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攝影高手怎麼調整光圈和快門的
您好!攝影是一門美學藝術,對於拍攝方式與效果我們需要多多嘗試就可以了。如果手頭有此款型號的說明書多看幾遍也會有很多提升。下面幾點相互學習一下,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感光度ISO :
在傳統膠卷相機上ISO代表感光速度的標准,在數碼相機中ISO定義和膠卷相同,代表著CCD或者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ISO數值越高就說明該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強。ISO的計算公式為S=0.8/H(S感光度,H為曝光量)。從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對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ISO 200的膠卷的感光速度是ISO 100的兩倍,換句話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ISO 200膠卷所需要的曝光時間是ISO 100膠卷的一半。在數碼相機內,通過調節等效感光度的大小,可以改變光源多少和圖片亮度的數值。因此,感光度也成了間接控制圖片亮度的數值。
在傳統135膠卷相機中,等效感光值是相機底片對光線反應的敏感程度測量值,通常以ISO 數碼表示,數碼越大表示感旋光性越強,常用的表示方法有ISO 100 、400 、1000等,一般而言, 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顆粒越粗,放大後的效果較差,而數碼相機為也套用此ISO值來標示測光系統所採用的曝光,基準ISO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
傳統照相機本身是無感光度可言的,因為感光度只是感光材料在一定的曝光、顯影、測試條件下對於輻射能感應程度的定量標志。使用過傳統相機的人,都知道膠卷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感光度———通俗一點就是衡量膠卷需要多少光線才能完成准確曝光的數值。我們在照相機商店買的100、200、400的膠卷,數字表示的就是感光度。感光度一般用ISO值表示,這個數值增大,膠卷對光線的敏感程度也增,這樣就可以在不同的光線進行拍攝。像ISO100的膠卷最適合在陽光燦爛的戶外進行拍攝,而ISO400的膠卷則可以在室內或清晨、黃昏等光線較弱的環境下拍攝。
但是,由於照相機與普通照相機不同,他的感光器件是使用了CCD或者CMOS,對曝光多少也就有相應要求,也就有感光靈敏度高低的問題。這也就相當於膠片具有一定的感光度一樣,數碼相機廠家為了方便數碼相機使用者理解,一般將數碼相機的CCD的感光度(或對光線的靈敏度)等效轉換為傳統膠卷的感光度值,因而數字照相機也就有了逗相當感光度地的說法。
用通常衡量膠片感光度高低的眼光來看,目前數字照相機感光度分布在中、高速的范圍,最低的為ISO50,最高的為ISO6400,多數在ISO100左右。對某些數字照相機來說,感光度是單一的,加之CCD的感光寬容度很小,因而限制了它們的在光線過強或過弱條件下的使用效果。另外一些數字照相機相當感光度有一定的范圍,但即使在所允許范圍內,將感光度設置得高或低,拍攝效果亦有所區別,平時拍攝應將它置於最佳感光度上這一檔上。和傳統相機一樣,低ISO值適合營造清晰、柔和的圖片,而高的ISO值卻可以補償燈光不足的環境。
在光線不足時,閃光燈的使用是必然的。但是,在一些場合下,例如展覽館或者表演會,不允許或不方便使用閃光燈的情況下,可以通過ISO值來增加照片的亮度。數碼相機ISO值的可調性,使得我們有時僅可通過調高ISO值、增加曝光補償等辦法,減少閃光燈的使用次數。調高ISO值可以增加光亮度,但是也可能增加照片的噪點。
二、光圈:
光圈英文名稱為Aperture,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我們平時所說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逗系數地,是相對光圈,並非光圈的物理孔徑,與光圈的物理孔徑及鏡頭到感光器件(膠片或CCD或CMOS)的距離有關。
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光圈F值 = 鏡頭的焦距 / 鏡頭口徑的直徑從以上的公式可知要達到相同的光圈F值,長焦距鏡頭的口徑要比短焦距鏡頭的口徑大。
當光圈物理孔徑不變時,鏡頭中心與感光器件距離愈遠,F數愈小,反之,鏡頭中心與感光器件距離愈近,通過光孔到達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F數就愈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這里值得一題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是下一級的一倍,例如光圈從F8調整到F5.6,進光量便多一倍,我們也說光圈開大了一級。多數非專業數碼相機鏡頭的焦距短、物理口徑很小,F8時光圈的物理孔徑已經很小了,繼續縮小就會發生衍射之類的光學現象,影響成像。所以一般非專業數碼相機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專業型數碼相機感光器件面積大,鏡頭距感光器件距離遠,光圈值可以很小。對於消費型數碼相機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於F2.8 - F16。此外許多數碼相機在調整光圈時,可以做1/3級的調整。
