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碼相機拍照片和智能手機拍照片哪個更好
華為 Mate 40 Pro拍照很不錯的,手機參數如下:
1、屏幕:屏幕尺寸為6.76英寸,屏幕色彩1670萬色,DCI-P3廣色域,解析度:FHD+ 2772 × 1344 像素,延續了88º 超曲面環幕屏設計,弧度飽滿,左右邊框臻於無形,畫面向更廣處延伸,帶來更為沉浸的視覺體驗,觀感十足震撼。
2、拍照:後置攝像頭像素:超感知攝像頭:5000萬像素,電影攝像頭:20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1200萬像素,全像素八核對焦進一步提升對焦速度和精度,在運動場景、暗光場景下也能精準對焦。前置攝像頭像素:超感知攝像頭:1300萬像素,支持固定焦距,將超廣角鏡頭和姿態感應器合二為一,更小身軀有更多科技。自拍視頻常見的聯大、背景空間有限和構圖缺陷等問題一掃而光。
3、性能:採用EMUI 11.0(基於Android 10)系統,搭載麒麟9000八核處理器,採用先進的半導體製程,是當前技術工藝最領先的5納米5G Soc 手機晶元,將處理器和5G基帶融於一體,帶來速度更快發熱更低和能效比更強的運行表現。
4、電池:電池容量:4400mAh(典型值),標配充電器支持11V/6A或10V/4A或10V/2.25A或4.5V/5A或5V/4.5A或9V/2A或5V/2A輸出,支持50W華為無線超級快充,支持無線反向充電。更精密的工藝製程帶來功耗收益和更長續航。得益於整機供電效率提升和智慧電源管理。
您可以登錄華為商城官網了解更多信息,進行選擇。華為商城官網鏈接如下:華為商城
Ⅱ 手機拍照和單反拍照的差別在哪裡
相機基本上就是一個身體上帶洞並且內部裝有一個感光器的盒子。如果能有合適的光線通過洞投射到感光器上面的話,你就得到了一張正確曝光的照片。如果光線過多或者過少了,那麼你就得到了一張垃圾。在程序模式中,你已經知道了你可以通過調整感光度(ISO)來控制感光器的敏感程度,但在手動程序里,你還可以通過調整光線的總量來控制它,這就用到了快門和光圈。
--快門:
快門決定了你相機上的洞開啟時間的長短。打開的時間長,則進入的光線多;打開的時間短,則進入的光線少,就是這么簡單。
好吧,並不單單如此。高速快門意味著你可以捕捉到快速的運動,譬如運動員的動作,四處飛濺的水滴等等。缺點就在於太少的光線進入相機,以至於你的照片會變得很暗。反過來說,你可以用慢速快門來補償暗光條件。那個洞開啟的時間越長,進入的光線就越多,對么?但是這里一樣有個缺點,那就是使用慢速快門時,如果你或者你的被攝主題有任何移動的話,你的照片中就會出現動態的模糊。
在自動模式和程序模式當中,相機自己會決定快門速度。有時候結果剛好就是你想要的,但有時候則不是。譬如說相機不會知道你想要捕捉一個快速移動的目標。他只知道是不是有足夠的光線進入相機來完成曝光。而當相機處於手動模式的時候,由你來控制快門速度從而得到你想要的照片。
你只需要轉動指示盤,同時注意LCD上顯示的數字,就可以調整你的快門速度了。
--光圈:
當快門速度等於相機上的洞開啟時間的長短時,光圈就代表了這個洞開啟的大小。
光圈越大,光線越多;光圈越小,光線越少。光圈的大小用「f」來代表。比較混亂的是,大的f數值代表了一個小洞的開啟,而小的f指則代表了大洞。所以f/4是一個大光圈但是f/11則是一個小光圈.
