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籃球運動 > 打籃球肩膀酸疼用葯膏貼哪個位置

打籃球肩膀酸疼用葯膏貼哪個位置

發布時間:2022-06-30 12:23:26

㈠ 我最近肩膀活動就會很痛,外展、上舉、內外都感覺都有痛感, 我22歲,經常打排球、籃球。請問是不是肩周炎

你對照一下

什麼是肩關節周圍炎?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廣泛的炎症反應。本病是以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特徵的慢性疾患,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左側較右側多見,雙側同時發病者少見。早期表現,僅以疼痛為主,或僅有輕微隱痛或肩關節不適和束縛感;繼則疼痛逐漸加重,夜間尤甚,常影響睡眠,肩關節活動也逐漸完全受限;最後形成「凍結狀態」。本病在中醫學屬「痹證」范圍,又稱為五十肩、漏肩風、肩凝症、凍結肩等。

中醫對肩周炎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認為,人過中年陽氣虛弱,正氣漸損,肝腎不足,氣血虛弱,營衛失調,以致筋脈肌肉失去濡養,遇有風濕寒邪外侵,易使氣血凝滯,陽氣不布,脈絡不通故發本病。
(1)正氣內虧:「七七腎氣衰」,人到50歲左右,肝腎精氣開始衰退,或勞逸過度,或病後體弱,致氣血不足,筋脈得不到充分滋養,日久筋脈拘急,營衛失調。《中藏經*五痹》曰:「腎氣內消……精氣日衰,則邪氣妄入」。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曰:「夫勞倦之人,表裡多虛,血氣衰弱,腠理疏泄,風邪易侵……隨其所惑,而眾痹生焉」。現代醫學家劉渡舟在《金匱要略詮解·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中曰:「凡尊榮之人,則養尊處優,好逸惡勞,多食肥甘,而肌肉豐盛,不事勞動則筋骨脆弱,以致肝腎虛弱……陽氣虛,血行不暢,重因疲勞則汗出,體氣愈疲**此時加被微風,遂得而干之,則風與血相搏,陽氣痹阻,血行不暢。」
(2)邪氣外侵:居住潮濕,中風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內侵,寒濕留滯於筋脈,血受寒則凝,脈絡拘急則痛;寒濕之邪侵淫於筋肉關節,以致關節屈伸不利,如金元·張子和《儒門事親》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時陰雨之時,及三月九月,太陰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瀕水之地,勞力之人,辛苦失度,觸冒風雨,寢處潮濕、痹從外入。」又如明·朱�FDAE�《普濟方》曰:「此病蓋因久坐濕地,及曾經冷處睡卧而得。」

西醫認為肩周炎的病因病理是什麼?
(1)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根據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本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老年性退變:本病多見於40~50歲以上中老年人女性,顯然與老年性退變有關。
②風濕寒邪侵襲:相當一部分患者發病前有明顯風濕寒邪侵襲史,如居處潮濕,中風冒雨,睡卧露肩等,說明風濕寒侵襲為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
③肩部活動減少:本病的臨床特點,多見於肩部活動逐漸減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發病率較右肩多,腦力勞動者的發病率較體力勞動者為多,或因某些原因(如上肢骨折肩部軟組織損傷,頸椎病等肩部活動量減少或受限的病人)使肩部活動減少後,常可繼發肩周炎,這些特點均提示肩部活動減少可能與本病發病有關。
(2)病理
①肩部組織,如關節軟骨、滑囊、腱鞘及肱二頭肌長頭腱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
②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炎症過程釋放的炎症介質造成血液動力學改變及漿液性滲出,滲出物的機化使肌腱與腱鞘及關節周圍組織發生粘連,組織彈性降低,並最終導致關節攣縮,形成所謂「肩凝」,現多認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鞘炎為本病的病理改變之一。

