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單反相機的快門和慢門各有幾個檔位
A快門優先,S光圈優先,M手動調節光圈、快門。 在光圈優先模式下,使用者可以手動調節光圈大小,然後有相機計算一個最佳的快門速度,來使照片正確的暴光。一般使用光圈優先模式用來拍攝對景深有需求的照片,光圈越大,則景深越淺。反之,則景深越深。一般在拍攝人像時使用大光圈來獲得較淺的景深,以取得背景虛化的效果。而拍攝風景照片時,則需要用到大光圈,使遠處、近處的景物都清晰。 在快門優先模式下,可以手動調節快門的速度,相機自動調節光圈的大小,以使照片正確暴光。當我們要拍攝的物體運動時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較高速的快門,例如流動的水、瀑布。 照片的好壞與暴光量有關,也就是說應該通多少的光線使ccd能夠得到清晰的圖像。暴光量與通光時間(快門速度決定),通光面積(光圈大小決定)有關。 那麼,為了得到正確的暴光量,就需要正確的快門與光圈的組合。快門快時,光圈就要大些;快門慢時,光圈就要小些。 快門優先是指由機器自動測光系統計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後根據你選定的快門速度自動決定用多大的光圈。 光圈優先是指由機器自動測光系統計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後根據你選定的光圈大小自動決定用多少的快門。 手動模式是指你自己指定光圈的大小與快門的速度。 光圈越大,則單位時間內通過的光線越多,反之則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為字母「F+數值」,例如F5.6、F4等等。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數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並且兩個相鄰的光圈值之間相差兩倍,也就是說F4比F5.6所通過的光線要大兩倍。相對來說快門的定義就很簡單了,也就是允許光通過光圈的時間,表示的方式就是數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樣兩個相鄰快門之間也相差兩倍。 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況下,這個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當前測出正常的曝光組合為F5.6、1/30秒,如果將光圈增大一級也就是F4,那麼此時的快門值將變為1/60,這樣的組合同樣也能達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組合雖然可以達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攝出來的圖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㈡ 哪款相機軟體有慢門功能
你可以使用慢快門相機:Slow Shutter Cam製作
如圖
㈢ 尼康D7000快慢門怎麼區分多少數值內區分
快門速度顯示為倒數,數字越大快門越快,快門和慢門的區分貌似沒有一個具體的標准,有的說低於1/60秒,有的說低於1/30秒,個人認為低於鏡頭焦距倒數快門就要注意了,如焦距200mm,低於1/200秒,以此類推,就屬慢速快門了,就要盡量使用三腳架,否則照片的清晰度就比較難保證(有防抖功能另當別論)。要想拍攝水流像絲綢或是車流的燈光像線條一樣的照片,就要用1秒或幾分鍾的快門速度來曝光了(一定要用三腳架),反正數碼相機不用膠卷,不同的速度拍一張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㈣ A7R有慢門嗎怎麼用
拍攝動體 數碼相機(最好是帶有手動功能的單反相機)1、 拍攝時,一個較為穩固的三腳架是必須的,最好能有一根手持快門線,這些都是為了使相機在長時間曝光時不發生抖動,能夠使拍攝的畫面經過長時間曝光而保持清晰。2、畫面上要有虛有實,如果只拍攝了動體的一片模糊虛影,讀者會很難理解照片的內容。所以在取景時,要有意識地選取一小部分的靜止景物,作虛影的襯托,這樣才能達到虛實相襯的目的。3、用慢門拍攝,由於速度慢,有時即使用極小的光圈,也會出現曝光過度的問題。所以一般多選擇陰雨,黃昏,清晨等光線較暗的時候拍攝,以便於控制曝光量。有時也可加用中性灰濾光鏡,來降低景物亮度。4、一般相機在黑暗中基本無法利自身的測光系統來測定準確的曝光參數,所以使用B門拍攝時沒有一定的定率和規則,一般都是攝影者利用多年積累的經驗, 觀察現場的環境和所要表現的意圖來選曝光時間的長短,所以關鍵是要看攝影者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期盼的效果。現在的數碼相機相比以前的傳統膠片機來說已經大大便拍攝者了,沒有經驗的初學者利用數碼相機的特點多試拍幾次,有一定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後,自然會獲得滿意效果。5、在夜間拍攝靜止的景物時,使用B門或T門,可以保留星光或月光的移動效果,使整個畫面顯得生動。6、也可使用慢門與閃光相結合的方法,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慢門的同時用閃光燈拍下運動物體的清晰影像。這樣,在虛影的襯托下,突出了動體的動感。7、所謂「光繪攝影」是指利用長時間曝光,在曝光過程中通過光源的運動創造特殊影像效果的一種攝影方法。重要的是你要有些好的點子和在空氣中作畫的能力;另外,保證你的光源形象不會跑出攝影構圖之外;反復嘗試會得到更棒的畫面感。8、慢門是指快門速度在1/25 秒以下直到B門和T門這段速度范圍。用慢門拍攝時,因它速度慢,快速的動體影像會在感光元件上移動,形成虛影。這種虛影有時倒可體現某種動態的特點。
㈤ 攝影中快門與慢門速度的分界線是多少
快門速度是數碼相機快門的重要考察參數,各個不同型號的數碼相機的快門速度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門的速度,因為按快門時只有考慮了快門的啟動時間,並且掌握好快門的釋放時機,才能捕捉到生動的畫面。
高速快門和慢速快門的拍攝效果分別是怎樣的呢?
