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相機的光圈開大後,遠處的景物會被虛化,這是什麼原理
當使用大光圈時,景深變小(也就是被攝物體前後清晰范圍變小),這是鏡頭的光學特性決定的
『貳』 背景虛化的原理是什麼要圖解的!我理解能力差!
背景虛化效果有兩種方法:一、用小景深,要求:
1、盡量用大光圈
2、盡量用長焦距(即鏡頭的長焦端)
3、離被攝體近點,離背景遠點
如果你使用的相機只有3倍光學變焦,焦距不夠長,不可能拍出你想要的小景深的照片,這是景深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換一10倍以上的變焦鏡頭就可以了。二、追隨攝影用較慢的快門追隨動體,在追隨過程中按下快門,可得主體清楚背景模糊得效果。
『叄』 為什麼焦外會有虛化效果其中的光學原理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如果是近視人士就很容易懂了。
近視產生原理很簡單:就是由由於晶狀體屈光能力強,或者視網膜距離瞳孔變遠了,導致清晰成像點(也就是焦點)在視網膜之前。根據初中物理書上的堅易版凸透鏡成像的光路圓(就是那種畫個凸透鏡,上下兩根線代表光,經過凸透鏡之後折射使兩條線相交)我們可以知道,焦點之後的成像是逐漸放大的,同時逐漸虛化的。那麼虛化後的像落在視網膜上,我們人看東西就模糊了,這是近視。好了⋯⋯同樣的原理,當成像焦點落在相機的膠片或者感測器前方就會得到虛化的效果。那為什麼會有一部分清晰的成像在照片上呢?因為根據凸透鏡成像公式(我忘了,我只記得一倍分虛實二倍分大小)膠片或者感應器平面正好在該物體的成像焦點上。就像近視的人看東西也不總是模糊不清的嘛。理想透鏡的話,一個物象關系是一一對應的。一個物平面對應一個像平面。對於相機而言,鏡頭完美的話,只能有一個面是清晰的,其他面是模糊的,就類似虛化效果。實際上,鏡頭不完美,CCD像素有大小,形成了景深。經過合理設計的景深可以做到無窮大(解析度很渣而已)。景深之外就是虛化。鏡頭是一個閉環,鏡頭的製造成本、體積、重量決定了極限畫質。如果一個幾千元的鏡頭解析度表現極佳,那一定犧牲了某些方面素質,比如說焦外虛化。但這樣做沒什麼可以非議,在高像素浪潮之下高分辨是最急需提高的性能指標,多少錢辦多少事。如果你希望一個鏡頭解析度高、焦外虛化表現好,那一定價格不菲。然而,市場也不缺空有高解析度卻無漂亮焦外的高價鏡頭。便宜的鏡頭一定不夠好,價高的鏡頭不一定夠好。
『肆』 單反相機如何實現背景虛化
單反相機實現背景虛化的技巧:
1、單反相機在拍攝時使用的光圈越大,背景所佔的比例就會越大,通常情況下F4以下都算大光圈,像f3.5、f2.8和f1.8這些等。
2、在拍攝時,如果離所拍物的距離近一些,由於焦距問題也會讓背景更虛。
3、焦距的技巧就是焦距越長,所拍背景越虛,55mm以上都屬於長焦,拍攝出來的效果基本都是背景虛化狀態的。
4、所拍物體離身後背景越遠,照片也會越虛。
(4)相機虛化原理有哪些擴展閱讀:
單反拍攝小技巧:
1、拍靜止的小東西:比如花朵、小鳥、蟲之類,選用A檔,光圈調節在f5.6或以下,焦距選擇50以上,並且盡量在1m以內拍攝,能達到背景虛化的效果,光線好的話選iso100,光線不好就用iso400以內。
2、拍人物:在拍攝人像時基本都是使用較大的光圈(f5.6以內)、焦距在50mm以上,拍攝距離根據情況具體而定,使用A檔能產生背景虛化。光線好用iso100,光線不好用iso400以內。
3、拍夜景:放置輔助物品三腳架,調節為M檔,自定義白平衡或白熾燈,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能夠讓燈光產生星光的斑駁效果,iso200以內,盡量加長曝光時間,這樣可以抹去走過的人,使畫面更加整潔干凈。
4、拍煙花:使用快門線,選擇B快門,長時間曝光,這樣能夠拍出多煙花重疊的效果。
『伍』 鏡頭虛化問題
第一個問題「焦距不是把拍攝物體拉遠拉近的嗎,怎麼會造成背景的虛化」
