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籃球中的「低位」是指哪裡
低位理論上所指的是球場上接近底線籃筐左右附近的位置,一般來說引申開來的話距離籃筐7尺距離左右的區域都可以稱之為低位區域。同樣,通常而言,一般籃球轉播中提到的低位能力或者低位技巧也並非具體指球員的某一種特有的技術能力,而是指球員在低位區域內得分或者策應能力,這一能力的范圍是一個以區域定義而非動作定義的名詞,並無具體的教科書定義可以遵循涵蓋,大多數情況下包括背對籃接球後的轉身單打,或者直接背對籃移動中或者倚靠中投籃,還包含了轉身走底線,背對籃接球然後分球空切隊友等比較常用的內線動作。
既然是內線一個區域內的技術動作,就不應該以球員的球場位置來判斷該球員的低位能力如何。相對來說,鋒線球員的體形質量相對衛線球員要來得優勢很多,低位機會也多得多,可是現役的NBA後衛球員中依舊有大批的低位能力出眾的,而排除了那些友情客串內線d的後衛或者小前鋒以外,一般把內線低位當吃飯傢伙的都是大個子肌肉猛男,兼顧速度和力量相結合,在身體對抗比較強勁的情況下尋找得分機會。
❷ 籃球中的內線外線指哪裡
外線的是在三分線包括三分線的都是指外線得分,內線一般是指在籃下的身體接觸後得分的這個就叫做內線得分,介乎這兩個中間的叫做中投。沒有特定的說是主要的得分,這個得看那個球隊主力的得分點在哪,哪個點就能是主要得分點,不過一個球隊要想一直的贏下去,贏得更多,每個點都必須有一定的得分能力。
❸ 籃球中的1~5號位分別指什麼位置
1號位是控球後衛,PG-Point Guard:控球後衛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
2號位是得分後衛,SG-Shooting Guard:由其字義不難得知,他以得分為主要任務。他在場上是僅次於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練就像小前鋒一般的單打身手,因為他經常是由隊友幫他找出空檔後投籃的。
3號位是小前鋒,SF-Small Forward:小前鋒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對小前鋒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較遠距離的得分。小前鋒一接到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把球往籃框里塞。
4號位是大前鋒,PF-Power Forward:大前鋒在隊上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要搶籃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但是要投籃、得分,他卻經常是最後一個。
5號位是中鋒,C-Center:中鋒是一個球隊的中心人物,憑借其強壯、高大的身體,無論進攻還是防守,他們都是球隊的樞鈕,故名之為中鋒。
(3)籃球指哪裡擴展閱讀:
一般控球後衛都是各隊陣容中身材最小巧的球員,但在現代籃球中也有很多像NBA中的埃爾文·約翰遜這樣高大的控球後衛。籃球比賽在發球後,通常由控球後衛通過運球將球運過半場並將球傳給隊友來發動進攻。所以一般擔任控球後衛的隊員都是隊內控球能力最好,助攻能力最強的球員。
控球後衛往往在球場上擔任領導者的角色,很多球隊都由控球後衛來決定進攻套路。控球後衛需要很強的控制比賽的能力,需要掌握比賽雙方的進攻時間和比賽時間,控制比賽的節奏,將球輸送給位置最好的得分手上。所以控球後衛又常常被稱為是場上的教練。
❹ 籃球打手是指打哪裡
(1)打手范圍:打手並不只限於手掌部分,從指間到肩膀這一塊都算打手范圍。
(2)投籃打手:這個特別重要!!在大家的意識中,似乎球投出去之後打手就不算犯規,其實這是算的。另外在別人投球跳起以後,你不能站在別人的身體下面。那樣會被判技術犯規!!
(3)無意識打手:這個說的是無意識打手。經常有人說「我的手沒有動,是人家自己把手貼上來的。」其實只要是你的手或其他身體部分接觸到持球者的手,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都算犯規。這就是「造犯規」的由來!那大家可能又會問,那人家故意拿手來碰我怎麼算,這點如果在正規比賽中,會被裁判判技術犯規,但是在學校里...只能大家憑良心了。是不是故意伸手還是比較明顯可以看出來的。
(4)打手意識:經常有些人被判打手了還大喊冤枉,這大多發生在防突破上。那是因為你打手的時候不是在別人起跳上籃的時候,而是之前。別人運球突破,你為了防止對方起跳,就下意識的用手臂壓著對方的手臂走了。這樣也算犯規。
(5)搶籃板打手:在搶籃板時,是不允許打手的,起跳後更不允許用手酎把對方推開。但是這種事情在我們學校經常發生...
