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相機的usb介面叫什麼名字
相機的usb就應該是mini-usb介面。
這個mini-usb介面也分好多種的。不同廠家的相機採用不同的介面類型。當然了,只是相機那一側的形狀不同。在電腦端都是一樣的。
② micro usb介面這個是什麼用途
Micro USB是USB 2.0標準的一個便攜版本,
比部分手機使用的Mini USB介面更小,
Micro-USB是Mini-USB的下一代規格,
Micro系列的定義包括標准設備使用的Micro-B系列插槽;
OTG設備使用的Micro-AB插槽;Micro-A和Micro-B插頭,還有線纜。
Micro-USB標准支持目前USB的OTG功能,即在沒有主機(例如個人電腦)的情況下,便攜設備之間可直接實現數據傳輸,兼容USB1.1 (低速:1.5Mb/s,全速:12Mb/s) 和USB 2.0(高速:480Mb/s),同時提供數據傳輸和充電,特別適用於高速(HS)或更高速率的數據傳輸,是連接小型設備(如手機,PDA,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和便攜數字播放器等等)的最佳選擇。同時也能為車載提供方便,只需要USB車載充電器,再加MICRO USB數據線進行手機應急充電。並且在高檔車上面直接有5V 輸出介面接上MICRO USB線為手機充電。MICRO USB通用性廣,使用方便。
③ usb介面是什麼意思
USB的英文縮寫是UniversalSerialBus,翻譯成中文就是「通用串列匯流排」,也稱通用串聯介面。也許對於這個稱呼你並不熟悉,直接稱呼「USB」你就應該聽說過吧。那麼USB又什麼功能?它為什麼現在能為人們所青睞呢?
計算機硬體飛速發展,外圍設備日益增多,鍵盤、滑鼠、數據機、列印機、掃描儀早為人所共知,數碼相機、MP3隨身聽接踵而至,要真有了這么多的設備,該接到計算機的哪兒?USB就是基於此產生的。USB是一個使計算機周邊設備連接標准化、單一化的介面。USB的規格是由Intel、NEC、Compaq、DEC、IBM、Microsoft、NorthernTelecom聯系制定的。
USB標准介面傳輸速率為12Mbps。但是請讀者注意,一個USB設備最多隻可以得到6Mbps的傳輸頻寬。因此若要外接光碟機,至多能接六倍速光碟機而已,無法再高。而若要即時播放MPEG-1的VCD影片,至少要1.5Mbps的傳輸頻寬,這點USB辦得到,但是要完成數據量大四倍的MPEG-2的DVD影片播放,USB可能就很吃力了,若再加上AC-3音頻數據,USB設備就很難實現即時播放了。
一個USB介面理論上可以支持127個裝置,但是目前還無法達到這個數字。其實,對於一台計算機,所接的周邊外設很少有超過10個的,因此這個數字是足夠我們使用的。
USB還有一個顯著優點就是支持熱插拔,也就是說在開機的情況下,你也可以安全地連接或斷開USB設備,達到真正的即插即用。
不過,並非所有的Windows系統都支持USB。目前,Windows系統中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這些版本中,只有Windows98以上版本的系統對USB的支持較好,而其他的Windows版本並不能完整支持USB。例如Windows95的零售版是不支持USB的,只有後來與PC捆綁銷售的Windows95版本才支持USB
--------------------------------------------------
在網路里輸入:什麼是USB
在第一頁中便可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
回答完畢,謝謝!
