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空光太強,怎樣設置相機參數
關於太陽光太強的環境下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調節快門速度,把快門速度調高。您在對焦的時候屏幕下方會有一個刻度線,不斷調高快門速度觀察刻度線的小三角標志,直到三角標志達到中心位置為止,就可以了。
快門和光圈組合是要根據環境變化和自己需要改變的,如果你不太會調可以用快門優先和光圈優先,你設定好一個值,相機就會自動設置一個相機認為准確的值,讓你得到一個相機認為曝光准確的照片。
M檔的話調好你要的快門值,然後慢慢縮小光圈值,讓取景器里看到的游標對准正中間就可以了,慢快門拍攝需要三角架和快門線,不然容易拍糊。
Ⅱ 晴天,多雲以及陰天的環境下,拍攝外景.相機白平衡應當如何調整
選擇哪種模式主要看你拍攝的環境和光線。
1.如果你在陽光明媚的室外拍攝,你可以選擇自動、室外、晴天模式,白平衡功能會加強圖像的黃色,以此來校正顏色的偏差如果在這種環境下非要設定為室內模式,白色物體則會出現偏藍色彩。
2.如果你在陰雨天或者在室內拍攝,你可以選擇室內、陰天、燈光模式,DV的白平衡功能則會加強圖像的藍色,以此來校正顏色的偏差。如果在這種環境下非要設定為室外模式,白色物體則會出現偏黃色彩。另外,在室內鎢絲燈的光線拍攝時,可以設定為室內模式或者燈光模式。
3.自動模式是由Dc的白平衡感測器進行偵測以後自動進行白平衡設置,這種模式只有在室外使用時,色彩還原比較准確,其他拍攝環境下自動模式色彩還原不夠准確,請大家在以後拍攝時注意。
4.當外界條件超出白平衡自動調節功能以外時,圖像會略帶紅色或藍色;即使在白平衡自動調節功能范圍內,如果有1個以上的光源,自動白平衡調節仍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手動模式來調節白平衡。進行手動調節前需要找一個白色參照物,如白紙一類的東西,有些DV備有白色鏡頭蓋,這樣只要蓋上白色鏡頭蓋就可以進行白平衡的調整了。操作過程大致如下:把攝像機變焦鏡頭調到廣角端,將白色鏡頭蓋(或白紙)蓋在鏡頭上,蓋嚴;白平衡調到手動位置,把鏡頭對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對著太陽,拉近鏡頭直到整個屏幕變成白色;按一下白平衡調整按鈕直到尋像器中手動白平衡標志停止閃爍(不同的機器,其表示方法有所不同),這時白平衡手動調整完成。
白平衡的特殊用法
某些特殊效果可以通過手動調節白平衡獲得,如:對著粉紅物體手動調節白平衡,拍攝出的畫面偏冷。
通過手動調節白平衡還可以獲得一些藝術效果,在拍攝紅紅的夕陽時,對著藍色的參照物手動調節白平衡,可以拍攝出充滿溫暖氣氛的畫面,若想拍攝偏冷色的夕陽景象,就對著紅色的參照物手動調節白平衡。而如果把DV的白色平衡設定在自動位置,攝像機會把夕陽的暖調色溫誤判成室內,因而會補償畫面的藍色,並減少紅色,把夕陽原有的溫馨氣氛完全破壞了。
3 在數碼相機拍攝過程中,很多初學者會發現熒光燈的光在人看起來是白色的,但用數碼相機拍攝出來卻有點偏綠。同樣,如果是在白熾燈下,拍出圖像的色彩就會明顯偏紅。人類的眼睛之所以把它們都看成白色的,是因為人眼進行了修正。如果能夠使相機拍攝出的圖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完全一樣就好了。但是,由於CCD感測器本身沒有這種功能,因此就有必要對它輸出的信號進行一定的修正,這種修正就叫做白平衡。
所以,白平衡控制就是通過圖像調整,使在各種光線條件下拍攝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 簡單地說白平衡就是無論環境光線如何,仍然把「白」定義為「白」的一種功能。顏色實質上就是對光線的解釋,在正常光線下看起來是白顏色的東西在較暗的光線下看起來可能就不是白色,還有熒光燈下的「白」也是「非白」。要更深入了解白平衡,我們還得來學習一下色溫的知識。
