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問下關於NBA正負值和效率值的問題。
正負值是代表球員在上場時間內,球隊整體比分的輸贏情況。
效率值則是將一名球員球場表現的折算成為一個可以進行比較的數字,保障了不同位置的球員都可以在一個通過換算後的同一起跑線上進行比較。
效率值的計算公式為:[(得分+籃板+助攻+搶斷+封蓋)-(出手次數-命中次數)-(罰球次數-罰球命中次數)-失誤次數]/球員上場比賽的場次。這個依據的得出,可以綜合判斷球員良性表現,並且參照球員的球場不良表現,接著根據球員出場的次數來得出單場平均的效率表現。
『貳』 籃球比賽中的「效率」是怎麼算出來的
效率公式 ((PTS + REB + AST + STL + BLK) - ((FGA - FGM) + (FTA - FTM) + TO)) / G ptsreb籃板ast助攻stl搶斷blk蓋帽 fga投籃數fgm投籃命數 fta罰球數ftm罰球命數 to失誤母
『叄』 籃球比賽中的「效率」是怎麼算出來的
效率值是把球員在場上的數據代入公式算出來的值,能有效衡量球員在場上的表現。
NBA球員效率值(PER)的計算
John Hollinger提出的PER(The Player Efficiency Rating)可以告訴你。
現在,利用PER將球員所有表現記錄下來(sums up all a player's positive accomplishments, subtracts the negative accomplishments),然後加權集成,綜合而成,便可以對不同位置、不同年代的球員進行比較了。
馬上開始:
第一步是uPER (unadjusted PER)的計算
先來看看uPER計算公式:
uPER = (1/MP) ×{3P+ (2/3)×AST+ (2 - factor×tmAST/tmFG)×FG+ FT×0.5×[1 + (1 - tmAST/tmFG)]+ (2/3) × tmAST/tmFG-VOPTO- VOP×DRBP×(FGA - FG)- VOP×0.44×[0.44 + (0.56×DRBP)] ×(FTA - FT)+ VOP×(1 - DRBP) ×(TRB - ORB)+ VOP×DRBP×ORB + VOP×STL + VOP×DRBP×BLK - (PF×lgFT/lgPF) - 0.44×lgFTA/lgPF ×VOP }
其中,分母MP,表示球員出場時間。用作總分母說明了PER的per-minute性質。不是數據越高越好,而是效率越高越好。
『肆』 NBA貢獻值,效率怎麼算的
NBA球員效率值(PER)的計算 John Hollinger提出的PER(The Player Efficiency Rating)可以告訴你。 現在,利用PER將球員所有表現記錄下來,然後加權集成,綜合而成,便可以對不同位置、不同年代的球員進行比較了。 馬上開始: 第一步是uPER (unadjusted PER)的計算 先來看看uPER計算公式: uPER = (1/MP) ×{3P+ (2/3)×AST+ (2 - factor×tmAST/tmFG)×FG+ FT×0.5×[1 + (1 - tmAST/tmFG)]+ (2/3) × tmAST/tmFG-VOPTO- VOP×DRBP×(FGA - FG)- VOP×0.44×[0.44 + (0.56×DRBP)] ×(FTA - FT)+ VOP×(1 - DRBP) ×(TRB - ORB)+ VOP×DRBP×ORB + VOP×STL + VOP×DRBP×BLK - (PF×lgFT/lgPF) - 0.44×lgFTA/lgPF ×VOP } 其中,分母MP,表示球員出場時間。用作總分母說明了PER的per-minute性質。不是數據越高越好,而是效率越高越好 分子的逐項分析: 第一項:3P,球員3分球命中數。 第一項衡量球員遠投能力。 第二項:(2/3)*AST 第二項衡量球員在助攻上的貢獻。 第三項:(2 - factor*(tmAST/tmFG))*FG factor = (2/3) - (0.5*(lgAST / lgFG)) / (2*(lgFG / lgFT)) lgAST / lgFG,聯盟助攻數/聯盟命中數; lgFG / lgFT,聯盟命中數/聯盟出手數 由此看來factor應該是一個聯盟數據,與球員個人表現無關。