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選擇相機鏡頭
如何選擇適合你的鏡頭?
由於變焦鏡頭包含焦距范圍廣,可以一鏡多用,而且攜帶性能好使用方便,所以受到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青睞。但是我們在選購變焦鏡頭時,可以發現攝影器材櫃台內的變焦鏡頭品種非常多,若是沒有明確的目標,真是讓人眼花繚亂無從下手。
總的說,變焦鏡頭可以分為專業和普通兩大類,專業鏡頭面對專業人士,價格高昂;普通鏡頭面對一般消費者,價格適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變焦鏡頭的光學性能也越來越好,目前,一些專業級變焦鏡頭的主要性能指標已經和定焦鏡頭不分上下了。普通變焦鏡頭的成像質量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僅可以滿足廣大攝影愛好者的需要,而且也同樣可以拍攝出高質量的照片來。因此,變焦鏡頭往往是攝影愛好者購買鏡頭的首選目標。
從成像質量上講,專業級鏡頭和普通鏡頭肯定是有差別的,這兩種鏡頭成像質量的差別在哪裡?是否高品質的照片一定出自專業鏡頭?
首先,專業變焦鏡頭各個焦距段的成像質量較為平均,普通變焦鏡頭不同的焦距段有可能會有較大的差距;另外,由於精密研磨非球面鏡片、螢石鏡片和超低色散鏡片在專業變焦鏡頭中的普遍使用,所以專業級鏡頭的各種像差的校正,以及專業鏡頭的解析度、反差和色彩飽和度等性能都應該優於普通鏡頭。但是普通變焦鏡頭只要使用得當,並注意各個拍攝細節,同樣也可以獲得優良的成像質量。如果使用普通變焦鏡頭最佳光圈的成像質量與專業變焦鏡頭相比,它們之間的差距也就不那麼明顯了。
其次,對應您最終所需要製作照片的尺寸,對鏡頭成像質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對於最常見的35mm單反相機來說,在5~6英寸的擴印照片上,肉眼可見這兩種鏡頭的差別可能就很小;在24英寸的大尺寸照片上,肉眼可見的差別也可能會比較明顯。根據這樣的論點,同樣是35mm單反相機,如果您經常需要的是大尺寸的照片,比如24英寸的照片,那麼高質量的專業鏡頭是您最好的選擇。如果您的最終需要僅僅是尺寸較小的照片的話,普通鏡頭則完全可以滿足您的需要。另外,也不能把問題看得太絕對了,並非所有的普通鏡頭拍出的照片,都不能製作大尺寸照片,成像質量非常出色的普通鏡頭也並不罕見。
從鏡頭本身的結構上來講,專業鏡頭和普通鏡頭有下面的兩處存在明顯的差別:材質和最大相對孔徑。專業鏡頭和普通鏡頭所用的材質不同。首先,在鏡筒的結構上它們使用的材質是不同的。專業鏡頭多為專業人士和攝影記者所選用,他們使用器材的頻率非常高,而且經常在嚴酷的條件下使用。所以,專業鏡頭在設計時,耐用性要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來考慮。因此,專業鏡頭的鏡筒結構常常選用金屬材料,多為鋁合金,也有少量使用銅來製造的。普通鏡頭是作為對一般攝影愛好者選用來考慮的,他們的使用頻率比較低,耐用性並不是那麼重要。因此,這一類鏡頭的鏡筒結構,為了降低成本常用工程塑料來製造的,甚至有的鏡頭連介面也是工程塑料製造的。其次,鏡片的材質和加工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專業鏡頭的非球面鏡片都是經過精密研磨而成的,加工精度非常高,生產成本也同樣非常高;價格不菲的螢石鏡片、超低色散鏡片,在專業鏡頭中的應用也是很普遍的。普通鏡頭中的非球面鏡片,則多是採用成本較低的復合型非球面鏡片或鑄造成型的非球面鏡片。復合式非球面鏡片,就是在光學玻璃的球面鏡片上,先塗覆一層光學樹脂,再將塗覆的樹脂部分加工成非球面的形狀。鑄造成型的非球面鏡片,則是用精密鑄造的方法,將光學玻璃或光學樹脂直接鑄造成型。普通變焦鏡頭較少使用超低色散鏡片,更沒有使用螢石鏡片的。
