發展。
規則的變化是不可知的,也不是哪一個人心血來潮隨意更改的,它是按一定的修改目的來進行的。具體的修改規則的指導原則是:
1.公 平。這是修改規則的基礎。規則應該對比賽雙方都是公平的。因為籃球比賽是雙方在等同的時間、空間、地面、人數的條件下進行籃球意識、技戰術及身體素質的較量。
2.均 衡。均衡(或者是平衡)是指進攻和防守這兩個方面必須保持平衡。如一場比賽很容易得分或很難得分,都會使比賽變得呆板而不精彩,那麼籃球比賽使人興奮的魅力將會丟失。
3.定 義。規則定義要言簡意明,文字確切。
4.編 纂。規則要編纂,避免重復,做到前後一致,不得自相矛盾。
5.簡 短。規則要簡短扼要,避免羅唆,使人很難領會。
6.例 外。規則正面作了許多規定,如沒有例外的規定(即註解),規則也很難實行,例外正是為了保證正面規則的實施。
7.安 全。規則要保證人身安全,保證比賽在良好的環境與氣氛中順利進行。
8.權 力。必須給裁判員權力,讓其在比賽中有權威地勝任工作,執行規則。
9.連 續。規則要使比賽盡可能地減少中斷次數,從而保證比賽的連續進行,使比賽更緊湊,更精彩。
10.無 利。規則要使比賽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從違反規則中得好處,從而使比賽公平合理地進行。 基本規則一
1.比賽方法
一隊五人,其中一人為隊長,候補球員最多七人,但可依主辦單位而增加人數。比賽分四節,每節各10分鍾,NBA為12分鍾,每節之間休息5分鍾,NBA為130秒,中場休息 10 分鍾,NBA為15分鍾,另在NBA中在第4節和加時賽之間和任何加時賽之間休息100秒。比賽結束兩隊積分相同時,則舉行延長賽 5 分鍾,若 5 分鍾後比分仍相同,則再次進行 5 分鍾延長賽,直至比出勝負為止。
2.得分種類
球投進籃框經裁判認可後,便算得分。3分線內側投入可得2分;3分線外側投入可得3分,罰球投進得1分。
3.進行方式
比賽開始由兩隊各推出一名跳球員至中央跳球區,由主審裁判拋球雙方跳球,開始比賽。
4.選手替換
每次替換選手要在20秒內完成,替換次數則不限定。交換選手的時間選在有人犯規、爭球、叫暫停等。裁判可暫時中止球賽的計時。
5.罰球
每名球員各有 4 次被允許犯規的機會,第五次即犯滿退場(NBA中為6次)。且不能在同一場比賽中再度上場。罰球是在誰都不能阻擋、防守的情況下投籃,是做為對犯規隊伍的處罰,給予另一隊的機會。罰球要站在罰球線後,從裁判手中接過球後10秒內要投籃。在投籃後,球觸到籃框前均不能踩越罰球線。
6.違例
大致可分為(1)普通違例:如帶球走步、兩次運球(雙帶)、腳踢球(腳球)或以拳擊球。(2)跳球違例;(3)跳球時的違例:除了跳球球員以外的人不可在跳球者觸到球之前進入中央跳球區。
基本規則二
24秒鍾規則:進攻球隊在場上控球時必須在24秒鍾內投籃出手(NBA、CBA、CUBA、WNBA等比賽均為24秒,全美大學體育聯合會比賽中為35秒)。
8秒鍾規則:球隊從後場控制球開始,必須在8秒鍾內使球進入前場(對方的半場)。
5秒鍾規則:持球後,球員必須在5秒鍾之內擲界外球出手,FIBA規則規定罰球也必須在5秒鍾內出手。
3秒鍾規則:分為進攻3秒和防守3秒。進攻3秒:進攻方球員不得滯留於3秒區3秒以上;防守3秒:當某防守方球員對應的進攻方球員不在3秒區或者3秒區邊緣、且徹底擺脫防守球員時,防守方球員不得滯留禁區3秒以上。
侵人犯規:與對方發生身體接觸而產生的犯規行為。
技術犯規:隊員或教練員因表現惡劣而被判犯規,比如與裁判發生爭執等情況。
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球員做出的不體現運動員精神的犯規動作,比如打人。發生此類情況後,球員應立即被罰出場外。
隊員5次犯規:無論是侵人犯規,還是技術犯規,一名球員犯規共5次(NBA規定為6次)必須離開球場,不得再進行比賽。
違例:既不屬於侵人犯規,也不屬於技術犯規的違反規則的行為。主要的違例行為是:非法運球、帶球走、3秒違例、使球出界、用腳踢球。
隊員出界:球員帶球或球本身觸及界線或蚧線以外區域,即屬球出界。在球觸線或線外區域之前,球在空中不算出界。
干擾球:投籃的球向籃下落時,雙方隊員都不得觸球。當球在球籃里的時候,防守隊員不得觸球。
球碰板後對方不得碰球,直到球下落。
被緊密盯防的選手:被防守隊員緊密盯防的球員必須在5秒鍾之內傳球,運球或投籃,否則其隊將失去控球權(NBA規則中無此規定)。
球回後場:球隊如已將球從後場移至前場,該球隊球員便不能再將球移過中線,運回後場。
