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籃球運動包括哪些內容
籃球(basketball),是奧運會核心比賽項目,是以手為中心的對抗性體育運動。
籃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1年12月21日,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現譯名為美國春田大學,Springfield College)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發明。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36年,籃球在柏林奧運會中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職業選手可以參加奧運會籃球比賽。
主要的國際性籃球組織是成立於1932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籃球聯合會(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
籃球運動的內容:
1、對抗性:籃球運動持續時間可長可短,但需要參與者快速奔跑、突然與連續起跳、敏捷反應與力量抗衡。
2、集體性:籃球運動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技戰術能力,以及在比賽中表現出的智慧、膽略、意志、活力與創造力,運動員也必須具備勇敢頑強的鬥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3、觀賞性:籃球比賽中,可以欣賞到嫻熟的運球、巧妙的傳球、准確的投籃、機智的搶斷、精彩的扣籃和出奇的封蓋,再加上攻守交錯、對抗變換,從而使比賽雙方鬥智斗勇,球場形勢變化富有戲劇性,能使參與者和觀看者得到心理的滿足和愉悅。
4、趣味性:籃球運動簡單易行,趣味性很強,可以因人、因地、因時、因需而異。通過變換各種活動方式,籃球運動更加方便與吸引人們的參與,以達到活躍身心、健身強體的目的,進而提高社會的文明氛圍,充實人們業余文化娛樂生活。
5、健身性:人們通過參與籃球運動,既可以強身健體,也可以使個性、自信心、審美情趣、意志力、進取心、自我約束等能力都有很好的發展,也有利於培養團結合作、尊重對手、公平競爭的道德品質。
Ⅱ 打籃球最主要的基本有哪些
1 速度,主要是突破和啟動的速度。其實大多數的情況下如果你有絕對的速度優勢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晃動就可以突破成功,因為假動作只是不讓對方看出你的突破方向,而顯然只有左右兩個方向可以突破(除非你硬要拿某某視頻里的鑽襠說事)。更合況大部分右手球員往右邊突破的幾率更大。但是靠速度突破的優勢是讓對方不知道你何時突破,時間是無限的,短短的三秒中時間里有可能在任何時間突破,當對方反應時你已經靠快速的啟動佔到了有利身位,而他也還要有個啟動時間才能帶起速來,而這時你已經突破他的防線了,所以應該說速度是突破能力最重要的部分。(代表球員jordan iverson 我個人認為MJ的速度更快些,他的百米比較官方的說法是10秒 2 力量,並不是單純的勁大勁小,而是對抗中的力量,利用身體搶住有利位置的力量,投籃需要的手臂力量,滯空時的腰腹力量等等。(代表球員jordan wade james 現在的kobe) 3 協調性和靈活性,我想一個任何一個偉大的球員都是有天賦的球員,而協調性和靈活性無疑是一種天賦的最好體現,為什麼同樣的動作有的人就可以作的很漂亮很舒服,這正是身體協調性的幫助,而高難度的假動作和晃動沒有很好的靈活性是不可能完成的。(代表球員iverson kobe) 4 身高和彈跳,不光是彈跳的高度還有彈速和滯空能力,籃筐畢竟不是伸手就能夠到的,所以一定的身高和彈跳可以更好的得到置空權,彈速就好比突破時的啟動速度可以比對手更先靠近籃筐,而滯空能力也不是單純的滯空時間,畢竟都是地球人,牛頓定律還是要遵守的,因為S=1/2at^2所以時間僅與滯空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關(不考慮阻力)也就是說通常跳的高的人在空中滯留時間也就長,因此滯空能力指的是空中調整動作的能力,這就需要很好的腹肌和平衡能力,才有可能在空中做出拉桿,換手以躲避對方的封蓋。(代表球員jordan kobe兩個人都是滯空能力完美者,反正MJ是我見過的惟一能在空中做出兩個拉桿並且球進的人,好像當時是和網隊吧。AI和WADE,JAMES應該是那種爆發彈跳能力)
希望採納
Ⅲ 打籃球有哪些基本要求
籃球運動身體訓練的原則
原則是人們說話或行事所依據的法則或標准,原則是由人們根據其對客觀事物運動內在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科學的原則即是人們對客觀規律正確認識的反映。
訓練規律是指運動訓練系統內部各構成因素之間,以及它們與系統外部各相關之間在結構與功能上的本質聯系和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些本質聯系在運動訓練過程中不斷重復出現,在一定條件下影響或者決定著運動訓練的進程。訓練的規律是不依人們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的客觀存在。訓練規律中帶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律有可稱作訓練原理。運動訓練活動的組織者與參與者應該深刻認識訓練規律,嚴格遵循訓練規律去組織自己的訓練活動,才有可能取得訓練工作的成功;而任何違背訓練規律的認識和做法,都必然會受到訓練規律的懲罰,甚至付出巨大的代價。
訓練原則是依據運動訓練活動的客觀規律而確定的組織運動訓練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是運動訓練活動客觀規律的反映,對運動訓練實踐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身體訓練原則對身體訓練的影響以及確立訓練指導思想的步驟,對提高籃球運動身體訓練水平有重要意義。
1. 身體訓練的統一性原則
1.1全面身體訓練與專項身體訓練並存 二者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忽視某些作用於技術與身體的協調同步發展將產生潛在的危害。
1.2全面身體訓練與專項身體訓練相互制約 專項身體訓練的內容取決於全面身體訓練所建立的前提,身體訓練的大部分內容具有專項技能的特點。它們之間的聯系決定了相互的制約性,二者都不能脫離對方的存在而各自獨行。二者協調同步的發展是受相互制約因素影響的必然選擇。
1.3 全面身體訓練與專項身體訓練在訓練中的排他性 二者的統一應理解為矛盾的辨證統一,其訓練量的比例關系必須遵循一定尺度的原則。比例關系不當,不利於專項技能的形成和完善。某些訓練內容過量,就會使專項訓練的必要量減少。反之專項訓練過量,又會壓縮其他訓練內容的基本量。
1.4 全面身體訓練與專項身體訓練相統一在訓練中的復雜性 要體現最佳統一的效果,訓練量的比例關系至關重要。它的確立是基於具體對象的若干復雜、繁瑣的復雜性,並反映出實施與操作的難度。
2 身體訓練的連續性原則
在籃球運動的身體訓練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競賽活動與系統訓練的沖突。其原則是基於以下三個基本原理:(1)身體訓練應按照全年和多年的計劃安排,任何一次身體訓練課應包含在總的訓練計劃進度中。訓練的進度計劃是統領和調控訓練全過程的綱領性文件;(2)身體訓練過程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是通過即刻性訓練效應、延續性訓練效應、疊加性訓練效應之間的不斷地、相互的銜接實現的。因此身體訓練的連續性原則是獲得這些效應的必要條件;(3)身體訓練之間的間歇應保持在某種訓練程度內。身體訓練的間歇超出這些限度就會破壞連續性原則,就會影響各種效應之間的銜接,就會影響由此而來的良性遷移效果,最終破壞系統訓練的基本結構。
3 身體訓練與技術訓練結合的原則