肩周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肩部疼痛: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後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卧,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尤以肱二頭肌腱長頭腱溝為甚,少數呈肩周軟組織廣泛性壓痛,無壓痛點者少見。
(5)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彎不利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6)X線及化驗室檢查: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鬆,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實驗室檢查多正常。

肩周炎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肩周炎的診斷標准有以下幾點:
(1)40~50歲以上中老年,常有風濕寒邪侵襲史或外傷史。
(2)肩部疼痛及活動痛,夜間加重,可放射到手,但無感覺異常。
(3)肩關節活動尤以上舉、外展、內、外旋受限。
(4)肩周壓痛,特別是肱二頭肌長頭腱溝。
(5)肩周肌肉痙攣或肌萎縮。
(6)X線及化驗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

診斷肩周炎應與哪些疾病進行鑒別?
(1)肩關節結核:①常伴有肺結核。②常有低熱、消瘦等全身症狀。③多發於成年人,亦可發生於任何年齡。④血沉快,可達50mm/h以上。⑤X線片可見骨質明顯疏鬆、骨質破壞及壞死形成,甚至出現肩關節半脫位。
(2)頸椎間盤突出症:①急性發病。②以神經根性劇痛為主,即疼痛沿神經分布區放射至前臂及手部,並伴有感覺及肌力改變。③頸部活動受限而肩關節活動正常。
(3)骨腫瘤:①原發骨腫瘤多見於青少年,年老患者多為轉移癌,故全身症狀明顯。②血象檢查多為陽性。③X線鑒別。
(4)肩軸損傷:發於青壯年,有明顯外傷史,肩關節被動活動正常。

治療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葯?
(1)非甾體抗炎葯:可在中葯治療基礎上作為輔助治療,在關節劇痛情況下,可小量應用以緩解疼痛,緩解後即停用。
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楊酸鈉,6~8g/日,分3~4次口服。水楊酸鹽類具有止痛、退熱、消炎、抗過敏的作用,無心臟炎者首選此葯。該葯服後可有胃腸道刺激症狀或胃出血,應注意觀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炎、退熱、鎮靜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飯後服用,以減少對消化道刺激症狀。潰瘍病患者禁用或慎用。
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鎮靜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飯後服。本葯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應比阿斯匹林、消炎痛為輕,故為常用葯。但仍可引起潰瘍病出血,故潰瘍病患者、哺乳婦女、兒童禁用。
(2)腎上腺皮質激素:此類葯物能抑制變態反應,控制炎症發展,減少炎症滲出,但一般盡量不用。葯如強的松,每日10~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

