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徠卡m3相機有哪些

徠卡m3相機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06 23:20:55

Ⅰ 徠卡M3的介紹

徠卡M3,掃描出來約=3600w像素。

Ⅱ 最近看上了一台便於攜帶的相機徠卡M3,真心想買。

不會比手機好多少的小玩具。500W像素你懂得,現在手機都800W了。定焦頭和手機一樣。坑爹的數碼變焦也和手機一樣。最後此徠卡是松下掛牌生產的。總結除了牌子完全不如買手機。

Ⅲ 萊卡的相機有哪些系列啊

不知樓主說的是不是想要個有特色的旁軸相機?
g2挺好,出身名門,外形優雅,鏡頭誘人。
柯尼卡巧思,這個我一直在覬覦。。
m卡口的相機蔡司依康有旁軸,福倫達bessa有幾個m口的,柯尼卡巧思rf好像也是m口的。數碼相機上愛普生出過m口的數碼旁軸。
x100雖說是旁軸外形,但總感覺還不算正經的旁軸。
我是很愛m3的,自從偶然一次機會玩了m3就一直難忘啊。

Ⅳ 徠卡M3的膠片相機怎麼樣(詳評)

1、徠卡是135照相機最好的品牌;
2、m3是使用膠卷的相機;
3、m3是旁軸相機,也是135旁軸相機中最好的,m7是這個系列中最高的一款;
4、徠卡m系列的鏡頭非常貴;
5、m3也可以使用其他系列的鏡頭,這樣的話可以使用其他型號的旁軸相機。

Ⅳ 想請問一下關於徠卡這個相機,為什麼有的m3說的70008000的樣子為什麼有的又說最便宜的就是幾萬

M3的價格差別也比較大,主要是M3從面世到停產,徠卡一直在改良這台機器,因此延伸出許多不同的版本。首先成色決定價格,99\98新、包裝、說明書、官方出廠證明全部齊全、編號對應的普通銀色M3,要價至少2萬,裸機也要1萬多。而所謂的95新M3機身多少有些小劃痕,這種價格就在7、8000左右,那些使用比較多、外觀比較戰斗的M3其實4、5000就有了。另外M3的版本也決定價格。一般而言普通銀色版本的M3,編碼70萬開頭的雙撥大耳版最便宜,百萬編號之後的單撥版價格相對貴。而這裡面又涉及到編號,例如我教過一台編號1010101的普通版M3出價2W多。而特殊版本的M3就是天價了。比如原廠的黑漆版M3因為產量比較少,價格非常昂貴。還有一些很少見的內部測試版本,例如前幾年香港蘇富比拍出120萬的那台M3內部測試機。

Ⅵ 徠卡m3相機有測光嗎

沒有測光 徠卡M5以後的M機才有測光
M3和後來的M2 M4 M4-2隻能用機頂測光表

Ⅶ 徠卡相機都有什麼型號

135中的頂級,價格也頂級現有產品有電子快門膠片旁軸相機m7純機械膠片旁軸相機mp全畫幅數碼旁軸m9中畫幅單反s2m系列和s系列的鏡頭口袋機x1其他的lux什麼的數碼算是松下的,你能在松下產品線中找到完全一樣的機型,沒必要買徠卡馬甲了
麻煩採納,謝謝!