使用工程塑料製造的鏡頭是否就一定不結實?很多人至今仍存疑慮。但是現代的工程塑料已經具備很好的強度和性能,有些指標並不亞於金屬。如果僅僅是正常使用並細心呵護,注意避免猛烈地磕碰鏡頭,也不要摔在地上的話,普通鏡頭也是一樣能長久使用的。
另外,專業變焦鏡頭和普通變焦鏡頭的最大相對孔徑也是不同的。在變焦鏡頭上常常會看到,有二種不同的最大相對孔徑標注方法,例如:28-70mm 1∶2.8和28-70mm 1∶3.5-4.5。前者是恆定光圈變焦鏡頭,為專業級變焦鏡頭;後者是非恆定光圈變焦鏡頭,為普通變焦鏡頭。它們之間的一個主要差別,就是恆定光圈變焦鏡頭在變焦過程中,所設定的光圈系數是恆定不變,最大相對孔徑可達1∶2.8;而普通變焦鏡頭在變焦過程中,所設定的光圈系數是要隨著鏡頭焦距的變化而改變的,變焦時光圈系數將呈線性變化。在普通變焦鏡頭中都是採用非恆定光圈的方式,也就是說所設定的光圈系數,在變焦鏡頭短焦距端和長焦距端實際光圈是不同的。而且這一類變焦鏡頭的最大相對孔徑也都相對較小,多在1∶3.5以下。如果您的拍攝工作經常需要相對孔徑較大的鏡頭,如在各種復雜的環境中拍攝(新聞攝影),或使用最大光圈拍攝時,要求較短的快門開啟時間(體育攝影),那就一定得在專業鏡頭中選擇了;但是對於一般的攝影愛好者來說,中低檔變焦鏡頭的最大相對孔徑是完全可以滿足需要的。
由上面的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變焦鏡頭在調節鏡頭焦距時,如果要保持光圈系數恆定的話,光圈要有一套補償裝置,在鏡頭變焦時調整光圈,保持光圈系數恆定。恆定光圈系數的變焦鏡頭多為專業級鏡頭,價格較為昂貴。普通變焦鏡頭省去了恆定光圈補償裝置,成本相對低廉。目前的單反相機都有TTL測光裝置,因而在使用非恆定光圈的變焦鏡頭時,也沒有什麼不方便之處,只是鏡頭的最大相對孔徑較小而已。
非恆定光圈變焦鏡頭在變焦過程中,焦距是呈線性無級變化的,由上述的公式可以看出其光圈系數也一定是呈線性變化的。當我們在使用自動對焦單反相機時,在相機的液晶顯示屏和取景器中的資料顯示屏上,可以在這一類鏡頭變焦時顯示光圈系數的變化。此時,我們將發現光圈系數的變化是呈階梯式變化,而不是線性變化。如:一支28-80mm1∶3.5-5.6的變焦鏡頭,在最大光圈時,焦距由28mm變到80mm時,在顯示屏上可以看到光圈系數的變化:F3.5→F4→F5.6,分了三個台階,如圖3中的虛線所示。究其原因,這是因為相機光圈系數調節精度的緣故,並非光圈真的呈階梯式變化。如果光圈的調節精度為1級步進的話,則光圈系數的變化只能象上述例子那樣整級變化。如果相機的光圈的調節精度為1/3級步進的話,我們就可以看到光圈系數將是這樣變化的:F3.5、F4、F4.5、F5、F5.6分了五個台階,如圖3中紅線所示。但是實際上光圈系數的變化仍是線性無級變化的,如圖3中的細實線所示,只是在顯示屏上不能顯示出光圈系數的線性變化來。如果普通變焦鏡頭的光圈系數真的在鏡頭變焦時發生階梯式變化的話,該鏡頭的光圈就得分段補償,這將使鏡頭的結構變得十分復雜,其製造難度將大於常見的恆定光圈變焦鏡頭。對於生產廠家來說,降低普通變焦鏡頭的成本是非常重要的。非恆定光圈就是降低變焦鏡頭成本的措施之一,廠家絕對不會在普通變焦鏡頭上不計成本,採用比專業鏡頭更復雜的光圈補償措施。
上面已經談到了專業變焦鏡頭和普通變焦鏡頭的不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兩款變焦鏡頭的實際比較。尼柯爾AF 20-35mm F2.8專業變焦鏡頭,尼柯爾AF 18-35mm F3.5-4.5普通變焦鏡頭。尼柯爾AF 20-35mm F2.8為恆定光圈,並有較大相對孔徑。在短焦距端,比尼柯爾AF 18-35mm F3.5-4.5的最大相對孔徑大了2/3級光圈;在35mm端,比尼柯爾AF 18-35mm F3.5-4.5鏡頭的最大相對孔徑大了1又1/3級光圈。因此,尼柯爾20-35mm F2.8可以適用於更復雜的光線條件下拍攝。