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陽谷南湖公園作文
南湖公園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由於「拆遷改造」我已經好久沒去那兒了,今天我懷著十分愉快的心情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南湖公園。
一進大門,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塊巨石上面刻著「南湖公園」四個大紅字,巨石周圍長滿了柔軟的、毯子般的草,旁邊還種了許多植物。我們去了公園中最幽靜的地方——「幽靜林」,那裡種了許多花草和樹木,除了綠色幾乎什麽也看不見,讓你進去就不想出來。我們又去了最熱鬧的地方——「音樂噴泉池」隨著音樂旋律的變化水柱也跟著高低起伏,一會兒像撐天的柱子,一會兒像一棵大樹,一會兒像一個圓圈,就像進入了仙境,美極了!我們繼續往裡走,忽然我瞧見草坪上停著無數只蝴蝶,我很好奇,怎麽現在還有蝴蝶呢?走近一看,原來是五顏六色的蝴蝶花。有紫的,有黃的,有紅的,也有黃里帶青的。秋風一吹,他們就搖晃著,像一隻只蝴蝶在花草中飛舞。
我們走過白石橋就來到了「湖心島」,原來光禿禿的土山被小草染成綠色,就像一個孩子披上了綠色的風衣,我們順著石階登上了觀景亭,觀景亭是一座仿古建築,琉璃瓦、朱漆柱、飛檐畫棟,古色古香,給人一種威嚴莊重之感。站在觀景亭放眼望去,別墅區的樓台倒映在湖面上,就像一幅風景畫。太美了!
不知不覺,中午到了,我們戀戀不舍的回家了,今天我玩兒的很開心!
南湖公園的作文二:南湖公園(313字)
南湖公園是長春市人人皆知的公園,位於長春市內,總面積222平方公里,是市內最大的公園。公園里有魚池,游樂場,樹林,跑馬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一年的四季美如畫。
春天的時候,樹葉都抽出嫩芽,湖上的冰化了,動物也蘇醒了,人們都來到南湖公園,釣魚的釣魚、寫生的寫生、玩的玩,南湖像一個蟻巢似的,擠滿了像螞蟻一樣的人群。
夏天,人們帶著吊床來到南湖,在樹中間吊上吊床,坐在上面。這時,松鼠在樹上來回跳動,有的吃松果,有的在樹上跑步。
秋天,樹葉變黃了,從樹上飄落下來,給大地穿上黃色的毛衣,人們在一起說話,練劍……
冬天,南湖銀妝素裹,冰燈、彩燈、冰滑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大家來到南湖一起看冰燈,打滑梯,享受冰雪的樂趣。
我愛家鄉的南湖公園。
南湖公園的作文三:南湖公園(431字)
今天,是個陽光明媚的好日子,我決定去南湖公園玩。
走進南湖公園的大門,遠遠就可以看見四個鮮紅的大字,這就是原省長朱森林的題字「南湖公園」。在眼光照耀下閃閃發光,門口的建築物像張開的一雙巨手,歡迎著四面八方的來賓。
走進南湖公園的大門,只見一個大大的噴水池,往天上噴出很多水花,好看極了。往裡面走去,到處都是碧綠一片,到處長滿了青草,形成了一個大大的草坪,能夠給兒童在上面游戲,能夠讓情侶們在上面談情說愛,能夠讓老人們在上面打幾手太極拳,跳跳秧歌舞。再往右邊走幾步,就能看見一條小路,小路兩旁都種滿了松樹,像一個威武的士兵整整齊齊地列陣歡迎著我們的到來。碧湖上有一艘艘遊艇來來往往與周圍的景色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會景園坐落在南湖的南岸,呈半島形,占面積33600平方米。園內假山瀑布、樓台庭院、林蔭步道、古橋流水,充分展現了江南園林風格。望湖樓與煙雨樓遙相呼應,醉仙樓傳承了金庸小說的神韻,紅菱長廊體現了江南水鄉風景……望湖廣場是嘉興市民和八方遊客觀光休閑的好去處。
B. 陽谷鳳祥集團周圍有籃球場嗎在哪
沒有!在廠內有籃球。
C. 陽谷鎮的大事記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陽谷縣始遷於孟店(今陽谷鎮),以避河患。
明正德六年(1511年),農民起義軍首領楊虎率領騎兵3000餘人攻破縣城,不久離去。
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破陽谷城,大掠而去。
