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相機色溫是哪裡

相機色溫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17 22:27:47

⑴ 什麼是色溫什麼叫白平衡說明數碼相機白平衡的設置方式

色溫是光的參數,色溫不同光的顏色不同。一般來說色溫大致分為「低色溫」、「高色溫」兩個類型。
「低色溫」一般是3200K,顏色發黃;陽光下的話就是早晨和晚上。
「高色溫」一般是5600K,顏色發藍;陽光下的話就是白天
本來色溫與我們無關,但如果使用「攝像機」或「數碼相機」就必須考慮這個概念了。
原因很簡單,「攝像機」(數碼相機)都採用CCD(CMOS)做光電轉換,有一個特點就是只能正常轉換低色溫的光線。
但在拍攝中無論「高色溫」、「低色溫」我們要拍攝。這樣為了正常還原被拍攝物體,高色溫的光就只能先轉換成低色溫的再還原,這就是所謂的攝像機(數碼相機)色溫設置。具體的操作就是在CCD裝置前加一個濾色片來轉換色溫。
白平衡就是告訴攝像機(數碼相機)什麼是白色,給機器一個顏色標准。有了這個標准,攝像機(數碼相機)就可以正常還原其它顏色了。
更改色溫、白平衡方面的問題,參考;http://hi..com/2046windows/blog/item/6d75d603af591482d43f7ccb.html

⑵ 相機色溫什麼意思

色溫就是色彩的溫度,可以這么理解(我不是很有學問的人,呵呵)。。色溫在相機中通常用K值來表示~!K值越大,拍攝出來的照片越偏紅(暖調),K值越小,拍攝出來的照片偏藍(冷調).

⑶ 佳能70d色溫在哪兒調

色溫的調整就是相機里的白平衡的調整,在菜單欄里找到白平衡,調到當前你處於的環境指示欄里即可。

⑷ 相機里的色溫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可就復雜了!所謂色溫,簡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開爾文溫度(K)來表示色彩。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認為,假定某一黑體物質,能夠將落在其上的所有熱量吸收,而沒有損失,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的話,它便會因受到熱力的高低而變成不同的顏色。例如,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於500—550攝氏度時,就會變成暗紅色,達到1050-1150攝氏度時,就變成黃色,溫度繼續升高會呈現藍色。光源的顏色成分是與該黑體所受的熱力溫度是相對應的,任何光線的色溫是相當於上述黑體散發出同樣顏色時所受到的「溫度」,這個溫度就用來表示某種色光的特性以區別其它,這就是色溫。打鐵過程中,黑色的鐵在爐溫中逐漸變成紅色,這便是黑體理論的最好例子。色溫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們對它並不陌生。鎢絲燈所發出的光由於色溫較低表現為黃色調,不同的路燈也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天然氣的火焰是藍色的,原因是色溫較高。萬里無雲的藍天的色溫約為10000 K,陰天約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溫約為6000 K,日出或日落時的色溫約為2000 K,燭光的色溫約為1000 K。這時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色溫越高,光色越偏藍;色溫越低則偏紅。某一種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溫高時,說明該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藍,反之則偏紅;同樣,當一種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藍時說明該色光的色溫偏高,反之偏低。搞清楚了色溫,後面的就比較好解釋了。相機里的色溫調節叫白平衡,由於各種光線下的色溫不同,在相機鏡頭前面一張白紙並不是純白色的,它會偏不同的顏色(如黃昏時它稍微黃一點,陰天它又稍微藍一點),相機本身並不能區分,那麼此時我們就要告訴相機它是白色的,只要讓相機把白色的東西還原為白色,那麼其它顏色也就會自然還原成它本來的顏色。拍攝人像當然也要看當時的色溫情況,是室內燈光還是室外自然光?好在現在的相機都有白平衡調節功能,可以調成燈光、太陽光、陰天等各種色溫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色彩真實還原(但要與真實環境色彩完全一致那是不可能的),實在不行調成自動白平衡也行(如有偏色也可以用軟體後期處理)。

⑸ 數碼相機的色溫是怎麼回事

色溫說的是光源色的溫度。用K來表示。--色溫主要分為標准日光型和標准燈光型。--標准日光和閃光燈的色溫都為5600K,標准鎢絲燈光的色溫為3200K,家用普通鎢絲燈光的色溫是2400K。--色溫的高低直接影響光源的色調,光源的色溫越高色調越冷,顏色偏藍。光源的色溫越低色調越暖,顏色偏黃或偏紅。--一般情況下,早上和傍晚光線都呈低色溫、暖色調。