身體訓練是籃球技術訓練的基礎,二這有機的結合是籃球訓練的最基本要求。身體訓練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籃球技術所需的運動能力和運動素質。身體訓練與技術訓練不僅要從訓練的階段目標上相結合。一方面,身體訓練要根據技術訓練的具體內容、階段、程度來進行相應的和理安排,輔助技術訓練完成技術的學習、掌握、形成、完善,並起到體能上的支持與保障作用。另一方面,技術訓練也應根據身體訓練時的發展程度來決定具體的訓練內容,二者決不能各自為陣,互不關聯。與之相反,應找到身體訓練與技術訓練內容之間的對稱、對應、相似、相通的接點,並通過它達到二者的融合。
4 身體訓練的區別對待原則
區別對待原則所考慮的首要因素是具體的訓練對象在生理、心理、訓練三個方面的個性特徵和個性差異。身體訓練的效應是通過隊員機體的各種變化予以表現,而不同隊員之間的生理、心理、年齡、狀態、發育特徵以及技能、智能水平都各不相同,機體變化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因此要使身體訓練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須考慮隊員的個人特徵和個體差異,予以區別對待,有針對性的組織身體訓練。體現區別對待原則的具體措施是訓練的不同方式、方法、手段的變化,它們不僅要從負荷的強度、密度上,還應從間歇與恢復上有所區別。同時還要從訓練的效應上分析不同隊員之間的個體差異,及時做出調整,有針對性的實施區別對待。
訓練的指導思想和計劃安排是實現相互結合的實際保障;訓練的方法、手段是實現相互結合的具體措施;二者從形式到內容的緊密聯系則事實現相互結合的核心實質。
5 身體訓練的保護與恢復原則
籃球運動的身體訓練總是要面對超負荷與運動性損傷這類現象,因此保護與恢復是不可迴避的重大問題。由於身體訓練的負荷變化,隊員身體疲勞現象會不同程度地經常存在和出現,因此恢復也成為科學、系統、完整訓練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經常介入到身體訓練負荷增長與優化控制的作用之中,甚至於直接稱為「恢復訓練」。恢復作為訓練手段,在身體訓練中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合理安排休息,保證訓練負荷後,身體機能恢復工作能力,從而進行重復與聯系的訓練;二是優化組合訓練效應,利用休息作為手段,調控訓練負荷強度與身體機能狀態的對比關系從而保證即刻性延續性疊加性訓練效應的獲得,恢復訓練從休息時間的長短上劃分成:短暫、普通、超量三種基本類型,每一種類型的休息間歇都應根據訓練效應的獲取規律緊緊聯系在一起,有效的控制訓練負荷增長的過程。
同時,籃球訓練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急性損傷,恢復訓練又成為治癒這類損傷的積極主動有效的方法,減輕損傷後對訓練和比賽造成的不良影響。這里特別要強調。恢復不是單純的休息,雖然損傷發生後的休息非常必要,但積極主動的恢復訓練更為重要。
人盯人防守與進攻人盯人防守
1 人盯人防守的概念和特點
人盯人防守戰術就是每個防守隊員守住一個進攻隊員,在防住自己對手的基礎上相互協作的全隊防守戰術。其特點是防守分工明確,能有效地抑制對手的中遠距離投籃。但同時對個人防守能力和體力的要求較高,內線防守相對較弱。
2 人盯人防守的分類
根據防守的區域可分為半場人盯人和全場人盯人防守;根據盯人的松緊程度又可分為松動人盯人和緊逼人盯人防守。
3 人盯人防守的基本要求
(1)防守時應以人(各自防守的對手)為主,人球兼顧,時刻注意人、球、對手、籃圈等的方位,隨時調整自己的防守位置,並注意協助同伴防守,干擾和破壞自己附近的球和進攻隊員。
(2)全隊要有良好的配合意識,思想統一,配合默契,前後呼應,行動迅速,積極搶佔有利位置,爭取在氣勢上占據主動。
(3)防守無球隊員時,以防止或減少對手接球為主,特別要防止對手在有威脅的區域內接球,人球兼顧,及時准備補防和斷球。
(4)防守持球隊員時,首先要防止對手的投籃和突破,干擾其傳球。對手運球時,要迫使其向邊、角方向移動並使其停球。對手停球後,要立即貼近進行緊逼防守,封堵傳球。在整個防守有球隊員的過程中,要積極利用搶、打、封、抹、蓋等技術和各種假動作,破壞和奪取對方的控球權。
4 人盯人防守的運用時機
(1)遭遇戰時作為摸底的一種戰術。
(2)對手中遠距離投籃命中率較高而內線相對較弱時。
(3)本方個人防守能力強、體力較好時。
(4)對方不適應或作為戰術變化時。
5 運用人盯人防守應注意的問題
(1)在個人防守的基礎上,注意全隊的協作,及時補防和輪轉。
(2)嚴密防守各自對手的同時,要明確全隊的防守重點,並有所側重。
(3)盡量減少個人的犯規次數,注意保存體力。
6 人盯人防守戰術的練習與提高
(1)全面提高個人防守的技術與能力。
(2)明確人盯人防守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3)重視防守合作意識的培養提高,充分運用防守基礎配合方法提高集體防守能力。
(4)科學檢測和評價防守效果,並在實戰中檢驗提高。
進攻人盯人防守
由於人盯人防守是籃球比賽中運用最普遍的防守戰術,所以每一個籃球隊都必須掌握進攻人盯人防守的戰術。
1 進攻人盯人防守的基本要求
(1)思想上要有所准備,沉著冷靜。
(2)隊員在場上要保持一定距離或分散隊形,拉大防區以便於各個擊破。
(3)根據雙方情況,揚長避短,發揮自己優勢,有所側重地組織進攻。
(4)控球隊員不要急於處理球,特別應注意不要在邊、角處停球,應積極組織隊友運用傳切、突分、掩護和策應等配合,爭取局部突破,打亂其防守陣型,尋找戰機。
2 進攻人盯人防守的練習與提高
(1)理論上先了解人盯人防守的特點和原則,在此基礎上明確進攻的基本原則和要求等。
(2)在個人防守技術技能的基礎上,先教進攻半場松動人盯人的戰術配合,再逐漸加大難度進行練習。要注重提高防守的伸縮性。
(3)先在無球狀態下練習,然後再結合防守者的移動進行練習和鞏固提高進攻的質量。防守者的防守難度應根據進攻者的水平逐漸加大,最後在比賽中檢驗提高。
區域聯防
1、區域聯防的概念和特點
區域聯防是由進攻轉為防守時,防守隊員迅速退回後場,每個隊員分工負責防守一定的區域,嚴密防守進入該區域的球和進攻隊員,並與同伴協同防守,用一定的隊形把每個防守區域有機地聯系起來而組成的防守戰術。它的特點是在每個人防守一定區域的基礎上,隨著球的轉移和進攻隊員的穿插移動而不斷地調整防守的位置和隊形(也簡稱為球動人動,人隨球動),重點防守有球區域和籃下。這種防守戰術的位置固定,分工明確,重點突出,有利於保護籃下、組織後場籃板球和發動快攻。但由於受區域分工的限制,各種聯防都存在一定的薄弱區域,容易被對方在局部區域以多打少。
2、區域聯防的分類
依據防守隊員的站位形式,常把區域聯防分為"2-1-2"聯防、"2-3"聯防、"3-2"聯防、"1-3-1"聯防及對位聯防等幾種。其中"2-1-2"聯防是最基本的區域聯防。
3、區域聯防的基本要求
(1) 根據區域聯防的形式和隊員、對手的特點等合理分配防守區域,最大限度地發揮隊員在各自防區的作用。
(2) 由攻轉守時,除積極阻止對方的攻勢外,應有組織地快速退守和及早落好防守位置。
(3) 每個隊員必須認真負責各自的防守區域,積極阻撓進入該防區的進攻隊員的行動,並根據球的方位調整隊形進行聯合防守。
(4) 對有球隊員應按盯人方法緊逼防守,其餘防守隊員應積極移動,調整隊形進行協防或補防,作到人球兼顧。
(5) 對無球隊員的穿插移動,要根據其離球的遠近和隊友的位置積極搶位、堵截和護送,並及時與隊友呼應聯系,不讓對手向有威脅的區域移動或接球。遠離球的防守隊員應起指揮作用。
(6) 進攻隊員投籃後,每個防守隊員都應該積極堵位和搶位,有組織地爭搶籃板球,並及時發動快攻。
4、區域聯防的運用
(1) 對方中遠距離投籃不準而內線威脅較大時。
(2) 對方個人突破能力強而本對個人防守能力不足時
(3) 本隊犯規較多而為保存實力時。
(4) 對方不適應或有策略地改變防守戰術時。
(5) 對方比分落後而急於求成時。
(6) 為了有組織地爭搶籃板球和發動快攻時。
5、區域聯防的教學訓練
(1) 理論上明確該戰術的基本特點和要求。
(2) 應以"2-1-2"聯防為主要學習內容,基本掌握後再學習其它的變化。
(3) 重點掌握區域聯防的基本隊形、各隊員的職責和各種情況下的配合方法。
(4) 先慢後快、先簡單後復雜,逐漸提高聯防的伸縮性和多變性。
(5) 在比賽中檢驗提高區域聯防的質量。
二、進攻區域聯防
1、 進攻區域聯防的基本要求