④ 什麼是USB介面
USB : USB發展到今天,總共有三種標准:1996年發布的USB1.0,1998年發布的USB1.1以及剛剛發布的最新標准USB2.0,此三種標准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數據傳輸率方面,在其它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改進,總體來說,就目前的USB2.0而言,已經十分完善了,速度也上了一個新台階,下表為大家列出了USB各種標準的技術參數以及與IEEE1394的對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USB的全稱是Universal Serial Bus,最多可連接127台外設,由於USB支持熱插拔,即插即用的優點,所以USB介面已經成為掃描儀的標准介面。USB有兩個規范,即USB1.1和USB2.0。
USB1.1是目前較為普遍的USB規范,其高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2Mbps,低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5Mbps。注意:這里的b是Bit的意思,1MB/s(兆位元組/秒)=8MBPS(兆位/秒),12Mbps=1.5MB/s。目前,家用低端�枰侵饕�猆SB介面類型。
USB2.0規范是由USB1.1規范演變而來的。它的傳輸速率達到了480Mbps,折算為MB為60MB/s,足以滿足大多數外設的速率要求。USB 2.0中的「增強主機控制器介面」(EHCI)定義了一個與USB 1.1相兼容的架構。它可以用USB 2.0的驅動程序驅動USB 1.1設備。也就是說,所有支持USB 1.1的設備都可以直接在USB 2.0的介面上使用而不必擔心兼容性問題,而且像USB 線、插頭等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
現在主機均帶有USB介面,因此USB光儲應用極其方便,作為外置式光儲設備的介面,應用相當靈活,而且不必再為介面增加額外的設備,減少投入。
詳細請看下文
PC外設介面的革命——IEEE1394與USB
在數據交換量越大的今天,傳統的外設介面EPP、ECP逐漸感到力不從心,難以撐持,為了緩解此種矛盾,各廠家紛紛推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其中以VIA威盛電子倡導的 IEEE1394與INTEL公司推崇的USB最有競爭實力;在目前看來似乎USB略占上風。因此我們的視線自然也就瞄準了它們,今天就由筆者帶領大家去領略一下它們的風采吧!
1 、技術基本資料與發展歷史
USB,是 Universal Serial Bus 的縮寫,如果按中文直接翻譯就是「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它是一種串列匯流排系統,帶有5V電壓,支持即插即用功能,支持熱拔插功能,最多能同時連入127個USB設備,由各個設備均分帶寬。它誕生於1994年,當時是由 PC 界的幾位「巨人」——康柏、IBM、Intel和Microsoft共同推出的,旨在統一外設如列印機、外置Modem、掃描儀、滑鼠等的介面,以便於安裝使用,取代以往的串口、並口和PS/2介面,可是 USB 標准真正頒已經是1996年了,當時的標準是 USB1.0,不過我們清楚一種介面的普及必須三個條件:統一的標准、流行操作平台的良好支持以及支持該標準的大量產品,要知道Win95是不支持USB的。因此,96年頒布的USB標准也就成了一張廢紙。因此,雖然98年以前的不少主板晶元組也能對USB提供支持,但是主板廠家無一例外都沒有提供USB介面,連主板上都沒有USB口,那麼USB產品就更是找不到了。直到1998年,USB才迎來了真正的春天——首先是業界巨頭們坐下來制定了USB1.1標准,使USB技術更加成熟可靠;接著Win98發布,宣布正式對USB介面提供支持,USB才真正發展起來(註:在Win98之前,Win97(Win95 OS/2 )也能支持USB,不過沒有廣泛使用。)
