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圈、快門速度與感光度之間的關系詳解
快門速度通常簡稱為快門,是指相機快門從開啟到關閉的時間,通過快門來控制CCD的感光時間。快門速度通常用分數形式來表示,習慣上呈倍數關系,按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的序列排列。比如 1/100表示快門開啟到關閉是0.01秒, 1/10是0.1秒。(1/2是0.5秒; 1/4是0.25秒;1/8是0.125秒;1/15是0.066秒; 1/30是0.033秒; 1/60是0.016秒; 1/125是0.008秒; 1/250是0.004秒; 1/500 是0.002秒;1/1000是0.001秒).快門速度每提高一倍(比如,快門速度從1/2秒變換到1/4秒),鏡頭通光量就會減少一半。因為快門速度提高後縮短了感光材料的感光時間,所以為了保證感光材料能正常受光,光圈的通光量就要相應加大,才能保證拍攝到清晰的照片。
光圈是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感光面光量的裝置。慣用的光圈F值按順序排列有1.4、2.0、2.8、4.0、5.6、8.0、11等。大體上是按2的平方根成倍增加的。F2.8、F8、F16等等這些數值是光圈系數,是鏡頭焦距除以光圈孔徑得到的數字,是指相對光圈,並非光圈的物理孔徑,與光圈的物理孔徑及鏡頭到CCD的距離有關。光圈系數越小,孔徑越大,表明光圈越大,能透過的光越多;反之光圈系數越大,孔徑越小,表明光圈越小,能透過的光越少。光圈數值每增加一檔,和快門速度提高一倍效果是一樣的,通光量也會減少一半。利用光圈可以來控制景深的長短,在相同的參數下,大光圈景深淺,小光圈景深長。在需要虛化背景的時候一般用大光圈,相反,如果想要得到更大的景深,就用盡量小的光圈。
感光度(ISO),是相機感光部件CCD對光的敏感程度。數值越大,感光部件越敏感。ISO感光度通常也用倍數來表示,有100、200、400、800。一般低感光度可以很好的控制噪點,得到較好的畫質,高感光度,相機的快門速度會較快,拍攝起來較容易,但燥點也較多,畫質相對差些。感光度對曝光量影響比較大,低感光度需要大些的曝光量,高感光則需要小些的曝光量。如果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減半也能夠用同樣曝光量曝光。
快門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三者之間的關系,即快門速度提高一倍,鏡頭的通光量就會減少一半;光圈每增加一檔,和快門速度提高一倍時一樣,通光量也會減少一半;ISO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減半也能夠用同樣曝光量曝光。曝光不足時可以通過設置更大的光圈、更慢的快門速度、更高的感光值或者使用閃光燈來調整。避免曝光過度,則可以通過設置更小的光圈、更快的快門速度、更低的感光值來調整。
2. 有等效焦距請問有等效光圈的講法嗎
1、攝影圈裡有等效光圈的說法,但這個說法不夠確切;
2、有沒有等效光圈的說法,主要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光圈孔徑形成的通光量,二是光圈大小導致的景深差異( 俗稱虛化程度 ),這兩個問題需要分別解釋;
3、就光圈孔徑形成的通光量而言,不存在等效光圈的說法。光圈孔徑是一個比值,即焦距和光圈孔直徑之比。不同的焦距,光圈的物理孔直徑是有不同的,但與焦距之比以後,比值都是相同的,比如 85mmf/1.8 鏡頭的 1.8 光圈孔直徑比 35mmf/1.8 鏡頭的 1.8 光圈孔徑有不同,但該不同的光圈孔徑與對應的焦距相除之後,最後的比值是完全一樣的。同樣是 f/1.8 光圈,長焦距鏡頭的物理光圈孔徑會大一些,但焦距也更長,反之也一樣。有一個不太確切的比喻,大房子用大窗戶,小房子用小窗戶,標準是室內平均照度一樣。鏡頭設計光圈時都是以比值相同為標準的,所以鏡頭的參數中標準的最大光圈都是焦距/光圈。在比值相同的情況下,假設環境照度一致,那麼該鏡頭的通光量也是一致的( 嚴謹意義上鏡頭的 T 值也影響通光量,不展開說 ),該光圈與快門速度、感光度( ISO )的倒易率也是一樣的。從光圈孔徑的角度講,不存在等效,故也就沒有等效光圈的說法;
