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倫達35 1.2 和徠卡的35 1.4 到底差多少
VM35/1.2和M35/1.4挺難比較的。
光圈的比較,VM35和LM35對比只差了半檔,日常拍攝中半檔光圈的影響並不大,尤其是在數碼M上的表現,如果是膠卷上使用並採用低ISO50的專業反轉片(例如柯達的50電影卷),這半檔光圈才有一定意義。
鏡片比較,兩者同樣都用了非球面,VM更是破天荒用了兩片非球(VM35/1.2 II代),可謂誠意十足。但是徠卡更恐怖,非球鏡片+浮動鏡組(最新版LM35/1.4),浮動鏡組啥也不說了,成像超級外掛。
最大光圈比較,VM全開F1.2的成像不如LM全開F1.4的成像好,LM小了半檔成像好一點也正常,兩者光圈都收縮到F2的時候素質差不多,LM少許好一點,但極其有限可以忽略不計,F2光圈兩者可以打平手,而然小光圈F8之後LM開始逐漸領先,肉眼可見的素質差異。
焦外比較,VM雖然得益於大半檔光圈,在焦外虛化時大半檔得到的效果較好,但焦外的成像比起LM來說總覺得差了一口氣,也許是心理問題,很多朋友看過都覺得LM的焦外好看一點。
色彩,這個差異很大,VM的色彩清淡,LM的色彩濃郁,最關鍵是LM保持一貫徠卡的成像風格,而VM雖然掛著福倫達的LOGO,實際上色彩偏向日系一貫的小清新,當然沒有小清新那麼淡,介於日系風格和德國風格之間吧,少許偏日系一點。
便利性,這個LM絕對秒殺VM的,VM的體積和重量是在是讓人無語,沉甸甸的相機都放不平,掛在胸口的時候整個鏡頭往下沉,裝在M機上的時候,35線框右下角至少1/4被鏡頭遮擋,如果裝上遮光罩的話,呵呵不好意思,取景框右下角1/3看不到了。
價格,LM是VM的四倍呢,所以就性價比而言VM當之無愧,可以這么說吧,7000塊錢買一隻35焦段定焦鏡頭,還是F1.2大光圈,加上全金屬製作,兩片非球面,這絕對是業界良心。當然咯,便宜分量足是不存在的,花一點點的錢,就不要追求什麼徠卡味、追求體積重量。
❷ 柯達m35可以錄視頻嗎
摘要 hello,親愛的問一問用戶,您好,我是您的網路問一問專屬汽車王專員老師,您的問題已收到,正在緊急為您整理答案,請不要著急喲,打字較慢,大約3-5分鍾後回復您,請稍後一會哦!
❸ 賓得k35f2和m35f2相比哪個優秀一些
個人認為FA35/2, 理由如下:
1. FA35的最大光圈大一檔,F2 還是相當堪用的大光圈。 光學素質方面FA35鏡片數量少, 透光率高, 成像銳利(尤其是中光圈) 比DA35/2.8適合拍攝一般場景。
2. FA35 是35mm判鏡頭, DA35/2.8隻是APSC規格鏡頭。
3. FA35的最近對焦距離0.3m, 近拍收光圈也能得到相當銳利的成像。 反之DA35/2.8在0.5m之後就是無限遠,一般場景拍攝時出現誤合焦的狀況。
4. FA35有光圈環, 對焦行程長,可應用於老式膠片相機。
5. 二手的FA35價格較便宜。
6. FA35還有同設計的低廉版本DA35/2.4, 基本性能接近的情況下,價格低廉。性價比相當高。
❹ 柯達M350錄像支持哪種播放器
暴風,迅雷看看,大多數播放器都支持。
❺ 柯達m35用什麼電池
建議選用鎳氫充電電池。
鎳氫可充電電池可以反復使用,貴買平使,充滿後,電力強勁且耐耗,而碳性及鹼性電池都是耗盡電力後就無用了,而且很快就用完一組電池。
M35是柯達在最近推出來的一款便攜傻瓜相機,31毫米泛焦廣角鏡頭以及拿來即拍的使用方法,帶閃光燈,可以反復填充膠卷,關鍵是價格便宜非常適合初學者。
❻ 徠卡CL微單能用M35 1.4全畫幅鏡頭嗎
可以使用。
徠卡CL微單是APS-C畫幅機器,M35 1.4是萊卡全畫幅鏡頭,DX畫幅相機使用全幅鏡頭時,相應的鏡頭等效焦距會變,35mm鏡頭乘上1.5的系數就會變50多毫米焦距的標准鏡頭了。
❼ 柯達m35和m38區別
區別在重量和顏色上
區別在重量和顏色上
柯達m35重量為100g,柯達m38重量為116.5g。柯達m38顏色有三種,分別是:火焰紅、柯達黃、深海藍。柯達m35顏色有六種,分別是:復古紅、柯達黃、薄荷綠、丁香紫、少女粉、晴空藍。
另外,價格m38略貴。
❽ 35mm鏡頭搭配機身的選擇問題
此對比只限數碼M機搭配M35一機一鏡的組合