清順治四年(1647年),丁維岳率反清義軍攻克陽谷城,斬縣令李可愛等。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二十八日,白蓮教清水派首領王倫在壽張發動反清起義,北上攻克陽谷。
咸豐四年二月二十七日(1854年3月25日) ,太平天國北伐援軍攻克陽谷,斬知縣文穎於城內東街,斬典史徐鳳喈於獄門,縣儒學教諭李文自縊於城殿。
1915年,陽谷縣商會成立,設事務所於陽谷鎮南街。
1918年4月,陽谷鎮人范耘經捐資萬元,在城內考棚舊址創辦私塾「崇實小學」;當年,華籍傳道員王文博、張道德受基督教聊城區會堂派遣,到陽谷鎮傳教。
1934年8月,段延銘(現名段緘三) 介紹陽谷鄉師孟廣生、李子厚、焦玉美等人入黨,遂成立中共陽谷縣城關支部,初屬壽張八鄉師支部,後歸陽谷安樂鎮中心支部。蘆溝橋事變後,鄉師停辦,該支部自行解體。
1938年7月,美國駐華使館武官卡爾遜來陽谷參觀,受到全縣各界群眾熱烈歡迎。
1940年7月, 縣獨立營營長李程九率12名戰士夜襲陽谷西關偽軍團部,俘偽軍40多人。
1944年1月,陽谷縣基幹大隊拔掉石門宋據點。
1945年7月下旬, 八路軍冀魯豫軍區主力6000人,在地方武裝配合下,發動了陽谷戰役。激戰至26日,全殲偽治安軍中校團長張玉環以下1500人。陽谷縣全境解放。
1948年10月,因國民黨軍進犯魯西南,湖西中學和邊區七中在陽谷鎮合並,稱冀魯豫邊區第二中學。
1952年春,陽谷縣第一個農業合作社在該鎮建立,名宋長生合作社。
1954年10月28日,陽谷縣委轉發宋長生農業生產合作社增產增收經驗。
1956年,《農村工作通訊》第二期刊登了石門宋農業社《我們一個社要養豬兩萬頭》 一文,同年11月9日,毛澤東對此文作了批示,倡導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石門宋農業社發展養豬的經驗。
1957年6月24日, 山東省就石門宋養豬問題發出指示,指出陽谷縣石門宋養豬成績很大,但也存在數量上盲目求高求大的問題。
1958年4月撤區改鄉,成立城關鄉、石門宋鄉。
是年7月8日,山東省委書記夏征農率檢查團來陽谷檢查工作。
是年11月9日, 省委書記譚啟龍率團來陽谷檢查工作。參觀了石門宋養豬場並代表省委獎給陽谷縣和石門宋公社錦旗一面。
是年12月下旬,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個人代表大會召開,石門宋人民公社副社長宋長生出席了會議。
1959年9月8日,宋長生赴京參加建國十周年慶祝活動,受到毛澤東、劉少奇等中央領導的接見。
1961年,恢復陽谷縣建制,成立城關區。
1976年6月23日,城關、石門宋均遭嚴重雹災。
1982年,城關公社改為城關鎮。
1984年6月,鄉鎮機構改革,城關鎮改為陽谷鎮,石門宋公社改為石門宋鄉。
1991年1月, 山東中石化工集團公司前身陽谷化工廠開始建設,當年投產。「石威」「中石」牌農葯銷往全國,出口國外,年產值近億元。
1991年3月, 陽谷景陽崗針織有限公司始建,當年投產。生產「知音」牌四大系列上百個花色品種。
1992年7月3日,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馬仲才一行視察了陽谷鎮等鄉鎮抗旱、搶種、保苗現場。
1995年3月,組建陽谷縣景陽崗肉羊開發總公司,當年投產,總投資1450萬元。
1998年2月,山東陽谷釺具廠開始建設,當年投產。
1998年7月21日, 陽谷鎮趙廟村附近遭到龍卷風襲擊,颳倒玉米1000公頃,樹木1500株。
是年12月,陽谷城區改造拉開帷幕。
1999年,通過省級衛生城驗收。
2000年5月,魯西復合肥有限公司始建,7月投產。
2001年1月,陽谷景陽崗彩鋼工程有限公司開工建設,是年7月投產。
2001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石門宋鄉,將其建制並入陽谷鎮。