三、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是數碼相機快門的重要考察參數,各個不同型號的數碼相機的快門速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在使用某個型號的數碼相機來拍攝景物時,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門的速度,因為按快門時只有考慮了快門的啟動時間,並且掌握好快門的釋放時機,才能捕捉到生動的畫面。
通常普通數碼相機的快門大多在1/1000秒之內,基本上可以應付大多數的日常拍攝。快門不單要看逗快地還要看逗慢地,就是快門的延遲,比如有的數碼相機最長具有16秒的快門,用來拍夜景足夠了,然而快門太長也會增加數碼照片的逗噪點地,就是照片中會出現雜條紋。另外,主流的數碼相機除了具有自動拍攝模式外,還必須具有光圈優先模式、快門優先模式。光圈優先模式就是由用戶決定光圈的大小,然後相機根據環境光線和曝光設置等情況計算出光進入的多少,這種模式比較適合照靜止物體。而快門優先模式,就是由用戶決定快門的速度,然後數碼相機根據環境計算出合適的光圈大小來。所以,快門優先模式就比較適合拍攝移動的物體,特別是數碼相機對震動是很敏感的,在曝光過程中即使輕微地晃動相機都會產生模糊的照片,在實用長焦距時這種情況更明顯。在選購數碼相機時,你最好選購具有這幾種模式的機型以保證拍攝的效果。
至於單反相機常見的B快門功能,雖然可由你自由決定曝光時間的長短,拍攝彈性更高,不過目前大多數的消費性數碼相機都還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較慢速度的默認值。
四、光圈和快門速度的組合:
在攝影過程中,相機的光圈值和快門速度設置相當重要。光圈值主要用來控制光線穿過孔的大小,而快門速度則是控制光線投射到膠卷上的時間。只有將二者都設置得恰到好處,才能達到最令人滿意的曝光效果。遺憾的是許多攝影者在這方面都因為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而變得苦惱不堪。其實原因非常簡單:他們總是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來設置光圈值和快門速度,結果當然就不能讓人滿意了。
還是讓我們一起先來看看如何選擇合適的光圈值。選擇不同的光圈值,允許光線穿過鏡頭的孔徑就會有所不同。孔徑越大,穿過的光線就越多,反之則越少。當你將光圈值設置為最大時,光圈值的度量值F的數值為最小。而當你逐漸關閉鏡頭或縮小光圈值時,對應的數值就會越來越大。而這恰恰會讓很多人感到無所適從,為什麼孔徑越大,數值越小;數值越小,孔徑反而越大呢看其實F值的大小並不是全部光圈值的大小,只是部分而已。比如f-8的光圈值實際上要比8大一些。其實只要接受這個觀點,這一現象還是比較容易記憶的:數值越大,孔徑越小;數值越小,孔徑越大。
關於快門速度的控制和選擇,說得通俗一點,快門就相當於遮擋在膠卷前面的一張簾子,根據門簾打開的大小來決定投射到膠卷上的光線強弱,將這個大小控制用時間來控制就是所謂的快門速度。快門速度和光圈F值一樣只能表示部分參數,15的意思是1/15秒,而30則表示1/30秒,要比1/15秒快出一倍;相應的,60代表1/60秒。在較慢的快門速度下,第一簾幕數值表示快門的打開速度,而第二簾幕使之則表示快門的關閉速度。但在較快的速度下(如1/125秒或更高)兩個簾幕一起移動,只讓一道狹小的光線從膠卷的一端投射到另一端。快門速度越快,允許光線進入的裂縫就越窄,投射到膠卷上的光線就越少。在有些相機上,快門簾幕為垂直移動設計,不過原理也是一樣的。
可能有很多讀者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逗既然我們可以單獨使用光圈或快門速度來控制投射到膠卷上的光線,為什麼我們在每次拍攝時都要考慮到兩方面的情況呢看地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對於一個希望能拍攝出更高質量圖象的攝影師而言,不會僅僅滿足於合適的曝光,還希望能夠拍攝出更高效果的圖象。需要指出的是,光圈和快門總是一起工作的,兩者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在不改變外部光線的條件下,鏡頭所捕捉到的光線強度誰也無法改變,投射到膠卷上的光線也是如此。而如果需要得到最合適的曝光效果,就必須很好的將兩種調節結合起來,如果更改F值使光圈變小,就要將快門速度設置得更慢。反之,如果光圈值變得更大,快門速度就要設置更快一些,我們可以將這種調節叫做逗互惠地。
光圈值設置為f4、快門速度為1/500秒時曝光效果和光圈值為f5.6、快門速度為1/250秒的效果一樣。這時可能又有讀者出來認為逗我的相機為自動設置,可以自動找到光圈值和快門速度的最佳結合點,所以不需要對它們進行設置地。值得提醒大家的是,盡管你的相機為自動設置,但你能保證它每次使用不會出現差錯嗎看所以大家在使用自動相機時,每次使用時都得注意相機的光圈值和快門速度。如果你能做到這點,相信你的攝影技術一定會有很大提高,即使見了專業攝影師,也不用低聲下氣的討教攝影技巧了!