IEEE1394,又稱作「 Firewire 」即「火線」。早在1985年,蘋果公司就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火線」技術,並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這個標准正式確立,卻是10年之後了。它是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於1995年正式制定的匯流排標准。IEEE組織曾經成功的制定了業界的許多重要的標准,IEEE1394也是其中之一。由於IEEE1394的數據傳輸速率相當快,因此有時又叫它「高速串列匯流排」。比之USB匯流排,IEEE1394的速度顯然要高出一大截,可是目前在PC方面尚未形成氣候;在操作系統方面,Win98已經提供了對它的支持,效果不錯;但是IEEE1394推廣的最大障礙在於產品,因為主板晶元組直接對IEEE1394提供支持的幾乎沒有,要實現它必須靠外接控制晶元,這樣無疑大大提高了產品成本,這是廠家與顧客都不希望看到的;如此一來,市場上支持IEEE1394介面的主板便是十分稀少了。主板不支持,IEEE1394介面的產品即使買回來也是當擺設,自然是無人問津;當然也就沒幾個廠家肯動它了。所以目前看來,IEEE1394似乎情況並不容樂觀。但是IEEE1394在其它方面卻比USB更受青睞,例如信息家電和高端伺服器等領域,IEEE1394就以其超快的速度成為該領域的唯一選擇。
2 、詳細技術資料
USB : USB發展到今天,總共有三種標准:1996年發布的USB1.0,1998年發布的USB1.1以及剛剛發布的最新標准USB2.0,此三種標准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數據傳輸率方面,在其它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改進,總體來說,就目前的USB2.0而言,已經十分完善了,速度也上了一個新台階,下表為大家列出了USB各種標準的技術參數以及與IEEE1394的對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USB1.1
USB2.0
IEEE1394(1995版)
傳輸速度
1.5Mbps
480Mbps
400Mbps
支持長度
5米
5米(Hub30米)
4.5米
支持系統
Win95 OS/2及Win98
Win98
Win98
支持特性
PnP、熱拔插
PnP、熱拔插
PnP、熱拔插
支持設備
127個
127個
63個
以上僅是一些枯燥的數字、指標,似乎有點沒趣味,實際上USB介面遠不止這么簡單,不可能僅僅用幾個數字、幾張圖表就可以說明的, USB還是一個可級連的系統,我們可以通過USB hub的方式使USB介面「一變二」、「一變多」達到使機器能聯入更多的USB設備,但是在實際使用中,USB1.1系統一旦聯入3個以上設備並且同時使用,速度就已經很讓人難以接受了,所以所謂「127個」設備支持就更談不上了,但是USB2.0的480Mbps(60MB/S)速率就會大大緩解這個問題。
USB數據線由兩對線組成,一對數據線,一對電力線,通過電力線可以為USB設備提供 5V 電壓,允許通過最大電流為500mA ,這個數字不算很大,但好在聊勝於無,可以滿足一些耗電量較少的設備的需求,通過特殊的USB互聯設備,我們還可以用USB口實現雙機聯網,速度是USB1.1的標准達12Mbps(1.5MB/S),可惜僅能進行簡單的數據交換,不能稱做真正的網路。
IEEE1394 :USB逐步提高速率不同,IEEE1394剛推出就有很高的起點,其速率高達100Mbps、200Mbps和400Mbps,高出目前的USB標准數十倍;而今後即將推出的P1394b標准,更將速度提升到800Mbps甚至1.6Gbps以上,是這一領域無可爭議的「速度之王」,把INTEL引以為豪的USB2.0也遠遠地甩在了後面。這得益於IEEE獨樹一幟的編碼方式—— Dslink,通過它便可以使IEEE1394僅用兩對雙絞線便達到了極高的傳輸速率(200Mbps以上);同USB一樣,它同樣自帶供電線路,且能提供8—40V可變電壓,允許通過最大電流也達到1.5A左右,因此它能為耗電量小於 60W的設備進行供電,這遠比USB的2.5W高多了;不過IEEE1394最大隻能聯入63個設備,僅為USB的一半,不過由於IEEE1394的驚人速率,以及日常應用的需求情況,似乎IEEE1394的63個設備比USB的127個更實在,更頂用。它與USB不同之處還在於,目前(其實是從幾年前就開始了)的大部分南橋晶元都整合了USB控制器,因此其成本較低,但對系統性能有一定的影響;而IEEE1394 則不同於它,因為至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款主板晶元組能直接對IEEE1394提供支持,要實現對其支持,則必須外接控制晶元或控制板卡,這樣便提高了成本,不過筆者以為「便宜沒好貨」,其實USB與IEEE1394倒很像硬碟的兩種介面——IDE與SCSI,兩者更有所長,雖然前者性能稍弱,但價格便宜,酷似USB——似乎跑題了,話說回IEEE1394吧,IEEE1394傳輸線中有三對線,其中兩對為雙絞線,用於數據傳輸;還有一對為供電線,用於向設置提供8—40V電壓,如圖所示,中間是絕緣層。