由公式可以看到,命中率越高,factor數值越大;出手次數越多,factor數值越小,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助攻次數越多,factor數值越小。顯然Factor衡量的是聯盟的運動戰得分能力並突出了單打能力。 再看整個項,tmAST/tmFG,球隊助攻總數/球隊命中總數;FG,球員命中數; 聯盟得分越容易,球隊整體戰越好(助攻數越多),該項數值越小;球隊命中次數越多,球員命中次數越多,該項數值越大。因此感覺第三項是衡量球員的運動戰得分能力。並且根據聯盟防守情況和球隊整體以及球員單打能力作了修正:聯盟防守質量越強越值錢,球隊整體越強越不值錢,球員單打越強越值錢。 第四項:FT*0.5*(2 - (1/3) *(tmAST/tmFG)) FT,球員罰中數; tmAST/tmFG,球隊助攻數/球隊命中數 即球員罰中越多,數值越大,球隊整體戰越強(得分主要依賴於助攻,罰球機會少),數值越小。 第四項是衡量球員罰球上的貢獻。 第五項:-VOP*TO VOP= lgPTS / (lgFGA - lgORB + lgTO + 0.44*lgFTA) LgPTS,聯盟平均得分; lgFGA,聯盟平均出手; lgORB,聯盟平均前板; lgTO,聯盟平均失誤; lgFTA,聯盟平均罰球數; 由此可見VOP衡量的是聯盟每一次進攻的平均效率。 TO,球員失誤。 第五項用來計算球員失誤的,前面加負號表示因為失誤造成球隊的失分。 第六項:- VOP*DRBP*(FGA - FG) DRBP,DRBP = (lgTRB - lgORB) / lgTRB LgTRB,聯盟平均總板; lgORB聯盟平均前板; 由此可見,DRBP衡量聯盟整體防守籃板能力。(包括後板和球隊籃板) VOP,聯盟進攻平均效率; FGA,球員出手數; FG,投中數。 第六項應該是衡量球員浪費投籃機會的能力。前面加負號表示因為球員投籃失手造成球隊的失分。 第七項:- VOP*0.44*(0.44 + (0.56*DRBP))*(FTA - FT) VOP,聯盟進攻平均效率; DRBP,聯盟平均防守籃板; FTA,球員罰球數; FT,罰中數。 第七項衡量球員浪費罰球機會的能力。前面加負號表示因為球員投籃失手造成球隊的失分。 第八項: VOP*(1 - DRBP)*(TRB - ORB) VOP,聯盟進攻平均效率; DRBP,聯盟平均防守籃板; TRB,球員總板; ORB,球員前板; 第八項是衡量球員後板能力。 第九項:VOP*DRBP*ORB VOP,聯盟進攻平均效率; DRBP,聯盟平均防守籃板; ORB,球員前板; 第九項應該是衡量球員前板能力。 第十項:VOP*STL VOP,聯盟進攻平均效率; STL,球員搶斷。 第十項衡量球員搶斷能力。 第十一項:VOP*DRBP*BLK VOP,聯盟進攻平均效率; DRBP,聯盟平均防守籃板; BLK,球員蓋帽。 第十一項衡量球員蓋帽能力。 第十二項:- (PF*((lgFT/lgPF) - 0.44*(lgFTA/lgPF)*VOP))) PF,球員犯規; lgFT/lgPF,聯盟平均罰分/聯盟平均犯規; lgFTA/lgPF,,聯盟平均罰球數/聯盟平均犯規; VOP,聯盟每一次進攻平均效率 聯盟罰球越准,犯規損失越大;聯盟進攻效率越高,犯規損失越小;聯盟犯規數越多,大家都犯規,那麼犯規損失相對越小。 第十二項衡量球員犯規帶來的損失。 第二步,aPER(adjusted PER)的計算 uPER,還需要加以修正才可以得到aPER。 計算公式: aPER = (pace adjustment)*uPER pace adjustment = lgPace / tmPace pace = 48 * ((Tm Poss+Opp Poss) / (2*(Tm Mp / 5)) poss = FT+0.44 FM—TmORB+TmTO。 從下往上看一步步分析: 先來看Poss的計算。poss = FT+0.44 FM—TmORB+TmTO FT,球隊出手數;FM,罰球數;TmORB,球隊前板數;TmTO球隊失誤數 因此,Poss此處的含義是球隊進攻次數。 再來看Pace。pace = 48 * ((Tm Poss+Opp Poss) / (2*(Tm Mp / 5)) Tm Poss,我方進攻次數;Opp Poss,對方進攻次數;Tm Mp我方比賽時間(一般是48分鍾,有時候含加時) 因此,Pace含義是48分鍾內球隊和對手的進攻次數 再來看pace adjustment。pace adjustment = lgPace / tmPace lgPace,聯盟場均回合數;tmPace,球隊場均回合數。 Pace adjustment含義是球隊打法快慢的修正系數。 最後看aPER aPER = (pace adjustment)*uPER aPER旨在消除球隊打法快慢對數據帶來的影響。 第3步,真正意義的PER值。 PER = aPER*(15/aPERlg)。 用意是再一次消除聯盟的影響。如果球員所處時期聯盟防守鬆懈,球員數據暴漲,那麼這項計算就會使得數據相應貶值。