如果精確的解釋,那麼請你查找景深計算公式,其原理就是透鏡的光學原理,根據公式可知焦距越大,景深越小,背景就越虛化,具體內容我就不廢話了,網上能找出一堆。
關於此問題,我下面給你一個形象的解釋:
拉長焦距(就是把拍攝物體拉遠拉近)拍攝實際等同於把照片剪裁小了以後再放大到原來照片大小。我舉例說明:假設你照片是10x10那麼大,一開始縮小焦距拍攝,被攝物體在照片中假設1x1那麼大,你現在在被攝物體周圍剪裁2x2那麼大,然後再放大到10x10(此時被攝體應該是5x5那麼大了),這一過程與你直接伸長焦距拍攝是等同的。然後再說虛化的問題,你在縮小焦距拍攝的時候,被攝體是不虛化的(不虛化的意思就是放大了以後也能看清),而背景是虛化的(只不過虛化的很小,你看不出來,理論上只要不在焦點上的東西,都是虛化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當你剪裁然後再放大的時候,被攝體仍然是不虛化的,但背景由於原來就虛一點,現在被放大了以後就更虛了(這個虛擬看出來了,所以就明顯感覺它是虛化的了)。這就是為什麼拉長焦距會增加虛化效果的原因。
第二個問題「比如說18-200的鏡頭是不是把焦距拉到200時候虛化是最厲害的時候」,答案是:對。
第三個問題「但是卡片機拉了以後也沒發現什麼虛化跡象啊」
這是因為虛化程度除了跟焦距有關以外,還跟CCD尺寸、拍攝距離、光圈大小有關,影響卡片機與單反相機背景虛化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CCD尺寸太小了。
但卡片機用正確的方法也可以拍攝出背景虛化來:你把光圈開最大、焦距拉最長、然後在機器允許的最近距離拍攝(近攝、或者微距),由於攝距短而焦距長,因此你只能拍攝小物體(比如小花朵),同時建議使用三腳架(因為長焦距要注意防抖),只要背景別太近,你就會發現能拍出背景虛化效果來的。
如果你想用卡片機拍人物的背景虛化,那麼條件更苛刻一點,背景要距離人物很遠才行,而且通常只能拍攝大頭照或肩上照。而且如果相機的光學變焦太小,就別嘗試了。
『陸』 數碼相機的背景虛化
首先,理論上任何相機都可以做到背景虛化
其次,沒啥需要注意的,只是想好你需要的虛化程度然後根據這個進行調節
影響虛化的因素有三個:1、鏡頭光圈大小;2、攝距;3、被攝體的距離。
請注意,是攝距,而不是焦距。
攝距就是拍攝時候你使用的焦距的多少,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攝距越長,背景虛化越明顯;
光圈其實還可以影響圖片的質量,但是就背景虛化來說,同等條件下,光圈越大虛化越明顯;
至於被攝體的距離,一般來說,近點比遠點虛化更厲害。
當然了,具體的情況還得看你需要的效果還有現實的條件。
虛化最大化=大光圈+長攝距+近拍攝距離;
虛化最小化=小光圈+短攝距+遠拍攝距離。
希望對你有幫助。
『柒』 單反如何虛化
簡單點的辦法就是使用鏡頭的長焦端,或者拍攝盡可能靠近的物體。
以上是傻瓜做法,高階一點的做法是,對焦構圖後轉動後撥盤,調整光圈寬門組合,讓F值盡可能的小。或者直接把波盤轉動到A檔,佳能稱之為Av檔,讓F值盡可能的小。
發燒級的做法是使用大光圈鏡頭 50 F1.4 70-200 F2.8 之類的~
『捌』 人像攝影中,為控制景深,突出主體,虛化背景的方法技術有哪些
拍攝畫面時,要來突出主體,簡化自環境和背景,常用的一是選擇在簡單的環境和背景下拍攝,有時只要主體或攝影者稍微動一點就行了。二是控制拍攝景深,利用淺些的景深,使主體清晰,背景虛化。再有是選擇拍攝角度,避開雜亂的背景,例如常見的蹲下來微朝上拍攝,讓天空占據背景的大部分等。
(8)相機虛化原理有哪些擴展閱讀:
室內人像攝影用光技巧:
1、主光
現代化的拍攝工作室所用的主光一般都是由柔光燈箱發出來的,為什麼採用柔光燈箱?因為它發出的光線比較均勻,比較好控制。而柔光燈箱,其實就是把一隻或多隻燈泡放到一個箱體裡面,通過能使光線散射的柔光箱罩(一般由塑料或紡織品製成)對被攝者照明,箱體面積越大,燈泡數量越多,功率就越強,這樣照明的范圍就越大。