Ⅷ 徠卡M3的徠卡M3

1954年在當時的西德科隆舉辦的照相器材博覽會上,Leica公司發表了日後取得歷史性榮譽的照相機,那就是至今依然人氣值很高的旁軸名機「Leica M3」。當然現在已經發展到了具有AE功能的M7和帶測光的MP,但我們畢竟不能忘記M型初代機的歷史。
實際上M3是在改良了Leica BARNACK Model的諸多不足後產生的機型。首先是對鏡頭卡口的改進,把旋入式的螺絲口(也就是俗稱的L口)改成了插入式的M口,使得交換鏡頭更加迅速。取景窗也由雙眼式改成了單眼式,內裝有50MM、90MM、135MM取景框,有視差自動補償系統。取景窗的構成是由細微的三棱鏡用膠粘合而成,在所有Leica照相機的取景器中光學結構是最為復雜。正是由於此特點,才有值得自誇的0.91倍的取景倍率,如此的高倍率使得取景器中的被攝體看起來明亮、對焦精度高,這正是M3所具有的最大魅力。
但是,出於成本的考慮,M3之後的M型Leica M2雖然繼承了M3取景器的結構,但進行了簡化。
M3的卷片也由BARNACK Model型的圓形旋轉式改為把柄式。快門旋鈕也統一為一個。更進一步的變化是裝填膠卷時不僅僅是取掉底蓋,為了裝卷方便也可以打開和現行SLR不同的獨特的後蓋。
可以說M3的出場給世界照相機業的沖擊是巨大的。可以叫做「M3沖擊波」。一直是Leica的競爭對手的蔡司因此退出了35MM旁軸照相機的競爭;一直在全力追趕德國照相機的日本,終於從M3上看到了自己和對手在技術力量上的懸殊差距。深感在旁軸機上自己追趕不上德國的日本照相機廠家,也放棄了在旁軸上和Leica的競爭,全力轉向了開發SLR照相機。正是此種轉變,才有了現在日本各廠家的SLR領導照相流行的潮流,也最終使日本的廠家威脅到Leica的(當然也有當時德國人工費暴漲的緣由)生存,這是後話。可以說M3在充分展示Leica所具有的技術水平的同時,也把此後Leica經營陷入困境的繩索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因為Leica從此再也沒有推出過能超過M3的機器了。
M3從54開始到66年12年間製造結束,總共生產了23萬5000台(還有一說是68年結束,共生產了22萬6000台,其中68年特別生產的機身號為:1206962—1206999,Leica還在66年生產過一批特別定做機,機身號為:1158996—1159000。如果按此計算的話,應該是13年,由於67年一台也沒有生產,這是我自己根據資料總結的說法),其中大多數為德國本土工廠生產,但也有加拿大工廠生產的,其比例大致為30:1。黑色機身占總數的約1.3%,只有近3000台。由於比較稀少,在2手市場的價格貴得離譜,是普通機種的5-10倍價格。還有根據Leica的記錄給西德陸軍總共製造了143台,占總數的0.06%。M3和此後推出的M2、M4、M5相比生產台數最多,也最受人們歡迎。
盡管從終止生產到現在時間已經不短了,由於M3一直站在旁軸機的最高峰所以長久保持了旺盛的人氣。M3所具有的高精度的機械性能和流暢的操作感、以及精美的鍍鉻工藝,已經超出了作為工具的照相機的概念,可以說是以工藝品存世令攝影愛好者喜歡的,如此說有的人肯定認為我是在褻瀆他手上神器,俺也只是瞎說,別太當真。 Leica M3機身號正好是從第70萬台開始到1164865結束(此種說法並沒有將特別定做的計算在內,實際上上面我也已經說過了66年結束後,在68年還做過一批特製機,編號是:1206962—1206999,所以確切的說結束號應該是1206999)。
12年間(一說14年)的生產,M3改進的地方也不少。其中最為有名的改變當屬卷片把柄。從機身號700000~915250為2下過片式,從915251開始,卷片改為現在其他M機也廣泛採用的一下過片式。快門速度也做了改變,初期的M3採用的是當時國際上通用的,即:1、1/2、1/5、1/10、1/25、1/50、1/100、1/250、1/500、1/1000,但從854001以後改成了等倍式,也就是現在普遍採用的方式。實際上如果對M3進行大致的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如下的3種:2下過片,快門國際式;2下過片,快門等倍式;一次過片。
直到IIIf的Leica BARNACK Model的取景窗只能用50MM的鏡頭,如果裝用其它鏡頭時,必須安裝附加取景器。但M3由於已經內裝了50、90、135MM的取景框,安裝不同的鏡頭時,取景框就自動轉為和鏡頭匹配的取景框。而且,為了在不裝鏡頭時也能明白鏡頭的攝影的范圍,從785801號開始,在機身的正面追加了取景框切換把柄。