H. 籃球如何破解全場緊逼
1,控球能力強的人,多突破,其他人拉開,注意發球時支援後衛,尤其是中鋒位,如果有大個在,注意幫忙導下球,不要慌。
2,對付快攻,如果是混戰的話,上體力好的,一般來上幾個來回就拖死他們了。如果是死磕,注意回防節奏,特別注意,對方快攻的主要發起進攻點,盯死。
總地來說,這樣的隊伍,節奏快,兩種方法對付:要麼跟他拼快,看投籃成功率了,要麼拖節奏,因為非常消耗體力,把節奏壓下來,對方既累且亂節奏。看看自己隊伍的長處,學校比賽中,注重攻擊多於防守,排除身體因素,防守成功率其實沒太大效果,所以最有效的,就是攻擊,攻擊,再攻擊。
I. 你對籃球怎麼理解
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球隊中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特別是職業籃球隊,需要團隊型球員。即使你的個人能力再強,沒有厲害的隊友幫忙,也是沒有辦法戰勝更加強大的對手,只有把團隊籃球打好的球隊,才能夠笑到最後,就像馬刺隊和活塞隊一樣。
J. 怎樣解釋籃球的五個位置
籃球中五個位置的詳細解釋
控球後衛(PG)
控球後衛(Point Guard)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如果說小前鋒是一出戲的主角,那麼控球後衛便是這出戲的導演。
怎樣才算是一個合格的控球後衛。首先,他的運球能力是絕對少不了的,他必須要能夠在只有一個人防守他的情況下,毫無問題地將球帶過半場。然後,他還要有很好的傳球能力,能夠在大多數的時間里,將球傳到球應該要到的地方:有時候是一個可以投籃的空檔,有時候是一個更好的導球位置。簡單地說,他要讓球流動得順暢,他要能將球傳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進一步地說,他還要組織本隊的進攻,讓隊友的進攻更為流暢。
對於一個控球後衛還有一些其它要求。在得分方面,控球隊員往往是隊上最後一個得分者,也就是說除非其他隊友都沒有好機會出手,否則他是不輕易投籃的。或者以另一個角度說,他本身有頗強的得分能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壞對方的防守,來替隊友製造機會。總而言之,控球員有一個不變的原則:當場上有任何隊友的機會比他好時,他一定將球交給機會更好的隊友。所以,控球員的出手經常都是很好的投籃時機,自然我們對他的命中率要求也就比較高,一般而言應該要在五成以上,要比小前鋒和得分後衛高。而在得分能力方面,外線和切入是他必備的兩項利器。
得分後衛(SG)
得分後衛(Shooting Guard),由其字義不難得知,他以得分為主要任務。他在場上是僅次於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練就像小前鋒一般的單打身手,因為他經常是由隊友幫他找出空檔後投籃的。不過也就因為如此,他的外線准頭與穩定性要非常好。
得分後衛經常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是有很好的空檔來投外線,因此他的外線准頭和穩定性一定要好,要不然隊友千辛萬苦擋出個好機會,卻又投不進去的話,對全隊的士氣和信心打擊頗大。第二則是要在小小的縫隙中找出空檔來投外線,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一個好的得分後衛總不能企望每次都有這么好的空檔,應該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機會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一定的水準,如此的話,才能讓敵方的防守有所顧忌,必須拉開防守圈,而更利於隊友在禁區內的攻勢。
如此說,得分後衛的命中率一定要很高羅?其實不然。因為我們雖然希望他有較好的准頭,但是也別忘了他出手的距離經常都是相當遠的,我們總不能希望一個射手投外線要准到比人家籃下打板命中率還高吧!更何況,得分後衛有時也得要自己找機會單打出手、或是在人縫中找空檔,所以他的命中率不會太高,這是可以理解的。一般而言,能到四成七、四成八就算是不錯了,五成以上已是上上之選。
小前鋒(SF)