(1) 多組織快攻。
(2) 根據區域聯防的隊形,有針對性地落位,重點攻擊薄弱地區。
(3) 通過多傳球、快傳球、突破分球等打亂防守隊形,尋找戰機。
(4) 多運用中遠距離的投籃逼其擴大防守范圍,爭取籃下空間。
(5) 積極組織前場籃板球爭取二次進攻機會,並注意保持攻守平衡,及時退守。
2、進攻區域聯防的教學訓練
(1) 理論上先明確進攻區域聯防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2) 重點選擇"1-3-1"落位陣型進行進攻。
(3) 根據防守的陣型和彼我雙方隊員的具體特點,確定進攻戰術方法和隊員位置分工。
(4) 結合區域聯防進行進攻練習,注意逐漸提高防守難度。
(5) 結合快攻受阻轉為陣地進攻時練習攻防。
(6) 在比賽中檢驗提高。
回答者: miracle77 - 魔法師 四級 5-24 13:21
人盯人防守與進攻人盯人防守
1 人盯人防守的概念和特點
人盯人防守戰術就是每個防守隊員守住一個進攻隊員,在防住自己對手的基礎上相互協作的全隊防守戰術。其特點是防守分工明確,能有效地抑制對手的中遠距離投籃。但同時對個人防守能力和體力的要求較高,內線防守相對較弱。
2 人盯人防守的分類
根據防守的區域可分為半場人盯人和全場人盯人防守;根據盯人的松緊程度又可分為松動人盯人和緊逼人盯人防守。
3 人盯人防守的基本要求
(1)防守時應以人(各自防守的對手)為主,人球兼顧,時刻注意人、球、對手、籃圈等的方位,隨時調整自己的防守位置,並注意協助同伴防守,干擾和破壞自己附近的球和進攻隊員。
(2)全隊要有良好的配合意識,思想統一,配合默契,前後呼應,行動迅速,積極搶佔有利位置,爭取在氣勢上占據主動。
(3)防守無球隊員時,以防止或減少對手接球為主,特別要防止對手在有威脅的區域內接球,人球兼顧,及時准備補防和斷球。
(4)防守持球隊員時,首先要防止對手的投籃和突破,干擾其傳球。對手運球時,要迫使其向邊、角方向移動並使其停球。對手停球後,要立即貼近進行緊逼防守,封堵傳球。在整個防守有球隊員的過程中,要積極利用搶、打、封、抹、蓋等技術和各種假動作,破壞和奪取對方的控球權。
4 人盯人防守的運用時機
(1)遭遇戰時作為摸底的一種戰術。
(2)對手中遠距離投籃命中率較高而內線相對較弱時。
(3)本方個人防守能力強、體力較好時。
(4)對方不適應或作為戰術變化時。
5 運用人盯人防守應注意的問題
(1)在個人防守的基礎上,注意全隊的協作,及時補防和輪轉。
(2)嚴密防守各自對手的同時,要明確全隊的防守重點,並有所側重。
(3)盡量減少個人的犯規次數,注意保存體力。
6 人盯人防守戰術的練習與提高
(1)全面提高個人防守的技術與能力。
(2)明確人盯人防守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3)重視防守合作意識的培養提高,充分運用防守基礎配合方法提高集體防守能力。
(4)科學檢測和評價防守效果,並在實戰中檢驗提高。
進攻人盯人防守
由於人盯人防守是籃球比賽中運用最普遍的防守戰術,所以每一個籃球隊都必須掌握進攻人盯人防守的戰術。
1 進攻人盯人防守的基本要求
(1)思想上要有所准備,沉著冷靜。
(2)隊員在場上要保持一定距離或分散隊形,拉大防區以便於各個擊破。
(3)根據雙方情況,揚長避短,發揮自己優勢,有所側重地組織進攻。
(4)控球隊員不要急於處理球,特別應注意不要在邊、角處停球,應積極組織隊友運用傳切、突分、掩護和策應等配合,爭取局部突破,打亂其防守陣型,尋找戰機。
2 進攻人盯人防守的練習與提高
(1)理論上先了解人盯人防守的特點和原則,在此基礎上明確進攻的基本原則和要求等。
(2)在個人防守技術技能的基礎上,先教進攻半場松動人盯人的戰術配合,再逐漸加大難度進行練習。要注重提高防守的伸縮性。
(3)先在無球狀態下練習,然後再結合防守者的移動進行練習和鞏固提高進攻的質量。防守者的防守難度應根據進攻者的水平逐漸加大,最後在比賽中檢驗提高。
區域聯防
1、區域聯防的概念和特點
區域聯防是由進攻轉為防守時,防守隊員迅速退回後場,每個隊員分工負責防守一定的區域,嚴密防守進入該區域的球和進攻隊員,並與同伴協同防守,用一定的隊形把每個防守區域有機地聯系起來而組成的防守戰術。它的特點是在每個人防守一定區域的基礎上,隨著球的轉移和進攻隊員的穿插移動而不斷地調整防守的位置和隊形(也簡稱為球動人動,人隨球動),重點防守有球區域和籃下。這種防守戰術的位置固定,分工明確,重點突出,有利於保護籃下、組織後場籃板球和發動快攻。但由於受區域分工的限制,各種聯防都存在一定的薄弱區域,容易被對方在局部區域以多打少。
2、區域聯防的分類
依據防守隊員的站位形式,常把區域聯防分為"2-1-2"聯防、"2-3"聯防、"3-2"聯防、"1-3-1"聯防及對位聯防等幾種。其中"2-1-2"聯防是最基本的區域聯防。
3、區域聯防的基本要求
(1) 根據區域聯防的形式和隊員、對手的特點等合理分配防守區域,最大限度地發揮隊員在各自防區的作用。
(2) 由攻轉守時,除積極阻止對方的攻勢外,應有組織地快速退守和及早落好防守位置。
(3) 每個隊員必須認真負責各自的防守區域,積極阻撓進入該防區的進攻隊員的行動,並根據球的方位調整隊形進行聯合防守。
(4) 對有球隊員應按盯人方法緊逼防守,其餘防守隊員應積極移動,調整隊形進行協防或補防,作到人球兼顧。
(5) 對無球隊員的穿插移動,要根據其離球的遠近和隊友的位置積極搶位、堵截和護送,並及時與隊友呼應聯系,不讓對手向有威脅的區域移動或接球。遠離球的防守隊員應起指揮作用。
(6) 進攻隊員投籃後,每個防守隊員都應該積極堵位和搶位,有組織地爭搶籃板球,並及時發動快攻。
4、區域聯防的運用
(1) 對方中遠距離投籃不準而內線威脅較大時。
(2) 對方個人突破能力強而本對個人防守能力不足時
(3) 本隊犯規較多而為保存實力時。
(4) 對方不適應或有策略地改變防守戰術時。
(5) 對方比分落後而急於求成時。
(6) 為了有組織地爭搶籃板球和發動快攻時。
5、區域聯防的教學訓練
(1) 理論上明確該戰術的基本特點和要求。
(2) 應以"2-1-2"聯防為主要學習內容,基本掌握後再學習其它的變化。
(3) 重點掌握區域聯防的基本隊形、各隊員的職責和各種情況下的配合方法。
(4) 先慢後快、先簡單後復雜,逐漸提高聯防的伸縮性和多變性。
(5) 在比賽中檢驗提高區域聯防的質量。
二、進攻區域聯防
1、 進攻區域聯防的基本要求
(1) 多組織快攻。
(2) 根據區域聯防的隊形,有針對性地落位,重點攻擊薄弱地區。
(3) 通過多傳球、快傳球、突破分球等打亂防守隊形,尋找戰機。
(4) 多運用中遠距離的投籃逼其擴大防守范圍,爭取籃下空間。
(5) 積極組織前場籃板球爭取二次進攻機會,並注意保持攻守平衡,及時退守。
2、進攻區域聯防的教學訓練
(1) 理論上先明確進攻區域聯防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2) 重點選擇"1-3-1"落位陣型進行進攻。
(3) 根據防守的陣型和彼我雙方隊員的具體特點,確定進攻戰術方法和隊員位置分工。
(4) 結合區域聯防進行進攻練習,注意逐漸提高防守難度。
(5) 結合快攻受阻轉為陣地進攻時練習攻防。
(6) 在比賽中檢驗提高。
CBA需要本土球星的進步,象現在遼寧隊就是一個例子,培養自己的新人,保持大部分球隊的新鮮血液,象廣東隊就值得學習,一些弱隊短期的成績主要靠外援打天下不是辦法,也許需要時間來適應,應該寬容一些,而北京隊你看,少了巴特就玩不轉,也是個問題,治標治本的方法是,加強球隊的建設,讓CBA保持新鮮血液,建立自己的建設框架,讓CBA良性循環是當務之急
中國的CBA正在成長的階段,我們應該包容和期望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CBA目前是不可以與NBA相提並論,但比起過去,它發展得還是挺快的,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進攻戰術
(1)傳切配合
傳切配合是隊員利用傳球和切入組成的簡單配合。
【配合方法】
⑤傳球給④後,⑤立即擺脫對手向籃下切入,接④的回傳球投籃。
【配合要點】
切入隊員要掌握好切入時機,利用好假動作和速度;傳球隊員注意用假動作吸引牽制對手。
【易犯錯誤】
切入時動作的突然性不夠;切入時沒有明顯的動作、方向和速度的變化;持球隊員給切入隊員的傳球不及時、不到位,隱蔽性不強。
(2)長傳快攻
長傳快攻只有發動和結束階段,它最大的特點是結構簡單,速度快,參加的人數少和成功率高。但由於傳接球距離較長,傳球的准確性比較難控制。