色溫是攝影領域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有很多攝影愛好者根本就不知道其真正的含義。在一般讀者眼中,色彩和溫度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碼事,而在攝影領域,光源總是根據它們的色溫來定義。色溫的單位是開爾文。和華氏溫度、攝氏溫度一樣,開爾文也是溫度的一種計量單位。色彩和開爾文溫度的關系起源於黑體輻射體(對它加熱直到它發光),在不同溫度下呈現的色彩就是色溫。當這個黑色物體受熱後開始發光時將變成暗紅色,如果繼續加熱就會變成黃色,然後是白色,最後就會變成藍色。這種色溫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對它再熟悉不過了。萬里無雲的藍天的色溫約為10000 K,陰天約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溫約為6000 K,熒光燈的色溫約為4500 K,鎢絲燈的色溫約為2600 K,日出或日落時的色溫約為2000 K,燭光下的色溫約為1000 K。
色溫對於數碼相機而言就是白平衡的問題,這也是很多攝影愛好者比較頭疼的環節。在各種不同的光線狀況下,目標物的色彩會產生變化。在這方面,白色物體變化得最為明顯:在室內鎢絲燈光下,白色物體看起來會帶有橘黃色色調,在這樣的光照條件下拍攝出來的景物就會偏黃;但如果是在蔚藍天空下,則會帶有藍色色調。在這樣的光照條件下拍攝出來的景物會偏藍。為了盡可能減少外來光線對目標顏色造成的影響,在不同的色溫條件下都能還原出被攝目標本來的色彩,就需要數碼相機進行色彩校正,以達成正確的色彩平衡,這就稱為白平衡調整。
現在的數碼相機都有白平衡感測器,一般位於鏡頭的下面。白平衡機構會試圖把白色製成純白色。如果這個最亮的部分是黃色,它會加強藍色來減少畫面中的黃色色彩,以求得更為自然的色彩。數碼相機只要在拍攝白色物體時正確還原物體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樣的照明條件下正確還原物體的其他色彩。
現在數碼相機白平衡的調整一般具有4~5種模式,因廠家的不同而稍有差異,但差別不大。在佳能的數碼相機上,一般分為自動、白天、陰天、白熾燈、熒光燈等模式。在白天模式下,數碼相機的白平衡功能會加強圖像的黃色,當你在晴天的室外拍攝時,可以把白色平衡功能設定在白天模式;如果在室內拍攝,要根據室內燈源來進行設定,一般有鎢燈和熒光燈兩種,在熒光燈模式下白色物體會出現藍色色彩。而在鎢燈模式下,數碼相機的白平衡功能則會加強圖像的藍色。如果誤把白色平衡設定在白天模式,畫面顏色會變得太黃。
照片受拍攝場所的光線影響很大。白平衡就是指對此進行調節的一種功能。在自動模式下顏色不自然時,根據拍攝場所的光線,選擇「白天」、「鎢燈」、「熒光燈」等模式進行拍攝會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需要更逼真的色彩,則可以通過手動設置。
除了自動和手動白平衡以外,一些高級點的數碼相機還提供了「白平衡包圍「功能。一般來說,該功能就是使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一次拍攝3張照片,一張正常、一張偏藍、一張偏紅,這樣就可以讓用戶進行對比選擇,使得拍攝更加靈活。
室內和室外模式,只是針對晴天陽光充足時的室外和用60W左右鎢絲燈泡照明的室內,這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光線色調條件下的白平衡調整,並不能代表全部的室內和室外環境下的白平衡調整,並不具備普遍意義。因此,在一些特殊色溫環境下的拍攝,還是靠手動來調整白平衡。