3 、應用狀況與前景展望
USB:目前,USB介面可謂春風得意,笑傲江湖,君不見市場上每一款主板都帶有不少於2個USB介面;吞並了並口,因為USB列印機層出不窮;吞並了串口,因為USB數據機也是新品輩出;吞並了PS/2介面,因為USB滑鼠大行其道。此外,USB音箱作為一種嶄新的技術,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而新興的PC外設如數碼相機、攝像頭、掃描儀、MP3播放機、外置式大容量存儲器也無一例外都使用了USB介面,這些都表明了目前USB技術在該領域所處的統治地位,但是,今後在某些方面,USB介面的地位將逐步為IEEE1394所取代,分析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傳輸速度慢
盡管與傳統的串口、並口相比,USB的確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不過一旦與IEEE1394那數以「G」計的速率相比,USB立刻相形見穢,這便是USB想要一統PC外設介面的最大障礙,也是它是致命傷。盡管目前USB2.0標准使它的速度達到了IEEE1394現在的水平,便是即將推出的 IEEE1394新標准將立刻打破USB在速度上戰勝IEEE1394的夢想,說到這里,或許有朋友不禁會問到這樣一上問題——我們需要這么高的速率嗎?從長遠來看,答案肯定是—Yes!因為日後由於技術的提高,勢必需要極高的傳輸速率,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數據機,因為現在技術原因,連入網路的帶寬僅為56Kbps,這樣一來即使使用並口、串口連接也能勝任,更不用說USB了;不過以後ADSL和CableModem來了,其速度可達1——10Mbps,那麼您還認為並口、串口足夠嗎?就連USB介面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再遠一點,假如某日光纖骨幹網入戶,其速度之快就……因此,我們必須指出,極高的傳輸速率當然不只是一件擺設!在這一點上,USB毫無疑問落後了。
·以PC為中心的聯接系統
這也是缺點?當然是!所謂以PC為中心,就是說USB不能像IEEE1394一樣脫離了PC機而獨立存在,而只能存在於PC系統中,這表明了USB技術的局限性,事實上今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設進入我們生活,為了減輕主機系統負擔,我們不得不將一些數據交給外設處理;這時,就必須有一種匯流排能在兩台外設間進行連接,這時USB就無計可施了,譬如掃描並列印一張照片,今天我們必須以PC為中心進行控制;這實在是不方便,而今後我們只需打開掃描儀與列印機就能實現,大大簡化了工作。要實現這一點,我們就必須要有一種高速總用於兩者之間的互聯;顯而易見,必須以PC為中心的USB是無法擔此重任的;而支持「點對點」協議的IEEE1394便能輕松勝任這個角色。
·非同步的傳輸方式
由於 USB 匯流排傳輸數據必須通過主機CPU來處理,因此它便不是一種同步傳輸匯流排——非同步傳輸匯流排是我法實現實時視頻流傳播的,會產生嚴重的延遲現象。這樣,以後的實時數碼攝像機等新型技術註定不會垂青於USB匯流排了。而其對手IEEE1394,則能得心應手地完成它。
通過以上幾點,我們可以清楚預見USB的未來,根據筆者分析,在中高端方面,對數據流量要求較高的設備將不再屈就於低速的USB介面,這些產品便是數碼相機,外置硬碟之類;中間這一檔,USB和IEEE1394勢必展開激烈爭奪,這些產品便是MP3隨身聽、掃描儀等;而低速率的設備將USB全面壟斷,如PS/2滑鼠、鍵盤等,而在其它方面,USB將會完全敗給IEEE1394。