當相機處於手動模式的時候,按住光圈按鈕來調整光圈大小,旋轉指令盤並且同時觀察顯示在LCD上的數值。
在暗光條件之下你可能想要使用一個大光圈,譬如說f/3.5,但是這會產生一個負作用:景深(DOF)。一個大洞的開啟(小f值)會帶給你淺度景深,而一個小的開啟(大f值)則會給你一個深度景深。
--景深:
那麼景深到底是指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成像畫面的清晰可視范圍。如果畫面的成像清晰范圍大,這就是我們說的大景深。如果清晰范圍小,譬如一張半身人物像,人物主體很清晰,而背景被刻意拍攝得很模糊(背景虛化),這就是採取的淺景深。一幅精彩的肖像畫經常運用淺景深來突出主題,但當你拍攝風景的時候,你還是希望一切都在鏡頭當中的,所以就常採取大景深。
那麼不同的景深效果如何獲得?這主要是通過光圈、焦距、拍攝距離之間的關系來獲得不同景深: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注意:相機上的光圈數值越小的,才是大光圈,如F1.8比F5.6就大)
焦距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長,景深小;
拍攝距離越遠,景深越大;拍攝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掌握這些關系了,據可依通過靈活改變光圈、焦距、拍攝距離來獲得想要的景深。
--綜合運用快門光圈
現在你已經了解了這兩個參數--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他們從本質上來說有同一個功能:控制進入相機的光線總量。你使用大光圈以及慢速快門所得到的光和你使用小光圈以及高速快門得到的光是一樣多的。明白了么?一個短暫開啟的大洞事實上和一個長時間開啟的小洞基本無異。結果就是幾乎一樣多的光進入相機,或者是相同的曝光。
所以區別在哪呢?其實都在那些我提到的副作用當中。有時候你需要高速快門來定格一個運動,有時候你需要大光圈來得到淺景深,等等。你需要一定量的光線進入你的相機,但是在手動模式之下,你得從你想要的其他效果出發來決定這個量的多少。在自動模式和程序模式之下,相機一般會選擇一個不大不小的光圈和快門來進行適當的曝光,但這樣既不會有任何極端參數,也就更失去了創造的機會。
--感光度
要記住,感光度(ISO)同樣是因素之一。如果你想要拍攝一張室內的運動照片,就像這位勇猛的空中鬥士,你知道你需要使用高速快門。但你同樣知道,你要冒著得不到足夠光線來進行曝光的風險使用這個速度。該怎麼做呢?調高你的ISO!在缺乏光線的室內環境中,如果使用高感光度如ISO800進行拍攝,那麼你的相機將不再需要太多的光線。你同時也該將光圈值設定為最大:f3.5,如果鏡頭允許,甚至是f2.8。如果你按照以上這么做了,你可以在高速快門定格畫面的同時得到一張准確曝光的照片。你的照片可能會有一些燥點,而且淺景深會導致運動員背後的事物變得模糊,但這又如何?總比什麼都沒拍攝來的要好,攝影無非是一個取捨的過程。
另一個例子。假設你想要在白天拍攝一張戶外人像的照片。這時候淺景深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模糊背景中的一切來突出被攝主體,所以使用大光圈,至少要f/4。在這么大的開啟狀態之下,你也有可能將太多的光放進了相機里,以至於照片過曝,甚至幾乎變白。這時候你該怎麼辦?首先,確定你使用了最低的ISO來拍攝。其次,使用高速快門--嘗試一下1/1000每秒。這些參數可以讓你在使用大光圈以及明亮的日光之下進行正確曝光。
不必擔心出錯!試著拍攝一張,然後在相機背後的LCD上適當調整一下。有經驗的攝影師們可以在特定環境下估計出基本准確的參數來進行拍攝,但即使是他們,也會靠查看照片來確認。
--捷徑:優先模式
太多參數需要記住,尤其對於初學者來說,相反的f值,快門速度,以及ISO值,在准備拍攝一張照片的時候這些參數實在太過復雜。沒准你甚至想要放棄所有的這些,單單使用程序模式拍攝,並且再也不鑽研你的相機了。
千萬別放棄!這里有兩條捷徑可以在減少你需要考慮的參數的同時,仍然讓你得到一張自己想要的照片。你大概想因為我沒有早向你介紹他們而打我一頓了。這兩條捷徑分別是光圈優先模式("A"或者"Av")以及快門優先模式("S"或者"Tv" - "Time" value)。
比如說你現在又開始拍攝籃球運動員了。你最關心什麼?快門速度。那是能幫你將他定格在空中的參數。你為了其他兩項參數操心的唯一原因就是對高速快門進行補償。使用快門優先模式,你可以讓你的相機來幫你做這些事。將指令盤撥到"S"來告訴你的相機:我設定快門速度,而你來調整光圈。當然你仍然需要合適的ISO值,但你的相機會計算它--以室內的光線和你選擇的快門速度來決定,在一個多大的光圈能進行正確曝光。易如反掌!
