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籃球起源的說法
「奈史密斯球」籃球運動於1891年起源於美國,它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舊譯麻省春田)市基督教青年會(YMCA)訓練學校的體育教師詹姆士�6�1奈史密斯博士發明。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5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他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發展完善階段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秒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的發展1953年,第1屆世界女籃錦標賽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舉行,之後,1976年第21屆奧運會又把女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標志著女子籃球已全面走向世界舞台。 在女子籃球進入世界大賽後,蘇聯女籃從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曾獨霸世界籃壇二十多年。80年代後期,蘇聯女籃逐漸滑坡。自70年代以來,美國女籃的水平在短期內得到了迅速發展。自1971年第6屆、1975年第7屆世界錦標賽的第八名躍升到1976年奧運會的亞軍,1984年第23屆奧運會和1988年第24屆奧運會又奪得金牌。美洲的巴西隊也是世界勁旅,她們曾於1994年獲得第21屆世錦賽的冠軍。亞洲女籃在世界上的地位遠比男籃高得多。中國女籃曾兩次取得世界大賽亞軍,韓國女籃在奧運會比賽和世界錦標賽中多次獲得第二名和第三名。日本女籃近幾年的進步也很迅速,曾經獲得世錦賽第二名。亞洲女籃在世界大賽中的成績下滑,尤其是中國女籃已被擠出世界強隊行列,主要原因是後繼無人,目前處於斷層期。 亞洲籃球格局籃球在亞洲的發展普及程度不錯,但籃球水平比較低,遠遠低於美洲和歐洲的水平。隨著韓國男女籃在新老交替中實力減弱,亞洲籃球的格局已從過去十幾年的中韓爭霸演變成了目前的中國領跑、群雄混戰。而中國籃球在鞏固亞洲老大地位的同時,代表亞洲籃球向世界諸強挑戰的任務也更加艱巨,我們不能只做「亞洲無敵、世界無為」的一方豪強。
⑵ 籃球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美國
據文字記載,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的詹姆斯 奈史密斯發明的.奈史密斯當時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籃球是這所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教授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而委託他設計的一項室內集體游戲.他從當地兒童在室外喜歡用球投桃子筐(當地盛產桃子,各戶備有桃子筐)的游戲中得到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奈史密斯把兩個盛桃子的籃筐釘在室內運動房兩端看台離地面3米多的地方,作為球籃,並用足球為比賽用球,擋板用鐵絲網代替.他還博採了足球,橄欖球,曲棍球等其它球類項目的特點,制訂出最初13條籃球比賽規則.這就是籃球這一名稱的由來和籃球運動開創時期的情況,當時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後來,詹姆斯 奈史密斯被譽為"現代籃球之父".
⑶ 籃球起源於哪個國家,是由誰發明的
nba
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縮寫(國家籃球協會)。成立於1946年6月6日。成立時叫BAA,即全美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是由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闆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間,不至於閑置而共同發起成立的。BAA成立時共11支球隊: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華盛頓華盛頓國會隊、芝加哥牡鹿隊、克利夫蘭叛逆者隊、底特律獵鷹隊、費城武士隊、匹茲堡鐵人隊、普羅維登斯蒸氣隊、聖路易斯轟炸機隊和多倫多愛斯基摩人隊。1949年BAA吞並了當時的另外一個聯盟(NBL),並改名為NBA 。1949-50賽季,NBA共17支球隊。1976年NBA吞並了美國籃球協會(ABA),球隊增加到22支。 1980年達拉斯小牛隊加入NBA。1988年,夏洛特黃蜂隊和邁阿密熱火隊加入NBA。1990年奧蘭多魔術隊和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加入NBA。1995年兩支加拿大球隊加入NBA,多倫多猛龍隊和溫哥華灰熊隊,使NBA的球隊達到29支。2004年的山貓隊的加入達到30支。
總裁:大衛·斯特恩
NBA歷史