比如:在拍攝紅紅的夕陽時,對著藍色的參照物手動調節白平衡,可以拍攝出充滿溫暖氣氛的畫面。而如果把數碼相機的白色平衡設定在自動位置,數碼相機會把夕陽的溫暖色溫誤判成室內,因而會補償畫面的藍色,並減少紅色,把夕陽原有的溫暖氣氛完全破壞了。相反,以紅色的參照物手動調節白平衡,可以拍攝出的藍色的冷色調畫面。
在超出自動白平衡調節范圍的光線條件下,需要使用手動白平衡調節方式。進行手動調節前需要找一個白色參照物,如純白的白紙—類的東西,有些數碼相機備有自定義白平衡功能,這樣只要對著白紙就可以進行白平衡的調整了。操作過程大致如下:1.把數碼相機變焦鏡頭調到最廣角(短焦位置);2.將白紙放置好;3.白平衡調到手動位置;4.把鏡頭對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對著太陽,拉近鏡頭直到整個屏幕變成白色;5.按一下白平衡調整按鈕直到取景器中手動白平衡標志停止閃爍,這時白平衡手動調整完成。
通過手動調節白平衡還可以獲得某些特殊效果,通過色溫的調節可以獲得一些偏色的效果。
一般來說,數碼相機的白平衡功能能夠滿足大多數情況的使用,讀者在進行拍攝創作的過程中要不斷實踐,根據自己相機的特色和拍攝環境加深對白平衡調節的了解,充分利用數碼相機的優勢就能夠獲得滿意的照片,即使白平衡效果不滿意也不用擔心,電腦後期處理也能夠為您解除這些後顧之憂的。
Ⅲ 晴天和陰天時拍攝雪景,怎樣設置白平衡詳解
白平衡和雪景關系不是特別密切,晴天陽光下正常5500色溫雪的顏色接近正常,陰天還是追求自然。
晴天,使用光圈可小一點,速度可適當快。陰天,使用光圈可大一點,速度可適當慢、拍照時,可參照相機里的曝光提示刻度。陰天 光線要是不足,可以用大光圈,增加iso 降低快門速度。必要時候也可以加上燈具 外景建議多帶一個反光板,如果有三腳架當然是更加不錯的。
拍攝時,快門速度不可太高,因為高速度會把雨水凝住,形成一個個小點,而沒有雨水的感覺。如果使用的快門速度太慢時,雨水會拉成長條,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為好,這時快門速度不高,可以強調雨水降落時的動感。
Ⅳ 尼康晴天戶外拍攝,相機怎麼設置的讓光線柔和些,不會顯得太硬!!
設置合適的光圈、快門、iso、再選擇合適的對焦點和測光點以及測光方式,就可以讓照片的感覺柔和了。具體怎麼設置,得結合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來靈活設置,沒有死規矩來照搬的
另外,如果在大晴天的中午時分拍片,光線肯定非常足,非常硬,這時候拍片就比較困難了。
Ⅳ 問:如果我想在大晴天拍攝風景照,用的是M擋模式,那單反相機的光圈,快門的速度,ISO感光度,白平衡
這種情況一般來說用A檔或者柔性程序P*更合適一些,M模式適合於經驗極其豐富的專業攝影師或者使用外置測光表的攝影者,如果你不能自己的經驗或者藉助儀器設備得出恰當的曝光組合,還是採用機內測光表給出的推薦數值更合適。
適合的光圈值主要是要根據你所使用的鏡頭的最佳光圈值來確定,這個數值可以通過看網上的測評得知,APS-C畫幅相機鏡頭最佳光圈數值一般是F8-10之間,當然也可以通過現場實拍來確定。快門速度並無特殊要求,可以根據測光表數據靈活設定。ISO盡可能的低ISO100-200都是比較合適的,如果有原生ISO50/80也可以使用。白平衡一般來說現代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已經很完善了,尤其是晴天室外風景基本不需要額外設定,如果要手動應該選擇直射日光。
還有兩點你沒有注意的,鏡頭可以設定成手動無限遠或者對某一景物用即時取景手動確認對焦,會有更好的效果。此外盡可能地使用三腳架,這是嚴肅的風景攝影必備的。
Ⅵ 外出拍照相機應該怎麼設置參數(晴天跟陰天)
