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碼相機怎麼拍出唯美的風景照片
使用數碼相機拍攝旅途中的各種風光圖片,是許多色友購買數碼相機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如何利用好手中的數碼相機,獲得優秀的風光圖片,許多色友卻並不甚了解。
和拍攝人像與花卉等靜物不同,國外大多數風光攝影師更喜歡脫離纖巧而單純的攝影思路,利用相機的廣角視場效果,以獲得自然中雄渾大氣的圖象效果。但之於國內的攝影師而言,古道西風瘦馬自然是值得拍攝的題材,而小橋流水人家,也是不錯的表現對象,因此,在拍攝風光時,我們則應根據拍攝主題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拍攝。
根據天氣進行准備工作
和在室內拍攝MM或在城市中拍攝其他景物不同,在野外拍攝,還要做好相應的准備工作。一般來說,除了為你的相機准備上一個防水、防震的攝影包之外,還應帶上一隻重量應比你的相機略重,高度比你的身高略高,而雲台上帶有可拆卸扣鎖的輕便三腳架。這樣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在暗光線下使用慢速度快門拍攝時圖象的清晰度,在一些不好走的路途中,這種輕便型三腳架還可以作為手杖來減輕旅途的疲勞。而如果是在那些陽光非常強烈且溫熱潮濕的地帶進行拍攝,則應該在你的攝影包中塞一張可以蒙住頭的黑布和一個可密封的塑料袋,其中,黑布可以蒙在頭上,幫助你在陽光強烈的情況下使用數碼相機的液晶屏幕進行細致的取景,而可密封的塑料袋,則可以防止在潮濕的環境下水汽進入相機而損壞你的相機。
另外,如果是要到寒冷地帶拍攝,在進行准備工作時,還應該多為相機准備一塊備用電池,並自己製作一個含棉的可以將相機整個放進去但能露出鏡頭的保溫袋,一般的,在零下20度的環境下,平時常溫下可以拍攝400多張照片的相機,一次就只能拍攝20多張了。因此很有必要對相機進行保溫工作。同時,假如長時間在戶外拍攝,一雙線手套也是必須的,筆者曾有一次在仙乃日山中拍攝,由於興奮沒有戴手套就在冰雪中拍攝,手按在金屬的三腳架上,手心所出的汗竟然在很短的時間內結冰,以至於最後竟一下撕掉了一塊皮。
而如果在一些雨林、農田或高山中拍攝,則應盡量穿可防止穿刺和刮劃的長褲,以及具有防水功能和防穿刺功能的Goel-TEX面料專業高幫登山鞋。穿著這樣的護具,可以有效防止野生荊棘類植物的扎穿,和螞蝗、蚊蟲的叮咬,並能減輕足底的壓力,防止崴腳。
風光攝影力求簡約
形式簡約才能傳達出一種意境。話說得容易,現實中做起來卻很困難。我們面對的是千姿百態、五顏六色、變化萬千的自然景物,在繁雜無序中,應力求發現美的規律,用攝影的手段表現出來。
簡約的表現形式是藝術創作中最常見的,也是難度最高的表現手段。高度的濃縮和提煉是其突出的特性。
有了簡約的構圖意識,在面對大千世界時,保留什麼,減去什麼,如何進行選擇,這些確實是個很大的難題,可以明確告訴大家,這也是一個沒有答案的題目。由於每個攝影者對自然的認識理解不盡相同,自然對於景觀的取捨也有著自己的評判標准。但是,相機鏡頭的包含范圍是有限的,將無限自然世界的某一局部框進取景器中,實際上就是對大自然的高度濃縮。
濃縮和提煉雖然沒有統一的標准,但還是有些規律可循的,例如:同一色調的景觀應當保留,同一方向的多條線條需要利用,畫面主體盡量單一化,必要的空間一定要留足等等,這些都是幫助我們使畫面簡約化的方法。
風光攝影的畫面平衡
穩定和均衡是所有形象藝術都不能忽視的問題。穩定是指畫面中的景物沒有歪斜傾倒的感覺,均衡是使畫面左右兩邊看上去沒有一邊輕一邊重的感覺。