小前鋒(Small Forward)乃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對小前鋒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較遠距離的得分。小前鋒一接到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把球往籃框里塞。他可能會抓籃板,但並不必要;他可能很會傳球,但也不必要;他可能彈跳很好,但仍不必要;他可能防守極佳,但還是不必要。小前鋒的基本工作,就是得分、得分、再得分。
小前鋒乃是對命中率要求最低的一個位置,一般而言只要四成五就算得上合格,而四成以上都可以接受。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他要能得分。如果一個小前鋒每場球得個七、八分,命中率還只有四成的話,那還不如叫他去坐板凳算了。話說回來,為什麼小前鋒的命中率可以比較低呢?因為他是隊上主要得分者,他經常要積極找機會投籃,要在某些時刻穩定軍心,甚或以較困難的方式單打對手來提升士氣,乃至於給對手下馬威,給予敵方迎頭痛擊等。因此小前鋒會有較多的機會出手,而且可能是不太好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容許他的命中率稍低,只要他能得分的話。
大前鋒(PF)
大前鋒(Power Forward)在隊上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要搶籃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但是要投籃、得分,他卻經常是最後一個。所以說,大前鋒可以算是籃球場上最不起眼的角色了。
大前鋒的首要工作便是抓籃板球。大前鋒通常都是隊上籃板搶得最多的人,他在禁區卡位,與中鋒配合,往往要挑起全隊的籃板重任。而在進攻時,他又常常幫隊友擋人,然後在隊友出手後設法擠進去抓籃板,做第二波的進攻。通常僅有少數的時間,會要求大前鋒沉底單打,這時候他便在禁區附近來個翻身、小勾射之類的,做些近距離的進攻。
既然大前鋒一般較少出手,而其投籃的位置又經常很靠近籃框,那麼對其投籃的命中率自然要求也較高了。以場上五個位置來說,大前鋒應該是命中率最高的一位了,不錯的大前鋒應該達到五成五以上。不過由於得分不是他的強項,所以他的得分可以不多,但是籃板就一定要抓得多。此外,防守時的火鍋能力自然也是大前鋒所必備的,因為他要鞏固禁區,防守當然重要。其實說穿了,大前鋒就是要做好兩件事:籃板和防守。
以往,大前鋒往往就是要做苦工的,在場上他們少有接球單打的機會。但是現在籃球觀念日新月異,大前鋒也就慢慢在進攻方面有所加強了,這也正是大前鋒今昔最大的差別。不過,一個好的大前鋒,還是要以在禁區的苦工為主的。一個能抓籃板能防守,但是進攻能力不佳的球員,我們會稱他是好的大前鋒,但是一個很能得分卻在籃板、防守上失職的球員,根本不能算是一個大前鋒。
中鋒(C)
中鋒(Center)顧名思義乃是一個球隊的中心人物。他多數的時間是要待在禁區里賣勞力、賣身材的,他在攻在守,都是球隊的樞鈕,故名之為中鋒。
中鋒要做哪些工作呢?首先,他既然是在禁區裡面混飯吃,那麼籃板球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再來,禁區又是各隊的兵家必爭之地,當然不能讓對手輕易攻到這裡面來,所以阻攻、蓋火鍋的能力也少不得。而在進攻時,中鋒經常有機會站在靠近罰球線的禁區內(此乃整個進攻場的中心位置)接球,此時他也應具備不錯的導球能力,將球往較適當的角落送出。以上三項,是中鋒應具備的基礎技能。而在球隊中,中鋒也經常身負得分之責,他是主要的內線得分者,與小前鋒里外對應。因為他要能單打,所以在命中率上的要求可以低些,但他出手的位置又往往較接近籃框,所以命中率又應該高些,大致來說,五成二可以作為一個標准。對中鋒命中率的要求,是僅次於大前鋒的。
一名好的中鋒還得多才多藝。在進攻方面,中鋒在接近籃框的位置要有單打的能力,他要能背對著籃框做單打動作,轉身投籃是最常見的一項,而跳勾、勾射則是更難防守的得分方式。防守上,要稱為一個好的中鋒,那除了守好自己該看的球員之外,適時幫忙隊友的防守是必須的。簡單地說,若敵方的球員晃過了隊友的防守而往籃下進來,中鋒便要有一夫當關之勇,守住己方的禁區。當然,不是說每回都能滴水不漏,但總是要有"能幫忙"的能力,若一個中鋒只能守住自己的人,那是不夠的(除非對方是超強的進攻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