中醫對肩周炎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臨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為以下四型:
(1)風寒侵襲
主證:肩部疼痛較輕,病程較短,疼痛局限於肩部,多為鈍疼或隱痛,或有麻木感,不影響上肢活動,局部發涼,得暖或撫摩則痛減,舌苔白,脈浮或緊,多為肩周炎早期。
主證分析:體虛之人,肌膚衛陽不固,復因汗出當風,風寒趁虛襲於肌膚經絡,痹阻於肩部,使肩部氣血運行不利,不通則痛,故見肩部疼痛,局部發涼,因病程短,風寒僅襲肌表,故其痛較輕。苔白脈浮或緊均為寒邪在肌表之徵。
治則: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方葯:蠲痹湯加減。
羌活10g,獨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風藤15g,桑枝10g,當歸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海風藤、桑枝等祛風散寒,化濕通絡;配以當歸、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氣,並能止痛;甘草調和諸葯。諸葯共奏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寒勝者加制川烏、細辛;風勝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風。
(2)寒濕凝滯
主證:肩部及周圍筋肉疼痛劇烈或向遠端放射,晝輕夜甚,病程較長,因痛而不能舉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
主證分析:年老肝腎虧虛,正氣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當,外界寒濕之邪侵及,滯留局部,日久寒濕內結,致使局部經脈閉阻,故見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實,故疼痛劇烈,畏寒;濕性重著,故有沉重感,得溫則痛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均為寒濕之徵。
治則:散寒除濕,化瘀通絡。
方葯:烏頭湯加減。
麻黃10g,制川烏12g(先煎),白芍15g,黃芪30g,全蟲12g,羌活12g,細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烏、羌活、細辛、全蟲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用麻黃散外寒表濕;芍葯、甘草緩急舒筋;黃芪益氣固表,並以此緩和麻黃、烏頭之性,以防傷正氣。諸葯配伍,使寒濕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傷正,以達溫經散寒,祛濕止痛之功。
(3)瘀血阻絡
主證:外傷後或久病肩痛,痛有定處,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拒按,肩活動受限。或局部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
主證分析:外傷內挫,局部經絡損傷,氣血逆亂;或久痛入絡,血脈瘀阻,故見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且有定處,拒按,或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均為血瘀之徵。
治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葯:活絡效靈丹與桃紅四物湯合並加減。
當歸15g,丹參15g,生乳沒各15g,桃仁10g,紅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雞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當歸、丹參、桃仁、紅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當歸以養血;白芍緩急止痛,乳香、沒葯活血行氣止痛;用桂枝、桑枝、雞血藤祛風通絡。諸葯共奏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
(4)氣血虧虛
主證:肩部酸痛麻木,肢體軟弱無力,肌膚不澤,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攣縮,肩峰突起,舌質淡,脈細弱無力。
主證分析:久病體弱,氣血虧虛,外邪乘虛侵襲,閉阻經絡,肩部筋脈失於榮養,故見肩酸痛麻木,肢軟乏力,肌膚不澤,肌肉萎縮,神疲乏力。舌淡,脈細弱無力均為氣血虧虛之徵。
治則:益氣養血,祛風通絡。
方葯:秦桂四物湯,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當歸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黃芪15g。寒甚加羌活、獨活、附子;濕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縮不利加木瓜、雞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蟲。
方解:本方以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養血柔筋,以秦艽祛風散寒,以桂枝、黃芪益氣溫經,通絡散寒,共奏益氣養血,疏經散寒之效。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葯?
(1)昆明山海棠片
