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相機通過什麼實現自動對焦
利用物體光反射的原理,將反射的光被相機上的感測器CCD接受,通過計算機處理,帶動電動對焦裝置進行對焦的方式叫自動對焦.它多分為二類:�
1�主動式:相機上的紅外線發生器、超聲波發生器發出紅外光或超聲波到被攝體。相機上的接受器接受反射回來的紅外光或超聲波進行對焦,其光學原理類似三角測距對焦法.主動式中又有能量法,用於低檔普及型相機的自動對焦,廣泛用於各種平視取景相機.主動式對焦對斜面,光滑面對焦困難.對亮度大,遠距離的被攝體對焦困難.這是由於發出的光被反射到其它方向,或達不到被攝體所至.主動式由於是相機主動發出光或波,所以可以在低反差、弱光線下對焦.對細線條的被攝體,對動體都能自動對焦.缺點是當被攝體能吸收光或波時對焦困難,還會被玻璃反射故透過玻璃對焦困難。
2�被動式:即直接接收分析來自景物自身的反光,進行自動對焦的方式.這種自動對焦方式的優點是;自身不要發射系統,因而耗能少,有利於小型化.對具有一定亮度的被攝體能理想的自動對焦,在逆光下也能良好的對焦.對遠處亮度大的物體能自動對焦。能透過玻璃對焦.但缺點是對細線條的被攝體自動對焦較困難.在低反差,弱光下的對焦困難.對動體自動對焦能力差.對含偏光的被攝體自動對焦能力差.黑色物體或鏡面的對焦能力差。�
主動、被動式自動對焦方式各有千秋,好在一般單反照相機上都有二種自動對焦方式,可以互補使用,自動切換,發揮其強項,克服其弱點.單反相機上多使用被動式對焦方式,所以其對焦受最大光圈數的限制.光圈小於F8時自動對焦困難.為此,大多數單反相機都有自動對焦輔助光(Autofocus aidlights)發射器發射帶紅外帶條紋的光束,幫助對不同質地的被攝體自動對焦。在光線足夠亮時這些輔助光是不工作的。使用時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主動式的發射窗在相機的右邊,所以在握相機時不要讓手擋住發射窗.擋住發射窗時對不上焦.專業相機機身上沒有發射輔助光的發射窗,只有裝上閃光燈,利用燈上的發射窗發射輔助光進行主動對焦.
B. 相機中的對焦模式有哪些
數碼相機主要有以下幾種對焦模式:
(1)自動對焦。
傳統相機,採取一種類似目測測距的方式實現自動對焦,相機發射一種紅外線(或其它射線),根據被攝體的反射確定被攝體的距離,然後根據測得的結果調整鏡頭組合,實現自動對焦。這種自動對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實現、成本低,但有時候會出錯(相機和被攝體之間有其它東西如玻璃時就無法實現自動對焦,或者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精度也差。如今高檔的相機一般已經不使用此種方式,因為是相機主動發射射線,故稱主動式,又因它實際只是測距,並不通過鏡頭的實際成像判斷是否正確結焦,所以又稱為非TTL式。
這種對焦方式相對於主動式自動對焦,後來發展了被動式自動對焦,也就是根據鏡頭的實際成像判斷是否正確結焦,判斷的依據一般是反差檢測式,具體原理相當復雜。因為這種方式是通過鏡頭成像實現的,故稱為TTL自動對焦。也正是由於這種自動對焦方式基於鏡頭成像實現,因此對焦精度高,出現差錯的比率低,但技術復雜,速度較慢(採用超聲波馬達的高級自動對焦鏡頭除外),成本也較高。
(2)手動對焦。
手動對焦,它是通過手工轉動對焦環來調節相機鏡頭從而使拍攝出來的照片清晰的一種對焦方式,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依賴人眼對對焦屏上的影像的判別以及拍攝者的熟練程度甚至拍攝者的視力。早期的單鏡反光相機與旁軸相機基本都是使用手動對焦來完成調焦操作的。現在的准專業及專業數碼相機,還有單反數碼相機都設有手動對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的拍攝需要。
很多數碼相機都有多點對焦功能,或者區域對焦功能。當對焦中心不設置在圖片中心的時候,可以使用多點對焦,或者多重對焦。除了設置對焦點的位置,還可以設定對焦范圍,這樣,用戶可拍攝不同效果的圖片。常見的多點對焦為5點,7點和9點對焦。
C. 微單相機使用的是什麼對焦技術
相機微單相機使用的是反差式對焦技術,除了微單相機之外像我們現在用的智能手機還有攜帶型數碼相機使用的也是反差式對焦技術,反差式對焦系統並不是單獨的系統需要通過相機主感光元件和圖像處理器配合才能完成,具體解釋什麼是反差式對焦系統比較復雜,樓主只需要知道反差式對焦系統是根據焦點處畫面的對比度變化來尋找對比度最大時的鏡頭位置,這是也就是准確對焦的位置就可以了。
