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結婚時,新娘要蓋「紅蓋頭」
結婚時,新娘蓋“紅蓋頭”的原因是:對於新郎或參加結婚喜宴的賓客,新娘蓋“紅蓋頭”是為了塑造一種神秘感和儀式感。
㈡ 本命年有什麼講究
「本命年」就是十二年—遇的農歷屬相所在的年份,俗稱屬相年。比如猴年出生的人,2004年就是他們的本命年。在傳統習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認為是一個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的民謠是關於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寫照。故民間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檻兒年」,即度過本命年如同邁進一道檻兒一樣。每到本命年時,漢族北方各地,不論大人小孩都要買紅腰帶繫上,俗稱「扎紅」,小孩還要穿紅背心、紅褲衩,認為這樣才能趨吉避凶、消災免禍。這種習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節,市場上到處有出售「吉祥帶」「吉祥結」的紅黃綢帶,本命年的人們將之系在腰間、手腕上,這樣便可消解災禍、化凶為吉。
「本命年」這一說法早在西漢就有了,起源於中國的十二生肖和「崇紅」心理。在中國古代,人們是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天乾地支的組合來記住所生的年份,為了便於記憶和推算,人們就採用鼠、牛等十二種動物來與十二地支相對應的方法,每年用其中的一種動物來作為這一年的屬相。而漢民族的本命年就是按照十二生肖屬相循環往復推出來的,它與十二生肖緊密相連。一個人出生的那年是農歷什麼年,那麼以後每到這一屬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於十二生肖的循環往復,每過直2年,人們就要遇到自己的本命年,這樣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為量2歲、24歲、36歲、48歲、60歲……。我國許多民族都有重視老人的60歲生日的習俗,俗稱「花甲」,花甲為一生中第6個本命年,也是干支紀年的一個輪回,須好好慶祝,以此寄託人們企求長壽、健康、吉祥的願望。
「本命」禁忌,在民間有著廣泛的影響,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掛紅避邪躲災的傳統。因此人們每逢本命年對紅色就特別鍾愛。本命年的紅色講究應該是源於中國漢民族傳統文化對於紅色的崇拜。紅色辟邪,紅色吉祥,這種觀念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存在,紅色是太陽的顏色,是血的顏色,是火的顏色。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尚紅思想卻沒有變,新年貼紅對聯,漢族的舊式婚禮中新婚的紅嫁衣、紅蓋頭、紅蠟燭、新科的紅榜等等,不論何時何地,人們都要用紅色來增添喜慶。漢民族把紅色視為喜慶、成功、忠勇和正義的象徵,尤其認為紅色有驅邪護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們便早早地穿上紅色內衣,或繫上紅色腰帶,有的隨身佩帶的飾物也用紅絲繩系掛,來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認為這樣才能趨吉避凶,消災免禍。這些為本命年辟邪的紅色什物就是什麼常說的「本命紅」。
人逢本命年還有拜祭「本命神」的風俗,以求延壽。本命神的說法來源於道教。道教吸收民間流行的「本命」說法,提出「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論。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自然與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著天然的親和關系。對於本命神,有的地方叫「本命守命星君」,有的叫「本命元辰」,統稱為六十甲子神。以甲子年為首,六十年內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本命神。如民族英雄岳飛生於公元一一零三年,夏歷癸未年,他的本命星君為「癸未太歲魏仁二大將軍」。按照道教說法,修真煉性須致力於本命元辰,本命年或平常年份禮拜本命元辰,會消災獲福,成為一種習俗流傳至今。
本命年要從正月初一開始算。對於2006年過本命年的狗狗們來說,非常幸運的是,明年是好的本命年,好好把握,一切都會順利,而且會有新的發展噢。不過雖然是個大吉的本命年,還是不要忘記了,不但要穿紅內衣褲,方便的話還要佩戴紅繩,可以根據個人喜好、習慣系在手腕上、脖子上、腰上,紅繩子一般不取,戴全年直至新年到來,繩子上可掛玉飾或金飾。雖然特別記住的是紅色內衣、內褲一定要別人送,因為據說如果自己買的話就會失去辟邪的功效。
不要有心理負擔,人各有命該來的擋不住,所以不要太介懷了。只要把開開心心的,充充實實的過好每一天就行了。如果實在是不放心的話就多穿紅色(最好天天都穿紅色的內衣),多到寺院里燒燒香吧
本命年及注意事項