風光攝影中的均衡不是景物在畫面中的對稱,或者說景物在畫面中的平均分配。這個均衡是指視覺重量的均衡,是變化中的均衡。如果我們看到一幅風景照片有不均衡的感覺時,那一定是景物安排不當,或影調明暗比重配置不當,或色彩運用配置不合理。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沒掌握均衡的規律。視覺均衡的前提是視覺重量的均衡,而視覺重量均衡的規律是:大的比小的重,近的比遠的重,暗的比亮的重,動的比靜的重,清晰的比模糊的重,濃的比淡的重。總之,均衡不是景物在畫面中的平均排列,不是對等的重復。
景物在畫面中可以一邊多,一邊少,也可以一邊大,一邊小,但視覺重量應差不多相等。注意,均衡不是絕對均衡,一絲不差,那樣會導致四平八穩,平庸、呆板。不均衡之中有均衡,不穩定之中有穩定,才符合風光攝影構圖的要求。
風光攝影中景物之間的呼應
呼應就是景物之間無論遠近或者左右,要有應答、關聯。
在風光攝影中,景物與景物之間可以不相連接,但彼此之間不能沒有聯系,這種無形的聯系就是呼應。
呼應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前景中的小花與背景的遠山之間是一種呼應,空中的飛鳥與地面上的樹林也構成了呼應關系。
聯系和呼應是目的,是使畫面中的景物有完整的統一感。這種呼應關系,可以是主體與陪體之間的呼應,也可以是主體與主體、陪體與陪體之間的呼應。無論哪種關系的呼應,他們之間必然存在著某種聯系。在風光攝影構圖中,掌握和處理好景物之間的呼應關系,對構圖的平穩性和整體性至關重要。
利用自然界中的線條
線條在我們的視覺感受和思維活動中所佔的地位如此重要,以致人們很難接受這樣一種事實,即線條在自然界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奇怪,因為在現實生活和自然環境中人民對橫向的、縱向的、對角線的、曲線的物體熟視無睹,而上述這些形狀的物體都存在著邊緣界限,將這些邊緣界限抽象化,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線條。例如:地平線是橫向的直線條,排列 的森林是垂直的直線條,彎彎曲曲的河流是曲線條……這些形象化的線條對攝影構圖很有幫助,它們不僅美化了畫面,而且還成為構圖中的框架,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形式萬沒的線條還會給人以象徵性的聯想。長期積累起來的經驗告訴我們,特定的干群往往和某些事物或現象相聯系,而這些物體本身又和某種特點的形狀、線條相聯系,從而形成了一種傳統觀念,即把線條的位置和方向當作一種象徵,它能使人們產生一定的聯想。
垂直的線條代表生命、尊嚴、永恆以及抗拒變化的能力。
水平的線條趨向於表示寂靜、安定、平穩。
斜線條意味著運動、危險、崩潰、無法控制的情感。
圓形和曲線的線條象徵著大海般的流暢和運動,預示著完美、優雅、和諧。
垂直和水平線條的結合,表示聯系、統一、整體性。
風光攝影注重形式美,因此,特別講究線條的設計和運用。攝影者不僅僅要考慮線條給受眾所帶來的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發現和提煉。一些對攝影構圖有幫助的線條往往蘊含在紛雜的場景中,攝影者只有通過細致而敏銳的觀察,才能得到發現和提煉。
風光攝影的節奏
面對紛繁的萬物景觀,我們的腦子里總是不斷地盤算著怎樣從雜亂無章之中理出和諧的因素來。這就是從無序之中尋求秩序,所謂的秩序也就是條理。自然景物本身沒有提供適當的和諧的材料,無法建立有效的對比,所以攝影者要善於觀察,要在一片混亂之中去發現一些共同特徵的圖形,並以適當的方式組織起來,他們可能在大小、形狀、方向、色調或質感方面有相似之處。總而言之,通過相似點形成和諧感。像音樂聽眾預測節拍一樣,欣賞攝影作品的觀眾也能在一組相似的形象中辨認某種共性的感知,並且預測它的再現。經過合理安排後,有節奏的動感能夠引導觀眾的視線沿著畫面移動,滿足他們的視覺感受,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作為攝影者,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受含有節奏的自然力的影響。