尼柯爾AF 20-35mm F2.8的前組第一片鏡片就是精密研磨的非球面鏡片,而尼柯爾AF 18-35mm F3.5-4.5則含有一片復合非球面鏡片,另有一片ED超低色散鏡片。實際拍攝時,將尼康F80S相機架在三腳架上,機位保持不變;使用柯達E100VS反轉片拍攝,然後送專業圖片社E6工藝吊掛沖洗。兩只鏡頭同樣收縮2級光圈,尼柯爾AF 18-35mm F3.5-4.5鏡頭用18mm端F8拍攝;尼柯爾AF 20-35mm F2.8鏡頭用20mm端F5.6拍攝。用肉眼和10倍放大鏡觀察,幾乎看不出兩張照片的差別,解析度、反差、以及層次感都同樣好,僅尼柯爾AF 20-35mm F2.8拍攝的照片色彩更為飽和一點。再用50倍放大鏡仔細觀察,方看出尼柯爾AF 20-35mm F2.8專業鏡頭的解析度略微勝出。由此可見,尼柯爾AF 18-35mm F3.5-4.5這只普通變焦鏡頭,成像質量很不錯。只是在足夠大的照片上,尼柯爾AF 20-35mm F2.8方顯出專業鏡頭的威風來。由此可以看出,實際拍攝的結果和前面的論述是一致的。
現在,當您了解了專業鏡頭和普通鏡頭的特點後,再去選購變焦鏡頭時,您肯定是胸有成竹了。選購變焦鏡頭的准則,就應該從您的最終拍攝目標出發,實事求是地按需選購。這樣,既可以合理地使用財力,又可以物盡其用。
⑵ 新手如何挑選單反相機鏡頭
新手挑選鏡頭時一定要知道適合自己的鏡頭才是最好的這個原則:
1、要求一般的,也就是旅遊時拍下景色,偶爾拍下人物,
可以選大變焦的狗頭就足夠了,人物、風景都能兼顧,也省去了換鏡頭的麻煩,比如18-135、18-200等等,價格相對也不高。
2、旅遊為主,注重畫質,
小變焦廣角鏡頭最適合,且變焦不大的,比如17-50等等,畫質也不錯哦,很適合拍風景,而且,50端也可拍點人物照。
3、拍人物為主的,畫質要求高,
選擇焦距較大的鏡頭,公認拍人物最好的是100mm左右,也就是截副機的70mm,因此55-300.55-135等焦距都是不錯的選擇。
4、風景人物都拍,而且極其要求畫質,
單個鏡頭肯定是無法滿足的,只能多配幾只鏡頭才能滿足需求,不過如果都選擇變焦頭也不見得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可適當的選擇幾只定焦頭,所謂的「狗定勝牛變」。
⑶ 如果為單反相機選擇合適的鏡頭
每個攝影愛好者都面臨著如何為單反相機選擇鏡頭的問題,無論是第一台相機的光學元件還是已經過渡到新的階段。隨著專業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將需要更先進的設備。除了購買相機外,獲取鏡頭可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為了不花冤枉錢,你需要對鏡頭的種類及其特性有所了解。
當你要拍攝大型計劃和總體計劃以及角色正在活動的情況時,這對於報告非常有用。例如,在佳能1100d上選擇鏡頭,你會遇到佳能EF-S 55-250 mm,F / 4.0-5.6的變形;70-200 mm F / 4L USM等 這些被稱為變焦鏡頭,並具有對附近人物進行拍攝和肖像拍攝以及遠距離觀看的能力。
⑷ 如何選擇單反相機鏡頭鏡頭的參數都代表什麼意思
1,選擇鏡頭得看你自己的使用需求、拍攝題材。看你是菜鳥,就拿最常見的幾枚鏡頭來說。EF-S 18-55mm IS,18-55mm 屬於標准變焦,擁有18mm 廣角端(實際還得X1.6)用來應付風景還是不錯的。18-135 的話長焦端更長,可以拍到更遠的東西。18-200 就不用解釋了。一般新手用的話,佳能的EF-S 18-135mm IS 以及尼康的尼克爾18-105mm VR 套頭完全夠用了! 2,佳能鏡頭分EF 和 EF-S。EF 可用於全畫幅,也可用於非全幅的機身。EF-S 只能用於非全幅的機身。(如果這兩個專業名詞不懂可以查詢一下哦)。1:3.5-5.6 說明最大光圈在F3.5-F5.6 浮動。1:2.8 說明最大光圈恆定F2.8。IS 代表的是佳能的光學防抖系統。USM 代表的是佳能的超聲波馬達,速度快,安靜。 尼康的鏡頭品牌是尼克爾,AF Nikor 是依靠機身對焦馬達驅動自動對焦的,AF-S Nikor 是鏡頭內置超聲波馬達。VR 是尼康的光學防抖系統。
