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命的色彩的創作背景
你是什麼樣的性格?你活在世上的人生目標和意義是什麼?你如何處理生活中關於物質、精神或情感方面的問題?什麼樣的婚姻伴侶最適合你?你對事業、金錢、家庭和性的態度是什麼?什麼類型的職業最適合你?你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你的優良品質和不良傾向是什麼?你如何保持和提高這些優良品質?關於健康,你的薄弱點在哪裡?這些是大多數人都感興趣的問題。多年來,我發現對於這些問題的有價值的線索和答案就隱藏在我們的氣場中。
氣場,是所有物質散發出來的電磁或能量,盡管有些物質密度很大,但是往往令人難以察覺到它的氣場。古往今來,藝術家們把這種氣場描繪成一個光環或泛著光的光輪,縈繞在開明高層的精神領袖或聖人的頭部或身體上。顯而易見,籠罩在這些人周圍的氣場是如此清晰而強大,其他人可以非常容易看到或感受到。近來,通過基爾良攝影術(Kirilianphotography),已對氣場進行了科學檢測。
我對氣場的興趣,是從1983年參加了一次邁克爾·布羅姆雷先生講授的通靈潛能開發課程之後開始的。從那時起我就發現,我能夠運用通靈的稟賦接收人們的信息。在那之後,我參加了無數個由芭芭拉·鮑爾斯博士主講的有關氣場的研討會。芭芭拉·鮑爾斯博士能夠完全地看到氣場。我注意到我當時正在接收與她的描述,以及與各種氣場色彩的資料相符合的人的通靈信息。最後,通過習得通靈能力,我也開發了能夠看到這些顏色的能力。我發現,每一種基本的和一致的個性特徵都會有一種顏色相匹配。
我把氣場看做是完全圍繞在身體周圍的不同顏色的光形成的環。每個人都有一種氣場,它由不同顏色的發光帶組成,可以從身體的各個方向向外輻射六英尺。我可以通過顏色的強度和活力,以及氣場的張力和大小,判斷一個人是健康或生病,高興或沮喪。一個人的氣場可能是積極向上、充滿活力和向外延展的,給人一種心胸開闊、幸福、積極和健康的感覺;另一人的氣場可能是黯淡無光、疲憊憔悴的,顯示出恐懼、疾病、自尊心不足、絕望,或可被察覺到的需要保護感。顏色濃烈的暗色氣場通常透露出抑鬱,憤怒或自憐。每個色綵帶都有自己的內涵,每種顏色都包含著某個人的信息。
解讀氣場和了解每種色彩背後的含義,可以幫助我了解自己處理信息的方式,與人互動的方式,處理戀愛關系的方式,以及如何對待我的人生目標。我寫關於氣場知識的目的,是想把這方面的知識帶給別人,讓人們了解如何以及為何要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處理生活中的事情。這些知識可以啟發人們做真實的自己,可以變得更加接受自己和接受他人。同時,學習有效的方法還可以改變自己不想要的行為和態度。
氣場的不同色彩的形成,與聲音形成的方式大致相同。關於聲音,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鋼琴上的低音音符比高音音符產生回聲的速度較慢;同樣地,當構成氣場的能量波改變振動速度,氣場的顏色也隨之改變。在氣場上,較慢的振動產生紅色和橙色;較快的振動產生藍色、紫羅蘭色和靛藍色。低音音符並不優於或差於高音音符,只是聲音不同而已;同樣地,橙色氣場並不優於或差於藍色。不同顏色代表我們在這個星球上對各種體驗的慾望不同。假如所有人的氣場都是相同的顏色,生活將是多麼平淡而無趣!恰如一首歌若是只有一個音調,多麼乏味單調!