採納哦
D. 相機拍視頻時依靠機身對焦(索尼)和外部追焦器(尼康)誰更強大
肯定是用跟焦器人工對焦更靠譜啊,相機的視頻自動對焦也就是拍簡單場景時用一用,場景一旦復雜,機器就根本不知道該對哪裡。
E. 單反相機如何對焦
一般的有三種對焦方式,手動對焦,自動對焦和陷阱對焦。
手動對焦是指單反相機上邊兒安裝手動鏡頭的時候需要需要通過取景器。去根據合焦提示完成對焦。
自動對焦呢是相機安裝自動對焦鏡頭,對焦擋位設在自動擋,根據取景狀況,半按快門自動對焦,對焦完成以後,按下快門完成拍攝。
陷阱對焦是手動對焦功能的一個延伸。有些品牌的相機上面安裝手動鏡頭。先構圖,對准要拍攝的目標,全按快門兒,這個時候快門不會釋放,因為沒有合焦,慢慢的轉動鏡頭的對焦環,直到何嬌以後快門兒自動釋放。完成拍攝,這就是所謂的陷阱對焦。
F. 佳能的三種自動對焦模式
現在幾乎所有的相機都裝配了先進的自動對焦系統,對焦在攝影過程中是必不可缺的知識點,如果不知道對焦如何使用,就很容易將一張照片拍廢,無論多強大的後期都拯救不回了照片,無奈只能刪除處理,獲得焦點清晰的照片的前提是正確使用對焦系統。另外一種情況是選錯自動對焦模式拍攝動態主體的時候,造成出片率大大降低的情況,拍攝出來主體都是「糊」掉的狀態。
對於剛接觸攝影的新手來說,拍攝一張照片除了曝光准確和構圖之外,最基本訴求就是需要保證拍攝主體的清晰,為以後追求其他的更加高端的拍攝技巧奠下基礎,滿足這個訴求只需要掌握和熟練使用相機的對焦功能,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相機的各個對焦模式的選擇進行講解。
為了詳解單反的對焦模式的知識,本文將從對焦原理、對焦模式的講解、對焦區域的使用技巧三大方面進行講述,希望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相機的對焦系統,分為以下幾小點進行詳細講述:
對焦是在拍攝主體從不清晰到清晰到過程
對焦分為自動對焦(AF)和手動對焦(MF)兩種模式
巧用名稱分清三種對焦模式
單反可供選擇的7種自動對焦區域方式大不同
對焦是在拍攝主體從不清晰到清晰到過程
相比早起的膠片相機需要攝影師手動進行對焦,攝影技術在不斷的進步,拍照不僅有手動對焦(MF),還添加了自動對焦(AF),並且自動對焦系統越來越智能化,在認識自動對焦模式系統前,需要先明白對焦的基礎知識。
拍攝一張照片需要將想要表達的主體呈現出來,就必須要讓主體清晰,這個主體就應該是我們在拍照時進行對焦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焦點,當相機的對焦系統啟動工作後,通過調整鏡頭內部的鏡片組成來控製成像清晰的焦平面來回移動,一直到拍攝畫面的主體呈現清晰狀態的過程就是對焦。
對焦分為自動對焦(AF)和手動對焦(MF)兩種模式
雖然相機對焦系統在不斷完善,除了手動對焦模式,還有手動對焦模式,因為在一些特定環境下,比如弱光/微距拍攝/大風光等環境下,手動對焦還是發揮很大的作用,自動對焦模式下,相機是通過轉動對焦環進行對焦以實現對焦清晰的對焦方式。自動對焦模式下,半按快門進行對焦,相機自己選擇一個比較准確的對焦點進行對焦,所以自動對焦模式還關聯了自動對焦區域知識。
考慮到手動對焦模式沒有自動對焦模式復雜,對於新手來說比較復雜,所以這一篇主要講述自動對焦模式,可以幫助大家更加全面的認識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
巧用名稱分清三種對焦模式
佳能對焦模式名稱:
單次自動對焦(ONE SHOT)/人工智慧對焦(AI FOCUS)/人工智慧伺服對焦(AI SERVO)
尼康(索尼)對焦模式名稱:
單次自動對焦(AF-S)/自動伺服對焦(AF-A)/連續跟蹤對焦(AF-C)
單次自動對焦(AF-S):這種對焦方式即是你半按快門按鈕的時候,相機就自動鎖定了對焦距離,即使重新構圖、改變對焦點在畫面中的位置,最終的拍攝對焦點是不變!並且相機只對焦一次,可以將這個字母「S」理解為「Single一次」的意思,如果想重新對焦就必須松開快門,再一次半按快門進行對焦才能再次進行對焦。
適合拍攝場景:比如人像/特寫/風景/產品等靜止的主體,主體位置變化幅度不大。
缺點:完成對焦後,當主體偏離原本位置時,相機便不會跟蹤該主體的位置,焦點還是第一次半按快門時的位置,造成按下快門對焦不準確,拍攝對象不清晰的情況。
