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尼康拍照很暗怎麼調節
摘要 !M=全手動擋(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都得自己設置) A=光圈優先擋(自己設置光圈值,相機根據你自己所設的光圈值給你一個相對合理的快門速度) S=快門優先擋(自己設置快門值,相機根據你自己所設的快門值給你一個相對合理的光圈) P=自動程序擋 (快門和光圈都不用你自己調,是相機自定義的)。一般環境下用P擋就好,至於拍片黑的問題,你在P當模式下把光感度,白平衡,曝光等調好就行了。你是新手就先從P擋練起吧,別的擋和你說也沒用!多看看攝影論壇,多拍拍片,時間長了慢慢就明白了! 至於白天開閃光燈的問題,如果是白天在室外而且光線好的情況下就不用了吧!這和大白天開手電筒照亮有什麼區別????
B. 尼康d300最佳拍攝設置參數(人像為主)
拜託老大,這可不是固定的參數,要根據實際環境決定的呀。 ISO 設置低於400,推薦 100 或者 200。如果光線還行,那就盡可能低。 快門速度,就看光線了,保證亮度的話快門速度可能會慢些。這個就讓它自動好了。 光圈值,建議使用大光圈,這樣可以背景虛化,突出人像主體。 其實你用人像模式 不就完了?
C. 尼康D7000 ,用手動拍攝模式,總感覺照片亮度不夠,請教各位大俠拍攝中的基本注意事項
像你一樣的朋友遇到很多了,剛剛接觸單反,覺得使用手動模式才是物盡其用的專業表現,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事實是受到是手動模式沒那麼簡單。首先現代單反相機的自動測光系統已經非常准確,相信你使用P模式已經有所體會,所以推薦如果沒有什麼特殊需要,請使用P模式。
府上一片小文章來作證我的觀點,其實文章不完全正確,但是如果真的和你解釋清楚需要費很大功夫,你看了有疑問可以追問,我再和你解釋
目前的數碼相機按曝光方式分,一般分為自動曝光和手動曝光功能掌握其不同的曝光功能,對於獲得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非常重要。自動曝光功能自不待言,就是一切由相機做主,相機根據現場光線的亮度,自動決定一組光圈快門的組合進行曝光。功能稍微復雜一些的相機中auto(全自動)、P(程序自動),都可視為是自動曝光。初學者使用自動檔AUTO或P檔,大多數情況下,都可獲得准確的曝光在有手動曝光功能的相機中M檔即為手動曝光。一些初學者往往對手動曝光功能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的網友曾說:我特意用了手動曝光功能,拍出的照片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啊?也有的下決心:我一定要練好使用手動曝光的功能!何謂手動曝光功能?就是不受相機的左右,人為地決定相機的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在膠片相機的初期,電子技術的應用還沒有被開發出來,那時所有的相機都沒有測光功能,不論是晴天、陰天,不論是室外還是室內,用什麼光圈和快門,全憑攝影者根據經驗自主決定。人們往往花大量的精力研究不同光線條件下的曝光 進入數碼相機時代,自動曝光功能解決了這一問題,人們只要按下快門,就可以基本獲得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了。那麼手動曝光功能為什麼還一直被保留呢?什麼情況下要用到手動曝光的功能呢?大致有幾下幾種情況1、要控制景深的深淺,用不同的光圈,手動設置適合的快門速度。但,用光圈優先也可以實現。再說,DC的CCD面積比較小,鏡頭實際焦距都比較短,難以獲得單反的那種淺景深,進而虛化背景的效果2、要使用最高的快門速度,以固定快速運動的物體,或者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拍攝水流或追隨運動物體。手動設置合適的光圈。但使用快門優先功能也可以實現;3、畫面中要表現的主體亮度與周圍環境的亮度差異過大。相機中的評價測光和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都可能使主體過曝或欠曝。為使主體曝光正確,要根據主體的亮度來設置合適的光圈與快門組合。但使用P檔,加曝光補也可以實現,只是一般相機的曝光補償只有2EV,超過了這個范圍,手動功能可以勝任了,不過這種情況正確使用點測光也可以解決。 