簡單來講,當你改變了快門速度時,同時也改變了運動物體被記錄在底片上的方式。快門速度越快,運動物體就會在底片呈現更清晰的影象,反之,快門速度越慢,運動的物體就越模糊。嘗試30秒或更慢的快門速度,你將捕捉到模糊感的極致。
慢門無止境——慢門怎麼用?
何為慢門?通常,人們把1/30秒以下的快門速度統稱為慢門攝影。如何拍好慢門?關鍵在於兩個字:「慢」與「穩」。
當快門速度超過30秒,即便在微弱的星光映照下,我們也能清晰記錄場景細節、撫平海水的波動甚至捕捉到我們很少在意的斗轉星移。
30秒是大多數相機的可設置快門上限,如果希望獲得更長的曝光時間就必須在手動模式下開啟B門模式。設置為B門後,當我們按下快門時相機開始曝光,只要我們的手指不離開快門曝光過程就不會停止。當然,實際拍攝過程中我們的曝光時間長短還會受到其他某些因素的制約。
想要使用慢速快門,你不止需要一台支持延長曝光時間的相機,你還需要一個三腳架(或者其他什麼可以讓你相機完全平穩的途徑),因為你將使用的快門速度拍攝用手持幾乎是不可能的。若果條件允許的情況,最好能有一根快門線,對拍攝結果更有保證的。
怎麼在降低快門速度的情況下又不至於因「慢」而過曝呢?
曝光技巧
曝光時間越長,感光元件工作積累的熱量越多,在拍攝結果中造成的噪點也就越明顯。對近些年出現的數碼單反相機來說,這並不是個問題,數分鍾的曝光時間並不會造成明顯的噪點問題,尤其在長時間曝光降噪功能開啟的情況下。但對於星跡攝影等極端情況,為了保證拍攝結果的畫質我們就必須注意一系列拍攝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長達30秒以上的曝光時間只可能在光線條件非常微弱的情況下得到,夜間是最好的實踐機會。但是在很多地方,由於城市的光污染,天空很可能並不如我們所想的那樣漆黑。尤其在我們希望拍攝星跡的時候,路燈、建築物、來往車輛的燈光都會將微弱的星光掩蓋得一點不剩。
長時間曝光得到的拍攝結果中還可能出現一些亮度明顯高於周圍畫面的單個像素,這類像素被稱為熱像素。開啟長時間曝光降噪功能能有效減少這類像素的出現。別擔心,後期很輕松就可以將其移除。
慢有慢的道理——慢速快門何時用?
弱光是拍攝慢門的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城市裡流動的燈火,鄉村中浩瀚的星空,大海邊拍岸的海浪,都是很好的慢門拍攝題材。
住在繁華的都市裡,我們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問題。但反過來在都市燈火的映照下,天空中的雲彩與霧靄也可能表現出完全不同自然的魅力,此時我們無法拍攝星軌,更適合拍攝霧氣籠罩的場景。
慢門捕捉霧的飄渺
霧天的風景往往會被很多人忽略,尤其是攝影初學者,會感覺光線不好、空氣不通透,從而放棄拍攝。但實際上正是因為霧天的特殊光影效果,使很多平時司空見慣的場景變成另外一番景象,帶來攝影創作的無限遐想和更多的創意空間。霧氣的彌漫可以營造一種水墨畫的效果,使平常的風光景色更有韻味。
根據你與霧氣之間的位置關系選擇鏡頭和具體拍攝對象。如果在霧中,由於空氣通透性較差,可以採用廣角或中焦鏡頭,對身邊的近景進行突出描述;如果身在霧氣之外,則可以利用霧氣、霧層營造的虛實進行構圖,一般中長焦鏡頭會發揮不錯的作用。
利用長時間曝光,會得到更加飄渺的藝術效果。例如為了表現山霧彌漫飄過山崖的整個過程,可採用慢速快門,根據當時的光線情況,採用較小光圈,如F16 , 10-15秒的曝光時間。為了得到更細膩的畫質,抵消長時間曝光和小光圈所產生的畫像噪點,感光度應選擇最低。
慢門捕捉光的軌跡
在城市裡如何捕捉到光的軌跡呢?固定好你的數碼相機,設定長曝光選項,然後拍攝一段車將會製造的光線軌跡的時間段。就是這么簡單,但如果想得到更佳的效果,你還需要大量的實踐工作要做。
換個時間、換個視角對會讓你捕捉到光的軌跡更完美。
別再迷信只有夜已深才適合拍攝,試試黃昏或清晨拍攝,在這個時間段拍攝,你不僅會捕捉到車的光而且天空中的干擾光可以烘托照片的氛圍。更多的車輛甚至是行人可以使你的照片更富有「動感」。找到一個低處或一個可以俯瞰你拍攝場景的高處會使角度很不同。
慢門捕捉水的寧靜
慢門拍攝水景應盡量選擇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後的時間段里,因為白天光線充足,即使光圈和感光度調的再小,長時間的曝光也會讓照片曝光過度,無法達到正確的曝光量,而快門縮短又無法拍出效果。
最適合慢門水景攝影的是秋日裡朝霞和晚霞,落日時分。在你覺得天光正合適的時候,也就是人眼對光線感覺最舒服的時候,先不要著急拍攝,此時再等待五到十分鍾,讓光線再暗一些,此時按下快門,就可以等待一張完美的長曝光作品了。
長曝光後的水面給人一種祥和寧靜的氛圍,但同時就會產生一些畫面的略顯單調的缺陷。所以,在我們拍攝的時候,盡量找到一種靜物與水景搭配,一塊礁石,一隻飛鳥,一片落葉都可以,只要是不動的,能夠在長時間的曝光過程中保持靜止,就可以搭配到畫面中來。
慢門無止境——慢門你該注意什麼?