安裝背帶的在正側面的大型金屬掛鉤,也從950000號以後改成小型,位置也改到機身前方斜側面了。M2以後除了M5全部的機種都是如此。這也可以說是M3外觀比較大的改變。
如果要進一步說細微的不同的話,初期的M3的頂部正面有3顆螺釘,背面有2顆,但後來的正面只有1顆。初期型的回片圓柄中央的確認膠卷安裝是否正常的標志,是橫切成的一道槽,中期的變成了一個粗大的圓點,後期的則變成了2個圓點。
1958年Leica M2開始銷售以後,M3的零件慢慢和M2變成通用的了。例如取景窗中的距離計上追加了使用在M2上表示被攝深度的標志,回片把柄也和M2後期的形狀一樣小型化。更進一步,在M3生產即將結束之際,鏡頭安裝鈕和M2一樣省去了周圍的金屬圓圈。
按國外的Leica發燒友的說法,近6000台黑色Leica(有一說是3000台,筆者認為此種說法比較接近正確)和少量軍用的是M3中的珍品。還有最初期的701300號以內的頂部呈角型的也被視為M3中的珍品。 我在文中前邊已經介紹過了,M3已經有了很多的變化,如此一來我們的選擇范圍就比較大了。按照一般的常識,越是進行了局部改變的新型號價格高且受人們的歡迎,但此種常識對M3來說是不適用的。有喜好初期的2次過片式的人,也有隻喜歡一次過片式的。如果此前從來沒有接觸過M3的話,首先根據資料了解各種規格的M3,如果有條件再到有這種機器的照相機店中親手觸摸,找到合乎自己口味的種類。這種做法在國內可能比較難一些,其實僅從資料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M3的。如果有了此過程,即便不會成為M3的專家,也可以對Leica有點認識了。
在此我只能根據日本雜志上的文章就日本市場上的情況向大家做一些簡單的介紹,歡迎在其他地方的DX進行補充。
從世界各國的市場看,可以說Leica在日本是最貴的。也正是由於日本人對Leica的無理崇拜,使得市場上的M3被炒成了天價。日本市場也和各處市場的情況是一樣的,根據外觀的好壞價格的差別也是天上地下。最便宜的有15萬日元左右的(合人民幣1萬多),程度好的也有超過40萬日元的(合人民幣2.7萬多)。如果是出於實用的考慮,可以考慮價格便宜外觀只要過得去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找機械動作狀況好的。還有一種是在當時的徠茲公司進行了改造的,盡管在2手市場上機身號是2次過片式的,但實際上是已經改成了一次過片式的。此種改造品比機身號應值的價格定的要便宜很多。
作為M3的缺點人們常會列舉出取景框沒有對應廣角鏡頭。在使用35mm鏡頭的時候是購買帶輔助取景器的(也就是我們常說帶眼鏡的)鏡頭,還是另外單買單獨的輔助取景器?基本上M3是適合50mm鏡頭用的機身。如果主要是以35mm鏡頭為主的話,購買M2比較合適,M2取景器中內裝了35、50、90mm的取景框。
其實還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可以購買Konica的Herxar RF,此機取景器中共有:28、35、50、75、90、135mm計6種取景框,而且Leica的M系列鏡頭全部可以沒有問題的使用,即便是Leica的L口頭,加裝接圈後也可以使用。還可以進行AE自動曝光,也可以很輕松的裝卷。詳細的可以參考我上次貼出的《詳解Konica Hexar RF》的帖。畢竟Leica最令愛好者喜歡的在其鏡頭,而不主要在其機身,我是如此認為的。
還有一種選擇那就是Cosina推出的Bessa-R2,此機採用的也是可以使用M頭的自己命名為VM口的機身,但其取景框只有4種:35、50、75、90mm。此機好像沒有Konica的RF那麼引起轟動。
我正是為了買M3才開始收集有關Leica的資料,等看完了也了解清楚了,這不,這篇文章也就出來了,現學現賣。也許是由於我沒有體會出Leica文化的神韻,我還是覺得RF好用。
該打住了,越寫越長快成老太太的又丑又長的裹腳布了。好啦,到此OVER!
再來一段。由於M3還需要另帶測光表,所以大多數人用Leica的頭,用RF做機身,M3適合留在家裡把玩,用來拍東西,有點落後了。用M7還可以。每個人也許會有同樣的經驗,AE機器用多後,靠經驗與目測的能力已經大不如以前了,現在,再去強調靠經驗曝光就有點太不科學了。