1896年,美國第一個籃球組織「全國籃球聯盟(簡稱NBL)」成立,但當時籃球規則還不完善,組織機構也不健全,經常一名隊員在一個賽季中可以代表幾個隊參賽, 經過幾個賽季後,該組織就名存實亡了。
1946年4月6日,由美國波士頓花園老闆沃爾特·阿·布朗發起成立了「美國籃球協會(英文簡稱BAA)」,布朗首次提出了後來成為現代職業籃球兩大基石的高薪制和合同制,高薪制是指職業籃球必須有雄厚的財政支援,這樣才能使比賽保持在高水平上,吸引觀眾,求得生存。合同制是指一名選手只能與一傢俱樂部簽訂合同,並設立選手儲備制,以防球員突然離隊時受到損失。
1949年,在布朗的努力下,美國兩大籃球組織BAA和NBL合並為「全國籃球協會(簡稱NBA)」。布朗也成為後來著名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創始人。NBA成立 時擁有17支球隊,分成三個賽區比賽,來自NBL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依靠身高 2.09米的美國第一中鋒喬治·邁肯的幫助獲得NBA第一個賽季的冠軍。從1954 -55賽季起,NBA經自然淘汰只剩下東部聯盟和西部聯盟兩大賽區。其中,東部聯盟又分大西洋區、中區;西部聯盟又分中西區、太平洋區。
1952年,NBA為了限制第一中鋒邁肯的得分能力,將籃下3秒禁區寬度由原來的6英尺擴大到12英尺。到了60年代,由於另一位超級中鋒張伯倫的出現,NBA又將禁區寬度擴大到16英尺。
由於NBA的球隊在比分領先時常採用拖延戰術,使比賽不能吸引觀眾,從1954 -1955賽季起,NBA開始實行24秒制,即每隊每次進攻不得超過24秒。 1973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以2700萬美元買下NBA比賽3年播映權,從而使NBA比賽首次走上電視,但由於當時還不具備實況轉播的條件,所以只能播放錄像。
1967年,一個新的籃球組織ABA(美國籃球協會)宣告成立,喬治·邁肯任第 一位主席。ABA採用紅、白、藍三色籃球,並實行遠投三分制,每年還舉辦扣籃大賽。 這些措施在NBA是不允許的。但由於經營不善,ABA於1976年被美國NBA吞並,從此,NBA形成對美國籃球業的壟斷。
1979年起,NBA開始實行3分遠投制。為避免各隊的實力懸殊太大,NBA建立了每年一度的「NBA新秀選撥制度」,將當年畢業的大學生選手按水平高低排出名次,然後由各俱樂部按當年聯賽的最後排名依次挑選, 排名靠後者先選,每輪各隊只能選擇一名,這樣就保證了實力最弱的球隊能得到水平最高 的新秀,選到新星的弱隊在新賽季中往往會脫胎換骨。為避免財大氣粗的球隊用高薪壟斷明星球員,NBA規定了每支球隊的工資總額限制。如用很多錢購買明星,則就無力買到其它優秀球員。這一制度保證了最好的明星平均分布在各個球隊,使各隊實力十分接近。 如果說「高薪制」和「合同制」是NBA兩大基石,那「新秀選撥制」和「薪金限額制」則確保了NBA比賽的激烈和精彩,比賽的不可預測性將眾多的美國球迷吸引到籃球 場。
NBA聯賽還實行轉會制度,NBA球員轉會不得買賣,只能以人換人。從賽季開始到第16個星期四晚9時止,球隊可自由交換球員。此後一直到常規賽季結束,各隊人員 全部「凍結」。NBA轉會是連人帶合同一起交換。
吹滅了第58根生日蠟燭,蛋糕上是幅2005年最新版的NBA版圖,夏洛特山貓,成了奶油鋪張上的又一顆櫻桃。三十,不是紋理沉澱的舊年輪,而是內存擴張的新時空,從1946到2004,球隊條形碼從No.11到No.30,規模空前的NBA,三十而立。
東部聯盟EAST
NBA成員
大西洋賽區 :76人、尼克斯、網隊、凱爾特人、猛龍
中部賽區 :活塞、步行者、騎士、雄鹿、公牛
東南部賽區 :熱隊、魔術、奇才、鷹隊、山貓
西部聯盟WEST :
西北賽區 :森林狼、掘金、爵士、開拓者、超音速
太平洋賽區:國王、湖人、太陽、勇士、快船
西南部賽區:馬刺、火箭、小牛、灰熊、黃蜂
六賽區突出區域對抗,由於夏洛特山貓隊的加盟,NBA球隊已經達到了30支。關於季後賽種子排名規則一直存在著爭議,經過聯盟管理層的商議,北京時間8月3日正式宣布,從下賽季開始,將改變先有的季後賽排名規則。
NBA共30支球隊,分為東部和西部兩個大分區,每個分區又分為三個小的賽區,東部分區為大西洋賽區、中部賽區和東南賽區;西部分區為西南賽區、西北賽區和太平演賽區。
新的種子排名規則是:各分區的前四名種子由各賽區排名第一的球隊和餘下的成績最好的一支球隊組成,不過前四位種子的排位則根據各自的成績來排定。
以前的季後賽種子排名規則顯然不合理,按照過去的排名規則,在每個分區中,每個賽區的頭名(共三支球隊)作為東西部賽區的前三號種子,他們之間的排位依據各自的戰績排定。而某賽區的第二名,哪怕它的勝率超過了另一賽區的頭名,最高只能排到分區的四號種子。
這樣的排名規則在上個賽季飽受人們的非議,西部分區中的兩只最強的球隊恰好是同在西南賽區的聖安東尼(安東尼新聞,安東尼說吧)奧馬刺隊和達拉斯小牛隊,但是根據去年的季後賽種子排名規則,馬刺隊是一號種子,而小牛隊雖然勝率遠高於西南賽區的頭名丹佛掘金隊和太平演賽區的頭名菲尼克斯太陽隊,但是只能排到第四號種子。於是這兩支西部最好的球隊不得不在季後賽的第二輪就提前相遇。最終達拉斯小牛隊苦戰七場戰勝了馬刺隊,仰首挺進西部決賽。
NBA場地區域設置
NBA的球場尺寸是長94英尺(28.65米),寬50英尺(15.24米)。球場兩端標有長方形的罰球區,長19英尺(5.79米),寬16英尺(4.88米)。
球場兩端標有3分投籃線,三分線距離籃筐的距離為23英尺9英寸,但在角部區域這一距離仍為22英尺。在籃筐為圓心,4英尺為半徑的半圓區域內,進攻球員撞擊已確定防守位置的輔助防守球員將不被判進攻撞人犯規,這一區域過去是一個2x6英尺的矩形。
罰球區圓圈的半徑是6英尺(1.83米)。中圈內圓圈的半徑是2英尺(0.61米),一條中線橫貫其中。