對於大多數的影樓來說,口徑大約一平方米的柔光燈箱就可以了。它照明的距離和角度,攝影師可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隨意調整,但是曝光量就以主光為根據。
2、補光
其實,補光所用的可以是與主光同樣的柔光燈箱,通過照明距離或輸出功率來調整它與主光的光比。如果補光的曝光比主光少3擋光圈的話,其光比就是1:3,將得到較深的陰影。
如果補光的強度接近主光的話,比方說相差半級光圈的話,那麼陰影部分就變得非常淺淡了。為了方便起見,補光的光源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牆上,只是通過調整輸出功率的方式來控制陰影的深淺。至於怎樣才能使補光取得與主光的最佳光比,則只能反復地試驗。
3、背景光
在大多數情況下,被攝者都與背景拉開一定的距離。由於光源的照明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明顯地減弱,所以背景的亮度要比被攝者暗許多。
如果按被攝者的照明情況曝光的話,則背景就會顯得更暗,那麼被攝者看起來就如同融入黑暗的背景中一樣。如果攝影師不介意這種背景效果的話,當然也就不用背景光了。但是如果想把被攝者同背景區別開的話,有必要對背景進行單獨照明,於是就有了所謂的背景光。
4、頭發光
由於人像攝影技術的發展,所謂的頭發光已由原來投射到頭上的不那麼自然的一束聚光,逐漸演變成為一隻或多隻更加寬廣而柔和的燈光,不僅使頭發避免成為漆黑一團,而且還能勾畫出被攝者的輪廓,因此它被稱為「分離光」。
這個採光方法已經使用范圍相當廣泛,為此目的採用的是小型柔光燈箱或條型燈具。這樣的頭發光還能用另一種方法來實施,把一束燈光通過天花板反射,但是要注意控制布光范圍,如果照射到鼻子上就不好看了。
關於室內人像攝影用光技巧的內容,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攝影攝像有著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拍照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玖』 為什麼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虛化原理是什麼
如果此時相機和鏡頭不動,將那個點光源往前或者往後移動一點,此時在底片上成像己經不是一個點而變成一個模糊圈,光圈開的越大,這個模糊圈越大,光圈越小,通過鏡頭的光錐越細,模糊圈越小。
對於成像而言,比較小的模糊圈我們感覺就是清晰的,所以開大光圈前後清晰范圍小,縮小光圈前後清晰范圍大,這就是景深不一樣的原因。
比如用鏡頭對一個發光點對焦,這個發光點發出無數條光線經過鏡頭上各點最後匯焦到底片成像為一個點,這些光線合在一起就象園錐形,鏡前像一個打開的傘,鏡後像一個收縮的傘,光圈開的越大,這個園錐就越粗,無論用多大的光圈,如果對這個點光源調焦,成像就是清晰的一個點。
(9)相機虛化原理有哪些擴展閱讀:
通過改變孔的大小來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線量。光圈開得越大,通過鏡頭進入的光量也就越多。光圈的值通常用f/1, f/2來表示。數字越大,光圈越小,反之則越大。
當快門速度不變時,合適的光圈大小能帶來正常的曝光。如果光圈過大,會導致曝光過度,過小則會導致曝光不足。
光圈除了用來調節曝光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圖片的景深。景深與光圈的關系是,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光圈越小,f相對應的數值越大。比如f/22的光圈小於f/16的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