晝夜交替、四季循環、海浪拍岸、心臟搏動,他們都有自己的節奏,而且也讓我們趕到非常協調。由於節奏具有高低起伏的一定格局,它就成了激發情感、表達感情的理想手段。它除了具有實際的感情方面的作用外,也是表達感情的藝術領域里最有影響的因素。節奏能激發和豐富人們的想像力。比起其他的構圖原則來,節奏更能引起視覺的快感。它有很大的活力,紀實最平淡的題材,只要發現和再現了某種節奏,照片就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風光攝影的疏與密中國繪畫里有「疏能走馬,密不通風」之說。這是指對畫面的布局而言,也是構圖中運用簡與繁達到藝術境界的方法之一。風光攝影對景物要有所取捨,該簡的要舍之,該繁的要取之,使畫面有密有疏。簡不要簡而無景,而是把不必要的、多餘的景物去掉;繁也不是包羅萬象、無主次、無規律地全部取用,而是要有層次、有變化地將景物安排在畫面之中,做到繁而不亂。簡與繁的運用是相輔相成的,偏廢哪一方都不好。兩者結合,互相依存,才有意趣。
風光攝影的趣味中心
一張照片如果沒有明顯的占壓倒優勢的趣味中心,觀眾看了就會迷惑不解,他們會下意識地問:你要我看什麼?這里有什麼可看的?所以必須讓觀眾盡快地理解照片,立即看出重點之所在。趣味中心也是畫面的主體。主體不一定必須是一個人、一個地方或者一件東西,它可以是一個形狀、一個線條、一個物體局部的質感,或者是相互聯系著的若干景物。許多初學者在拍攝風景時,沒有做出努力取確定趣味中心,而是隨意拍照,使得許多有意義的景物被忽略,以至拍出的畫面缺乏內在趣味,難以形成優勢地位,此外,也沒有什麼醒目的形狀和線條來彌補這個缺陷。這樣做的結果,觀眾除了瀏覽一下之外,在照片中找不到什麼值得細看回味的東西。作為趣味中心的主體,在取景器里和磨砂玻璃聚焦屏上必須一目瞭然。
當我們發現了一個拍攝題材,隨之心情十分興奮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專注於這一景物,而忽略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而這些因素足以破壞主體的感染力。排除干擾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就是避免「包羅萬象」,具體地說,就是學會「割愛」。如果一個景物需要加以強調而使之居於優勢地位的話,那麼畫面中所有其他東西都應當排除,或者降低到次要位置。風光攝影無論是遠攝還是近拍,選擇趣味中心都非常重要。要養成一種習慣:取思考,取設法樹立一個主體,並圍繞這個主體創作你的作品。正像先有思想再有語言一樣,趣味中心必須在著手拍照之前就確定下來。缺乏思想的語言是空洞的,缺乏趣味中心的照片只能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景物的胡亂堆砌。選擇作為趣味中心的主體以後,用什麼方法加強它,使它真正占據優勢地位呢?可以求助於三個因素——布局、大小和對比。這三個因素偶爾單獨發揮作用,但經常共同發揮作用。
陰影的作用
有光即有影。最大的陰影就是夜晚,這時候地區的一半被另一半所遮蔽。就攝影而言,我們所處理的是局部陰影,如一片雲遮擋住一大片大地和草場。陰影的作用可不小,它可以遮擋住一些東西而突出地表現另外一些東西。光線照在景物上,景物的亮度就提高。要讓景物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解決的方法有許多,其中之一就是讓明亮的視覺中心物體處於較暗的背景中。為使一幅色彩單一的風景更加突出,就應該利用濃重的陰影作為陪襯。有陰影就會有反差,利用光比反差,是拍攝風景的基本要領。陰影在畫面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陰影在畫面的上半部或占據大部分,起突出主體的作用,由於大面積的背景處在陰影中,使位於光線照射下的物體更加突出;陰影在畫面中於受光部分的景物相互均勻的出現,起到增加畫面層次、豐富視覺語言的作用、陰影如果在畫面下半部分出現,則對整個畫面的構圖起穩定作用。
