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m43相機有什麼優勢

m43相機有什麼優勢

發布時間:2022-07-19 20:31:38

❶ 如何客觀評價m43畫幅

M43畫幅的影像感測器其面積是17.3*13mm
差距在畫幅大小。m43論畫幅大小比C幅還小,焦距轉換系數高達2。而且,畫幅越大畫質越好現在已經不是這回事了。
畫幅大小決定畫質?純屬誇張了。畫幅小高感差,感光度稍高就會有噪點。但是現在奧林巴斯的m43畫幅相機已經處理的還算不錯了,但還是沒有全畫幅那麼優秀。畢竟受畫幅大小影響。還有就是後期處理的空間,也就是所謂的寬容度,較小。
我想他倆的差距也就在這了,像素和畫幅無關、虛化和畫幅無關、
總的來說:
m43畫幅優點在於體積小便攜,等效焦距長。有著更多樣式的外觀。比如復古
全畫幅優點在於高感優秀、寬容度較高。
如果街拍、要顏值要便攜,而且不喜歡後期可以考慮m43
如果追求極限素質,和後期修片,建議全畫幅。

❷ 什麼是M43相機

M43相機:也成為4/3相機。微型4/3(Micro Four Thirds)系統規格(以下簡稱微型4/3(Micro Four Thirds)規格)是數碼相機專用可換鏡頭系統——4/3(Four Thirds)系統的擴展規格,它的誕生是為了將4/3(Four Thirds)系統小巧輕盈的優勢進一步發展下去。

因此,微型4/3(Micro Four Thirds)規格也以記錄像素區域的標准對角線長度作為標准,該記錄像素區域是以使用4/3(Four Thirds)系統的4/3型感光元件為前提的。

微型4/3(Micro Four Thirds)規格是一種可以和4/3(Four Thirds)系統相互兼容的擴展規格。

❸ M43專業新廣度 松下8-18mm超廣鏡頭評測

【IT168 評測】M43系統最初發布的時候,最先要解決的痛點是可換鏡相機的便攜性問題。通過小巧的機身加上玲瓏的鏡頭,以松下為代表的M43系統硬是從強手林立的單反戰場搶出了一片天地。
可隨著用戶的增多,用戶的需求也逐漸多樣化,專業級大光圈變焦鏡頭的開發也就提上了日程。
這支剛剛發布不久的松下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就是其中專業級超廣鏡頭的典型代表。
究竟這支定位專業的鏡頭表現如何,還請大家跟我們一起往下看:

優點:
1、體積和重量控制的非常好,67mm標准口徑方便搭配濾鏡;
2、全金屬用料放心,做工優秀手感扎實;
3、抗色散表現優秀。
遺憾:
18mm端最大光圈下邊緣解析度表現一般,需縮小光圈使用。
總結:
總的來說,這支鏡頭體積小巧、做工精良,各項光學素質表現優秀,是一直沒有明顯缺點的鏡頭;而其中,尤以8mm端光圈全程可用,可以滿足M43用戶星空拍攝的需求,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松下8-18是一支名副其實的專業鏡頭。
M43專業新廣度 松下8-18mm設計做工點評
作為一支風光攝影的必備鏡頭,松下8-18mm鏡頭除了在小型輕量化下功夫,其在耐用性、可靠性方面的追求也是不遺餘力。可以說,僅從外觀、手感方面,我對這支松下8-18鏡頭幾乎是無可指摘。

▲松下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整個鏡頭只有這一個手自動對角切換按鈕,非常簡潔

▲鏡頭濾鏡口徑67mm,屬標准口徑(與其他小三元一致),方便配置濾鏡

▲鏡頭尾部為金屬卡口、電子觸點

▲徠卡設計的塗裝相當耐看

▲鏡頭鍍膜為紫青色

▲對焦環變焦環均為金屬壓花,耐用性想必會很不錯

▲與松下GH5搭配,大小塗裝都很協調
點評:幾乎是無懈可擊的設計,配上扎實的做工,這個不服真不行!
M43專業新廣度 松下8-18mm解析能力測試
超廣角鏡頭最主要用途就是拍風光,因此鏡頭的中心和邊緣的銳度表現都很重要。同時,由於這支鏡頭的長焦端等效焦距約為35mm(36mm),也可以用於人文拍攝。因此這支鏡頭大光圈下的解析度表現,也就變得同樣重要了。
我們採用實拍測試,100%放大截圖的方式,看一下這支鏡頭在8mm端和18mm端的中心和邊緣的解析度表現。機身為松下GH5,ISO 200,截取范圍如圖中紅框所示。
首先是8mm端,各擋光圈下表現如下:

然後是18mm端,各擋光圈下表現如下:

從100%放大截圖可以看出,這支鏡頭8mm各檔光圈下,中心&邊緣,除了小光圈F16、F22受衍射影響畫質有所下降之外,全程保持高水準。這樣的表現,可以說無可挑剔。
而在18mm端,這支鏡頭的中心部分依然是全程表現良好,但是邊緣部分的大光圈表現有些不盡人意了,需要我們收小光圈值至F8才能展現出較高的解析力。當然,光圈F16之後受衍射影響,畫質也會有明顯的下降,不過這是數碼相機目前的通病,平常注意不要使用這樣小的光圈就好了。
點評:總的來看8mm端高度可用,18mm端表現中規中矩。而8mm端F2.8光圈可以用,也就意味著我們可以使用這支鏡頭拍攝星空,如下圖(後面樣張部分還有):

M43專業新廣度 松下8-18mm光學畸變測試
對於超廣角鏡頭而言,鏡頭的畸變控制尤為重要。一支鏡頭要在一定的體積下做到完全沒有畸變是不太現實的。但我們要清楚:畸變越大,後期矯正時要犧牲的視角也就越多。在畸變控制和鏡頭體積控制之間,需要鏡頭設計師做一個相對平衡的選擇。
依舊採用實拍測試,紅色為參考用的直線。先是8mm端:

可以看到,8mm端該鏡頭的桶型畸變還是有的,不過不明顯。像這種情況下開啟鏡頭校正,視角損失不會很多。

而在18mm端,也就是稍微有那麼一點兒的枕型畸變。像是這種水平的畸變,其實我們拍攝中都很難察覺得到,更是無需矯正了。
點評:這支鏡頭畸變控制不錯,矯正畫面畸變的成本很小。因此可以說這支鏡頭8mm超廣視角完全可用,18mm拍攝人文等題材也無需矯正。
M43專業新廣度 松下8-18mm光學暗角測試
關於暗角,一支鏡頭只要暗角不嚴重到影響通光量,其實現在看來都不能算一種缺陷。掌握一支鏡頭的暗角特性並靈活運用,其實還可以讓你照片的主體更加突出。
我們接下來就來看一下松下8-18mm鏡頭的暗角表現,先是18mm端:

然後是是18mm端:

可以看到8mm端和18mm端,都只有最大一檔光圈時出現了可見的暗角,且不甚明顯,可以說這支鏡頭在暗角方面的控制,做的是恰到好處:喜歡暗角的人,拍攝時全程最大光圈就好了;不喜歡的稍微收一檔光圈,暗角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

點評:暗角方面區分的很明確,松下設計師很了解用戶需求嘛。

M43專業新廣度 松下8-18mm光學色散測試
色散,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紫邊」,通常只在明暗對比強烈,照片的高反差的分界處出現。通常只要不是很嚴重,數碼時代後期都可以一鍵解決。
不過我們還是要來看一下,這支鏡頭的抗色散表現:

上面這張照片實在最大光圈下拍攝的,我們截取其100%放大截圖(位置如圖紅框所示)看看:

可以看到,在明暗的分界處,一毛錢的色散(紫邊)都沒有。

同樣,我們使用更小的光圈拍攝同一場景以及隨後拍攝樣片的過程中,也都從未發生過紫邊現象。
到這里我們可以給個結論:這支鏡頭的抗色散水平非常的厲害。
點評:頂級的抗色散水平,我印象中上一支有如此抗色散水平的鏡頭,應該是索尼的100-400GM。
到此,全部測試完畢,最後是樣張時間:

❹ 微單aps畫幅和m43畫幅哪個好

對於相機來說,底(圖像感測器)越大越好!
底越大,意味著圖像感測器面積越大。
這樣的好處,是像素密度更低,畫質更純凈。
這樣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那就是相機的高感性能會更好。
所以,aps畫幅相機比m43畫幅更好。全幅相機比aps畫幅相機更好。中畫幅……那就更好了……
當然了,m43畫幅也不是沒有優勢……等效焦距更長,所以配長焦鏡頭遠攝的時候,更加給力!
所以,這個問題,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問題……每一款相機,都有自己的獨到優勢……