4、我體會,使用手動曝光功能的情況是:在場景不變或不同場景但亮度基本不變時,要拍攝多張照片,使用手動曝光功能則是最佳選擇。此時,光線條件基本不變,而要拍攝的人物則可能因其衣著的顏色的深淺(尤其是當主體占據畫面的比例較大的時候)對測光造成影響,此時使用自動曝光,會使照片曝光出現過曝或欠曝。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頻繁地使用曝光補償。而用手動曝光,選擇一組光圈快門的組合,則可以有效的避免人物衣服的顏色和亮度的變化對曝光的影響了。 我覺得,在拍攝現場物體亮度差異不大的時候,使用自動曝光和手動曝光獲得的照片,是沒有差別的。而當現場物體亮度差異較大的時候,使用P(程序自動)加曝光補償,與手動曝光的效果,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會有差異。 另外,現在的數碼照片後期處理的軟體功能強大,只要照片不是嚴重過曝,都可以用後期製作來彌補曝光的過度或欠缺。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照片嚴重欠曝,後期提高亮度的話,會使照片的噪點增多(降噪濾鏡也可以降低噪點的)。如果照片嚴重過曝,則照片的高亮度區域的層次將損失殆盡且無法挽回。
D. 我用的是尼康d90,在影棚用光的情況下,色溫5500k,但是人像的皮膚太黃了,應該怎樣對相機進行設置
1、手動白平衡,降低色溫試拍,直到滿意為止
2、使用灰板,白紙也湊合,具體方法詳見說明書
3、使用NEF格式(RAW)存儲,後期在軟體上可以方便調整。存JPG就沒有很大的調整餘地了。
E. 尼康相機如何調整亮度,我拍照片,感覺顏色變化很大,應該是太亮了,該如何調整亮度
一張照片的亮度有很多影響因素,比如說拍攝地點的光線強度,iso感光度的設定,曝光補償的設定甚至對比度都能影響照片的亮度,你可以對一個場景嘗試不同的感光度和曝光補償的設定,慢慢就會可以針對不同的場景光線調試出合適的色彩。ps:我也是nikon用戶,希望你能用相機記錄下生活中每一刻的美好
F. 尼康7200設置飽和度,銳化,色彩,亮度
這些設置推薦後期調節,因為前期用相機設置會比較麻煩和繁瑣,建議後期調整。
G. 斯坦尼康攝影機怎麼調節亮度
如下所示
首先將相機開機,然後點擊顯示屏幕左上方的MENU(菜單)進行設置操作,如下圖所示。顯示屏幕右邊的OK鍵是一個多用途的組合鍵,點擊中心OK鍵為確認鍵。圓盤按鈕邊緣是方向鍵,可以設置菜單。使用OK鍵上下鍵,定位一級菜單到鑰匙圖標處(設定菜單)→再按OK鍵的右鍵進入下級菜單,定位到LCD顯示屏亮度。尼康的校準分為:標准、自然、鮮艷、單色、人像,風景、平面。所謂校準,就是在處理原始圖像信息時,加入有關銳度、清晰度、對比度、亮度、飽和度、色相等參數的調節,使得畫面帶有一定的風格。我們在RAW文件中也可以載入相關參數。校準方法基本上可以分為:適合人像的低飽和度校準、適合風光的高反差或者高飽和度校準、正常拍攝校準和黑白四類。
H. 尼康單反怎樣調亮度
尼康單校準亮度方法:
1、色彩優化校準:
尼康的校準分為:標准、自然、鮮艷、單色、人像,風景、平面。所謂校準,就是在處理原始圖像信息時,加入有關銳度、清晰度、對比度、亮度、飽和度、色相等參數的調節,使得畫面帶有一定的風格。我們在RAW文件中也可以載入相關參數。
校準方法基本上可以分為:適合人像的低飽和度校準、適合風光的高反差或者高飽和度校準、正常拍攝校準和黑白四類。
I. 購買相機主要看什麼參數呀!
購買相機主要看感光元件大小、感光元件類型、光圈大小、焦距、像素這些參數。
詳細解析:
1.感光元件大小,卡片機一般從1/1.6英寸到1/2.5英寸之間,越大越好,也就是1/1.6的好,但是價錢貴是肯定的。
2.感光元件類型,CCD,COMS,各有各的好處,但是後者現在更普遍,主要是在暗光下有優勢。CCD在光線充足時細節較好,但是結構復雜,在卡片機的小感光元件上沒有優勢。富士的superCCD有特殊技術,也不錯。除去富士就不要考慮CCD了。
3.光圈大小,如果卡片機最大光圈能在F2.0左右,就非常好了,F1.8就更好了,暗光下很有用,也有一定的背景虛化的作用。當然大光圈貴。
4.焦距,有的相機只有三倍,或者2.5倍的焦距,更有的乾脆是定焦的,就是不能變焦。這不是說明它不好,可能是因為照顧前面提到的更重要的感光元件尺寸和光圈,變焦范圍大了在兩端的畸變很難控制,變焦范圍小或定焦因為鏡頭結構簡單,照片素質更高。這個因人而已,看您是否需要大變焦(大變焦的卡片機受結構限制的感光元件通常較小)。定焦的都很貴,還不方便但是一般鏡頭質素很高。不要盲目追求大變焦。