另有4條垂直於邊線寬2英寸(5.08厘米)的標志線,各距底線28英尺(8.53米)向場內延伸3英尺(0.91米)。
NBA規則簡介
NBA的比賽規則與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制定的FIBA規則不盡相同。NBA規則除包含FIBA規則中各種必不可少的行之有效的法則之外,還有自己鮮明的地域性、商業性以及保證和促進精彩表演的特點。
NBA和FIBA規則的主要區別是:(1)NBA每場比賽為48分鍾,分4節進行,每節12分鍾; FIBA為40分鍾,分上下半時,每半時為20分鍾。
(2)NBA的3分線為6.70米;FIBA為6.25米;
(3)NBA球場面積為90英尺×50英尺(27.43米×15.24米);FIBA為28米×15米。
(4)NBA限制區面積為16英尺×19英尺(4.88米×5.8米)的長方形;FIBA為3.6米×6 米×5.8米的梯形。
(5)NBA每場比賽暫停次數為7次;FIBA為4次。決勝期暫停數NBA為3次; FIBA為1次。
(6)NBA為場上隊員請求暫停, FIBA則為教練。
(7)NBA暫停時間每次為1分40秒;FIBA為1分鍾。
(8)NBA在上半場(前兩節)和下半場(後兩節)各有一次20秒的電視暫停(廣告);FIBA無。
(9)NBA每次進攻時間為24秒;FIBA為30秒。
(10)NBA個人限犯規次數為6次;FIBA為5次。
(11)NBA罰球時間為5秒;FIBA為5秒。
(12)NBA臨場裁判人數為3人;FIBA為2人。
(13)NBA無緊逼防守下的5秒違例,FIBA有。
(14)每場比賽超過犯規次數的罰球,NBA為球隊第5次犯規或每半場最後兩分鍾犯規;FIBA為每半場球隊第8次犯規。
除此之外,聯盟還宣布了幾條規則的改變
⑷ 籃球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是誰發明的
籃球起源於美國,是由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
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 )博士(1861-1939),加拿大安大略省人,後加入美國籍 。是籃球運動的發明者,被譽為「籃球之父」。
1891年,奈史密斯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這所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委託奈史密斯尋找一種有趣易學且可以打發學生無聊的冬季室內體育課的游戲。
奈史密斯從一些加拿大兒童用球投入桃子筐在加拿大被稱之為「Duck-on-a-Rock」的游戲中受到啟發,奈史密斯的籃球游戲在11月15日初步構思完成,最早的規則沒有運球這一規定,只允許球在球場內傳遞,之後他又編寫了13條籃球規則,其中有12條仍然延用至今。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分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他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⑸ 籃球在哪年由誰發明哪年傳入中國
籃球在1891年12月21日由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
籃球,是奧運會核心比賽項目,是以手為中心的身體對抗性體育運動。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36年,籃球在柏林奧運會中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當今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聯賽是美國籃球職業聯盟(NBA)比賽。代表中國的水平最高的聯賽是中國職業籃球聯賽(CBA)比賽。
(5)籃球起源於哪個國家籃球罰球秒數擴展閱讀:
最初籃球游戲比較簡單,場地大小和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比賽隊員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並力爭將球投進對方的籃筐。
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4年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籃球被列為男子正式競賽項目,1924年在第三屆全運會上被列為女子正式競賽項目。
籃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從美國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為除美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
1895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會舉行了我國第一次籃球游戲表演。之後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
1932年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男子籃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46年,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並發展為目前的NBA。