【配合方法】
以搶後場籃板球長傳快攻為例,⑤搶到後場籃板球後,首先觀察場上情況,尋找長傳快攻機會。⑥和⑧判斷⑤有可能搶到籃板球時,便立即起動快下,爭取超越防守隊員接⑤的長傳球投籃。
(3)進攻半場人盯人防守
進攻半場人盯人防守戰術是由各種傳切、突分、掩護、策應等基礎配合而組成的全隊進攻戰術。
[進攻基本要求]
由守轉攻進入前場後,應合理地組織進攻隊行,迅速落位。
要充分利用基礎配合極其變化來創造攻擊機會,擴大攻擊面,增多攻擊點,加強進攻的攻擊性。
根據對手的防守情況,攻擊薄弱環節,造成防守的漏洞,注意配合的位置和時機,加強進攻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組織拼搶搶籃板球,注意攻守平衡,保證攻守轉換的速度。
[配合方法]
·單中鋒進攻法:
⑤傳球給⑥,⑦給⑤做行進間掩護,⑥策應傳球給⑤投籃,⑦掩護後,如果對方換人,則應轉身切人接⑥的球繼續進攻。此時⑧跟進搶籃板球,⑥傳球後也要沖搶籃板球。④向中間移動,隨時准備退守
·雙中鋒進攻法:
橫行移動利用定位掩護,採用「l-2-2」隊形落位。⑥傳球給⑦並向⑦身後繞切,⑦向左運球,同時二中鋒⑤利用④作定位掩護,從④身後繞出;如被擋住,⑦即傳球給⑤跳投。如⑤未被擋住,④向籃下要位接⑤的傳球投籃;或⑤可繼續從④外側向罰球區切人,接⑦的傳球投籃。
·「8」字掩護進攻法:
防守隊員松動跟防,⑦、⑥、④運球掩護壓縮場區造成中距離投籃機會,或⑧、⑤向籃下空切接同伴的傳球投籃。
·移動進攻法:
⑧傳球給④後傳球後,⑤為⑦掩護,⑦從底線向籃下移動接④的傳球投籃。
·反掩護通過中鋒策應進攻法:
⑧傳球給⑦後,為④掩護將⑧帶開,中鋒⑤向罰球線移動接⑦傳球,⑤轉身攻擊或傳球給交叉切人的⑦和④。
Ⅳ 籃球入門知識有哪些
一、籃球入門知識:
1、練習好身體的協調性。
2、你要把籃球當做你的夥伴,經常拍拍,摸摸,久了就會有一種感覺。
3、籃球不是5v5,就是3v3,傳球很重要。
二、籃球的規則與裁判法
超時違例
1、3秒鍾規則:某隊控制球時,同隊隊員在對方禁區內停留不得超過3秒鍾。在比賽過程中或控球後在界外擲界外球的情況下,只要同方隊員在對方禁區內停留超過3秒鍾,裁判員會立即鳴哨,判罰3秒違例。
2、5秒鍾規則:當一個持球隊員被嚴密防守,在5秒鍾內沒有傳球、投球、
滾球或運球時,也將宣判違例。過去5秒違例判爭球,現在則由對方隊員就近擲界外球。
3、8秒鍾規則:一個隊從後場控制球開始,必須在8秒鍾內將球推進到前場,否則判8秒鍾違例,由對方擲界外球。
4、24秒鍾規則:一個隊在場上控制球後,必須在24秒鍾內出手投籃,否則判24秒違例。過去如在24秒鍾內球被對方擊出界外後將重新計算24秒,現在則從邊線擲界外球後不再重新計算24秒,而是在24秒鍾中的剩餘時間內必須出手投籃,否則仍被判為24秒違例,判由對方擲界外球。
一般規則
全隊7次犯規規則和一加一罰球規則:比賽每半時,一個隊的隊員侵人犯規和技術犯規次數累計已達7次,此後這個隊的任何一個隊員再發生侵人犯規或技術犯規,均將執行一加一罰球規則,判給被侵犯的對方隊員罰球一次,如罰球成功,由這個隊員再追加罰球一次;如第一次罰球不中,比賽應繼續進行,不再,則判為違例,由對方在邊線擲界外球。給予追加罰球的機會。如罰球者罰出的球未觸及籃圈。
技術規則
1、技術犯規:技術犯規是指所有不包括與對方隊員接觸的隊員犯規。隊員不得漠視裁判員的勸告或運用不正當的行為。
2、兩次運球:又稱「非法運球」,球員第一次運球結束後不得再次運球,失去了對球的控制以後只可以投籃、傳球、除非球被另一球員接觸。
3、帶球撞人:持球隊員推動或移動到防守隊員軀幹上的身體接觸,當接觸的瞬間防守隊員已經提前站位,則進攻隊員構成帶球撞人。
4、阻擋犯規:持球隊員與防守持球隊員在進攻和防守時,採取了不合理的位置、不正確的身體姿勢、不正當的起動方法和非法的動作而造成錯誤的身體接觸而產生的侵人犯規。
5、打手犯規:又稱「非法用手」,在運球或上籃、投籃時防守人員打手,這樣就會被裁判吹其打手犯規。
6、走步:又稱「帶球走違例」,是指當隊員在場上持著一個活球,其一腳或雙腳超出規則所述的限制向任一方向 [5] 非法移動。
7、24秒違例:1.當一名隊員在場上控制量個活球時,該隊必須在24秒鍾內完成投籃。計時器是籃球比賽不可缺少的部分允許24秒時間到時籃球尚在投籃動作完畢後的飛行軌跡中,如果籃球最後觸碰籃筐,則24秒計時器重置計時,如果投籃未能觸碰籃筐,則判24秒超時違例;2.控制球隊在24秒鍾內未投籃,要發出24秒信號的聲響,違反本條規則為違例。
8、八秒違例:負責進攻的球隊必須要在八秒鍾內把球運到對方的半場,如果在八秒之前運不過對方前場的話,那麼裁判就會判給對方發球,比賽也因此會重新開始。
9、5秒違例:1.進攻球員必須在5秒鍾之內擲出界外球;2.在被嚴密防守時,必須在5秒鍾之內傳、投或運球;3.在罰球時,罰球隊員必須在5秒之內將球投出。
10、雙方犯規:雙方犯規是2名互為對方的隊員大約同時相互發生侵人犯規的情況。如發生雙方犯規,應給每一犯規隊員登記一次侵人犯規,不判給罰球,並且只給隊員登記犯規,不登記全隊犯規。
Ⅳ 打籃球有哪些技巧(全部)
開始學打籃球,首先要進行戰術意識培養,要不然你永遠只是打籃球,而不是會打籃球!!! 1 籃球運動是我們較為喜愛的運動項目,也是中學體育必修課的主要內容之一, 有著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我們在籃球教學和比賽中經常發現學生技術、戰術運用生搬硬套,實效性差,不合理的跑位接應多,防守時不知如何選位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學生對籃球運動競賽規律的認識不足,用籃球運動的術語說:即籃球戰術意識差。培養提高中學生的籃球戰術意識,對提高中學生運動員的籃球運動水平將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中學生運動員處於基礎訓練階段,所以應把戰術意識的培養放在與其它專項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 籃球戰術意識的概念 意識是心理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人類獨有的最完善的反映形式,是人腦對客觀現實自覺能動的放映。戰術意識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戰術目的,正確合理地運用戰術和技術的自覺的心理活動。籃球戰術意識是運動員對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律的認識和合理的運用。籃球戰術意識來源於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對變化著的客觀事物的初級認識過程,產生於運動員對所從事的運動項目本質和發展規律的高級認識過程,並通過運動員的具體行動表現出其主要的特徵和作用。 3 培養籃球戰術意識在中學訓練和教學中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在教學和訓練工作中,對培養中學生運動員籃球戰術意識方面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從戰術意識在籃球比賽中的作用來看,培養中學生運動員的戰術意識是必要的。戰術意識被人譽為運動場上的「活靈魂」,是運動員高度智慧的結晶。戰術意識與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智力能力相適應, 戰術意識的強弱,往往是衡量一個球隊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認識戰術意識對中學生運動員的影響,關鍵是要擺脫「意識會在訓練比賽中自然形成和發展」的思想束縛,運用科學的理論和規律去指導訓練,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有的放矢地講清戰術意識的概念、特點及其作用,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戰術意識。 3.2 從籃球運動的特點來看,培養中學生運動員的戰術意識是必需的。籃球運動激烈、對抗、復雜、多變的特點決定了比賽是瞬息萬變的。在比賽中隊員要根據場上不斷變化的情況採取正確、果斷的行動,才能取得「攻必克、守必固」的效果,如果缺乏戰術意識,就只會蠻干、硬攻,既消耗體力,又往往事倍功半。