⑸ 怎樣選購單反相機鏡頭
選擇單反鏡頭,要注意五點:
首先選擇焦段
其次選擇光圈
第三選擇做工
第四確定品牌
最後確定價格
⑹ 如何選擇單反相機鏡頭
看你提的問題確實是初學者,所以不建議你現在在鏡頭上投入太多,因為你現在還沒搞清自己需要什麼,什麼適合自己。
鏡頭焦段的劃分:首先是標頭--就是所謂的標准鏡頭。它的視角在43度左右,這時照片的透視是最接近人類眼睛。片幅不同,標頭的焦距也是不同的。135片幅的標准鏡頭在50mm左右,120的6×6標頭焦距在80mm,300d的標頭在50÷1.5=33mm左右。紀實類的照片使用標頭可以忠實的記錄你看到的東西,所以紀實攝影大師們大多喜歡使用標頭。
當焦距小於標頭的時候,鏡頭可以記錄更大視角的影像,所以稱為廣角鏡頭。焦距越短視角越大。廣角鏡頭的透視是被誇張的,尤其在風光攝影中可以得到更具視覺沖擊力的照片。
比標頭焦距大1.5~4倍的焦距的鏡頭稱為中焦。一般中焦鏡頭的變形最小,而且設計成超大光圈也相對容易,所以人像攝影是中焦最擅長的。一般標頭的1.5~2倍的焦距運用於拍攝全身、半身的照片。大於2倍的鏡頭多用於拍攝特寫,鏡頭里被人稱為「人像王」的幾支鏡頭都出現在這個焦段。
大於標頭焦距2倍以上的鏡頭稱為望遠鏡頭。顧名思義,望遠鏡頭就是可以實現「望遠」拍攝,多用於體育、動物等拍攝,風光片中望遠鏡頭的應用可以使景觀的遠近透視被壓縮。
大多數人比較認同的說法是,尼康成像銳利,適合風景,佳能成像柔和,適合人像和後期處理。
15-70mm相機覆蓋了常用的廣角、人像焦段,但是並不是說只能用於拍廣角和人像。比如有的人就是用廣角鏡頭來拍人像,卻得到了很特殊的效果。
不過建議初學者還是先把套頭玩熟了再考慮買更多的鏡頭,到時候你會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真正的大師想的是如何用手中有的鏡頭去拍,而不是該換什麼鏡頭去拍。相機後面的頭遠比鏡頭重要。
⑺ 如何選擇相機和鏡頭
相信很多想要玩攝影的朋友都知道,剛開始接觸這塊的時候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相機如何選擇,鏡頭怎麼配,光圈是啥,快門、對焦、測光...一堆的問題都得解決,感覺好像很難學一樣,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任何技能都有套完整的學習流程,我今天就來梳理一下這個吧,如何從零開始學攝影。
一、如何選相機
這個大概困擾了許多人,其實選相機也是有套路的,首先就都是看預算了,你的預算多少就買多少價位的相機,一般如果單單就學攝影而言,入門的APS-C單反或者微單就足夠了,價位也不是很高。如果你預算上萬,那麼可選的就相對多一些,記住一個關鍵詞――「全畫幅」,它比APS-C的感測器大,而感測器越大相機越好,因為決定了畫質和相機的登記呀,另外什麼背景虛化呀,細節表現力啊之類的問題,大感測器也是有很大優勢的。
二、如何配鏡頭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同學都不用考慮,因為如果預算有限,買套機是唯一的選擇,套機鏡頭呢,APS-C的單反或者微單,通常都是18-55mm的鏡頭,便宜又能滿足基本所需,缺點就是什麼都能拍,但效果嘛,當然不能跟貴的鏡頭比。當然也不是說器材不好就一定拍的不好了,學藝不精的人再好的器材放在他手上也沒用。話說回來,鏡頭呢,辣么辣么的多,怎麼選?其實呢,鏡頭的分類相當簡單明了,根據焦距來分:
廣角鏡頭:佳能EF-S 10-18mm f/4.5-5.6(aps-c專用)、佳能EF 11-24mm f/4L USM等。
中焦鏡頭:佳能EF 35mm f/1.4L II USM、佳能 EF 50mm F1.8、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焦距在50mm左右)。