自動伺服對焦(AF-A):在這種對焦模式下,相機會自動幫你選擇對焦模式,相機勘測到拍攝物體是靜止的就選擇單次自動對焦,相機檢測到拍攝物體是運動的就幫拍攝者選擇連續跟蹤對焦進行持續對焦。可以將這個字母「A」「AI人工智慧」的意思,相機人工智慧化檢測拍攝主體的運動情況進行主動選擇不懂拍攝模式。
適合拍攝場景:不確定拍攝主體的運動軌跡,或者既有運動又有靜止的拍攝場合,提高照片拍攝的清晰率。
連續跟蹤對焦(AF-C):按下快門後,不管是主體移動還是相機移動,相機都會根據對焦點所在位置進行連續跟蹤對焦,相機的對焦系統是一直在工作,可以將字母「C」「Copy復制」「Continue繼續」的意思,焦點一直在復制/繼續工作。
和單次自動對焦不同的是連續跟蹤對焦的對焦點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位置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在你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之前,相機都在一直工作,直到按下快門那一刻,相機才會對移動對焦點位置進行真正對焦。
適合拍攝場景:適合移動的主體,跟著移動的主體不斷工作進行對焦,確保最後的的照片主體清晰。
單反可供選擇的7種自動對焦區域方式大不同
我們先來看看這7種對焦區域選擇方式的用法和不同點:
可以根據可提供對焦的區域大小分為三類:
A、單點自動對焦(2種)
攝影師可以手動從可供選擇的61點對焦點中選擇一個對焦點,相機就會自動對這個點(極小的面積)進行對焦的方式。
1、定點自動對焦
適用范圍:先構圖後對焦,選中自己想要對焦的位置即可。
2、單點選擇自動對焦
單點自動對焦和定點自動對焦的使用方法都是攝影師手動選擇一個對焦點,然後相機進行對焦,它們的區別在於這個這個點的大小,定點對應的對焦點面積要小於單點對焦對應的焦點,所以對焦會更精準。
G. 佳能相機 如何對焦
有兩種對焦方式 :
一是在自動對焦狀態下半按快門進行自動對焦,這種情況下只需要對准被攝物體,半按快門,相機就會自動對焦,對焦完畢後完全按下快門拍攝;
二是手動對焦狀態下轉動鏡頭對焦環進行手動對焦。這種情況下,將佳能的鏡頭上手動對焦開關撥向MF,就是手動對焦狀態(處於AF就是自動了)。這時如果要對焦,可手工轉動鏡頭上的對焦環(不是變焦環,對焦環一般靠近鏡頭外沿),同時眼睛往取景窗中觀察,景物清晰時,就對焦准確了。
H. 數碼相機都有什麼對焦方式
目前相機自動對焦原理有三種。
一種是測距儀聯動,有紅外線
聲納
光學雙目
黃斑
等方式
已經基本被淘汰
一般數碼相機是反差偵測,不斷地計算對焦點處的反差,反差最大的情況就表示合焦。微單就是這種,所以總是比單反慢。
單反一般使用TTL相位偵測,焦點處圖像通過鏡頭和副反光鏡
反射到一個分光棱鏡系統,按特定規則把光線分成兩束,然後一套線狀CCD感測器來偵測兩束光線的相位,相位相等即表示合焦。這種是最快的。
I. 數碼相機的對焦是用什麼原理
對於離鏡頭遠近不同的物體,通過鏡頭後要在固定的位置清晰成像就需要進行對焦(調焦)。直觀來說當鏡頭調好焦距後,被攝體就會特別清晰。傳統相機絕大部分鏡頭的對焦方式都是改變菲林面與鏡片之間的距離,在取景時若人為用手來調整此距離就被稱為手動對焦方式。數碼相機鏡頭在光學原理上與傳統相機沒有任何不同,只不過在焦平面處將菲林換成了CCD而已。 在相機發明後的大部分時間中,都採用手動對焦的方式,直到本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微電子技術大發展並在相機上加以應用後,才出現自動對焦的概念。相機自動對焦是一個復雜的光電一體化的過程,簡單說其基本原理是將物體反射的光讓相機上的光電感測器接受,通過內部智能晶元處理,帶動電動對焦裝置進行對焦。 目前大多數數碼相機的自動對焦,都採用被動式:即直接接收分析來自景物自身的反光,利用相位差原理進行自動對焦的方式。這種自動對焦方式的優點是自身不要發射系統,因而耗能少,有利於小型化。對具有一定亮度和反差的被攝體能理想的自動對焦,在逆光下也能良好的對焦,且能透過玻璃等透明障礙物對焦。 個別高檔數碼相機也同時結合了主動式自動對焦方式,即相機上有紅外線或超聲波甚至激光發生器,發出紅外光或超聲波到被攝體,相機上的接受器接受反射回來的紅外光或超聲波進行對焦,其光學原理類似三角測距對焦法。主動式對焦由於是相機主動發出光或波,所以可以在低反差、弱光線下對焦,而且對細線條的被攝體和動體都能自動對焦。恰好彌補了被動式自動對焦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