葯物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風濕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風濕寒痛片
葯物組成:見類風濕性關節炎章。
功效: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風痛安膠囊
葯物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黃、海桐皮、忍冬藤、連翹、通草、黃柏。
功效: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熱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片
葯物組成: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葯、制馬錢子、懷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絡。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連服3個月為1療程。
(5)痹隆清安片
葯物組成:萆�、懷生地、制馬錢子、制乳香,制沒葯、薏苡仁等。
功效:除濕消腫,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熱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連服3個月為1療程。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土單驗方?
(1)川羌活湯
組成:羌活、秦艽、海風藤、木瓜、五加皮、川斷、防風、細辛、丹參、桑枝。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通絡。
主治:肩周炎初期。
服法:水煎服,日1劑。
(2)加味四物湯
組成:熟地、當歸、白芍、川芎、桂枝,生薑、甘草。
功效:養血活血,溫經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
(3)化痰行氣方
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殼10g,風化硝6g,白術12g,白芥子12g,姜黃10g,桑枝12g ,生薑8g。
功效:化痰行氣,舒筋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濕阻絡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
(4)玉竹湯
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銜草15g,白術15g,茯苓15g,懷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除濕,補腎通絡。
主治:肩周炎,一臂或兩臂疼痛,不能高舉或轉動不靈者,不論病之新久。
服法:每日1劑,煎2次分服。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葯?
(1)肩貼靈
葯物組成及製法:雄黃、樟腦、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烏蛇、蜈蚣、凡士林。上葯研細末,用凡士林調成葯膏。
功效:溫經通絡,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風寒侵襲兼瘀阻者。
用法:取葯膏適量攤於敷料上,貼患處。
(2)肩凝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牛蒡子1500g,白鳳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黃60g,當歸60g,白蘞60g,肉桂60g,草烏60g,地龍60g,僵蠶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沒葯60g,川續斷120g,防風120g,荊芥120g,木香120g,蘇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將以上諸葯入油炸枯,過濾法渣,加入蜂蠟攪拌成膏狀,夏季時蜂蠟酌增,冬季時蜂蠟酌減,製成後放一周後使用。
功效:溫經通絡,祛風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將葯膏適量攤敷於棉布片上,敷勻,貼患部,3~5日更換1次。
(3)消散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清明前鮮澤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黃、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 180g,白芥子、大戟、僵蠶各240g,黃藤90g,火硝30g,炒黃鉛粉1500g。先將澤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黃、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蠶,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狀時加入黃藤,火硝熬枯後將油濾清,入黃鉛粉收膏,將葯膏攤牛皮紙上。
功效:溫經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濁阻絡型。
用法:洗凈患處,將膏化開,貼於患處,5天換1次。