應該是自動,
晴天陰天只是對色溫的補償,就是晴天光線好,顏色比較正常,陰天會偏黃
熒光燈下會偏藍,最安全就是自動的。
相機自動調整,照出來的效果最好。
Ⅶ 在使用照相機時,分別在晴天、陰天照相,光圈應如何調節是開大還是縮小
你等等……還真是奇怪了……
首先,你要了解到,現在的相機,都是自動相機,對於不太了解攝影的用戶,那麼很簡單,放在自動模式按快門就好。
下來,光圈實際上不光光是決定了通光量,更重要的是光圈決定景深,決定畫面質量。
所以光是問各種氣候條件下使用多大的光圈沒有任何意義,我可以在晴天使用最大光圈來追求小景深的效果,一樣也可以在暗處使用小光圈來保證主體都處在景深范圍內。
如果是有前提,例如說一定要滿足1/100秒的快門速度,那麼正午時分晴天使用f16,陰天使用f11,這還是使用iso100的膠卷為前提。
物理書上這么說只能說出題的人沒有用過相機,不嚴密的題。
ps:f16相比f11光圈小了那麼一擋。
Ⅷ 拍攝外景時,感光度一般設定多少晴天時,和陰天時,白平衡都應該用什麼白平衡
拍攝外景時,感光度一般設定多少,要看拍攝時候的天氣及光線。如果拍攝時是在陰天或者下雨的室外,推薦使用ISO500~ISO1600。在弱光環境下拍攝,更需要設置低感光度,並配合高感光度降噪和長時間曝光降噪功能來獲得較高的畫面質量。
如果拍攝時是在傍晚或者夜晚的燈光下,推薦使用ISO1600~ISO6400。陰天要注意白平衡的設定,把白平衡模式改為陰天較為理想。如果光線不足使得快門過慢,這個時候要調高ISO感光度,使照片整體亮度提上來。在晴天的室外拍攝時,可以把白色平衡功能設定在白天模式。
(8)晴天拍照怎麼設置相機參數擴展閱讀:
攝影在技術上說,光應該是最重要的,當然有光就會有影,在旅途中能感受到光影的地方是非常多的。樓與樓之間,人與人之間,胡同里,只要有光就能找到完美的光影結合。
由順光的自然灑脫,側光塑造的臉部輪廓,到逆光形成的剪影效果,都可以強化畫面的張力,也加添戲劇的故事感,說到底,懂得光線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在現代攝影藝術中,有種拍攝方法被稱為「一點清」,這「一點清」即為畫面中的「實」,而「一點清」之外的影像為模糊的,這種模糊的影像為畫面中的「虛」。
在能掌握正確曝光的前提下,可以適當調整快門與光圈的數值,把速度放慢一點,光圈調大一點,就可以拍攝高速快門下的飄浮少女,或是慢快門下的流光異彩,只要懂得運用,就會拍出想要的效果。
Ⅸ 白天單反相機如何設置拍出的相片才能達到最佳狀況,
為了使拍出的照片達到好的質量,可以做以下設置:
1)使用RAW格式進行拍攝,可以保留最多的信息和最大的後期處理空間;
2)正確的白平衡設置。一般自動白平衡就ok,如果這樣拍出來有一點偏色,可以選不同的自定義白平衡,比如多雲、陰天等,也可以通過色溫設置白平衡。
3)正確的ISO設置。一般ISO越低,圖像質量越好。不過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不能因為ISO過低造成快門較慢,這樣會拍出模糊的照片
4)合適的光圈大小。在不影響拍攝意圖的情況下,將光圈值設置在鏡頭的最佳光圈處。最佳光圈一般不是鏡頭的最大和最小光圈,而是比較居中的光圈值,比如F8, F5.6等。
5)快門不能太慢,剛才說過了,否則機震可能會造成照片模糊。
6)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三腳架、快門線、反光板、CPL偏振鏡等。
如果能夠理解以上各種設置的意義,根據具體情況設置相機的拍攝參數,就會在同樣的條件下排出圖像質量最好的照片。不過圖像質量只是照片是否好的很小一方面,決定一張照片是否經常最主要的還是內容、構圖、拍攝時間等,這些往往是由拍攝者而不是相機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