4、就虛化程度而言,說起來比較費勁。虛化 = 大光圈 + 長焦距 + 近攝距 + 大彌散圓直徑,其中彌散圓直徑的佔比極小,對虛化的影響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不同畫幅時,相同焦距、相同光圈、相同攝距的虛化程度是一樣的( 虛化質量則由鏡頭決定 ),沒有等效之說。
但不同畫幅的視角是不一樣的, 視角產生了等效焦距的說法 。等效焦距的換算在此不再贅述,可另行網路。實踐中習慣將全畫幅的視角作為基準,畫幅更小時,視角就會變得更窄, 畫幅更大時視角變得更寬 ,變窄或變寬的程度則可按等效系數換算。
如果搭載相同焦距的鏡頭,小畫幅要保持與全畫幅相同的構圖時,拍攝距離會變得更大。在光圈不變、焦距不變而攝距改變時,虛化就會改變;如果視角和全畫幅一致,那麼小畫幅搭載的鏡頭的焦距會更短。在光圈不變、攝距不變而焦距改變時,虛化也會改變;
虛化改變的程度相當於等效焦距的系數,故產生了等效光圈的說法。等效光圈的說法與光圈本身其實沒有什麼關聯,關聯的只是視角導致的焦距不同和攝距變化。最核心的,只要記住一點就可以,虛化由光圈、焦距( 不是等效焦距,等效焦距只改變視角,不改變焦距 )、攝距決定,有一個豬隊友虛化就會減弱。用一句話言之,在相同光圈時,只要焦距變短或者攝距變大,虛化就相應減弱,與畫幅沒有什麼關系。與畫幅有關系的只是視角。當然,嚴謹意義上還需要計算佔比極小的彌散圓直徑。
5、舉例說明。比如一個全畫幅 50mm 焦段 F2 光圈的鏡頭,在全畫幅機身上使用時,視角為約46°,而在半畫幅機身上使用時,視角變為約32°,相當於全畫幅的 75mm( 佳能為80mm )的視角,這被稱為等效焦距。但是,無論是全畫幅還是半畫幅還是其他畫幅,F2 光圈的通光孔徑是物理的,物理屬性是不變的,對快門速度、ISO感光度的影響都是相同的( 有人還引申出等效 ISO 等概念也是錯誤的。至於感測器的 A/D 模數技術和 SNR 信噪比技術屬於另一個話題,不展開說 ),故不存在等效光圈的說法;
但是,如果半畫幅 75mm 視角要保持與全畫幅 50mm 相同構圖時,必須退得更遠,攝距增加就導致了虛化能力的減弱,其減弱的程度約等於等效焦距系數即 X1.5 系數,虛化能力就相當於全畫幅時的F3。如果攝距不變,則虛化也不變,改變的只是視角,即全幅 50mm 拍半身的話,在半幅上只能拍大頭。
再比如,1英寸相機的鏡頭視角是等效 24-70mmf2.8( 實際光圈是 F1.8 - F2.8,只說 F2.8 是為了便於理解),與全畫幅 24-70mmF2.8 的視角是一致的,即相同構圖時光圈和攝距是一樣的,但1英寸的實際焦距是 8.8 - 25.7mm,該焦距比全畫幅的 24-70mm 短了很多,虛化自然也減弱,其減弱的程度約等於等效焦距系數即 X2.7 系數。
這就是所謂的等效光圈。
3. 攝影中光圈和速度的一檔各是多少
光圈的計算公式:F=鏡頭焦距/鏡頭有效口徑(直徑)。快門速度的擋位為:1/8、1/10、1/13、1/15、1/20、1/25、1/30、1/40、1/50、和1/60秒等等。從1/30到1/60秒是一擋,同樣的,從1/20到1/40和從1/13到1/25也是一檔。
光圈的檔位設計是相鄰的兩檔的數值相差1.4倍相鄰的兩檔之間。
例如:1/125秒是1/60秒的一半,而是1/250秒的兩倍。它們都相差一「擋」,每一擋都相差一半或一倍的時間。從1/125秒到1/250秒移動了一擋,到1/500秒又移動一擋,到1/1000秒就移動了三擋。
光圈 F值常常介於 F2.8 - F11。此外許多數碼相機在調整光圈時,可以做 1/3 級的調整。
光圈的作用在於決定鏡頭的進光量,F後面的數值越小,光圈越大,而進光量也就越多。
(3)高感相機一檔相當於多少光圈擴展閱讀:
光圈選擇:
最大孔徑適合在暗弱照明條件下獲得足夠的曝光量,如現場光照明。具有最小的景深。就結像技師來講是該鏡頭最差的一檔。
較最大孔徑適合在暗弱照明條件下獲得足夠的曝光量。景深淺,有助於使背景離開焦點,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攝主體上。
f/2.8:較最大孔徑小二至三級。比上述較大的孔徑具有稍大的景深。 提供有限的清晰聚焦的范圍,以便當照明情況較最佳狀態稍差時獲得合適的曝光量,例如多雲的天氣或者在陰影處。
快門速度選擇:
1和1/2秒:使用相機支架(如三腳架)。適合在暗淡照明情況下使用小光圈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
1/4秒:適於拍攝成年人肖像最慢的快門速度。適合在暗淡照明條件下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適合穩定的被攝體。