『伍』 籃球場是效率這么算
(得分+籃板+助攻+搶斷+蓋帽)-失誤-(投籃出手數-投籃命中數)-(罰籃出手數-罰籃命中數)=效率值。
『陸』 籃球效率值怎麼算
NBA對於球員有一個綜合判斷指數:效率准則(也稱之為單位效率准則),這個效率指數的最基本思路是將一名球員球場表現的折算成為一個可以進行比較的數字,保障了不同位置的球員都可以在一個通過換算後的同一起跑線上進行比較。
計算這個效率准則的公式為:[(得分+籃板+助攻+搶斷+封蓋)-(出手次數-命中次數)-(罰球次數-罰球命中次數)-失誤次數]/球員上場比賽的場次。這個依據的得出,可以綜合判斷球員良性表現,並且參照球員的球場不良表現,接著根據球員出場的次數來得出單場平均的效率表現。
就這個公式而言,是現在NBA官方數據中,最常見的一個綜合數據指數,而事實上同樣存在不合理的基準,就是某種程度上把進攻指數凌駕在防守指數之上。假設有兩名球員同時計算5場比賽的效率指數:
A球員:150分50籃板25助攻5搶斷5封蓋,出手次數150次命中100次,而罰球60次命中50次,失誤10次的話,該球員場均30分10板5助攻1搶斷1封蓋2失誤命中率67%罰球率83%。該球員的效率指數為:33
B球員:60分75板15助攻15搶斷20封蓋,出手次數70次命中45次,罰球20次命中15次,失誤同樣10次的話,該球員場均12分15籃板3助攻3搶斷4封蓋2失誤命中率64%罰球率75%。該球員的效率指數僅僅為:29
『柒』 籃球運動員的效率值的計算方式
籃球運動員員效率值(PER)的計算John Hollinger提出的PER(The Player Efficiency Rating)可以告訴你。 現在,利用PER將球員所有表現記錄下來(sums up all a player's positive accomplishments, subtracts the negative accomplishments),然後加權集成,綜合而成,便可以對不同位置、不同年代的球員進行比較了。 馬上開始: 第一步是uPER (unadjusted PER)的計算 先來看看uPER計算公式: uPER = (1/MP) ×{3P+ (2/3)×AST+ (2 - factor×tmAST/tmFG)×FG+ FT×0.5×[1 + (1 - tmAST/tmFG)]+ (2/3) × tmAST/tmFG-VOPTO- VOP×DRBP×(FGA - FG)- VOP×0.44×[0.44 + (0.56×DRBP)] ×(FTA - FT)+ VOP×(1 - DRBP) ×(TRB - ORB)+ VOP×DRBP×ORB + VOP×STL + VOP×DRBP×BLK - (PF×lgFT/lgPF) - 0.44×lgFTA/lgPF ×VOP }
其中,分母MP,表示球員出場時間。用作總分母說明了PER的per-minute性質。不是數據越高越好,而是效率越高越好 分子的逐項分析: 第一項:3P 3P,球員3分球命中數。
第一項衡量球員遠投能力。 第二項:(2/3)*AST 第二項衡量球員在助攻上的貢獻。 第三項:(2 - factor*(tmAST/tmFG))*FG factor = (2/3) - (0.5*(lgAST / lgFG)) / (2*(lgFG / lgFT))
lgAST / lgFG,聯盟助攻數/聯盟命中數;
lgFG / lgFT,聯盟命中數/聯盟出手數 由此看來factor應該是一個聯盟數據,與球員個人表現無關。由公式可以看到,命中率越高,factor數值越大;出手次數越多,factor數值越小,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助攻次數越多,factor數值越小。顯然Factor衡量的是聯盟的運動戰得分能力並突出了單打能力。 再看整個項,tmAST/tmFG,球隊助攻總數/球隊命中總數;FG,球員命中數; 聯盟得分越容易,球隊整體戰越好(助攻數越多),該項數值越小;球隊命中次數越多,球員命中次數越多,該項數值越大。因此感覺第三項是衡量球員的運動戰得分能力。並且根據聯盟防守情況和球隊整體以及球員單打能力作了修正:聯盟防守質量越強越值錢,球隊整體越強越不值錢,球員單打越強越值錢。 第四項:FT*0.5*(2 - (1/3) *(tmAST/tmFG)) FT,球員罰中數;