「本命年」就是十二年—遇的農歷屬相所在的年份,俗稱屬相年。比如猴年出生的人,2004年就是他們的本命年。在傳統習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認為是一個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的民謠是關於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寫照。故民間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檻兒年」,即度過本命年如同邁進一道檻兒一樣。每到本命年時,漢族北方各地,不論大人小孩都要買紅腰帶繫上,俗稱「扎紅」,小孩還要穿紅背心、紅褲衩,認為這樣才能趨吉避凶、消災免禍。這種習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節,市場上到處有出售「吉祥帶」「吉祥結」的紅黃綢帶,本命年的人們將之系在腰間、手腕上,這樣便可消解災禍、化凶為吉。
「本命年」這一說法早在西漢就有了,起源於中國的十二生肖和「崇紅」心理。在中國古代,人們是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天乾地支的組合來記住所生的年份,為了便於記憶和推算,人們就採用鼠、牛等十二種動物來與十二地支相對應的方法,每年用其中的一種動物來作為這一年的屬相。而漢民族的本命年就是按照十二生肖屬相循環往復推出來的,它與十二生肖緊密相連。一個人出生的那年是農歷什麼年,那麼以後每到這一屬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於十二生肖的循環往復,每過直2年,人們就要遇到自己的本命年,這樣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為量2歲、24歲、36歲、48歲、60歲……。我國許多民族都有重視老人的60歲生日的習俗,俗稱「花甲」,花甲為一生中第6個本命年,也是干支紀年的一個輪回,須好好慶祝,以此寄託人們企求長壽、健康、吉祥的願望。
「本命」禁忌,在民間有著廣泛的影響,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掛紅避邪躲災的傳統。因此人們每逢本命年對紅色就特別鍾愛。本命年的紅色講究應該是源於中國漢民族傳統文化對於紅色的崇拜。紅色辟邪,紅色吉祥,這種觀念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存在,紅色是太陽的顏色,是血的顏色,是火的顏色。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尚紅思想卻沒有變,新年貼紅對聯,漢族的舊式婚禮中新婚的紅嫁衣、紅蓋頭、紅蠟燭、新科的紅榜等等,不論何時何地,人們都要用紅色來增添喜慶。漢民族把紅色視為喜慶、成功、忠勇和正義的象徵,尤其認為紅色有驅邪護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們便早早地穿上紅色內衣,或繫上紅色腰帶,有的隨身佩帶的飾物也用紅絲繩系掛,來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認為這樣才能趨吉避凶,消災免禍。這些為本命年辟邪的紅色什物就是什麼常說的「本命紅」。
人逢本命年還有拜祭「本命神」的風俗,以求延壽。本命神的說法來源於道教。道教吸收民間流行的「本命」說法,提出「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論。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自然與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著天然的親和關系。對於本命神,有的地方叫「本命守命星君」,有的叫「本命元辰」,統稱為六十甲子神。以甲子年為首,六十年內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本命神。如民族英雄岳飛生於公元一一零三年,夏歷癸未年,他的本命星君為「癸未太歲魏仁二大將軍」。按照道教說法,修真煉性須致力於本命元辰,本命年或平常年份禮拜本命元辰,會消災獲福,成為一種習俗流傳至今。
本命年要從正月初一開始算。對於2006年過本命年的狗狗們來說,非常幸運的是,明年是好的本命年,好好把握,一切都會順利,而且會有新的發展噢。不過雖然是個大吉的本命年,還是不要忘記了,不但要穿紅內衣褲,方便的話還要佩戴紅繩,可以根據個人喜好、習慣系在手腕上、脖子上、腰上,紅繩子一般不取,戴全年直至新年到來,繩子上可掛玉飾或金飾。雖然特別記住的是紅色內衣、內褲一定要別人送,因為據說如果自己買的話就會失去辟邪的功效。
㈢ 古代新娘蓋上紅蓋頭後為什麼不能說話
古時候婚禮時,新娘頭上都會蒙著一塊別致的大紅綢緞,被稱為紅蓋頭,這塊蓋頭要入洞房時由新郎揭開。 最早的蓋頭約出現在南北朝時的齊代,當時是婦女避風禦寒使用的只僅僅蓋住頭頂。到唐朝初期,便演變成一種從頭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據傳說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標新立異,有意突破舊習,指令宮女以「透額羅」罩頭,也就是婦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蓋一塊薄紗遮住面額,作為一種裝飾物。從後晉到元朝,蓋頭在民間流行不廢,並成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慶裝飾。為了表示喜慶,新娘的蓋頭都選用紅色的。 新娘為什麼要蒙蓋頭,還與神話傳說有關。 