4. 「一檔快門」啥意思,有幾檔快門,都是多少
快門指數是用快門運動的時間來表示的,沒檔快門的系數就是快門在當前檔位的運動速度,根據相機的不同,快門也不同,常見的快門在30秒-1/2000秒,增加一檔快門就是提高快門速度,比如目前快門是1/30秒,增加一檔就是1/60秒。光圈也是根據鏡頭的製造工藝決定的,用F表示,通常在F1.2-F32之間,光圈系數是通過鏡頭直徑和光圈孔徑的比得到的,系數越小光圈孔徑越大,通光量也越大。
5. 一檔光圈是多大,一檔快門速度是多久
光圈的數值是:
2,2.8,4,5.6,8,11,16,22,32
相鄰的兩個數值,就叫做「一檔」,它們的光通量是一倍的關系。數字小,光圈的口徑大(光通量大)
比如,2就比2.8大一倍,8比11大一倍。
如果讓你加一檔光圈,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原來在8,加一檔就是5.6,減一檔就是改到11。
快門也是一樣:
1,1/2,1/4,1/8,1/16,1/30,1/60,1/125,1/250,1/500,1/1000……
相鄰的兩個數值,就叫做「一檔」,從數字上明顯的可以看出相鄰的兩個數值的關系也是一倍。
為什麼這樣劃分,主要就是為了計算方便。
將光圈加大一檔,同時將快門加快一檔,這是總通光量不變(也就是曝光不變)
F=4 + 1/500
F=8 + 1/125
F=11 + 1/60
這三種組合的曝光量是一樣的,但是使用時適應的范圍就不一樣(F=4 + 1/500)適合運動場合,(F=11 + 1/60)的組合景深較大。
6. ISO提高一檔相當於提高幾檔光圈
已我個人的經驗,用ISO 100 的感光度5.6的光圈拍攝暴光正常。把ISO的感光度提高200的那麼光圈就調到11。
ISO 100 的感光度13的光圈拍攝暴光正常。把ISO的感光度提高200光圈可能要調到25。你自己算和多少倍。
7. 求快門和光圈計算公式
光圈是以F為計算的!F值越大及表示光圈開得越小!
光圈是以三分之一的等式進行計算的!每一檔光圈分為三個等級,如果光圈現在是5.6,那麼6.3和7.1中的任何一檔就稱為三分之一檔。
快門也是一樣。每一檔快門也同樣分為三個等級,現在快門是1/125,那麼1/125-1/250中間的每一檔都稱為三分之一檔!
ISO也是同樣的道理!
比方說你現在的光圈是5.6,快門是1/125,ISO是200的話!那麼把光圈開到6.3,快門減到1/100,ISO不變!拍攝出來的照片的曝光是一樣的!你在把光圈不變6.3,快門還原成1/125,ISO調成250,拍攝出來的照片曝光同樣和之前的是一樣的!總之!光圈,快門,ISO三個是相互相成的!如果你鏡頭最大光圈達到了鏡頭的極限,快門達到了你手持相機的極限(一般人的手持相機最低是1/30),拍攝出來的照片還是曝光不足,那麼就提高ISO!
拓展資料:鏡頭在影視中有兩指,一指電影攝影機、放映機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學部件,二指從開機到關機所拍攝下來的一段連續的畫面,或兩個剪接點之間的片段,也叫一個鏡頭。
8. 數碼相機所有光圈數值
光圈數從小到大根據鏡頭不同而不同。
1.0;1.4;2.0;2.8;4;5.6;8;11;16;22;32;......
目前,只有佳能有一款1.0口徑大光圈標准鏡頭。
記住整檔的光圈,下一檔與上一檔的關系為根號2倍的關系。即1.414倍的關系。
1.0;1.0*1.414=1.4;1.4*1.414=2;
2.0*1.414=2.8;2.8*1.414=4;
4.0*1.414=5.6;5.6*1.414=8;
8*1.414=11;
11*1.414=16;
16*1.414=22
22*1.414=32;
至於1/3檔只要會用就行了,沒有必要記。
9. 佳能相機光圈1檔,相當於調節亮度是0.17嗎
光圈的檔位,是鏡頭的指標,具體說就是光闌開口面積相差一倍。比如f/1:2.8的通光面積是f/1:4.0的二倍。這樣看顯然不是什麼0.17.
10. 請問一檔快門 究竟是多少 1/4嗎單反相機
一檔是2倍的時間,一般是把1秒作為整檔的開始,1秒的2的N次方倍(或其近似數值)就是所謂「整檔」。如1/2秒、1/4秒、2秒,或者接近1/256秒的1/250秒。不過這種「整檔」的概念沒什麼實際意義,選擇自己需要的快門值就好了,不必考慮「整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