⑹ 如何設置相機色溫

一般單反相機上都有白平衡設置的功能,有些有獨立的快捷鍵,可以直接調出白平衡選項,有些則需要進入快捷菜單進行選擇設定。

一、白平衡預設

相機內都會有一些預設好的白平衡數值,我們如果不需要精確設定白平衡,可以直接調用這些白平衡預設選項。比如我們日常拍攝光線環境比較單一的畫面,直接使用自動白平衡,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得到相對准確自然的色溫。如果想要得到一些偏暖、偏冷的畫面色溫,可以選擇後面的預設選項。

二、自定義白平衡

自定義白平衡是一種相對精準的白平衡設定方法。需要選擇自定義白平衡模式,然後對著當時所處環境中的某一白色物體進行拍照,這時候相機就會自動分析出這個光線環境下的白平衡色溫值,並進行記錄,然後在這個環境下再拍攝其它照片,就會得到相對准確的色彩還原。

三、手動設置色溫值

還可以直接輸入所需要的色溫值來進行白平衡設定,這就是所謂的「k值」設定方式。高階一點的單反相機都具有K值設定選項,我們可以把白平衡模式選擇為K值模式,然後轉動相機的撥輪,對K值進行人為設定,想讓相機設定在多少K值,它就會固定在這個K值不會變化。

四、白平衡包圍

有一種曝光模式較包圍曝光,可以拍攝多張不同曝光強度的照片合成為一張,可以體現畫面的高光、暗部細節,其實白平衡也有包圍模式,和包圍曝光是一個意思。

只不過它並不是拍攝多張合成為一張,而是通過前期設定好的白平衡偏移和包圍模式,在拍攝一張照片後,一次行程多張不同色溫的照片,分別偏重於不同的色溫值,可供後期選擇合適色溫的照片。

五、要得到比較理想的畫面冷暖效果,還是需要在後期軟體里進行設定,最好的方法依然是忽略白平衡設定,直接設定在RAW格式,在後期軟體里可以任意調整白平衡范圍,甚至可以對畫面局部色溫進行設定,比如實現一部分畫面是冷色調,一部分是暖色調的效果,這只能在後期精細調整來實現了。

⑺ 數碼相機里的色溫是什麼意思`

色溫
colo(u)r temperature
表示光源光譜質量最通用的指標。色溫是按絕對黑體來定義的,光源的輻射在可見區和絕對黑體的輻射完全相同時,此時黑體的溫度就稱此光源的色溫。低色溫光源的特徵是能量分布中,紅輻射相對說要多些,通常稱為「暖光」;色溫提高後,能量分布中,藍輻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稱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溫為:標准燭光為1930K(開爾文溫度單位);鎢絲燈為2760-2900K;熒光燈為3000K;閃光燈為3800K;中午陽光為5400K;電子閃光燈為6000K;藍天為12000-18000K。

在討論彩色攝影用光問題時,攝影家經常提到「色溫」的概念。色溫究竟是指什麼? 我們知道,通常人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7種色光的光譜所組成。但其中有些光線偏藍,有些則偏紅,色溫就是專門用來量度和計算光線的顏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紀末由英國物理學家洛德·開爾文所創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溫計演算法,而其具體確定的標準是基於以一黑體輻射器所發出來的波長。

開爾文認為,假定某一純黑物體,能夠將落在其上的所有熱量吸收,而沒有損失,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的話,它產生輻射最大強度的波長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例如,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於500—550攝氏度時,就會變成暗紅色(某紅色波長的輻射強度最大),達到1050一1150攝氏度時,就變成黃色……因而,光源的顏色成分是與該黑體所受的溫度相對應的。色溫通常用開爾文溫度(K)來表示,而不是用攝氏溫度單位。打鐵過程中,黑色的鐵在爐溫中逐漸變成紅色,這便是黑體理論的最好例子。通常我們所用燈泡內的鎢絲就相當於這個黑體。色溫計演算法就是根據以上原理,用K來對應表示物體在特定溫度輻射時最大波長的顏色。