2004年,撤銷陽谷鎮,設立 僑潤街道、博濟橋街道、獅子樓街道、3個街道辦事處。5月31日3個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 1949年, 糧食作物畝產僅70公斤,棉花畝產9公斤。50年代初,開始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引進推廣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優良品種,施用化學肥料。50年代中期,隨著農業生產互助合作運動的開展和水利條件的改善,農作物產量逐年提高。1956年,糧食作物畝產增至128公斤;棉花畝產12.5公斤。1958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後,開始了以「共產風」「浮誇風」「平調風」等「五風」為主要特點的「大躍進」運動,農業生產遭到破壞。1961年,農業生產跌入低谷,當年糧食作物平均畝產41公斤。1969年開始興建引黃、引河灌溉工程,取得較好效益。1977年,糧食作物平均單產達452.5公斤,棉花畝產31.5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林、 牧、副、漁業同時得到發展。1990年,全鎮糧食作物平均單產達729公斤,棉花單產64公斤。1990年以來,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全鎮農、林、牧、副、漁各業保持全面發展。1994年農業總產值達到6810萬元,比1988年增長82.8%,糧食總產量達到977.2萬公斤,比1988年增加了367.9萬公斤,增長25%。花生、蔬菜等經濟性作物面積不斷增加,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比例達到31∶1,復種指數達到了200%。全鎮共發展和完善農林網2534.7公頃。大力發展畜牧生產,培植新增長點。全鎮共建起千隻標准肉雞棚338座,5000隻高標准肉雞棚114座,批養肉雞90.8萬只,年出欄肉雞4 54萬只, 全鎮人均增收150元;全鎮還存欄蛋雞100萬只,年蛋產量達100萬公斤;建有規模飼養場12處,全年出欄生豬5.3萬頭,家禽269萬只。
2000年底, 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3.6億元,其中種植業6293萬元,畜牧業3065萬元,其它26642萬元。 抗戰爆發前,僅有少數紅爐、白鐵、磚瓦窯、酒作坊、織布、染布等零星私營手工業。1937年淪陷後,各廠先後倒閉,城鄉手工業生產趨於蕭條。1945年,縣民主政府倡導支持城鄉工匠發展手工業生產。1953年後,手工業發展較快,1955年底,縣城各類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增至18處。1957年後,地方國營性質的小型工廠相繼在縣城建成投產,帶動了該鎮工業發展。先後建起了鐵業社、木業社、服裝社(廠)、鞋業社、磚瓦廠、麵粉廠、發電廠等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後來多數升格為縣集體企業。1984年以後,鎮村工業發展較快,但是由於體制、經營機制問題,發展速度不穩定,總量增長緩慢。1990年以來,強化了對鄉鎮企業的領導和投入,陽谷鎮企業有了質的飛躍。1991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1.07億元,成為全聊城地區第一個鄉鎮企業產值過億元的鄉鎮。 到1994年底,全鎮四級企業已達到1577處,其中鎮辦企業8處,村辦企業28處,聯辦343處,私營企業8處,個體辦1190處。全鎮基本形成了機械製造、建築建材、 造紙印刷、食品加工、電纜電線、針織羽絨等十大生產經營體系,200多種產品。 1994年全鎮工業實現總產值2.4億元。此後,由於政策、運營機制等原因,有些企業停產,有的轉產。1998年,全鎮對企業實行了轉制,採取一切可利用的方式、方法, 盤活資產,改革企業機制。到2000年,全鎮民營企業共有196家,其中資產千萬元以上的3家, 百萬元以上的33家,個體工商戶達4421家。其中,中石化工集團為市、縣重點企業,景陽崗針織有限公司、魯西復合肥有限公司、陽谷鎮建築公司、景陽崗肉羊開發公司、谷山建築公司、陽谷釺具廠等企業在全縣都小有名氣。2000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8.1億元, 實現工商稅收1337萬元,被聊城市命名為「發展民營經濟明星鄉鎮」。