五、運動攝影注意事項:
運動是常見的拍攝主體,拍動物,拍小孩的時候我們都想讓運動攝影更清晰。
原因分析:精彩的畫面總是一閃而過,在拍攝文藝表演、體育比賽、野禽猛獸時,掌握快速移動中的拍攝技巧十分關鍵。在這種拍攝環境下,使用全自動模式後的拍攝效果肯定令人不敢恭維。不過只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那也未必拍不出好的動態照片(排除相機本身的原因)。
注意事項:
1. 看清快門時間
被拍攝對象的運動速度越快,所使用的快門速度也應越快;所謂反比就是快門速度與被拍攝對象到鏡頭之間的距離成反比。距離越近快門速度越快,如果距離較遠,快門速度應相對減慢。一般而言,如果光線不好,用易用型相機以1/125秒以上的快門時間拍攝遠方高速運動的物體,通常會有發虛的現象。
2. 保證光線充足
一般的易用型相機都不能手動設置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所以要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只能將光圈適當放大,打開閃光燈,並加強曝光值。但對遠方的拍攝對象這些措施也受到局限,只能依靠充足的光照,盡量縮短快門時間保證圖片清晰。如果高速移動的拍攝對象是非常珍貴的鏡頭,那麼切記一次連續拍攝多張,才可能從中挑選出比較滿意的。
3. 固定對焦值
在拍攝快速移動景物時,數碼相機的對焦速度十分關鍵。如果對焦速度不夠快,那麼稍縱即逝的畫面很容易錯過。現實的情況是,大多數易用性數碼相機都不具備高速對焦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另想它法。如果你能提前預判移動物體的運動軌跡,那麼先將數碼相機的各個參數設置好,然而將鏡頭對准預判點,半按快門,此時數碼相機會保持對焦。
4.逗動感地的詮釋
因為快速移動而產生的疊影並非一定是壞事,有時還能展現出特定的藝術效果,譬如足球比賽中射門時皮球的飛行軌跡或者高速前行的賽車手。簡單而言,順著目標的運動方向,平穩地移動相機,使目標在取景器中的位置始終不變,並在移動的同時按下快門。這種方法可用來拍攝行進中的物體。它的效果是前景形象清晰,而背景一片模糊,可以避免雜亂的背景破壞畫面。
六、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分為正(+)補償和負(-)補償兩種,在相機上用逗+/-地符號表示。簡單來說,在逆光攝影時,用正(+)補償(或以取景器中較暗處為測游標准)能適當表現出被攝體的細節,虛化背景,獲得高調的照片;用負(-)補償(或以取景器中較亮處測游標准)則獲得剪影效果,獲得低調的照片,表現光與影的關系。如果環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調整為+1EV、+2EV)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
數碼相機在拍攝的過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門,液晶屏上就會顯示和最終效果圖差不多的圖片,對焦,曝光一切啟動。這個時候的曝光,正是最終圖片的曝光度。圖片如果明顯偏亮或偏暗,說明相機的自動測光准確度有較大偏差,要強制進行曝光補償,不過有的時候,拍攝時顯示的亮度與實際拍攝結果有一定出入。數碼相機可以在拍攝後立即瀏覽畫面,此時,可以更加准確地看到拍攝出來的畫面的明暗程度,不會再有出入。如果拍攝結果明顯偏亮或偏暗,則要重新拍攝,強制進行曝光補償。
拍攝環境比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閃光燈無法起作用時,可對曝光進行補償,適當增加曝光量。進行曝光補償的時候,如果照片過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過亮,要減小EV值,EV值每減小1.0,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減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機的補償間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單位來調節。
曝光補償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分為正(+)補償和負(-)補償兩種,在相機上用逗+/-地符號表示。簡單來說,在逆光攝影時,用正(+)補償(或以取景器中較暗處為測游標准)能適當表現出被攝體的細節,虛化背景,獲得高調的照片;用負(-)補償(或以取景器中較亮處測游標准)則獲得剪影效果,獲得低調的照片,表現光與影的關系。如果環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調整為+1EV、+2EV)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
數碼相機在拍攝的過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門,液晶屏上就會顯示和最終效果圖差不多的圖片,對焦,曝光一切啟動。這個時候的曝光,正是最終圖片的曝光度。圖片如果明顯偏亮或偏暗,說明相機的自動測光准確度有較大偏差,要強制進行曝光補償,不過有的時候,拍攝時顯示的亮度與實際拍攝結果有一定出入。數碼相機可以在拍攝後立即瀏覽畫面,此時,可以更加准確地看到拍攝出來的畫面的明暗程度,不會再有出入。如果拍攝結果明顯偏亮或偏暗,則要重新拍攝,強制進行曝光補償。