價格:
RX1發布價大約1W7,供貨穩定後,維持在1W5以內應該非常快。
M9+SUMMICRON
35F2ASPH價格5W3左右,貴了近3倍多。
體積重量:
RX1占絕對優勢,在RX1沒發布前,M9的體積優勢一直是旁軸用戶津津樂道的。
鏡頭素質:
RX1這顆ZEISS
35F2鏡頭,由於沒有卡口和法蘭距的限制,完全為匹配的CMOS優化,後組鏡片非常巨大。
從公布的MTF和樣張看,鏡頭素質絕對優秀。
M35F2A鏡頭是LEICA最新的ASPH鏡頭,素質也很高,但從我的實際使用來看,邊角和全開素質,倒真不一定能
勝過RX1的鏡頭。
兩者最多在伯仲之間。
對焦取景:
RX1有AF,M9有黃斑手動,平心而論,LEICA
M的對焦,確實是手動對焦系統里最直觀,最舒服,最便捷的了,
而且MP以後,M機的取景器更清晰,黃斑反差更大,也沒有M6的眩光,做的非常好,
但確實還是不會比AF更好用,尤其是光圈全開的情況下抓拍,這個還真需要一點運氣在裡面。
要是說小光圈+超焦距,RX1也可以這樣設置。
而且由於結構限制,M鏡的最近對焦距離是0.7M,有比較大的局限性,在近攝方面處於絕對劣勢,
不要說沒近攝不在乎,這屬於自欺欺人。
快門:
M系的快門是LEICA粉絲的驕傲,橫走布簾快門輕柔,極輕微的震動表現,讓人著迷,
但LEICA到了數碼時代,為了快門速度,放棄了布簾,轉用普通的鋼片快門,
雖然速度上去了,M8甚至達到了1/8000秒的速度,但快門聲響,震動已經和日系無差別了。
雖然M8.2以後改回了1/4000秒,但還是無法和膠片M相比了。
反觀RX1,這次採用的是鏡間快門,而且還把鏡間快門的速度提升到了1/2000秒,這是相當了不起的。
SONY的另一個細心之處在於,為了能在光線良好的地方方便用戶使用大光圈,把最低ISO定在了ISO50,
不僅能讓畫質更細膩,而且消除了用戶對於鏡間快門速度不夠的一個憂慮。
在快門上,RX1完勝。
畫質:
RX1使用的是最新的2400WCMOS元件,M9使用的是柯達提供的CCD,
兩者特性不同,COMS高ISO好,CCD低ISO好這些大家都已經知道,
姑且這項也算平局吧。
外型:
LEICA
M系用戶很在意低調,內斂,往往還要用3M膠把LEICA紅標貼住,LEICA高端機型一般直接取消紅標標志,
M系統的鏡頭也很小巧,M機身+M鏡頭的體積,是LEICA用戶對於單反用戶一個非常大的心理優勢所在,
但不好意思,這次SONY乾的更徹底,RX1更小,更輕,更隱蔽,更沒攻擊性,配合可翻轉的電子取景器,
甚至能腰平取景
所以這一項,RX1勝出。
操控:
怎麼說呢?LEICA
M的操控是極簡的,就提供光圈和快門兩個選項,對於習慣M檔的老鳥來說,其實無所謂,哪台機器都一樣。
但要是習慣使用A檔的用戶,顯然RX1的操控要靠譜的多,光是曝光補償要進菜單這么腦殘的事LEICA都乾的出,就夠讓人無語了。
電子性能:
好了,這個是LEICA的傳統弱項,SONY的傳統強項,
我想大家也不想看無趣的比較了,RX1勝出。
以上幾點,是我對旁軸比較看重的方面,
這些比較中,LEICA無一勝出,RX1
7勝2平,
此次比較只單純在相機拍照的角度上來看的,要是談到品牌價值,相機領域的歷史地位等等
LEICA倒是能扳回兩城,但相機不就是用來拍照的嘛
最後來個總結:喜歡35MM視角一機一鏡的用戶,你應該購買便宜的RX1,而不是昂貴的M9+SUMMICRON
35,
RX1一定會帶給你比M9更好的使用感受和更多的出片率。
甚至買了M9,但只為M9配一個35MM鏡頭的用戶,我建議你可以出掉M9+35了,去買一個便宜的RX1吧,
多下來的錢,夠你出門遠行好多次了,能帶回來非常多的異域風光。
當然,以上的前提是你不是LEICA的鐵桿粉絲。
已經有成套M口鏡頭系統的用戶,我覺得M9的可玩性還是相當高,LEICA的鏡頭也足夠好,但你們也可以考慮
買個RX1玩玩,體驗下最復古和最新潮的對比,況且全副的NEX還不好那麼快出現。
❾ 柯達m35閃光燈不亮
照相機閃光燈不亮通常是由於相機的電量不足,導致閃關燈默認為關閉狀態。此時,需要盡快連接充電器進行充電,一般電量達到20%以上,就可以打開閃光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