根據這一原理,任何光線的色溫是相當於上述黑體散發出同樣顏色時所受到的「溫度」。顏色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顏色印象的產生,是由於時斷時續的光譜在眼睛上的反應,所以色溫只是用來表示顏色的視覺印象。

色溫在攝影中的應用:

彩色膠片的設計,一般是根據能夠真實地記錄出某一特定色溫的光源照明來進行的,分為5500K日光型、3400K強燈光型和3200K鎢絲燈型多種。因而,攝影家必須懂得採用與光源色溫相同的彩色膠卷,才會得到准確的顏色再現。如果光源的色溫與膠卷的色溫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濾光鏡來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溫,使與膠卷的色溫相匹配,才會有準確的色彩再現。

通常,兩種類型的濾光鏡用於平衡色溫。一種是帶紅色的81系列濾光鏡,另一種是帶微藍色的82系列濾光鏡。前者在光線太藍時(也就是在色溫太高時)使用:而後者是用來對付紅光,以提高色溫的。82系列濾光鏡使用的機會不如81系列的多。事實上,很多攝影家的經驗是,盡量增加色溫,而不是降低色溫。用一枚淡黃濾光鏡拍攝最平常的日落現象,會產生極其壯觀的效果。

美國一位攝影家的經驗是,用微紅濾光鏡可在色溫高達8000K時降低色溫,而用藍濾光鏡可使日光型膠卷適用於低達4400K的色溫條件。平時,靠使用這些濾光鏡幾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時候進行拍攝,並取得自然的色調。但是,在例外的情況下,當色溫超出這一范圍之外時,就需要用色彩轉換濾光鏡,如琥珀色的85B濾光鏡,可使高達19000K的色溫適合於日光型膠卷。相反,使用燈光型膠卷配以82系列的濾光鏡,可使色溫下降到2800K。

倘若需要用日光型膠片在用鎢絲燈照明的條件下拍攝時,還可以用80濾光鏡。如果當時不用TTL曝光表測光的話,須增加2級光圈,以彌補光線的損失。而當用燈光型膠片在日光條件下拍攝時,就需用85B濾光鏡,需要增加2/3級光圈。

然而,目前市場上通用的濾光鏡代號十分混亂,不易識別,並不是所有的製造廠商都用標準的代號和設計。因此,在眾多的濾光鏡中,選出一個合適的濾光鏡是不容易的。為了把濾光鏡分類的混亂狀況系統化,使選擇濾光鏡的工作簡化,加拿大攝影家施瓦茨介紹了國際上流行的標定光源色溫的新方法。

光譜中長短波長光線比例為色溫。

如何選擇合適的色溫:

色溫是人眼對發光體或白色反光體的感覺,這是物理學.身理學與心理學的綜合復雜因素的一種感覺,也是因人而異的。色溫在電視(發光體)或攝影(反光體)上是可以用人為的方式來改變的,例如在攝影上我們用3200K的白熾熱燈(3200K),但我們在鏡頭上加上紅色濾光鏡濾通過一點紅光線使照片看起來色溫高一點;相同的道理,我們也可以在電視上減少一點紅色(但減太多多少也會影響到正常紅色的表現)讓畫面看起來色溫高一點。
在色溫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這跟我們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關,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溫是在11000K(8000K(黃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較喜歡高色溫(看起來比較真實),相反的,在緯度較高的地區(平均色溫約6000K)的人就比較喜歡低色溫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說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溫的電視去表現北極的風景,看起來就感覺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溫的電視去看亞熱帶的風情,您會感覺有點偏紅,
電視或者顯示屏的色溫是如何界定的呢?因為在中國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溫約在8000K~9500K之間,所以電視台在節目的製作都以觀眾的色溫為9300K去攝影的。但是歐美因為平時的色溫和我們有差異,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溫約6000K為製作的參考的,所以我們再看那些外來的片子時,就會發現5600K~6500K最適合觀看。當然這種差異使我們也會因此覺得猛的看到歐美的電腦或者電視的屏幕時感覺色溫偏紅,偏暖,有些不大適應。
就是色溫黑眼睛的人看9300K是白色的 但是藍眼睛的人看了就是偏藍 6500K藍眼睛的人看了是白色 咱們中國人看了就是偏黃

閱讀全文

與相機色溫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