拍攝環境比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閃光燈無法起作用時,可對曝光進行補償,適當增加曝光量。進行曝光補償的時候,如果照片過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過亮,要減小EV值,EV值每減小1.0,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減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機的補償間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單位來調節。
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里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簡單的說就是逗越白越加地,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往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為很環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這也是多數初學者易犯的通病。
白色的衣服在白色背景下,相機判斷為了不拍的過亮而決定曝光,這樣整體顯的很暗。這時,加一點補償,白色的衣服也很白,臉的亮度也准確了。
黑色的衣服在黑暗的背景下,相機判斷為黑暗場所,結果臉拍的很白。這時減點補償,黑色的衣服更黑,臉的亮度剛剛好。
由於相機的快門時間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並非總是能達到2EV的調整范圍,因此曝光補償也不是萬能的,在過於暗的環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時要考慮配合閃光燈或增加相機的ISO感光靈敏度來提高畫面亮度。
幾乎所有的數碼相機的曝光補償范圍都是一樣的,可以在正負2EV內加、減,但是加減並不是連續的,而是以1/2EV或者1/3EV為間隔跳躍式的。早期的老式數碼相機比如柯達的DC215就是以1/2EV為間隔的,於是有-2.0、-1.5、-1、-0.5和+0.5、+1、+1.5、+2共8個檔次,而目前主流的數碼相機分檔要更細一些,是以1/3EV為間隔的,於是就有-2.0、-1.7、-1、-1.0、-0.7、-0.3和+0.3、+0.7、+1.0、+1.3、+1.7、+2.0等共12個級別的補償值。
一般的說,景物亮度對比越小,曝光越准確,反之則偏差加大。相機的檔次有高有低,檔次高的,測光就比較准確,低的則偏差也會加大。如果是傳統相機,膠卷的寬容度是比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圍內不會有大問題,但是數碼相機的CCD寬容度就比較小,輕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響整體的效果。
總而言之,曝光補償的調節是經驗加上對顏色的敏銳度所決定的,用戶一定要多比較不同曝光補償下的圖片質量,清晰度、還原度和噪點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圖片。
七、Auto/A/S/P/M檔的功能與運用:
一般數碼相機的機頂轉盤上常見有Auto/A/S/P/M字樣,這些字元都代表什麼呢?下面就來解釋一下到底什麼是Auto/A/S/P/M,它們到底有什麼差別。
(1)Auto
顧名思義,這是全自動檔,在傳統相機中Auto會根據內置測光表給定一個快門一個光圈,就這么簡單,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按下快門就可以了。在DC中相機還要再多做一些工作,那就是白平衡和ISO,當然在默認模式下,也是Auto白平衡和ISO 。
(2)A(AV)
所謂A檔,是指光圈優先模式。
這個也是最多人喜歡用的模式了。那麼A檔都作了什麼呢看還是從名字開始。光圈優先,在這個檔內你所能調節的只是光圈,相機會根據內置測光系統給出一個恰當的快門速度,保證相機正確的曝光量。當然,在DC內你還可以手動控制白平衡,控制曝光補償控制測光模式(點測/矩陣/中重)這些是Auto所不能的。那我們就稱他為半自動把,光圈優先可以很好的控制精深,如果你明白倒易率的原理,還可以很輕松的用光圈控制快門速度。(光圈越大快門越快反之越小)。所以這個檔能讓你完成基本上你所有的拍攝工作。當然你要很小心快門溢出(大光圈下快門速度過快,超過相機的額定速度,此時相機會有提示)。
(3)S(TV)
S檔和A檔剛好相反,它是快門速度優先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你所能調節的不是光圈拉,而是速度,當然你也可以調節諸如白平衡曝光補償測光模式等,相機會根據你所選定的速度給出一個合適的光圈,這個模式一般用再運動攝影,或者固定速度攝影,比如你要拍流水,要固定快門速度1/4,此時用S檔最好了。不過請注意,S檔會出現光圈溢出的情況,(告訴快門時,超過最大光圈,或者低速快門時超過最小光圈)。你也可以根據倒易律通過速度調節光圈。
(4)P