讓相機平穩
一個較為穩固的三腳架是必須的,最好能有一根手持快門線,這些都是為了使相機在長時間曝光時不發生抖動,能夠使拍攝的畫面經過長時間曝光而保持清晰。
虛實得當
想在畫面中體現模糊的華麗美感不是無限將畫面充斥,而是需要通過對比來襯托。有意識地選取一小部分的靜止景物,作虛影的襯托,這樣才能達到虛實相襯的目的。
較暗環境
由於速度慢,有時即使用極小的光圈,也會出現曝光過度的問題。所以一般多選擇陰雨,黃昏,清晨等光線較暗的時候拍攝,以便於控制曝光量。較暗的環境不一定就是深夜的黑,記住天空中的干擾光可以烘托照片的氛圍。
慢門加閃光燈
使用慢門與閃光相結合的方法,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慢門的同時用閃光燈拍下運動物體的清晰影像。這樣,在虛影的襯托下,突出了動體的動感。
㈥ 相機快門速度最快和最慢是多少30秒是慢門,我想問一下這個30秒是1/30秒,還是就是30秒
最快一般是1/8000秒(入門機1/4000),最慢是30秒。
1/30秒,是三十分之一秒。
㈦ 關於相機我是初學者好多名詞不懂請問 快門和慢門 有什麼不一樣謝謝
快門和慢門的區別:
「B門」稱呼叫慢門,這是一種手控的,按下去就開啟,手鬆開就關,手按的時間越長曝光時間越長。
還有一種叫「T門」也是慢門,按一下就開啟(手鬆了還是開啟),按第二下就關閉。
以上兩種都是為長時間曝光用的。
除了以上講的以外,都叫快門。什麼1秒,1/2秒,1/8秒等等,它是快門的慢速而已,不叫慢門。
㈧ 相機慢門,快門各有幾個檔
兄弟,你這概念好像有點模糊。
快門通常是指按下可以拍照的那個按鈕。而快門分幾檔和慢門,是指快門的速度而言。不同的相機快門速度檔位是不同的。
比如,早期的膠片機一般為B、1/2、1/4、1/8、1/16、1/30、1/60、1/125、1/250、1/500、1/1000等,但現在的數碼單反快門速度檔位就相當細致了。通常,象30秒、20秒、15秒...1/2...1/30這樣較慢和偏慢的快門速度都叫做慢門,也就是說,速度不快的都可以稱為慢門,這個檔怎麼劃分呢?
呵呵,俺也無語...
同意山寨說法。
㈨ 相機的快門速度是什麼意思難道按快門還要分快慢嗎
快門也要分快慢,快門速度是數碼相機快門的重要考察參數,快門速度自由決定曝光時間的長短,拍攝彈性更高。
快門速度通過秒或幾分之一秒來表示時間的長短。不同的相機生產廠家的機身會有不同的快門速度起始范圍,這個范圍也是很重要的。
變了快門速度時,同時也改變了運動物體被記錄在底片上的方式。快門速度越快,運動物體就會在底片呈現更清晰的影象,反之,快門速度越慢,運動的物體就越模糊。
(9)相機慢門一般是指多少擴展閱讀
常普通數碼相機的快門大多在1/1000秒之內,基本上可以應付大多數的日常拍攝。快門不單要看「快」還要看「慢」,就是快門的延遲,比如有的數碼相機最長具有16秒的快門,用來拍夜景足夠了,然而快門太長也會增加數碼照片的「噪點」,就是照片中會出現雜條紋。
主流的數碼相機除了具有自動拍攝模式外,還必須具有光圈優先模式、快門優先模式。
光圈優先模式就是由用戶決定光圈的大小,然後相機根據環境光線和曝光設置等情況計算出光進入的多少,這種模式比較適合照靜止物體。而快門優先模式,就是由用戶決定快門的速度,然後數碼相機根據環境計算出合適的光圈大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