IEEE1394 :與當前USB大紅大紫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IEEE1394在PC這方面則要遜色不少,目前僅有不少價格高昂的寥寥幾款,主板能直接對其提供支持,而IEEE1394卡也是屈指可數,採用IEEE1394的外設就更是難覓芳蹤,僅有一些外置硬碟和數碼相機,的確讓人見了寒酸,雖然單從技術上講, USB 絕非IEEE1394之對手,然而一款成功的標准在業界的確立,除了技術還要受到其它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USB顯然是在這些方面佔了上風;但是技術的優劣畢竟還是最重要的,因此,據筆者分析,今後IEEE1394會在某些領域逐漸取代今天的USB,而在某些新興應用場合,如外設之間的級聯,IEEE1394便是我們唯一的選擇,由於未來的P1394b能達到極高的速度,又因為IEEE1394可以實時無延遲的傳播,那麼我們可以利用它輕松實現今天連想都不不敢想的事:實時DVD傳輸,由數碼攝像機拍攝後實時壓制MPEG-2、實時三維影音傳播……真的很爽!未來IEEE1394的傳輸距離也將達到USB的20倍,即100米;並且仍然可級連;這些都是USB望塵莫及的,所以在這些場合,IEEE1394是絕對的王者,而在中端應用方面,則很可能與USB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爭霸戰,勝負尚難以預料。
其實到這里我們不難看出,雖然,USB和IEEE1394是兩種類似的新技術,它們的很多特性都極為相似,但是筆者認為它們並不像現在的DDR與RAMBUS,SOCKET 370與SOCKET A,非要爭個你死我活才行。在筆者看來,二者更類似硬碟中的IDE與SCSI,有著各自不同的定位,所以USB和IEEE1394並存的可能性很大,在這里我大膽提出預測: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我們的PC機後面只有兩種介面—USB與IEEE1394,今天的PS/2滑鼠、鍵盤介面會為USB所取代,很可能列印機也如此;而今天的數碼相機、設想頭、外置式硬碟、掃描儀、MP3機等等高級外設將無一例外地向IEEE1394看齊,而音頻介面也會為IEEE1394所吞並;至於是否如筆者之所料,各位看官不妨拭目以待。
⑤ micro usb是什麼介面
Micro USB是USB 2.0標準的一個便攜版本,比部分手機使用的Mini USB介面更小,Micro-USB是Mini-USB的下一代規格,由USB標准化組織美國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IF)於2007年1月4日制定完成。Micro-USB 支持OTG,和Mini-USB一樣,也是5pin的。
Micro系列的定義包括標准設備使用的Micro-B系列插槽;OTG設備使用的Micro-AB插槽;Micro-A和Micro-B插頭,還有線纜。Micro系列的獨特之處是他們包含了不銹鋼外殼,萬次插拔不成問題。
(5)相機寫微型usb介面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Micro-USB連接器比標准USB和Mini-USB連接器更小,節省空間,具有高達10000次的插拔壽命和強度,盲插結構設計。Micro-USB標准支持USB的OTG功能,即在沒有主機(例如個人電腦)的情況下,便攜設備之間可直接實現數據傳輸,兼容USB1.1 (低速:1.5Mb/s,全速:12Mb/s) 和USB 2.0(高速:60Mb/s),同時提供數據傳輸和充電,特別適用於高速(HS)或更高速率的數據傳輸,是連接小型設備(如手機,PDA,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和便攜數字播放器等等)的最佳選擇。
⑥ Mini USB與 micro USB介面的差別在什麼地方
mini usb和micro usb的區別
1、一圖勝千言,圖片中,左邊是mini USB,右邊是micro USB,
2、mini USB」比「micro USB」誕生得早,曾經是移動設備主流的USB介面模式,但是現在已經被拋棄了,可能在一些很舊的手機上還可以看到這個介面的數據線;
3、「micro USB」是2007年誕生的新的USB標准,你也可以將之理解為USB 2.0,現在已經取代了「mini USB」成為移動設備的主流USB介面模式;
4、「micro USB」要比「mini USB」擁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在體積上看,也更小
(6)相機寫微型usb介面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miniUSB是一種標準的數據線介面。體積小,常用於手機等小型電子產品。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以前最常見的就是miniUSB介面的數據線,廣泛用於讀卡器、MP3、數碼相機、移動硬碟、老年手機等產品上。