p檔就是program檔,程序曝光,其實說白了他就是一個A檔和S檔的組合,在這個檔你可以調節白平衡,曝光補償,測光模式,相機會根據內置測光系統給出一組合理的光圈快門組合,你只需要用撥盤從中間選出一個合適的,在這個模式下你不用考慮溢出。其他的和A/S是一樣的。
(5)M
M檔就是全手動檔,在這個檔內內置測光系統不能控制光圈和快門,光圈速度隨意調節,如果經驗不足,沒有外之測光表,這個檔很容易出現曝光不足或者曝光過度,只有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才使用M檔。
在Auto/A/S/P檔中曝光值是被內置測光表鎖定的,通過調節光圈是不能改變曝光值的,所改變的只是景深。只有在M檔中才會改變曝光值,因為M檔中是不受內置測光表限制的。 在A/P/S中想改變曝光值要靠調節曝光補償,在A檔中調節曝光補償實際上是對速度進行調整,在S檔中是對光圈進行調整,在P檔中對兩者進行調整。
B. 如何調節相機快門速度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8
C. 人像拍攝中怎樣設置相機
在本攝影教程中,我們將與你分享用於人像攝影的最佳相機設置,這些設置是為自然光攝影和閃光攝影量身定製的,無論你是肖像攝影的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攝影師,這些提示都將對你有所幫助。
例如,使用3檔ND-8濾光片,可以以f / 2.8而不是f /
8進行相同的曝光,這種技術的優勢在於,可以在淺景深下獲得正常曝光的幀,而不會像在沒有濾鏡的情況下那樣過度曝光。
如果要在戶外拍攝,請記住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如果在太陽不太刺眼的情況下靠近日出或日落拍攝,將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在日落之前一個小時在陰影中拍攝的,並為被攝對象的臉部提供了均勻的光線。如果想要更柔和的光線,避免在白天拍攝,或者如果不能在日落之前拍攝,請在陰涼處完成拍攝工作。
3、將這些技巧付諸實踐,提高創造力
與你分享的最後一個技巧是將相機LCD上的亮度級別設置為4或5,然後將其保留在那裡,確保LCD亮度未設置為自動,這是因為如果LCD的亮度根據光線不斷變化,將很難判斷曝光水平。
檢查相機設置,然後手動設置LCD亮度級別,並將其保存以備將來拍攝。
輸出量
如果仍然不熟悉手動模式拍攝,一開始可能會有些令人生畏。但是只要稍加練習,就可以像專業人士一樣拍攝。
D. 佳能單反不會用,一般照片調哪個鍵
如果不會使用佳能單反的話,想拍攝一般的照片,可以設置成自動擋拍攝。
單反相機是功能強大的相機。使用單反相機可以拍出非常精彩的照片。專業攝影師使用的相機也是單反相機這類可更換鏡頭相機。
但是,單反相機性能強大,操控起來卻也非常繁瑣。沒有比較高的攝影技術,對相機不是很熟悉的人,拿到單反相機以後不會操作,就無法拍出高畫質照片了……甚至,這時候用單反相機拍出來的照片效果還不如使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呢……
因此,如何學會使用單反相機,是擁有單反相機的初學者最大的課題。
但是,學習使用單反相機這個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這是需要長期學習和練習的。
於是,在自己對單反相機尚不熟悉的情況下,就需要用一種比較簡單的方式去操控單反相機拍片。
關於這個問題,廠家已經設定好了……自動擋。
單反相機的模式轉盤上,有一個擋位,叫「自動擋」。在這個檔位下,所有的拍攝參數都是由相機來自動設置的。用戶只要舉起相機取景構圖,然後按下快門,就可以完成拍攝了。
對於佳能單反來說,模式轉盤上綠色標記的那個擋位,就是自動擋檔位。選擇這個檔位拍片,就可以在自己不會用單反相機的情況下照樣也能拍出效果不錯的照片了。
E. 拍人像照,相機怎樣進行參數設置
人物構圖是基本的,是站、是坐,還是躺,從最簡單的橫平豎直開始,要多拍,多練習。腳靠近下邊顯腿長這些小技巧。
其實選擇一個顏值高點的模特,比什麼都好,得顏值者,得天下,雖然說的片面,但卻是現實,盡管你拍照技術再差,找個好點的模特,隨便挑個角度,就是一個好的照片,畢竟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長相一般的模特,可以用臉部表情局部寫真來彌補,抒發照片散發出的藝術光芒,喜怒哀樂,都可以。
以上都是初階玩法,可以試試。更深一點景物搭配,虛化,都可以玩,這個還需要你利用大部分時間去學習。
F. 如何正確設置相機,有什麼設置技巧
你是否在攝影中出現這樣的設置錯誤?查看相機的這6個設置,並按照以下自定義提示操作,以增強照片質量並提高專業攝影水平。
考慮到裁切因數(增加焦距的因數),可以將該規則調整為適用於DX相機。例如,用於帶有APS-C感測器(例如,佳能EOS 700D)的SLR型數碼相機(簡稱DSLR)的100mm鏡頭的裁剪系數為1.6。因此,要拍攝清晰的照片,快門速度至少需要1/160 s。
現代相機的快門使用的標准曝光比例為幾分之一秒:對於短時間曝光,分子會降低,並且曝光率用分母來表示:1/100→100;1/250→250,依此類推。
現在,許多攝影鏡頭和某些照相機都具有內置的圖像穩定系統。手持拍攝時,這可以加快快門速度。
另外,某些鏡頭可提供高達4eV的曝光補償,使您可以進一步將快門速度從1/125降低至1/16。
G. 單反怎麼調快門
您好!很高興能來回答您提出的問題。
單反相機如何調快門速度?