同時,籃球運動作為集體運動項目,不僅要使隊員融入到整個隊伍當中,而且要使自己成為有獨特個性的個體。這些都要求隊員有一定的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在較短時間內有相當多的思維活動。戰術思維是戰術意識的主要成分。由意識到行動的過程,主要靠戰術思維的預見性、敏捷性和創造性等。所以說,中學生運動員戰術意識的培養和形成與思維活動密切相關。戰術意識的形成是思維活動在執行戰術行動中的具體體現,加強中學生運動員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於他們戰術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3 從中學生運動員的心理特徵來看,培養戰術意識是極有可能的。中學生運動員的抽象思維能力日益發展,並逐漸佔主要地位,他們已經掌握的知識已能幫助他們理解比較抽象的概念。同時,中學生運動員的觀察力的准確性和持久性也有較大的發展。他們對訓練中出現的情況,既好奇又困惑,正是擺正和增強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當然,由於這個時期接觸的技術、戰術都屬於基礎性的,他們的思維能力必然受到一些限制,而滿足不了他們的求知慾,所以,教練員必須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通過反復訓練、舉一反三,不僅讓學生學會多種戰術,更能深入領會這些戰術意識,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要加強中學生運動員球感和無球時場上位置感的培養;要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加強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以適應比賽時的緊張激烈的氣氛,以沉著應戰,超常發揮。 3.4 從中學生運動員的訓練內容來看,培養戰術意識是切實可行的。戰術意識是抽象的,只有在技術、戰術的運用中,才具有實際意義。因此,在技術、戰術訓練中培養戰術意識,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運動技術的形成是動力定型建立的過程,是在感性知覺基礎上建立生動的表象,並經過思維加工而成的,所以,技術的形成既是強化動力定型的過程,也是理性思維的過程即技術意識形成的過程。因此,技術訓練切忌成為簡單的機械式操作或單純的增加次數、延長時間,而是要在技術動作練習的同時,經常地、反復地進行講解、分析、強化,使中學生運動員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將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有機結合。同樣,在戰術訓練中,無論是二、三人的配合,還是全隊的整體配合,要運動員明確各自的職責、行動線路、配合形式,通過戰術分析,加深對戰術內部規律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戰術思維能力;要不斷地加強訓練的要求與難度,通過訓練培養他們在復雜條件下分析判斷形勢、估計預測形勢變化以及迅速果斷作出決策的能力,從而提高戰術意識的實效性;要根據訓練內容的不同,逐步培養戰術意識,比如在快攻中各個位置的跑位意識,進攻區域聯防中持球隊員與非持球隊員的進攻線路意識以及位置意識等。只要常抓不懈,潛移默化,戰術意識就會不斷增強。 4 如何培養提高中學生運動員的籃球戰術意識 戰術是運動員比賽中所採用的方法,而戰術如何在比賽中得以正確合理的運用,則依賴運動員的戰術意識水平。所以在籃球訓練與教學中,戰術意識的培養是長期的。戰術意識比技術更重要,技術不會,可以學會,但如果缺乏正確的戰術意識,運動員就會失去行動上的指南,就不能合理得運用技術。所以,培養提高中學生運動員的籃球戰術意識應是全面的,系統的,應把它放在與技戰術訓練同等的位置上。在教學與訓練中可通過以下措施與方法進行: 4.1 要使學生掌握籃球理論知識和加強專項理論的學習,並注重經驗的積累。這三點是運動員成為「智能型」球員的重要手段。 4.2 發展注意品質,提高觀察能力。籃球運動員的觀察能力是隨時掌握賽場上千變萬化的情況,並作出正確判斷和快速反應動作的先決條件。要使運動員學會用眼睛的餘光觀察比賽動向的能力,以擴大視野。比賽中要求運動員隨時注意觀察防守者的情況,進攻隊員球場的分布,控球者的行動意圖及籃球處於場上的位置,主動尋找戰機。 4.3 加強技術、戰術的規范訓練。對每個隊員來講,掌握全面、扎實、有效的基本技術是十分重要的。籃球戰術意識只有通過嫻熟的、過硬的基本技術才能得到具體有效的體現,所以在訓練中要把基本技術達到自動化的程度。但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在基本技戰術訓練中貫穿戰術意識的因素,施以戰術意識的內容,把技戰術訓練與培養戰術意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技戰術的運用能力。 4.4 重視戰術思維的訓練。激發戰術思維是培養籃球戰術意識的核心,戰術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是培養戰術意識的中心環節。要求學生在訓練中學會用腦,在練的過程中要積極思考,這樣就會使戰術思維與戰術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達到培育戰術意識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運動員學生圍繞戰術目的而練,力求使技戰術的運用,在時機、方位和配合上取得高度的協調一致。 5 小結與建議 戰術意識在實踐中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在比賽中注意研究運用戰術方法;二是在訓練中應帶著戰術意識練技術。在籃球教學與訓練中,加強戰術意識的培養不僅可行,而且會加深運動員對籃球規律的理解程度。因此培養提高運動員的觀察、戰術思維能力等對籃球比賽有深遠影響的因素,注意比賽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是提高籃球戰術意識的重要保證。使隊員在困難、被動、失利和多種因素干擾的情況下能夠有隨機應變,化弊為利,轉敗為勝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籃球運動的水平。
Ⅵ 打籃球~~
一 步 步 教 你 打 籃 球 (初學者請進)
[color=blue]轉者注:
籃球入門時有正確的姿勢和方法很重要,為了避免受傷等等事故..已經是老手的跳著看吧.[/color]
籃球場上位置介紹
控球後衛(PG)
控球後衛(Point Guard)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如果說小前鋒是一出戲的主角,那麼控球後衛便是這出戲的導演。
怎樣才算是一個合格的控球後衛。首先,他的運球能力是絕對少不了的,他必須要能夠在只有一個人防守他的情況下,毫無問題地將球帶過半場。然後,他還要有很好的傳球能力,能夠在大多數的時間里,將球傳到球應該要到的地方:有時候是一個可以投籃的空檔,有時候是一個更好的導球位置。簡單地說,他要讓球流動得順暢,他要能將球傳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進一步地說,他還要組織本隊的進攻,讓隊友的進攻更為流暢。
對於一個控球後衛還有一些其它要求。在得分方面,控球隊員往往是隊上最後一個得分者,也就是說除非其他隊友都沒有好機會出手,否則他是不輕易投籃的。或者以另一個角度說,他本身有頗強的得分能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壞對方的防守,來替隊友製造機會。總而言之,控球員有一個不變的原則:當場上有任何隊友的機會比他好時,他一定將球交給機會更好的隊友。所以,控球員的出手經常都是很好的投籃時機,自然我們對他的命中率要求也就比較高,一般而言應該要在五成以上,要比小前鋒和得分後衛高。而在得分能力方面,外線和切入是他必備的兩項利器。