據唐朝李冗的《獨異志》載,傳說在宇宙初開的時候,天下只有女媧兄妹二人。為了繁衍人類,兄妹倆商議,要配為夫妻。但他倆又覺得害羞。於是兄妹倆上到山頂,向天禱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就讓空中的幾個雲團聚合起來;若不讓,就叫它們散開吧。」話一落音,那幾個雲團冉冉近移,終於聚合為一。於是,女媧就與兄成婚。女媧為了遮蓋羞顏,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扇與苫同音。苫者,蓋也。而以扇遮面,終不如絲織物輕柔、簡便、美觀。因此,執扇遮面就逐漸被蓋頭蒙頭代替了。 世界上許多民族關於人類起源的傳說中,都有兄妹結婚的情節,而且都有用樹葉、獸皮或編織物遮面避羞的描述。新娘蒙紅蓋頭只是由其演變過來的。 為了把新娘從舊身份、舊生活中分離出來,蓋頭便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措施。 及至近代,社會演變,風俗變遷,在男女雙方結婚入洞房之前,均不許看清「廬山真面目」,所以蓋頭這種象徵隔離的措施仍有利用價值。後來又擴展成為有帷的車、花轎等。唯一有權揭開遮蓋物者為新婿,即新娘法定的性對象。 紅蓋頭,紅色象徵著喜慶,象徵著鮮艷,蓋頭則遮蓋了歷史舊俗。掀起紅蓋頭,那份彼此人生的心跳,那種新生活的開始,那種新人相視而脈脈含情的動人時刻,總是讓人動心,令人難忘。在西式婚禮中新娘雖然身穿白色的婚紗,但也一樣要用白沙蓋住頭,可謂是白蓋頭,只是東西方崇尚的顏色不同罷了。 除了紅蓋頭之外,古代婚禮中還有哪些必備的禮儀呢? 上頭 男女雙方在婚禮前夕,擇定良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個時辰,即一小時前),進行上頭儀式。這種儀式須由「好命佬」及「好命婆」(分別是男女雙方的長輩或親友,擇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在男女雙方各自家中舉行。 一對新人均要穿上睡衣,女方應選擇一個看見月亮的窗口案上,燃起龍鳳燭,點起清香一炷,連同蓮子、紅棗、湯丸三碗,每碗六個或九個、生果、燒肉及雞心向天參拜。男女雙方並要准備尺、鏡、剪刀、即所謂「龍頭鏡、較剪尺」,取其光明繼後之意,讓「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上頭象徵一對新人已步入「成人」階段,並祝福他們同偕白首。 看來結婚真是一切從「 頭 」開始。 邁火盆 邁火盆,是指新娘下轎前換上帶來的「踩堂鞋」,蹬著小紅板凳走下喜轎。順著鋪好的紅氈走進院內。新娘要跨過路上的一個火盆,意思是婚後的日子紅紅火火。 拜堂 拜堂是婚禮的高潮階段。當花轎停在堂屋門前,男方請的伴娘站到花轎前時,儀式即已開始。香案上,香煙繚繞,紅燭高燒,親朋戚友、職司人員各就各位。 儐相二人分別以「引贊」和「通贊」的身份出現,開始贊禮。 新郎新娘按引贊和通贊的贊禮開始拜堂。 拜堂儀式程序如下: 引贊:新郎蒞位(佇立於轎前) 通贊:啟轎,新人起。 引贊:新郎搭躬(拱手延請新娘) 引贊: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奏樂鳴炮 通贊: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進香燭 引贊:跪,獻香燭。明燭,燃香,上香,俯伏,興,平身復位。 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 然後,是傳統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雙親,夫妻相拜」
㈣ 在古代,新郎掀開新娘紅蓋頭時用的那根棒子叫什麼名字
正確的叫法的確是 :喜秤
傳統的中式婚禮用紅色營造了一種喜慶而熱烈的婚禮氣氛,許多新人尤其是一些外國新人格外鍾情於此種形式。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現場布置:不適宜特別的裝飾,只擺中國節、燈籠、鞭炮、紅蠟燭、大紅喜字、開得很
旺的杜鵑花等即可。
2、 新人服裝:鳳冠霞帔,長袍馬褂,新娘蒙紅蓋頭。
3、 時間安排:
8:00 新娘開始化妝,新郎准備更衣;
9:00 新郎乘坐花車迎接新娘,花轎等已准備完畢;
9:30 新郎到達新娘家,新娘蒙紅蓋頭,在伴娘的伴隨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紅綢牽著,慢慢地登上花車;
10:00花車到達花轎位置。婚禮行列已經准備好:兩面開道鑼在前,前面是舞獅表演,後面是8位吹鼓手,緊接著是手舉冠蓋的8為執事,最後是披紅掛彩的8抬大轎;
10:05新人改乘花轎,轎夫起轎。新郎手扶花轎而行。在鼓樂喧天的樂曲聲中,浩浩盪盪向婚禮地點進發;
10:30中途顛轎;
11:00新娘下轎:轎簾打開,新娘在女儐相的攙扶下,走下轎子;
11:03邁火盆,寓意未來的生活紅紅火火;
11:05進門:獅子封門,討要紅包;
11:15射箭: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長地久;射向遠方,祝願未來的生活美滿幸福;
11:18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
11:20掀蓋頭:用喜秤挑下新娘的蓋頭;
11:25喝交杯酒;
11:28敬茶改口;
11:30進入洞房;
11:40新娘更換衣服,為來賓敬酒;
12:00民俗表演;
14:00婚宴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