調整快門的方法和在手動模式時一樣:轉動指令盤並且查看LCD上的數字變化。
光圈優先模式基本相同。當你在明媚陽光之下拍攝人像時,你關心的又是什麼?光圈。這是能使你得到淺景深效果的參數。你調整快門速度的唯一原因是為了進行准確的曝光。同樣的,你的相機可以幫你進行一些工作。將指令盤撥到"A"來告訴你的相機:我選擇了f/4光圈,那麼你,相機先生,將要計算出我所需要的快門速度。就是如此的簡單。你仍需要選擇一個適合的ISO,但是正確的快門速度相機已經幫你算好了。
就光圈優先模式來說,光圈是最主要的參數,所以你並不需要再按光圈按鈕,直接轉動指令盤並且在LCD上查看數值變化即可。
Ⅲ 低像素的相機和高像素的手機拍照哪個好
像素不是決定因素,關鍵是看感測器面積。
先說結論,感測器越大越好,單反,微單相機的感測器比手機的要大得多。
像素高,照片尺寸大,但不等於照片清晰。鏡頭好,成像質量高,等於照片清晰。
我簡單說一下,像素是一個一個的點,構成照片,比如說,2400萬像素,就是長邊有6000個像素點,短邊有4000個像素點,如果像素低,這些點就少,像素高,這些點就更多。那麼問題來了,點越多,照片就越清楚嗎?當然不是,你要注意,一是這個點的大小,這個像素點越大,感光能力越強;二是還要鏡頭的成像質量好。
單反1000萬像素,搭配一個高級鏡頭,手機5000萬像素,搭配一個手機塑料鏡頭,拍照哪個好,你應該知道結果了。
當然,手機也有過人之處,就是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讓照片顯得更好看,更艷麗,這點單反微單是比不上的,但僅僅局限於好看,談不上畫質。
如果想要詳細的,你要去補習一下像素和感測器的相關知識。
Ⅳ 數字攝影機微單手機拍攝視頻的優缺點
單從照片品質來講,手機是不能和相機來比的,攝影機像素更高,而且相機的拍照功能比較豐富,中高端級別的更是具備各種微調功能,方便專業用戶進行精細的控制操作。
Ⅳ 手機拍照好還是微單好
一般來說微單肯定比手機好,但是還是需要一點點的技術才能拍的比較好,有時候手機用的比較熟練的話不是什麼特殊環境可能手機拍的效果也是很不錯的,前提是手機的相機比較好
Ⅵ 手機拍照和單反拍照的差別在哪裡
首先,成像清晰度存在差別。
拍照手機的CCD、CMOS感光元件都比較小,普遍小於1英寸,而全畫幅單反相機的感光元件面積,普遍比照相手機大得多,中畫幅單反相機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當拍攝微距景物時,拍照手機是加入插值的數碼變焦,不像單反相機鏡頭體積大可以物理光學變焦,手機拍攝圖片時圖質差得較多。要是用途僅僅是發一發朋友圈,沒有什麼問題,但在電腦或者放大做廣告等商業用途,可能因圖像模糊而令人失望。
其次,色彩還原度存在差距。
現在的拍照手機,有的已經獲得的萊卡、蔡司認證,常規條件下拍攝,成像質量可達到較高的水平。不過與數千元上萬元的單反相機鏡頭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陰天多雲或者燈光較暗的條件下拍攝,手機拍攝的照片很容易偏色。
單反、微單相機體積較大,機內置入了不少用於色溫檢測等復雜的計算系統,對拍攝對象的光譜有比較准確的判定,拍攝出來的照片比較接近其本色。比如在非正常日光條件等復雜環境中拍攝時,色彩容易泛白、變灰,繼而影響出片。
第三,環境適應性存在差距。
手機的攜便性強的特點很突出,走到哪裡可以拍到哪裡,正常日光下或者燈光比較亮的環境中攝影,成像質量還比較令人滿意,色彩鮮艷的物體拍攝出來可能還很漂亮。