Ⅸ 徠卡M3(5.0) 的相機適合女生用嗎整體效果怎麼樣越具體越好!

效果還不錯。別說女生。其實男生用也挺好。 但。。。

這個相機並不是萊卡生產的。是萊卡委託美樂時(米諾科斯)公司生產的復刻版。真正的M3。。。有點小貴。估計送女朋友的話有更好的選擇。

這個相機像素低了點。但看了不少樣片。品質並不差。比一些國產機器強多了。
缺點就是像素底(畢竟那麼小的機器) 還有就是可能被大部分人當做山寨機或者玩具機。畢竟除了真玩相機的。沒幾個人知道萊卡和美樂時的。

性價比的話。我個人感覺比較不錯。畢竟市面上很少有同樣大小的相機的。所以沒什麼可比較的。 個人喜歡就好。管別人怎麼說呢。是吧。

Ⅹ leica 所有相機型號

1:徠茨工廠從1924年開始就在「原型徠卡」的基礎上製造出A型徠卡(也稱為徠卡I型,見圖),A型徠卡裝有50毫米焦距。F3.5口徑的愛爾瑪(Elmal)鏡頭。鏡頭固定在機身上,不能更換;機身也沒有測距裝置,拍照時要目測距離對焦。A型徠卡只生產了一年,至1926年B型徠卡就取代了它。
2:B型待卡的主要特點,是採用康班鏡間快門(compur Shutter)代替了焦點平面快門,快門速度由1秒到1/300秒。這是徠卡歷史上唯一的一款裝有鏡間快門的型號,後來被相機收藏家稱為「康班徠卡」。B型徠卡的生產維持了5年,共製造了約1500台。1930年C型徠卡問世。C型徠卡所邁出的重要一步是:鏡頭不再固定在機身上,而是可以更換。與之相配套的35毫米焦距、F3.5的愛爾瑪廣角鏡頭和135毫米焦距、F4.5的愛爾瑪長焦距鏡頭也同時問世。A、B、C型徠卡,作為徠卡發展過程中的第一階段,統稱為徠卡I型。
從1914年到1923年,「原型徠卡」共製造了31台,機身編號從100號開始。而在1924-1925年間,徠茨工廠在典型的德國理念指導下生產,小心謹慎,製造了800多台A型徠卡,機身編號達到1000。徠卡(Leica)這個名字,是從徠茲Leitz和相機camera兩組英文詞的字頭組合而成(Lei-Ca)。最初,也曾按讀音組成「LECA」(勒卡),但由於與法國克待烏斯公司製造、在1924年推出的使用35毫米無齒孔膠卷的「EKA(愛卡)」相機發音易混淆,就改為「Leica」(徠卡)。因此,相機的起名比製造相機晚。盡管相機的牌子確定為「徠卡」,但一直都沒有將牌子刻在相機上。直到1932年出的徠卡II型雙取景器相機才刻上這個名字。而此前相機上的名字是「厄恩斯特·標茨威茲勒」(ERNST LEITZ WETZLER),以及字母「D R.P.」(Deutsche Reichs Patent的縮寫,意為「德國專利」)。
「徠卡」不僅代表一種新的相機型號,它也是當時第一套攝影系統(包括相機放大機和放映機)的名稱。80多年來,徠卡相機的發展顯示出世界相機發展的歷史軌跡。與此同時,許多攝影師用徠卡相機記錄下人類生活中的無數重要瞬間和平凡人生。因此,徠卡相機的發明不僅促進了人類攝影歷史的發展,也為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954年徠卡一款劃時代意義的135相機誕生,它就是徠卡M3。自M3後,徠卡相繼推出的M2、M4、M4-2、M4-P、M6以及M6 TTL幾乎都是依循1954年時的基本設計理念演變改進而來。而且M3的出現也奠定了徠卡在連動測距相機中不可動搖的地位。M3超脫了原本徠卡螺口相機設計,變得更完美、更精密,在機械和光學性能各方面都有重大改進。作為第一款抽力式相機,M3大大提高了更換鏡頭的速度,使得攝影師可以更大程度提高拍攝速度,同時也進一步降低了鏡頭螺口的損壞率。同時M3還首次採用可自動出現相應框線的取景窗,包含有50mm、90mm以及135mm,而只用一個旋轉按鈕控制所有快門速度包括B門的設計理念被後來的不少機械相機製造商認可並且沿用至今,成為徠卡機械相機一大特色。