(4)五枝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桑樹枝、槐樹枝、榆樹枝、桃樹枝、柳樹枝各36cm(直徑12mm,秋末、冬初采者為宜)。將各樹枝切成每段3cm長,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黃色)撈出後,將乳香、沒葯各15g研細,加入油中,邊加邊攪拌(朝一個方向攪拌),拌勻再加入漳丹250g,繼續攪拌,呈糊狀放溫後攤在25~30張牛皮紙上備用。
功效:通經活絡,化瘀止痛。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
用法:患處洗凈,取膏貼患處,5天換1次。同時,囑患者加強肩關節功能鍛煉。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葯浴方法?
(1)洗劑Ⅰ號
葯物組成:防己30g,威靈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獨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紅花3 0g,木瓜30g,雞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風藤30g,青風藤30g,桑枝30g,馬錢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溫經活絡,祛風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將上葯用冷水浸泡於鐵瓷盆內,2小時後,文火煎熬20分鍾,不去渣,待放置溫度適宜後,用毛巾蘸葯液熱敷患處,或直接用葯液洗浴患處,再次用時加溫即可,加溫前可續水。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每劑葯可用1周。
(2)洗劑Ⅱ號
葯物組成:伸筋草、威靈仙、續斷、麻黃、桂枝各15g,當歸、紅花、川烏、草烏、木鱉子、乳香、沒葯、川芎各12g。
功效:舒筋活血,溫經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同洗劑Ⅰ號。
(3)漏肩風熏洗驗方
葯物組成:鬼箭羽15g,桂枝、紅花、木瓜各9g,晚蠶沙15g,黃酒250g。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化瘀,通經和絡。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屬風濕痹阻型者。
用法:上葯加清水適量浸泡15分鍾,再加水半面盆,加黃酒煎沸後,趁熱熏洗患處,冷則加熱再熏再洗,每次熏洗15~30分鍾。每日2次,每劑連用3天。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葯敷療法?
(1)肩周散
葯物組成:生半夏、生南星、生川烏、白芷、生草烏、細辛、紅花、沒葯、乳香、生蔥、生薑、白酒各適量。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上葯共研細末,再加生薑、生蔥搗爛,兌適量白酒,一齊入鍋內炒熱,敷於患肩部,外包固定,隔日換葯1次。如有皮膚對葯過敏者,可用紗布蘸清油隔在皮膚上,再敷葯。
(2)川烏散
葯物組成:川烏、草烏、樟腦各90g。
功效:溫經散寒,通陽除痹。
主治:肩周炎。
用法:上葯研末,根據疼痛部位大小,取葯末適量,用食醋將葯末調成糊狀,均勻敷於患處及壓痛點,厚約0.5cm,外裹紗布,用熱水袋壓在局部熱敷約30分鍾,每日1次。
(3)吳薏鹽散
葯物組成:吳茱萸、薏苡仁、萊菔子、菟絲子、紫蘇子、生食鹽各30g。
功效:祛風散寒,溫經通絡,祛濕止痛。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
用法:諸葯研為粗末,先將生食鹽鍋中炒黃,再加入中葯末拌炒至微變色,然後倒布袋內,外敷患肩,邊熨敷邊活動肩關節直至葯溫已低為止。隔時復炒再敷,日3次。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外擦療法?
(1)外擦驗方
葯物組成:生川烏12g,生草烏12g,乾薑12g,細辛8g,威靈仙6g,鳳仙花8g。紅花6g,川芎4g,桂枝7g,獨活8g,尋骨風6g,樟腦15g,松枝6g,大黃8g,仙茅6g,巴戟天6g,茴香6 g,丁香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香12g,沒葯12g,全蟲6g,土元6g,山茱萸10g ,麻黃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當歸6g,秦艽6g,白酒1200ml。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用法:諸葯粉碎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季14天,春、秋季21天,冬季30天,過濾沉澱 5日而成。晚睡前用棉簽蘸葯液適量塗於疼痛處,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軟食品塑料袋)覆蓋,外用衣被覆蓋10分鍾左右,有發熱感,溫度升高(灼熱感屬正常),6小時後去掉覆蓋物。每日1次。注意:葯物要均勻接觸皮膚部位,孕婦及酒精過敏、皮膚破損者禁用。
(2)消炎止痛液
葯物組成:丁香、山茶各10g,木香9g,大黃12g,紅花10g,當歸12g,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g,防風、乳香、沒葯、荊芥各9g,薄荷6g,樟腦10g。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肩周炎。證見肩關節疼痛難忍,難以入眠,手不能抬舉轉後者。
用法:上葯除樟腦外,加入90%酒精(適量)浸泡24小時(酒精與葯之比為1∶2),然後置水於鍋中,用蒸餾法,收集蒸餾液200ml,葯渣中殘余液濾盡,把樟腦粉加入蒸餾液中攪勻,與濾液合並,製成350ml外擦液備用。用時先在病灶部位,用特定電磁波譜治療器照射10分鍾後,將本品塗擦患處,間隔5分鍾塗擦1次。每次照射30分鍾,每日2次。