很多攝影新手,相機剛買回來也不知道怎麼使用,前兩天在我的攝影群里就有一位攝友問我相機怎麼調快門速度。那麼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詳細解答一下。
單反相機如何調快門速度?
想要獲得一張正確曝光的照片,快門速度的設置是很重要的一個參數。而快門速度主要是通過相機的轉盤和撥輪來操控的。
雖然每個相機廠家的單反操作方式可能不一樣,但基本的原理應該都是相似的,只不過各個功能的按鈕、撥輪的位置不一樣,所以大家可以事先對說明書進行詳細閱讀。下面,我以佳能相機為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來設置快門速度。
第一步:選擇拍照模式
單反相機一般可以分為P檔、光圈優先、快門優先、M手動模式、Auto全自動模式。根據現場拍攝環境確定好所使用的拍攝模式,通過轉動相機的轉盤來確定。
第二步:激活拍照模式
什麼叫激活拍照模式?就是當你選擇好拍照模式之後,如果沒有將其激活,即使你轉動撥輪相機的參數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怎麼激活?
半按快門,然後觀察取景器內的曝光調整條是否亮起,如果亮起,這時候就可以來調整快門速度了。
第三步:用撥輪來調整快門速度
激活拍照模式之後,就可以通過撥動撥輪來進行快門速度的調整了。上面我們也提到了單反相機的不同拍照模式,那麼我就按照每個模式如何設置快門速度來給大家介紹。
P檔:該拍照模式下,相機會自動設置好光圈、快門速度的數值,我們是不能進行人為干預的,只能通過調整曝光補償來影響相機給出光圈、快門速度的數值。
光圈優先模式:該模式下,攝影師只能手動設定光圈值,快門速度也是由相機自動設定的。同樣,我們只能通過調整曝光補償來影響快門速度。
快門優先模式/M手動模式:這兩種拍照模式下,攝影師都可以手動設置快門速度,調整的方法就是轉動相機快門按鍵旁邊的那個前撥輪。比如說,下面這個就是將快門速度調整為了1/100秒。
關於快門速度調整的方法,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大家在調整的時候,還需要注意觀察曝游標尺是不是正確曝光。
H. 攝影新手如何設置單反相機
許多初學攝影的人常常想知道他們應該用什麼樣的相機來獲得最好的結果。雖然在每一個拍攝環境中都沒有固定的相機設置規則,但我注意到,在我使用的每一個相機上都有一些設置,這是市場上所有品牌相機的通用。這些是我一開始設置的「基本」設置——一旦完成,我很少會重新訪問它們。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相機模式,使得拍攝圖像的過程變得更容易或更快,特別是對於剛開始拍攝的人來說。讓我們更詳細地瀏覽這些普通的相機設置!
光圈通常與你的主體與背景的分離程度有關,但這只是其眾多功能之一。在上面的例子中,您可以看到在像f / 2.8這樣的寬光圈和f / 8.0這樣的小光圈拍攝時圖像可能出現的差異。
最佳ISO設置
當談到相機ISO時,用最低的ISO拍攝總是更好,因為它會在圖像中產生最少量的噪點/顆粒。你想要的最後一件事是每個圖像看起來太吵,因為你把你的ISO設得太高。雖然使用降噪技術可能會有所幫助,但首先要避免噪音。
但是,在最低ISO下拍攝並不總是切實可行,特別是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拍攝時。在這些情況下,您需要增加相機ISO以保持快門速度足夠快以避免由於意外的相機抖動而導致模糊。
請記住,攝影始終是光圈,快門速度和ISO之間的平衡,也稱為曝光三角。我建議花一些時間來了解三者如何工作以及他們如何相互關聯。
圖像穩定
最後,不要忘記利用相機(機身內圖像穩定器)或鏡頭提供的圖像穩定(也稱為SteadyShot,減震或振動補償)。不要忘記在手持拍攝時將其打開,並在穩定的三腳架拍攝時將其關閉。此外,半按快門釋放幾秒鍾並讓相機或鏡頭先穩定後拍攝照片始終是個好主意。這將減少模糊圖像的可能性。
I. 單反相機怎麼調光圈
單反相機如何調光圈,下面把相關知識說一下。
1.什麼是光圈?