1949年前,泥瓦匠、木工等多散居民間,平時務農,春、秋季節組成泥水班,從事一般民房建築。1950年,縣城及附近泥瓦匠人率先組成市建築工會,1953年發展為縣建築大隊。1972年後,成立了公社建築隊,主要從事本范圍內的學校、機關、公用房屋及民房建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鎮、村兩級建築隊迅速擴大,到2000年底,全鎮共有建築公司(隊)9個,職工1940人,其中具有技術員以上職稱的315名。技術設備較好的有陽谷鎮建築公司, 為四級建築企業,擁有大型設備5台;谷山建築公司,為三級建築企業,擁有大型建築設備9台。 境內文物古跡頗多,現存有武松斗殺西門慶的獅子樓、文廟、博濟橋、吳鎧墓、劉琰墓、會盟台、無影地、指揮窪等,現建有仿宋一條街。
D. 陽谷小孩子玩的地方有哪兒
坡里教堂、海會寺、陶城鋪等吧
E. 陽谷現在那裡有好玩的地方啊
陽谷縣:景陽岡 獅子樓 教堂
境內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文化積淀深厚。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金瓶梅》中的許多重點章節故事發生在陽谷,是水滸旅遊線和古運河文化旅遊線上的重要景區,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八大重點旅遊區之一。
F. 陽谷西南方向有哪些城市
西鄰莘縣,南與河南省台前縣、范縣接壤。
陽谷縣地處山東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黃河之北,東臨大運河,南接河南省。地理坐標為東經115°39』-116°06′、北緯35°55′-36°19′,南北長32公里,東西寬39公里,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縣境北接東昌府區,東鄰東阿縣,西鄰莘縣,南與河南省台前縣、范縣接壤,東南部隔黃河同東平縣相望。縣委縣政府駐陽谷鎮,北偏東至聊城市駐地45公里。
陽谷縣地處山東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黃河之北,東臨大運河,南接河南省。陽谷縣總人口75萬人(2003年)。其中非農業人口17.02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1:100。人口出生率8.99‰,死亡率4.75‰,人口自然增長率4.24‰。有少數民族27個,3080人。
G. 陽谷實驗中學的發展簡史
陽谷實驗中學自2000年5月建校以來,已投資8000萬元,擁有教學樓兩棟,辦公樓、科技實驗樓、餐廳大樓各一棟,學生宿舍樓四棟,老師公寓兩棟,建築面積達6萬平方米。建有標准操場一個,籃球場4個,排球場2個,足球場一個,體操訓練室一個及相應的體育健身配套設施。現學校擁有一百多台微機,建有完整的閉路雙控電視系統和智能廣播系統,多媒體教室、微機室、語音室、實驗室、圖書閱覽室、音樂、美術、書法室、電子備課室等設施齊全。
學校一直把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作為實施現代化教育的必要條件。學校立足本縣、面向周邊地區招聘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幹教師,從一中、三中高薪聘請了部分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又從聊大、曲師大、山師大等師范院校招聘一批優秀本科畢業生。教師具有本科學歷的佔40%,大多數為省、市、縣各級優秀教師和教學能手。
2006年8月與原陽谷二中整合為陽谷縣第二中學,成為公辦學校。
H. 陽谷這個地方在哪裡
陽谷在山東省西南部的聊城市。
看過《水滸傳》嗎?
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有景陽岡,獅子樓,海會寺等著名景點。
希望來陽谷旅遊啊!
I. 聊城好玩的地方有哪些地方
聊城當地比較好玩的景點有景陽岡、獅子樓、東昌湖、東阿葯王山、聊城公園、光岳樓、聊城植物園等等。
J. 山東聊城陽谷縣有哪些鄉
陽谷縣轄3個街道、10個鎮、5個鄉:僑潤街道辦事處、博濟橋街道辦事、獅子樓街道辦事處、 閻樓鎮、阿城鎮、七級鎮、安樂鎮、定水鎮、石佛鎮、李台鎮、壽張鎮、十五里園鎮、張秋鎮、郭店屯鄉、大布鄉、西湖鄉、高廟王鄉、金斗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