⑹ 體育運動籃球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籃球是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舊譯春田)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J.奈史密斯博士創造的,19世紀下半葉,美國各地的基督教青年年發展很快,參加活動的青年人很多,但到了1890年的冬天,參加青年活動的人明顯減少了。為此,青年會的領導們非常憂慮。經過分析,他們認為是所缺少新穎的、適合冬季在室內進行的運動項目。同時認為,更使新的競技項目達到預期效果,為人們所接受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新的競技運動必須是「文明」的,嚴禁粗野的行為,以消除當時人們因體育運動粗野行為而產生的恐懼心理。(二)能彌補其它項目因季節、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局限,不受這些因素影響,能在晚上和室內進行。(三)能使不同年齡、性別的人參加,而且特別吸引年輕人。根據以上觀點,波士頓青年會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莫爾德市訓練學校的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受小孩向裝桃子的竹筐里扔桃子游戲的啟發,並借鑒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難點,於1891年12月25日設計並發明了籃球。剛開始它被稱做「籃球游戲」。做游戲時,奈史密 斯博士兩個竹筐分別懸掛在健身旁兩側的欄桿上筐距地面10英尺,用足球做為比賽用球。將球扔進對方筐里得過1分,以投中球數的多少來決定比賽的勝負。這便是籃球運動的起源過程
⑺ 籃球是起源於美國嗎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當時,由於在寒冷的冬季,人們缺乏室內進行體育活動的球類競賽項目,奈史密斯便從工人和兒童用球向「桃子筐」投準的游戲中得到啟發,設計將兩只桃籃分別釘在健身房內兩端看台的欄桿上,桃籃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為比賽工具向籃內投擲,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因為這項游戲最初使用的是桃籃和球,遂取名為籃球。1893年鐵質球籃取代了桃籃並掛上了線網。1895年籃筐開始固定在4×6英尺的籃板上並逐漸深入場內,到1913年,由於每次投籃命中後都需要將球從籃筐內撈出太麻煩,於是人們將籃網底部剪開,形成了近似現代的籃板和球籃。
最初的籃球比賽規則很簡單,對於場地大小、參加人數多少、比賽時間長短都沒有統一的規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條的原始規則,目的是使籃球游戲在公平對等的條件下進行,同時不允許粗野動作的發生。1915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競賽規則,並翻譯成多種文字,向全世界發行。1932年,剛誕生的國際籃聯以美國大學使用的籃球規則為基礎,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統一的競賽規則。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場地設備得到改進和完善,規則也不斷地增刪和變化,現行規則共有61條和57個手勢圖。
籃球運動誕生後,傳播得很快。1892年傳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傳入法國,1895年傳入中國,1901年傳入日本和波斯(今天的伊朗),1905年傳入俄國。1904年美國青年會男子籃球隊在第3屆奧運會上進行了表演,此後,籃球運動逐步在全世界開展起來。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內瓦成立了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簡稱國際籃聯)。1936年第11屆奧運會上,男子籃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別舉行了第一屆世界男籃和女籃錦標賽。1948年起,在許多國家的少年兒童中開始出現小籃球活動,受到國際籃聯的重視,於1968年成立了「國際小籃球委員會」。1976年第21屆奧運會又增加了女子籃球比賽。
1936年至1948年間,由於規則的不斷修改,促進了籃球攻防戰術的變化運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進入50年代,世界各強隊普遍重視和發展高度,成為這一時期的顯著特點。在1952年第15屆奧運會籃球比賽中,出現了身高2米以上的高大隊員。他們在高空爭奪中佔有明顯的優勢,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但那時的高大隊員靈活性差,技術單調,籃下死打硬攻,因而戰術呆板,使比賽速度受到影響。針對上述情況,國際籃聯對規則進行了修改,擴大限制區,增加了30秒(後改為24秒)和干擾球規則。