光圈的大小會影響到進光量與景深,光圈F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相同的ISO與快門條件下,光圈越大畫面會隨之增亮。光圈與景深的關系:F2.8大光圈,易於營造背景模糊的淺景深;使用F16小光圈,拍攝主體與背景都會較為清晰。
記筆記:
光圈會用「f/xxx」來表示,例如 f/8;
數字小 = 光圈大,例如 f/1.4 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不要弄錯
所以一般推薦買「大光圈」的鏡頭,除了比較容易拍出背景模糊的淺景深照片,在室內與較暗的場景,也會提高拍出穩定圖像的成功率。
2.什麼是快門?
快門速度代表著曝光時間的長短,通常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所需的曝光時間越短,光線不足的狀況下,所需的曝光時間越長。通常長時間曝光需要搭配腳架來穩定相機,讓圖像不會產生晃動的殘影。
B門是自己控制快門開啟的時間長短,在按下快門鍵時,快門就開啟直到放開快門鍵後,快門才會合上(配合快門線一起使用B快門可避免在按下快門時晃動到相機)。
記筆記:
高速快門進入光線少,慢快門進入光線多;
高速快門常會看到 1/xxx 秒,例如 1/250s、1/4000s;
一般相機最快可以設定 1/4000s 或 1/8000s,最慢通常是 30s
超過 30 秒的快門可以用 B / Bulb 快門代替
3.什麼是感光度?
感光數值越高接受的光量也就越多,在相同的光圈與快門條件下,畫面會隨著感光度增加而明亮。相對的畫面的雜訊(顆粒感)也會增加。
記筆記:
ISO 越高,更能於暗的環境下吸收光線,照片變亮
ISO 越高,噪點越明顯,相片質素越差
口訣:光圈越大越明亮;快門越慢越明亮;感光度越高越明亮
那麼在實際拍攝時應該如何設置呢?
穩哥建議,第一步先選擇拍攝模式,如果選擇自動檔拍攝模式,那麼你可以不用為這三個參數煩惱;但如果你要知道大師都是M手動檔開拍的,所以我們拿手動擋舉例。
參數設置步驟:
1.先選擇拍攝模式--M檔手動檔;
2.感光度的設置:根據拍攝環境以及光線是否充足,比如是白天還是黑夜,如果是黑夜的話,光線不充足,感光度的數值要設置到較大值,例如1600,3200;如果是白天的話,光線充足,感光度可以設置到100-300內,選擇最小的設置,保證照片質量;
3.光圈的設置:光線充足的環境下,可以設置小一點的光圈,但不要最小,可在f/8-11之間調試,一般f/8為眾多攝影師選擇的黃金光圈值;如果在光線偏暗的環境下,可以調大光圈,在 f/2.8-4中調試。如果你要拍出淺景深背景虛化的效果,比如拍人像,可以放大光圈,在 f/2.8-4中調試。;如果拍風景的話,則建議縮少光圈,在f/8-11之間調試。
J. 數碼相機照相怎麼設置
對於初級攝影愛好者來說,在遇到美景和風光時,應該不急於拍攝,而是熟練掌握相機的基本設置。格式的選擇、文件大小、感光度、白平衡、創意風格、對焦模式、曝光模式、測光模式這些設置看似基礎,但是完全掌握並不簡單,正確的參數設置是拍好風光照片的第一步。
JPEG文件格式與RAW文件格式的設置
數碼照相機至少提供兩種記錄格式:Jpeg、Raw。Jpeg格式為有損壓縮格式,它有幾種不同的壓縮比,比如1︰5 、1︰10等,有損壓縮會丟失原影像的一部分色彩數據,壓縮比越大丟失的色彩數據越多。Raw格式為無損壓縮格式。它能夠記錄從亮到暗所有的色彩數據,(在感應器能夠紀錄的寬容度內)保留原始影像的所有信息。因為Raw格式文件較大所以佔用儲存器的空間較大。它的優點是容量大,把所有記錄的影像信息納入其中。圖像輸入計算機時,必需轉存為編輯軟體能夠處理的其它標准圖像格式,如:TIFF格式。(一般廠商提供專用的軟體)Adobe Photoshop也可以對RAW格式進行處理,在數據轉存為TIIF格式前,可以對色彩、亮度、對比度、銳度等進行調整。這一步對影像的質量是很重要的,因為保存大量色彩過渡信息(層次)。
在風光攝影中應該使用RAW格式,(不要怕麻煩)這樣我們可以得到沒有損失圖像,給後期調整留有更大的調整空間。因為在後期調整的各項指標都會損失影響的層次,(通過直方圖可以看出來)所以有了RAW格式的圖像才能保證影響的質量。
在實際拍攝中最好選擇Jpeg、Raw格式一起使用,這樣拍攝一次能夠生成兩種格式文件,Jpeg文件可以作為一般的圖片用途,而RAW格式可以作為更專業的影像輸出。
L(大)、M(中)、S(小)、文件的設置
在拍攝之前要設定好拍攝文件的大小。因為它直接影響到以後影像的輸出效果,小的拍攝文件會影響到以後放大大圖片的問題。如果拍攝不重要的題材,不需要放大尺寸的圖片,可以選擇較小文件,如果拍攝的圖片是參加一些攝影比賽、展覽、廣告的活動就需要選擇大攝文的拍件。