(6)打手方式:打手並不是用手打手才算,你的背,膝蓋等等地方觸碰到持球人的手都算打手!!其實這個是意識問題,大家很少有不知道的。我在這里提出來講一下就是希望能在各位腦中形成一個概念。
呼.......目前就想到了這些,如果有什麼遺漏的或者錯誤的地方,希望予以更正。有些人,可能會問,管那麼嚴幹嘛,隨便玩玩嘛。但是,請各位相信我,如果大家都把動作規范化了,打起來會更流暢,有趣味性以及技術性。
❺ 籃球中指尖和指脯具體指哪個位置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
指尖應為指甲蓋所覆蓋的那一段手指節,而指腹指的是除了指尖以外的手指段。
投籃的時候手指指尖指腹持球,手掌心則不要碰到球。
還有投籃不只是手的動作,腳也用使力,兩個膝蓋稍微往內側蹲一點。起跳投籃的時候,通過這個動作。你可以把腳的力量傳到手上,這樣就不怕不夠力了。
❻ 籃球的發源地是哪
美國 ~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
❼ 籃球簡介
籃球起源於1891年,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在馬薩諸塞州的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時,受到當地兒童將桃子投入桃子筐內受到啟發,他結合其他球類運動思想,將這種游戲形式加以利用,便發明了最初的籃球及籃球運動。
籃球起源於1891年,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在馬薩諸塞州的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時,受到當地兒童將桃子投入桃子筐內受到啟發,他結合其他球類運動思想,將這種游戲形式加以利用,便發明了最初的籃球及籃球運動。
最初的籃球游戲比較簡單,場地大小和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比賽隊員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
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並力爭將球投進對方的籃筐。因為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後就留在籃子里,人們必須登上專設的梯子才能將球從籃筐里取出。
籃球運動是一項極具 觀賞性的球類運動,它是由球員用傳球、運球、投籃及戰術配合來完成組織進攻和防守的一項球 類運動。激烈的身體對抗和防守、巧妙的傳切配合、精準的投籃得分都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於此項運動的基礎訓練對器材和場地要求不是很高,而且有一定的娛樂 功能,所以極易在民間普及。雖然籃球運動發展得比較晚,但它卻憑著極強的魅力很快風靡世界。
❽ 籃球運動中界內是指哪部分
打籃球是很熱門的一種運動方式,之所以籃球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主要還是因為它可以給大家帶來很多的好處,也能有效增強抵抗力。對於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朋友,很想要知道籃球運動中界內是指哪部分?籃球在運動中界內所代表的就是邊線以內的地方,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籃球場上四周的線以內的地方,其中界外就是代表邊線以外。跟足球主要的區別之處就是不管人或者球,只要碰到了邊線,就會被算作是界外。在籃球場的長邊界被譽為是邊線,如果是短邊的界限,這種就是屬於端線,端線是屬於足球場上的界限。
❾ 籃球王國是指哪
就是美國有這中說法,籃球王國,因為美國的NBA是世界頂級籃球賽,全世界打球最好的都在那聚集著。
❿ 籃球比賽的12345號位分別是指哪裡
籃球比賽的12345號位是指球員的不同位置,角色。
1號位是控球後衛 PG Point Guard
2號位是得分後衛 SG Shooting Guard
3號位是小前鋒 SF Small Forward
4號位是大前鋒 PF Power Forward
5號位是中鋒 C Center
籃球位置(英語:basketball positions),籃球比賽中球員角色的一種分工。傳統上,根據球員在球場的前、中、後位置,可以大致分出三個位置,包括前鋒、中鋒、後衛。現代籃球比賽中,場上的五名球員通常分為五個位置,包括控球後衛(PG)、得分後衛(SG)、中鋒(C)、小前鋒(SF)、大前鋒(PF)。在國際籃球規則中,對於球員的角色並沒有特別定義,教練也可以視情形隨時改變場上球員的角色。在籃球比賽中,每個位置的責任定義也不是絕對的,球員可能同時負擔多種功能,因此出現了如控球前鋒、中前鋒、雙能衛等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