徠卡M6被不少徠卡迷認為是僅次於M3的經典機型。不僅是因為它是徠卡M系列中唯一一款全鈦機身的的相機,同時還被譽為:「相機史上最強大的連動測距相機」,也是徠卡相機銷售史上銷量最高的一款機型。而徠卡M7我們則可以看成是M6的電子化版本。徠卡M7採用電子蟲豸的橫走式快門、增加了光圈優先的AE曝光模式、具有快門後幕閃光功能、增加了超高速閃光功能、配備了DX代碼識別系統、取景窗內可顯示某些拍攝信息。這些都給我們帶來了不小驚喜。
隨著數碼相機突飛猛進地發展,靠精益求精、一絲不苟,推出款款手動對焦傳統相機的徠卡漸漸脫離了大部隊前進的步伐。數碼相機大行其道搶奪了大部分的影像器材市場。而徠卡由於精工細做居高不下的價格,也讓不少攝影愛好者望而卻步。雖然過去、現在乃至將來,徠卡公司生產的高品質、昂貴的相機,每一個平面、按鈕、接縫都一如既往的完美,但為了適應數碼時代,徠卡也必須為了生存而戰。
和松下合作後,徠卡藉助以電子產品見長的松下電器推出了數款極具徠卡韻味的復古數碼相機。我們通過比較不難發現,C-LUX1、D-LUX3、V-LUX1、DIGILUX3就是松下FX01、LX2、FZ50和松下首款單反數碼相機L1的徠卡版本。不管在功能、特色還是外觀設計上,徠卡都照搬了松下的機型,換上自己的全金屬LOGO,就成為了徠卡全新數碼相機。然而高出松下機型好幾千元的價位讓不少消費者不敢恭維。一個徠卡品牌LOGO就使得徠卡的數碼相機和松下的數碼相機有那麼大的價格,想必很多消費者都不得其解,或許就這就是所謂的品牌效應吧。
C-LUX1採用了600萬像素CCD,配備了3.6倍光學變焦鏡頭,廣角端達28mm,機身背面搭載2.5英寸LCD顯示屏,是松下集廣角、防抖、微距、輕薄、大屏幕於一身的FX01的徠卡版本。D-LUX3採用了16:9規格CCD,是松下推出的千萬像素16:9CCD的LX2的徠卡版本。採用4倍光學變焦鏡頭,同樣具有MAGE O.I.S.防抖功能。配合16:9CCD,機身背面的LCD也採用了2.8英寸16:9規格。給用戶更大的視覺享受。
V-LUX1則由松下FZ50貼牌而來,採用千萬像素CCD和12倍光學變焦徠卡鏡頭,具有松下特色的MAGE O.I.S.防抖功能。而DIGILUX3則來自於松下單反數碼相機DMC-L1,同樣是4/3系統的忠實擁護者,採用750萬像素Live MOS,可以實現LCD取景,只是在外觀上採用了更加接近徠卡M系列的設計。然而松下L1的售價已經讓人很難高攀,徠卡DIGILUX3目前香港地區售價高達20000元的。
徠卡眾望所歸的M8數碼版終於眾星捧月般上市了,成為徠卡進軍數碼領域的有力武器。M8使用了APS-H畫幅千萬像素柯達CCD,放大倍率為1.3X。最高快門速度上,M8由原來M7的1/1000秒提升至1/8000秒,測光也多出一組非TTL式測光表,使得在與機器內的TTL測光比較後,得出更加准確的數據。M8在保證了原有的全手動設計的基礎上,還保證了和1954後製造的徠卡鏡頭兼容性,M8的鏡頭介面上配備了6個感應點,只要接上同樣擁有6個黑白觸點的鏡頭,便可取得鏡頭型號等資料並加入EXIF信息內。應該說,徠卡M8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徠卡數碼時代,不同於以往松下的貼牌設計,M8更具有徠卡獨特的韻味。不過香港上市價格高達40000元港幣。

閱讀全文

與徠卡m3相機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