完整版請看這里:http://www.zgxl.net/sljk/ybjb/yundong/jgjzwy.htm

㈡ 肩膀痛葯膏應貼在哪個穴位上

指導意見:
這個屬於肩周炎的情況,注意平時保暖,避免勞累, 需要適當的多 活動患部,局部熱敷一下,活血化瘀消 炎止痛,局部針灸按摩理療都很有幫助,一段時間觀察看看

㈢ 打球打到肩部韌帶拉傷,用什麼膏葯貼比較有效

主要是固定不要活動。

㈣ 打籃球導致肩膀疼

肩膀可能是打籃球的時候拉傷也可能是軟組織出了問題.

;這種情況還是去醫院檢查檢查好.如果是拉傷扭傷可以噴點用於止痛的雲南白葯可以不那麼痛,如果是治療軟組織最好用氯唑沙宗膠囊(去葯店問問吧).籃球肯定要停了,一般如果錯骨傷筋的得過幾個月才會好.

這東西大部分都是用外用葯.
運動傷害一定要靜養

㈤ 肩膀酸痛怎麼辦快速緩解疼痛

肩 膀酸痛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如何緩解肩膀疼?這是很多老年人關心的話題,因為他們是肩膀酸痛的主要受害者。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肩膀痛
1
穴位刺激按壓法
1. 肩井穴
治療肩膀酸痛,以穴道療法最為有效,而其中又以肩井穴最為特效。肩井穴位於脖子根部與肩頭連接線的正中央。可夾緊腋下,手指並攏於另一邊的肩上。此時,剛好中指接觸之處即為肩井穴。一壓肩井穴,就會感到十分舒服的壓痛,很容易就可找到。
按揉肩井穴,取坐位,以左手中指按揉右肩肩井穴1~2分,換手。按揉曲池,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臂上的曲池穴1~2分,換手。
2. 天宗穴、風池穴、天柱穴
肩膀的酸痛擴及背部時,指壓天宗穴即可見效。天宗穴是位於肩胛骨正中央的穴道。在肩膀背側,左右皆有參角形的骨,即肩胛骨。
以指觸摸肩胛骨的中央,應可感知骨變薄而形成的凹陷之處,壓壓看,若感到刺痛,即是天宗穴。為提高效果,也可以刺激其它的風池穴、天柱穴。
3. 中府穴
消除肩膀酸痛的重要穴位,主要治療由上身前弓或者長時間穿高跟鞋走路導致的肩膀酸痛。其位置在鎖骨末端向下約兩指寬的地方。按壓方法,用手微微握住肩膀,將拇指放在中府穴上輕輕按壓。
2
簡易運動舒緩法
1. 兩手抱頭法
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緊抱繞後腦。兩肘拉開,與身體平行。兩肘收攏,似挾頭部,周而復始。
2. 單手壓肩法
以右肩為例。兩足似弓步,右腳在前,離桌尺余。左腳在後伸直。右手收於桌上,左手掌按右肩,利用身體向下向後擺動。
3. 擴胸分肩法
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放於胸前,兩肘與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擴開胸懷,分開雙肩、吸氣。恢復時呼氣。
4. 頭壓手掌法
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前,仰睡在床,伸直雙腿,手掌放在頭下面,掌心向上,手背朝下,用頭緊緊壓住手掌中心,每次20分鍾。(哪邊痛就壓哪邊的手掌)開始幾天,手臂不能彎度過大,手掌也很難伸到位,可先採用側睡頭壓手掌的辦法。
5. 捏拿手臂法
取坐位,以左手捏拿右手手臂,從肩到手腕,再由手腕到肩,反復捏拿5~10遍,換手。
6. 旋摩肩周法
取坐位,以左手手掌貼於右肩,旋摩肩周50~100次,使之產生溫熱感,換手。
7. 三指並抓法
隨便哪只手,食指中指跟無名指三並攏成彎勾狀,然後對著你肩膀疼痛的地方從下往上用力撓,就跟撓癢癢差不多,區別是要三指並攏,並且用力。

㈥ 肩膀酸疼怎麼能緩解

肩膀酸痛緩解方法1、可以做一下熱敷,可以選擇電暖寶,也可以選擇比較燙瓶或者是熱水袋,或者也可以選擇比較熱的毛巾,總而言之,就是對疼痛的部位進行熱敷,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肩膀疼。
肩膀酸痛緩解方法2、可以貼膏葯,適當的選擇適合的膏葯貼在疼痛的部位,可以對肩膀疼進行治療,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緩解肩膀疼。
肩膀酸痛緩解方法3、也可以熏艾柱,通過熏艾柱可以有效的緩解頸肩疼痛,並且對肩周炎具有比較不錯的治療效果,所以熏艾柱可以緩解肩膀或者是頸肩部的疼痛感。
肩膀酸痛緩解方法4、如果你的肩膀比較疼,那麼就一定不要提比較重的東西,如果不加以注意可能會使得肩膀更加的疼痛。
肩膀酸痛緩解方法5、堅持做伸展運動,適度的做一下伸展運動可以使得任脈獲得拉伸,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肩膀的疼痛,可以讓你的肩部逐步的恢復健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伸展運動不可以過度哦,過猶不及的,如果做得比較過的話,可能會使得肩膀疼痛加重。
肩膀酸痛緩解方法6、降低自己的枕頭高度,枕頭比較高也是導致頸椎病和肩周炎的一個重要原因,最好是將你的枕頭換成是決明子的枕頭,這樣有利於頸椎病的恢復。

㈦ 打籃球沒熱身把肩膀給拉傷了,一個多月還在痛,哪位大神能給予秘方

洗完熱水澡用毛巾擦乾凈,貼上修復肌理的葯膏,然後揉到發熱,冬天打球前,熱身要足!!

閱讀全文

與打籃球肩膀酸疼用葯膏貼哪個位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