tmAST/tmFG,球隊助攻數/球隊命中數 即球員罰中越多,數值越大,球隊整體戰越強(得分主要依賴於助攻,罰球機會少),數值越小。 第四項是衡量球員罰球上的貢獻。 第五項:-VOP*TO VOP= lgPTS / (lgFGA - lgORB + lgTO + 0.44*lgFTA) LgPTS,聯盟平均得分;
lgFGA,聯盟平均出手;
lgORB,聯盟平均前板;
lgTO,聯盟平均失誤;
lgFTA,聯盟平均罰球數; 由此可見VOP衡量的是聯盟每一次進攻的平均效率。 TO,球員失誤。 第五項用來計算球員失誤的,前面加負號表示因為失誤造成球隊的失分。 第六項:- VOP*DRBP*(FGA - FG) DRBP,DRBP = (lgTRB - lgORB) / lgTRB LgTRB,聯盟平均總板;
lgORB聯盟平均前板; 由此可見,DRBP衡量聯盟整體防守籃板能力。(包括後板和球隊籃板) VOP,聯盟進攻平均效率;
FGA,球員出手數;
FG,投中數。 第六項應該是衡量球員浪費投籃機會的能力。前面加負號表示因為球員投籃失手造成球隊的失分。 第七項:- VOP*0.44*(0.44 + (0.56*DRBP))*(FTA - FT) VOP,聯盟進攻平均效率;
DRBP,聯盟平均防守籃板;
FTA,球員罰球數;
FT,罰中數。 第七項衡量球員浪費罰球機會的能力。前面加負號表示因為球員投籃失手造成球隊的失分。 第八項: VOP*(1 - DRBP)*(TRB - ORB) VOP,聯盟進攻平均效率;
DRBP,聯盟平均防守籃板;
TRB,球員總板;
ORB,球員前板; 第八項是衡量球員後板能力。 第九項:VOP*DRBP*ORB
VOP,聯盟進攻平均效率;
DRBP,聯盟平均防守籃板;
ORB,球員前板; 第九項應該是衡量球員前板能力。 第十項:VOP*STL VOP,聯盟進攻平均效率;
STL,球員搶斷。 第十項衡量球員搶斷能力。 第十一項:VOP*DRBP*BLK VOP,聯盟進攻平均效率;
DRBP,聯盟平均防守籃板;
BLK,球員蓋帽。 第十一項衡量球員蓋帽能力。 第十二項:- (PF*((lgFT/lgPF) - 0.44*(lgFTA/lgPF)*VOP))) PF,球員犯規;
lgFT/lgPF,聯盟平均罰分/聯盟平均犯規;
lgFTA/lgPF,,聯盟平均罰球數/聯盟平均犯規;
VOP,聯盟每一次進攻平均效率 聯盟罰球越准,犯規損失越大;聯盟進攻效率越高,犯規損失越小;聯盟犯規數越多,大家都犯規,那麼犯規損失相對越小。 第十二項衡量球員犯規帶來的損失。 第二步,aPER(adjusted PER)的計算 uPER,還需要加以修正才可以得到aPER。 計算公式:
aPER = (pace adjustment)*uPER pace adjustment = lgPace / tmPace
pace = 48 * ((Tm Poss+Opp Poss) / (2*(Tm Mp / 5))
poss = FT+0.44 FM—TmORB+TmTO。 從下往上看一步步分析: 先來看Poss的計算。poss = FT+0.44 FM—TmORB+TmTO
FT,球隊出手數;FM,罰球數;TmORB,球隊前板數;TmTO球隊失誤數
因此,Poss此處的含義是球隊進攻次數。 再來看Pace。pace = 48 * ((Tm Poss+Opp Poss) / (2*(Tm Mp / 5))
Tm Poss,我方進攻次數;Opp Poss,對方進攻次數;Tm Mp我方比賽時間(一般是48分鍾,有時候含加時)
因此,Pace含義是48分鍾內球隊和對手的進攻次數 再來看pace adjustment。pace adjustment = lgPace / tmPace
lgPace,聯盟場均回合數;tmPace,球隊場均回合數。
Pace adjustment含義是球隊打法快慢的修正系數。 最後看aPER aPER = (pace adjustment)*uPER aPER旨在消除球隊打法快慢對數據帶來的影響。 第3步,真正意義的PER值。
PER = aPER*(15/aPERlg)。 用意是再一次消除聯盟的影響。如果球員所處時期聯盟防守鬆懈,球員數據暴漲,那麼這項計算就會使得數據相應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