但在光線過強過弱的條件下,由於手機受感光度、手動曝光控制的限制,要想拍攝綢面流水、星空、燈光微弱的夜景等圖片,要麼成像噪點比較大,要麼過曝沒有多少圖像細節。
Ⅶ 一台普通的單反相機拍攝視頻和蘋果手機哪個好
手機比單反相機拍得好的情況主要可能會因為個人的拍照技術,拍照環境在光線很好的情況下。手機的感測器比較小,在ISO感光度上手機是存在絕對的劣勢的,比如手機在ISO100時的畫質表現大致上相當單反相機的ISO1600左右,只不過蘋果的手機也有一招非常強大的處理手法就是採用極低的感光度比如說ISO20,這就大幅縮小了和單反相機的差距!因為好多單反相機都系ISO200起跳的!所以蘋果手機在拍照上的的進步已經可以盡量做到與單反相機(媲美)或者(縮小差距至非常不明顯)的局面!當然,呢個結論是建基於在光線非常充足的室外陽光,或是明亮的室內,這個情景我實試過手機與單反相機的差距最小,不仔細比較細節的情況下,手機甚至在超低感光度的拍照下略微優於單反相機的中低感光度,比如iPhone的ISO20,單反相機的ISO400。而且,在理論上因為iPhone擁有較大的光圈,比如iphone11有F1.8 iphone12 有F1.6 如果拍照環境的光線條件良好,即使在ISO20 或以下的情況拍照也會有1/100 以上的快門速度,而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也可以去強制在ISO20上架拍照長時間曝光,這個情況即使在夜晚拍照也只是速度比單反相機慢而已,畫質的差距都會縮小!
Ⅷ 微單和手機拍照有區別嗎
有區別啊,雖然手機的像素現在已經做的很高了,但是微單相機和手機的感光元件,大小差的很多。微單現在的感光元件都能做成半畫幅或者是全畫幅的了,手機的感光元件連1英寸都達不到
Ⅸ 微單相機和手機拍照的區別
微單拍照造價高,噪音大,震動大,像素高,拍出的照片耐看,手機照片看幾天就刪除。
Ⅹ vivox70pro+和微單哪個拍照好
可查看vivo X70 Pro+攝像頭介紹:
前置攝像頭:3200萬像素
前置攝像頭拍攝模式:夜景、人像、拍照、錄像、動態照片、AR萌拍、微影片
後置攝像頭及位置(從上往下):4800萬像素超廣角微雲台主攝+後置5000萬像素主攝+1200萬像素人像攝像頭++800萬像素潛望攝像頭
攝像頭光圈:f/2.45(前置)、f/1.57(後置5000萬),f/2.2(後置廣角),f/1.6(後置人像),f/3.4(後置潛望)
感測器:CMOS
後置攝像頭數量:四攝
馬達:OIS馬達(後置5000萬、人像、潛望)、閉環馬達(後置廣角)
鏡頭組件:前置5P鏡頭、後置5000萬1G6P鏡頭、後置廣角、人像6P鏡頭、後置潛望4P鏡頭
對焦方式:後置支持AF對焦
變焦:前置:2倍數字變焦,後置:0.6X〜60X超級變焦,後置人像2倍光學變焦、後置潛望5倍光學變焦
焦段:前置:24mm,後置:5000萬:23mm,人像:50mm,廣角:14mm,後置潛望:125mm
視頻錄制格式:MP4
視頻錄制像素:前置:1080P、720P;後置:8K、4K、1080P、720P
後置攝像頭拍攝模式:夜景、人像、拍照、錄像、高像素、全景、動態照片、慢鏡頭、延時攝影、專業模式、AR萌拍、微影片、智慧視覺、超級月亮、文檔矯正、運動抓拍、星空模式,時光慢門、 雙重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