得分後衛(SG)
得分後衛(Shooting Guard),由其字義不難得知,他以得分為主要任務。他在場上是僅次於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練就像小前鋒一般的單打身手,因為他經常是由隊友幫他找出空檔後投籃的。不過也就因為如此,他的外線准頭與穩定性要非常好。
得分後衛經常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是有很好的空檔來投外線,因此他的外線准頭和穩定性一定要好,要不然隊友千辛萬苦擋出個好機會,卻又投不進去的話,對全隊的士氣和信心打擊頗大。第二則是要在小小的縫隙中找出空檔來投外線,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一個好的得分後衛總不能企望每次都有這么好的空檔,應該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機會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一定的水準,如此的話,才能讓敵方的防守有所顧忌,必須拉開防守圈,而更利於隊友在禁區內的攻勢。
如此說,得分後衛的命中率一定要很高羅?其實不然。因為我們雖然希望他有較好的准頭,但是也別忘了他出手的距離經常都是相當遠的,我們總不能希望一個射手投外線要准到比人家籃下打板命中率還高吧!更何況,得分後衛有時也得要自己找機會單打出手、或是在人縫中找空檔,所以他的命中率不會太高,這是可以理解的。一般而言,能到四成七、四成八就算是不錯了,五成以上已是上上之選。
小前鋒(SF)
小前鋒(Small Forward)乃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對小前鋒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較遠距離的得分。小前鋒一接到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把球往籃框里塞。他可能會抓籃板,但並不必要;他可能很會傳球,但也不必要;他可能彈跳很好,但仍不必要;他可能防守極佳,但還是不必要。小前鋒的基本工作,就是得分、得分、再得分。
小前鋒乃是對命中率要求最低的一個位置,一般而言只要四成五就算得上合格,而四成以上都可以接受。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他要能得分。如果一個小前鋒每場球得個七、八分,命中率還只有四成的話,那還不如叫他去坐板凳算了。話說回來,為什麼小前鋒的命中率可以比較低呢?因為他是隊上主要得分者,他經常要積極找機會投籃,要在某些時刻穩定軍心,甚或以較困難的方式單打對手來提升士氣,乃至於給對手下馬威,給予敵方迎頭痛擊等。因此小前鋒會有較多的機會出手,而且可能是不太好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容許他的命中率稍低,只要他能得分的話。
大前鋒(PF)
大前鋒(Power Forward)在隊上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要搶籃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但是要投籃、得分,他卻經常是最後一個。所以說,大前鋒可以算是籃球場上最不起眼的角色了。
大前鋒的首要工作便是抓籃板球。大前鋒通常都是隊上籃板搶得最多的人,他在禁區卡位,與中鋒配合,往往要挑起全隊的籃板重任。而在進攻時,他又常常幫隊友擋人,然後在隊友出手後設法擠進去抓籃板,做第二波的進攻。通常僅有少數的時間,會要求大前鋒沉底單打,這時候他便在禁區附近來個翻身、小勾射之類的,做些近距離的進攻。
既然大前鋒一般較少出手,而其投籃的位置又經常很靠近籃框,那麼對其投籃的命中率自然要求也較高了。以場上五個位置來說,大前鋒應該是命中率最高的一位了,不錯的大前鋒應該達到五成五以上。不過由於得分不是他的強項,所以他的得分可以不多,但是籃板就一定要抓得多。此外,防守時的火鍋能力自然也是大前鋒所必備的,因為他要鞏固禁區,防守當然重要。其實說穿了,大前鋒就是要做好兩件事:籃板和防守。
以往,大前鋒往往就是要做苦工的,在場上他們少有接球單打的機會。但是現在籃球觀念日新月異,大前鋒也就慢慢在進攻方面有所加強了,這也正是大前鋒今昔最大的差別。不過,一個好的大前鋒,還是要以在禁區的苦工為主的。一個能抓籃板能防守,但是進攻能力不佳的球員,我們會稱他是好的大前鋒,但是一個很能得分卻在籃板、防守上失職的球員,根本不能算是一個大前鋒。
中鋒(C)
中鋒(Center)顧名思義乃是一個球隊的中心人物。他多數的時間是要待在禁區里賣勞力、賣身材的,他在攻在守,都是球隊的樞鈕,故名之為中鋒。
中鋒要做哪些工作呢?首先,他既然是在禁區裡面混飯吃,那麼籃板球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再來,禁區又是各隊的兵家必爭之地,當然不能讓對手輕易攻到這裡面來,所以阻攻、蓋火鍋的能力也少不得。而在進攻時,中鋒經常有機會站在靠近罰球線的禁區內(此乃整個進攻場的中心位置)接球,此時他也應具備不錯的導球能力,將球往較適當的角落送出。以上三項,是中鋒應具備的基礎技能。而在球隊中,中鋒也經常身負得分之責,他是主要的內線得分者,與小前鋒里外對應。因為他要能單打,所以在命中率上的要求可以低些,但他出手的位置又往往較接近籃框,所以命中率又應該高些,大致來說,五成二可以作為一個標准。對中鋒命中率的要求,是僅次於大前鋒的。
一名好的中鋒還得多才多藝。在進攻方面,中鋒在接近籃框的位置要有單打的能力,他要能背對著籃框做單打動作,轉身投籃是最常見的一項,而跳勾、勾射則是更難防守的得分方式。防守上,要稱為一個好的中鋒,那除了守好自己該看的球員之外,適時幫忙隊友的防守是必須的。簡單地說,若敵方的球員晃過了隊友的防守而往籃下進來,中鋒便要有一夫當關之勇,守住己方的禁區。當然,不是說每回都能滴水不漏,但總是要有"能幫忙"的能力,若一個中鋒只能守住自己的人,那是不夠的(除非對方是超強的進攻中鋒)。
中鋒有一種變形,也就是所謂的外線中鋒。他與正常中鋒的差別在於,他的進攻主要是跑到外面去投外線,而少做禁區單打的工作。由於中鋒的個頭高,其他矮個子根本守不住,所以到外線投籃可以把對方的中鋒引出來,故其在前鋒較強時也相當管用,而在防守時,他就與一般中鋒無異,照樣防守對方中鋒,照樣地抓籃板。
籃球主要名詞術語簡釋
(1)扣籃:運動員用單手或雙手持球,跳起在空中自上而下直接將球扣進籃圈。
(2)補籃:投籃不中時,運動員跳起在空中將球補進籃內。
(3)卡位:進攻人運用腳步動作把防守者擋在自己身後,這種步法叫卡位。
(4)領接球:順傳球飛行方向移動,順勢接球。
(5)錯位防守:防守人站位在自己所防守的進攻人身側,阻撓他接球叫錯位防守。
(6)要位:進攻人用身體把防守人擋在身後,占據有利的接球位置。
(7)突破:運球超越防守人。
(空切:進攻人空手向籃跑動。
(9)一傳:獲球者由守轉攻的第1次傳球。
(10)蓋帽:進攻人投籃出手時,防守人設法在空中將球打掉的動作。
(11)補位:當1個防守人失掉正確防守位置時,另1防守人及時補占其正確防守位置。
(12)協防:協助同伴防守。
(13)緊逼防守:貼近進攻人,不斷運用攻擊性防守動作,威脅對方持球的安全或不讓對方接球。
(14)斜插:從邊線向球籃或者向球場中間斜線快跑。
(15)時間差:在投籃時,為躲避對方防守的封蓋,利用空中停留改變投籃出手時間。
(16)接應:無球進攻隊員,主動搶位接球。
(17)落位:在攻防轉換時,攻守雙方的布陣。
(1策應:進攻隊在前場或全場通過中間隊員組織的接應和轉移球的戰術配合,造成空切、繞切以及掩護等進攻機會。
(19)掩護:進攻隊員以合理的技術動作,用身體擋住同伴的對手的去路,給同伴創造擺脫防守的機會的一種進攻配合。
(20)突分:持球進攻隊員突破後傳球配合。
(21)傳切:持球進攻隊員利用傳球後立即空切,准務接球進攻,
(22)補防:當1個防守隊員失去位置,進攻隊員持球突破有直接得分的可能時,鄰近的另1防守隊員立即放棄自己的對手,去防持球突破的進攻者。
(23)換防:防守隊員交換防守。
(24)關門:鄰近的兩名防守持球者的隊員,向進攻者突破的方向迅速合攏,形成「屏障」,堵住持球進攻者的突破路線。
(25)夾擊:兩名防守隊員共同卡住1名進攻隊員,封堵其傳球路線。