20世紀60年代各國在重視發展高度的同時,加強了高大隊員技術和靈活性的訓練。有些強隊,如巴西隊,盡管身高相對矮些,但他們以短跑運動員的速度和嫻熟的技術,充分發揮快速、靈活的特長,在1963年第四屆世界男籃錦標賽上奪取冠軍,震動了世界籃壇。60年代中期,美國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論,使世界各國開始重視進攻和防守的均衡發展,特別是防守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極的,在防守的選位上改變了過去「以人為主」、「以區域為主」的觀念,而是「以球為主」,使防守具有集體性、積極性、攻擊性和破壞性。
20世紀70年代世界強隊的身高增長到驚人的程度,參加第八屆世界男籃錦標賽的隊員,身高2米以上的多達48人。前蘇聯隊平均身高2.02米,前南斯拉夫隊平均身高1.99米,美國隊平均身高1.98米。這些高大隊員既有高度,又有速度,能里能外,技術全面,充分體現了「大個隊員小個化」的特點。快攻成為各隊進攻中首先採用的銳利武器。高空優勢體現在籃下的爭奪,籃板球的爭搶在籃圈水平面之上,投籃技術中出現了空中換手投籃,各種單、雙手扣籃。高超的技巧表現在傳球、運球動作熟練,運用自如。投籃命中率高達50%以上,比分迅速提高,在第八屆世界男籃錦標賽全部59場比賽中,有30場比賽獲勝的一方得分超過100分。
在歷屆奧運會上,美國隊和(前)蘇聯隊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水平。
⑻ 籃球發源於哪個國家
起源於美國
籃球(basketball),是奧運會核心比賽項目,是以手為中心的對抗性體育運動[ 。
籃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1年12月21日,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現名為美國春田大學,Springfield College)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發明。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36年,籃球在柏林奧運會中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職業選手可以參加奧運會籃球比賽。
主要的國際性籃球組織是成立於1932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籃球聯合會(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
起源:
1891年,詹姆士·奈史密斯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委託奈史密斯設計一項室內集體游戲。奈史密斯從當地兒童喜歡用球投向桃子筐的游戲中得到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籃筐別釘在健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籃筐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約10碼),用橄欖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奈史密斯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詹姆士·奈史密斯
⑼ 籃球運動起源於什麼時候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
當時,他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於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玩將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並博採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最初籃球游戲比較簡單,場地大小和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比賽隊員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並力爭將球投進對方的籃筐。因為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後就留在籃子里,人必須登上專設的梯子才能將球從籃筐里取出。
籃球的發展:
1895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會舉行了中國第一次籃球游戲表演。之後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4年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籃球被列為男子正式競賽項目。
1932年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男子籃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46年,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並發展為NBA。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