5.像素,卡片機超過1000萬就夠,不是越大越好。同樣尺寸的感光元件中,越大的像素,每一個像素點的面積就越小,接受的光線就越少,影響成像效果,1000萬到1400萬很合適,所以看到一款奇貴的相機只有1000萬的像素不用驚訝,是為了追求前面的指標。
拓展資料:
購機要看的參數主要有鏡頭和CCD,這是數碼相機的關鍵部件,不可忽略。
數碼相機選購指南--鏡頭挑選篇
在數碼相機的物理部件中,鏡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它的好壞是影響圖像質量的關鍵因素。在數碼相機的選購中對於鏡頭的考察主要是考察鏡頭材質、焦距大小和變焦能力這三個參數。目前數碼相機的鏡頭材質主要有玻璃和塑料兩種。
雖然全玻璃鏡片投射圖像最清晰,但並不是說玻璃透鏡的相機就一定比塑料材質的機種好。這是因為光學的成像相當復雜,一定程度上還要受到透鏡組設計的影響,而且玻璃材質較塑料材質更重,還可能影響相機整體的重量。所以大家在選購時,絕不可因為是玻璃做的鏡片就以為它擁有絕對的高質量,還要從多方面作綜合觀察。
焦距這個參數在數碼相機的技術規格上一般會標示為F值(代表最大光圈)和f值(代表焦距長度)。焦距長度通常包括相機本身的設計值,以及它等同於普通35mm相機的焦距值,例如f=8到24,就等同於35mm的135相機的38-115mm。
一般說來,35mm規格的標准鏡頭是28-70mm,若能超過70mm以上表示鏡頭具有望遠功能,低於28mm以下則有廣角效果。在目前中檔的數碼相機中,大多都有光學變焦鏡頭,但變焦范圍非常有限,很少有超過10倍的,所以這類相機一般都可以安裝附加的遠距照相鏡頭和過濾器。有一些數碼相機還有數碼變焦功能,可以使變焦范圍再度擴大,但是你要注意的是數碼變焦只是將像素點擴大,而實際的光學解析度卻絲毫未變。
對於變焦鏡頭,一般的家用數碼相機2~3倍變焦即可夠用。其實對於數碼相機的變焦功能,在價格一定的條件下,變焦鏡頭不一定就比定焦鏡頭要好,變焦鏡頭由於設計比較復雜,所以在各個焦距段表現會不一致,而定焦鏡頭的設計要簡單很多,在一個固定的焦距段表現得非常出色。另外,對於鏡頭這種關鍵部件,筆者個人的意見是傳統專業相機廠商的產品的品質要更好一些.
數碼相機選購指南--CCD與LCD選購篇
感光成像部件
一般來說,數碼相機的成像系統包括鏡頭、光圈、快門和感光成像器件四個部件,其中核心部件就是感光成像器件,它也是部件中價格最為昂貴的,可以稱作數碼相機的心臟。目前數碼相機的感光部件主要採用兩大類光敏元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件CMOS。和CMOS相比,在相同像素下,CCD功耗大、價格貴,但是CCD光敏器件產生的圖像質量要好很多,因此成為市場主流。我們主要介紹以CCD為成像器件的數碼相機。
CCD分為面CCD和掃描線性CCD兩類。面CCD數碼相機的CCD晶元具有拍攝速度快的優點,能拍攝活動景物和適應有閃光燈的環境;掃描線性CCD數碼相機中使用的CCD晶元解析度極高,但由於存在掃描過程,解析度越高,需要的曝光時間越長,導致這類數碼相機無法拍攝活動景物,也不能進行閃光拍攝。所以,除非只是用於靜物拍攝,一般應選用面CCD型數碼相機。
關於CCD,有一個用來區分數碼相機檔次的重要參數就是「像素值」,它取決於CCD晶元上光敏組件的數量,數量越多可產生圖像的解析度越高,所拍圖片的質量也就越高。所以你在選購數碼相機時,一定要記住,只能以CCD像素而不是其它什麼指標的像素來衡量數碼相機的好壞。
另外,我們經常能看到形容CCD時用分式來表示,比如1/2英寸CCD、1/2.7英寸CCD等。從實際拍攝效果來看,一般使用小晶元CCD的數碼相機圖像質量相對較好,這是因為從CCD晶元製造工藝來考慮,晶元面積越小,集成度越高,而集成度高的CCD在原料及工藝上一般更優秀一些。
液晶顯示屏
現在數碼相機大多有彩色液晶顯示屏供取景、預覽和刪除照片,大小一般為1.8英寸或2英寸,少數機型能提供大到2.5英寸液晶屏的視覺感受。雖然通過LCD液晶屏你可以獲得取景、隨時預覽、刪除影像的諸多好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便,因為它是數碼相機上非常耗電的一個裝置,4節普通電池一般只能成像15張左右(打開LCD或是用LCD看拍攝後的結果),所以對液晶屏的考察主要是對其節能性的考察。
目前有一些數碼相機採用了採光式節能型液晶屏,通過採集外界的光源使數碼相機的液晶屏發光顯示圖像,這種液晶屏雖然亮度要差些,但降低了能耗,大大增加了電池的使用壽命,同時節約了費用,所以在選購時你最好選擇具有這種液晶屏的數碼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