(26)擠過:兩名進攻隊員進行掩護配合時,防地被掩護者的隊員向其對後靠近,在進攻者即將完成掩護配合的一剎那,搶佔位置,從兩名進攻隊員之間側身擠過,破壞他們的掩護,並繼續防住自己的對手。
怎樣才能提高投籃命中率
籃球是一項技術綜合性較強的運動項目,投籃得分的多少,決定著比賽的勝負。那麼,如何創造更多的得分機會,提高投籃的命中率,下面是在教學和訓練中的一些方法:
一、加強規范化投籃動作的練習。投籃的動作有單手和雙手,不論採用哪種方式,都要嚴格地按規范化動作去做。培養和掌握投籃時的肌肉感覺是優先於一切的先決條件,這就應加大規范化投籃動作的練習,最終達到動力定型。
二、提高身體的訓練程度。身體訓練程度是完成各種技術動作的基礎,對投籃命中率有明顯的影響。如身體訓練較差的隊員,運動量增大時,命中率就明顯下降。因此,應把投籃與身體訓練結合起來,在一定強度下限時限數投籃訓練,以便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有足夠的體力保證投籃命中率的穩定和提高。
三、選擇良好的投籃時機、果斷出手。良好的投籃時機,是提高投籃命中率的關鍵,一次好的得分機會是靠個人和全隊配合來創造的,要善於捕捉投籃的時機。投籃者要觀察防守隊員的重心、位置、防距,一旦防守者失掉了正常的防位,不能幹擾投籃時,或投籃者利用假動作誘使防守者失掉重心、位置和防距時,投籃者創造了投籃機會,果斷出手。利用全隊戰術創造出來的機會或利用攻防雙方出現暫時的時間差和空間差立即投籃。
四、要有強烈的投籃慾望和自信心。強烈的投籃慾望和自信心是提高投籃命中率的前提,對投籃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要使投籃者得以全面鍛煉,掌握各種投籃技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平時應對學生多一些關心、幫助,多一些鼓勵和表揚,培養投籃者的自信心。
五、加強全身協調性和出手動作穩定性的訓練。比賽中,常看到有些投籃者,在突然受到外力作用失去身體平衡時,仍能將球投進,這說明投籃者身體協調性好,在球出手的瞬間,身體和手是相對穩定的,投籃者的時空感強、手感好、自信心強,使整個投籃動作力量均勻、柔和,動作自然、連貫、流暢。
六、選擇合適的投籃出手角度和球的飛行路線。據科學和實踐證明,球的出手角度影響著球的飛行路線,球的飛行路線一般有低弧線、中弧線和高弧線三種,一般以中弧線為最佳。但由於投籃距離的遠近,隊員身材的高矮和彈跳素質的不同,因而在投籃時,球的飛行路線也就有所不同,在訓練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同時,穩定的心理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學會自我調節和自我心理暗示,不要受裁判、場地、觀眾、氣氛和比分的影響,採取合理、果斷的行動進行投籃。
傳球的幾種方法
採用何種方式傳球取決於實際情況。方式雖然不同,但有幾點是一致的:
所有的傳球都是用手指完成,而不是用手掌。為控制球的速度、方向,手指應該盡可能地張開(但不能太僵硬),手腕要有彈性。
籃球中有以下幾種主要的傳球方式:
胸前傳球 從胸前傳球快速、有效,是最常用的傳球方式。雙手持球的預備站位: 面向要傳球的隊友,抬頭、屈膝,手指張開,將球持在胸前,兩肘微向外,伸臂向外推球時,向前跨出一步,球出手時手指向上、向前推。
(雙手)擊地傳球 擊地傳球通常用來將球從防守隊友張開的手臂下傳出。雙手擊地傳球的技術要領與上面講到的從胸前傳球一樣,只是球傳出時手指向下有力,使球碰地板反彈後,到達接球隊友的腰部位置。
低手傳球 低手傳球是一種近距離的傳球,通常用於將球傳遞給離自己較近的隊友: 用手指托住球的下半部,伸臂出球時,向傳球方向邁一步,做隨球動作時固定手腕,也將球傳向接球隊友的腰部位置。
(雙手)頭上傳球 我們經常看到在籃球比賽中搶到籃板球的隊員用這種方式將球傳給位於遠處前場處於有利位置的隊友。雙手頭上傳球可以越過防守隊員,並且可以傳得很遠。 雙手從球的兩側面持球(手指尖朝上),置於頭頂,肘部微屈,向傳球方向跨一步的同時手腕向後轉,球移至腦後,將球向前拋出,手腕向下轉發力。(同樣要做好隨球動作)
如何才能搶斷成功
搶斷球是籃球的基本技術之一,搶斷可以奪走對手的進攻機會,可以帶動一次快速反擊,可以使自己的球隊打出一輪高潮。如果你搶斷成功,對手會極度懊喪。 如何才能提高搶斷的成功綠率,下述方法會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要對他進行緊逼。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習慣的運球手,應緊逼他最習慣的一側,迫使他背對著你,同時也背對著籃筐。
第二,一旦他轉身背對你,你就應緊緊貼住他,並稍稍下蹲,這樣你可以向自己的任何一側迅速移動。同時,還應張開雙臂,手掌攤開並要放鬆,這樣一旦有機會便可以出手斷球。
第三,只要對手伺機傳球,你便可以下手。雖然自始至終他對你都保持高度警惕,防止球被你捅掉,不過,因為要尋找自己的傳球夥伴,他總會有一瞬間無法對你集中注意力,他企圖傳球的一剎那正是搶斷的最佳時機。你可以突然伸手將他的球拍落,然後把球撈回來。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動作非常危險,很容易被裁判吹成犯規。因此,你最好先將球捅掉,即使你無法得到皮球,沒准你的同伴會候個正著。搶斷球也需要下功夫苦練,你可以和同伴進行一對一的練習,一旦苦功下夠,必定水到渠成。
如何控球
控球面對防守時最怕被拍,背對防守時最怕被掏。 面對防守時,對方有兩種搶斷法:
1. 在你右手控球時上一大步,其身體貼在你身體右側,胳臂長伸,插入你身體與球之間,將球拍掉。
2. 在你右手換左手過人時上一小步,胳膊正好放在你球線上,等你把球送入他手中。
對付第一種斷法,只需在對手沖上來時猛一右側身,用左肩擋在對方前進路線上,對方要麼知趣減速;要麼頭撞在你肩上,有苦說不出,知道你不是好惹的。
對付第二種斷法,記住球控低一點就行了。 背對防守時,對方往往又逼又掏,搞得你心裡很虛,其實對付對方逼你掏你的最好辦法就是主動去擠他,一旦擠住他, 他就行動不便,自然斷不了你的球了。這一著在打快攻一對一時特別有效,你不用沖得特別快,只要死死抵住對方,一邊控球一邊上籃。同時你一定還要發揮左手的作用,右手控球,左手一定要伸得長長的,最好擋在對方腰上,這樣對方的動向你就一清二楚了,這一招特別適於轉身過人。
如何運球
運球在籃球訓練或比賽中相當重要,它允許球員:
在不能傳球給隊友時可以自己帶球向前進攻;帶球移動至更有利的位置以傳球給隊友;或等待隊友到位接傳球時控制住球;自己向籃框方向運球並完成投籃或上籃。 然而不要過多的運球同樣也很重要。如果你在比賽中過多的運球,會使其他四位隊友只能站在那兒看你,從而失去了籃球運動所提倡的團隊合作精神,而且運球比較慢(傳球可以更快地把球傳向籃框方向)。你應該學會怎樣運球,更應該學會什麼時候運球(什麼時候該傳球)。
應該用手指運球,而不是手掌。運球高度最好不要超過腰部 (這樣比較容易控制球)。運球時手腕要放鬆,用向下擠壓動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動作。要訓練兩只手都能熟練地運球。開始先學習在原地運球,熟練後可以一邊運球一邊走動。不要過多考慮運球時你的移動速度,先掌握好運球技術。走動中的運球技術掌握好以後,再開始逐漸增加移動速度,直至全速。採取怎樣的速度以你能舒服地運球為標准。
運球是應該抬頭,時刻觀察場上情況。如果運球時只顧低頭看球,很容易被對手盜球,而且也看不到處於有利位置的隊友,甚至之間處於容易投籃的位置也不知道。
控制性運球
運球時當你感到既難以傳球,又不可能快速向前時,或者你在觀察場上形勢准備傳球或投籃時,應該採用控制性運球。在膝蓋到腰部的高度運球。雙膝微屈,身體前傾,這樣使你容易控制好球,也容易快速變速。不參與運球的那隻手臂應該彎屈肘部並向外伸,保持平衡,也阻止對手靠近。
快速運球
在你要帶球快速沖向前場時當然要快速運球。此時身體也要前傾,將球稍微拍向前方,運球高度稍高,在胸部與腰部之間。身體正對移動方向,眼睛觀察全場。
變速運球 運球隊員要突破對手防守可以採用變速運球(當然也可以採用突然變向或其他假動作)。變速運球要求除了改變運球速度,還要改變運球高度。用小的步幅接近對手,然後突然加速(步幅也加大),並把運球高度降至膝部位置,快速突破向前。變速運球需要很多練習才能有效地使用。