Ⅱ 手機原相機拍照技巧
技巧1:打開設置→找到照片與相機→點擊進入→找到網格並打開,這樣相機網格就設置完成啦!對於一些拍照小白來說參考線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想要拍出好看的照片,選一個覺度是非常重要的,這時參考線就可以發揮它的作用了。拍照時,我們把想要突出的人或景物放在網格中間四個角的位置,比如一個人物放在屏幕的三分之一的位置,這樣的構圖法顯得整個畫面非常廣闊有詩意。
技巧2:低角度構圖法。很多人都喜歡用正常的角度拍攝風景或者人物,但是這樣會顯得照片很沒有驚艷感,其實低角度拍攝法會給別人不一樣的視覺沖擊。我們拍攝小物體或者小孩子、小動物的時候可以盡量放下"身段"保持和他們一樣的水平角度,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會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技巧3:利用光線拍攝法。平時拍攝時我們比較多見的有順光、逆光、還有散光等這三種光,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利用順光和逆光兩種拍攝法;順光就是光線與拍攝者的方向相同,這種光線對被拍者是沒有什麼陰影的,而且整體來說色彩是比較好的,通常比較適合女生,這樣顯得皮膚光滑白嫩。
逆光就是拍攝者與光線相反的方向。這種逆光拍攝法也是比較多見,一般用於日落或者日出等場景中,這種光線可以讓被拍攝者產生清晰的輪廓,從場景中脫穎而出。
技巧4:仰拍拍攝法。我們習慣了平拍、俯拍,但卻不知道仰拍的效果也能讓觀眾眼前一亮。仰拍會讓畫面中的主體散發出高聳、庄嚴、偉大或上升的視覺效果,拍攝時一般採用超廣角,要求拍攝者貼或者趴在地面上,手機與身體平行,還要注意被拍攝主體和相機之間的距離。
Ⅲ 全景照片是怎麼拍出來/
1.首先打開手機主頁面,找到相機按鈕,並點擊進入;
Ⅳ 抖音原相機拍攝怎麼弄
原相機的拍攝,那你可以直接點擊抖音點擊拍攝就可以了,不要去添加美顏的,或者是說添加一些氛圍啊等等。
Ⅳ 如何用數碼相機拍攝美麗的風景
風光中的靈魂─攝影技巧教程
迷人的風景是眾多攝影愛好者所喜好的攝影題材,風光攝影的內容非常豐富,如自然風光、田園風光、城市風光等。即使對於一般家庭用戶來講,也會在出遊時,以風光作背景拍攝照片以作留念。但由於戶外拍攝光線充足,所以不少人以為風光攝影容易,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要讓每一張照片都能表達出風景的特別之處,是需要攝影者具備一定的攝影技術以及藝術功力,才能夠為每一張照片注入靈魂
風光攝影要領
提及風光攝影,我們自然會想到藍天下的景色,遠處群山環抱的森林,連綿不斷的山丘,浩瀚的海洋,無垠的沙漠、田野和平原等等,是一片望不到盡頭的自然風光。怎麼樣能拍攝出壯觀的風光照片,首先要掌握風光攝影的要領。
1、選景要奇
選「奇」是風光攝影藝術的生命線。如果畫面被表現得平平淡淡,就不能感染讀者。在未拍攝某一處風光之前,要仔細觀察被攝景物本身,根據自己對客觀景物的了解和感受,先在腦海中有意識地想像出最後所要得到的是什麼樣的攝影形象,如能觸景生情,以情去寫景,就有利於構思出景美、意新、形式新穎的風光片,其效果以出奇而制勝。
特別的景色是這兩幅風光照片最能吸引人的地方,生活在混凝土建築的城市人,每天見到的不是高大的建築就是平坦的公路,圖中的半山建築就成為了大家焦點,舊式的建築風格似乎讓人感受到當地純朴的風土人情。
真「牛」,圖中的牛好像在跳哦!