在風光攝影中要選擇L(大)的文件。L(大)的文件要與RAW格式一起使用,只有這樣才能發揮照相機的最大影像的功能。風光攝影圖像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是不能忽視的,要把好影像這一關首先要從選擇大的文件格式開始做起。
感光度的設置
由於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的原因感光度值設置的越高其影像的噪點越大,噪點大的後果是影像的色彩、清晰度等會非常差,最終影響圖片的效果,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只有用較低感光度拍攝才能達到很好的影像果效。在風光攝影中應該將感光度的值設置在ISO100,特殊的情況下(手持拍攝)不要超過ISO400,(開啟高感光度減噪功能)這樣才能保證影響的質量。
白平衡的設置
照相機提供了多種白平衡的設置模式,主要有自動白平衡模式、日光模式(5300K-5500K)、陰天模式(6000K以上)、陰影模式(7000K以上)、白幟燈模式(3500K左右與日出、日落時分的色溫接近)等,還有自定義模式來設定色溫。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色溫」。色溫的定義是:一絕對黑體在加熱後輻射出不同的波長的色光,參照不同溫度下色光由紅色至藍色的變化過程來定義的。通俗解釋色溫就是根據光線從暖色調至冷色調之間變化的一個度量標准,是用來說明色光成分的。色溫的單位用K來表示,數字越大色溫越高,數字越小色溫越低,標準的白光色溫大約為5300K—5500K左右。當照相機設定的色溫與環境的色溫一致是才能達到「平衡」,比如環境光的色溫為3500K,我們將照相機的白平衡設定為3500K與環境光的色溫一致,這樣拍攝後的色彩達到了平衡,我們說沒有「偏色」。在風光攝影中有這樣一種狀況:日出、日落時分的色溫約為3500K左右,如果我們將照相機的白平衡設置在3500K,那麼拍攝後的結果我們會發現太陽不紅了,日出、日落紅紅的色彩效果沒有了,為什麼呢?因為是白平衡了。
如何將日出、日落的色彩表現好呢?我的經驗是:將白平衡設定為5500K(日光模式)其實這時模擬傳統膠片的色溫模式效果,來拍攝日出、日落,這樣照相機設定的色溫高(5500K)日出、日落的色溫低(5300K左右)它們之間的色溫不平衡,拍攝後的影像「偏色」,偏向紅橙色,這樣就非常符合人眼看日出、日落的色彩效果。
這種情況下能不能使用自動白平衡模式呢?如果使用自動白平衡模式拍攝,那麼這個模式就會自動糾正這種不平衡的色溫(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全部糾正)結果會造成色調的變化,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得結果。這種情況下最好不要使用自動白平衡。如果是在陰天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自動白平衡模式,這樣可以糾正一下色溫高影調偏藍的現象。在其他的環境色光下還是應該有針對性設定白平衡,以保持影像影調的色彩平衡。
創意風格的設置
照相機提供了多種拍攝風格的設置模式,主要有:標准、風景、人像、夜景、黑白等。單從經驗應該設置創意風格為標准模式。有的朋友會問:我們拍攝的風景應該設置為「風景」模式才對?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一些照相機的功能。數碼照相機內置的軟體支持各種拍攝風格,當我們把拍攝風格設置在「風景」模式下,照相機會自動生成具有色彩飽和度高(艷麗)、反差大及銳化後的影像,這種影像實際上是經過照相機「加工」的影像,事實上已經損失了一些過渡層次的色彩這是專業攝影師不願看到的結果。當我們把拍攝分風格設置在標准模式時,照相機會提供標準的非常豐富的色彩(從暗部至高光),這才是我們要的合格的影像。既然拍攝的風景就應該讓色彩艷麗一些、反差大一些,但是還不能損失層次,怎麼解決。應該在轉換軟體之中設置成風景模式。通過各廠家專用軟體(包括PHOTOSHOP軟體)處理後的風景影像具有相應色彩飽和度、適中的反差與豐富的色彩過渡(通過直方圖可以看出來),明白了這些我們就知道如何設置照相機的創意風格了,創意風格是根據我們的拍攝需要去選擇,拍攝風光我們只選「標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