microUSB數據線使我們使用最頻繁、也是最普遍的數據線。也就是我們安卓手機常用來充電的數據線。他是USB2.0標準的一個便攜版本,而且比一部分使用miniUSB介面數據線更小,屬於miniUSB數據線的下一代規格,也是5pin的介面。可以說體積更小更節省空間,而且壽命長、強度高,通用性廣泛。
由於他們介面設計的不同,從外表可以看出microUSB介面是在miniUSB介面的基礎上進行的外形縮減。兩者的平面尺寸相差不大,但高度降低了1/2左右。比如miniUSB介面的高度是4mm,那microUSB介面的高度就是2mm。
雖然microUSB的尺寸是變小了,但是性能卻提高了,節省空間,microUSB介面的使用壽命和插拔次數都要高於miniUSB介面的數據線。
⑦ 數碼相機的USB介面有什麼用
根據相機的不同,各有不同用處,一般用來連接電腦是最多的,還有的除了連電腦外,還能輸出視頻、為相機充電等等功能。
⑧ USB介面是什麼可以干什麼
通用串列匯流排(英語:Universal Serial Bus,縮寫:USB)是連接計算機系統與外部設備的一種串口匯流排標准,也是一種輸入輸出介面的技術規范,被廣泛地應用於個人電腦和移動設備等信息通訊產品,並擴展至攝影器材、數字電視(機頂盒)、游戲機等其它相關領域。
多媒體電腦剛問世時,外接式設備的傳輸介面各不相同,如列印機只能接LPT、數據機只能接RS232、滑鼠鍵盤只能接PS/2等。繁雜的介面系統,加上必須安裝驅動程序並重啟才能使用的限制,都會造成用戶的困擾。因此,創造出一個統一且支持易插拔的外接式傳輸介面,便成為無可避免的趨勢,USB應運而生。
最新一代的USB是USB4,傳輸速度為40Gbit/s。另外僅有個別的USB Type-A、Micro-B以及新型USB Type-C接頭不再分正反。
(8)相機寫微型usb介面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USB最初是由英特爾與微軟倡導發起,最大的特點是盡可能得實現熱插拔和即插即用。當設備插入時,主機枚舉到此設備並載入所需的驅動程序,因此其在使用上遠比PCI和ISA等匯流排方便。
USB在速度上遠比並行埠(例如EPP、LPT)與串列介面(例如RS-232)等傳統電腦用標准匯流排快上許多。USB 1.1(USB 2.0 FullSpeed)的最大傳輸速率為12Mbps,USB 2.0(USB 2.0 HiSpeed)為480Mbps,USB 3.0(USB 3.2 Gen1) 為 5Gbps,USB 3.1(USB 3.2 Gen2x1) 為 10Gbps,而USB 3.2(USB 3.2 Gen2x2)更達20Gbps,以及近期發表的USB 4.0其速度可達40Gbps。
USB的設計為非對稱式的,它由一個主機控制器和若干通過集線器設備以樹形連接的設備組成。一個控制器下最多可以有5級Hub,包括Hub在內,最多可以連接128個設備,因為在設計時是使用7比特定址欄位,二的七次方就等於128,一般人說USB連接127個是指連接(某一設備)時需扣除一個連接主機的USB接頭,而一台計算機可以同時有多個控制器。和SPI-SCSI等標准不同,USB集線器不需要終結器。
USB可以連接的外設有滑鼠、鍵盤、游戲手柄、游戲桿、掃描儀、數字相機、列印機、硬碟和網路等部件。對數字相機這樣的多媒體外設USB已經是預設介面;由於大大簡化與計算機的連接,USB也逐步取代並行介面成為列印機的主流連接方式之一。
2004年已經有超過1億台USB設備;到2007年時,高清晰度數字視頻外設是僅有的USB未能染指的外設類別,因為他需要更高的傳輸速率,不過USB3.1和2019年USB4的問世,高清晰度數字視頻外設和外接式顯卡也能在USB播放。
現USB標准中,按照速度等級和連接方式分為以下七種版本。注意USB-IF當前正式的主版本號只有USB 2.0和USB 3.2兩個。
⑨ 什麼是micro usb線
Micro USB是USB 2.0標準的一個便攜版本,比部分手機使用的Mini USB介面更小,Micro-USB是Mini-USB的下一代規格,由USB標准化組織美國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IF)於2007年1月4日制定完成。Micro-USB 支持OTG,和Mini-USB一樣,也是5pin的。Micro系列的定義包括標准設備使用的Micro-B系列插槽;OTG設備使用的Micro-AB插槽;Micro-A和Micro-B插頭,還有線纜。Micro系列的獨特之處是他們包含了不銹鋼外殼,萬次插拔不成問題。
從2017年歐盟將全面統一使用MicroUSB埠充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