❺ M43相機是什麼

一種小型相機。

❻ 想買松下的m43微單,看中了它的小巧,松下相機的優缺點是什麼

松下的優點是小眾,它的缺點也是小眾。在你使用起來的時候可能沒有那麼隨心所欲,因為你周邊的朋友不是佳能尼康就是 索尼 富士。富士和索尼都一樣小巧,不管是富士的色彩還是索尼的黑科技都非常適合你。回答完畢,希望對你有用。

❼ 4/3畫幅 APS-C畫幅 全畫幅 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全畫幅是感光面積為36×24 mm尺寸大小的規格。APS-C是一種數碼相機所使用的圖像感測器的規格。4/3 畫幅雖然感測器尺寸還是略小於APS-C,但大小適中的鏡頭群加上2倍等效焦距的優勢。

2、大小不同:半幅和全幅拍同一張照片,照片大小不一樣,可以容納下來的畫面也不一樣,全畫幅拍到的東西可以比半幅要多很多。4/3畫幅則次之。

3、畫質(參數的差異):畫質的差異是很巨大的,這取決於參數就有差異。4/3畫幅的畫質居中,全畫幅的相機機器,快門速度,ISO的密度都是不一樣,半幅的ISO1600會有很多噪點,全畫幅開到ISO3200可能都是很清楚的。

(7)m43相機有什麼優勢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選擇光圈優先模式,設置較小的光圈,得到足夠大的景深,從而使畫面中的遠景、近景的景物都清晰。

2、感光度盡量設置在ISO100-200,以保證畫質。

3、使用三腳架保持畫面穩定。

4、豎畫幅適合表現高聳的對象,同時,也適合表現空間跨度較大的對象,在拍攝建築時,使用豎構圖可以給人非常強烈的縱深感,增加建築物在畫面中高聳筆直的感覺。

❽ 相機里所謂的M43和4/3是指影像感測器的大小嗎它們有什麼區別

准確的說, 兩個不是一概念。
M43 嚴格定義是指一套系統, 包括4/3」的底, 以及MFT鏡頭卡口等。
如果是說感測器尺寸, 標准說法是4/3」, 也就是M43系統肯定包括4/3」畫幅的感測器, 但是使用4/3」畫幅的相機並不都是M43相機。相機是否屬於M43, 廠商會說明。 如果一個相機是4/3」畫幅但不能換鏡頭, 他肯定不算是M43。
然而, 日常交流中, 大部人都把M43 當作是一種畫幅標准來交流。
歡迎加入我們

❾ M42、M43相機

可能唯一的聯系就是都能表示一種鏡頭卡口吧,雖然名字看上去很像,但其實幾乎就是兩個東西。
M42嚴格來講其實並不是某一類型的相機,而是指相機是使用的M42型通用卡口(42mm直徑的螺口)的,M42卡口標準是基於40mm螺絲口基礎上改進出來的,在由蔡司依康提出,由於一些歷史原因,這種卡口標准當時非常流行,很多不同品牌不同系統的膠片單反相機都使用了這一標准,而使用這個標準的鏡頭就更多了,是歷史上最常見的鏡頭卡口。

M43是Micro Four Thirds的縮寫,其實應該寫作M4/3,也就是微型的4/3系統規格,這是在4/3相機系統(Four Thirds系統,現在也被稱為大43系統)上擴展演化出來的,由奧林巴斯提出,主要是為了將4/3系統小巧的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因此在感測器設計規格不變的前提下,縮短法蘭距,增加信號觸點,縮小鏡頭卡口外徑等等。最早的微單相機就是基於M4/3系統的。M4/3系統一直是以奧林巴斯、松下兩家為主,其他品牌也有少量參與。

❿ 現在微單相機市場主流的 APS-C 和 M43,到底孰優孰劣

如果你已經決定要歸於微單系統門下,那麼無疑要面對M4/3和APS-C兩大流派的抉擇。目前,這兩種微單主流畫幅的扛大旗者無非是奧林巴斯與松下的M43系統以及索尼的NEX系列。由於我主要使用過奧林巴斯的E-PEN系列以及索尼的NEX-5N,富士X-Pro 1高不可攀,松下沒有什麼機緣好好把玩。所以,涉及細節的部分觀點不免片面。而且微單系統目前還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未來變數很多。所以,我還是打算像上篇一樣,大處著眼。

綜合考慮畫質、便攜性、操控、成本以及可持續發展性,根據自己的拍攝喜好和習慣,再三權衡,我個人認為M43系統比較好。Nex的感測器成像確實純凈,但是為了這一項而舍棄其他,對我來說不值得。希望每個人都能明確自己的拍攝目標,從而選到自己心儀的相機。就個人觀點,以上僅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m43相機有什麼優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