2、取景要精
這是指對風景的取捨問題,就是要從相機鏡頭所對的龐雜景物中留其精萃,舍棄繁雜。景物的精萃是風光攝影的精靈,如同人像攝影中的抓「神」,若不能以景傳神,情寄寓景中,風光攝影就失去了生機,變成了沒有個性特徵的、雷同化了的俗景。取景要精的關鍵在於要抓住所拍攝的風光特點,選取景物最富有代表性的部分。
比如,風光照片必須具備一種強烈的地點意識,它可以通過展示事件、行動以及多少帶有地方成分的自然環境加以限定,它可以包括諸如動物、植物、時裝式樣、建築物細節等十分顯眼且又公認的東西,這些就是風光中最精萃的部分,它給出了某一特定地方的特徵。如是出色的風光照片,它能藉助於風光的精萃成功的向人們傳達出一種對氣氛幾乎可以觸摸的感受,僅次於實際的存在。
照片所突出的是整個畫面,其中並沒有太多龐雜的景物。
3、抓景要快
拍攝風光片也要抓住瞬間。雖然風光中的景物看似不動的東西,但在畫面上的造型效果要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季節的變化可以改變畫面中景物的色調;天氣的陰晴能夠改變畫面的中空間表現;變化影響著光線照射景物的方向和角度,它將改變畫面中線條結構和影調結構;車馬行船、人物活動,在風光片中雖然不是主體,但把握不好瞬間會喧賓奪主,等等。所以,在風光片的拍攝中,要求有較強的瞬間觀念,以求抓景快,不至於錯過最佳拍攝時機。
在陰天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景色,但它們通常都是曇花一現。照片中不但捕捉了太陽就快出現時候從雲中透射出來的光線,而且從樹木的形態我們可以知道現場應該比較大風,所以拍攝時就要快。對於數碼相機的拍攝者,如果對抓景沒有信心可以多次重復地捕捉拍攝,寧濫無缺。
4、表景要美
景美,是風光攝影的一個重要標志。表景美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畫面表現形式美,二是體現出攝影家的情思和寓意深邃的意境美。畫面表現形式美首先是追求一種撲面而來的整體美,猶如音樂中的主旋律。其次是追求色、光、線、形的細部美,給人以欣賞玩味起伏感,又好像音樂中的節奏。而意境美是攝影家寄情於景,把人的情感融於自然景物之中,凝結於畫面之上,畫面上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創造出寓意深邃的意境。
草地、村莊配以模糊的山丘作為圖片的背景,營造出一種童話式風景畫的味道。
Ⅵ 如何拍攝樹林局域光讓畫面更生動
1. 如何拍攝陽光明媚的森林
如果你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拍照用用相機自動的設置參數,那麼你會得到這樣照片:
整個照片沒有景深,看起來還算正常,因為我選的角度可以(這個照片是我在教一個沒有攝影經驗的人如何攝影)。這個照片是用手機拍的,如果你有專業相機,就應該拍攝更專業的相片。
讓我們看看森林裡都能拍攝什麼樣的照片吧
這張照片看起來具有景深,給人舒適感,好像你真正站在森林的這條路徑上。要製作這樣的照片,你需要:
1. 單反相機
2. 焦距不重要,但是光圈要是1.4F
打開相機中的程序,找到模式A或者模式AV(光圈優先順序)。並設置光圈2.0或者2.2,其他設置為自動調整。
現在你就可以聚焦任何對象,會突出你的物體,創建照片的景深。
PS.如果你想手動版控制,打開M模式,手動設置ISO,白平衡和快門速度,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ISO應該相對減少,白平衡設置為日光。
3. 森林中的日落
如果你想拍一張日落的照片,因此我們要傳達樹木之間的光線之美。先上個錯誤示範:
為了避免這種平坦而醜陋的照片,一定要購買1.4F或者1.6F光圈的鏡頭。
Ⅶ 如何拍攝樹林
在大自然中樹木不少見,樹木構成的美景更是多,那麼我們該如何拍攝樹木呢?
森林的景象是隨著不同的季節而變化的。森林裡的樹木在四季中有不同的色調和疏密程度。拍攝森林時,攝影者首先要弄清楚是在什麼環境下拍攝,想得到什麼樣的感覺。是看起來陰暗還是明亮;是顏色艷麗還是色彩淡雅;是表現整體還是突出局部特徵等。
拍攝雪後的森林雪後的森林總是充滿著夢幻美和寂寞感,攝影者在拍攝雪後的森林時首先要注意曝光。如果雪後天氣為陰天,以右圖和下圖為例,畫面中除幻美之外,還給人一種被大雪覆蓋後的寂寥感。此時沒有過多的顏色修飾,利用中間調拍攝出的畫面,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風景畫。