在寫氣場的色彩時,我並不打算設立任何的限制,或樹立使讀者認可的「優越」態度。顏色沒有好壞之分。氣場的不同顏色反映人們在有生之年做的不同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只限於一個特定的目標或處理方式。無論選擇何種方式,我們都在自由地延展,成長,改變。通過了解每種顏色的屬性,人們甚至可以有意識地為每個特定的目標描繪一種顏色,比如,癒合,繁榮,同情。我的目標是展示我們都是整體的一部分,盡管大家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目標和目的,我們都是繽紛彩虹中的一部分。
② 基爾良照相術(Kirlian Photography)
基爾良照相術,利用高壓電流照相技術,以光圈或光亮的呈現方式,來記錄環繞於有機生命體周圍的氣場。例如,剛摘下的一片新鮮樟樹葉片能散發出完整明亮的圓形彩環,這種氣場會隨著葉片逐漸的枯萎而漸漸消失。
③ 俄國科學家使用基爾良相機拍攝到的東西是偽科學嗎
基爾良攝影(Kirlian Photogarphy )記錄了物體周圍高壓電電暈放電的過程。在基爾良放電的過程中你 所看到的光線是由於空氣和一部分被拍攝物體被電離所造成的。
這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本身應該算不上偽科學。
但是因為基爾良攝影拍攝出來的畫面與眾不同,可能會有很玄幻的解讀,這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④ 什麼叫卡爾良相機
Kirlian相機在生物學、仿生學、基因學、航空航天生理學等方面有深遠影響的一種新技術,這種相機是用於科研的相機。
卡爾良相;機的成相原理最早是由前蘇聯科學家Semyon Davidovich Kirlian發現的,這種相機可以拍攝肉眼無法看到的無形能量場,它可以拍攝出一些奇妙的現象,比如拍攝一片被切除掉三分之一的樹葉,卻可以顯示出樹葉的完整影像。原因,說是什麼樹葉的能量場依然沒有被切掉。
(4)基爾良相機怎麼用擴展閱讀:
拍攝要在要在無光處、暗室內或月光下也行,這是為了拍出更好的效果。
為了捕捉暈放電,需要長時間曝光。因此要用三腳架固定好相機,然後把物體和金屬片放在它的正下方。准備好後按如下方法進行拍攝:
1、先放背景,黑色背景效果最好,因此要放一張黑紙或黑色絕緣板。必須是不導電的。
2、再放上要拍攝的樣本,如果是沒有生命的物質,則要接地,如:一片樹葉、一枚硬幣等;有生命的,如:人體、動物、活的整株植物等,則不用接地。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可在黑色背景中央開一個小洞,將一根高壓線一端接地,另一端剝去絕緣皮從背景背面穿過小洞,把物體放在它上面確保兩者接觸良好。
3、從高壓電源接一根高壓線到透明放電板上,然後把放電板放在物體上。
4、移動相機,使被拍攝物體在取景框內,並手動進行聚焦。並盡可能的減小光圈數。並將快門設置在15秒以上。
5、接通高壓電源,並調節頻率,以提供最強的放電。按下快門,並讓電源持續放電。
6、評估照片。如果太白,那麼就增大光圈數,並減少曝光時間;如果太模糊,那麼就減小光圈數,並加長曝光時間。
⑤ 單反相機鏡頭的大三元小三元怎麼講的呢
攝友們說大三元、小三元鏡頭,是兩組常見的變焦鏡頭,攝影圈內將恆定光圈1:2.8的廣角、中焦和長焦三支鏡頭稱為大三元,恆定光圈為1:4.0的一組稱為小三元。
單反相機的鏡頭是攝影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很長時間里,攝影師使用的都是定焦鏡頭。雖然在一百年前甚至更早,人們已經了解了變焦鏡頭的原理,但是限於材料和工藝,較多的鏡片會帶來不可測的眩光和色散,變焦鏡頭並沒有得到推廣。所以在歷史上並沒有「大三元」、「小三元」的提法。
攝友們用歷史上科舉連中三元的「大三元」來稱呼恆定光圈1:2.8的一組三支鏡頭,用「小三元」來稱呼恆定光圈1:4.0的三支鏡頭。但這只是一個約定俗稱的稱呼,沒有指定哪一款鏡頭,甚至不同時期焦距也有變化。比如現在的佳能大三元分別是EF 16-35mm f/2.8L III usm、EF 24-70mm f/2.8L II usm、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曾經的佳能大三元是EF 17-35mm f/2.8L usm、EF 28-35mm f/2.8L usm、EF 70-200mm f/2.8L。因此在選擇鏡頭時一定要核准標准型號,而不是簡單的稱呼「大三元」「小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