第2樓 博客論壇網友: yutong1031 發表於 05年1月18日 21:17
單手原地投籃
單手原地投籃,特別是對青少年來說,是一種基本投籃方式。我們以右手投籃為例:
雙手持球置於與眼睛同高的位置,稍便向右側,右腳比左腳稍靠前,雙膝微屈,將球上舉,右手手腕後伸,使球體大部分重量落在右手,左手從左側輕輕扶住球體,腳前掌發力,提起腳跟,伸直雙膝,伸右臂將球投出, 投籃從手腕向後彎曲開始,進而向上、向前,指尖是最後離開球體的部位
三步上籃的練習
三步上籃是最基本、最簡單的投籃技術。下面以右手的三步上籃為例說明如何練習:
從離籃框約3、4米的前方稍偏右處開始,用右手單手朝籃框方向運球向前,最後一步用左腳踏出 (並准備起跳),跨最後一步時,用雙手抱球(左手在球前方,右手在球後方並靠近球底部),左腳發力起跳,眼睛保持在籃框附近你要將球送至的方向,左手離開球,右臂單手持球向上完全伸展,並在彈跳至最高點時,靠手腕發力(稱「挑籃」)將球送出。
左手上籃只要用左手運球、右腳起跳、左手「挑籃」即可。剛開始練習時用你習慣用的手(有力的手)上籃,等動作熟練後再練慣用另一隻手上籃。如果你感到運球當中很難掌握起跳點或調整最後一步,可以先練習原地的上步、起跳、投籃,熟練以後再從運球開始。
如何跳投
跳投的好處是不象原地投籃那樣容易被對手封蓋。青少年選手可能會因為腿、手臂、肩部及背部肌肉力量不足而做不好跳投,那完全可以暫時放棄,否則因力量不足而造成的錯誤動作會影響自信心,使以後力量達到要求後也難以獲得理想的跳投技術。跳投的技術要領如下:
雙手持球,非投籃手置於球前方或側方(按你舒服的位置放)。投籃手置於球的後部,雙膝微屈,雙手持球從胸部上移到眼睛上方,然後雙腳向上彈跳。跳起時,屈肘(前臂向後),手腕也向後翻。跳至最高點時,前臂前伸,手腕向前、向下將球投出,隨球動作(參考關於投籃)要充分,眼睛要始終耵住籃框。
投籃注意事項
籃球的訓練和比賽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投籃方式,但不管哪種投籃方式,有兩點是必須做到的:
第一
從腳底發力,也就是說雖然是用手投籃,但力量是從腳前掌發起,然後通過腳踝、膝蓋、胯部、上體、手臂、手腕,最後力量傳遞至手指尖將籃球投出。力量的整個傳遞應該是一個連貫協調的過程。
第二
手臂姿勢,應該是上臂與前臂呈90度,而手腕後伸也與前臂呈近90度,並與上臂平行。手指持球的後、下部。投籃時,向上、向前伸臂(當然是指向籃框),向上、向前用力屈手腕,最後用手指將球推出,這樣投籃會使籃球產生下旋,碰到籃板或籃框不會產生很大的反彈。還應該讓手與籃球接觸的時間盡量長(即隨球動作時間長),這樣有利於控制球的運動方向,增加投籃的命中率在開始時不要過多考慮球是否投進了籃框。把注意力集中到身體的姿勢、動作以及整個投籃動作的節奏。每次投籃要重復同樣的動作要領,正確的投籃動作變得很順暢的時候,命中率自然會因此而提高。還應該在離籃框不同的位置、角度練習投籃。
籃球運動傷害及防治
打籃球容易發生「骨骼以及關節」的傷害。也就是骨骼尚未硬化的年輕人當膝蓋受到強烈的刺激時,最容易產生膝關節水腫。
預防的方法;做一些對膝蓋強烈刺激的運動,例如全屈膝運動、兔跳、等等,別做得太過份,同時要訓練強化膝關節周圍的運動。
1. 腳踝扭傷 練習前以膠布(絆創膏、綳帶)纏繞腳踝,即可稍據預防扭傷之效。然最有效之方法仍是:做腳踝的准備操一腳側踢球運動,同時亦能強化該不為之肌肉。若不幸扭傷,先將患部位冷敷,在施加適當的壓力。冷敷時只可用冰水,加壓時則先墊以海綿,在從海綿上方用具有彈性之綳帶包紮。
2. 手指的戳傷因手指受到強烈的沖擊而產生。 預防方法: 要充分地做好手指的准備運動。手指的戮傷,依程度可分五種 1. 扭傷,2.脫臼,3.骨折,4. 腱斷裂,5.挫創傷(皮膚裂開)。 若發生扭傷,其冶療方法同其他部位的扭傷,先行冷敷,俟2~3天之後,則在該部位保溫同時按摩。脫臼時要能忍受疼痛,讓醫療人員將手指拉直,恢復原狀,然後和前法相同地處置。至於手指嚴重的戮傷、骨折、 腱所裂則不許亂動,速送醫治療才是上策。
3.肌肉離位 對肌肉施加急激的力量(屈.伸),致肌肉中之肌纖維或是肌肉之肌膜的一部份
http://..com/question/5045898.html?si=3
Ⅶ 打籃球,需要鍛煉包括哪些方面的身體素質
籃球運動以下三大方面的有機結合。
1、自身身體素質和協調性,比如櫻木花道這樣的;
2、籃球智商的高低與配合精神;
3、腳步與過硬的基本功(運球、投籃等)在NBA,主教練只負責上述第2方面的訓練,其餘的都要隊員自己請教練去單獨練,在國內則是把這三項都揉在一起練。
Ⅷ 打籃球的基本素質是啥
打籃球的時候基本素質分為身體基本素質和籃球技術基本素質。
身體基本素質:
1.身高,身高是打籃球最重要的,有很多種增高的辦法,打籃球因為總是跳才會長高,還有其他辦法,鍛煉方法:跳繩,拉伸運動,跑步,引體向上等。
2.臂展,臂展長對於打籃球有很多好處,可以比較輕松搶斷對手的球與搶籃板等。鍛煉方法:用單杠引體向上。
3.手掌,手掌大可以拿球拿的更穩,搶籃板可以抓球更容易,扣籃時也有很有用,鍛煉方法:握力器,還有可以抓大一點的石頭,盡量讓手指拉伸。
4.肌肉,打籃球的身體碰撞很多,所以得練就一身肌肉才能和對手對抗,訓練方法:舉啞鈴,俯卧撐,有時配合器械來訓練的效果更好。
5.腿爆發力,可以提升自己的速度,在封蓋的時候可以更快,扣籃更加輕松,訓練方法:連續垂直跳訓練、連續立定跳訓練、單腳跳訓練、跳階訓練、跳深訓練。
6.反應能力,籃球場上得時時刻刻都打起10分精神專注,專注球的運轉,專注隊友的現況,預測接下來發生的事。訓練方法:利用反應球訓練,專注反應球反彈的地方並且接住。
籃球技術基本素質:
1.運球。運球(dribble)是籃球比賽中個人進攻的重要技術。它不僅是個人攻擊的有力手段,而且是組織全隊進攻戰術配合的橋梁。有目的的運球可以突破防守、發動進攻、調整位置、尋找有利時機進行傳球和投籃,尤其是進攻緊逼人盯人防守的有力武器;盲目的運球會貽誤戰機,造成被動。
2.投籃。投籃是在比賽中,隊員運用各種專門、合理的動作將球投進對方球籃的方法。 是籃球賽中得分手段。 投籃是籃球運動中一項關鍵性技術,是唯一的得分手段。進攻隊運用各種技術、戰術的目的,都是為了創造更多更好的投籃機會並力求投中得分;防守隊積極防禦都是為了阻撓對方投籃得分。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運動員身高、身體素質及技術水平的提高,促使投籃技術不斷發展:出手部位由低到高,出手速度由慢到快,投籃方式越來越多,命中率不斷提高。
3.防守。防守(Defense)對手是防守隊員合理利用腳步移動和手臂動作,積極搶佔有利位置,阻止和破壞對手的進攻,以奪取球為目的所採取的各種專門動作的總稱。 懂籃球的人一定知道籃球有兩種防守方式:一種是盯人防守,另一種則是聯防,我就來說一下這兩種防守方式優點、缺點及實用性。
Ⅸ 打籃球的基本要素
一、體力。
體力是打好籃球的關鍵,沒有充沛的體力,那打好籃球是一個空談。體力下降,隨之而來的是力量不足,腳步跟不上,投籃手型變形,等等諸多不利因素。再投籃好的人,在體力不支的情況下也會手型變形。所以,充沛體力是打好籃球的基礎。 有人說,長跑鍛煉體力。是的,這個沒錯,但是籃球不同於足球,足球有時候需要長距離的跑動,對於足球來說長跑鍛煉是很必要的。籃球相對於足球場地小,不用偏重長跑來鍛煉體力,用長跑來熱身恢復還是必需的。
用沖刺跑來鍛煉體力。100米沖刺跑,屬於無氧鍛煉。如果體力基礎有限,可以用60米左右來替代。方法很簡單:用盡全力來沖刺到達終點,然後慢慢走到起點,等到體力逐漸恢復,然後繼續沖刺,達到身體的極點為止。到達極點後,可以用400米慢跑來慢慢恢復。期間要注意保持體溫,讓身體逐漸適應沖刺的狀態。這樣鍛煉,既可以鍛煉體力,又可以在籃球場上有快攻的優勢。
二、下肢力量。
下肢力量並不完全是彈跳,彈跳是必需的但不是絕對的,彈跳的可以說是小腿和跟腱甚至包括腳趾的配合所產生的爆發力的結果。而下肢力量代表的是是你整條腿的力量。它決定了可以站在需要的位置,決定了不會被對手隨意的「挪動」,不會因為各種情況而無謂的跌倒。
下肢力量的鍛煉方法,用跑步來鍛煉肌肉,就用上面的100米沖刺方法。鍛煉大腿力量的最好方法就是扛杠鈴,這是一個有氧練習,注意好呼吸。10公斤杠鈴或者更重,這個量力而行。蹲下,扛起來,再蹲下,再扛起來。感覺到疲勞,就休息,恢復後接著練習,根據身體條件,制定訓練強度。沒有杠鈴條件的,可以用蹲起跳,蛙跳,或者單腿蹲立,甚至用武術的「扎樁」等無器械鍛煉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