長焦鏡頭: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焦距200mm以上的鏡頭)
特殊鏡頭:佳能EF 100mm f/2.8微距頭。總之呢,焦距越短,拍的越廣,焦距越長,拍得越遠。價格方面呢,50mm左右的鏡頭,最便宜,越往兩邊走,越貴。
⑻ 相機如何選擇機身和鏡頭
相機機身與鏡頭選擇,也就是品牌與系統的選擇。最好去專業網站看看各品牌相機的各自優勢。再由自己的喜好去決定。個人認為,相機選擇重要的參考點是相機的鏡頭群豐富程度。相機,可換鏡頭相機,玩的是鏡頭。鏡頭越豐富可玩性越高。
相機機身,電子產品,大約兩年一更新,而鏡頭更新要慢很多。好的鏡頭比機身更貴,更具保值價值。
⑼ 如何挑選數碼相機鏡頭
1、nbsp;nbsp;鏡頭材質目前數碼相機的鏡頭材料主要有玻璃和塑料兩種。雖然全玻璃鏡頭投射投向清晰,但並不是說玻璃透鏡的相機就一定比塑料材質的機種好。這是因為光學成像系統相當復雜,一定程度上還要受到透鏡組設計的影響,而且玻璃材質較塑料材質更重,還可以能影響相機的重量。所以大家在選購時,決不可因為是玻璃的鏡片就以為它擁有絕對的高質量,還要從多方面作綜合觀察。2、nbsp;nbsp;鏡頭焦距與鏡頭密切相關的技術指標就是數碼相機成像的焦距。在傳統相機上,焦距指的是鏡頭中心點到感光膠卷之間的距離。在數碼相機上,焦距就是鏡頭中心點到感測器之間的距離。有的時候會發現數碼相機鏡頭上標稱的焦距值比傳統相機的小得多,這是由於數碼相機的設計中鏡頭的焦距實際比傳統的35mm傳統相機的焦距要短得多。通常在數碼相機的資料或說明書中提到的焦距是等效於傳統相機的焦距。
⑽ 如何選擇工業相機、工業鏡頭
由於工業相機的類別多種多樣,不同行業的應用,用戶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在選購合適的工業相機時,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選購:
第一、先明確需求,要先確定檢測產品的精度要求,要確定相機要看的視野大小,要確定檢測物體的速度,同時確定是動態檢測還是靜態檢測。
第二、確定硬體類型,硬體的相關參數會影響其性能,因此在確定硬體類型前要先確定其相關參數,包括以下幾點:
1、相面像素大小的確定;
目前市面上的軟體精度一般是沒有誤差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亞像素,但雖軟體沒有誤差,但硬體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現在市場上的機器視覺系統一般都保證在誤差為一個像素,所以要通過如下計算公式:精度=視野(長或寬)÷相機像素(長或寬)
2、相機傳輸方式的確定,針對目前市面上的相機傳輸方式及其應用的優缺點如下所述:
1)模擬相機(PCI採集卡),對速度要求不高可選擇。
2)USB介面相機,系統只用到單個相機的可先擇,要求高速的時候可先擇。
3)1394介面相機,系統用到多個相機的時候可先擇,要求高速的時候可先擇。
3、相機的觸發方式的選擇;
1)連續採集模式:對靜態檢測可選擇,產品連續運動不能給觸發信號的可選擇;
2)軟體觸發模式:對動態檢測可選擇,產品連續運動能給觸發信號的可選擇;3)硬體觸發模式:對高速動態檢測可選擇,產品連續高速運動能給觸發信號的可選擇。
工業鏡頭產品中,燦銳光學的產品就不錯,他們家的遠心鏡頭、定位鏡頭,顯微鏡頭這些產品研發生產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標准產品適配市面上絕大多數工業相機,還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製開發,有強大的技術團隊,十年的行業沉澱,可以考慮他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