如果雪後的天氣陽光明媚,會給人很明朗的感覺。樹枝上堆積的白雪彌補了樹葉掉落的空缺,使得整幅畫面更加地豐富多彩。此時在順光條件下,利用相機的評價測光模式來進行拍攝。如果在正常的曝光下不能更好的還原樹枝上白雪的顏色,攝影者還可以適當的增加一級曝光補償來展現眼前明亮的風景。
經過溫暖陽光的照射,當樹枝上的雪大部分被融化掉,此時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又是另一番景色。尤其是在秋末冬初,大部分樹葉還保留在樹上的時候,為了加強不同色彩的森林和被殘雪覆蓋的地面的對比效果,攝影者可以站在高角度通過廣角鏡頭來記錄此時的畫面。
在日出前拍攝森林,受到日出較高色溫的影響,畫面容易被染上神秘的青紫色調。如果攝影者想要更好的表現樹木的線條,可以採取一定的曝光正補償方式來塑造黎明時分森林的感覺。如果是在陰天的白天中進行拍攝,就無法拍出這種效果來。
和拍攝其他照片一樣,拍攝森林時需要找出興趣點,它可能是形狀怪異的樹干、一條蜿蜒的小徑等。不管是什麼構圖方法都要能引導觀賞者入畫。
Ⅷ 山林拍照相機參數
風景的快門速度取決於是否有三腳架,三腳架在風景必不可少的裝備,因為三腳架可以消除相機的晃動,能提供了更慢的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以標准間隔(例如1 / 4000、1 / 2000、1 / 1000、1 / 500、1 / 250、1 / 125、1 / 50、1 / 30、1 / 15、1 / 8)幾分之一秒讀取或1/4。
對於長時間曝光的攝影,快門速度的范圍為1秒,2秒,5秒,直至手動快門釋放模式保持打開(只要攝影師需要)即可。
如果使用三腳架,則可以根據可用光線在所有這些快門速度之間進行調整。如果您不使用三腳架,則必須使用不低於鏡頭最大焦距的快門速度。例如,如果您使用50毫米鏡頭,則快門速度應設置為1/50或更快,如1/60、1/80。
何時使用高速的快門速度
快速快門速度(1/250或更高)在需要凍結快速移動的風景中非常有用。大約1/250的快門速度會凍結水的運動,吹動的草、樹葉等。1/1000會凍結汽車或野生動植物運動的速度。要凍結快速移動的物體,例如風箏或鳥類,可能有1/2000或更高的快門速度。
何時使用較慢快門速度
如果想拍攝更平滑,更模糊的效果,例如平滑的水面,則需要使用更長的快門速度(1/15或更長時間)。諸如1 / 8、1 / 4或更長的快門速度在模糊運動的水源(如瀑布和河流)時特別受歡迎。
星空風景攝影也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設置。這些天文照片中的許多照片都使用20秒或更長時間的快門速度。對於星軌攝影,可能需要10分鍾或更長的快門速度才能在圖像上獲得所需的條紋效果。
如何使用B模式
使用長快門進行風景攝影沒有正確或錯誤的方法,但當拍攝快門速度超過30秒時,您可能需要使用相機的「B模式」拍攝。
B模式可讓相機快門保持打開狀態,直到攝影師將手指從快門按鈕上移開為止。如果使用遙控快門釋放裝置和三腳架,相機快門將保持打開狀態,直到攝影師再次按下遙控釋放按鈕為止。B模式的唯一限制是相機的電池壽命以及您願意按住相機快門多長時間。
B模式最常用於夜景或低照度風景。幾乎所有雷雨或閃電攝影都使用帶有三腳架和遙控快門釋放功能的B門模式。許多星跡,煙花和星跡景觀也使用b模式設置。大多數數碼單反相機需要在手動模式下拍攝才能進行B門設定。
風景攝影的其他設置
已經知道用於風景攝影的最佳光圈和快門速度,那麼就必須了解如何配置相機的其他設置以增強照片質量。
拍攝模式
風景拍攝模式應取決於使用相機的經驗和照明條件。許多攝影師選擇以手動模式拍攝以實現最大程度的自定義,尤其是對於長時間曝光或弱光的風景。
如果對手動模式還不滿意,則使用光圈優先作為第二選擇。有些相機內可能還有預設模式。這些模式使用較小的光圈(f / 16),並且快門速度約為1/100,以創建較大的景深,使前景和背景均清晰對焦。
雖然在某些情況下使用預設的風景模式可能比較合適,但相機可能在某些照明不足的條件下難以工作,但如果你是新手小白,這些預設還是可以試試的。
相機上的ISO越高(3200及更高),相機對可用光線越敏感,因此,所需的快門速度越短。拍攝風景時,被攝對象通常不會移動,沒有什麼理由需要較高的快門速度。通常,最佳風景照片使用100-200的基本ISO。如果在不需要時繼續提高ISO,則在照片中添加噪點的可能性更高。
RAW格式
RAW格式是風景攝影的最佳選擇。以RAW格式或RAW + JPEG拍攝可以為以後調整後期提供最大的靈活性。如果您正在學習後期風景照片,就一定要開啟雙格式拍攝。